蜥蜴會在靈魂的,海濤深水的眼眶混亂打轉嗎?流出不夠真實的樹汁餵飽過那日蟬鳴的端午,
午時,挨到未時,昨夜已時在高燒迭著風說.. ..
厚道阿.. 純潔阿.. 豐饒阿.. 找個劇情有幻想你擔心..安全的藉口。
馬匹與牛角,高山深林的天真浪漫打轉嗎?是人 是獸 是道,是斷崖 還是填滿這片的尖銳或羽毛,
島嶼,有點孤獨的,星夜,陽光已在熱燙疊著純樸大地色說.. ..
今夕複何夕,不真不假,浩渺之時就迢遞那咬碎胡椒茉的 喜樂哀樂 .. 感動誰阿..。
霹靂..走馬..綿綿濃濃淡淡沙沙愁愁躊悵種,什麼情種,業種,生死種,相許種。
..
《關中記》曰:長安地皆黑壤,城今赤如火,堅如石。
徐整《長歷》曰:黃帝時,風不鳴條,雨不破塊也。
《詩·國風·卷耳》曰:陟彼崔嵬,我馬虺隤。
又曰:陟彼高岡,我馬玄黃。虺隤、玄黃,皆病。
又《夏官上》曰:馬質,掌質馬。馬量三物,一曰戎馬,二曰田馬,三曰駑馬,皆有物賈。此三馬,買以給官咐戤使,無種也。鄭司農曰:皆有物賈,皆有物色及賈直。綱惡馬。鄭司農云:綱,讀為以亢其讎之亢。書亦或為亢。亢,御也,禁也。禁去惡馬不畜也。玄謂:綱,以縻索維綱狎習之。凡受馬于有司者,書以齒毛,與其賈。馬死則牙戤內更,更牙戤外,入馬耳。以其物更其外否。鄭司農云:更謂償也。玄謂:牙戤內死者,償以齒毛與賈,受之日淺,養之惡也;牙戤外死,入馬耳,償以毛色,不以齒賈任之,過其任也。其外否,牙戤外逾二十日而死,不任用,非用者罪。馬及行,則以任齊其行。識其所載輕重及道里,齊其勞逸,乃復用之。若有馬訟,則聽之。訟謂賣買之言相負。禁原蠶者。原,再也。天文,辰為馬;蠶書,蠶為龍精。月直大火,則浴其種。是蠶與馬同氣。物莫能兩大,禁再蠶者,為傷馬與?
《周書》曰:其西,天子車,立馬,乘六青馬,陰羽鳧旌。鳧羽為旌旄也。周掛叢主東,青馬黑鬛,謂之母兒。周公主東,則太公主西也。東青馬,則西白矣。馬名未聞也。
又曰:義渠以茲白。茲白者,白馬倨齒,食虎豹。義渠,西戎。茲白,一名駿也。
又曰:冒頓圍高祖於平城,所騎西方盡白馬,東方盡青龍,北方盡烏驪,南方盡骍馬。
《金樓子》曰:鳥與鳥遇則相躅,獸與獸遇則相觸,馬與馬遇則跌蹄相傷。天之生此物,多其力而少其智也。
《東方朔傳》曰:驃騎難諸博士,朔對曰:「麒麟、綠耳、蜚鴻、華騮,天下良馬也,將以捕鼠於深宮擲晷,曾不如跛貓。」
劉琬《馬賦》曰:吾有駿馬,名曰騏雄。龍頭鳥目,麟腹虎胸。尾如云彗,耳如插筒。
..
《邊將》 馬戴著
1
玉榼酒頻傾,論功笑李陵。紅韁跑駿馬,金鏃掣秋鷹。
2
塞迥連天雪,河深徹底冰。誰言提一劍,勤苦事中興。
《聞號》 鄭畋著
1
陛兵偏近羽林營,夜靜仍傳禁號聲。
2
應笑執金雙闕下,近南猶隔兩重城。
《酬隱珪舍人寄紅燭》 鄭畋著
1
蜜炬殷紅畫不如,且將歸去照吾廬。
2
今來並得三般事,靈運詩篇逸少書。
《河出榮光》 張良器著
1
引派昆山峻,朝宗海路長。千齡逢聖主,五色瑞榮光。
2
隱映浮中國,晶明助太陽。坤維連浩漫,天漢接微茫。
3
丹闕清氛裏,函關紫氣旁。位尊常守伯,道泰每呈祥。
4
習坎靈逾久,居卑德有常。龍門如可涉,忠信是舟梁。
《冬日寫懷》 薛能著
1
幕府盡平蠻,客留戎閫間。急流霜夾水,輕靄日連山。
2
設醴徒慚楚,為郎未姓顏。斯文苦不勝,會擬老民閑。
《雕堂》 薛能著
1
丈室久多病,小園晴獨遊。鳴蛩孤燭雨,啅雀一籬秋。
2
聖主恩難謝,生靈志亦憂。他年誰識我,心跡在徐州。
《酬曹侍禦見寄》 薛能著
1
儒道苦不勝,邇來惟慕禪。觸途非巧者,於世分沉然。
2
要地羞難入,閒居鈍更便。清和挑菜食,悶寂閉花眠。
3
累遣期拋俸,機忘怕與權。妨春愁筦榷,響夜憶林泉。
4
匪石從遭刖,珠膏枉被煎。討論唯子厚,藏退合吾先。
5
舊制群英伏,來章六義全。休旬一擬和,鄉思亂情田。
《送趙道士歸天目舊山》 薛能著
1
愚朴尚公平,此心鄰道情。有緣終自鄙,何計逐師行。
2
日者聞高躅,時人蓋強名。口無滋味入,身有羽儀生。
3
奏乞還鄉遠,詩曾對禦成。土毛珍到越,塵發倦離京。
4
符叱風雷惡,朝修月露清。觀臨天目頂,家住海潮聲。
5
道引圖看足,參同注解精。休糧一擬問,窗草俟回程。
※※※
陳奕迅+謝霆鋒 - Better Man
Better Man
Send someone to love me
I need to rest in arms
Keep me safe from harm
In pouring rain
Give me endless summer
Lord I fear the cold
Feel I'm getting old
Before my time
As my soul heals the shame
I will grow through this pain
Lord I'm doing all I can
To be a better man
Go easy on my conscience
'Cause it's not my fault
I know I've been taught
To take the blame
Rest assured my angels
Will catch my tears
Walk me out of here
I'm in pain
As my soul heals the shame
I will grow through this pain
Lord I'm doing all I can
To be a better man
Once you've found that lover
You're homeward bound
Love is all around
Love is all around
I know some have fallen on stony ground
But Love is all around
Send someone to love me
I need to rest in arms
Keep me safe from harm
In pouring rain
Give me endless summer
Lord I fear the cold
Feel I'm getting old
Before my time
As my soul heals the shame
I will grow through this pain
Lord I'm doin' all I can
To be a better man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axZPnGrFMo
鄭中基 -絕口不提!愛你
作詞:黃中原 作曲:黃中原
閉上眼睛忍住呼吸 暫時要和世界脫離
就快要學會不再想你 卻聽見不斷跳動的心
我允許 了你 讓愛的自由 還給你
我允許 了自己 承受這悲傷 到天明
我不願放棄 卻要故意默默允許
我答應自己 愛你的心絕口不提
總是以為終究化作 雲淡風輕
愛你到底 痛了自己
我不願放棄 卻要故意默默允許
我答應自己 愛你的心絕口不提
所有結局在這夜裡 都已成形
愛到了底 痛的是我的 真心
所有結局在這夜裡 都已成形
愛到了底 痛的是我的 真心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wFaiE8n4c
文章 ~ 故鄉的雲 + 千千萬萬個愛你 + 365里路 + 古月照今塵
作詞:小軒
作曲:譚健常
天邊飄過故鄉的雲 它不停的向我召喚
當身邊的微風輕輕吹起 有個聲音在對我呼喚
歸來吧 歸來喲 浪跡天涯的遊子
歸來吧 歸來喲 別再四處飄泊
踏著沉重的腳步 歸鄉路是那麼漫長
當身邊的微風輕輕吹起 吹來故鄉泥土的芬芳
歸來吧 歸來喲 浪跡天涯的遊子
歸來吧 歸來喲 我已厭倦飄泊
我已是滿懷疲憊 眼裡是酸楚的淚
那故鄉的風 和故鄉的雲
為我抹去創痕
我曾經豪情萬丈 歸來卻空空的行囊
那故鄉的風 和故鄉的雲
為我撫平創傷
啊~~~~~~~~ 啊~~~~~~~~
啊~~~~~~~~ 啊~~~~~~~~
歸來吧 歸來喲 浪跡天涯的遊子
歸來吧 歸來喲 別再四處飄泊
我已是滿懷疲憊 眼裡是酸楚的淚
那故鄉的風 和故鄉的雲
為我抹去創痕
我曾經豪情萬丈 歸來卻空空的行囊
那故鄉的風 和故鄉的雲
為我撫平創傷
那故鄉的風 和故鄉的雲
為我撫平創傷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PXtg42_Zn8
我的好兄弟 Dj remix 羅百吉 & 阿文 Dj Jerry featuring Ah Wen
詞曲:高進
編曲:曲澎濤
在你輝煌的時刻
讓我為你唱首歌
我的好兄弟
心裡有苦你對我說
前方大路一起走
哪怕是河也一起過
苦點累點
又能算什麼
在你需要我的時候
我來陪你一起度過
我的好兄弟
心裡有苦你對我說
人生難得起起落落
還是要堅強的生活
哭過笑過
至少你還有我
朋友的情誼呀比天還高
比地還遼闊
那些歲月我們一定會記得
朋友的情誼呀我們今生
最大的難得
像一杯酒 像一首老歌
在你輝煌的時刻
讓我為你唱首歌
我的好兄弟
心裡有苦你對我說
前方大路一起走
哪怕是河也一起過
苦點累點
又能算什麼
在你需要我的時候
我來陪你一起度過
我的好兄弟
心裡有苦你對我說
人生難得起起落落
還是要堅強的生活
哭過笑過
至少你還有我
朋友的情誼呀比天還高
比地還遼闊
那些歲月我們一定會記得
朋友的情誼呀我們今生
最大的難得
像一杯酒 像一首老歌
朋友的情誼呀比天還高
比地還遼闊
那些歲月我們一定會記得
朋友的情誼呀我們今生
最大的難得
像一杯酒 像一首老歌
像一杯酒 像一首老歌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UXqneiQxX0
王識賢 - 腳印
詞:盧和生
曲:陳偉強
編曲:尤景仰
經過幾落冬 咱兩人行到這
定情的海岸 還擱有你我的咒詛
天地瞎呢闊 人生路途望你陪伴
講好坐陣行 為何如今無影無隻
鞋帶若是綁無緊 是欲按怎行過一世人
淺拖若是欠一腳 親像單戀的人受拖磨
你的腳印留置我心肝 一步一步行
行過咱的溫柔夢 如今找無你的影
你的腳印踏置我心肝 越踏心越痛
踏斷咱的感情線 是欲按怎繼續行 只有看破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0CTFomqfmE
趙傳 -噢!莎莉
作詞:沈光遠
作曲:沈光遠
噢!莎莉
不要將我忘記
我所有溫柔都已給了你
如果你看過我為你寫的日記
我知道你會瞭解過去都是不得已
我會更加珍惜
我會好好待你
噢!你是我的唯一
沒有人能代替
我在這裡等你
請你回心轉意
噢!如果你不嫌棄
請你和我一起
噢
滾石唱片
噢!莎莉
不要將我忘記
我所有溫柔都已給了你
如果你看過我為你寫的日記
我知道你會瞭解過去都是不得已
我會更加珍惜
我會好好待你
噢!你是我的唯一
沒有人能代替
我在這裡等你
請你回心轉意
噢!如果你不嫌棄
請你和我一起
噢
我會更加珍惜
我會好好待你
噢!你是我的唯一
沒有人能代替
我在這裡等你
請你回心轉意
噢!如果你不嫌棄
請你和我一起
噢
我會更加珍惜
我會好好待你
噢!你是我的唯一
沒有人能代替
我在這裡等你
請你回心轉意
噢!如果你不嫌棄
請你和我一起
噢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tTNcFRTphw
趙傳-車頂水姑娘
坐火車過磅空 心情真輕鬆 車頂一位水姑娘 目睭真活動
嘴巴胭脂抹紅紅 長長黑頭鬃 看人著用目尾送 害我心內跳恰恰
要問你一句話 不知通不通
坐火車到嘉義 心情真趣味 車頂彼兮美姑娘 對阮笑微微
給我加添著勇氣 緊緊行偎去 剛好開嘴要問你 忽然聽著嗶嗶嗶
想問的一句話 擱再如落去
坐火車過鐵橋 身軀對伊搖 耳孔邊塊玲瓏叫 心肝像火燒
請問小姐要叨去 敢會感稀微 那未感覺有趣味 咱來做著好友誼
怎樣你無誠意 越頭做你去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ua9WZ150lE
黃克林-慈母赤子心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ay27jMAXyI
黃晟翔 - 怎樣
作詞:戴佩妮
作曲:戴佩妮
我這裡天快要黑了 那裡呢
我這裡天氣涼涼的 那裡呢
我這裡一切都變了 我變的懂事了
我又開始寫日記了 而那你呢
*我這裡天快要亮了 那裡呢
我這裡天氣很炎熱 那裡呢
我這裡一切都變了 我變的不哭了
我把照片也收起了 而那你呢
#如果我們現在還在一起會是怎樣
我們是不是還是深愛著對方
像開始時那樣 握著手就算天快亮
我們現在還在一起會是怎樣
我們是不是還是隱瞞著對方
像結束時那樣 明知道你沒有錯
還硬要我原諒
*repeat
#repeat
我不會原諒 我怎麼原諒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zHfLsODEyo
※※※
古筝Guzheng -等你的季節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TaBDDUNZi4
古筝Guzheng -逐夢令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xFi_tybrBg
古筝Guzheng -蓮的心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rhrJZ28F_c
古筝Guzheng -溫柔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fEt8uRSJ5w
髮如雪 - 電子琴/鋼琴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9Ny4l6r0MM
※※※
漢代之後 -> 清代 -> 全唐詩 -> 卷五百五十九
《卷五百五十九》
《春日旅舍書懷》 薛能著
1
出去歸來旅食人,麻衣長帶幾坊塵。開門草色朝無客,
落案燈花夜一身。貧舍臥多消永日,故園鶯老憶殘春。
2
蹉跎冠蓋誰相念,二十年中盡苦辛。
《秋日將離滑台酬所知二首》 薛能著
1
身起中宵骨亦驚,一分年少已無成。松吹竹簟朝眠冷,
雨濕蔬餐宿疾生。僮汲野泉兼土味,馬磨霜樹作秋聲。
2
相知莫話詩心苦,未似前賢取得名。
3
燈澀秋光靜不眠,葉聲身影客窗前。閑園露濕鳴蛩夜,
急雨風吹落木天。城見遠山應北嶽,野多空地本南燕。
4
明朝欲別忘形處,愁把離杯聽管弦。
《下第後夷門乘舟至永城驛題》 薛能著
1
秋賦春還計盡違,自知身是拙求知。唯思曠海為休處,
忽喜孤舟似去時。連浦一城兼汴宋,夾堤千柳雜唐隋。
2
從來此恨皆前達,敢負吾君作楚辭。
《秋夜旅舍寓懷》 薛能著
1
庭鎖荒蕪獨夜吟,西風吹動故山心。三秋木落半年客,
滿地月明何處砧。漁唱亂沿汀鷺合,雁聲寒咽隴雲深。
2
平生只有松堪對,露浥霜欺不受侵。
《洛下寓懷》 薛能著
1
胡為遭遇孰為官,朝野君親各自歡。敢向官途爭虎首,
尚嫌身累愛豬肝。冰霜穀口晨樵遠,星火爐邊夜坐寒。
2
唯有報恩心未剖,退居猶欲佩芄蘭。
《題平湖》 薛能著
1
平湖湖畔雨晴新,南北東西不隔塵。映野煙波浮動日,
損花風雨寂寥春。山無俗路藏高士,岸泊仙舟憶主人。
2
那得載來都未保,此心離此甚情親。
《平陽寓懷》 薛能著
1
晉國風流阻洳川,家家弦管路岐邊。曾為郡職隨分竹,
亦作歌詞乞採蓮。北榭遠峰閑即望,西湖殘景醉常眠。
2
牆花此日休回避,不是當時惡少年。
《留題汾上舊居》 薛能著
1
鄉園一別五年歸,回首人間總禍機。尚勝鄰翁常寂寞,
敢嫌裘馬未輕肥。塵顏不見應消落,庭樹曾栽已合圍。
2
難說累牽還卻去,可憐榆柳尚依依。
《懷汾上舊居》 薛能著
1
素汾千載傍吾家,常憶衡門對浣紗。好事喜逢投宿客,
刈田因得自生瓜。山頭鼓笛陰沉廟,陌上薪蒸突兀車。
2
投暗作珠何所用,被人專擬害靈蛇。
《送同儒大德歸柏梯寺》 薛能著
1
柏梯還擬謝微官,遙擬千峰送法蘭。行徑未曾青石斷,
拂床終有白雲殘。京塵濯後三衣潔,山舍禪初萬象安。
2
薇蕨縱多師莫踏,我心猶欲盡圖看。
《春日使府寓懷二首》 薛能著
1
一想流年百事驚,已拋漁父戴塵纓。青春背我堂堂去,
白髮欺人故故生。道困古來應有分,詩傳身後亦何榮。
2
誰憐合負清朝力,獨把風騷破鄭聲。
3
平生無解亦無操,永日書生坐獨勞。唯覺宦情如水薄,
不知人事有山高。孤心好直迍猶強,病發慵梳癢更搔。
4
何事故溪歸未得,幾拋清淺泛紅桃。
《許州題德星亭》 薛能著
1
瀵水南流東有堤,堤邊亭是武陵溪。槎松配石堪僧坐,
蕊杏含春欲鳥啼。高樹月生滄海外,遠郊山在夕陽西。
2
頻來不似軍從事,只戴紗巾曳杖藜。
《送人歸上党》 薛能著
1
燕台基壞穴狐蛇,計拙因循歲月賒。兵革未銷王在鎬,
桑蠶臨熟客還家。霏微對岸漳邊雨,堆阜鄰疆薊北沙。
2
若到長平戰場地,為求遺鏃辟魔邪。
《春日重游平湖》 薛能著
1
湖上春風發管弦,須臨三十此離筵。離人忽有重來日,
游女初非舊少年。官職已辜疲瘵望,詩名空被後生傳。
2
啼鶯莫惜蹉跎恨,閒事聽吟一兩篇。
《並州》 薛能著
1
少年流落在並州,裘脫文君取次遊。攜挈共過芳草渡,
登臨齊憑綠楊樓。庭前蛺蝶春方好,床上樗蒲宿未收。
2
坊號偃松人在否,餅爐南畔曲西頭。
《相國隴西公南征,能以留務獨宿府城作》 薛能著
1
吾君賢相事南征,獨宿軍廚負請纓。燈室臥孤如怨別,
月階簪草似臨行。高墉撼鐸思巴棧,老木嗥風念野營。
2
殊憶好僧招不及,夜來倉卒鎖嚴城。
《早春書事》 薛能著
1
百蠻降伏委三秦,錦裏風回歲已新。渠濫水泉花巷濕,
日銷冰雪柳營春。何年道勝蘇群物,盡室天涯是旅人。
2
焚卻蜀書宜不讀,武侯無可律餘身。
《春日書懷》 薛能著
1
伯牙琴絕豈求知,往往情牽自有詩。壟月正當寒食夜,
春陰初過海棠時。耽書未必酬良相,斷酒唯堪作老師。
2
多病不任衣更薄,東風臺上莫相吹。
《投杜舍人》 薛能著
1
床上新詩詔草和,欄邊清酒落花多。閑消白日舍人宿,
夢覺紫薇山鳥過。春刻幾分添禁漏,夏桐初葉滿庭柯。
2
風騷委地苦無主,此事聖君終若何。
《獻僕射相公》 薛能著
1
清如冰雪重如山,百辟嚴趨禮絕攀。強虜外聞應喪膽,
平人相見盡開顏。朝廷有道青春好,門館無私白日閑。
2
致卻垂衣更何事,幾多詩句詠關關。
《上鹽鐵尚書》 薛能著
1
南宮環雉隔囂塵,況值清齋宿大臣。城絕鼓鐘更點後,
雨涼煙樹月華新。簷前漱曉穹蒼碧,庭下眠秋沆瀣津。
2
聞說務閒心更靜,此時憂國合求人。
《漢南春望》 薛能著
1
獨尋春色上高臺,三月皇州駕未回。幾處松筠燒後死,
誰家桃李亂中開。奸邪用法原非法,唱和求才不是才。
2
自古浮雲蔽白日,洗天風雨幾時來。
《晚春》 薛能著
1
惡憐風景極交親,每恨年年作瘦人。臥晚不曾拋好夜,
情多唯欲哭殘春。陰成杏葉才通日,雨著楊花已汙塵。
2
無限後期知有在,只愁煩作總戎身。
《將赴鎮過太康縣有題》 薛能著
1
才入東郊便太康,自聽何暮豈龔黃。晴村透日桑榆影,
曉露濕秋禾黍香。十萬旌旗移巨鎮,幾多輗軏負孤莊。
2
時人欲識征東將,看取欃槍落太荒。
《彭門解嘲二首》 薛能著
1
嗚嗚吹角貳師營,落日身閑笑傲行。盡覺文章尊萬事,
卻嫌官職剩雙旌。終休未擬降低屈,忽遇還須致太平。
2
頻上水樓誰會我,泗濱浮磬是同聲。
3
傷禽棲後意猶驚,偶向黐竿脫此生。身外不思簪組事,
耳中唯要管弦聲。耽吟乍可妨時務,淺飲無因致宿酲。
4
秦客莫嘲瓜戍遠,水風瀟灑是彭城。
《清河泛舟》 薛能著
1
都人層立似山丘,坐嘯將軍擁棹游。繞郭煙波浮泗水,
一船絲竹載涼州。城中睹望皆丹雘,旗裏驚飛盡白鷗。
2
儒將不須誇郤縠,未聞詩句解風流。
《新竹》 薛能著
1
柳營茅土倦粗材,因向山家乞翠栽。清露便教終夜滴,
好風疑是故園來。欄邊匠去朱猶濕,溉後蟲浮穴暗開。
2
他日會應威鳳至,莫辭公府受塵埃。
《晚春》 薛能著
1
征東留滯一年年,又向軍前遇火前。畫出鷁舟宜祓禊,
鏤成雞卵有秋千。澄明煙水孤城立,狼藉風花落日眠。
2
賴指清和櫻筍熟,不然愁殺暮春天。
《題彭祖樓》 薛能著
1
新晴天狀濕融融,徐國灘聲上下洪。極目澄鮮無限景,
入懷輕好可憐風。身防潦倒師彭祖,妓擁登臨愧謝公。
2
誰致此樓潛惠我,萬家殘照在河東。
《漢廟祈雨回陽春亭有懷》 薛能著
1
南榮軒檻接城闉,適罷祈農此訪春。九九已從南至盡,
芊芊初傍北籬新。池中水是前秋雨,陌上風驚自古塵。
2
欲召羅敷傾一盞,乘閑言語不容人。
《送李倍秀才》 薛能著
1
南朝才子尚途窮,畢竟應須問葉公。書劍伴身離泗上,
雪風吹面立船中。家園棗熟歸圭竇,會府槐疏試射弓。
2
相顧日偏留不得,夜深聊欲一杯同。
《重遊德星亭感事》 薛能著
1
潁水川中枕水台,當時離別此重來。舟沉土岸生新草,
詩映紗籠有薄埃。事系興亡人少到,地當今古我遲回。
2
殘陽照樹明於旭,猶向池邊把酒杯。
《許州題觀察判官廳》 薛能著
1
三載從戎類系匏,重游全許尚分茅。劉郎別後無遺履,
丁令歸來有舊巢。冬暖井梧多未落,夜寒窗竹自相敲。
2
纖腰弟子知千恨,笑與揚雄作解嘲。
《閑題》 薛能著
1
八年藩翰似僑居,只此誰知報玉除。舊將已成三僕射,
老身猶是六尚書。時丁厚讟終無咎,道致中興尚有餘。
2
為問春風誰是主,空催弱柳擬何如。
《送福建李大夫》 薛能著
1
洛州良牧帥甌閩,曾是西垣作諫臣。紅旆已勝前尹正,
尺書猶帶舊絲綸。秋來海有幽都雁,船到城添外國人。
2
行過小藩應大笑,只知誇近不知貧。
《送李倍巡官歸永樂舊居》 薛能著
1
羨君歸去五峰前,往往星河實見仙。麥壟夏枯成廢地,
棗枝秋赤近高天。山泉飲犢流多變,村酒經蠶味可憐。
2
曾約道門終老住,步虛聲裏寄閑眠。
《贈歌者》 薛能著
1
一字新聲一顆珠,轉喉疑是擊珊瑚。聽時坐部音中有,
唱後櫻花葉裏無。漢浦蔑聞虛解佩,臨邛焉用枉當壚。
2
誰人得向青樓宿,便是仙郎不是夫。
《舞者》 薛能著
1
綠毛釵動小相思,一唱南軒日午時。慢靸輕裾行欲近,
待調諸曲起來遲。筵停匕箸無非聽,吻帶宮商儘是詞。
2
為問傾城年幾許,更勝瓊樹是瓊枝。
《天際識歸舟》 薛能著
1
斜日滿江樓,天涯照背流。同人在何處,遠目認孤舟。
2
帆省當時席,歌聲舊日謳。人浮津濟晚,棹倚泬寥秋。
3
晴闊忻全見,歸遲怪久遊。離居意無限,貪此望難休。
《和曹侍禦除夜有懷》 薛能著
1
有病無媒客,多慵亦太疏。自憐成叔夜,誰與薦相如。
2
嗜退思年老,諳空笑歲除。跡閑過寺宿,頭暖近階梳。
3
春立窮冬後,陽生舊物初。葉多庭不掃,根在徑新鋤。
4
田事終歸彼,心情倦老於。斫材須見像,藏劍豈為魚。
5
效淺慚尹祿,恩多負辟書。酬知必擬共,勿使浪躊躇。
《華清宮和杜舍人》 薛能著
1
五十年天子,離宮仰峻牆。登封時正泰,禦宇日何長。
2
上位先名實,中興事憲章。起戎輕甲胄,餘地複河湟。
3
道降玄元祖,儒封孔子王。因緣百司署,聚會一人湯。
4
渭水波搖綠,秦山草半黃。馬馴金勒細,鷹健玉鈴鏘。
5
下箭朱方滿,鳴鞭皓腕攘。畋思獲呂望,諫只避周昌。
6
兔跡貪前逐,梟心不早防。幾添鸚鵡勸,先賜荔枝嘗。
7
月鎖千門靜,天吹一笛涼。細音搖羽佩,輕步宛霓裳。
8
禍亂基潛結,升平意遽忘。衣冠逃犬虜,鼙鼓動漁陽。
9
外戚心殊迫,中原事可量。血埋妃子豔,刃斷祿兒腸。
10
近侍煙塵隔,前蹤輦路荒。益知迷寵佞,遺恨喪賢良。
11
北闕尊明主,南宮遜上皇。禁清餘鳳吹,池冷睡龍光。
12
祝壽山猶在,流年水共傷。杜鵑魂厭蜀,蝴蝶夢悲莊。
13
雀卵遺雕栱,蟲絲罥畫梁。紫苔侵壁潤,紅樹閉門芳。
14
守吏齊鴛瓦,耕民得翠璫。登年昔酺樂,講武舊兵場。
15
暮草深岩翠,幽花墜徑香。不堪垂白叟,行折禦溝楊。
《送浙東王大夫》 薛能著
1
天爵擅忠貞,皇恩複寵榮。遠源過晉史,甲族本緱笙。
2
亞相兼尤美,周行歷盡清。制除天近曉,衙謝草初生。
3
賓客招閑地,戎裝擁上京。九街鳴玉勒,一宅照紅旌。
4
細雨當離席,遙花顯去程。佩刀畿甸色,歌吹館橋聲。
5
騕褭從秦賜,艅艎到汴迎。步沙逢霽月,宿岸致嚴更。
6
渤澥流東鄙,天臺壓屬城。眾談稱重鎮,公意念疲甿。
7
井邑曾多難,瘡痍此未平。察應均賦斂,逃必複桑耕。
8
隼重權兼帥,鼉雄設有兵。越台隨厚俸,剡硾得尤名。
9
夜蠟州中宴,春風部外行。香奩扃鳳詔,朱篆動龍坑。
10
報後功何患,投虛論素精。征還真指掌,感激自關情。
11
舊業懷昏作,微班負旦評。空餘騷雅事,千古傲劉楨。
《送李殷游京西》 薛能著
1
立馬送君地,黯然愁到身。萬途皆有匠,六義獨無人。
2
莫怪敢言此,已能甘世貧。時來貴亦在,事是掩何因。
3
投刺皆羈旅,游邊更苦辛。岐山終蜀境,涇水複蠻塵。
4
埋沒餐須強,炎蒸醉莫頻。俗徒欺合得,吾道死終新。
5
展分先難許,論詩永共親。歸京稍作意,充斥犯西鄰。
《長安送友人之黔南》 薛能著
1
衡嶽猶雲過,君家獨幾千。心從賤遊話,分向禁城偏。
2
陸路終何處,三湘在素船。琴書去迢遞,星路照潺湲。
3
台鏡簪秋晚,盤蔬飯雨天。同文到鄉盡,殊國共行連。
4
後會應多日,歸程自一年。貧交永無忘,孤進合相憐。
《寄李頻》 薛能著
1
長安千萬蹊,迷者自多迷。直性身難達,良時日易低。
2
環簷消舊雪,晴氣滿春泥。那得同君去,逢峰苦愛齊。
《贈苗端公二首》 薛能著
1
繁總近何如,君才必有餘。身歡步兵酒,吏寫魯連書。
2
坐默聞鼙吹,庭班見雪初。沉碑若果去,一為訪鄰居。
3
至老不相疏,斯言不是虛。兩心宜一體,同舍又鄰居。
4
曉角秋砧外,清雲白月初。從軍何有用,未造魯連書。
《寄河南鄭侍郎》 薛能著
1
三峽與三壕,門闌夢去勞。細冰和洛水,初雪灑嵩高。
2
大雅何由接,微榮亦已逃。寒窗不可寐,風地葉蕭騷。
《蒙恩除侍御史行次華州寄蔣相》 薛能著
1
林下天書起遁逃,不堪移疾入塵勞。黃河近岸陰風急,
仙掌臨關旭日高。行野眾喧聞雁發,宿亭孤寂有狼嗥。
2
荀家位極兼禪理,應笑埋輪著所操。
《寄唐州楊郎中》 薛能著
1
關睢憔悴一儒生,忽把魚須事聖明。貧得俸錢還乍喜,
晚登朝序卻無榮。前年坐蜀同樽俎,此日邊淮獨旆旌。
2
班列道孤君不見,曲江春暖共僧行。
《塞上蒙汝州任中丞寄書》 薛能著
1
三省推賢兩掖才,關東深許稍遲回。舟浮汝水通淮去,
雨出嵩峰到郡來。投劄轉京憂不遠,枉緘經虜喜初開。
2
西樓一望知無極,更與何人把酒杯。
《題鹽鐵李尚書滻州別業》 薛能著
1
鹿原陰面滻州湄,坐覺林泉逼夢思。閑景院開花落後,
濕香風好雨來時。鄰驚麥野聞雛雉,別創茅亭住老師。
2
備足好中還有闕,許昌軍裏李陵詩。
http://ctext.org/quantangshi/559/zh
※※※
漢代之後 -> 宋明 -> 太平御覽 -> 地部二十五
《地部二十五》
《海》
1
海: 《釋名》曰:海,晦也。注引穢濁,其水黑而晦也。《廣雅》同。
2
海: 《說文》曰:海,天池也。
3
海: 《書》曰:江漢朝宗于海。
4
海: 《禮記》曰: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後海。
又曰:洗之在阼,其水在洗東,祖天地之左海也。
5
海: 《禮斗威儀》曰:君乘土而王則海夷。宋均注曰:海夷,不揚波。
6
海: 《論語》曰:子曰:「道不行,乘桴浮於海。」
7
海: 《公羊傳》曰:河海潤千里。河海出云及千里。
8
海: 《春秋感精符》曰:后妃恣則澤為海。
9
海: 《春秋考異郵》曰:黃星騁,海水躍。宋均曰:黃星,土精,土安靜,躍則失常。
10
海: 《史記》曰:天不足西北,星辰西北移,地不足東南,以海為池。
11
海: 《漢書》曰:霍去病擊匈奴,封狼居胥山,登臨瀚海。如淳注曰:北海也。
12
海: 謝承《後漢書》曰:汝南陳茂,嘗為交阯別駕,舊刺史行部,不渡漲海,刺史周敞涉海遇風,船欲覆沒,茂拔劍訶罵水神,風即止息。
13
海: 《晉書》曰:鮑靚為南海守,嘗行部入海遇風,饑甚,聚白石煮食之以濟。
又曰:李涓,遼東人,祖敏,漢河內太守,去還鄉。遼東太守公孫度欲強用之,敏乘輕舟浮海,莫知所終。
14
海: 王隱《晉書》曰:慕容晃上言曰:「臣躬征平郭遠,假陛下天地之威,將士竭命,精誠感靈,海為結冰,凌行三百餘里,臣自立國,及問諸故老,初無海水冰凍之歲。」
15
海: 《韓詩》曰:成王時,越裳氏重三譯而朝,曰:「天之不逆風不疾雨,海之不波溢三年矣,中國必有聖人。」
16
海: 《老子》曰: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也。
17
海: 《列子》曰:渤海之東,不知幾萬億里,有大壑無底之谷,名曰歸塘。張堪注曰:《莊子》云尾閭也。
18
海: 《莊子》曰:東海之鱉謂坎井之蛙曰:夫海千里之遠,不足以舉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極其深。禹之時,十年九潦而水弗加益;湯之時,八年七旱而涯不加損。夫不為傾久推移,不以多少進退者,此亦東海之樂也。
又曰:南海之帝為儵,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渾沌,儵與忽時相與遇于渾沌之地,渾沌待之甚厚,儵與忽謀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一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
又曰:肩吾曰:其于治天下也,猶涉海鑿河,使蛟負山也。
又曰:海水三歲一周流,波相薄,故地動。
又曰:周顧視車轍有鮒魚焉。曰:「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斗升之水活我哉!」
又曰:北溟有魚,其名曰鯤,化為鳥,其名曰鵬,將徙于南溟,水擊三千里。
又曰: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渚涯之間,不辨牛馬,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東行,至于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向若而嘆。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拘于墟也;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篤于時也;曲士不可以語于道者,束于教也。天下之水莫大於海,萬川歸之,不知何時止而不盈;尾閭泄之,不知何時已而不虛。春秋不變,水旱不知,此其過江河之流,不可為量數。司馬彪曰:尾閭,水之從海外出者也。
19
海: 《文子》曰:古之善為君者,法海以象其大,注下以成其廣。
20
海: 《淮南子》曰:彗星墜而渤海決。
又曰:海不讓水,積小以成其大。
又曰:庶女告天,庶女,少寡無子養姑者也。姑無男有女,女利母財而殺母,以誣告寡婦,婦不能自解,故告天也。雷霆下擊景公臺隕,景公,齊景公也。雷擊景公臺,隕壞之也。校體折傷,景公為雷霆所傷折。海水大出。
又曰:舟在江海,不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義,不為莫知而止休。
21
海: 《孟子》曰:觀于海者難為水,游于聖人之門者難為言。
22
海: 《抱樸子》曰:大廈既燔,而運水于滄海,此無及也。
23
海: 《說苑》曰:齊景公游于海上而樂之,六月不歸。告左右曰:「敢有先言歸者,致死不赦。」顏燭進諫曰:「君樂治海,不樂治國,彼若有治國者,君安得樂此海乎?」遂歸。中道,聞國人謀不內之。
24
海: 《法言》曰:百川學海而至于海,丘陵學山而不至于山。
25
海: 《山海經》曰:大荒中有山,名曰天臺,海水入焉。
又曰:桂林八樹,在賁海東。八樹而成林,言其大也。賁隅,今番隅也。
又曰:發鳩之山有鳥,名曰精衛。炎帝之女,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是故精衛常取西山之木石以填東海。
26
海: 周景式《孝子傳》曰:管寧避地遼東,遇風船人危懼,皆叩頭悔過,寧思惟愆咎,念常如廁不冠而已,向天叩頭,風亦尋靜。
27
海: 《神仙傳》曰:麻姑謂王方平曰:「自接待以來,見東海三為桑田,向到蓬萊,水乃淺于往者略半也,豈復將為陵陸乎?」
28
海: 皇甫謐《高士傳》曰:姜肱,字伯淮,十辟公府,九舉有道,皆不就。靈帝時,曹節白帝特征肱,隱身遁命,浮桴于海,名蓋天下。
29
海: 《幽明錄》曰:海中有金臺山,高百丈,結構巧麗,窮盡神工,橫光巖渚,竦曜星門。臺內有金機,雕文備制。
30
海: 《十洲記》曰:扶桑在碧海之中,北面一萬里有大帝宮,太真東王公所治處。山外別有員海繞山,員海水色正黑,謂之溟海,無風而洪波百丈,惟飛仙能到其處。
31
海: 《玄中記》曰:天下之強者,東海之沃焦焉,水灌而不已。沃焦者,山名也,在海東三萬里。
32
海: 《博物志》曰:舊說天河與海通,近世有居海渚,年年八月有浮查去來,往反不失期,此人乃立屋于查上,赍糧乘查去,忽不覺盡晝夜,奄至一處,有城郭屋舍,望見室中多織婦,見一丈夫牽牛渚次飲之,驚問此人何由至此。此人即問此為何處,答曰:「君可詣蜀問嚴君平。」此人還問君平,曰:「某月有客星犯斗牛。」即此人到天河也。
33
海: 崔鴻《十六國春秋前燕錄》曰:慕容晃將乘海討其弟仁,襲其不意,群臣以凌道危阻,宜從陸地。晃曰:「舊海不凌,自仁反已來,三凍皆成,昔光武合滹沱之冰以濟大業,天其或者欲乘此而克之乎!吾計決矣,沮謀者斬。」二月晃親率三軍擒仁賜死。
34
海: 東方朔《十洲記》曰:神洲,東海中,地方五百里,上有不死草生瓊田中,草似菰苗,人已死者,以草覆之皆活。
又曰:扶桑在碧海中,樹長數千尺,一千餘圍,兩兩同根,更相依倚,是以名扶桑。
35
海: 《關令內傳》曰:天有五億五萬五千五百五十里,地亦如之,各以四海為脈。
《江》
1
江: 《釋名》曰:江,公也,小水流入其中,所公共也。
2
江: 《說文》曰:江,水出蜀湔氐徼外岷山。
又曰:江至會稽郡為浙江。
3
江: 《尚書》曰:岷山導江,東別為沱。
4
江: 《毛詩》曰:江有沱。江有汜。
又曰:滔滔江漢,南國之紀。
5
江: 《春秋元命苞》曰:牛女為江湖,江湖者,所以開神潤化,故其氣湍急。
6
江: 《家語》曰:楚昭王渡江,江有物大如斗,圓而赤,直觸王舟,舟人取之,王大怪,使之魯問孔子,孔子曰:「此萍實也,可剖而食之,吉祥,唯霸者能獲之。」使返,王遽食之,甚美。
7
江: 謝承《後漢書》曰:吳郡沈豐為郡主簿,太守第五倫,母老不能之官,倫每至臘節,常感戀垂泣,遣豐迎母廣陵,母見大江,畏水不敢渡,豐祭神,令子孫對母飲酒,因醉臥便渡。
又曰:吳郡王閎渡錢塘江遭風,船欲覆,閎拔劍斫水,罵伍子胥,風息得濟。
8
江: 《續漢書》曰:張禹拜揚州刺史,當過江行部中,土人皆以江有子胥之神,難于濟涉,禹厲聲言曰:「子胥如其有靈,知吾志在理察枉訟,豈危我哉?」遂鼓而過。
9
江: 《魏志》曰:文帝伐吳,至長江而嘆曰:「天固以限南北也。」
10
江: 《晉書》曰:祖逖渡江,中流誓曰:「逖不靜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
又曰:吳猛年四十,邑人丁義始授神方,因還豫章,江波甚急,猛不假舟楫,以白羽扇畫水而渡。
又曰:王濬有奇略,武帝謀伐吳,詔濬造船于蜀,其木柿蔽江而下。
又曰:陶侃語人曰:「大禹聖人,乃惜寸陰,至于眾人,當惜分陰。」參佐以戲廢事者,乃取其蒲博之具,悉投于江。
11
江: 《莊子》曰:魚相忘于江湖。
12
江: 《孫卿子》曰:子路盛服見孔子。孔子曰:「由,是襜襜者何也?昔者,江出于汶山,其始由源,可以濫觴,及至江之津也,不方舟不避風,不可涉,非惟下流大耶?今汝衣服既盛,顏色充盈,天下且孰肯諫汝乎?」
13
江: 《三十國春秋》曰:劉裕次山陽,聞何無忌敗績,卷甲兼行,將濟江而風急,眾咸難之,裕曰:「若有天命,風當自息;如其天不助,舟覆溺何足怪。」即命登舟,舟移而風止。
14
江: 董覽《吳地記》曰:夫差立,子胥以忠諫見亡,遂賜死,浮尸于江,夫差悔焉,與群臣于江設祭。
15
江: 《列仙傳》曰:江妃二女,游于江濱,逢鄭交甫,遂解珮與之,交甫受佩而去,數十步,懷中無佩,女亦不見。
16
江: 《列女傳》曰:楚昭王貞姜者,昭王夫人,齊女也。昭王出游,留夫人漸臺,江水大至,遣使者迎夫人,忘持符。夫人曰:王與宮人約,召必以符,今使者不持符,妾不敢行。於是使者返取符,未還,臺已壞,沉水而死。
又曰:廣漢姜詩妻,事姑至孝。姑好飲江水,水去家七里,妻常雞鳴溯流而汲,值風雪,不時得水,詩責遣之,妻寄食鄰家,紡績以市珍味,使鄰母遺姑,詩聞追還,舍側忽有涌泉出,味如江水。《華陽國志》又載。
17
江: 《論衡》曰:儒書言伍子胥恨吳王,驅水為濤而溺殺。今會稽、錢塘、丹徒江皆立子胥祠,欲止其濤也。
18
江: 袁山松《宜都記》曰:對西陵南岸有山,其峰孤秀,人自山南上至頂,俯臨大江如縈帶,視舟船如鳧雁。
又曰:大江清濁分流,其水十丈見底,視魚游如乘空,淺處多五色石。
19
江: 《新序》曰:禹南濟于江,黃龍負舟,舟中人失色,禹仰視天而嘆曰:「吾受命于天,死生命也!」龍弭耳而逃。
20
江: 《吳錄》曰:步騭表言,北降人說北多作布囊,欲以盛沙塞大江。吳主曰:「此曹必不敢來,若不如孤言,當以牛千頭為君作主人。」后見呂岱,說騭言北欲以囊塞江,輒失笑曰:「此江自開辟以來,寧可以囊塞乎?」
21
江: 《水經注》曰:昔吳郡太守張公直,自九江守征還,道由廬山,子女觀祠女戲廟像,其妻夜夢神人致聘,覺言于夫,至明恐怖,遽發船引中流而不行。妻曰:「愛一女而合門受禍也。」公直不忍,遂令妻下女于江。其妻布席水上,以其亡兄女代之,而船得進。尋公直知兄女,怒妻曰:「吾何面于當世也!」復下己女於水中,將渡,遙見二女于岸側,傍有一吏立曰:「吾廬君主簿,敬君之義,悉還二女。」
22
江: 《風俗通》曰:江,貢也。所出珍物,可貢獻也。
23
江: 《荊州記》云:江出岷山,其源若甕口,可以濫觴,在益州建寧漏江縣,潛行地底數里至楚都,遂廣十里。
24
江: 《傅子》曰:江海所以能百谷王者,以其不逆之;茍有所逆,眾流不至多矣。
※※※
漢代之後 -> 宋明 -> 太平御覽 -> 獸部十
《獸部十》
《牛上》
1
牛上: 《說文》曰:牡,畜父也,從牛土聲。犅,古郎切。特,牛父也。牝,畜母也,從牛匕聲。犢,牛子也。牜市,普外切。二歲牛也。犙,山耽切。三歲牛也。牭,思貳切。四歲牛也。犗,音戒,又音加。騬牛也。牻,莫江切。白黑雜毛牛也。㹁,力強切。牻牛也。犡,力制切。牛白脊也。𤙛達胡切。黃牛虎文也。犖,駁牛也。㸹,力拙切。牛白脊也。𤘾,匹耕切。牛文駁如星也。犥,普表切。牛黃白色也。犉,而純切。黃牛黑唇也。㹊,音岳白牛也。㹔,居羊切。牛長脊也。牜殳,音滔牛徐行也。犨,牛息聲也。一曰牛名。牷,音全牛純色也。牜,音繞。牛柔謹也。
2
牛上: 《廣志》曰:有靡犘馬家切。牛,牛出巴中,重千斤。犦蒲角切。牛,一曰犎牛,有赤豹,封牛。周留水牛,毛青腹大,狀似豬。有牧牛,項上堆肉大如斗。似橐駝,日行三百里。犤音皮牛,痹小,今謂之牜牛,又呼杲下牛,出廣州高涼郡。犩吾威切。牛,如牛而大,肉數千斤,出蜀中。夔牛,重千斤,晉時此牛出上庸郡。獵力涉切。牛,旄牛也,髀膝間皆有毛。花蹄牛,高六尺,尾環繞角,有四耳,角端有肉,蹄如蓮華。堂牛,色黑或黃,日南有之。潛牛,形狀似水牛,一名牜冗牛。麟牛,似鹿,又似羊,肉美。牥音方。牛,如橐駝,能行。又有犛牛,《莊子》曰:「其大若垂天之雲。」
3
牛上: 《易·大畜卦》曰:六四,童牛之牿,玄吉。
4
牛上: 又《無褪翟》曰:六三,無妄之災,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災。像曰:「行人得牛,邑人災也。」
5
牛上: 又《遁卦》曰:六二,執之用黃牛之革,莫之勝說。《像》曰:「執用黃牛,固志也。」
6
牛上: 又《離卦》曰:離,利貞。畜牝牛,吉。
7
牛上: 又《既濟》曰:九五,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禴祭。
8
牛上: 又《說卦》曰:坤為牛。
9
牛上: 《周書·王會》曰:卜盧紈牛。紈牛者,牛之大者。大夏茲白牛、數楚每牛,牛之小者也。大夏,西北戎。數楚,北戎。茲白牛,野獸,形似白牛。
10
牛上: 《詩·鴻雁·無羊》曰:誰謂爾無牛?九十其犉。黃牛黑唇曰犉。
又曰:爾牛來思,其耳濕濕。
11
牛上: 《尚書》曰:武王克紂,放牛於桃林之野。
12
牛上: 《左傳·成七年》曰:鼷鼠食郊牛角。改卜牛,鼷鼠又食其角。乃免牛。
13
牛上: 又《宣三年經》曰:王正月,郊牛之口傷。改卜牛,牛死。乃不郊。
14
牛上: 又《僖上》曰:齊侯伐楚,楚子使與師言曰:「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惟是風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15
牛上: 又《僖下》曰:介葛盧來朝,聞牛鳴,曰:「是生三犧,皆用之矣。其音云。」問之而信。
又曰:秦師入滑,鄭商人弦高將市於周,遇之。以乘韋先,牛十二犒師,曰:「寡君聞吾子將步師出於敝邑,敢犒從者。」
16
牛上: 又《宣上》曰:宋城,華玄為植,巡功。植,主巡行城也。城者謳曰:「于思于思,棄甲復來。」使驂乘謂之曰:「牛則有皮,犀兕尚多,棄甲則那?」
17
牛上: 又《宣上》曰:楚子為陳夏氏亂故,伐陳,殺夏徵舒,因縣陳。申叔時使於齊,反,復命而退。王使讓之曰:「夏徵舒為不道,弒其君,寡人以諸侯討而戮之。汝獨不慶寡人,何故?」曰:「夏徵舒弒其君,其罪大矣;討而戮之,君之義也。抑人有言曰:『牽牛以蹊人之田,而奪之牛』。牽牛以蹊者,信有罪矣。而奪之牛,罰已重矣。諸侯之從君,討有罪也。今縣陳,貪其富也,無乃不可乎?」王曰:「善」。
18
牛上: 又《成公下》曰:韓厥曰:「古人有言:『殺老牛,莫之敢尸』,而況君乎?二三子不能事君,焉用厥也?」尸也。
19
牛上: 又《昭十三年》曰:邾人、莒人訴于晉曰:「魯朝夕伐我,幾亡矣。我之不共,魯故之以。」不共晉貢,以魯故也。晉侯使叔向來辭曰:「寡君不得事君矣,請君無勤。」鐘服惠伯對曰:「君信蠻夷之訴,以絕兄弟之國,寡君聞命矣。」叔向曰:「寡君有甲車四千乘在,雖以無道行之,必可畏也。況其率道,何敵之有?牛雖瘠,僨加於豚上,其畏不世乎?」
20
牛上: 《禮記·曲禮上》曰:國君不齊牛。
21
牛上: 又《曲禮下》曰:諸侯無故不殺牛。
22
牛上: 又《月令》曰:季春,犧赦朣犢,舉書其數。在牧而書數,秋當保內。
又曰:季冬,命有司出土牛,以示農耕之早晚。
23
牛上: 又《曲禮下》曰:天子祭天地,諸侯祭山川,大夫祭五祠,士祭其先。天子以犧牛,諸侯以肥牛,大夫以索牛。
24
牛上: 又《郊特牲》曰:郊,所以明天道也。帝牛不吉,以為稷牛。帝牛必在滌三月,稷牛惟具。所以別事天神與人鬼也。
又曰:郊用骍,尚赤也;周犢,貴誠也。
25
牛上: 又《禮器》曰:有以少為貴者,天子祭天,特牲;天子適諸侯,諸侯膳以犢。
26
牛上: 又《內則》曰:牛夜鳴則庮。庮,臭惡也。
又曰:祭天地之牛角繭栗,宗廟之牛角握,賓客之牛角赤。
27
牛上: 《周禮·地官·封人》曰:凡祭祠,飾其牛牲,設其楅衡,置其絼,共其水槁。楅,在鼻;衡,在角。言不得觸。絼,系牛鼻繩。絼,本又作纼,持忍反。
28
牛上: 又《冬官·考工記》曰:稚牛之角直而澤,老牛之角終而昔。昔,讀為交錯之錯。謂角捔理錯也。角長二尺有五寸,三色不失理,謂之牛戴牛。三色,本白、中青、末豐也。戴牛,角直一牛。
29
牛上: 又《地官上》曰:牛人,掌養國之公牛,以待國之政令。公猶官也。凡祭祠,共其享牛、求牛,以授職人而芻之。求牛,禱於鬼神之牛,謂所以祭者也。永,終也。終事之牛,謂所以繹者也。宗廟有繹者,孝子求神非一處。職,讀為枳,枳謂之𣏾,可以系牛。枳人者。謂牧人。凡賓客之事,共其牢禮積膳之牛。饗食賓射,共其膳羞之牛。軍事,供其犒牛。喪事,共其奠牛。凡會同、軍旅、行役,共蒲傍車之牛,與其牽旁,以載公任器。牽旁,在轅外輓牛也。人御之,居其前,曰牽;居其旁曰旁。任猶用也。凡祭祠,共其牛牲之互,與其盆簝,以待事。鄭司農云:互,謂楅、衡之屬。盆、簝,皆器名。盆所以盛血。簝,受肉籠也。玄謂:互,若今屠家縣肉格。
30
牛上: 又《秋官上》曰:罪隸掌役百官府,與凡有守者,掌使令之小事。役,給其小役。凡封國若家,牛助為牽傍。鄭司農云:凡封國若家,謂建諸侯、立大夫家也。牛助為牽傍,此官主為送致之也。玄謂:牛助,國以牛助轉徙也。罪隸牽旁之,在前曰牽,在旁曰旁。
31
牛上: 《史記》曰:騎劫攻即墨,田單用牛千頭,衣以五彩,縛刃其角,結火其尾。穿城而出牛,壯士五千銜枚隨其後。牛出火明,所觸皆死,壯士擊之,城上士大噪,燕師大敗,騎劫死。乘勝逐北,三戰三克,遂收齊城也。
又曰:馬蹄躈千,牛千足,此亦比千乘之家。躈,苦吊切。
又曰:寧戚欲仕齊,候桓公出,牽牛叩角而歌曰:「南山粲,白石爛,短布單衣才至骭。生不逢堯與舜禪,長夜漫漫何時旦。」桓公用之。
又曰:蘇秦說韓王曰:「鄙語云:『寧為雞口,無為牛後。』今西面事秦,何異牛后乎?」
32
牛上: 《漢書》曰:邴吉常出。逢群斗者,死傷橫道,吉過之不問。前行,逢人逐牛,牛喘吐舌。止,使騎吏問牛行幾里。或譏吉,吉曰:「民斗殺傷,長安令、京兆尹職所當禁備逐捕,丞相課其殿最,不親小事也。方春少陽用事,未可以熱,恐牛近行因暑故喘,此時氣失節,恐有所傷害者。三掛簰調和陰陽,職所當憂也。」
又曰:龔遂為渤海太守,民有帶持刀劍者,使賣劍買牛,賣刀買犢。可謂帶牛佩犢矣。
又曰:宣宗地節三年,求得外祖母王媼男先故,弟武,皆隨使者詣闕,時乘黃牛車,故百姓謂之黃牛嫗。
33
牛上: 《後漢書》曰:朱暉為臨淮太守。時牛大疫,而臨淮獨尾鼛者。鄰郡牽牛入界避災耳。
34
牛上: 范曄《後漢書》曰:漢光武初起,騎牛。殺新野尉,乃登揄。
又曰:劉盆子初與兄茂屬右校卒吏劉俠卿,主芻牧牛,號曰牛吏。及立為帝,恐畏欲啼,即復還依俠卿。
又曰:更始即位,舞陰大姓李氏擁城不下,更始遣天柱將軍李寶降之,不肯,云:「聞宛之趙氏有孤孫熹,信義著名,愿得降之。」更始乃徵熹。熹年未二十,既引見,更始笑曰:「繭、栗犢豈能負重致遠乎?」犢角如繭、栗,言小也。《禮緯》曰:天地之牲角繭栗。即除為郎中,行偏將軍事,使詣舞陰,而李氏遂降。
又曰:劉寬常行,有人失牛者,乃就卷車中認之。寬無所言,下駕步歸。有頃,認者得牛而送還,叩頭謝曰:「慚負長者,隨所刑罪。」寬曰:「物有相類,事容脫誤。幸勞檻彘,何為謝之?」州里服其不校。
又曰:魯恭為中牟令,亭長有從貿茶牛不還者。牛主自言,恭召亭長,教令還牛,亭長不還。如是者三,遂不還。恭涕泣曰:「教化不行也。」欲解印綬去。掾吏固爭,亭長即還牛,詣獄受罪,恭貰出不問。於是吏人敬信,皆不忍欺。
35
牛上: 謝承《後漢書》曰:朱暉為郡吏,太守阮況常欲市暉牛,暉不從。及況卒,暉乃厚贈,送其家人。或以譏焉,暉曰:「前阮府君,有求於我,所以不敢聞命,誠恐以財貨污君。今而相送,明吾非有愛也。」
36
牛上: 《魏略》曰:鉅鹿時苗,字胄,為壽春令。始之官,乘牸牛。歲餘,生一犢子。及跟,留其犢而去。
37
牛上: 《晉書》曰:羊篇,祜擲甓也,為鉅平侯,奉祜嗣。篇歷官清慎,有私牛於官舍產犢,及還而留之。
38
牛上: 張勃《吳錄·地理志》曰:合浦徐聞縣多牛,其項上有特骨,大如復斗,日行三百里。
39
牛上: 《蜀志》曰:蔣琰曾夢門前有一牛頭血流,問於趙直,直曰:「牛角及口,公字也;血者事明也。夢吉矣。」
40
牛上: 《晉朝雜事》曰:泰康九年三月,幽州上言塞北有死牛頭語。
41
牛上: 干寶《晉記》曰:南安朱沖,其鄰人失犢,與沖犢相類,來認取之。沖不與爭。后得之於堅冰之下,慚謝沖,沖不受。
42
牛上: 王隱《晉書》曰:朱沖字巨融,少有德行。鄰人牛犯沖苗,沖乃擔芻釋牛。牛主大慚,不敢復暴。
又曰:潘岳出為河陽令,以任次宜為郎,不得意出。山濤領選,岳內非之,密作謠曰:「閣道東,有大牛,王濟鞅,裴楷鞧,和嶠刺促不得休。」
又曰:郭洗牛生犢,兩頭八足。
43
牛上: 《晉陽秋》曰:武帝時,有司奏御牛青絲纼斷,詔可以青麻代之。
44
牛上: 《晉書》曰:郭舒,常有鄉人盜食舒牛,事覺來謝,舒曰:「卿饑,所以食牛耳,餘肉可共啖之。」世以此服其弘量。
又曰:夫餘國若有軍事,殺牛祭天,以其蹄占吉凶,蹄解者為凶,合者為吉也。
又曰:石崇與貴戚王愷,奢靡相尚。常與愷出游,爭入洛城,崇牛迅若飛禽,愷絕不能及。乃密貸其帳下,問其所以。對曰:「牛奔不迅,良由御者逐之不及而反制之,可聽蹁轅則駃矣。」因從之,遂爭長。崇後知之,殺所告者。
又曰:王濟被斥外,於是乃移第北芒山下。性豪侈,麗服玉食。時王愷以帝舅奢豪,有牛名八百里駁,常瑩其蹄角。濟請以錢千萬,與牛對射而賭之,愷亦自恃其能,令濟先射,一發破的。因據胡床叱左右速探牛心來,須臾而至,一割便去。
又曰:何曾性奢豪。都官從事劉亨,常奏紱纼以銅鉤黻纼車,瑩牛蹄角。后曾辟亨為掾,勸勿應。亨謂「至公之體,不以私憾」,遂應。
又曰:桓溫北伐,過淮泗,踐北境,與諸寮屬登平乘樓,矚中原,慨然曰:「遂使神州陸沉,百年丘虛,王夷甫諸人不得不任其責!」袁弘曰:「運有廢興,豈必諸人之過?」溫作色謂四坐曰:「頗聞劉景升有千斤大牛,啖芻豆什刀於常牛,負重致遠,曾不若一羸牸,魏武入荊州,以享軍志。」意以況弘,坐中皆失色。
又曰:王延家中生一犢,他人認之,延牽與之,初無吝色。其人后知其妄認,送犢還延,叩頭謝罪。延以與之,不取也。
又曰:肅慎國,武帝時及玄帝中興,皆來貢獻。成帝時,又通貢於石季龍,四年方達。季龍問之,答曰:「每候牛馬向西南眠者,三年矣,是知大國所在,故來。」
45
牛上: 《南史·四夷傳》曰:扶乘國,有牛角甚長,以角載物,至勝二十斛。
46
牛上: 《宋書》曰:褚湛之有一牛,至所愛。無故墮廳事前井。湛之率左右躬自營救,郡中喧擾,彥回下簾不視。
又曰:江湛為吏部尚書,性廉儉。牛餓,御人求草,湛良久曰:「可與飲。」
又曰:顧憲之,玄徽中為建康令。時有盜牛者,與本主爭牛,各稱己物。二家辭證等,前后令莫能決。憲擲炅,復其狀,乃令解牛,任其所去,牛徑還本宅。盜者伏其罪。時人號曰神明。
47
牛上: 《三國典略》曰:陳桃根於所部得青牛,獻之。又上織成羅文錦被表二。陳主命於云龍門外焚之,其牛遣還於人。
又曰:梁出師拒侯景,邵陵脫洶次鍾離。初,綸將發營于樂游苑,臨賀王正德詣於綸所,始入牙門,有飄風觸旗竿而折。至是將殺牛勞土,一牛走入馬廄,抵殺綸所乘駿馬,又以兩角貫一馬腹,載之而行,沖突營幕,軍中驚亂。
48
牛上: 蕭子顯《齊書》曰:豫章文獻王嶷為揚州刺史,拜陵還,過延陵季子廟,觀沸井。有水牛突部伍。直兵執牛推問,王不許,取絹一匹橫系牛角,放歸其家。為治務存寬厚,故得朝野忻心。
49
牛上: 《後魏書》曰:邢昕以本官副李像使於梁。昕好忤物,人謂之牛。是行也,談者謂之牛像斗於江南。
50
牛上: 《北史》曰:后魏玄仲景,性嚴峭。孝莊時兼御史中尉,京師肅然。每向臺,恒駕赤牛,時人號赤牛中尉。
又曰:魏婁提雄杰有識度,僮仆千數,牛馬以谷量。性好周給,士多歸附之。
又曰:道武時,窟咄拒南鄙。莫題時二於帝,遺箭於地。窟咄謂曰:「三歲犢豈勝重載!」言窟咄長而帝少也。
又曰:孟信為趙郡太守,及去官,家貧無食。惟有一老牛,其兄子賣之,擬供薪米,作契已訖。市法應知牛主住所在,信適從外來,見買牛人,方知其賣也,因告之曰:「桿牛先來有病,小用便發,君不須買也。」杖其兄子二十。買牛人嗟異良久,呼信曰:「孟公,但見與牛,未必須其力也。」苦請不得,乃罷。買牛者周文帝帳下人,周文深嘆異焉。
51
牛上: 《隋書》曰:盧昌衡為徐州總管。常行至浚儀,所乘馬為他牛所觸,因致死。牛主陳謝,求還價值,昌衡謂之曰:「六畜相斗,自關常理。此豈人情也?君何謝乎?」拒而不受。性寬厚不求,皆此類也。
又曰:牛弘有弟曰弼,好酒而酗。常因醉射殺弘車牛,弘來還宅,其妻迎謂之曰:「叔射殺牛矣。」弘聞之,無所怪。問直,答曰作脯。坐定,其妻又曰:「叔忽射殺牛,大是異事。」弘曰:「已知之矣。」顏色自若,讀書不輟。其寬和如此。
又曰:于仲文遷安固太守。有任、杜兩客各失牛。后得牛,兩家俱認,州郡久不能決。益州長史韓伯俊曰:「于安固少聰察,可令決之。」仲文曰:「此易解耳。」於是令二家各驅牛群至,乃放所認者,遂向任氏群中。又陰使人微傷其牛,任氏嗟惋,杜家自若。仲文於是訶杜氏,杜氏服罪而去。
又曰:盧愷從周武帝在云陽宮,敕諸屯簡老牛,欲以享士。愷進諫曰:「昔田子方贖老馬,君子以為美談。向奉明敕,欲以老牛享士,有虧仁政。」帝美其言而止。轉禮部大夫。
52
牛上: 《唐書》曰:李密常欲尋包愷,乘一黃牛,被以蒲韉,仍將《漢書》一秩掛於角上,一手捉牛靷,一手翻書讀之。尚書令越公楊素見於道,從后案轡躡之。既及,問曰:「何處書生,耽學若此?」密識越公,乃下牛再拜,自言姓名。又問所讀何書,答曰:「《項羽傳》。」越公奇之。
※※※
漢代之後 -> 宋明 -> 太平御覽 -> 獸部十一
《獸部十一》
《牛中》
1
牛中: 《春秋潛潭巴》曰:宮有牛鳴,政教衰,諸侯相并。牛,兵之符也。
2
牛中: 楊方《五經鉤沉》曰:東夷之人以牛骨占事,呈吉示凶,無往不中。牛非含智之物,骨有若此之效。
3
牛中: 《穆天子傳》曰:泰山,百獸之所聚也,爰有赤豹封牛。
又曰:天子大饗正、侯、諸王、七萃之士於丕衍𪃋,韓之人獻朋牛三百。
又曰:天子飲于文山,乃獻良馬駟,牥牛二。此牛能行沙中,如橐駝。
又曰:天子北征,舍于珠澤,釣于流水。因獻良馬三百,牛羊二千。
4
牛中: 皇甫謐《帝王世紀》曰:黃帝於東海流波山得奇獸,狀如蒼牛身,無角,能走。出入死晷則風雨。光如日月,其音如雷。名曰夔。黃帝殺之,以其皮為鼓,聲聞五百里。
5
牛中: 《世本》曰:鯀作服牛。鯀,黃帝臣也,又云少昊時人,始駕牛。
6
牛中: 《孔子家語》曰: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魯人必拯溺矣。」
7
牛中: 焦贛《易林》曰:教牛逐兔,任非其人,費日無功。
8
牛中: 《相牛經》曰:《牛經》自寧戚傳百里奚,漢世河西薛掛其書,以相牛,千百不失。至魏世,高堂生傳晉高祖宣皇帝,其後王愷秘其書。
又曰:牛歧胡,壽。歧,牽兩腋眼下分為三。去角近,行駃。眼欲得大,眼中有白脈貫童子,最駃。頸骨長且大,駃。壁堂欲得闊。壁堂,兩股間也。倚欲得如絆馬聚而正也。膺庭欲得廣,膺廷,胸前。天關欲得成,天關,背接骨。俊骨欲得垂,眷也。央欲得下。蘭株欲得大,尾株。豐岳欲得大。膝株骨。垂星欲得有怒肉垂星,蹄上也。肉復蹄間名怒肉。力柱欲得大而成,當車骨也。懸蹄欲得如八字,陽鹽欲得廣。陽鹽者,夾尾株前兩臁上。常有似鳴者,有黃也。洞胡無壽,珠淵無壽。游靡薠目下也,上池有亂毛,妨主,凶。上池,角中央也。身欲得如卷。大臁疏肋,難飼。龍頭突目,好跳。豪筋欲得成就。豪筋,腳后橫筋也。毛欲得短密,若長疏,不耐寒氣。尾不用至地,尾毛少骨多者有力。膝上肉欲得堅。角欲得細。鼻如鏡,鼻難牽。口方易飼,漦府方易飼。
9
牛中: 《莊子》曰:聲氏之牛,夜亡而遇夔,止而問焉,曰:「我尚有四足,動而不善,子一足而起踴,何以然?」夔曰:「以吾一足王於子矣。」
10
牛中: 《莊子》曰:夫厘牛,其大如垂天之雲,此能為大矣,而不能執鼠。
又曰:魯聞顏闔得道之人,使幣致焉。顏闔守廬,粗布之衣,而自飯牛。魯君之使者問:「桿顏闔家耶?」闔曰:「然。」使者致幣,闔對曰:「恐聽謬而遺使者罪,不若審之。」使者還反,復求之,則不得也。
又曰: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曰:「臣之刀十九年,所解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彼節者有間,而刀刃無厚,以無厚入有間,而恢恢乎其投刃必有餘地。是以十九年刀刃如新。」
11
牛中: 《管子》曰:屠牛坦朝解九牛而刀可以剃發,則刃游於其間也。
又曰:或聘莊子,莊子應其使曰:「子見夫犧牛乎?衣以文繡,食以芻菽,及其牽入於太廟,雖欲為狐犢,其可得乎?」
12
牛中: 《孟子》曰:臣聞胡龁云:「王坐於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曰:『牛何之?』對曰:『將以釁鐘。』王不忍其觳觫,欲以羊易之。是見牛而不見羊也。」
13
牛中: 《晏子春秋》曰:今公之牛老於欄牢,不勝服也;車蠹於瓦石,不勝乘矣。
14
牛中: 《列子》曰:宋人有好行義者,三世不懈。家無故而黑牛生白犢,以問孔子。孔子曰:「桿吉祥也。」以享上帝。居一年,其父無故而盲。牛又復生白犢,其父令其子問孔子,孔子曰:「吉祥也。」復以祭。居一年中,其子又盲。其後楚攻宋,圍其城,民易子而食之,折骸而炊之。丁壯皆乘城,戰死者大半,此人父子有疾,皆免也。
15
牛中: 《呂氏春秋》曰: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捉足以歌八闕。注事具樂部。
又曰:使烏獲疾引牛尾,尾絕簾豫而牛不行,逆也。使五尺豎子引其棬,而恣所之,順也。
又曰:亂國之妖,有牛馬言。
16
牛中: 《韓子》曰:商太宰常使庶子行市,還云市門多車。太宰召市吏問曰:「市何多牛馬耶?」吏怪太宰是神知。
又曰:詹何坐,弟子侍,有牛鳴於門外。弟子曰:「是黑牛也,而白在其蹄。」詹何曰:「然,黑牛也,而白在其頭。」使人視之,果黑牛而以布裹其角。
17
牛中: 《試縈》曰:夫龍門,魚之難;太行,牛之難;以德報怨,行之難也。
18
牛中: 《淮南子》曰:牛歧蹄而戴角,馬被髦而全足者,天也。絡馬之口,穿牛之鼻者,人也。
又曰:剝牛皮鞟以為鼓,正三軍擲賁,然為牛計者,不若服軛也。
又曰:城上視牛,如羊如豕,所居高也。
又曰:戴角者無上齒,無角者膏而兌前,豕馬之屬前小。有角者脂而兌後。牛羊后小。
又曰:季春之月,乃合騾牛騰馬,游牝于牧。
又曰:取牛膽途熱釜,即鳴矣。
又曰:牛膽途目,莫知其誰。注曰:「取八歲黃牛膽,滾獰啯寸著膽中,百日以成。因使巧工刻,像人丈夫,著目下;為女子,著頭上;為小兒,著頤下。盛以五彩囊。先宿齋,無令人知也。」
19
牛中: 《尹文子》曰:語曰:「好牛不可察也。」好則物之通稱,牛則物之定形。以通稱隨定形,不可不察也。重白而憎黑,嗜甘而逆苦,能定名則萬事不亂也。
20
牛中: 《卞子》曰:郭林宗謂仇季智曰:「子常有過否?」季智曰:「吾常飯牛,牛不食,搏牛一下。」
21
牛中: 《說苑》曰:秦穆公使賈人載鹽徵百里奚,諸賈人以五羖羊之皮,將車之秦。秦穆公觀鹽,見百里奚牛肥也,問何以致此,對曰:「臣飲食以時,使之不以暴,有險,先後之以身,是以肥也。」穆公知其君子也,乃以為上卿。
22
牛中: 《張溫自表》曰:昔百里奚賢,秦穆公欲干之。繆公好牛,奚因賃官以養牛。蹄上,垂肉三寸。公使禽息行牛,息入言之,公不信,怒。息復言之,公又怒。吏曰:「再怒其主,罪當刖,使守門。」公出,禽息跪而請之曰:「夫養牛者,愿君勿忘也。」公乃問百里奚,奚曰:「臣之長非養牛者也,乃養民也。」公視牛,察之,則賢人也,遂與同車而出,謝禽息。息曰:「所以不世者,君未知客也;今已知之矣。」乃觸門而死。
23
牛中: 《抱樸子》曰:南方水牛,無冬夏常臥雪中。
又曰:智禽銜蘆以逆網,水牛結陣而卻虎矣。
24
牛中: 《說苑》曰:齊桓公出獵,逐鹿入山谷中,見一老父,問曰:「桿何谷也?」曰:「愚公之谷。」曰:「何也?」曰:「畜牸牛,子大,賣之買駒。少年曰:『牛不能生馬』,遂持駒去。旁人聞,以臣為愚,因以為谷也。」管子曰:「桿臣之過也。使堯在上,皋陶為大理者,安有取人駒乎?」
25
牛中: 《論衡》曰:十圍之牛,為牧豎所驅。
又曰:牡馬見雌牛,不相合者,異類也。
26
牛中: 《風俗通》曰:賣牛勿握角,令不售。案恐觸人,人不取也。
又曰:秦昭王使李冰為蜀守,開成都兩江溉田。江神歲取童女二人為婦,冰自以其女與神為婚。徑至神祠,勸神酒,杯但澹淡不耗,笨灑聲責之,因忽不見。良久,有兩蒼牛斗於岸旁。有頃,冰還,流汗,謂官屬曰:「吾斗大極,不當相助耶?南向,要中正白者,我綬也。」主簿刺殺北面者,江神遂死。
又曰:丁壯小犢,跳梁弄角。飲水數石,生芻十束。當風露夜,至死不曲。
27
牛中: 《博物志》曰:介葛盧聞牛鳴,知生三犢,盡為犧牲。嵇叔夜以為無此,皆先儒妄說。
又曰:蜀牛不施繩,右前曰「排」,左側曰「綱」,而牛解人語。
又曰:九真有神牛,生溪上里。時時共斗,即海沸而昏,或出斗岸上,人家牛皆怖。人或遮捕,即霹靂。號曰神牛。
28
牛中: 《洞林記》曰:義興叔保得傷寒,垂死,令郭璞占之,不吉,令求白牛厭之,求不得。璞為致之,即日白牛從西來,逢叔保,大驚,遂病差。
29
牛中: 《語林》曰:宋岱為青州刺史,禁淫祠,著《無鬼論》。有一書生,葛巾,修刺詣岱曰:「君絕我輩血食二十餘年,君有青牛、髯奴,所以未得相困耳。奴已叛,牛已死,今日得相制矣。」言絕而失。明日而岱死。
30
牛中: 《郭子》曰:蒲奮字武林,高平人,畏風。在晉武帝坐,北窗有琉璃扇,實密似疏,奮有難色。帝乃笑之,奮曰:「臣猶吳牛,見月而喘。」
31
牛中: 《述異記》曰:牛之不角者呼為犝牛。
32
牛中: 《金樓子》曰:東海中有牛,剝其皮貫之,潮死炅則毛起,潮去則毛弭。
33
牛中: 《諸葛亮集》曰:木牛者,方腹曲頭,一腳四足,頭入領中,舌著於腹。載多而行,少則否。宜可大用,不可小使。
34
牛中: 《杜預奏事》曰:臣前在南,聞魏興西北山有野牛野羊。牛之大者二千斤,羊之大者千數百斤。
35
牛中: 袁喬《江賦注》曰:吳時有錢約,釣於牛渚,獲一金鎖,引之則金牛泛然而出。約懼而舍,因以為名。
36
牛中: 束晳《延游賦》曰:乘露車以偃蹇,駕蘭單之疲牛。連縋索以為鞅,結斷綆而為鞧。
37
牛中: 臧彥《快牛賦》曰:殊相允備,名不虛假。偉質魁梧,骨奇形雅。竦若驚鹿,駔若奔馬。
※※※
漢代之後 -> 宋明 -> 太平御覽 -> 獸部十二
《獸部十二》
《牛下》
1
牛下: 《逸士傳》曰:堯讓天下於許由,由逃之。巢父聞而洗耳於池濱。樊堅字仲父,牽牛飲之,見巢父洗耳,乃驅牛而還,恥令牛飲其下流。
2
牛下: 《關中記》曰:周玄年,老子之度關,令尹喜先敕門吏曰:「若有老公從東來,乘青牛薄板車者,勿聽過關。」其日,果見老公乘青牛車求度關。吏入白之,喜曰:「諾,道今來矣!我見聖人矣!」即帶印綬出迎,設弟子之禮。
3
牛下: 楊泉《物理論》曰:武帝拜少翁為文成,歲餘無效應。乃作帛以飲牛,陽言此牛有異應。殺而視之,得帛書。武帝識其手跡,其言妖怪,乃急窮竟其事,事急而首服。於是誅文成而隱其事。
4
牛下: 《地鏡圖》曰:齊氣之見為牛。
5
牛下: 《雲氣占》曰:趙云如牛,北夷之氣如牛。
6
牛下: 郭子橫《洞冥記》曰:玄封三年,大秦獻花蹄牛,高六尺,尾環繞角,生四耳。
又曰:玄封三年,大秦獻牛,善走多力。使輦銅石以起望仙宮,跡在石上,皆如花形。故陽關之外,有花牛津。
7
牛下: 《英雄記》曰:董卓少常游羌中,與豪帥相結。後更歸耕于野,諸豪帥有來從之者,卓乃為殺耕牛與之共宴樂。
8
牛下: 皇甫謐《高士傳》曰:民有牛暴管寧田者,寧為牽著涼處,自飲食,還牛主。主得牛,大慚。
9
牛下: 《先賢行狀》曰:王烈字彥光,通識達人。時國中有盜牛者,牛主得之,盜者曰:「我邂逅迷惑,從今以後交閱過。子既已赦宥,幸無使王烈知之。」人有以告烈,烈以布一端遺之。間年中,行路老父擔重,有人代擔行數十里,欲至家,置之而去。問姓名,不以告。老父復行,失劍於路。有人行而遇之,欲置而去,懼后人得之,遂守擲炅暮。劍主還見之,即前擔人也。老父攬其袂曰:「子前跟吾擔,不得姓名。今子復守吾劍,未若子之仁者。請告吾姓名,吾將以告王烈。」乃語之而去。老父以告烈,烈曰:「世有仁人,吾未之見。」使人推之,乃昔時盜牛人也。
10
牛下: 《廣州先賢傳》曰:羅威字德仁,南海番禺人。鄰家牛數入食其禾。既不可逐,乃為斷芻,多著牛家門中,不令人知,數數如此。牛主驚怪,不知為誰。陰廣求,乃覺是威。自后更相約率檢犢,不敢復侵威田。
11
牛下: 《玄中記》曰:大月支及西胡有牛,名曰反牛。今日割取其肉三四斤,明日其肉已復,創即愈也。
又曰:萬歲樹精為青牛。漢桓嘗出游河上,忽有一青牛從河中出,人驚走。太尉何公時為中尉將軍,有勇力,走逆牛。牛檻瀚,走還何,公以左手挽牛足,右手持斧斫牛頭而殺之。此青牛者,萬年之木也。
12
牛下: 《嵩高記》云:山有大松或千歲,其精變為青牛。
13
牛下: 《蜀王本紀》曰:秦惠王欲伐蜀,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後。蜀人見之,以為牛能大便金,蜀王以為然。即發卒千人,使五丁力士拖牛成道。致三枚於成都。秦道得石牛力也。後遣丞相張儀等隨石牛道伐蜀也。
14
牛下: 楊龍驤《洛陽記》曰:石牛在城西。石虎當衰,石牛夜喚,聲聞三十里。事奏虎,虎遣人打落牛兩耳及尾,以鐵釘釘四腳。今具存。
15
牛下: 劉道真《錢塘記》曰:明聖湖有金牛,常有見者,神化莫測,遂以名湖。
16
牛下: 《涼州異物志》曰:有水牛育於河中。
17
牛下: 《郁林異物志》曰:周留者,其實水牛,蒼毛豕身,角若擔矛,衛護其犢,與虎為讎。
又曰:周留牛,毛青大腹,銳頭青尾,其狀似豬。
18
牛下: 《齊地記》曰:端慍牛島上,常以五月,海牛產乳。海牛形似牛而無角,骍色,虎聲,爪牙亦如虎。腳似鼉魚,尾似鲇魚,尾長尺餘。其皮甚軟,可供百用。牛見人奔入水,以杖擊鼻則得之。
19
牛下: 史苓《武昌郡記》曰:武昌牛崗,古老相傳,云有金牛出此。今半已崩破,坑大數十丈,牛因躍出,踐崗邊石,遺跡尚在。
20
牛下: 常璩《華陽國志》曰:牛飲水者,昔程鄭於此飲牛,江為之竭,因以為名。
21
牛下: 劉欣期《交州記》曰:九真居風山,夷人與一嫗向田,見金牛出食,斫得鼻鎖,長丈餘。后人往往見牛夜出,光曜數十里也。
22
牛下: 盛弘之《荊州記》曰:燕尾洲南有龍、龐二洲,二洲之間,舊云多異魚,而投罟揮網,輒便掛絕。有水客沉而視之,見有石牛二頭,常為網害,故網絕焉。
23
牛下: 酈道玄注《水經》曰:陽城東八十里,有牧牛山,下有九十九泉,即滄河之上源也。耆舊云:山下本有百泉競發,有一神牛駭身,自山而降下飲泉竭,故山得其名。
24
牛下: 裴氏《廣州記》曰:有石牛,每旱,殺牛以血和泥,泥石牛背,既畢則雨,洗牛背泥盡方止。
25
牛下: 顧微《廣州記》曰:陽縣里民有一兒,年十五六,牧牛。牛忽舐此兒,隨所舐處,肉悉白凈而甚快,遂聽牛日日舐之。兒俄而病死,其家葬兒,殺此牛以供賓客。凡食此牛肉者,男女二十餘人悉變為虎。
26
牛下: 竺法真《登羅山疏》曰:增成縣南有烈青洲,洲南又有牛潭,漁人見金牛常出水盤石上。義熙中,縣民張安釣此潭,於石上躡得金鎖,大如指,長數十尋,尋之不已。俄有物從死晷引之,力不能禁。以刀斫斷,惟得數尺,遂致大富。后義興周靈分亦好釣,常見此牛寢伏石上,旁有金鎖。往掩之,得二丈許,遂以財雄為南江都尉。
27
牛下: 祖台之《志怪》曰:荀晞為兗州鎮,去京師五百里。有貢晞珍異食者,欲貽都邑親貴。慮經信宿之間復鮮美,募有牛能日行數百里者,當厚賞之。有人進一牛,云此一日行千里。晞乃命其丁車、善馭、書疏,發遣。旦發,日中到京師,取答書還,至一更始竟便達。晞以其駿快,筋骨必將有異,遂殺而觀之。亦無靈異,惟見雙筋如小竹大,自頭挾脊著肉里,故外不覺也。
又曰:陶太尉微時,喪當葬,家貧,親自營作磚。有一班牸牛,載磚已至,忽然失去。便自尋覓。忽於道中逢一老翁,問云:「君欲何所覓?」太尉具答。叟舉手指云:「向於山崗上見一牛眠山圩中,必是君牛。此牛所眠處,便好作墓安墳,當致極貴,小復亦當位極人臣,世為方岳矣。」又指一山云:「桿山亦好,但不如向耳,亦當世出刺史也。」言訖便不復見。太尉墓之,皆如其言。
28
牛下: 劉敬叔《異苑》曰:余以義熙十三年為長沙景王驃騎參軍,在西州得一黃牛,時將貨之,便晝夜銜草不食,流淚瘦瘠。
又曰:即墨有古冢。或發之,有金牛塞埏門,不可移動,犯之則殉也。
29
牛下: 《異物志》曰:合浦牛如橐駝。案,項上有特骨,大如復斗。足健疾,其行如馬,日行三百里。
30
牛下: 《列仙傳》曰:陽都女者,市上酤酒家女也。生而眉連耳,細而長。眾以為異,皆言此天人也。會犢子牽一黃犢來過,都女悅之,遂留相奉侍。都女隨犢子出取桃,一獸而反。
31
牛下: 郭季產《集異記》曰:兗州人舡行,忽見水上有浮鎖。牽取,得數十許丈,乃得一白牛,與常牛尾,而形甚光鮮可愛。人知是神物,乃放之。牛於是入水,鎖亦隨去。
32
牛下: 干寶《搜神記》曰:晉大興玄年,武陽太守王諒牛生子,一頭、八足兩尾,而共一腹。
又曰:武都故道有怒特祠,上生梓樹焉。秦文公二十七年,使人伐之,樹創隨合,經日不斷。文公乃益發卒,持斧者四十人,猶不斷。士疲還息,其一人傷足,不能去,臥樹下。聞鬼相與言勞乎攻戰。其一人曰:「何足為勞?」又曰:「秦公必將不休,如之何?」答曰:「秦公其如予何?」又曰:「赭衣,灰坌子,如之何?」默然無言。臥者以告。於是令工皆衣赭,隨斫創坌以灰,樹斷,化為牛。使騎擊之,不勝。或墮於地,髻解被發,牛畏之,乃入水不敢出。故秦自是置旄頭騎。
33
牛下: 劉義慶《幽明錄》曰:巴丘縣金崗以上三十里,世名黃金瀨。古有釣于潭,獲一金鎖,引之滿一舡。金牛出,聲貌奔壯,奮躍還潭,鎖久乃盡,釣人刀斫得數尺。故潭瀨取名。
又曰:桓玄時牛大疫。有一人食死牛肉,因得病亡,復生。云初死時,見一人執箓將至天上,有一貴人問云:「桿人何罪?」對曰:「桿人坐食疫死牛肉。」貴人云:「今須牛以轉輸,肉以充百姓,何故復殺之?」催遣還。
又曰:桓玄在南郡國第居時,出詣殷荊州,於鵠穴逢一老公,驅青牛,形色怪異。桓即以所乘馬易牛,乘至零陵,駃疾非常。因思息駕飲牛,牛逕入水不出。桓遣人覘守經日,絕跡也。
又曰:玄嘉中,益州刺史吉翰遷為南徐州。陷甓蜀中載一青牛。每常自乘,恒於目前養視。翰遘疾多日,牛亦不肯食。及亡,牛流涕滂沱。吉氏喪未還都,先遣驅牛向宅,牛不肯行。知其異,即待喪。喪既下舡,便隨去。
又曰:桓沖鎮江陵。正會夕,當烹牛,牛忽熟視帳下都督甚久,目中泣下。都督咒之曰:「汝若能向我跪者,當啟活也。」牛應聲而拜,眾甚異之。都督復謂曰:「汝若須活,遍拜眾人者,直往!」牛殞涕如雨,遂拜不止。值沖醉不得啟,遂殺牛。沖醉止得啟,沖聞之嘆息,都督痛加鞭罰。
又曰:護軍瑯琊王華,有一牛,甚快。常乘之,齒已長。華后夢牛語之曰:「衰老不復堪苦載,載二人尚可,過此必死。」華謂偶爾夢,與三人同載,還府,此牛果死。
34
牛下: 《神仙傳》曰:吳有徐隨,居丹徒。左慈過隨門下,有宿客六七欺慈云:「徐公不在。」慈去,客皆見牛在楊樹杪,車轂中皆生荊木,長一二丈。客懼,入報隨,隨曰:「桿左公也。」遣追之。客乃逐慈,叩頭陳謝。客還,見牛故在弋,轂中亦無復荊木也。
35
牛下: 郭義恭《廣志》曰:麒牛似鹿,又似牛,肉美皮溫,常幢葬濱也。滇音顛。
36
牛下: 《宣驗記》云:天竺有僧,養一牸牛,日得三升乳。有一人乞乳,牛曰:「我前身為奴,偷法食,今生以乳饋之。所給有限,不可分外得也。」
37
牛下: 《嶺表錄異》曰:自瓊至振多溪澗,澗中有石鱗次,水流其間。或相去二三尺,近似天設,可躡之而過。或有乘牛過者,牛皆促斂四蹄,跳躍而過,或收打隨流而下,見者皆以為笑。彼人諺曰:「跳石牛骨碌,好笑又好哭。」
又曰:瓊州不產驢馬,人多騎黃牛,亦飾以鞍韉,加之銜勒。可騎者即自小習其步驟,亦甚有穩快者。
※※※
漢代之後 -> 宋明 -> 太平御覽 -> 羽族部一
《羽族部一》
《鳥》
1
鳥: 《周禮》曰:庖人供六禽:辨其名物。六禽,雁、鶉、鴳、雉、鳩、鴿。
又曰:中秋獻良裘,王乃行羽物。行羽物,以飛鳥賜群吏。中秋,鳩化為鷹,順其始殺,大班羽物。
又曰:射鳥氏掌射鳥,祭祠以弓矢毆鳥鳶。凡賓客、會同、軍旅,亦如之。
又曰:羅氏掌羅烏鳥,蠟則作羅襦。天子大蠟,謂十二月合取萬物而素饗之。襦,細密之羅。
又曰:中春,羅春鳥,獻鳩以養國老,行羽物。春鳥,蟄而始出,是時鷹化為鳩。春鳥變舊為新,宜以養老助生氣。行謂賦物。
又曰:掌畜,掌養鳥,而阜蕃教擾之。鳥之可養盛大蕃息。祭祠供卵鳥,其卵可薦之鳥。四時貢鳥物,鸮雁之屬,以四時來。共逝獻之鳥。雉及鶉、鴽之屬。
又曰:翨氏翨音翼。掌攻猛鳥,各以其物為媒而掎之,猛鳥,鷹、隼之屬。置其所食之物於絹中,鳥來下則掎其腳。以時獻其羽翮。
又曰:哲簇氏,哲音摘,又他歷切。簇音蒼獨切。掌復夭鳥之巢,復,毀也。夭鳥,惡鳴之鳥,若鸮鵩。以方書十日之號、十有二辰之號、十有二月之號、十有二歲之號。
又曰:庭氏,掌射國之夭鳥。若不見其鳥獸,則以救日之弓、救月之矢夜射之;中若神也,則以太陰之弓與枉矢射之。
2
鳥: 《禮》曰:獻鳥者,佛其首。
又曰:執禽者左首。
又曰:大羅氏,天子之掌鳥獸者也。
又曰:鳥皫色而沙鳴,郁。皫,普表切。
又曰:凡豎天地之間者,有血氣之屬必有知,有知之屬莫不知愛其類。今是夫鳥獸則失喪其群匹,越月逾時焉,則必反巡,過其故鄉,翔回焉、鳴號焉、躑躅焉、踟躕焉,然後乃能去之。小者至于燕雀,猶有啁噍之頃焉,然後乃能去之。故有血氣之屬者莫智于人,故人于其親也,至死不窮。
3
鳥: 《傳》曰:或叫于宋大廟曰:「譆譆!出出!」鳥鳴于亳社,如曰「譆譆」。
又曰:郯子來朝,公與之宴。叔孫昭子問焉,曰:「少皞氏以鳥明遒,何?」郯子曰:「我高祖少皞摯之立也,鳳鳥適至,故紀于鳥,為鳥師而鳥名。」
又曰:鳥則擇木,木豈能擇鳥?
4
鳥: 《詩》曰:伐木丁丁,鳥鳴嚶嚶。嚶其鳴矣,求其友聲。
5
鳥: 《易》曰:顯比,王用三驅,失前禽,邑人不誡,吉。
又曰:井泥不食,舊井無禽。
又曰:旅鳥焚其巢。
6
鳥: 又《小過》曰:有飛鳥之像焉。飛鳥遺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上逆而下順也。
7
鳥: 《書》曰:日中,星鳥,以殷仲春,厥民析,鳥獸孳尾。孔安國曰:乳化曰孳,交接曰尾。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厥民因,鳥獸希革。夏時,鳥獸毛羽希少,改易。革改。宵中,星虛,以殷仲秋,厥民夷,鳥獸毛毨毨理也。毛更生整理也。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厥民燠,鳥獸氄毛。鳥獸皆生毳細毛也。
8
鳥: 《周書·旅獒》曰:珍禽奇獸,弗育于國。
9
鳥: 《論語》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
又曰:鳥獸不可與同群。
10
鳥: 《爾雅》曰:鳥之雌雄不可別者,以翼右掩左,雄;左掩右,雌。鳥之少美長丑為鶹鷅。二足而羽謂之禽。
11
鳥: 《春秋演孔圖》曰:鳥化為書,孔子奉以告天。赤爵集書上,化為黃玉,刻曰:「孔提命仰應法為赤制。」
又曰:黑帝治,生五角之禽以觸民。宋均注曰:陽數五也。
12
鳥: 《春秋考異郵》曰:鳥魚者陰中陽,陽中陰,皆卵生以類翔。故魚從水,鳥從陽。凡飛翔羽翮柔良之禽獸,皆為陽。陽氣仁,故鳥哺公。鳥飛于風,魚浮之水,是故陽氣輕勁也。含二氣,故生卵。吞龁者,八竅而卵生。鳥雞類也。
13
鳥: 《瑞穎咱王世紀》曰:禹葬會稽,有群鳥為民田,春耕則銜去草根,秋則啄除其蕪穢,謂之鳥社。
14
鳥: 《禽經》曰:山禽之咮多短,水禽之咮多長;山禽之尾多修,水禽之尾多促。林鳥以朝嘲,水鳥以夜㖡。
15
鳥: 《序命歷》曰:羲皇、燧人,始名物蟲鳥獸之名。
16
鳥: 《尚書考靈曜》曰:鳥為春候。
17
鳥: 《歸藏·啟筮》曰:金死戤子,其名曰羽蒙。乃占之曰,羽民是生百鳥。
18
鳥: 《史記》曰:秦仲知百鳥之音,與之語,皆應焉。
又曰:楚莊王即位三年,不出號令,日夜為樂,令國中曰:「有敢諫者,死無赦!」伍舉入諫,莊王左抱鄭姬,右閉唇女,坐鐘鼓之間。伍舉曰:「愿有進隱。」隱為隱藏其意。曰:「有鳥在于阜,三年不蜚不鳴,是何鳥也?」莊王曰:「三年不蜚,蜚將撤覦;三年不鳴,鳴將驚人。舉退矣,吾知之矣。」
又曰:楚頃襄王十八年,人有好以弱弓微繳加歸雁之上者。王聞而召之,問焉,對曰:「小臣之好射鶀音其。雁羅鸗,徐廣曰:鸗,𪁗也。音龍。小矢之發也,何足為大王道哉!且稱楚之國,大王之賢,所弋非特此也。昔者三王以弋道德,五伯以弋戰國。故秦、魏、燕、趙者,其雁也;齊、魯、韓、魏者,青首也;青首,小鳧有青者。鄒、費,郯、邳者,羅鸗也。外則其餘則不足射也。見鳥六雙,以喻上文秦趙等十賭搡,故曰六雙。惟王何取。王何不以聖人為弓,勇士為繳,時張而射之,此六雙者可得而囊載也。其樂非特朝夕之樂也,其獲非特鳧雁之實也」。
19
鳥: 《漢武故事》曰:武帝作玉堂,以玉璧薄椽頭,鑄為大鳥,黃金途,長五丈,棲屋上。
20
鳥: 《續漢書》曰:楊震將葬,大鳥來止亭樹,下地安行,到柩前正立,低頭淚出。眾人更共摩收抱持,終不驚駭。其鳥五色,高丈餘,兩翼長二丈三尺,人莫知其名也。
21
鳥: 《魏志》曰:高唐隆臨終上疏諫明帝:「臣觀黃初之際,天兆其戒,異類之鳥育長燕巢,口爪俱赤。此魏室之大異也。」
22
鳥: 《晉書》曰:趙脫凶篡位,時于殿上得異鳥,問皆不知名。其日向夕,宮西有素衣小兒言:「是服劉鳥。」倫使錄小兒并鳥閉置空室。明旦開視,戶如故,并失人鳥所在。倫目上有瘤,以為妖焉。
23
鳥: 《南史》曰:甄括,字彥約,中山無極人也。居江陵,數歲,喪父,哀感有若成人。家貧,養母常得珍羞。及居喪,廬於墓側,恒有鳥,玄黃雜色,集於廬樹。括哭則鳴,哭止則止。
24
鳥: 《齊書》曰:曲江公蕭遙欣,年七歲,出時,有一左右小兒善彈,飛鳥無不應弦墜落。欣曰:「凡戲多端,何急彈!此鳥自空中翔飛,何關人事?無趣殺此生!」煮右感其言,遂不復彈鳥。
25
鳥: 《梁書》曰:何胤退居吳武丘寺,講經論常,禁殺。有異鳥如鶴,紅色,集講堂,馴狎如家禽。
26
鳥: 《南史》曰:海中浮鵠山,去地千餘里。上有女人,年三百歲。有女道士百四五人,年并出百,俱在山中學道,遣使獻紅席。梁武帝方舍身時,其使適至。此草常有紅鳥居下,故以名。觀其圖狀,則鸞鳥也。
又曰:梁武帝舍身時,有男子,不知何許人,於眾中自割身以飴饑鳥,血流遍體,而顏色不變。開講日,有三足鳥集殿之東戶,自戶適於西南懸楣,三飛三集。白雀一見於重云閣前連李樹。
27
鳥: 《後魏書》曰:波斯國有鳥,形如橐駝,有羽翼,飛而不能高。食草與肉,亦能啖火。馳走甚疾,一日能七百里也。
又曰:彭城王勰從沔北除使持節、都督南征諸軍事、正中軍大將軍府。勰於是親勒大眾。須臾,有二大鳥從南而來,一向行宮,一向府幕,各為所獲。勰言於帝曰:「始有一鳥,望旗顛仆,臣謂大吉。」帝戲之曰:「鳥之畏威,豈獨中軍之略也?吾亦分其一耳,此乃大善。」
28
鳥: 《北史》曰:豆周盧勣為渭州刺史。鳥鼠山絕壁千仞,由來乏水,諸羌苦之。勣馬足所踐,忽飛泉涌出。有白鳥翔止廳前,乳子而後去。人為之謠曰:「我有丹陽,山飛映鉑,濟戎夷人,神鳥來翔。」
29
鳥: 《隋書》曰:煬帝征遼東,帝舍臨頓,見大鳥丈餘,縞身朱足,游泳自若。上異之,詔虞綽為銘。帝覽而善之,命有司勒於海上。
又曰:大業十二年二月甲子夜,有二大鳥似雕,飛入大業殿,止於殿𡍄,至明而去。
又曰:王世充將欲篡位,羅取雜鳥,書帛系其頸,自言符命而散放之。或有彈射得鳥而來獻者,亦拜官爵。
30
鳥: 《唐書》曰:太宗謂褚遂良:「學問稍長,性亦堅正。既寫忠誠,甚親附於朕。譬如飛鳥依人,自加憐愛。」
又曰:永徽中,吐火羅國獻大鳥,高七尺,其足似駝,有翅而能飛,日行三百里,能啖銅鐵。夷俗呼為駝鳥。上以太宗懷遠所致,獻於昭陵,乃刻像於陵之內。
又曰:永徽中,萬年宮有小鳥生大鳥。
又曰:大歷八年,有大鳥見於武功縣,群鳥隨而噪之。武功縣神策行營將張日芬射而獲之,以獻。是鳥肉翅狐首,四足,足有爪,其廣四尺三寸,其毛詩赤,形類蝙蝠。
又曰:大中十年,舒州吳塘堰有眾禽成巢,闊七尺、高一丈。而水禽山鳥鷹隼燕雀之類,無不馴狎。又有鳥,人面綠毛,爪喙皆紺色,其聲曰甘,人呼為甘蟲。
31
鳥: 《莊子》曰:飛鳥之影,未常動也。
32
鳥: 《文子》曰:有某菜憒,張羅待之,得鳥者,一目也;今為一目之羅,即無得鳥時。
33
鳥: 《孫卿子》曰:鳥窮則啄,人窮則詐。
34
鳥: 《淮南子》曰:鳥排空而飛,獸厥石而走。
又曰:射者捍烏號之弓,彎綦衛之箭,重之羽蓬、蒙子之巧,以要飛鳥,猶不能與羅者競多。何則?以所持之小也。張天下以為之籠,因江海以為之罟,又何亡魚失鳥之有乎?
又曰:一目之羅,不可以得鳥;無餌之鉤,不可以得魚;遇士無禮,不可以得賢德。
又曰:毛羽者,飛行之類也,故屬於陽。
又曰:系舟死晷,鳥聞之高翔,魚聞之沉淵。
又曰:鳥不于防者,雖近弗射;鳥,燕之屬是也。其當道者,雖遠弗釋。當道,謂作防客者,故曰不釋也。
又曰:夫飛鳥主巢,狐貍主穴。巢者,巢成而得宿焉。趨舍行義,亦人之所棲瞬蘙。
又曰:鳥魚皆生於陰,屬於陽,故鳥魚皆卵。魚游於水,鳥翔于雲。
又曰:羽嘉生飛龍,羽嘉,羽蟲之先也。蜚龍,龍之有羽者。飛龍生鳳皇,鳳皇生鸞鳥,鸞鳥生庶鳥。凡羽者,生于庶鳥也。
又曰:蒲且之連鳥於百仞之上,而詹何之鶩魚於大淵擲晷,此皆得清凈之道也。
又曰:羽者嫗伏,毛者孕育。
35
鳥: 《淮南萬畢術》曰:人面擊地,飛鳥自下。取蘗木為人形似鳥,而血途人面,以擊地,飛鳥自下。
36
鳥: 《抱樸子·軍術》曰:眾鳥群飛,徘徊軍上,不過三日,有暴兵至焉;鳥聚軍中,揭薠賞功增秩;鳥集將軍之旗,將軍增官;鳥集軍中,莫知其名,敗軍也。
37
鳥: 《阮子》曰:高鳥相木而集,智士擇士而翔。
38
鳥: 《晏子春秋》曰:景公射鳥,野人駭之,公令吏誅之。晏子曰:「鳥獸故非人所養,野人駭之,不亦宜乎?」公曰:「善。自爾已來,一弛鳥獸之禁。」
又曰:景公好弋。使顏涿主聚鳥而亡,公召吏殺之。晏子曰:「諸侯聞之,以君重鳥輕士。」公曰:「勿殺。」
39
鳥: 《春秋后語》曰:淳于髡曰:「夫鳥同翼者聚飛,而獸馱葶者俱行,各有儔也。」
又曰:魏有吏羸脈者,與王辭哭下,仰見飛鳥,引弓虛發而鳥墮下。魏王怪而問曰:「何以得至此?」羸脈曰:「桿孽生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對曰:「其飛徐,其鳴悲。其飛徐者,故瘡痛也;其鳴悲者,久失群也。故瘡未息,而驚心未去,聞弦音烈而高飛,故隕也。」孽,餘也。先被傷而餘瘡未差,故聞弦聲而舊創痛,驚而隕也。創與瘡同。
又曰:燕王使騎劫代將,樂毅奔趙,士卒離心。田單乃令城中食者先祭先祖於庭中,飛鳥悉飛舞其上,或下啄其食。燕人皆怪之。
40
鳥: 《穆天子傳》曰:曠原之野,飛鳥之所解羽。舂之山,飛鳥之所棲。舂山之澤,清水溫泉,飛鳥百獸之所飲食。
41
鳥: 《家語》曰:孔子在衛,顏回侍側。聞哭聲甚哀,子曰:「回,汝知此何哭?」對曰:「桿哭非但為死,又為生離。回聞桓山之鳥生四子焉,羽翼既成,將分於四海,其母悲鳴而送之,哀聲有似於此,謂其往而不返也。回竊以音類而知之。」
又曰:蒼鳥群飛,孰使萃之?蒼鳥,蒼雁。
又曰:稷維玄子帝何篤?投之水上鳥何燠?投,棄。燠,溫。鳥以羽翼復薦之。
42
鳥: 《白虎通》曰:鳥所以飛何?鳥者,陽也。飄輕,故飛也。禽者,何?鳥獸之總名,明為人所禽制。
43
鳥: 蔡邕《月令章句》曰:天官五獸,前有朱雀、鶉火之體。凡鳥生於水。
44
鳥: 《沖波傳》曰:顏淵、子路於洙泗見五色鳥,由曰:「熒熒之鳥也。」見色分明,故曰熒熒也。
45
鳥: 《廣志》曰:東齊多鳥爵,千百為群。小戶種谷,咸以爵為患。
46
鳥: 《文士傳》曰:張衡有巧藝。常作木鳥,假以羽翮,腹中施機,能數里飛。
47
鳥: 《博物志》曰:子路與子貢過鄭神社,社樹有鳥。子路捕鳥,神社牽攣子路,子貢說之,乃止。
又曰:會稽山陰,禹葬焉。聖人化感鳥獸,故像為民佃;春耕,鳥銜拔草根,秋啄除其穢。故縣官禁民不得殺傷此鳥,犯者,刑之無赦。
48
鳥: 《會稽典錄》曰:夏方,字文正,家遭癘,父母串叔一時死,凡十三喪。方年十四,晝則負土哀號,暮則扶棺哭泣。比葬,年十七,烏鳥集聚,猛獸乳其側。
49
鳥: 《幽明錄》曰:符堅時,有射師經嵩山,望見松樹上有一詩白鳥,似鵠而大。至樹下,又見一蛇,長五丈許,樹上取鳥,未至鳥一丈,鳥便欲飛,蛇張口歙之,鳥不得去,繽紛。一食頃,鳥轉欲困,射師引弩射三矢,蛇隕,而鳥得飏去。須臾,云晦雷發,驚耳駭目。而向鳥徘徊其上,毛落紛紛。雷息電滅,鳥亦高飛。
50
鳥: 《十州記》曰:祖沷州有不世之草,似菰苗。秦始皇時,死者橫道。有鳥如烏狀,銜此草以復死人面,皆登時起坐而遂活也。
51
鳥: 《異苑》曰:蘭陵昌慮縣華山有井,鳥巢其中,金喙,黑色而圓翅。此禽見則大水。
52
鳥: 《荊楚歲時記》曰:春分日,民并種戒火草於屋上。有鳥如烏,先雞而鳴「架架格格」。民候此鳥則入田,以為候人架犁格也。
又曰:夏七月,有鳥名獲穀,其聲自呼。農人候此鳥,則犁把上岸。
※※※
漢代之後 -> 宋明 -> 太平御覽 -> 鱗介部一
《鱗介部一》
《龍上》
1
龍上: 《河圖》曰:舜以太尉即位,與三公臨觀。黃龍五彩,負圖出置舜前,以黃玉為柙,白玉檢、黃金繩,黃芝為泥,章曰:「黃帝符璽」。《春秋運斗樞》同。
又曰:黃金千歲生黃龍,青金千歲生青龍,赤金千歲生赤龍,白金千歲生白龍,玄金千歲生玄龍。
又曰:黃龍從雒水出,詣虞舜,鱗甲成字,舜令寫之。寫竟去。
2
龍上: 《星經》曰:東方七宿為蒼龍。凡有鱗之類,皆屬于木,故龍為鱗蟲之長。
3
龍上: 《歸藏·明夷》曰:昔夏后啟土乘龍飛以登於天睪,皋陶占之曰吉。
4
龍上: 《周易·乾卦》曰:雲行雨施,品物流形,時乘六龍。
5
龍上: 又《坤卦》曰:龍戰于野,其血玄黃。
6
龍上: 又《文言》曰:云從龍。
7
龍上: 又《說卦》曰:震為龍。
8
龍上: 《易通卦驗》曰:立夏,清風至,而龍升天。
9
龍上: 《尚書中候》曰:黃龍負卷舒圖。
又曰:青龍銜玄圖。
10
龍上: 《大戴禮·冠》曰:鱗蟲三百六十,而龍為之長。
11
龍上: 《禮記·禮運》曰:龜龍在宮沼,龍以為畜,故魚鮪不淰。淰,潛藏也。
12
龍上: 《禮含文嘉》曰:龍馬金玉,帝王之瑞也。
13
龍上: 《左傳·昭五》曰:鄭大水,龍斗于時門之外洧淵。國人請為禜焉,子產不許,曰:「我斗,龍不我睹也;龍斗,我獨何睹焉?穰之,則彼其室也,吾無求於龍,龍亦無求於我。」乃止。
14
龍上: 又《昭七》曰:秋,龍見於絳郊。魏獻子問于蔡墨曰:「吾聞之,蟲莫智於龍,以其不生得也,謂擲昵,信乎?」對曰:「人實不智,非龍實智。言人實不智而謂擲昵,非龍智也,乃不智也。古者畜龍,故國有豢龍氏,有御龍氏。」豢,養也。昔有飂叔安,飂,古國也。安,其君名也。有裔子曰董父,裔,遠也。玄孫之後為裔也。實甚好龍,能求其嗜欲以飲食之,龍多歸之,乃擾畜龍,以服事帝舜,帝賜之姓曰董,氏曰豢龍。故帝舜氏世有畜龍氏。及有夏孔甲,擾于有帝,帝賜之乘龍,河、漢各二,各有雌雄。孔甲不能食,而未獲豢龍氏。有陶唐氏既衰,其後有劉累,學擾龍于豢龍氏,以事孔甲,能飲食之。夏后嘉之,賜氏曰御龍,以更豕韋之後。龍一雌死,潛醢以食夏后,嘉之。既而使求之,懼而遷于魯縣。「」龍,水物也。水官棄矣,故龍不生得。「
15
龍上: 《春秋玄命苞》曰:龍之言萌也,陰中之陽,故言龍舉而云興。
16
龍上: 《史記》曰:昔夏后氏之衰,有神龍二止於夏帝庭而言曰:「余,褒之二君也。」夏帝卜殺之、徙去之與止之,莫吉;卜請其漦而藏之,吉。
又曰:黃帝得土德,黃龍見;夏得木德,青龍止於郊。
17
龍上: 《漢書》曰:惠帝二年正月,兩龍見蘭陵人家糾晷。
又曰:文帝時,公孫臣以為漢土德,黃龍見;張蒼以為水德。至十五年,黃龍見成紀下詔召臣為博士。
18
龍上: 《東觀漢記》曰:公孫述,有龍出其府殿中,夜有光耀。述以為符瑞,因稱尊號,改玄曰龍興。
19
龍上: 《後漢書》曰:哀牢夷,其先有婦人,捕魚死晷,觸沉木,有孕,生男子十人。沉木化為龍,出水上。九男驚走,一兒不去,背龍,因舐之。后諸兒推為哀牢主。
20
龍上: 《魏志》曰:華歆、邴原、管寧三人為友,號曰「一龍」,歆為龍主,原為龍腹,寧為龍尾。
21
龍上: 《魏略》曰:文帝欲受禪,郡國奏黃龍十三見。明帝鑄銅黃龍,高四丈,置殿前。
22
龍上: 《晉書》曰:劉毅為尚書左仆射。時龍見武庫糾晷,帝親觀之,有喜詩。百官將賀,毅獨曰:「昔龍降鄭時門之外,子產不賀;龍降夏庭,沫流不禁,卜藏其漦;至周幽王,禍釁乃發。《易》稱:『潛龍勿用,陽在下也。』證據舊典,無賀龍之禮。」
又曰:陸機常餉張華鲊。于時賓客滿坐,華發器便曰:「桿龍肉也。」眾未之信。華曰:「試以苦酒濯之,必有異。」既而五色光起。機還問鲊主,果云:「園中茅積下得一白魚,質狀殊常,以作鮓,過美,故以相獻。」
23
龍上: 崔鴻《十六國春秋·前燕錄》曰:慕容晃十二年夏四月,黑龍一、白龍一見於龍山。晃親帥群僚觀龍,二百餘步,祭之以趟鬮。二龍交首嬉翔,解角而去。晃大悅。還宮殿,赦其境內,號新宮曰「和龍宮」。
24
龍上: 《晉書》曰:符生初夢大魚食蒲。又,長安謠曰:「東海大魚化作龍,男便為王,女為公。問在何所?洛城東。」時符堅為龍驤將軍,第在洛門之東。其後果驗。
又曰:呂光伐龜茲,軍其城南。營外夜有一黑物,大如斷堤,搖動,有頭角,目光若電。及明,而雲霧四周,遂不復見。旦視其處,南北五里,東西三千餘步,鱗甲隱地之所昭然猶在。光嘆曰:「黑龍也。」俄而云起西北,暴雨滅其跡。杜進言於光曰:「龍者,獸之君,大人利見之像。《易》曰:見龍在田,德施普也。斯誠明將軍道合靈和,德符幽契。愿將軍勉之,以成大慶。」光有喜詩。
又曰:馮跋弟素弗與從兄萬泥及諸少年游於瞬吊。有一金龍浮水而下,素弗謂萬泥曰:「頗有見不?」萬泥等皆曰:「無所見也。」乃取龍而示之,咸以為非常之瑞。
又曰:雷奐子華度襄水,劍躍入水,化為龍。
又曰:初,桓溫南州起齋,悉畫龍於其上,號曰:「盤龍齋」。及玄篡,而劉毅,字希樂,討玄,玄死於盤龍齋,而毅居之。
25
龍上: 沉約《宋書》曰:劉穆之,字道和。常夢與高祖俱泛海,忽值大風,驚懼,俯視舡下,見有二白龍挾舡。既而至一山,峰崿聳秀,林樹繁密,意甚悅之。
26
龍上: 《宋書》曰:徐羨之常從兄履之為臨海樂安縣。常行經山中,見黑龍,長丈餘,頭有角,前兩足皆具,無后足,曳尾而行,后文帝立,羨之竟以凶終。
又曰:傅亮率行臺迎宜都王。王舟輿發自江陵,中流有黑龍躍出,負王舟,左右失色。王顧長史王曇首曰:「桿大禹所以受天命,吾何德以堪之?」
27
龍上: 《齊書》曰:建武中,荊大風雨,龍入柏齋中,柱壁上有爪足處。刺史蕭遙欣恐畏,不敢居也。
又曰:初武帝夢金翅鳥下殿庭,搏食小龍無數,乃上天。明帝初,宗室多遇害。其夢竟驗。
28
龍上: 《梁書》曰:武帝郄后素妒忌,及終,化為龍,入於后宮井。通夢於帝,或見形,光彩照灼。帝體將不安,龍輒激水騰涌。於是井上為殿,衣服委積。
29
龍上: 《南史》曰:梁江陵城壕中,有龍騰出,煥爛五色,竦躍入云,六七小龍相隨飛去。群魚騰躍,墜死於道。龍出處為窟,若數百斛圌。音遄。
30
龍上: 《三國典略》曰:陸法和拒任約至安南,入赤亭湖。法和乘輕舟,不介胄,沿流而下,去約軍一里乃還。謂將士曰:「彼龍睡不動,吾軍之龍其能踴躍?若待明日攻之,當不署客而自破賊。」
31
龍上: 《陳書》曰:隋師濟江,荊州呂肅敗后,別師廖世寵領大舫詐降,欲燒隋艦,糕攕死一戰。於是有五黃龍備色像,各長十餘丈,驤首連接,順流而東,風浪大起,雲霧晦暝。陳人震駭,不覺火自焚。故隋文下詔,以告郊廟。
又曰:宣帝初在江陵,軍主李總與帝有舊,每同游處。帝常夜被酒,張燈而寢。總適出,尋反,乃見帝是大龍,便驚走他室。
32
龍上: 《後魏書》曰:波知國有三池,傳云:大池有龍王,次者龍婦,小者龍子。行人設祭乃得過,不祭多遇風雪。
又曰:正玄玄年,有黑龍如狗,南走宣陽門,躍穿門樓下而出。此魏衰之徵也。
33
龍上: 《後周書》曰:大像中,榮州有黑龍見,與赤龍斗于汴死戤側,黑龍死。
34
龍上: 《隋書》曰:源師初在齊,遷在外兵郎中,又攝祠部屬。孟夏,以龍見,請雩。時高阿那肱為相,謂真龍出,大驚喜。問龍何在,師整容報曰:「桿是龍星初見,依禮當雩祭郊壇,非謂真龍也。」
35
龍上: 《唐書》曰:貞觀中,汾州言青龍、白龍見。白龍吐物,初在空中,有光如火,至地,陷入二尺。掘之,則玄金也,形圓,斜廣尺餘,高六七寸。
又曰:先天中,玄宗以旱親往龍首池祈禱,有赤蛇自池中而出,雲霧四布,應時澍雨。
又曰:褚無量,字弘度,杭州鹽官人。幼孤貧,勵志好學。家近臨平湖,湖中有龍斗,傾里閭就觀之。無量時年十三,讀書晏然不動。及長,精三《禮》與《史記》。
又曰:文宗大和二年,五龍會于密州裨產山之北,次第而至,五方之色具焉,自申及戌而沒。
36
龍上: 《後唐史》曰:莊宗時,畏戧僧誠惠自號「降龍師」。帝雅重之,每屈膝施敬,諸王嬪御皆為之拜,誠惠悉倨坐而受之。初,自臺山謂帝,鎮州王镕不為之禮,誠惠恚怒曰:「吾有毒龍五百,豈勞于命一龍揭片石,常山其為沼乎!」逾年,而滹川大溢,敗鎮之郛。或聞其言,益以為神。繇是帝敬之愈篤。
37
龍上: 《周史》曰:徐州豐縣民單興糾晷龍出,民有母子三人同睹之,即時皆卒。龍既出,澍雨漂沫,城內居民濟之以筏,登城以辟水。
38
龍上: 《管子》曰:龍被五色而游,故神。欲小則如蠶蠋,欲大則函天地,欲上則陵云,欲沉則伏泉。
又曰:蛟龍,水蟲之神者也。乘水則神立,失水則神廢。
39
龍上: 《墨子》曰:墨子北之齊,遇日者曰:「帝於今日殺墨龍於北方,先生色黑,不可以北。」
又曰:帝以甲乙殺青龍於東方,丙丁殺赤龍於南方,庚辛殺白龍於西方,壬癸殺黑龍於北方。若用子言,則禁天下之行也?
40
龍上: 《孫卿子》曰: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川,蛟龍生焉。
41
龍上: 《莊子》曰:朱泙淪咖屠龍於支離益,殫千金之家。三年伎成,而無所用其巧也。
又曰:子張見魯哀公,哀公不禮,托仆大夫而去,曰:「君之好士也,有似葉公子高之好龍也。葉公好龍,室屋雕文盡以寫龍。於是天龍聞而下之,窺頭於牖,拖尾於堂。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似龍而非真。今君非好士也,好夫似士而非者也。」《新序》又載。
又曰:孔子見老聃,歸,三日不談。弟子問曰:「夫子見老聃,亦得何規哉?」孔子曰:「吾乃今於是乎見龍,龍合而成體,散而成章,乘乎雲氣,養乎陰陽。余口張而不能嗋,予又何規老聃哉?」
又曰:河上有家貧恃緯蕭而食者,其子沒淵得千金擲覬,歸與其父。其父謂其子曰:「取石來,鍛破也!夫千金擲覬,必在九重之淵,而驪龍頷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如使驪龍悟,子尚奚徼之有哉!」
42
龍上: 《韓子》曰:夫龍之為蟲,有狎而騎也。然喉下有逆鱗徑尺,若嬰之則殺人。人主亦有之,說者能無嬰人主之逆鱗,則幾矣。
43
龍上: 《淮南子》曰:人莫欲學御龍,而皆欲學御馬;莫欲學治鬼,而皆欲學治人。急所用也。御龍、治鬼,不益世用,故以御馬治人為務矣。
又曰:伯益作井,而龍登玄雲,神棲昆侖。伯益,夏禹之佐也。初鑿井泄地氣,以后必漉池而漁。故龍登玄云,神棲昆侖。一曰,龍在黃泉下,恐害及,故去之。知愈多,而德愈薄矣。
又曰:夫騰蛇游霧而騰,龍乘雲而舉。
又曰:虎嘯而谷風生,虎,陰中陽什蘙,與風同類。龍舉而景雲屬。龍,陽中陰蟲也,與云同類。
又曰:人不見龍之飛舉而能高者,風雨之奉也。奉,助也。
又曰:燭龍在雁門北,蔽於委羽之山,不見日。其神人面龍身而無足。不見日,故龍以目照之,蓋長千里,視為晝,瞑為夜,吹為冬,呼為夏。
44
龍上: 《新言》曰:漢祖驂三龍而乘雲路,振長策而驅天下。三龍,人杰。
又曰:龍潛之水,乘雲躍鱗。虎嘯之聲,因風奮烈。達則振纓朝堂,窮則身親南畝。
45
龍上: 《抱樸子》曰:山中辰日稱雨師者,龍也。
又曰:西域方士能神祝者,臨淵,禹步吹氣,龍即出浮。其初出,乃長十數丈。於是方士更吹之,一吹則龍輒一術,至長數寸,方士乃掇取著壺中。或有四五龍,以少水養之,以疏物塞壺口。於是方士聞有旱處,便赍龍往賣之,一龍直數十斤金,舉國會斂以雇之。直畢,乃發壺,出一龍,著淵潭擲晷,因復禹步吹之,輒一吹一出,長數十丈。須臾,雲雨四集。
又曰:有自然之龍,有蛇蠋化成之龍。
又曰:夏時,龍生于太廟擲晷。
46
龍上: 《說苑》曰:吳王欲從民飲酒,伍子胥諫曰:「不可。昔白龍下清泠之淵化為魚,漁者豫且射中其目。白龍上訴天帝,天帝曰:『當是之時,若安置而形白龍?』對曰:『我下清泠之淵,化為魚。』天帝曰:『魚固人之所射也。若罪,豫且何罪?』夫白龍,天帝貴畜也;豫且,宋國之賤臣也。白龍不化,豫且不射。今棄萬乘之位,而從布衣之士飲酒,臣恐其有豫且之患矣。」王乃止。
47
龍上: 《呂氏春秋》曰:禹南濟江,黃龍負舟。人懼,五色無主。禹笑曰:「吾受命于天,竭力以養人,奈何憂於龍?」龍弭耳而走。
又曰:晉文返國,介子推不肯受賞,自為駛猿曰:「有龍于飛,周遍天下。五蛇從之,為之承輔。龍反其鄉,得其處所。四蛇從之,得其雨露。一蛇羞之,死于中野。」懸書公門而伏山下。文公聞之曰:「嘻!此必介子推。」
48
龍上: 《家語》曰:鱗蟲三百六十,而龍為長。死戤怪龍岡像,夏食而冬蟄。
49
龍上: 皇甫謐《帝王世紀》曰:太昊包犧氏,風姓,有景龍之瑞,故以龍紀官。
又曰:黃帝彩首山銅,鑄鼎荊山下。有龍垂胡髯而下迎黃帝。群臣欲從,持龍髯,髯拔,遂墮。
50
龍上: 《說文》曰: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小能大,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入淵。
51
龍上: 《山海經》曰:夏后啟乘兩龍,雲蓋三層,左手操翳,右手操環。
又曰:鍾山之神,名曰燭龍,視為晝,瞑為夜。身長三千里。
52
龍上: 《括地圖》曰:龍池之山,四方高,中央有池,方七百里,群龍居之。多五花樹,群龍食之。去會稽四千里。
53
龍上: 《論衡》曰:龍少魚眾,少者為神。
54
龍上: 《列仙傳》曰:騎龍鴻者,於池中求得龍子,狀如守宮,十餘頭,結草廬而守養之,龍大稍稍去。後五十餘年,水壞其廬。一旦,騎龍來,語云:「吾,馮伯昌孫也。此間人不去百里當皆死。」信之者皆去,不信者以為妖言。至八月,水出,死者以萬計。
又曰:陵陽子明者好釣。釣得白龍,子明解釣,拜謝放之。後數十年,得白魚,魚腹中有書,教子明服食,遂上黃山彩五石脂、石肺服之。三年,白龍來迎,止陵陽山上百餘年。
又曰:馬師皇者,黃帝馬醫。有龍下,垂耳張口,師皇針其唇,飲以甘草湯而愈。後一旦負之而去。
又曰:陶安公者,六安鑄冶師也。數行火,一旦散上,紫色撤覦,安公伏冶下求哀。須臾,朱雀止冶上曰:「安公冶與天通,七月七日迎汝以赤龍。」至期,赤龍來,安公騎之,大雨東南,上而去。
又曰:呼子先者,漢中關下卜師也。老壽百餘年,臨去,呼酒家老嫗曰:「急職!當與汝俱。」夜有仙人持二茅狗來呼子先,子先持一與嫗,嫗得而俱騎,騎乃龍也。上華陰山,常於山上大呼言:「子先、酒母在此耳!」
※※※
漢代之後 -> 宋明 -> 太平御覽 -> 樂部十八 -> 笛
《笛》
1
笛: 《釋名》曰:笛,滌滌然也。
2
笛: 《史記》曰:黃帝使伶倫伐竹於昆溪,斬而作笛,吹之作鳳鳴。
3
笛: 《風俗通》曰:笛,漢武帝時工人丘仲所造也。本出羌中。笛,滌也,所以滌邪穢,納之雅正也。長尺四寸,七孔。
4
笛: 《樂書》曰:笛者,滌也,丘仲所作。可以滌蕩邪氣,出揚正聲。是故列和善吹,裁十二之音應律。荀勖樞問,依三尺二調成均,剪云夢之霜筠,法龍吟之異韻。三孔為龠,文舞執之,邠人吹也。五孔為笛,祴里衩,周師掌之。六孔為笛,羌人吹之。七孔下調,漢部用也。今之七星,古之長笛。一定為調,合鍾磬之均,各有短長,應律呂之度,雅樂部內咸用之。
5
笛: 馬融《自敘》曰:融性好音,能鼓琴吹笛。為督郵,獨臥郿平陽塢中,有洛客舍逆旅,吹笛相和。融去京師逾年,蹔聞甚悲而樂之。逆慕簫琴皆有頌,而笛獨無,乃作《笛賦》。
6
笛: 《晉書》曰:桓伊字叔夏,善音樂,有蔡邕柯亭笛,嘗吹之。王徽之越京,泊舟青溪側。伊素不相識,於岸上過,徽之便使人謂之曰:「聞君善吹笛,試為我一奏。」伊時已貴顯,素聞徽之名,便下車,踞胡床,為作三調之弄,便上車去。客主不交一言。
7
笛: 《晉書》向秀作《思舊賦》曰:鄰家有吹笛,發聲寥亮,追想疇昔游宴之好。
8
笛: 《晉中興書》曰:帝舅王愷嘗置酒,王遵、王敦俱往。女妓吹笛小失聲,愷意便令黃門毆殺之,一座改容,敦神色自若。
9
笛: 沈約《宋書》曰:晉太始十年,中書監荀勖、中書令張華令郝生鼓琴,宋同吹笛,以為新引相和。
10
笛: 《唐書》曰:文宗時,云朝霞以善吹笛進,上為新聲雅樂,朝霞能承意變聲,頗符上旨,猶是有寵。
11
笛: 《世說》曰:謝仁祖妾阿紀有國色,善吹笛。仁祖死,阿紀誓死不嫁。郗曇時為北中郎,設權計,遂得阿紀為妾。阿紀終身不與曇言。
12
笛: 《幽明記》曰:永嘉中,泰山巢氏先為相縣令,居在晉陵。家婢采薪,忽有一人隨追,尋隨婢還家,不使人見,見形者惟婢而已。每與婢飲宴,輒吹笛而歌,歌曰:「閑夜寂以清,長笛亮且鳴。若欲知我者,姓郭名長生。」
又曰:代郡界有一亭,常有怪,不可詣止。有諸生壯勇,行歌正宿。鬼吹五孔笛,有一手,都不能得攝笛。諸生不耐,忽便笑,謂:「汝止有一手,那得遍笛?我為汝吹來。」鬼云:「為我少指耶?」乃數十指出。諸生知其可擊,拔劍斫之,得一老雄雞,從者并雞雛。
13
笛: 《文士傳》曰:蔡邕告吳人,曰:「吾昔常經會稽高遷亭,見屋椓竹東間第十六可為笛。取用,果有異聲。」
14
笛: 《古歌辭》曰:長笛續矩笛,長愿陛下保壽無極。
15
笛: 《傅子傳》曰:列和善吹笛,吳姬之聲,無以加也。
16
笛: 《西京雜記》曰:高祖初入咸陽宮,周行府庫,金玉珍寶不可稱言。其尤驚異者,玉笛,長二尺三寸,六孔,銘曰「昭華之琯」。
17
笛: 《樂纂》曰:唐玄宗時,樂人孫處秀善吹笛,好作犯聲。當時皆以為新意流美,樂人皆效之。其聲變態日增,因有犯調。犯調,即今之所尚也。
又曰:太和十年,中書監荀勖、中書令張華出御府銅竹律二十五具,命太樂郎劉秀等校試其三具,與杜夔及左延年法律同其二十二具。視其銘題尺寸,是笛律也。問協律中郎將列和,辭:「昔魏明帝時,令和永受笛聲,以作此律。欲使學者別居一坊,歌詠講習,依此律調。但識其尺寸之名,則竹絲歌詠皆得均含。歌聲濁者,用長笛長律;歌聲清者,用短笛短律。凡弦歌調張清濁之制,不依笛尺寸之名,則不可知也。」
又曰:黃鍾笛,晉時三尺八寸。元嘉九年,太樂令鍾宗之減為三尺七寸。十四年,治書令史奚縱又減五分,為三尺六寸五分。劉和之東箱長笛四尺二寸。
又曰:蕤賓箱笛,晉時二尺九寸,宗之減為二尺六寸,縱又減二分,為二尺五寸八分。
又曰:姑洗箱笛,晉時三尺五寸,宗之減為二尺九寸七分,縱又減五分,為二尺九寸二分。
又曰:《司馬法》軍中之樂,鼓笛為上,使聞之者壯勇而樂和。細絲高竹不可用也,慮悲聲感人,士卒思歸之故也。
又曰:橫笛,小篪也。漢靈帝好胡笛,有胡笛篪出於胡吹,即此也。梁胡歌云:「快馬不須鞭,拗折楊柳枝,下馬吹橫笛,愁殺路傍兒。」此歌辭元出北國,知橫笛是北國名。今橫笛皆去義觜,其有觜者,謂之義觜笛。
18
笛: 《國史補》曰:李舟好事,嘗得村舍煙竹,截以為笛,堅如鐵石,以遺李牟。牟吹笛天下第一,月夜泛江,與舟吹之,溜亮逸發。俄有客立於岸,呼船請載。既至,請笛而吹,其為精壯,山石可裂,牟平生未嘗見。及入破呼吸盤辟,應指粉碎,客散不知所之。舟著記疑其蛟龍也。
又曰:李牟秋夜吹笛於瓜州,舟楫甚隘,初發調,群動皆息,及數奏,微風然而至。俄頃,舟人賈客有怨嗟悲泣之聲。
※※※
漢代之後 -> 宋明 -> 太平御覽 -> 樂部十二 -> 鼓
《鼓》
1
鼓: 《風俗通》曰:鼓,不知誰所造。鼓者,郭也。春分之音,萬物皆郭皮甲而出,故謂之鼓。
2
鼓: 《爾雅》曰:大鼓謂之鼖,小者謂之應。大鼗謂之麻,小者謂之料。徒擊鼓謂之咢。郭璞注曰:《詩》云:「或歌或咢」。鼖長八尺。應,在大鼓側也。
3
鼓: 《周易通卦驗》曰:冬至,鼓用馬革,圓徑八尺一寸。夏至,鼓用牛皮,圍徑五尺七寸。
4
鼓: 《尚書》曰:周成王崩,鼖鼓在西方,長八尺。
5
鼓: 《尚書·益稷》曰:下管鞀鼓。
6
鼓: 《禮記》曰:廟堂之上,罍樽在阼,犧樽在西。廟堂之下,懸鼓在西,應鼓在東。
又曰:懸鼓,周鼓也。其小者曰胤,先擊小鼓為大鼓導引,故曰胤。一名鞞。
又曰:《春官》小師掌教鼓。瞽矇掌播鼗。眂瞭掌播鼗。
又曰:王執路,侯執鼖,將軍執晉鼓,師帥執提,旅帥執鼙。
又曰:夏后足鼓,殷人置鼓,置,植也。亦作樹。周人懸鼓。
又曰:龠章掌土鼓豳龠。杜子春曰:以瓦為匡,以革為兩面,可擊也。
又曰:除水蟲以炮土之鼓,鼓之以焚石,投之狐蜮之屬也。
又曰:《地官》:鼓人掌教六鼓、四金之音聲,以節聲樂,以和軍旅,以正田役。音聲,五聲合和者也。教為鼓,而辯其聲用,教為鼓,教擊鼓者大小之數,又別其聲所用之事。以雷鼓鼓神祀,雷鼓,八面鼓。神祀,祀天神。以靈鼓鼓社祭,靈鼓,六面鼓,社祭祭地祗也。以路鼓鼓鬼享,路鼓,四面鼓。鬼享,享宗廟。以鼖鼓鼓軍事,大鼓謂之鼖,長八尺。鼖音扶云切。以鼛鼓鼓役事,鼛鼓長丈二尺。鼛音古刀切。以晉鼓鼓金奏。晉鼓長六尺六寸者是也。金奏謂樂作,擊編鍾。
7
鼓: 又《冬官·考工記》:韗人為皋陶。鄭司農曰:皋陶,鼓木也。玄謂者,以皋陶名官也。𩋃則陶字從革。韗音況萬切,又音運。𩋃音陶,徒刀切。長六尺有六寸,左右端廣六寸,中尺厚三寸,板中廣頭狹為穹隆也。鄭眾云:鼓木一判者,其兩端廣六寸而中央廣尺,如此乃得有腹矣。穹者三之一,鄭眾云:穹讀為志無空邪之空。謂鼓木腹穹隆者,居鼓面三之一。玄讀如穹蒼之穹。穹隆者,居鼓面三之一,則其鼓四尺者板穹一尺三寸三分,寸之一也。倍之為二尺六寸三分寸之二,加鼓四尺,穹之徑六尺六寸三分寸之二也。此鼓合二十板。上三正。鄭眾云:謂兩頭一平,中央一平。鄭玄讀三當為參。正言直也。參直者。穹上一直,兩端又直,各居二尺二寸,不弧曲也。此鼓兩面,以六鼓差之,賈侍中云:晉鼓大而短,近晉鼓也。以晉鼓鼓金奏也。鼓長八尺,鼓四尺。中圍加三之一,謂之鼖鼓。中圍加三之一者,加於面之圍以三分之一也。面四尺,其圍十二尺,加以三鳳裥四尺,則中圍十六尺,徑五尺三寸三分寸之一也。今鼓亦合二十板,則板穹六寸三分寸之二。《爾雅》云:大鼓謂之鼖。以鼖鼓鼓軍事。鄭眾云:鼓四尺謂革所蒙者廣四尺也。為皋鼓,長尋有四尺,鼓四尺,倨勾磬折。以皋鼓鼓役事。磬折,中曲之,不參正也。中圍與鼖鼓同,以磬折為異也。凡冒鼓,必以啟蟄之日。啟蟄,孟春之中也。蟄曰始聞雷聲而動,鼓所以取象也。冒蒙鼓以革。良鼓瑕如積環。革謂急也。鼓大而短,則其聲疾而短聞;音問。下同。鼓小而長,則其聲舒而遠聞。
8
鼓: 《禮記·明堂位》曰:土鼓、簣桴、葦龠,伊耆氏之樂也。簣當為士。伊耆氏,古天子有天下之號也。令有伊耆氏者。
9
鼓: 《左傳·成上》曰:師之耳目,在吾旗鼓。
10
鼓: 又《僖中》曰:三軍以利用也,金鼓以聲氣也。
11
鼓: 又《昭三》曰:分唐叔以密須之鼓。注:密須,國名也。
12
鼓: 《毛詩邶風》曰:擊鼓其鏜,踴躍用兵。
13
鼓: 又《采芑》曰:方叔率止,鉦人伐鼓,陳師鞠旅。顯允方叔,伐鼓淵淵,振旅闐闐。
14
鼓: 又《靈臺》曰:鼉鼓蓬蓬,矇瞍奏公。
15
鼓: 又《執競》曰:鍾鼓喤々,磬管將將。
16
鼓: 又《山有樞》曰:子有鍾鼓,不擊不考。宛其死矣,他人是保。
17
鼓: 又《有瞽》曰:有瞽有瞽,在周之廷,設業設虡,崇牙樹羽,應田懸鼓。
18
鼓: 又《那》曰:猗歟那歟,置我鞉鼓。奏鼓簡簡,衎我烈祖。
19
鼓: 又《甫田》曰:琴瑟擊鼓,以御田祖。
20
鼓: 又《有駜》曰:振振鷺,鷺于飛。鼓咽咽,醉言歸。
21
鼓: 又《宛丘》曰:坎其擊鼓,宛丘之下。
22
鼓: 《論語》曰:季氏富於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23
鼓: 《漢書》曰:李陵擊匈奴,夜擊鼓起,士鼓不鳴。陵曰:「吾士氣少衰,而鼓不起,何耶?軍中豈有女子乎?」搜軍中,得卒妻,皆斬之。
又曰:元帝疾,不親政事,留好音樂。或置鼙殿下,天子自軒檻上隤銅丸以撾鼓,聲中嚴鼓之節。後宮及左右習知音者,莫能為之。
24
鼓: 《後漢書》曰:王喬為葉令,每當朝,鄴門下鼓不擊自鳴,聞於京。昭帝取置其都亭,無復有聲。
又曰:禰衡字正平。孔融雅愛其才,數稱賞於曹操。操欲見之,衡不肯往。操懷忿,而以其才,不欲殺之。聞衡善鼓,召為鼓吏。因會賓客,閱試音節,諸吏過者,皆令脫其故衣,更著岑牟單絞之服。次至衡,方操撾,踴躍而前,吏呵之曰:「鼓吏何不改服而輕進?」衡於是先解褒衣,次釋餘服,裸身而立,徐取岑牟單絞而著之,復操撾,顏色不怍。操笑曰:「本欲辱衡,衡反辱孤。」衡對曰:「不敢以先王之法服為伶倫之衣。」
25
鼓: 沈約《宋書》曰:蕭思話年十許歲,好騎屋棟打細腰鼓也。
26
鼓: 《南史》曰:孫木邑為延陵縣令。國子助教高爽詣之,木邑了無故人懷。爽出,從閤下過,取筆書鼓面云:「徒有此大腹,了自無肝腸。面皮如許厚,被打未遽央。」
27
鼓: 《唐書張玄素傳》曰:太子承乾又嘗於宮中擊鼓,聲聞於外。玄素叩閤請見,極言切諫。承乾乃出宮內鼓,對玄素毀之。
28
鼓: 《唐書》曰:鄭餘慶兼判太常卿事。初,德宗自山南還宮,關輔有懷光、吐蕃之虞,都下驚憂。遂詔太常習樂,去大鼓。至是,餘慶始奏復用大鼓。
29
鼓: 《世說》曰:王大將軍年少時,舊有田舍之名,語音亦楚。武帝喚時賢共言伎藝之事,人人皆有所能,惟王都無所關,意色殊惡,自言解打鼓。帝即令取鼓,令擊之。於坐振袖而起,揚槌奮擊,音節諧捷,傍若無人,舉坐嘆其雄爽。
30
鼓: 《春秋孔演圖》曰:有人金豐,擊玉鼓,駕六龍。鼓喻所行清嚴,人服其威勢也。
31
鼓: 《古今注》曰:漢有黃門鼓吹,一名樓車。
32
鼓: 《帝王世紀》曰:黃帝殺夔,以其皮為鼓,聲聞五百。
33
鼓: 《後秦記》曰:姚泓,永和元年,天水冀石鼓鳴,聞數百里,野雉皆雊。
34
鼓: 《神異經》曰:八方之荒有石鼓焉,蒙之以皮,其音如雷。
35
鼓: 《韓子》曰:楚厲王有驚鼓,與百姓為戒。飲酒過之而擊,民大驚,使人止之,曰:「君醉戲而擊之。」民皆罷。居數月,警而擊鼓,民不起也。
36
鼓: 《穆天子傳》曰:天子讀書于梨丘,奏廣樂,遺其靈鼓。
37
鼓: 虞喜《志林》曰:建武二十四年,南郡男子獻銅鼓,有銘。
38
鼓: 《五經要義》曰:鼓所以檢樂,為群音之長也。
39
鼓: 《異苑》曰:晉武帝時,吳郡臨平岸崩,出一石鼓,打之無聲。問張華,華曰:「可取蜀人桐材,刻作魚形,扣之則鳴矣。」於是如其言,聲聞數十里。
40
鼓: 劉道民詩云:亦有遠而合,蜀桐鳴吳石。
41
鼓: 郭緣《述征記》曰:逢山在廣固南三十里,有祠并石人、石鼓。齊世將亂,石人輒打鼓,聞數十里。
42
鼓: 《羅浮山記》曰:浮山東石樓下,有兩石鼓,扣之清越,所謂神鉦也。
43
鼓: 盛弘之《荊州記》曰:始興郡陽山縣有豫章木,本徑可二丈,名為聖木。秦時,伐此木為鼓顙,顙成,忽自奔逸,北至桂陽。
44
鼓: 又王韶之《始興記》云:息於臨武,遂之洛陽,因名聖鼓城。今在臨武。
45
鼓: 《臨海記》曰:郡西有白鵠山,山上有石鼓。元嘉中,居人忘祭祀山神,乃推此鼓,數十里聞,如金石之響。相傳云此山有鵠,飛入會稽郡雷門鼓中。打鼓聲,洛陽聞之。后逆賊孫恩斫破此鼓,見一白鵠飛出去。
46
鼓: 《通禮義纂》曰:建鼓,大鼓也。少昊氏作焉,為眾樂之節。夏加四足,謂之節鼓;商人掛而貫之,謂之盈鼓;周人懸而擊之,謂之懸鼓。近代相承,植而建之,謂之建鼓。本出于商制也,唐禮設於四隅。
47
鼓: 劉瓛定《軍禮》曰:鼓吹,未知其始也。漢以雄朔野而有之矣。鳴笳以和簫聲,非八音也。騷人曰:鳴篪笳竽鼓吹,樓車也。昔簫史吹簫於秦,秦人為之筑鳳臺。故鼓吹,陸則樓車,水則樓船。其在庭也,則以虡為樓。或曰:鷺,鼓精也。昔吳夫差啟蛇門以厭越,越人雷為門以禳之,擊大鼓於雷門之下,而蛇門聞焉。其後移鼓建康宮之端門,有雙鷺咒鼓而飛乎云末。或曰皆非也。詩曰:「振振鷺,鷺于飛。鼓咽咽,醉言歸。」古之君子仕於伶官,悲周道之為榛,傷頌之棳音,故飾鼓以鷺,欲其流風好焉。今有龍頭大抗,中鼓獨揭,小鼓隨品秩焉。短簫鐃歌,軍樂也。帝歧伯所作,以建武揚德風,韶勸土地。
48
鼓: 《古今樂錄》曰:鎛師掌金奏之鼓。謂主擊晉鼓以奏春鍾鎛。又卒長執鐃,奴交切。兩司馬執鐸,公司馬執鐲。音蜀又金鐃止鼓,以金鐸通鼓,以金鐲節鼓。以鍾鼓者,前擊鍾次擊鼓也。
49
鼓: 《大周正樂》曰:劉貺曰:鼓,動也。冬至之音,萬物合陽氣而動。雷鼓八面,以祀天。靈鼓六面,以祀地。路鼓四面,以祀鬼神。夏后加之以足,謂之足鼓;殷人貫之以柱,謂之柱鼓;周之懸之,謂之懸鼓。后世復殷制建之,謂之建鼓;高六尺六寸,金奏則鼓之。傍有小鼓,謂之應鼓,以和大鼓。小鼓有柄曰鞉,搖以和鼓,大曰鼙也。腰鼓大者瓦;小者,木。皆廣首而纖腹。齊鼓如漆桶,大一頭,設齊于鼓面,如麝齊,故曰齊鼓。
又曰:馬上之鼓曰提鼓,有木可提執。施於朝,則登聞之鼓、敢諫之鼓是也。施於府寺曰朝鼓,在村墅曰枹鼓。枹,一作桴,調擊鼓物也。在邊徼曰警鼓。
又曰:銅鼓,鑄銅為之,虛其一面,覆而擊其上。南蠻扶南、天竺類皆如此。嶺南豪家則有之,大者廣尺餘。
又曰:節鼓如博局,中開圓孔,適容其鼓,擊之以節樂也。
又曰:毛員鼓似都曇而稍大。
又曰:有鼉鼓、節鼓,不知誰所造。
又曰:檐鼓如小甕,先冒以革而漆之。
又曰:羯鼓正如漆桶,兩手俱擊。以其出羯中,故號羯鼓。亦謂兩杖鼓板。
又曰:正鼓、和鼓,一以正而一以和,皆腰鼓也。
又曰:都曇鼓,似腰鼓而小,以小槌擊之。
又曰:答臘鼓,制廣於羯鼓,而鼓以指揩之,其聲甚震,俗謂之揩鼓。
又曰:雞婁鼓,正而員,首尾可擊之處平可數寸。
又曰:方鼓,大歷元年司馬滔進廣平樂,兼此鼓,以應黃鍾一均聲。
50
鼓: 《樂書》曰:雷鞉者,《周禮》「瞽矇掌播鞉」。鞉如鼓而小,以木貫之作柄,柄各四枚,為八面也。旁以結皮為耳,搖之還自擊。禮書云:「掌之人左手播鞉,右手擊鼓」之是也。
※※※
漢代之後 -> 宋明 -> 太平御覽 -> 樂部十四 -> 箏
《箏》
1
箏: 《說文》曰:箏,鼓弦筑身樂也。
2
箏: 《風俗通》曰:謹按《禮樂記》箏,五弦筑身也。今并、涼州箏形如瑟,不知誰所改作也。按京房制五音,惟加瑟十三弦,此乃箏也。今雅樂,箏十二弦,他樂皆十三弦。如箏稍小曰云和,樂府不用。
3
箏: 《史記》曰:秦逐客,李斯上書曰:「夫擊甕叩缶彈箏搏髀,而歌嗚嗚使快耳者,真秦之聲。」
4
箏: 《晉書》曰:謝安婿王國寶,專利無檢行。安惡其人,每抑之。武帝末年嗜酒,而會稽王道子昏醟尤甚。於是國寶讒諛之計稍行於王相之間,而好利險陂之徒,以安功名盛極,構之,嫌隙遂成。帝召桓尹飲宴,謝安侍坐。帝令伊吹笛,伊神色無注,即吹為一弄,乃放笛云:「臣於箏分乃不及笛,然自以韻合歌管,請箏歌并請吹笛人。」帝善其調達,乃敕御府,對曰:「御府於臣必自不合,臣有一奴善相便串。」帝彌賞其放率,乃許召之。奴既吹笛,伊便撫箏而歌曰:「為君既不易,為臣良獨難。忠信事不顯,乃有見疑患。周旦佐文武,金縢功不刊。推心輔王政,二叔反流言。」其聲慷慨,俯仰可觀。安泣下沾衿,乃越席而就之,捋其須曰:「使君於此不凡。」帝甚有愧色。
5
箏: 《梁書》曰:羊侃字祖忻。身長七尺八寸,雅愛文史、及《孫吳兵法》。姬妾列侍,窮極奢靡。有彈箏人陸太喜,著鹿角爪,長七寸。舞人張凈琬腰圍一尺六寸,時人咸云能掌上舞。
6
箏: 《俗說》曰:謝仁祖為豫州主簿,在桓溫閣下,聞其善彈箏,便呼之。既至,取箏與令彈。謝即理弦撫箏,因歌曰:「秋風意殊道。」桓大以此知之,取謝引詣府。
7
箏: 《襄沔記》曰:辛居士名宣仲,隴西人。大明末,寓居襄陽縣西六里,多植松竹,棲遲其下,靜嘿不交塵俗。林中起一草廬,容膝而已。善彈箏。與淮南胡陶、京兆駱惠度同志為友,常共燕集此林。陶能吹笛,惠度工歌,拾林下弦管道韻,時人謂之三公樂。宋邵陵王休若為南雍州刺史,躬往造焉。宣仲正在林中彈箏,了不回顧,逡巡致箏於席,延邵陵與語,才述寒溫而已。時邵陵客有述其旨者,授箏令彈,再三固請,答曰:「幸非王門伶人,何事見逼?所勝於君者,正舉止自由。若聞君鞠躬,復與君何異?」占對詳雅,眾不能屈。齊文惠臨州,吳興沈約奉教聘引,并不降志,約乃共論文章,宣仲輒言莊老。既各言其志,不能相屈。建武中,遇疾卒,惠度及陶并不知所終。
8
箏: 《英雄記》曰:呂布詣袁紹,紹患之,布不自安。固求還洛陽,紹聽之。丞制使領司隸校尉遣壯士送布而陰殺之。布疑其圖己,乃使人鼓箏於帳中,潛自遁出。夜中兵起,而布已亡。紹聞,懼為患,募追之,皆莫敢近。遂復歸。
9
箏: 《郭煌實錄》曰:索丞宗伯夷成善鼓箏,悲歌能使喜者墮淚。改調易謳,能使戚者起舞。時人號曰「雍門周」。
10
箏: 《魏略》曰:游楚好音樂,乃畜琵琶箏,每行,將以自隨。
11
箏: 《吳質別傳》曰:魏文帝與吳質書曰:「斬泗濱之梓以為箏。」
12
箏: 《傳子》曰:郝素善彈箏,雖伯牙妙手,吳姬奇聲,何以加之!
13
箏: 傳玄《箏賦序》曰:以為蒙恬所造。今觀其器,上崇似天,下圓似地,中空準六合,弦柱擬十二月。設之則四象在,鼓之則五音發。斯乃智仁之器,豈蒙恬亡國之臣所能閞思哉?合清樂箏,并十有二弦也。他樂皆十三弦。軋箏以行竹潤其端而軋之。彈箏以骨爪,長寸餘,以代指也。
※※※
漢代之後 -> 宋明 -> 太平御覽 -> 文部三
《文部三》
《賦》
1
賦: 《詩序》曰: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
2
賦: 《釋名》曰:賦,敷也。敷布其義,謂之賦也。
3
賦: 《漢書》曰:不歌而誦謂之賦,登高能賦可以為大夫。言感物造端,材智深美,可以與圖政事,故可以列為大夫也。春秋之後,周道浸壞,聘問歌詠不行於列國,學《詩》之士逸在布衣,賢人失志之賦作矣。孫卿及楚臣屈原,離讒憂國,皆作賦以風諭,咸以惻隱古詩之義也。其後宋玉、唐勒,漢興枚乘、司馬相如下及揚子雲,競為侈麗閎衍之詞,沒其風諭之義,是以揚子悔之曰:「詩人之賦麗以則,辭人之賦麗以淫。如孔氏之門用賦也,則賈誼登堂,相如入室矣。」
又曰:上令王襃與張子僑等并待詔,數從游獵,所幸宮館,輒為歌頌,第其高下,以差賜帛。議者多以為淫靡不急。上曰:「不有博弈者乎?為之猶賢乎已。辭賦大者與古詩同義,小者辨麗可喜,如女工有綺縠,音里裥鄭、衛。今世俗猶皆以此娛說耳目,辭賦比之,尚有仁義諷諭,鳥獸草木多聞之觀,賢於倡優博弈遠矣。」
又曰:武帝以安車征枚乘。孽子皋母為小妻。乘之東歸也,皋母不肯隨乘,乘怒留皋與母居。年十七,上書自陳枚乘之子。上得大喜,召入,詔使賦平樂館,善之,拜為郎。皋不通經術,談笑類俳倡,為賦頌,好慢戲,以故得媟黷貴幸,比東方朔、郭舍人等。武帝春秋三十九乃得皇太子,群臣喜,故皋與東方朔作《皇太子生賦》。皋為文疾,受詔輒成,司馬相如善為文,而遲,故所作少。
又曰:上讀司馬相如《子虛賦》,善之,乃召相如。相如曰:「此乃諸侯之事,未足觀。請為天子游獵之賦。」上令尚書給筆札,相如以子虛,虛言也,為楚稱;烏有先生者,烏有此事也,為齊難;亡是公者,亡是人也,欲明天子之義,故虛借此三人為辭,以推天子諸侯之苑囿。其卒歸於節儉,因以諷諫天子,天子大說。時上好神仙,相如又奏《大人賦》,天子大悅,飄飄有凌雲之氣,游天地之間意。
又曰:趙昭儀方大幸,每上幸甘泉,常法從,在屬車間豹尾中。故揚雄盛言「車騎之眾,參麗之駕,非所以感動天地,逆厘三神」。又言「屏玉女,卻宓妃,」以微戒齊肅之事。賦成奏之,天子異焉。先是時,蜀有司馬相如,作賦甚弘麗溫雅,雄心壯之,每作賦常擬以為式。
4
賦: 《後漢書》曰:王延壽字文考,少游魯國,作《靈光殿賦》。後蔡邕亦造此賦,未成,及見延壽所為,甚奇之,遂輟翰。
又曰:李充字伯仁,少以文章顯名。賈逵薦充,召詣東觀,受詔作賦,拜蘭臺令史。
5
賦: 《魏志》曰:陳思王植,太祖常視其文曰:「汝倩人耳。」植跪曰:「出言為論,下筆成篇,固當面試。」時鄴銅雀臺新成,太祖悉將諸子登,使各賦。植賦,援筆立成,太祖甚異之。
6
賦: 《吳書》曰:張纮作《柟榴枕賦》,陳琳在北見之,以示人曰:「此吾鄉里張子綱所作也。」后纮見琳《武庫賦》、《應機論》,與琳書,嘆美之,琳答曰:「自仆在河北,與天下隔,此間率少於文章,易為雄伯。故使仆受此過差之談,非其實也。今景興在此,足下與子布在彼,所謂小巫見大巫,神氣盡矣。」
7
賦: 《魏略》曰:卞蘭獻贊述太子德美,太子報曰:「作者不虛其辭,受者必當其實。蘭此賦豈吾實哉?昔吾丘壽王一陳寶鼎,何武等徒以歌頌,猶受金帛之賜。蘭事雖不諒,義足嘉也。今賜牛一頭。」
又曰:邯鄲淳作《投壺賦》,奏之,文帝以為工,賜帛千匹。
8
賦: 《晉書》曰:孫綽絕重張衡、左思賦,云:「《三都》、《二京》,六經之鼓吹也。」嘗作《天台山賦》,辭致甚工,初成以示友人范榮期,云:「卿試擲地,當作金石聲也。」榮期曰:「恐此金石非中宮商。」然每至佳句輒云:「應是我輩語。」
又曰:桓溫欲經緯中國,以河南粗平,將移都洛陽,朝廷畏溫不敢為異,而北土蕭條,人情疑懼。孫綽上疏言不可。溫見綽表,不悅曰:「致意興公,何不尋君《遂初賦》,而知人家國事耶?」
又曰:顧愷之字長康,晉陵無錫人也。博學有才氣。嘗為《箏賦》,成,謂人曰:「吾賦之比嵇康琴。不賞者,必當以后出相遺;深識者,亦當以高奇見貴。」
9
賦: 《宋書》曰:謝莊字希逸,仕為太子中庶子。時南平王鑠獻赤鸚鵡,帝詔群臣為賦。太子左衛率袁淑,文冠當時,作賦畢,示莊。及見莊賦,嘆曰:「江東無我,卿當獨秀;我若無卿,亦一時之杰。」遂隱其賦。
10
賦: 《梁書》曰:張率為《待詔賦》,奏之,甚見稱賞,手敕答曰:「相如工而不敏,枚皋速而不工,卿可謂兼二子於金馬矣。」
11
賦: 《陳書》曰:沈眾字仲興,好學有文詞,仕梁為太子舍人。時武帝制千字詩,眾因注解,與陳郡謝景同時召見於文德殿。帝命眾竹賦,賦成奏之,手敕答曰:「卿文體翩翩,可謂無忝爾祖。」
12
賦: 《北齊書》曰:劉晝舉秀才,入京考策不第,乃恨不學屬文。方復緝綴辭藻,言甚苦拙,制一首賦,以「六合」為名,自謂絕倫,吟諷不輟。乃嘆曰:「儒者勞而少工,見於斯矣。我讀儒書二十餘年而答策不第,始學作文便得如是。」曾以此賦呈魏收,收謂人曰:「賦名六合,其愚已甚。及見其賦,語褶於名。」
13
賦: 《唐書》曰:獲嘉主簿劉知幾著《思慎賦》以刺時,鳳閣侍郎蘇味道、李嶠見文,相顧而嘆曰:「陸機豪士之所不及也。當今防身要道,盡在此矣!」
又曰:《文苑傳》:李華字遐叔,善屬文,與蘭陵蕭策士友善。華應進士時,著《含元殿賦》萬余言,策士見而賞之曰:「《景福》之上,《靈光》之下。」
14
賦: 《後唐書》曰:李琪少孤貧,苦學,尤精於文賦。昭宗時,李谿父子以文學知名於時。琪年十八,袖賦一軸謁谿。谿覽賦驚異,倒履迎門,因出《琪調啞鍾》、《捧日》等賦,指爾謂琪曰:「予常患近年文士辭賦皆數句之後未見賦題,吾子入句見題,偶屬典麗,吁!可畏也。」琪由是以益知名也。
15
賦: 摯虞《文章流別論》曰:賦者,敷陳之稱,古詩之流也。前世為賦者,有孫卿、屈原,尚頗有古之詩義,至宋玉則多淫浮之病矣。楚詞之賦,賦之善者也。故揚子稱賦莫深於《離騷》,賈誼之作則屈原儔也。
16
賦: 《禰衡傳》曰:黃祖時大會賓客,人有獻鸚鵡者,祖舉卮酒於衡曰:「愿先生賦之,以娛佳賓。」衡攬筆而作,文無加點,辭采甚麗。
17
賦: 《文心雕龍》曰:詩有六義,其二曰賦。賦者,鋪也,鋪采摛文,體物寫志也。昔邵公稱公卿獻詩,師箴瞽賦。傳云:「登高能賦,可為大夫。」詩序則同義,傳說則異體,總其歸涂,實相枝幹。故劉向明不歌而頌,班固稱古詩之流。至如鄭莊之賦《大隧》,士蒍之賦《狐裘》,結言短韻,詞自已作,雖合賦體,明而未融。及靈均唱《騷》,始廣聲貌,然則賦也者,受命於詩人,而拓宇於《楚辭》者也。於是荀況《禮》《智》,宋玉《風》《鈞》,爰錫名號,與詩畫境,六義附庸,蔚成大國。遂客主以首引,極聲貌以窮文,斯蓋別詩之原始,命賦之厥初也。秦世不文,頗有雜賦。漢初辭人,循流而作,陸賈扣其端,賈誼振其緒,枚、馬洞其風,王、揚、騁其勢,皋、朔以下,品物畢圖。繁積於宣時,校閱於成世,進御之賦,千有餘首,討其源流,信興楚而盛漢矣。若夫京殿苑獵,述行敘志,并體國經野,義尚光大,既履端於唱序,亦歸餘於總詞。序以建言,首引情本;詞以理篇,寫送文勢。觀夫荀結隱語,事義自懷;宋發夸談,實始淫麗;枚乘《兔園》,舉要以會新;相如《上林》,繁類以成艷;賈誼《鵩鳥》,致辨於情理;子淵《洞簫》,窮變於聲貌;孟堅《兩都》,明絢以贍雅;張衡《二京》,迅拔宏富;子云《甘泉》,構深偉之風;延壽《靈光》,含飛動之勢。凡此十家,并辭賦之英杰也。及仲宣靡密,發篇必道;偉長通博,時逢壯采;太沖、安仁,策勛於鴻規;士衡、子安,厎績於流制;景純綺巧,縟理有餘;彥伯梗概,情韻不匱,亦魏晉之賦首也。原夫登高之旨,蓋睹物興情。情以物興,故義必明雅;物以情睹,故詞必巧麗。麗辭雅義,符采相勝,如組織之品朱紫,畫繪之差玄黃,文雖雜而有實,色雖糅而有儀,此立賦之大體也。然逐末之儔,蔑棄其本,雖讀千首,逾惑體要;遂使繁花析枝,膏腴害骨,無貫風軌,莫益勸戒。此揚子所以追悔於雕蟲,貽誚於霧縠者也。
18
賦: 宋玉《大言賦序》曰:楚襄王既登云陽之臺,命諸大夫景差、唐勒、宋玉等并造《大言賦》,賦卒而玉受賞。語裥能為《小言賦》者,賦之雲夢之田而賦卒,乃賜玉田。
19
賦: 揚子《法言》曰:或問曰:「吾子少而好賦?」曰:「然。童子雕蟲篆刻,壯夫不為。詩人之賦麗以則,辭人之賦麗以淫。若孔氏之門而用賦,則賈誼升堂,相如入室。」
20
賦: 崔鴻《十六國春秋·南涼錄》曰:禿發傉檀子歸,年始十三,命為《高殿賦》,下筆即成,影不移漏。傉檀覽而善之,擬之於曹子建。
21
賦: 又《前秦錄》曰:苻堅宴群臣於逍遙園,將軍講武,文官賦詩。有洛陽年少者,長不滿四尺而聰博善屬文,因朱彤上《逍遙戲馬賦》一篇,堅覽而奇之,曰:「此文綺藻清麗,長卿儔也。」
22
賦: 《西京雜記》曰:長安有度虬亦善為賦。常為《清思賦》,時人不貴,虬乃託以相如作,遂大重於世焉。
又曰:相如將獻賦而未知所為,夢一黃衣翁謂之曰:「子可為《大人賦》,言神仙之事,以獻上。」賜錦四匹。
又曰:司馬長卿賦,時人皆稱典而麗,雖詩人之作,不能加也。揚子雲曰:「長卿賦不從人間來,神化所主耳。」子雲學相如為賦而不逮,是故雅服焉。
又曰:司馬相如為《上林》、《子虛賦》,意思蕭散,不復與外相關,控引天地,錯綜古今,忽然而睡,煥然而興,幾百日而後成。其友人盛覽字長通,牂牁名士,嘗問以作賦,相如曰:「合纂組以成文,列錦繡而為質,一經一緯,一宮一商,此作賦之跡也。賦家之心,苞括宇宙,總覽人物,斯乃得之於內,不可得其傳也。」覽乃作《合組歌》、《列錦賦》而退,終身不復敢言作賦之心矣。
23
賦: 《博物志》曰:王延壽,逸之子也。魯作靈光殿初成,逸語其子曰:「汝寫狀歸,吾欲為賦。」文考遂以韻寫簡,其父曰:「此即好賦,吾固不及矣。」
24
賦: 《三國典略》曰:齊魏收以溫子升、邢邵不作賦,乃云:「會須作賦,始成大才。惟以章表自許,此同兒戲。」
25
賦: 《文士傳》曰:何楨字元幹。青龍元年,天子特詔曰:「揚州別駕何楨有文章才,試使作《許都賦》,成,封上,不得令人見。」楨遂造賦,上甚異之。
又曰:棘嵩見陸云作《逸民賦》,嵩以為丈夫出身不為孝子則為忠臣,必欲建功立策為國宰輔,遂作《官人賦》以反云之賦。
26
賦: 桓子《新論》曰:予少時見揚子云麗文高論,不量年少,猥欲迨及,業作小賦,用思太劇,而立感動發病。子云亦言:成帝上甘泉,詔使作賦。為之卒,暴倦。臥夢其五臟出地,以手收之。覺,大少氣,病一歲余。少好文,見子云工為賦,欲從學。子雲曰:「能讀千賦,則善之矣。」
27
賦: 魏文《典論》曰:今之文人魯國孔融、廣陵陳琳、山陽王粲、北海徐幹、陳留阮瑀、汝南應璩、東平劉楨,此七子者,於學無所遺,於辭無所假。如粲之《初征》、《登樓》、《槐賦》,幹之《玄猿》、《漏卮》、《團扇》、《橘賦》,雖張、蔡不過也。陳琳、阮瑀之章表書記,今之佯也。應璩和而不壯,劉楨壯而不密,孔融體氣高妙,有過人者。
28
賦: 魏文《臨渦賦序》曰:余從上拜墳,乘馬過水。相徉高樹之下,駐馬書鞭,為《臨渦賦》。
29
賦: 《世說》曰:左思字太沖,齊國臨淄人也。作《三都賦》,十年乃成。門庭戶席,皆置筆硯,遇得一句,即便疏之。賦成,時人皆有譏訾,思意甚不愜。後示張華,華曰:「此二京可三,然君文未重於世,宜以示高名之士。」思乃請序皇甫謐。謐見之嗟嘆,遂為作序。於是先相訾者,莫不斂衽贊述焉。陸機入洛,欲為此賦,聞思作之,撫掌而笑,與弟云書:此間有傖父欲作《三都賦》,須其成,當以覆酒甕耳。及思賦出,機絕嘆服,以為不能加也。
又曰:袁宏作《東征賦》,列稱過江諸名德而獨不載桓彝。溫甚恨之,嘗以問宏,宏曰:「尊君稱位,非下官敢專。既未遑啟,故不敢顯之。」溫曰:「君欲何為詞?」宏即答云:「風鑒散朗,或搜或引,身雖可亡,道不可殞。」溫乃喜。又不道陶侃,侃子胡奴抽刃于曲室問袁:「君賦云何忽?」袁急而答曰:「大道尊公何言無?」因曰:「精金百煉,在割能斷。功以治民,職思靜亂。長沙之勛,為史所贊。」胡奴乃止。
30
賦: 《金樓子》云:劉休玄好學有文才,為《水仙賦》,時人以為不減《洛神賦》;《擬古詩》,時人謂陸士衡之流也。余謂《水仙》不及《洛神》,《擬古》勝乎士衡矣。
31
賦: 《閩川名士傳》曰:貞元中,杜黃裳知貢舉試《珠還合浦賦》。進士林藻賦成,憑幾假寐,夢人謂之曰:「君賦甚佳,但恨未敘珠來去之意爾。」藻悟,視其草,乃足四句。其年擢第,謝杜黃裳,謂曰:「惟林生敘珠來去之意若有神助。」
http://ctext.org/taiping-yulan/zh
※※※
先秦兩漢 -> 經典文獻 -> 詩經 -> 國風 -> 邶風
《邶風》
《北門》
1
出自北門、憂心殷殷。
終窶且貧、莫知我艱。
已焉哉、天實為之、謂之何哉。
2
王事適我、政事一埤益我。
我入自外、室人交徧讁我。
已焉哉、天實為之、謂之何哉。
3
王事敦我、政事一埤遺我。
我入自外、室人交徧摧我。
已焉哉、天實為之、謂之何哉。
《北風》
1
北風其涼、雨雪其雱。
惠而好我、攜手同行。
其虛其邪、既亟只且。
2
北風其喈、雨雪其霏。
惠而好我、攜手同歸。
其虛其邪、既亟只且。
3
莫赤匪狐、莫黑匪烏。
惠而好我、攜手同車。
其虛其邪、既亟只且。
先秦兩漢 -> 經典文獻 -> 詩經 -> 大雅 -> 生民之什
《生民之什》
《行葦》
1
敦彼行葦 。
牛羊勿踐履 。
方苞方體。
維葉泥泥 。
戚戚兄弟 。
莫遠具爾。
或肆之筵。
或授之几。
2
肆筵設席。
授几有緝御。
或獻或酢。
洗爵奠斝。
醓醢以薦。
或燔或灸。
嘉殽脾臄。
或歌或咢。
3
敦弓既堅。
四鍭既鈞。
舍矢既均。
序賓以賢。
敦弓既句。
既挾四鍭。
四鍭如樹。
序賓以不侮。
4
曾孫維主。
酒醴維醹。
酌以大斗。
以祈黃耇。
黃耇台背。
以引以翼。
壽考維祺。
以介景福。
《板》
1
上帝板板、下民卒癉。
出話不然、為猶不遠 。
靡聖管管、不實於亶。
猶之未遠、是用大諫 。
2
天之方難、無然憲憲。
天之方蹶、無然泄泄。
辭之輯矣、民之洽矣。
辭之懌矣、民之莫矣 。
3
我雖異事、及爾同僚。
我即而謀、聽我囂囂。
我言維服、勿以為笑。
先民有言、詢于芻蕘 。
4
天之方虐、無然謔謔。
老夫灌灌、小子蹻蹻。
匪我言耄、爾用憂謔。
多將熇熇、不可救藥 。
5
天之方懠、無為夸毗。
威儀卒迷、善人載尸。
民之方殿屎、則莫我敢葵。
喪亂蔑資、曾莫惠我師 。
6
天之牖民、如壎如篪。
如璋如圭、如取如攜。
攜無日益、牖民孔易。
民之多辟、無自立辟 。
7
价人維藩、大師維垣、大邦維屏、大宗維翰、懷德維寧、宗子維城。
無俾城壞、無獨斯畏。
8
敬天之怒、無敢戲豫。
敬天之渝、無敢馳驅。
昊天曰明、及爾出王。
昊天曰旦、及爾游衍。
先秦兩漢 -> 經典文獻 -> 詩經 -> 頌 -> 周頌 -> 臣工之什 -> 載見
《載見》
1
載見辟王、曰求厥章。
龍旂陽陽、和鈴央央。
鞗革有鶬、休有烈光。
率見昭考、以孝以享、以介眉壽。
永言保之、思皇多祜。
烈文辟公、綏以多福、俾緝熙于純嘏。
http://ctext.org/book-of-poetry/zh
※※※
/網路的ˊ圖
※※※
後注:
約今天早上10點~12點,今天店裡店休,她老公說今天端午節要帶小孩去 台中 萬和宮 看端午節活動,
去逛到裡面的廟,她老公說廟裡太熱了就她老公叫她跟3個小孩在廟門外看舉辦什麼老師跳肚皮舞和聽一些薩克斯風的幾個中年男生穿黃衣吹,還有個綠衣女生穿綠色旗袍唱女人花之類的,她老公幫小孩回答廟裡裡面的什麼千里眼的問題,就換到免費的貢丸湯的紙卷,她老公再帶3個小孩去領免費的貢丸湯。早上她老公再帶小孩去手機事業都認識的早餐店去帶小孩到早餐店吃早餐就她老公再跟早餐店老闆娘哈啦一下;回家的路上說帶小孩去麥當勞買蛋捲冰淇淋吃,她老公說反正麥當勞裡面的冷氣也不冷,要3個小孩在麥當勞外門口吃,這時麥當勞裡面有2邊櫃檯,一邊就比較硬瘦的炸薯條區, 而麥當勞裡面另一邊是一個白胖的像凱蒂貓的客人都會去的什麼阿拉比亞的咖啡櫃檯和手工蛋糕;回家說帶小孩去家樂福買東西,她老公卻把小孩子先停在"X宇 五金行"的店門口再讓小孩走到家樂福的店門口,好像她老公的事業團體其實比較想要家樂福隔壁的五金行裡的東西?這間家樂福的冷氣跟去年比也幾乎沒有開冷氣也不冷,她老公帶小孩看一下電視區的立體電視和童書區,就只讓小孩買特價中的熱狗和巧克力牛奶和草莓奶茶就回去了,邊讓小孩在收銀機旁邊結完帳就馬上喝,又讓小孩在家樂福外的機車區繼續喝完飲料+吃完熱狗的就把紙類竹籤之類的垃圾丟在家樂福的門口附近的機車區,回到家就發現店門口被停著一輛灰色汽車,她老公還問這是誰的車?好像是公公的事業團體認識的就公公也沒有抗議有陌生人的車停在自己家餐廳門口,家裡餐廳裡面的冰礦泉水又好像被送出去的冰箱只剩1~2瓶冰的礦泉水而隔壁房東魚攤老闆之類的是在燒金紙,她老公再去附近的7-11便利商店拿免費的凱蒂貓膠帶貼跟便條紙回來送3個國小小孩,便利商店的便條紙這次是什麼同樂集點活動之類的。;中餐廳媳婦心想:今天的端午節的廟的活動只是請臨時布景的卡車裝紙版鐵竿漆上南門北門,等活動完就紙版就收走了吧?她老公載小孩回家還在小孩面前說爸爸躲在巷子裡,媽媽以為我們不見了,中餐廳媳婦問:你不是騎在我前面嗎?她老公說:我跟小孩在旁邊巷子裡等妳,被中餐廳媳婦載的女兒就說:這不就是回家的路,媽媽不知道這條路怎麼回家嗎?中餐廳媳婦就說:就在水湳菜市場旁邊裡了怎麼會不知道回家的路?;她老公回來就對她說:妳電腦快點用完換我用,她老公就陪3個小孩打任天堂電動單機遊戲了。
約今天下午3點~4點,中餐廳媳婦的老公邊看完網路免費小說邊說決定了,他要去洗澡,他去洗完澡後從藍內褲換成紅內褲在房間裡光著身體走來走去說:好熱,叫國小2年級的兒子去店裡拿2瓶冰礦泉水回房間,算了,還是叫女兒去店裡拿2瓶冰礦泉水回房間,國小3年級女兒就去樓下店裡拿2瓶冰礦泉水給樓上房間裡的爸爸喝;中餐廳媳婦想起:今天下午1點~2點,她去附近的甲粗飽爌肉飯買爌肉飯便當吃,爌肉飯店老闆娘對她說:沒有魯蛋了,她回答沒有魯蛋也沒關係,她就拿55塊給爌肉飯店老闆娘,爌肉飯店老闆娘找10塊給她說沒有魯蛋就少算妳10塊錢,等於是她買的這份45塊便當比平常便當還便宜10塊錢;她再去泡沫紅茶攤買一杯胚芽奶茶喝,泡沫紅茶攤老闆娘跟另個太太再聊:那個千葉火鍋怎樣?那個千葉火鍋哪裡好?;中餐廳媳婦是覺得今天她老公換紅內褲就更像另間麥當勞門口外的那"麥當勞叔叔再吃蛋捲冰淇淋了",她小孩問她可不可以今天 下午去學校打籃球?她回答自己小孩說:要是房間有冷氣了,我吹的舒服了,全身涼爽透了,我再帶你們去學校打籃球流汗,不然我現在全身熱呼呼的戴你們去學校打籃球又媽媽又熱到頭髮要變禿頭了。;她說完就想起今天逛家樂福的時候,她老公帶小孩到家樂福的運動用品區看一下棒球籃球用具,旁邊有玩具跟背部按摩椅區的一對中年夫妻,妻子坐在椅子上休息,丈夫牽著幼稚園小孩看玩具說小孩太小了阿。;中餐廳媳婦又對小孩說:這房間西曬還真嚴重,小孩說去圖書館吹冷氣也可以,她就回答沒想看的書,算了,我沖個冷水澡再等下4點半或5點帶你們去學校打籃球。;約今天下午4點,中餐廳媳婦再像昨天一樣重複問一次她老公今天可以開冷氣嗎?她老公說我爸說還不可以開冷氣,她心想:今天還是你爸在作主你房間能不能開冷氣?你今天還想換紅內褲?
約今天下午5點,中餐廳媳婦剛好穿黑衣到國小,她3個小孩分別是國小6年級女兒剛好穿亮藍色,國小3年級的女兒穿桃粉紅色,國小2年級的兒子穿暗藍色,公園的籃球框已經2個籃球框都是國中生邀國中生而高中生邀高中生的一群同學朋友在打籃球,她跟國小小孩到國小裡面時,國小裡面的操場的2個籃球框已經有在校的一群國小同學們在打籃球,國小大門的老師停車格附近的3個籃球框也有在校的國小生在打籃球,她跟3個國小小孩走到側門的那2個籃球框那裡,側門的2個籃球框分別是1個穿藍衣服的約30~40歲的爸爸跟1個穿橘色衣服的約國小6年級的兒子在打籃球,另個籃球框是3個約1~3年級的國小小孩在打籃球,3個1~3年級的國小小孩是一個穿藍色而一個穿橘色而另個黃綠色,等於是這時候國小和公園都沒有籃球框可以給中餐廳媳婦的3個小孩打籃球;她小孩跟她說要玩躲避球,中餐廳媳婦不想陪3個小孩玩的表情,中餐廳媳婦的老公好像接到事業任務要進學校陪小孩玩,她老公穿白衣到學校也看到中餐廳媳婦跟小孩沒打籃球的情形,另外還有一些家長進校園講手機,另一些也有帶籃球卻發現沒有籃球框可以打的兄妹是哥哥1個穿灰色而哥哥另個朋友穿灰的拿溜滑板要去別的地方玩而本來要跟哥哥打籃球的穿粉紅色衣服的國小妹妹也追著哥哥的溜滑板的朋友們出去了;中餐廳媳婦的老公跟國小小孩拿著網球要玩投接球,卻沒帶團體事業發的棒球手套來學校?她老公玩半小時就說要回家,國小6年級女兒也說要跟爸爸回家,剩中餐廳媳婦跟國小3年級女兒+國小2年級兒子在學校,她小孩就學幼稚園小妹妹一起撿地上的樹枝落葉玩,約晚上6點就小孩說累的要回家,她國小2年級兒子用跑的回家覺得媽媽跑太慢,變成30~40歲的中餐廳媳婦追在兒子後面跑還跑輸自己國小的小孩。
約今天晚上6點~7點,公公在看電視的廣告的玉佩之類的介紹的電視節目,中餐廳媳婦的女兒說肚子餓了,她老公說那妳先帶女兒去附近看看的10元麵包攤有沒有開?她老公再教國小6年級的女兒跟國小2年級的兒子去洗澡,她帶國小3年級女兒回來說麵包攤沒有開,她老公對女兒說:那個水煎包攤的大甜甜圈攤也沒有開,那我去買雙胞胎那邊幫你們買甜甜圈好了,中餐廳媳婦就問老公說:是那家連鎖店的什麼"馬蔥餅"店名賣的甜甜圈嗎?她老公說是阿,這家沒有也可以去另一家買;中餐廳媳婦心想:今天她老公拿網球來國小找小孩玩,但是沒有網球拍跟也沒有網球場,她老公就像接投棒球這樣跟國小小孩玩投接球卻又沒帶棒球手套,她老公覺得很無聊的拿籃球在別人打籃球框旁邊等又覺得幹嘛要跟別人擠?就說要回去了,等於當時中餐廳媳婦跟她3個小孩跟她老公都沒有投到1次籃球;她老公的事業團體連租個網球場的錢也想省嗎?找不用錢的籃球場打又沒有籃球框可以玩?又在籃球場拿網球來打棒球又沒有球棒也沒有用棒球手套?;因為沒有籃球框,所以中餐廳媳婦只跟3個小孩玩1小時就回家,上次的籃球框有玩到就最少也可以跟小孩打到2個小時的籃球才回家,客人餐廳用餐卻常常半小時吃完就走了;中餐廳媳婦的老公的事業團體又提議讓她老公穿黃衣在晚上6點~7點出去買蔥油餅或炸雙胞胎或甜甜圈?
約今天晚上7點~8點,中餐廳媳婦的國小3年級女兒說明天要戶外教學,她女兒要去藥局買暈車藥再去旁邊的美聯社的便利商店買一些零食,她就帶女兒去買暈車藥,西藥局老闆問她女兒是要去哪裡玩?她女兒說要去海邊要坐遊覽車怕暈車所以買暈車藥,這時她跟國小3年級女兒經過泡沫紅茶攤,看到今天她約晚上6點~7點沒買到10元麵包攤的麵包卻跟今天沒開的麵包攤的地點對面買一杯重量杯紅茶,她本來是要跟泡沫紅茶攤老闆買蘆筍汁的,泡沫紅茶攤老闆說今天沒有蘆筍汁 ,就她買1杯重量杯紅茶,此時帶小孩要去藥局 約晚上7點~8點的經過泡沫紅茶攤,看到的其中1個太太穿的像蘆筍汁的顏色上面印一些花朵的圖案,她心想:雖然泡沫紅茶攤的老闆娘們她已經把體溫變低這樣穿,可是對公園正在打籃球的年輕人來說覺得這樣媽媽看起來好熱,而且媽媽的交談對象又很像中餐廳媳婦的國小3年級女兒去超市買些零食和防暈車藥而已,變成公園裡的籃球場裡的成年的年輕人也再閃躲跟泡沫紅茶攤的太太的衝突,所以泡沫紅茶攤老闆娘只能面對類似國小3年級女生的問題,變成泡沫紅茶攤沒有辦法有更成熟的問題對話?成年年輕人再閃躲國小女生的問題,就變成素食店到晚上關門營業的去開綠色車子再跟朋友講手機去談問題的樣子,變成今晚的問題都是給素食店的年輕人解決的次數比較多?;這時中餐廳媳婦的國小3年級女兒再說戶外教學要穿外套比較好,她另個國小6年級女兒說最近很容易失眠,她老公回答關他什麼事?國小6年級女兒就說沒事就你剛剛問我說什麼我就說失眠就你第2次沒聽清楚我就跟你說沒事,你又硬要跟我問我剛說什麼?我說我只是最近很容易失眠,你又說關你什麼事?所以我就說沒事,她老公聽完國小6年級女兒說完失眠,就繼續看網路免費小說,就說要去店裡燒牛肉高湯,因為牛肉老鍋湯要每天滾燙一次才不會壞掉;她老公又說什麼有地震,她回答她老公說你錯覺吧?她老公回答輕微地震而已,女兒接著說明天可能會下雨,她老公說:那也會妳出去校外教學回來後才下,剛好下雨就你在家休息,這樣玩好就休息這樣多好。
約今天晚上9點,她老公燒完公公的高湯去對她說:小孩子吃得滿地上都是,妳也吃得滿地上都是,妳要不要好好教好小孩?電視的遙控器怎麼又壞掉了,是被妳用壞的嗎?妳電腦打好了沒?我還要看電腦,我再等妳把電腦用完讓給我。
※※※
漢代之後 -> 清代 -> 全唐詩 -> 卷五百六十
《卷五百六十》
《送劉駕歸京》 薛能著
1
相逢聽一吟,惟我不降心。在世憂何事,前生得至音。
2
蒲多南去遠,汾盡北遊深。為宿關亭日,蒼蒼曉欲臨。
《夏日寺中有懷》 薛能著
1
亭午四鄰睡,院中唯鳥鳴。當門塞鴻去,欹枕世人情。
2
地燥蒼苔裂,天涼晚月生。歸家豈不願,辛苦未知名。
《夏日蒲津寺居二首》 薛能著
1
日日閑車馬,誰來訪此身。一門兼鶴靜,四院與僧鄰。
2
雨室牆穿溜,風窗筆染塵。空餘氣長在,天子用平人。
3
故國有如夢,省來長遠遊。清晨起閑院,疏雨似深秋。
4
宿寢書棱疊,行吟杖跡稠。天晴豈能出,春暖未更裘。
《北都題崇福寺》 薛能著
1
此地潛龍寺,何基即帝台。細花庭樹蔭,清氣殿門開。
2
長老多相識,旬休暫一來。空空亦擬解,幹進幸無媒。
《題龍興寺》 薛能著
1
高戶列禪房,松門到上方。像開祇樹嶺,人施蜀城香。
2
地遍磷磷石,江移孑孑檣。林僧語不盡,身役事梁王。
《題大雲寺西閣》 薛能著
1
閣臨偏險寺當山,獨坐西城笑滿顏。四野有歌行路樂,
五營無戰射堂閑。鼙和調角秋空外,砧辦征衣落照間。
2
方擬殺身酬聖主,敢於高處戀鄉關。
《舟行至平羌》 薛能著
1
貔虎直沙壖,嚴更護早眠。簇霜孤驛樹,落日下江船。
2
暫去非吳起,終休愛魯連。平羌無一術,候吏莫加籩。
《題開元寺閣》 薛能著
1
一閣見一郡,亂流仍亂山。未能終日住,尤愛暫時閑。
2
唱棹吳門去,啼林杜宇還。高僧不可羨,西景掩禪關。
《淩雲寺》 薛能著
1
像閣與山齊,何人致石梯。萬煙生聚落,一崦露招提。
2
齋月人來上,殘陽鴿去棲。從邊亦已極,烽火是沈黎。
《石堂溪》 薛能著
1
三面接漁樵,前門向郡橋。岸沙崩橘樹,山徑入茶苗。
2
夜擁軍煙合,春浮妓舸邀。此心無與醉,花影莫相燒。
《荔枝樓》 薛能著
1
高檻起邊愁,荔枝誰致樓。會須教匠坼,不欲見蠻陬。
2
樹痹無春影,天連覺漢流。仲宣如可擬,即此是荊州。
《聖岡》 薛能著
1
古跡是何王,平身入石房。遠村通後徑,一郡隔前岡。
2
晝靜唯禪客,春來有女郎。獨醒回不得,無事可焚香。
《蜀州鄭史君寄鳥觜茶,因以贈答八韻》 薛能著
1
鳥觜擷渾牙,精靈勝鏌鋣。烹嘗方帶酒,滋味更無茶。
2
拒碾幹聲細,撐封利穎斜。銜蘆齊勁實,啄木聚菁華。
3
鹽損添常誡,薑宜著更誇。得來拋道藥,攜去就僧家。
4
旋覺前甌淺,還愁後信賒。千慚故人意,此惠敵丹砂。
《暇日寓懷寄朝中親友》 薛能著
1
命與才違豈自由,我身何負我身愁。臨生白髮方監郡,
遙恥青衣懶上樓。過客悶嫌疏妓樂,小兒憨愛□貔貅。
2
閑吟一寄清朝侶,未必淮陰不拜侯。
《春日寓懷》 薛能著
1
幽拙未謀身,無端患不均。盜憎猶念物,花盡不知春。
2
井邑常多弊,江山豈有神。犍為何處在,一擬吊埋輪。
《監郡犍為舟中寓題寄同舍》 薛能著
1
一寢閑身萬事空,任天教作假文翁。旗穿島樹孤舟上,
家在山亭每日中。疊果盤餐丹橘地,若花床席早梅風。
2
佳期說盡君應笑,劉表尊前且不同。
《江柳》 薛能著
1
條綠似垂纓,離筵日照輕。向人雖有態,傷我為無情。
2
橋遠孤臨水,牆低半出營。天津曾此見,亦是愴行行。
《寄吉諫議》 薛能著
1
將迎須學返抽身,合致蹉跎敢效顰。性靜擬歸無上士,
跡疏常負有情人。終憑二頃謀婚嫁,謬著千篇斷斧斤。
2
聞說舊交賢且達,欲彈章甫自羞貧。
《江上寄情》 薛能著
1
天際歸舟浩蕩中,我關王澤道何窮。未為時彥徒經國,
尚有邊兵恥佐戎。釀黍氣香村欲社,斫桑春盡野無風。
2
年來斷定知休處,一樹繁花一畝宮。
《平蓋觀》 薛能著
1
巨柏與山高,玄門靜有猱。春風開野杏,落日照江濤。
2
白璧心難說,青雲世未遭。天涯望不極,誰識詠離騷。
《春霽》 薛能著
1
久客孤舟上,天涯漱曉津。野芳榿似柳,江霽雪和春。
2
吏叫能驚鷺,官粗實害身。何當窮蜀境,卻憶滯遊人。
《春居即事》 薛能著
1
雲密露晨暉,西園獨掩扉。雨新臨斷火,春冷著單衣。
2
榆莢奔風健,蘭芽負土肥。交親不是變,自作寄書稀。
《邊城寓題》 薛能著
1
孤蹇複飄零,天涯若墮螢。東風吹痼疾,暖日極青冥。
2
蠶市歸農醉,漁舟釣客醒。論邦苦不早,只此負王庭。
《春日江居寓懷》 薛能著
1
歸興乍離邊,蘭橈複錦川。斫春槎枿樹,消雪土膏田。
2
岸暖尋新菜,舟寒著舊綿。臨邛若個是,欲向酒家眠。
《邊城作》 薛能著
1
行止象分符,監州是戲儒。管排蠻戶遠,出箐鳥巢孤。
2
北向秦何在,南來蜀已無。懷沙悔不及,只有便乘桴。
《聞李夷遇下第東歸因以寄贈》 薛能著
1
囊中書是居山寫,海畔家貧乞食還。吾子莫愁登第晚,
古人惟愛賤遊閑。舟行散適江亭上,郡宴歌吟蠟燭間。
2
從此樂章休敘戰,漢兵無陣亦無蠻。
《留題》 薛能著
1
茶興複詩心,一甌還一吟。壓春甘蔗冷,喧雨荔枝深。
2
驟去無遺恨,幽棲已遍尋。蛾眉不可到,高處望千岑。
《春日北歸舟中有懷》 薛能著
1
盡日繞盤飧,歸舟向蜀門。雨幹楊柳渡,山熱杏花村。
2
淨鏡空山曉,孤燈極浦昏。邊城不是意,回首未終恩。
《初發嘉州寓題》 薛能著
1
勞我是犍為,南征又北移。唯聞杜鵑夜,不見海棠時。
2
在闇曾無負,含靈合有知。州人若愛樹,莫損召南詩。
《題漢州西湖》 薛能著
1
西湖天下名,可以濯吾纓。況是攜家賞,從妨半驛程。
2
嘗茶春味渴,斷酒晚懷清。盡得幽人趣,猶嫌守吏迎。
3
重餐逢角暮,百事喜詩成。坐阻湘江謫,誰為話政聲。
《自廣漢遊三學山》 薛能著
1
殘陽終日望棲賢,歸路攜家得訪禪。世缺一來應薄命,
雨留三宿是前緣。詩題不忍離岩下,屐齒難忘在水邊。
2
猿鳥可知僧可會,此心常似有香煙。
《三學山開照寺》 薛能著
1
盡室遍相將,中方上下方。夜深楠樹遠,春氣陌林香。
2
聖跡留岩險,靈燈出混茫。何因將慧劍,割愛事空王。
《雨霽北歸留題三學山》 薛能著
1
遠樹平川半夕陽,錦城遙辨立危牆。閑思勝事多遺恨,
卻悔公心是謾忙。灌口闕尋慚遠客,峨嵋乖約負支郎。
2
靈龕一望終何得,謬有人情滿蜀鄉。
《行次靈龕驛寄西蜀尚書》 薛能著
1
北客推車指蜀門,幹陽知已近臨坤。從辭府郭常回首,
欲別封疆更感恩。援寡聖朝難望闕,暑催蠶麥得歸村。
2
雷公解劚沖天氣,白日何辜遣戴盆。
《雨霽宿望喜驛》 薛能著
1
風雷一罷思何清,江水依然浩浩聲。飛鳥旋生啼鳥在,
後人常似古人情。將來道路終須達,過去山川實不平。
2
閑想更逢知舊否,館前楊柳種初成。
《籌筆驛》 薛能著
1
葛相終宜馬革還,未開天意便開山。生欺仲達徒增氣,
死見王陽合厚顏。流運有功終是擾,陰符多術得非奸。
2
當初若欲酬三顧,何不無為似有鰥。
《通仙洞》 薛能著
1
高龕險欲摧,百尺洞門開。白日仙何在,清風客暫來。
2
臨崖松直上,避石水低回。賈掾曾空去,題詩豈易哉。
《嘉陵驛見賈島舊題》 薛能著
1
賈子命堪悲,唐人獨解詩。左遷今已矣,清絕更無之。
2
畢竟吾猶許,商量眾莫疑。嘉陵四十字,一一是天資。
《嘉陵驛》 薛能著
1
江濤千疊閣千層,銜尾相隨盡室登。稠樹蔽山聞杜宇,
午煙熏日食嘉陵。頻題石上程多破,暫歇泉邊起不能。
2
如此幸非名利切,益州來日合攜僧。
《嘉陵驛》 薛能著
1
盡室可招魂,蠻餘出蜀門。雹涼隨雨氣,江熱傍山根。
2
蠶月繰絲路,農時碌碡村。幹將磨欲盡,無位可酬恩。
《西縣途中二十韻》 薛能著
1
野客誤桑麻,從軍帶鏌鋣。豈論之白帝,未合過黃花。
2
落日投江縣,征塵漱齒牙。蜀音連井絡,秦分隔褒斜。
3
硤路商逢使,山郵雀啅蛇。憶歸臨角黍,良遇得新瓜。
4
食久庭陰轉,行多屐齒窪。氣清岩下瀑,煙漫雨餘畬。
5
黃鳥當蠶候,稀蒿雜麥查。汗涼風似雪,漿度蜜如沙。
6
野色生肥芋,鄉儀搗散茶。梯航經杜宇,烽候徹苴咩。
7
逗石流何險,通關運固賒。葛侯真竭澤,劉主合亡家。
8
陷彼貪功吠,貽為黷武誇。陣圖誰許可,廟貌我揄揶。
9
閒事休征漢,斯行且詠巴。音繁來有鐸,軏盡去無車。
10
溢目看風景,清懷嘯月華。焰樵烹紫筍,腰簟憩烏紗。
11
杞國憂尋悟,臨邛渴自加。移文莫有誚,必不滯天涯。
《西縣作》 薛能著
1
三年西蜀去如沉,西縣西來出萬岑。樹石向聞清漢浪,
水風初見綠萍陰。平郊不愛行增氣,好井無疑漱入心。
2
從此漸知光景異,錦都回首盡愁吟。
《分山嶺望靈寶峰》 薛能著
1
千尋萬仞峰,靈寶號何從。盛立同吾道,貪程阻聖蹤。
2
嶺奇應有藥,壁峭盡無松。那得休於是,蹉跎亦臥龍。
《水簾吟》 薛能著
1
萬滴相隨萬響兼,路塵天產盡旁沾。源從顥氣何因絕,
派助前溪豈覺添。豪客每來清夏葛,愁人才見認秋簷。
2
嘉名已極終難稱,別是風流不是簾。
《褒斜道中》 薛能著
1
十驛褒斜到處慵,眼前常似接靈蹤。江遙旋入旁來水,
山豁猶藏向後峰。鳥徑惡時應立虎,畬田閑日自燒松。
2
行吟卻笑公車役,夜發星馳半不逢。
《褒城驛有故元相公舊題詩,因仰歎而作》 薛能著
1
鄂相頃題應好池,題雲萬竹與千梨。我來已變當初地,
前過應無繼此詩。敢歎臨行殊舊境,惟愁後事劣今時。
2
閑吟四壁堪搔首,頻見青蘋白鷺鷥。
《題褒城驛池》 薛能著
1
池館通秦檻向衢,舊聞佳賞此踟躕。清涼不散亭猶在,
事力何銷舫已無。釣客坐風臨島嶼,牧牛當雨食菰蒲。
2
西川吟吏偏思葺,只恐歸尋水亦枯。
《送崔學士赴東川》 薛能著
1
羽人仙籍冠浮丘,欲作酂侯且蜀侯,導騎已多行劍閣,
親軍全到近綿州。文翁勸學人應戀,魏絳和戎戍自休。
2
唯有夜樽歡莫厭,廟堂他日少閒遊。
《海棠》 薛能著
1
酷烈複離披,玄功莫我知。青苔浮落處,暮柳間開時。
2
帶醉遊人插,連陰被叟移。晨前清露濕,晏後惡風吹。
3
香少傳何許,妍多畫半遺。島蘇漣水脈,庭綻粒松枝。
4
偶泛因沉硯,閑飄欲亂棋。繞山生玉壘,和郡遍坤維。
5
負賞慚休飲,牽吟分失饑。明年應不見,留此贈巴兒。
《詠夾徑菊》 薛能著
1
夾徑盡黃英,不通人並行。幾曾相對綻,元自兩行生。
2
叢比高低等,香連左右並。畔搖風勢斷,中夾日華明。
3
間隔蛩吟隔,交橫蝶亂橫。頻應泛桑落,摘處近前楹。
《碧鮮亭春題竹》 薛能著
1
竹少竹更重,碧鮮疆更名。有欄常憑立,無徑獨穿行。
2
夕月陰何亂,春風葉盡輕。已聞圖畫客,兼寫薛先生。
《行徑》 薛能著
1
盤徑入依依,旋驚幽鳥飛。尋多苔色古,踏碎籜聲微。
2
鞭節橫妨戶,枝梢動拂衣。前溪聞到處,應接釣魚磯。
《新柳》 薛能著
1
輕輕須重不須輕,眾木難成獨早成。柔性定勝剛性立,
一枝還引萬枝生。天鐘和氣元無力,時遇風光別有情。
2
誰道少逢知己用,將軍因此建雄名。
《牡丹四首》 薛能著
1
異色稟陶甄,常疑主者偏。眾芳殊不類,一笑獨奢妍。
2
顆折羞含懶,叢虛隱陷圓。亞心堆勝被,美色豔於蓮。
3
品格如寒食,精光似少年。種堪收子子,價合易賢賢。
4
迥秀應無妒,奇香稱有仙。深陰宜映幕,富貴助開筵。
5
蜀水爭能染,巫山未可憐。數難忘次第,立困戀傍邊。
6
逐日愁風雨,和星祝夜天。且從留盡賞,離此便歸田。
7
萬朵照初筵,狂游憶少年。曉光如曲水,顏色似西川。
8
白向庚辛受,朱從造化研。眾開成伴侶,相笑極神仙。
9
見焰甯勞火,聞香不帶煙。自高輕月桂,非偶賤池蓮。
10
影接雕盤動,叢遭惡草偏。招歡憂事阻,就臥覺情牽。
11
四面宜綈錦,當頭稱管弦。泊來鶯定憶,粉擾蝶何顛。
12
蘇息承朝露,滋榮仰霽天。壓欄多盡好,敵國貴宜然。
13
未落須迷醉,因茲任病纏。人誰知極物,空負感麟篇。
14
去年零落暮春時,淚濕紅箋怨別離。常恐便隨巫峽散,
何因重有武陵期。傳情每向馨香得,不語還應彼此知。
15
欲就欄邊安枕席,夜深閑共說相思。
16
牡丹愁為牡丹饑,自惜多情欲瘦羸。濃豔冷香初蓋後,
好風乾雨正開時。吟蜂遍坐無閑蕊,醉客曾偷有折枝。
17
京國別來誰占玩,此花光景屬吾詩。
《使院栽葦》 薛能著
1
戛戛複差差,一叢千萬枝。格如僧住處,栽得吏閒時。
2
筍自廳中出,根從府外移。從軍無宿例,空想夜風吹。
《失鶴二首》 薛能著
1
偶背雕籠與我違,四方端佇竟忘歸。誰家白日雲間見,
何處滄洲雨裏飛。曾啄稻粱殘粒在,舊翹泥潦半蹤稀。
2
憑人轉覺多相誤,盡道皤然作令威。
3
華表翹風未可期,變丁投衛兩堪疑。應緣失路防人損,
空有歸心最我知。但見空籠拋夕月,若何無樹宿荒陂。
4
不然直道高空外,白水青山屬臘師。
《答賈支使寄鶴》 薛能著
1
瑞羽奇姿踉蹌形,稱為仙馭過清冥。何年厚祿曾居衛,
幾世前身本姓丁。幸有遠雲兼遠水,莫臨華表望華亭。
2
勞君贈我清歌侶,將去田園夜坐聽。
《陳州刺史寄鶴》 薛能著
1
臨風高視聳奇形,渡海沖天想盡經。因得羽儀來合浦,
便無魂夢去華亭。春飛見境乘桴切,夜唳聞時醉枕醒。
2
南守欲知多少重,撫毛千萬喚丁丁。
《孔雀》 薛能著
1
偶有功名正俗才,靈禽何事降瑤台。天仙黼黻毛應是,
宮後屏幃尾忽開。曾處嶂中真霧隱,每過庭下似春來。
2
佳人為我和衫拍,遣作傞傞送一杯。
《鄜州進白野鵲》 薛能著
1
輕毛疊雪翅開霜,紅觜能深練尾長。名應玉符朝北闕,
色柔金性瑞西方。不憂雲路填河遠,為對天顏送喜忙。
2
從此定知棲息處,月宮瓊樹是仙鄉。
《早蟬》 薛能著
1
不見上庭樹,日高聲忽吟。他人豈無耳,遠客自關心。
2
暫落還因雨,橫飛亦向林。分明去年意,從此漸聞砧。
《申湖》 薛能著
1
昔年依峽寺,每日見申湖。下淚重來此,知心一已無。
2
雨霖舟色暗,岸拔木形枯。舊境深相惱,新春宛不殊。
3
方來尋熟侶,起去恨驚鳧。忍事花何笑,喧吟瀑正粗。
4
堪憂從宦到,倍遣曩懷孤。上馬終回首,傍人怪感籲。
《謝劉相寄天柱茶》 薛能著
1
兩串春團敵夜光,名題天柱印維揚。偷嫌曼倩桃無味,
搗覺嫦娥藥不香。惜恐被分緣利市,盡應難覓為供堂。
2
粗官寄與真拋卻,賴有詩情合得嘗。
《題後集》 薛能著
1
詩源何代失澄清,處處狂波汙後生。常感道孤吟有淚,
卻緣風壞語無情。難甘惡少欺韓信,枉被諸侯殺禰衡。
2
縱到緱山也無益,四方聯絡盡蛙聲。
《秋晚送無可上人》 薛能著
1
半夜覺松雨,照書燈悄然。河聲才淅瀝,舊業近潺湲。
2
坐滴寒更盡,吟驚宿鶴遷。相思不相見,日短複愁牽。
《贈源寂禪師》 薛能著
1
瓶缽鎮隨腰,怡然處寂寥。門禪從北祖,僧格似南朝。
2
性近徒相許,緣多愧未銷。何傳能法慧,此岸要津橋。
《贈禪師》 薛能著
1
嗜欲本無性,此生長在禪。九州空有路,一室獨多年。
2
鳴磬微塵落,移瓶濕地圓。相尋偶同宿,星月坐忘眠。
《夏日青龍寺尋僧二首》 薛能著
1
帝裏欲何待,人間無闕遺。不能安舊隱,都屬擾明時。
2
違理須齊辱,雄圖豈藉知。縱橫悉已誤,斯語是吾師。
3
得官殊未喜,失計是忘愁。不是無心速,焉能有自由。
4
涼風盈夏扇,蜀茗半形甌。笑向權門客,應難見道流。
《寄題巨源禪師》 薛能著
1
風雨禪思外,應殘木槿花。何年別鄉土,一衲代袈裟。
2
日氣侵瓶暖,雷聲動枕斜。還當掃樓影,天晚自煎茶。
《題河中亭子》 薛能著
1
河擘雙流島在中,島中亭上正南空,蒲根舊浸臨關道,
沙色遙飛傍苑風。晴見樹卑知嶽大,晚聞車亂覺橋通。
2
無窮勝事應須宿,霜白蒹葭月在東。
《逢友人邊游回》 薛能著
1
遊子新從絕塞回,自言曾上李陵台。
2
尊前語盡北風起,秋色蕭條胡雁來。
《春雨》 薛能著
1
電闊照潺潺,驚流往復還。遠聲如有洞,迷色似無山。
2
利物乾坤內,並風竹樹間。靜思來朔漠,愁望滿柴關。
3
迸濕消塵慮,吹風觸疾顏。誰知草茅徑,沾此尚虛閑。
《夏雨》 薛能著
1
何處發天涯,風雷一道賒。去聲隨地急,殘勢傍樓斜。
2
透樹垂紅葉,沾塵帶落花。瀟湘無限思,閑看下蒹葭。
《秋夜山中述事》 薛能著
1
初宵門未掩,獨坐對霜空。極目故鄉月,滿溪寒草風。
2
樵聲當嶺上,僧語在雲中。正恨歸期晚,蕭蕭聞塞鴻。
《長安道》 薛能著
1
汲汲複營營,東西連兩京。關繻古若在,山嶽累應成。
2
各自有身事,不相知姓名。交馳兼眾類,分散入重城。
3
此去應無盡,萬方人旋生。空餘片言苦,來往覓劉楨。
《酬泗州韋中丞埇上日寄贈兼次本韻》 薛能著
1
魯儒相悟欲成空,學盡文章不見功。官自掖垣飄海上,
鎮從隨岸入山中。嘗遭火發瞿雲宅,爭得天如老氏弓。
2
何意杜陵懷寶客,也隨迷路出關東。
《泛觴池》 薛能著
1
通咽遠華樽,泛觴名自君。淨看籌見影,輕動酒生紋。
2
細滴隨杯落,來聲就浦分。便應半酣後,清冷漱兼雲。
http://ctext.org/quantangshi/560/zh
※※※
漢代之後 -> 清代 -> 全唐詩 -> 卷五百六十一
《卷五百六十一》
《荔枝詩》 薛能著
1
顆如松子色如櫻,未識蹉跎欲半生。
2
歲杪監州曾見樹,時新入座久聞名。
《丁巳上元日放三雉》 薛能著
1
嬰網雖皆困,褰籠喜共歸。無心期爾報,相見莫驚飛。
《寓題》 薛能著
1
王澤猶來雅在新,尚詞微事可愁人。
2
淫哇滿眼關雎弱,猶賀清朝有此身。
《望蜀亭》 薛能著
1
樹簇煙迷蜀國深,嶺頭分界戀登臨。
2
前軒一望無他處,從此西川只在心。
《遊嘉州後溪》 薛能著
1
山屐經過滿徑蹤,隔溪遙見夕陽舂。
2
當時諸葛成何事,只合終身作臥龍。
《自諷》 薛能著
1
千題萬詠過三旬,忘食貪魔作瘦人。
2
行處便吟君莫笑,就中詩病不任春。
《乞假歸題候館》 薛能著
1
僕帶雕弓馬似飛,老萊衣上著戎衣。
2
郵亭不暇吟山水,塞外經年皆未歸。
《監郡犍為將歸使府登樓寓題》 薛能著
1
幾日監臨向蜀春,錯拋歌酒強憂人。
2
江樓一望西歸去,不負嘉州只負身。
《過象耳山二首》 薛能著
1
一色青松幾萬栽,異香熏路帶花開。
2
山門欲別心潛願,更到蜀中還到來。
3
到處逢山便欲登,自疑身作住來僧。
4
徒行至此三千里,不是有緣應不能。
《聖燈》 薛能著
1
莽莽空中稍稍燈,坐看迷濁變清澄。
2
須知火盡煙無益,一夜欄邊說向僧。
《過昌利觀有懷》 薛能著
1
萬仞雲峰八石泉,李君仙後更誰仙。
2
我來駐馬人何問,老柏無多不種田。
《蜀路》 薛能著
1
劍閣緣雲拂鬥魁,疾風生樹過龍媒。
2
前程憩罷知無益,但是駑蹄亦到來。
《山下偶作》 薛能著
1
零雨沾山百草香,樹梢高頂盡斜陽。
2
橫流巨石皆堪住,何事無僧有石房。
《伏牛山》 薛能著
1
虎蹲峰狀屈名牛,落日連村好望秋。
2
不為時危耕不得,一黎風雨便歸休。
《老圃堂》 薛能著
1
邵平瓜地接吾廬,穀雨幹時偶自鋤。
2
昨日春風欺不在,就床吹落讀殘書。
《春題》 薛能著
1
柳莫搖搖花莫開,此心因病亦成灰。
2
人生只有家園樂,及取春農歸去來。
《並州寓懷》 薛能著
1
人多知遇獨難求,人負知音獨愛酬。
2
常恐此心無樂處,枉稱年少在並州。
《中秋旅舍》 薛能著
1
雲卷庭虛月逗空,一方秋草盡鳴蟲。
2
是時兄弟正南北,黃葉滿階來去風。
《符亭二首》 薛能著
1
符亭之地雅離群,萬古懸泉一旦新。
2
若念農桑也如此,縣人應得似行人。
3
山如巫峽煙雲好,路似嘉祥水木清。
4
大抵遊人總應愛,就中難說是詩情。
《秋夜聽任郎中琴》 薛能著
1
十指宮商膝上秋,七條絲動雨修修。
2
空堂半夜孤燈冷,彈著鄉心欲白頭。
《留別關東舊游》 薛能著
1
我去君留十載中,未曾相見及花紅。
2
他時住得君應老,長短看花心不同。
《贈出塞客》 薛能著
1
出郊征騎逐飛埃,此別惟愁春未回。
2
寒葉夕陽投宿意,蘆關門向遠河開。
《秋溪獨坐》 薛能著
1
黃葉分飛砧上下,白雲零落馬東西。
2
人生萬意此端坐,日暮水深流出溪。
《蒲中霽後晚望》 薛能著
1
河邊霽色無人見,身帶春風立岸頭。
2
濁水茫茫有何意,日斜還向古蒲州。
《宋氏林亭》 薛能著
1
地濕莎青雨後天,桃花紅近竹林邊。
2
行人本是農桑客,記得春深欲種田。
《雲花寺寓居贈海岸上人》 薛能著
1
暫寄空門未是歸,上方林榭獨儒衣。
2
吾師不語應相怪,頻惹街塵入寺飛。
《關中秋夕》 薛能著
1
簟濕秋庭嶽在煙,露光明滑竹蒼然。
2
何人意緒還相似,鶴宿松枝月半天。
《西縣道中有短亭,岩穴飛泉隔江灑至,因成二首》 薛能著
1
風涼津濕共微微,隔岸泉沖石竅飛。
2
爭得巨靈從野性,舊鄉無此擘將歸。
3
一瀑三峰赤日天,路人才見便翛然。
4
誰能夜向山根宿,涼月初生的有仙。
《省試夜》 薛能著
1
白蓮千朵照廊明,一片承平雅頌聲。
2
更報第三條燭盡,文昌風景畫難成。
《過驪山》 薛能著
1
丹雘蒼蒼簇背山,路塵應滿舊簾間。
2
玄宗不是偏行樂,只為當時四海閑。
《曲江醉題》 薛能著
1
閑身行止屬年華,馬上懷中盡落花。
2
狂遍曲江還醉臥,覺來人靜日西斜。
《參軍廳新池》 薛能著
1
簾外無塵勝物外,牆根有竹似山根。
2
流泉不至客來久,坐見新池落舊痕。
《太原使院晚出》 薛能著
1
青門無路入清朝,濫作將軍最下僚。
2
同舍盡歸身獨在,晚風開印葉蕭蕭。
《寒食日曲江》 薛能著
1
曲水池邊青草岸,春風林下落花杯。
2
都門此日是寒食,人去看多身獨來。
《盩厔官舍新竹》 薛能著
1
心覺清涼體似吹,滿風輕撼葉垂垂。
2
無端種在幽閒地,眾鳥嫌寒鳳未知。
《京中客舍聞箏》 薛能著
1
十二三弦共五音,每聲如截遠人心。
2
當時向秀聞鄰笛,不是離家歲月深。
《銅雀台》 薛能著
1
魏帝當時銅雀台,黃花深映棘叢開。
2
人生富貴須回首,此地豈無歌舞來。
《壽安水館》 薛能著
1
地接山林兼有石,天懸星月更無雲。
2
驚鷗上樹滿池水,瀺灂一聲中夜聞。
《雨後早發永甯》 薛能著
1
春霖朝罷客西東,雨足泥聲路未通。
2
獨愛千峰最高處,一峰初日白雲中。
《宿仙游寺望月生峰》 薛能著
1
公門身入洞門行,出阱離籠似有情。
2
僧語夜涼雲樹黑,月生峰上月初生。
《秋題》 薛能著
1
獨坐東南見曉星,白雲微透泬寥清。
2
磷磷甃石堪僧坐,一葉梧桐落半庭。
《和友人寄懷》 薛能著
1
從來行樂近來希,蘧瑗知言與我違。
2
自是衰心不如舊,非關四十九年非。
《子夜》 薛能著
1
嫖姚家宴敵吳王,子夜歌聲滿畫堂。
2
此日相逢眉翠盡,女真行李乞齋糧。
《雁和韋侍禦》 薛能著
1
肅肅雍雍義有餘,九天鶯鳳莫相疏。
2
唯應靜向山窗過,激發英雄夜讀書。
《和府帥相公》 薛能著
1
竹映高牆似傍山,鄒陽歸後令威還。
2
君看將相才多少,兩首詩成七步間。
《又和留山雞》 薛能著
1
五色文勝百鳥王,相思兼絕寄芸香。
2
由來不是池中物,雞樹歸時即取將。
《舟中酬楊中丞春早見寄》 薛能著
1
錦樓春望憶丹楹,更遇高情說早鶯。
2
江上境寒吟不得,濕風梅雨滿船輕。
《寒食日題》 薛能著
1
美人寒食事春風,折盡青青賞盡紅。
2
夜半無燈還有睡,秋千懸在月明中。
《杏花》 薛能著
1
活色生香第一流,手中移得近青樓。
2
誰知豔性終相負,亂向春風笑不休。
《黃蜀葵》 薛能著
1
嬌黃新嫩欲題詩,盡日含毫有所思。
2
記得玉人初病起,道家妝束厭禳時。
《春詠》 薛能著
1
春來還似去年時,手把花枝唱竹枝。
2
狂瘦未曾餐有味,不緣中酒卻緣詩。
《贈歡娘》 薛能著
1
一束龍吟細竹枝,青娥擎在手中吹。
2
當時縱使雙成在,不得如伊是小時。
《戲瞻相》 薛能著
1
失意蹉跎到舊遊,見吹楊柳便遮羞。
2
瞻相趙女休相拽,不及人前詐擺頭。
《贈解詩歌人》 薛能著
1
同有詩情自合親,不須歌調更含嚬。
2
朝天禦史非韓壽,莫竊香來帶累人。
《贈韋氏歌人二首》 薛能著
1
弦管聲凝發唱高,幾人心地暗傷刀。
2
思量更有何堪比,王母新開一樹桃。
3
一曲新聲慘畫堂,可能心事憶周郎。
4
朝來為客頻開口,綻盡桃花幾許香。
《加階》 薛能著
1
二年中散似稽康,此日無功換寵光。
2
唯有一般酬聖主,勝於東晉是文章。
《野園》 薛能著
1
野園無鼓又無旗,鞍馬傳杯用柳枝。
2
嬌養翠娥無怕懼,插人頭上任風吹。
《郊亭》 薛能著
1
郊亭宴罷欲回車,滿郭傳呼調角初。
2
尚擁笙歌歸未得,笑娥扶著醉尚書。
《老僧》 薛能著
1
清瘦形容八十餘,匏懸籬落似村居。
2
勸師莫羨人間有,幸是元無免破除。
《僧窗》 薛能著
1
不悟時機滯有餘,近來為事更乖疏。
2
朱輪皂蓋蹉跎盡,猶愛明窗好讀書。
《題平等院》 薛能著
1
十裏城中一院僧,各持巾缽事南能。
2
還應笑我功名客,未解嫌官學大乘。
《影燈夜二首》 薛能著
1
偃王燈塔古徐州,二十年來樂事休。
2
此日將軍心似海,四更身領萬人遊。
3
十萬軍城百萬燈,酥油香暖夜如烝。紅妝滿地煙光好,只恐笙歌引上升。
《許州旌節到作》 薛能著
1
兩地旌旗擁一身,半緣傷舊半榮新。
2
州人若憶將軍面,寫取雕堂報國真。
《重遊通波亭》 薛能著
1
十年拋擲故園花,最憶紅桃竹外斜。
2
此日郊亭心乍喜,敗榆芳草似還家。
《戲舸》 薛能著
1
遠舸衝開一路萍,岸傍偷上小茅亭。
2
遊人莫覓杯盤分,此地才應聚德星。
《偶題》 薛能著
1
到處吟兼上馬吟,總無愁恨自傷心。
2
無端夢得鈞天樂,盡覺宮商不是音。
《折楊柳十首》 薛能著
1
華清高樹出離宮,南陌柔條帶暖風。
2
誰見輕陰是良夜,瀑泉聲畔月明中。
3
洛橋晴影覆江船,羌笛秋聲濕塞煙。
4
閑想習池公宴罷,水蒲風絮夕陽天。
5
嫩綠輕懸似綴旒,路人遙見隔宮樓。
6
誰能更近丹墀種,解播皇風入九州。
7
暖風晴日斷浮埃,廢路新條發釣台。
8
處處輕陰可惆悵,後人攀處古人栽。
9
潭上江邊嫋嫋垂,日高風靜絮相隨。
10
青樓一樹無人見,正是女郎眠覺時。
11
汴水高懸百萬條,風清兩岸一時搖。
12
隋家力盡虛栽得,無限春風屬聖朝。
13
和風煙樹九重城,夾路春陰十萬營。
14
唯向邊頭不堪望,一株憔悴少人行。
15
窗外齊垂旭日初,樓邊輕暖好風徐。
16
遊人莫道栽無益,桃李清陰卻不如。
17
眾木猶寒獨早青,禦溝橋畔曲江亭。
18
陶家舊日應如此,一院春條綠繞廳。
19
帳偃纓垂細複繁,令人心想石家園。
20
風條月影皆堪重,何事侯門愛樹萱。
《柳枝四首》 薛能著
1
數首新詩帶恨成,柳絲牽我我傷情。
2
柔娥幸有腰支穩,試踏吹聲作唱聲。
3
高出軍營遠映橋,賊兵曾斫火曾燒。
4
風流性在終難改,依舊春來萬萬條。
5
縣依陶令想嫌迂,營畔將軍即大粗。
6
此日與君除萬恨,數篇風調更應無。
7
狂似纖腰嫩勝綿,自多情態竟誰憐。
8
遊人不折還堪恨,拋向橋邊與路邊。
《柳枝詞五首》 薛能著
1
朝陽晴照綠楊煙,一別通波十七年。
2
應有舊枝無處覓,萬株風裏卓旌旃。
3
晴垂芳態吐牙新,雨擺輕條濕面春。
4
別有出牆高數尺,不知搖動是何人。
5
暖梳簪朵事登樓,因掛垂楊立地愁。
6
牽斷綠絲攀不得,半空懸著玉搔頭。
7
西園高樹後庭根,處處尋芳有折痕。
8
終憶舊游桃葉舍,一株斜映竹籬門。
9
劉白蘇台總近時,當初章句是誰推。
10
纖腰舞盡春楊柳,未有儂家一首詩。
《吳姬十首》 薛能著
1
夜鎖重門晝亦監,眼波嬌利瘦岩岩。
2
偏憐不怕傍人笑,自把春羅等舞衫。
3
龍麝熏多骨亦香,因經寒食好風光。
4
何人畫得天生態,枕破施朱隔宿妝。
5
滴滴春霖透荔枝,筆題箋動手中垂。
6
天陰不得君王召,嚬著青蛾作小詩。
7
鈿合重盛繡結深,昭陽初幸賜同心。
8
君知一夜恩多少,明日宣教放德音。
9
退紅香汗濕輕紗,高卷蚊廚獨臥斜。
10
嬌淚半垂珠不破,恨君瞋折後庭花。
11
取次衣裳盡帶珠,別添龍腦裛羅襦。
12
年來寄與鄉中伴,殺盡春蠶稅亦無。
13
畫燭燒蘭暖複迷,殿幃深密下銀泥。
14
開門欲作侵晨散,已是明朝日向西。
15
樓臺重疊滿天雲,殷殷鳴鼉世上聞。
16
此日楊花初似雪,女兒弦管弄參軍。
17
冠剪黃綃帔紫羅,薄施鉛粉畫青娥。
18
因將素手誇纖巧,從此椒房寵更多。
19
身是三千第一名,內家叢裏獨分明。
20
芙蓉殿上中元日,水拍銀台弄化生。
《題於公花園》 薛能著
1
含桃莊主後園深,繁實初成靜掃陰。
2
若使明年花可待,應須惱破事花心。
《登城》 薛能著
1
偶作閑身上古城,路人遙望不相驚。
2
無端將吏逡巡至,又作都頭一隊行。
《好客》 薛能著
1
好客連宵在醉鄉,蠟煙紅暖勝春光。
2
誰人肯信山僧語,寒雨唯煎治氣湯。
《贈普恭禪師》 薛能著
1
一日迢迢每一餐,我心難伏我無難。
2
南簷十月繩床暖,背卷真經向日看。
《贈無表禪師》 薛能著
1
笠戴圓陰楚地棕,磬敲清鄉蜀山銅。
2
秋來說偈寅朝殿,爽爽楊枝滿手風。
《彭門偶題》 薛能著
1
淮王西舍固非夫,柳惲偏州未是都。
2
直到春秋諸列國,擁旄才子也應無。
《嘲趙璘》 薛能著
1
巡關每傍摴蒲局,望月還登乞巧樓。
2
第一莫教嬌太過,緣人衣帶上人頭。
《句》 薛能著
1
百首如一首,卷初如卷終。(《北夢瑣言》:能以詩自負,
還劉得仁卷,題詩云云)
2
坐久僕頭出,語多僧齒寒。
3
西塞長雲盡,南湖片月斜。
4
李白終無取,陶潛固不刊。
5
我身若在開元日,爭遣名為李翰林。(寄符郎中,
見《鄭集》)
http://ctext.org/quantangshi/561/zh
※※※
2014年/6月/2日/星期一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