臺灣黑熊  

臺灣黑熊  網路的ˊ圖

 

今天看到許多家長都讓自己小孩不要戴安全帽,好像說反而孩子戴完帽子都會吵架。

像是今天姊弟又開玩笑說誰真笨蛋,弟弟被氣哭了,姊姊又一派輕鬆說:這點小事情就氣哭?!

弟弟睡姊姊的床,姊姊大吼大叫的也氣哭了:不準在我的床吃東西,不準睡我的床,好不容易洗乾淨的床又被踩骯髒了。

 

柿染 網路的ˊ圖  

柿染 網路的ˊ圖

 

里長還有送"義美"牛奶夾心酥餅來,媳婦是覺得自己公公喜歡看蘇打餅乾去配酒+看電視,

送些沒營養的來,他又很執著的連蘋果日報的悲慘世界的不幸家庭的新聞都當作安撫自己家庭還不錯的證據,

這樣我婆家沒薪水,公家機關也沒發薪水,我們家三代都要怎麼看到第四代的前途?!

 

兔寶寶  

兔寶寶  網路的ˊ圖

 

 

高爾夫球員

高爾夫球員  網路的ˊ圖

 

 

撞球員  

撞球員  網路的ˊ圖

 

 

里長沒管環境汙染?也沒管農地怎麼公平?還跟孫女一起看愛情小說去分裝工廠的"義美"牛奶夾心酥餅,來每天吃飽就好了嗎?

餅乾一直送過來,又脆又甜,因為你是官的親戚還每天都有牛奶餅乾送過來,怎麼知道重男輕女的家庭還給小孩戴官帽子,最後又搞的母奶與牛奶也分不清?!

像是官廠一家子都被採購上游的分裝"義美"牛奶夾心酥餅,快有錢也壓得日子透不過氣來。

問爺爺在執著什麼?爺爺也從不說明白,爺爺把牛奶+羊奶+母奶都混在一起吃了還吃了便利商店的"桂格燕麥牛奶"。

 

歐泊石(澳寶知識) 網路的ˊ

歐泊石(澳寶知識) 網路的ˊ圖  

 

歐泊石(澳寶知識) 網路的ˊ圖

 

 

我的心好脆弱,一直掉下來,跌到自己也不能認輸的低點的時候,那執著什麼?苦痛什麼?誰又幫助過誰什麼?

 

 

▲天梯及望京樓

 

 

郝龍斌聲援靜坐抗暴 強調人權普世價值  

 

郝龍斌聲援靜坐抗暴 強調人權普世價值

 

 

妳的小孩之間不會吵架,那騎機車之間就戴安全帽好啦?!

妳的另一半是加油也不熄火的嗎?!違規了?!不認錯了?!

像是誰把氣出在"義美"牛奶夾心酥餅,轉移問題的問題。

 

李振昌穿著印地安人的復古球衣,在賽前出現在主隊休息室。

李振昌穿著印地安人的復古球衣,在賽前出現在主隊休息室。網路的ˊ圖

 

 

龍巖買象? 下週開始談  

龍巖買象? 下週開始談  網路的ˊ圖

 

 

問題是誰也沒有"愚公移山"或"精衛填海"的精神,

連山都怕被吹倒,花朵般的不會被吹倒嗎?

我對你在冬天是習慣喜歡態度表現不佳。

都市的補習班面孔或許還找不到幾位愚公。

 

 EJTWoGGgu5m4OPWOjHvIjQ

 

 

漬。

 是崩壞了

    混濁著,待酌的

    來不及說的,純粹

    十分下流

 

    小灰灰,黃絲巾

    裹二處,破洞

    水漬,混亂

    十分狼狽

 

 

 

vkkyeiEZ2bTwLyTXxN1k0w

 

 

先秦兩漢 -> 經典文獻 -> 詩經 -> 大雅 -> 生民之什 -> 公劉


《公劉》

1
篤公劉、匪居匪康、迺埸迺疆、 迺積迺倉。
迺裹餱糧、于橐于囊、 思輯用光
弓矢斯張、干戈戚揚、爰方啟行
 
2
篤公劉、于胥斯原、既庶既繁、既順迺宣、而無永歎。
陟則在巘、復降在原。
何以舟之、維玉及瑤、鞞琫容刀。
 
3
篤公劉、逝彼百泉、瞻彼溥原。
迺陟南岡、乃覯于京。
京師之野、于時處處、于時廬旅、于時言言、于時語語
 
4
篤公劉、于京斯依
蹌蹌濟濟、俾筵俾几。
既登乃依。
乃造其曹、執豕于牢、酌之用匏
食之飲之、君之宗之。
 
5
篤公劉、既溥既長、既景迺岡、相其陰陽觀其流泉、其三單。
度其隰原、徹為糧。
度其夕陽、豳居允荒。
 
6
篤公劉、于豳斯館。
涉渭為亂、取厲取鍛。
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夾其皇㵎、遡其過㵎。
止旅迺密、芮鞫之即。

 

 

 

《泂酌》

1
泂酌彼行潦、挹彼注茲、可以餴饎。
豈弟君子、民之父母 。
 
2
泂酌彼行潦、挹彼注茲、可以濯罍。
豈弟君子、民之攸歸 。
 
3
洞酌彼行潦、挹彼注茲、可以濯溉。
豈弟君子、民之攸塈 。

 

 

 

《卷阿》
1
有卷者阿、飄風自南。
豈弟君子、來游來歌、以矢其音
 
2
伴奐爾游矣、優游爾休矣。
豈弟君子、俾爾彌爾性、似先公酋矣。
 
3
爾土宇昄章、亦孔之厚矣。
豈弟君子、俾爾彌爾性、百神爾主矣 。
 
4
爾受命長矣、茀祿爾康矣。
豈弟君子、俾爾彌爾性、純嘏爾常矣 。
 
5
有馮有翼、有孝有德、以引以翼。
豈弟君子、四方為則 。
 
6
顒顒卬卬、如圭如璋、令聞令望。
豈弟君子、四方為綱
 
7
鳳凰于飛、翽翽其羽、亦集爰止。
藹藹王多吉士、維君子使、媚於天子 。
 
8
鳳凰于飛、翽翽其羽、亦傅于天。
藹藹王多吉人、維君子命、媚于庶人 。
 
9
鳳凰鳴矣、于彼高岡。
梧桐生矣、于彼朝陽
菶菶萋萋、雝雝喈喈。
 
10
君子之車、既庶且多。
君子之馬、既閑且馳
矢詩不多、維以遂歌

 

http://ctext.org/book-of-poetry/greater-odes-of-the-kingdom/zh

 

 

 


十二因緣(梵文:निदान Nidāna)也稱十二緣起支,佛教重要基礎理論之一,是釋迦牟尼佛陀自修自證得到的真理,指從「無明」到「老死」這一過程的十二個環節,因果相隨,三世相續而無間斷,使人流轉於生死輪迴大海,而不能得以出離[1]。

 

簡述

佛陀、辟支佛、阿羅漢,都依「四聖諦」三轉十二行,覺悟十二因緣而了知生死輪迴真相,達到究竟解脫。無明、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這十二個緣生法都是無常的。它們之間是「依此有彼有、此生故彼生」的緣起關聯:1. 無明緣行。2. 行緣識。3. 識緣名色。4. 名色緣六處。5. 六處緣觸。6. 觸緣受。7. 受緣愛。8. 愛緣取。9. 取緣有。10. 有緣生。11. 生緣老死。在解說緣起法時亦可結合上《大緣經》的「名色緣識」。

 


南傳上座部佛教源出於斯里蘭卡傳分別說部傳統,下面簡述引自達摩難陀長老《佛教徒信仰的是什麼》:

1.緣於「無明」[2](貪、嗔、癡等煩惱)而產生「行」[3][4](造作諸業)。

2.緣於「行」(造作諸業)而產生「識」[5](業識)。

3.緣於「識」(業識)而產生「名色」(物質與心理現象)。

4.緣於「名色」(物質與心理現象)而產生「六入」( 眼、耳、鼻、舌、身、意)。

5.緣於「六入」(眼、耳、鼻、舌、身、意)而產生「觸」[6](外境接觸)。

6.緣於「觸」(外境接觸)而產生「受」[7](苦、樂的感受)。

7.緣於「受」(苦、樂的感受)而產生「愛」[8](對境生愛欲)。

8.緣於「愛」(對境生愛欲)而產生「取」[9](追求造作)。

9.緣於「取」(追求造作)而產生「有」(業因完成)。

10.緣於「有」(業因完成)而產生「生」[10](在受於身)。

11.緣於「生」(在受於身)而產生「老死」[11](未來身之老死)。

 

 


《巴利大藏經·相應部》(卷12章2):「諸比庫!何為老死?於各種眾生之類,各種眾生之老衰、衰耄、朽敗、白發、皺皮、壽命之頹敗、諸根之耄熟,以此謂之老。於各種眾生之部類,各種眾生之歿、滅、破壞、死、破滅、諸蘊之破壞,遺骸之放棄,此謂之死。如是此老與死,諸比庫!以此謂之老死。」

 

《緣起經》:「云何為識,謂六識身,一者眼識,二者耳識,三者鼻識,四者舌識,五者身識、六者意識。是名為識。」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D%81%E4%BA%8C%E5%9B%A0%E7%BC%98

 

 

 Pf4nlvMP1yUd8MCD_1Xsfw  

 

 

 

先秦兩漢 -> 經典文獻 -> 詩經 -> 頌 -> 周頌 -> 清廟之什


《清廟之什》


《清廟》

1
於穆清廟、肅雝顯相。
濟濟多士、秉文之德。
對越在天、駿奔走在廟。
不顯不承、無射於人斯

 


《天作》
1
天作高山、大王荒之
彼作矣、文王康之
彼徂矣岐、有夷之行、子孫保之。

 


《思文》

1
思文后稷、克配彼天、立我烝民、莫匪爾極。
貽我來牟、帝命率育。
無此疆爾界、陳常于時夏。

 

http://ctext.org/book-of-poetry/sacrificial-odes-of-zhou/zh

 

 

 

楞伽經(梵文:लंकावतारसूत्र Lankāvatāra-sūtra),全名《楞伽阿跋多羅寶經》。是大乘佛法中綜合了『虛妄唯識系』及『真常唯心系』之重要經典,亦即說明唯心、如來藏及阿賴耶識之教義。屬於如來藏學派,與《解深密經》同為論述唯識思想的重要經典。

 

經題解釋

楞伽有二解,一是指紅寶石,二是作山名或城名解,有夜叉、鬼王,又有諸大菩薩居住其間,人皆不敢前往,恐被傷害,故又稱「危險處」(此據《羅摩衍那》);阿跋多羅者是指入、無上之義,全意是佛陀入此聖足山[1]所說之寶經。

 

中心內容

《楞伽經》是印度中期大乘佛教的重要經典之一,與《解深密經》同為論述唯識思想的重要經典,全經以「五法(名、相、妄想、正智、如如)、三自性、八識、二無我(人無我、法無我)」等為中心論點,其中論及「緣起」、「涅槃」、「禪定」、「漸頓」等等重要內容。《楞伽經》又強調指出一切眾生可分五種種性,不同種性的人,獲不同的修行果位。後卷中,將阿賴耶識認為與如來藏同一,經中提到如來的「三阿僧祈百千名號,諸凡夫不覺不知,…不善解名字句義」其中異名有:毗濕奴、自在天、因陀羅等,皆有不同的解釋[4],這些名相印度教也使用,後人就以為是受到印度教影響。佛在最後「植因向果」一段經文中,詳說食肉與殺生之過咎,以十五種理由,詳說應素食的原因。以此來結束楞伽山中盛大圓滿的法會。

 

評判各異

《楞伽經》經文思想並不一貫,各品間缺少連繫,歐陽漸《楞伽疏決》說:「雅頌失所,琴瑟不調,增安繁蕪,安能純繹!讀雜亂書,倍阻機穎」。太虛大師說:「本經實有次第可循,如除經前百八句外,將經後四十一門判分為:境、行、果三類,果中又分共果與不共果。」[5]

 


《景德傳燈錄》:「師〈達摩〉又曰:吾有楞伽四卷,亦用付汝,即是如來心地法門,令諸眾生,開示悟入。吾到此地,凡五度中毒,常自出入試之,置石石裂。緣吾本離南印,來此東土,見赤縣神州有大乘氣象,遂踰海越漠,為法求人,際會未諧,如愚若納,今得汝傳授,吾意已終。」

 

《入楞伽經》卷6〈7 法身品〉:「諸凡夫不覺不知,以墮二邊相續法中,然悉恭敬供養於我,而不善解名字句義,取差別相不能自知,執著名字故虛妄分別,不生不滅名為無法,而不知是如來名號差別之相,如因陀羅.帝釋.王.不蘭陀羅等,以不能決定名與真實,隨順名字音聲取法亦復如是。大慧!於未來世愚癡凡夫說如是言,如名義亦如是,而不能知異名有義。」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A5%9E%E4%BC%BD%E7%B6%93

 

 

 


《世說新語箋疏》上卷上〈言語〉~131~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世說新語箋疏》下卷下〈排調〉~819~ 顧長康噉甘蔗,先食尾。問所以,云:「漸至佳境。」

 

《世說新語箋疏》下卷上〈任誕〉~734~ 諸阮皆能飲酒,仲容至宗人閒共集,不復用常桮斟酌,以大甕盛酒,圍坐,相向大酌。時有群豬來飲,直接去上,便共飲之。

 

《世說新語箋疏》上卷上〈德行〉~7~ 陳太丘詣荀朗陵,貧儉無僕役。乃使元方將車,季方持杖後從。長文尚小,載箸車中。既至,荀使叔慈應門,慈明行酒,餘六龍下食。文若亦小,坐箸?前。于時太史奏:「真人東行。」南朝梁‧劉孝標注引檀道鸞《續晉陽秋》曰:「陳仲弓從諸子姪造荀父子,于時德星聚,太史奏:『五百里賢人聚。』」

 


http://cls.hs.yzu.edu.tw/orig/all_sourcelist.asp?page=59&sSource=??????%E8%B9???????????????&book_id=110

 


 

 

菜市場 - 鳳梨攤 店家 

菜市場 - 鳳梨攤 店家

 

 

菜市場-玉米攤  

菜市場-玉米攤

 

 

 

先秦兩漢 -> 經典文獻 -> 詩經 -> 小雅 -> 小旻之什

 


《小旻之什》

 

 

 

《小宛》

 

1
宛彼鳴鳩、翰飛戾天。
我心憂傷、念昔先人。
明發不寐、有懷二人。
 
2
人之齊聖、飲酒溫克。
彼昏不知、壹醉日富。
各敬爾儀、天命不又。
 
3
中原有菽、庶民采之。
螟蛉有子、蜾蠃負之。
教誨爾子、式穀似之。
 
4
題彼脊令、載飛載鳴。
我日斯邁、而月斯征。
夙興夜寐、無忝爾所生。
 
5
交交桑扈、率場啄粟。
哀我填寡、宜岸宜獄。
握粟出卜、自何能穀。
 
6
溫溫恭人、如集于木。
惴惴小心、如臨于谷。
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四月》

 

1
四月維夏六月徂暑
先祖匪人、胡寧忍予。
 
2
秋日淒淒、百卉具腓。
亂離瘼矣、爰其適歸。
 
3
冬日烈烈飄風發發
民莫不穀、我獨何害。
 
4
山有嘉卉侯栗侯梅
廢為殘賊、莫知其尤。
 
5
相彼泉水、載清載濁
我曰構禍、曷云能穀。
 
6
滔滔江漢、南國之紀。
盡瘁以仕、寧莫我有。
 
7
匪鷻匪鳶、翰飛戾天。
匪鱣匪鮪、潛逃于淵。
 
8
山有蕨薇、隰有杞桋。
君子作歌、維以告哀。

 

 

 


http://ctext.org/book-of-poetry/zh

 

 

 

 

 

 

 


金剛界(梵文:वज्रधातु vajradhātu),密宗術語,藏傳佛教稱為瑜伽續、瑜伽怛特羅,是一個密宗流派,以密續《金剛頂經》為根本經典。它與胎藏界合稱二部純密。它是唐密的中心,後傳至日本,形成東密與台密。藏傳佛教視它為下三部瑜伽之首,修習的人較少。

 

 

 

釋義

 

金剛界一名來自《金剛頂經》。

 

藏傳佛教稱之為瑜伽續,因為他們重視內在的禪定體驗[1]。它與無上瑜伽部最大的不同,是它反對修行雙身法[2]。

 

 

 


歷史

 

金剛界密法可能源起於南印度如來藏學派,略晚於胎藏界傳承,但幾乎是同時間出現。它與胎藏界同以那爛陀寺為中心,向全印度散播。因玄奘與義淨至印度求學時,這兩部密法皆尚未傳入那爛陀寺,因此它的興起時間,可以推估是在武周至開元之間。

 

 

 


修行法

 

金剛界密法,修法時,以金剛界曼荼羅為代表,是東密兩部曼荼羅其中一部,象徵在形而上的空間有五方佛。在東密中非常普遍,在很多儀軌中也有這部曼荼羅。傳統真言宗寺院中金剛界曼荼羅掛在西方,象徵大日如來示現。胎藏界在東方,象徵大日如來早期階段。

 

 

 


註解

 


《密宗道次第廣論》卷2:「若於外事內定二者,以定為主,待少外事,是瑜伽部之機。」「重內瑜伽,名瑜伽續。」

 


 《密宗道次第廣論》卷2:「瑜伽續中既不可修二根交合,故除彼外緣餘執手或抱持觸喜樂為道,配瑜伽續。」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87%91%E5%89%9B%E7%95%8C

 

 

 

 

2013/11/07 星期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7101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