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225154097

 

6240295_071658008136_2   

4AD4A196EF98B3B98A5BDA811595967F_B1280_1280_800_600

092540e1wnoensz0t2s5spdm_0_0_560_w_0

 102054F07-4

24499534_m

9007199255079067

2012011111163438877_jpg_3

a5d9f315-7036-4924-9235-aa9b49b389c1

97554d083ba94bf1b2c74cf4bef65e06_am_550_412

c2bbc249tdcf2308dd803&690 

u=2063183484,3080947871&fm=15&gp=0

u=2197342180,3060157811&fm=21&gp=0  u=3489622910,3866184685&fm=21&gp=0

U509P622DT20110513152713  

 00042855_hhb

 116562_880_670

u=4018819160,2454466864&fm=21&gp=0  66889_1212030804008910434_STD

台灣鏟頜魚(苦花、齊頭威) 網路的ˊ圖

11904366_223819399167_2

 大雪山 鱗胸鷦鷯 網路的ˊ圖 

在野外看到八哥活動

八大山人 花鳥

筛月 工笔画 线描 国画 中国画  

/ 網路的ˊ圖

 

你們餐飲界在最後的甜點裝飾時出現叛徒,

小孩的藍光不強,大人又停址給藍光,

敵人的存在是在工地都常發生的,

妳會做的,敵人也會做,還做的比妳更好,

妳要說說妳孩子像仙道般的,到底跟敵人有什麼差別?

不可能妳說妳想給孩子的家,卻落入我敵人那色大叔的對妳們毛手毛腳裡;

工地有那些毛手毛腳的叛徒拿著姓江的候選人的原子筆去到處對孫子的鑰匙圈的招搖撞騙;

妳就說說妳孩子還不成材,力氣太大又太小,妳還是希望孩子是建築工人的一份子。

 

約今天早上10點~下午2點,

伯父說要去彰化的鹿港天后宮,伯父到了後說這裡還有摸乳巷,新聞有報過彰化的摸乳巷很有名,

伯父買了像罐頭包裝的牛舌餅,牛舌餅買芋頭口味跟草莓口味跟原味的包在一起,路上都是紅磚,有人聊說:那個香腸跟豆花怎樣?;

伯父走到一家魷魚羹店吃,點了魷魚羹湯+魯肉飯+米糕+便利商店買的 茶裏王 白毫烏龍茶,伯母點魷魚羹冬粉湯+黑松 茶花綠茶;

路上有一些小攤子的,伯父看一下"寫不斷得自動鉛筆的攤子"和"桂花茶 的攤子",自動鉛筆攤還有兼賣小兒戒尿布的卡通內褲,桂花茶攤的老闆娘對伯父說:我們的茶葉 低調又優雅,你吃看看我們的茶葉粉,吃起來甜甜的,伯母說:吃起來像檸檬茶的茶葉的味道,是桂花跟茶葉一起炒的嗎?;路上有經過一個隧道,有一對約20幾歲得一男+一女的騎機車的撞到另對也是20幾歲得一對騎機車的年輕人的樣子,因為往前直走的路上得左手邊有個空洞的隧道,左手邊得忽然開快的從洞出來而直線騎的人也騎很快得就兩輛機車擦撞?隧道的水泥牆壁被漆上字的寫"廖家 急售田地",伯母心想:廖家的第1代跟後面幾代差很多的樣子,鹿港得很多小吃店的都是給第2~3代後的女兒顧店的,可能不會有第一代的中肯的意見了。;路上,伯父對伯母說:妳看 那有一家"量飯店",是賣飯得,伯母就看一下是在一些類似高速公路的天橋附近,這附近有鐵牌子的漆上綠油漆和白字的寫"快官交流道""南屯交流道""台中工業區"之類的指標鐵牌;伯父又說:旁邊臭臭的,那邊有個叫"好甚麼的牧場"和"新甚麼得國小"和"56便利商店"的旁邊的田地可能是灑牛糞去施肥的。;伯母又不會記路,伯父一路騎機車都是戴墨鏡的,有個約20幾歲的男生騎機車得載著西施犬得穿著黑外套配手臂2邊是綠色的螢光劑,伯母覺得要看伯父一直逃漏稅得都看的伯母得頭皮好癢,伯父要是在足球場的早就被舉黃牌的被判出局了,伯父在鹿港時還對伯母說:妳頭髮怎那麼亂,外套怎不穿好?伯母心想:我頭髮像你跟你兒子一直去理髮也沒效果,而且頭髮留到肩膀卻中間後面跟兩邊耳朵都掉幾磋頭髮的,當然修起來更難看,要等到留長到背後的用髮圈綁起來當馬尾綁,要是你都只看到我馬尾得那你逛逢甲夜市跟逛廟 都沒差別嗎?路上有修廢棄得電線的工人是把很長的類似幾條街長的廢棄電線的綑起來再剪短的樣子,也有一條路都賣佛教佛具店的老太太是把廢棄得一些樹上早就掉下來的細木材得綑起來。


※※※


漢代之後 -> 隋唐 -> 通典 -> 禮七十七

《禮七十七》 

《皇帝皇太子視學》 
1
皇帝皇太... : 視學前一日,所司灑掃學堂之內外。尚舍設大次於學堂之後,守宮設皇太子次於大次之東,皆隨地之宜,並如常儀。尚舍設御座學堂上北壁下,當中南向。監司設講榻於御座之西,南向。設執讀座於前楹間,當講榻北向。尚舍又設皇太子座於御座東南,西向。設文官三品以上座於皇太子之南,少退,重行,西面北上;設武官三品以上座於講榻西南,當文官,重行,東面北上。設侍講座於執讀西北,武官之前,東面北上。其執如意者一人立於侍講之南,東面。設論議座於講榻之前,北面。三館學官座於武官之後。設脫屨席於西階下。典儀設版位:皇太子於東階東南,西面;執經於西階西南,東面。文官三品以上於皇太子東南,重行,西面北上;武官三品以上於執經西南。侍講、執讀、執如意等於執經之後,重行,東面北上。學生分於文武官之後,皆重行北上。設典儀位於東階之西,贊者二人在南,差退,俱西面。
 
《出宮》 
1
出宮: 前出宮三日,本司宣攝內外,各供其職。其日,應從駕文武官依時刻集朝堂,諸衛陳設仗衛。侍中版奏:「外辦。」皇帝乘馬,文武侍從,並如常行幸之儀。駕將至,祭酒帥監官、學官、學生等奉迎於路左。學生青衿服。駕至大次門外,降入如常。
 
《視學》 
1
視學: 皇帝既入大次,執經、侍講、執讀、執如意等及學官各服公服,典儀帥贊者先入就位。謁者、贊引引文武三品以上及執經以下學生等入就堂下位。皇太子立於學堂門外之東,西向,侍衛如常。
 
2
視學: 侍中版奏:「外辦。」皇帝出大次,升自北階,即御座南向坐。侍臣及近侍量人從升。典儀一人升就東階上,西面立。舍人引皇太子就位立。諸衛率、庶子等量人從入,立於皇太子東南,西向北上。奉禮曰:「再拜。」贊者承傳,皇太子以下在位者皆再拜。
 
3
視學: 侍中跪奏稱:「請敕皇太子及公王等升坐。」又侍中稱:「制曰可。」侍中詣東階上,西面稱:「敕皇太子及公王等升。」殿上典儀承傳,階下贊者又承傳,皇太子以下應坐者皆再拜。訖,通事舍人引皇太子及群官坐者各升座。訖,其公服者脫履於階下及降納皆如常。執讀讀所講經,執經釋義。訖,遂行如意。侍講者執如意就論議座,以次論難。
 
4
視學: 侍中跪奏:「禮畢。」群官皆起,通事舍人各降堂下位。若有敕賜會,則侍中前承制,降詣堂下宣敕及太官下食案等,並如常儀。皇帝降座,還大次,侍衛如常儀。群官以下會訖皆出。執經以下改服常服。學生仍青衿服。
 
《車駕還宮》
1
車駕還宮: 皇帝既還大次,侍中量時刻版奏:「外辦。」皇帝出次,文武官陪從還宮如來儀。初駕出,國子祭酒帥監官、學官、學生等奉辭於路左如常式。
 
《皇太子釋奠於孔宣父》 
1
皇太子釋... : 國學釋奠、仲春仲秋釋奠於齊太公廟並附
 
《齋戒》 
1
齋戒: 皇太子散齋三日於別殿,致齋二日於正殿。前致齋一日,典設郎設皇太子幄座於正殿東序及室內,俱西向。又張帷於前楹下。殿若無室,張帷為之。致齋之日質明,諸衛率各勒所部屯門列仗如常。晝漏上水一刻,左庶子版奏:「請中嚴。」近仗就陳於閤外,通事舍人引宮臣文武七品以上蔥褶陪位如式。諸侍衛之官各服其器服,諸侍臣並結珮俱詣閤奉迎。左庶子版奏:「外辦。」上水三刻,皇太子服通天冠,絳紗袍,結珮以出,侍衛如常。皇太子即座西向坐,侍臣夾侍如常。一刻頃,左庶子前跪奏稱:「左庶子臣某言,請降就齋室。」俛伏,興,還侍位。皇太子降座入室。文武侍臣各還本司,直衛者如常,典謁引陪位者以次出。
 
2
齋戒: 凡應享之官散齋三日,致齋二日。散齋皆於正寢。致齋一日於本司,一日於享所。其無本司者皆於享所。近侍之官應從升者及從享群官、監官、學官、學生等各於本司及學館俱清齋一宿,並如別儀。國學及齊太公廟將享,館司先申享日,本司散下其禮,所司隨職供辦。凡應享之官,散齋三日,致齋二日如別儀,無皇太子散齋以下儀。
 
《陳設》 
1
陳設: 前享三日,典設郎設皇太子便次於廟東,西向;又設便次於學堂之後,隨地之宜。守宮設文武侍臣次各於便次之後,文左武右。設諸次,享官於齋坊之內,從享之官於廟東門之外,隨地之宜。國學設獻官以下次於齋坊,太公儀同國學。
 
2
陳設: 前享二日,太樂令設軒懸之樂於廟庭:東方西方磬廪起北,鐘廪次之;北方磬廪起西,鐘廪次之。設三鎛鐘於編懸之間,各依辰位。樹路鼓於北懸之間道之左右,植建鼓於三隅。置柷敔於懸內,柷在左,敔在右。設歌鐘歌磬於廟堂之上前楹間,北向,磬廪在西,鐘廪在東。其匏竹者立於堂下階間,重行北向,相對為首。凡懸皆展而編之。諸工人各位於懸後。右校掃除內外。又為瘞埳於院內堂之壬地,方深取足容物,南出陛。自設軒懸以下,國學、太公儀並同。
 
3
陳設: 前享一日,奉禮設皇太子位於東陛東南,西向。國學設三獻位於東門之內道北,執事則道南,西向北上。太公儀同國學。又設望瘞位於廟堂東北,當埋埳西向。望瘞與國學同,太公儀並同。設亞獻、終獻位於皇太子東南,執事者各位於後,俱重行,西向北上。國學無亞獻以下儀,太公並同。設御史位於廟堂之下西南,東向,令史陪其後。設奉禮位於樂懸東北,贊者二人在南差退,俱西面。又設奉禮贊者位於埋埳東北,南面東上。設協律郎位於廟堂上前楹之間近西,東向。設太樂令位於北懸之間,北向。自御史位以下與國學同。太公儀同國學。設從享官七品以上位國學則館官位,太公儀設廟官位。於樂懸之東,當執事西,南向;監官學官位於樂懸之西,當宮官東向。國學則設學官位於懸西,當館官東向。太公廟設廟官位同。設學生位於宮官、監官、學官之後,俱重行北上。國學學生位於學官、館官後,有觀者於南門內道左右,相對為首。太公無學生。 設門外位:為亞獻、終獻位於東門之外道南,執事位於後,每等異位,俱北向西上。國學設三獻門外位如常儀,太公儀與國學同。監官、學官位於獻官東南,國學則館官學官位,太公儀廟官位。從享宮官位於學官之東,俱重行北面,以西為上。設酒樽之位於廟堂之上。先聖犧樽二、象樽二、山罍二在前楹間北向,先師犧樽二、象樽二、山罍二在先聖酒樽之東,俱西上。樽皆加勺审,有坫以置爵。其先師之爵同置於一坫。太公及留侯同上。洗設於東階東南,亞獻之洗又於東南,俱北向;罍水在洗東,篚在洗西,南肆;篚實以巾爵。執樽罍篚审者各位於樽罍篚审之後。設幣篚二各於樽坫之所。典設郎設皇太子座於學堂之上東壁下,西向。監司設講榻於北壁下,南向。又設執讀者座於前楹間,當講榻北向。守宮設太傅少傅座於皇太子西北,南面東上。若有令詹事以下坐,則設座於皇太子西南,北向東上。侍講者座於執讀西北。執如意者一人立於侍講之西。三館學官非侍講者座於侍講者之西,皆北面東上。若有上臺三品以上觀講者,設座於侍講之北,南面東上。設論議座於講榻之前近南,北面。設脫履席於西階之南,東向。 掌儀設版位:宮官七品以上於東階東南,西向北上。執經侍講等於西階西南。監官及學官非侍講者於侍講者之後;若有上臺三品以上觀講者,位於執經之北,少退,重行,皆東面北上。學生分位於宮官、學官之後,皆重行北上。又設掌儀位於宮官西北,贊者二人在南,皆西向。國學無設皇太子座下至此儀。 晡後,郊社令帥齋郎以樽坫罍洗篚审入設於位。升堂者自東階。謁者引祭酒、司業詣廚視濯溉。凡導引者每一曲一逡巡。太公儀引三獻視濯溉。贊引引御史詣廚省饌具。司業以下每事訖,各還齋所。
 
4
陳設: 享日未明十五刻,太官令帥宰人以鸞刀割牲,祝史以豆取毛血置於饌所,遂烹牲。其牲用太牢。二正座及先師首俎皆升右胖十一體,左丘明以下折分餘體升之。國學、太公並同。 未明五刻,郊社令帥其屬及廟司各服其服,升設先聖神座於堂上西楹間,東向。國學設神座於廟室內西楹間,東向。太公儀拂神幄。設先師神座於先聖神座東北,南向西上。若前堂不容,則又於堂外之東,屈陳而北,東向南上。席皆以莞。設神位各於座首。國學儀,其七十二弟子名,已具歷代祀先儒篇。太公儀無先聖神座以下至此。
 
《出宮》 
1
出宮: 國學無此儀,太公同。
 
2
出宮: 前出宮二日,本司宣攝內外,各供其職。守宮設從享宮官次於東宮朝堂如常。
 
3
出宮: 其日未明,所司依鹵簿陳設於重明門外。奉禮設從享宮官位於東宮朝堂如常。文武宮臣七品以上依時刻俱集於次,各服公服。諸衛率各勒所部陳設如式。 左庶子版奏:「請中嚴。」典謁引宮臣各就位。諸侍衛官各服其器服,左庶子負璽如式。俱詣閤奉迎。僕進軺車於西閤外,南向。若須乘輦則聽臨時進止。內率一人執刀立於車前,北向。中允一人在侍臣之前,贊者二人在中允之前。 左庶子版奏:「外辦。」僕奮衣而升,正立執轡。皇太子著具服,遠遊冠,乘輿以出,左右侍衛如常儀。內率前執轡,皇太子升車,僕立授綏,左庶子以下夾侍如常儀。 中允進當車前跪奏稱:「請發引。」俛伏,興,退復位。凡中允奏請,皆當車前跪奏稱「具官臣某言」。訖,俛伏,興。車動,中允與贊者夾引以出,內率夾車而趨。 出重明門,至侍臣上馬所,中允奏稱:「請車權停,令侍臣上馬。」左庶子前,承令,退稱:「令曰諾。」中允退稱:「侍臣上馬。」贊者承傳,文武侍臣皆上馬。庶子以下夾侍於車前,贊者在供奉官人內。侍臣上馬畢,中允奏稱:「請令車右升。」左庶子前承令,退稱:「令曰諾。」中允退復位。 內率升訖,中允奏稱:「請發引。」退復位。皇太子車動,太傅乘車訓導,少傅乘車訓從,出延喜門,不鳴鼓吹,從享宮臣乘馬陪從如常儀。
 
《饋享》 
1
饋享: 享日未明三刻,諸享官各服祭服,諸陪祭之官皆公服,學生青衿服。郊社令、良醞令各帥其屬入實樽罍及幣。犧樽實以醴齊,象樽實以盎齊,山罍實以清酒。齊加明水,酒加玄酒,各實於上樽。其幣以白,各長一丈八尺。太官令帥其屬實諸籩、豆、簋、簠、俎等。
 
2
饋享: 未明二刻,奉禮帥贊者先入就位。贊引引御史、太祝及令史、祝史與執樽罍篚审者入自東門,當階間重行,北向西上。立定,奉禮曰:「再拜。」贊者承傳,凡奉禮有辭,贊者皆承傳。御史以下皆再拜訖,執樽罍篚审者各就位。贊引引御史、太祝詣東階升堂,行掃除於上,令史、祝史行掃除於下,訖,引降還齋所。奉禮以下次還齋所。國學掃除於下訖,引就位,謁者引享官以下俱就門外位,學生就門內位。太公儀無學生位,餘同國學。皇太子將至,謁者、贊引各引享官及從享學官等俱就門外位,學生皆入就門內位。
 
3
饋享: 皇太子至廟門外,迴車南向,內率降立於車右。左庶子進,當車前跪奏稱:「左庶子臣某言,請降車。」俛伏,興,還侍位。皇太子降車,乘輿之便次,侍衛如常。郊社令以祝版進,皇太子署訖,近臣奉出,郊社令受,各奠於坫。國學無皇太子將至以下至此儀,太公並同。
 
4
饋享: 未明一刻,謁者、贊引引從享宮官就門外位。奉禮帥贊者先入就位。贊引引御史以下入就位。國學無謁者以下儀,太公同。太常令帥工人、二舞次入就位,文舞入陳於懸內,武舞立於懸南道西。其升堂坐者皆脫履於下,降納如常。謁者引祭酒入就位,立定,奉禮曰:「再拜。」祭酒再拜訖,謁者引祭酒詣東階升堂,行掃除於上,降,行樂懸於下訖,引還本位。初祭酒行樂懸,謁者、贊引各引祭官及陪祭之官次入就位。國學則謁者引司業,太公儀引亞獻。
 
5
饋享: 皇太子停便次半刻頃,率更令於便次門外,東向。左庶子版奏:「外辦。」皇太子出便次,侍衛如常儀。率更令引皇太子至廟東門,中允進笏,皇太子執笏,近侍者從入如常儀。皇太子至版位,西向立。每立定,率更令退立於左。率更令前啟:「再拜。」退復位。皇太子再拜。奉禮曰:「眾官再拜。」眾官在位者及學生皆再拜。其先拜者不拜。
 
6
饋享: 率更令前啟:「有司謹具,請行事。」退復位。國學,初司業行掃除訖,謁者、贊引各引享官以下學官以上次入就位。立定,奉禮曰:「眾官再拜。」眾官及學生皆再拜,其先拜者不拜。謁者進祭酒之左白:「有司謹具,請行事。」退復位。無停便次以下儀。太公儀,亞獻掃除就位,至入拜訖,謁者白初獻。協律郎跪,俛伏,舉麾,凡取物者皆跪俛伏而取以興,奠物則奠訖俛伏而後興。鼓柷,奏永和之樂,以姑洗之均,自後堂下接神之樂,皆奏姑洗。作文舞之舞,樂舞三成,偃麾,戛敔,樂止。凡樂皆協律郎舉麾,工鼓柷而後作,偃麾戛敔而後止。率更令前啟:「再拜。」退復位。皇太子再拜。國學無率更下至再拜,太公儀並同。奉禮曰:「眾官再拜。」在位者及學生皆再拜。
 
7
饋享: 太祝各跪取幣於篚,立於樽所。率更令引皇太子,永和之樂作,皇太子每行皆作永和之樂。國學引祭酒升東階,無樂。下倣此。太公廟謁者引初獻官。皇太子自東階升,左庶子以下及左右侍衛量人從升。以下皆如之。皇太子升堂,進先聖神座前,西向立,樂止。太祝以幣授左庶子,左庶子奉幣北向進,皇太子搢笏受幣。每受物,搢笏,奠訖執笏,俛伏,興。登歌,作肅和之樂,以南呂之均。率更令引皇太子進,西面跪奠於先聖神座前,俛伏,興,率更令引皇太子少退,西向再拜。訖,率更令引皇太子進先師首座前,北向立。又太祝以幣授左庶子,左庶子奉幣西向進,皇太子受幣,率更令引皇太子進,北向跪奠於先師首座,俛伏,興,率更令引皇太子少退,北向再拜。登歌止。率更令引皇太子,樂作,皇太子降自東階,還版位,西向立,樂止。
 
8
饋享: 初群官拜訖,各奉毛血之豆立東門外;於登歌止,祝史奉毛血升自東階,太祝迎取於階上,進奠於先聖及先師首座前,太祝與祝史退立於樽所。
 
9
饋享: 初皇太子既奠幣,太官令出,帥進饌者奉饌陳於東門之外。初皇太子既至位樂止,太官令引饌入。俎初入門,奏雍和之樂,自後酌獻皆奏雍和之樂。饌至階,樂止。祝史各進,跪徹毛血之豆,降自東階以出。饌升,太祝迎引於階上,各設於神座前。籩豆蓋审先徹乃升;簋簠既奠,卻其蓋於下。設訖,太官令以下降復位,太祝還樽所。
 
10
饋享: 率更令引皇太子詣罍洗,樂作,皇太子至罍洗,樂止。左庶子跪取匜,興,沃水;又左庶子跪取盤,興,承水;皇太子盥手。中允跪取巾於篚,興,進,皇太子帨手訖,中允受巾跪奠於篚;遂取爵於篚,興,進,皇太子受爵。左庶子酌罍水,又左庶子奉盤,皇太子洗爵,中允又授巾皆如初。皇太子拭爵訖,左庶子奠盤匜,中允受巾奠於篚皆如常。
 
11
饋享: 率更令引皇太子,樂作,皇太子升自東階,樂止。詣先聖酒樽所,執樽者舉审,左庶子贊酌醴齊訖,樂作,率更令引皇太子進先聖神座前,西向跪奠爵,俛伏,興,率更令引皇太子少退,西向立,樂止。太祝持版進於神座之右,北面跪讀祝文曰:「維某年歲次月朔日,子皇太子某國學云「開元神武皇帝謹遣祭酒某封姓名」。下同。太公儀云「謹遣某官某封」。敢昭告於先聖孔宣父:惟夫子固天攸縱,誕降生知,經緯禮樂,闡揚文教,餘烈遺風,千載是仰,俾茲末學,依仁游藝。謹以制幣犧齊,粢盛庶品,祗奉舊章,式陳明薦,以先師顏子等配座,尚饗。」訖,興,太公祝云「爰定六韜,載成七德,功業昭著,生靈攸仰,俾茲末學,克奉舊章」云云,「以張留侯等配」。皇太子再拜。初讀祝文訖,樂作,太祝進,跪奠版於神座,興,還樽所,皇太子拜訖,樂止。
 
12
饋享: 率更令引皇太子詣先師酒樽所,執樽者舉审,左庶子取爵於坫,進,皇太子受爵,左庶子贊酌醴齊,樂作,率更令引皇太子進先師首座前,北向跪奠爵,俛伏,興,率更令引皇太子少退,北向立,樂止。皇太子既奠首座爵,餘座皆齋郎助奠,相次而畢。其亞獻終獻齋郎助奠亦如之。太祝持版進於先師神座之左,西面跪讀祝文曰:「維某年歲次月朔日,子皇太子某敢昭告於先師顏子等七十二賢:爰以仲春,仲秋。率遵故實,敬修釋奠於先師孔宣父。惟子等或服膺聖教,德冠四科,或光闡儒風,貽範千載。謹以制幣犧齊,粢盛庶品,式陳明薦,從祀配神,尚饗。」訖,興,齊太公配座張留侯等祝云「惟子等宣揚武教,光贊韜鈐,大濟生靈,貽範千載」云云。皇太子再拜。初讀祝文訖,樂作,太祝進,跪奠版於神座,興,還樽所,皇太子拜訖,樂止。
 
13
饋享: 率更令引皇太子詣東序西向立,樂作。太祝各以爵酌上樽福酒,合置一爵,一太祝持爵授左庶子,左庶子奉爵北向進,皇太子再拜受爵,跪祭酒,啐酒,奠爵,興。太祝各帥齋郎進俎,太祝跪減先聖及先師首座前三牲胙肉,皆取前腳第二骨。加於俎。又以籩取稷黍飯,興。以胙肉各共置一俎上,又以飯共置一籩。太祝以飯籩授左庶子,左庶子奉飯北向進,皇太子受以授左右。太祝又以俎授左庶子,左庶子以次奉進,皇太子每受以授左右。訖,皇太子跪取爵,遂飲卒爵。左庶子進受爵以授太祝,太祝受爵復於坫。皇太子俛伏,興,再拜,樂止。率更令引皇太子,樂作,皇太子降自東階,還版位西向立,樂止。
 
14
饋享: 文舞出,鼓柷,作舒和之樂,出訖,戛敔,樂止。武舞入,鼓柷,作舒和之樂,立定,戛敔,樂止。
 
15
饋享: 初皇太子將復位,謁者引國子祭酒國學謁者引司業,下倣此。太公儀引亞獻。詣罍洗,盥手洗爵訖,謁者引祭酒升自東階,詣先聖酒樽所,執樽者舉审,祭酒酌盎齊訖,武舞作。謁者引祭酒進先聖神座前,西向跪奠爵,興,謁者引祭酒少退,西向再拜。謁者引祭酒詣先師酒樽所,取爵於坫,執樽者舉审,祭酒酌盎齊,謁者引祭酒進先師首座前,北向跪奠爵,興,謁者引祭酒少退,北向再拜訖,謁者引祭酒詣東序西向立。太祝各以爵酌罍福酒,合置一爵,一太祝持爵進祭酒之左,北向立。祭酒再拜,受爵,跪祭酒,遂飲卒爵。太祝進受爵,復於坫。祭酒興,再拜。謁者引祭酒降復位。
 
16
饋享: 初祭酒獻將畢,謁者引司業國學謁者引博士,下倣此。太公儀引終獻。詣罍洗,盥洗訖,升酌盎齊終獻,如亞獻之儀。訖,謁者引司業降復位,武舞止。
 
17
饋享: 太祝等各進,跪徹豆,興,還樽所。徹者,籩豆各一少移於故處。奉禮曰:「賜胙。」贊者唱:「眾官再拜。」在位者及學生皆再拜。已飲福者不拜。永和之樂作,率更令前啟:「再拜。」退復位。皇太子再拜。國學無率更令至再拜,太公儀同國學。奉禮曰:「眾官再拜。」在位者及學生皆再拜,樂一成止。
 
18
饋享: 率更令前啟:「請就望瘞位。」率更令引皇太子就望瘞位,西向立。國學謁者引祭酒,太公儀引初獻。奉禮帥贊者轉就瘞埳東北位。初在位者將拜,太祝各執篚進神座前,跪以篚取幣,降自西階,詣瘞埳,以幣置於埳訖,奉禮曰:「可瘞。」埳東西廂各四人窴土。半埳,率更令前啟:「禮畢。」國學、太公儀進初獻之左白云。
 
19
饋享: 率更令引皇太子出門,還便次,樂作,國學謁者遂引祭酒出,無率更下至樂作,太公儀同。皇太子出門,樂止。中允進受笏,侍衛如常儀。國學無皇太子出門等儀,太公儀同。謁者、贊引各引亞獻以下以次出。初白禮畢,奉禮帥贊者還本位。贊引引御史、太祝以下俱復執事位,立定,奉禮曰:「再拜。」御史以下皆再拜訖,贊引引出。學生以次出。其祝版燔於齋坊。
 
《講學》 
1
講學: 國學儀無,齊太公同。
 
2
講學: 皇太子既入便次,改服常服,執經、侍講、執讀、執如意等及三館學官並服公服,學生仍青衿服,餘皆常服。掌儀帥贊者先入就位。謁者各引群官及學生等次入就位。
 
3
講學: 左庶子版奏:「外辦。」皇太子乘輿出便次,若須乘馬,臨時聽進止。侍衛如常儀,至學堂後,降輿,升自北階,即座坐。左右侍衛量人從升。太傅、少傅各就座坐。掌儀曰:「再拜。」贊者承傳,群官及學生等在位者皆再拜。執經不拜。
 
4
講學: 左庶子跪奏:「請令執經等升。」俛伏,興。又左庶子稱:「令曰諾。」左庶子退,降詣西階下,立於執經等之前,北面宣令曰:「執經以下並升坐。」應坐者皆再拜。執經不拜。通事舍人引執經以下升,各就座坐。其升坐者皆脫履如式。訖,執讀讀所講經,執經釋義訖,執如意者以如意授侍講,侍講興受,進詣論議座,北面問所疑,執經為通之。訖,興,退以如意授執者,退還本座。執如意者以如意次授諸侍講者,皆如上儀。
 
5
講學: 總訖,左庶子跪奏:「禮畢。」群官皆起,通事舍人各引降復堂下位。皇太子降座,降自北階,入學堂後便次。群官以次出。執經以下改服常服。學生仍青衿服。
 
《還宮》 
1
還宮: 皇太子既入便次,左庶子版奏:「請解嚴。」將士不得輒離部伍。皇太子改服公服,停便次一刻頃,搥一鼓為一嚴,有司轉仗衛於還塗如來儀。二刻頃,又搥二鼓為再嚴,左庶子版奏:「請中嚴。」國子祭酒以下學生以上並出,就學外道左奉辭。三刻頃,又搥三鼓為三嚴,僕進軺車於門外如常。
 
2
還宮: 左庶子版奏:「外辦。」皇太子乘輿出次,至學門外降輿乘車,侍衛如常。左庶子奏請及車右升降、侍臣上馬、文武陪從皆如來儀。車動,鼓吹振作如式。至國子祭酒以下奉辭處,權停車,國子祭酒以下皆再拜,通事舍人承令宣勞及拜皆如常。車至城隅,鼓吹止。過廟,鼓吹作,至延喜門,鼓吹止。入延喜門,鐃吹作。至重明門,宮官文武俱下馬,皇太子乘車入,太傅少傅還。皇太子至殿門,迴車南向。左庶子跪奏:「請降車。」俛伏,興。皇太子降車,乘輿入,侍臣從。至閤門,左庶子版奏:「請解嚴。」將士還本所。
 
《皇太子束脩》 
1
皇太子束... : 國學束脩附
 
2
皇太子束... : 束帛一篚,五匹。酒一壺,二斗。脩一案,五脡。
 
3
皇太子束... : 其日平明,皇太子服學生之服,學生青衿服。國學儀並言學生,下倣此。至學門外。博士公服,執事者引立於學堂東階下,西面。相者引皇太子國學贊禮者引學生,下倣此。立於門外之東,西面。不自同於賓客。陳束帛、壺酒、脯案於皇太子之西南,當門北向,重行西上。
 
4
皇太子束... : 將命者出立於門西,東向曰:「敢請事。」皇太子少進曰:「某方受業於先生,敢請見。」將命者入告。博士曰:「某也不德,請皇太子無辱。」若已封王則云「請王無辱」。學生云「請子無辱」。下倣此。將命者出告。皇太子曰:「某不敢為儀,敢固請。」將命者入告。博士曰:「請皇太子就位,某敢見。」將命者出告。皇太子曰:「某不敢以視賓客,請終賜見。」將命者入告。博士曰:「某辭不得命,敢不從。」將命者出告。
 
5
皇太子束... : 執篚者以篚東面授皇太子,皇太子執篚。博士降俟於東階下,西面。相者引皇太子,執事者奉壺酒脩案以從。皇太子入門而左,詣西階之南,東面。奉酒脩者立於皇太子西南,東面北上。皇太子跪奠篚,再拜。博士答再拜。皇太子還避,遂進,跪取篚,相者引皇太子進博士前,東面授幣;奉壺酒脩案者從奠於博士前。博士受幣,執事者取酒脩幣以東。相者引皇太子立於階間近南,北面。奉酒脩者出。皇太子拜訖,相者引皇太子出。

※※※

漢代之後 -> 隋唐 -> 通典 -> 禮七十八

《禮七十八》 

《皇帝巡狩告圜丘》 
1
皇帝巡狩... : 告社廟及歸格禮並附
 
《齋戒》 
1
齋戒: 將告,有司卜日如別儀。攝事同。
 
2
齋戒: 前一日,皇帝齋於太極殿,如郊祀之儀。凡應告之官,清齋於告所。告社,齋於社所。告廟,齋於廟所。近侍之官應從升者及群官、客使等,各於本司及公館清齋一宿。諸衛令其屬晡後一刻各以其方器服守衛壝門,社則社宮門,廟則廟門。與太樂工人俱清齋一宿。
 
《陳設》 
1
陳設: 前告三日,尚舍直長施大次於外壝東門之內道北,南向,社則宮西門,廟則廟東門。尚舍奉御鋪御座。衛尉社則守宮,廟同社。設文武侍臣次於大次之後,文官在左,武官在右,俱南向。設告官及從駕群官次各於常所。設陳饌幔於內壝東門之外道南,北向。社無饌幔,廟同社。
 
2
陳設: 前二日,太樂令設宮懸之樂於壇南,社則於壇北,廟於庭。設登歌及舉麾位於壇上,廟於殿上。並如常儀。社自此則右校清掃內外,為瘞埳二於樂懸北如常。
 
3
陳設: 前一日,右校掃除壇之內外。郊社令積柴於燎壇,方一丈,高一丈二尺,開上,南出戶,方四尺。社無燎壇,廟同社。奉禮赐御位於壇之東南,西向。將告,奉禮郎一人守之,在版位西南五步所,西向。社設御位於北門之內,當社壇南向。廟於東階東南,西向。設望燎位,當柴壇之北,南向。設告官及從駕群官版位於內外如常儀。郊社令廟,太廟令。帥府史一人社,二人。及齋郎以樽坫罍洗篚审及玉幣之篚入設於位,並如常儀,廟,酒樽位於堂上前楹間,各於室戶外之左,北向。每室,春夏雞彝一,鳥彝一,犧樽二;秋冬斝彝一,黃彝一,著樽二。皆加勺审,俱西上,各有坫以置瓚。執樽罍篚审者各位於樽罍篚审之後。
 
4
陳設: 告日未明十五刻,太史令、郊社令各服其服,升設昊天上帝神座於壇上北方,南向,席以稿秸,設神位於座首。廟,太廟令整拂神幄,又帥府史、齋郎以樽坫罍洗篚审入設於位。告日未明十刻,太官令帥宰人以鸞刀烹牲於廚。社,告日未明十五刻,太官令帥宰人烹牲於廚,牲用黑牛二,齋郎以豆取牲血如常。未明四刻,太史令、郊社令各服其服,升設神座席位如常。廟每室各一犢。
 
《鑾駕出宮》 
1
鑾駕出宮: 社廟同。
 
2
鑾駕出宮: 皇帝服袞冕之服,乘玉輅,備大駕及嚴鼓時刻、奏請進發、內外器服皆如常儀。
 
《親告》 
1
親告: 告社則廌玉帛及進熟,告廟則晨祼及饋食。
 
2
親告: 其日未明三刻,諸告官各服其服。郊社令、良醞令各帥其屬入實樽罍玉幣。太樽實以汎齊。凡樽皆二,其玄酒各實於上樽。禮神之玉以蒼璧,其幣以蒼。社,太樽實以醴齊,配座以象樽,實亦如之。明水實於上樽。玉,兩珪有邸。太祝各以幣置於篚,幣隨牲色,各長丈八尺。晨祼,雞彝、斝彝、犧樽、著樽之上樽實以明水;鳥彝、黃彝實以鬱鬯;犧樽、著樽實以醴齊。太官令帥進饌者實籩豆簋簠,入設於內壝東門外饌幔內。社於神廚。
 
3
親告: 未明二刻,奉禮帥贊者先入就位。贊引引御史、太祝以下入行掃除如常儀,訖,各引就位。廟又未明一刻,贊引引太廟令、太祝、宮闈令入,當階間北面西上,立定,奉禮曰「再拜」。贊者承傳,太廟令以下皆再拜。升東階,入開埳室,奉出獻祖以下九室神主,各置於座訖,各就位。駕將至,謁者、贊引各引告官以下及從告群官、客使先置者,俱就門外位。
 
4
親告: 駕至大次門外,迴輅南向,領千牛將軍降立於輅右。侍中進,當鑾駕前跪奏稱:「侍中臣某言,請降輅。」俛伏,興,還侍位。皇帝降輅,之大次。協律郎、太樂令帥工人各入就位。凡升壇坐者,皆脫屨於下,降納如常。社,降輅之大次,郊社令以祝版進署如常儀,謁者、贊引各引從駕群官俱就門外位,奉禮帥贊者先入就位,贊引引御史及諸太祝與執樽罍篚审者入就位,太樂令帥工人次入就位,通事舍人各引告官及從告群官、客使次入就位,升壇者脫屨如上儀。太廟令以祝版進署,通事舍人引從駕群官就門外位。
 
5
親告: 皇帝停大次半刻頃,謁者、贊引引從駕群官入就位;太常博士引太常卿立於大次門外,當門北向。
 
6
親告: 侍中版奏:「外辦。」皇帝服大裘而冕出次,華蓋侍衛如常儀。侍中負寶陪從如式。社,停大次,太常博士引太常卿立於大次門外,當門北向,侍中版奏「外辦」,皇帝出次,華蓋侍衛如常。告廟同。博士引太常卿,太常卿引皇帝,凡太常卿前導,皆博士先引。至內壝門外,社,社宮北門外。廟,廟門外。殿中監進鎮珪,華蓋仗衛停於門外,近侍者從入如常。謁者引禮部尚書、太常少卿陪從如常。社無謁者引下至如常。廟同社。皇帝至版位,西向立。每立定,太常卿、博士退立於左。告社儀,皇帝南面立。通事舍人各引從告官及諸王、介公、酅公、諸方客使以次入就位。立定,社無通事舍人各引下至此。廟同社。太常卿前,奏稱:「請再拜。」退復位。皇帝再拜。奉禮曰:「眾官再拜。」贊者承傳,凡奉禮有辭,贊者皆承傳。眾官在位者皆再拜。其先拜者不拜。
 
7
親告: 太常卿前奏:「有司謹具,請行事。」退復位。協律郎跪,俛伏,興,舉麾,凡取物者皆跪俛伏而取以興,奠物則奠訖俛伏而後興。鼓柷,奏元和之樂,乃以圜鍾之均,作文舞之舞,文成,偃麾,戛敔,樂止。凡樂皆協律郎舉麾、工鼓柷而後作,偃麾、戛敔而後止。社奏順和之樂,以函鍾之均,樂八成。廟奏永和之樂,以黃鍾之均,樂九成,黃鍾三奏,大呂、太蔟、應鍾各再奏。太常卿前奏稱:「請再拜。」退復位。皇帝再拜。奉禮曰:「眾官再拜。」眾官皆再拜。廟則晨祼,太常卿引皇帝詣罍洗,太和之樂作,皇帝至罍洗,樂止,侍中跪取匜,興,沃水;侍中跪取盤,興,承水;皇帝搢鎮珪,盥手。黃門侍郎跪取巾於篚,興,進,皇帝帨手訖,黃門侍郎受巾,跪奠於篚。黃門侍郎又取瓚於篚,興,進,皇帝受瓚,侍中酌罍水,又侍中奉盤,皇帝洗瓚,黃門侍郎又授巾皆如初。皇帝拭瓚訖,侍中奠盤匜,黃門侍郎受巾奠於篚皆如常。太常卿引皇帝,樂作,升階,樂止,侍中以下量人從升。太常卿引皇帝詣獻祖樽罍所,執樽者舉审,侍中贊酌鬱酒訖,登歌,作肅和之樂,以圜鍾之均。自後登歌皆用圜鍾。太常卿引皇帝入詣獻祖神座前,北向跪,以鬯祼地,奠之,俛伏,興。太常卿引皇帝出戶,北向再拜。訖,太常卿引皇帝詣懿祖樽彝所,執樽者舉审,侍中取瓚於坫,進,皇帝受瓚,侍中贊酌鬱酒訖,太常卿引皇帝入詣懿祖神座前,北向跪,以鬯祼地,奠之,俛伏,興。太常卿引皇帝出戶,北向再拜。訖,太常卿引皇帝次祼太祖,次祼代祖、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宗並如上儀。訖,登歌止。太常卿引皇帝,樂作,皇帝降自阼階,至版位西向立,樂止。
 
8
親告: 諸太祝俱取玉幣於篚,各立於樽所。廟無太祝取玉帛立樽所。太常卿引皇帝,太和之樂作,皇帝每行,皆作太和之樂。皇帝詣壇,升自南陛,社升北陛,以下升降皆北陛。近侍者從升如常儀,皇帝升壇北向立,社南向立。樂止。太祝加玉於幣以授侍中,侍中奉玉幣東向進。社西向進。皇帝受玉帛,登歌作肅和之樂,太常卿引皇帝進,北向社南向。跪奠於天帝神座,社,太社座。俛伏,興。太常卿引皇帝少退,北向社南向。再拜訖,登歌止。樂作,社又太常卿引皇帝立於東方,西向,太祝以幣授侍中,侍中奉幣南面進,皇帝受幣,太常卿引皇帝進,西向跪奠於后土氏座,興,太常卿引少退,再拜訖,登歌止。皇帝降自北陛,樂作,太常卿引皇帝詣太稷壇,升,奠玉幣於太稷氏,升降如太社壇。皇帝降自南陛,還版位西向立,樂止。
 
9
親告: 初群官拜訖,謁者引司徒,太官令出,帥進饌者奉饌陳於內壝東門之外,司徒奉天帝之俎。皇帝既至位樂止,太官令引饌入。俎初入門,雍和之樂作,饌至階,樂止。饌升於南陛,太祝迎引於壇上,各設於神座前。籩豆蓋审徹之如式。設訖,謁者引司徒以下降自東陛復位,諸太祝各還樽所。社儀,皇帝奠玉帛訖降還版位,下有進熟篇。皇帝既升奠玉幣,太官令出,帥進饌者奉饌陳於西門外,司徒奉太社之俎。初皇帝既至位樂止,太官令引太社太稷之饌入自正門,后土、后稷之饌入自左闥。俎初入門,雍和之樂作,饌至陛,樂止。太社太稷之饌升自北陛,后土后稷之饌升自西陛,諸祝迎引於壇上,各設於神座前。廟儀於此有饋食篇。皇帝既升祼,太官令出,帥進饌者奉饌陳於東門外。謁者引司徒出詣饌所,司徒奉獻祖之俎。初皇帝既至位樂止,太官令引饌入自正門。俎初入門,雍和之樂作,以無射之均。自後接神皆奏無射。饌至太陛,諸太祝迎引於階上,樂止,各設於神座前。設訖,謁者引司徒以下降復位,諸祝各還樽所。太常卿引皇帝詣罍洗,樂作,皇帝至罍洗,樂止。盥手洗爵,侍中、黃門侍郎贊洗如晨祼之儀。太常卿引皇帝,樂作,升阼階,樂止。詣獻祖樽彝所,侍中贊酌醴齊,壽和之樂作,每酌獻皆作壽和之樂,太常卿引皇帝入詣獻祖神座前,北面跪奠爵,俛伏,興,出戶北向立,樂止。太祝持版進於室戶外之右,東面跪讀祝文,祝文臨時撰,讀訖,興,皇帝再拜。初讀祝文訖,樂作,太祝入,跪奠版於神座,興,出還樽所。皇帝拜訖,樂止。太常卿引皇帝詣懿祖樽彝所,酌獻皆如初儀,唯不盥洗。訖,太常卿引皇帝詣東序西向立,樂作。
 
10
親告: 太常卿引皇帝詣罍洗,樂作,皇帝至罍洗,樂止。侍中跪取匜,興,沃水;又侍中跪取盤,興,承水;皇帝盥手。黃門侍郎跪取巾於篚,興,進;皇帝帨手訖,受巾,跪奠於篚;遂取匏爵於篚,興,進。皇帝受爵,侍中酌罍水,又侍中奉盤承水,皇帝洗爵,黃門侍郎又授巾皆如初。皇帝拭爵訖,侍中奠盤匜,黃門侍郎受巾奠於篚皆如常。
 
11
親告: 太常卿引皇帝,樂作,皇帝詣壇,升自南陛,社則升太社北陛。樂止。近侍者從升如常。謁者引司徒升自東陛,社升西陛。立於樽所。齋郎奉俎從升,立於司徒之後。太常卿引皇帝詣天帝社云太社,下倣此。酒樽所,執樽者舉审,侍中贊酌汎齊社醴齊。訖,壽和之樂作,皇帝每酌獻及飲福酒,皆作壽和之樂。太常卿引皇帝進天帝神座前,北向跪社南面。下倣此。奠爵,俛伏,興,太常卿引皇帝少退,北面立,樂止。太祝持版進於神座之右,東面社西面。跪讀祝文祝文臨時撰,社廟同。訖,興,皇帝再拜。初讀祝文訖,樂作,太祝進奠版於神座。還樽所。社,皇帝拜訖,樂止,太常卿引皇帝詣后土氏酒樽所,酌獻、西向奠爵、讀祝文如上儀。訖,太常卿引皇帝詣太稷壇,升降酌獻如太社儀。
 
12
親告: 太常卿引皇帝進天帝神座前,北面立,樂作。太祝以爵酌福酒合置一爵,一太祝持爵以授侍中,侍中受爵西向進,皇帝再拜受爵,跪祭酒,啐酒,奠爵,俛伏,興。廟,皇帝獻將畢,謁者引司徒升自東階,立於前楹間,北面。諸祝各酌福酒合置一爵,侍中贊祭啐如常儀。諸太祝各帥齋郎進俎,太祝跪減神前胙肉加於俎,興,以胙肉共置一俎上,授司徒,司徒奉俎西向進,皇帝受以授左右。廟,祝帥齋郎減胙肉,又以籩取黍稷飯共置一籩,以胙肉共置一俎上,先以飯授司徒,司徒奉進,皇帝受以授左右,次受胙。皇帝再拜,跪取爵,遂飲卒爵。侍中進受爵以授太祝,太祝受爵復於坫。皇帝俛伏,興,再拜,樂止。太常卿引皇帝,樂作,皇帝降自南陛,社降北陛,太常卿引詣太稷行事如太社,訖,降北陛。廟降阼階。還版位西向立,樂止。謁者引司徒降復位。
 
13
親告: 太祝各進徹豆,還樽所。徹者,籩豆各一少移於故處。廟,司徒復位,登歌作,諸祝入室徹豆,登歌止。奉禮曰:「賜胙。」贊者唱:「眾官再拜。」在位者皆再拜。樂作,太常卿前奏稱:「請再拜。」退復位。皇帝再拜。奉禮曰:「眾官再拜。」眾官皆再拜。樂一成,止。
 
14
親告: 太常卿前奏:「請就望燎位。」社則望瘞,下倣此。太常卿引皇帝,樂作,皇帝至望燎位,社則就望瘞位。南向立,樂止。於群官將拜,諸太祝各以篚進神座前,取玉帛、祝版,齋郎以俎載牲體、稷黍飯、爵酒,興,各自其陛降壇南行,當柴壇南,東行,自南陛登柴壇,以玉幣饌物置於柴上。訖,奉禮曰:「可燎。」東西面各四人以炬燎火。半柴,社則降壇南行,當瘞埳西行,諸祝以玉帛饌物置於埳,奉禮曰「可瘞」,埳東西面各四人窴土。太常卿前奏:「禮畢。」廟無望燎儀。
 
15
親告: 太常卿引皇帝還大次,樂作,皇帝出內壝門,社出宮門,廟出廟門。殿中監前受鎮珪,華蓋侍衛如常儀,皇帝入次,樂止。謁者、贊引各引告官及從駕群臣、諸方客使以次出。贊引引御史以下俱復執事位。立定,奉禮曰:「再拜。」御史以下皆再拜,贊引引出。工人以下以次出。社廟祝版燔於齋所。
 
《鑾駕還宮》 
1
鑾駕還宮: 社廟同
 
2
鑾駕還宮: 皇帝既還大次,侍中版奏:「請解嚴。」將士不得輒離部伍。皇帝改服通天冠,絳紗袍,乘金輅,鼓吹振作,奏請還宮如常儀。
 
《巡狩告圜丘有司攝事》
1
巡狩告圜... : 告社廟附
 
2
巡狩告圜... : 將告,有司卜日如別儀。社廟同。
 
3
巡狩告圜... : 前二日,守宮設告官以下次各於常所,設陳饌幔於內壝東門之外道北,南向。社無設陳饌幔,廟同社。右校掃除壇之內外,郊社令積柴於燎壇。社為瘞埳二於壇北如常,廟埳於北門內道西。
 
4
巡狩告圜... : 前一日,諸告官清齋於告所。社於社所,廟於廟所。諸衛令其屬,晡後一刻各以其方器服守衛壝門。社則社宮門,廟則廟門。奉禮設版位於內外並如常儀。廟又設望瘞位於堂之東北,當瘞埳西向。又設奉禮位於瘞埳東北,南向,贊者二人在西少退。太廟令整拂神幄。郊社令帥其屬以樽坫罍洗篚审入設,皆如常儀。執樽罍篚审者各位於樽罍篚审之後。太官令先饌酒脯醢。
 
5
巡狩告圜... : 告日未明四刻,太史令、郊社令各服其服,升設神座位如常。廟無未明四刻以下儀。
 
6
巡狩告圜... : 未明三刻,諸告官各服其服,郊社令、廟則廟令。良醞令之屬入實樽罍及玉幣。天帝太樽二,著樽二,一實以明水為上,一實以醴齊次之。山罍各二,一實以玄酒為上,一實以清酒次之。玉以蒼璧,幣以蒼。社正座太罍二,一實明水為上,一實醴齊次之。配座象樽二,其實亦如之。皆山罍二,一實玄酒為上,一實清酒次之。玉兩珪有邸。幣以黑,各一丈八尺。廟每室春夏用兩犧樽,秋冬用兩著樽。一實明水為上,一實醴齊次之。山罍二,一實玄酒為上,一實清酒次之。幣以白,長一丈八尺。太祝以玉帛置於篚,設於饌所。社無饌幔,廟同。
 
7
巡狩告圜... : 未明二刻,奉禮帥贊者先入就位,贊引引御史、太祝以下入,再拜行掃除如常儀。訖,各就位。社一刻。廟又贊引引太廟令、太祝、宮闈令入當階間,北面西上立定,奉禮曰「再拜」,贊者承傳,太廟令以下皆再拜。升自東階,入開埳室,奉出獻祖以下九室神主,各置於座如儀訖,各就位。謁者引告官以下俱就門外位。謁者引告官,贊引引執事者次入就位,立定,奉禮曰「再拜」,告官以下再拜,其先拜者不拜。謁者進告官之左白「有司謹具,請行事」。
 
8
巡狩告圜... : 未明一刻,社廟則質明。謁者引告官廟又贊引引執事者。以下俱就門外位立定,又謁者引告官、贊引引執事者次入就位立定,社無謁者以下。奉禮曰:「再拜。」贊者承傳,凡奉禮有辭,贊者皆承傳。告官以下皆再拜。謁者進告官之左,白:「有司謹具,請行事。」退復位。奉禮曰:「再拜。」在位者皆再拜。
 
9
巡狩告圜... : 初謁者白請行事退復位,太官令出,帥進饌者奉饌陳於東門之外。社於西門。初太官令出,太祝跪取玉廟取幣。於篚,興,立於樽所。
 
10
巡狩告圜... : 謁者引告官升自午陛,北向立,社升北陛南向立。太祝以玉東向授,社西向授。告官受玉,進,北面跪社南面。奠於天帝神座,俛伏,興,社奠太社。少退,北向再拜。社謁者又引告官詣太稷壇,如太社之儀。謁者引降還本位,太祝還樽所。廟謁者引告官升自東階,詣獻祖廟室戶前北向立,太祝以幣東向授,告官受幣,北面跪奠於獻祖神座前,俛伏,興,出戶,北向再拜。訖,謁者引告官次進幣於懿祖以下皆如上儀。訖,謁者引還本位,諸太祝各還樽所。
 
11
巡狩告圜... : 太官令引饌入,升自午陛,太祝迎引於壇上,設於神座前。籩豆蓋审徹之如式。社饌入如正儀。設訖,太官令以下降自東陛,復位。社西陛。諸太祝各還樽所。
 
12
巡狩告圜... : 謁者引告官詣罍洗,盥手洗爵訖,升自南陛,詣天帝酒樽所。社告官詣太社壇,升北陛。執樽者舉审,告官酌醴齊,謁者引告官詣天帝神座前,北向跪奠爵,俛伏,興,社進太社前,南向跪奠。少退,北向立。太祝持版進於神座之右,東向跪讀祝文祝文臨時撰。社西向。訖,興,告官再拜訖,太祝進,跪奠版於神座,興,還樽所。
 
13
巡狩告圜... : 告官拜訖,謁者引告官進天帝神座前,北向立。社引詣太社前南面立。廟太官令引饌入自正門,升自太階,諸太祝迎引於階上,各設於神座前訖,太官令以下降復位,諸太祝各還樽所。謁者引告官詣罍洗,盥手洗爵訖,升自東階,詣獻祖酒樽所。執樽者舉审,告官酌醴齊訖,謁者引告官入詣獻祖神座前,北向跪奠爵,俛伏,興,出戶北向立。太祝持版進於室戶外之右,東向跪讀祝文訖,興,告官再拜,太祝進,跪奠版於神座,俛伏,興,還樽所。告官拜訖,謁者引告官以次奠如獻祖之儀,唯不盥洗。訖,謁者引告官詣東序,西向立。太祝以爵酌罍福酒,合置一爵,一太祝持爵進告官之右,西向立。社東向,廟北向。告官再拜受爵,跪祭酒,遂飲卒爵。太祝進受爵,復於坫。告官俛伏,興,再拜訖,謁者引告官降復位。社告官拜訖,引降詣太稷壇,升獻如太社,訖,引降復位。
 
14
巡狩告圜... : 太祝各進跪徹豆,俛伏,興,還樽所。奉禮曰:「再拜。」在位者及告官皆再拜。
 
15
巡狩告圜... : 謁者進告官之左,白:「請就望燎位。」社望瘞位,廟同社。謁者引告官就望燎位,南向立。廟西向立。初眾官將拜,太祝以篚取玉幣及祝版置於柴上戶內。瘞則窴於埳。社祝版焚於齋坊,廟同社。柴東西各四人以炬燎火,半柴,社則瘞,左右四人窴土半埳。謁者進告官之左,白:「禮畢。」
 
16
巡狩告圜... : 謁者引告官、贊引引執事者以次出。御史以下俱復執事位,立定,奉禮曰:「再拜。」御史以下皆再拜,贊引引出。太廟儀,初白禮畢,奉禮贊者還本位。御史太史以下俱復執事位,立定,奉禮曰「再拜」,御史以下皆再拜,贊引引出。太廟令、太祝、宮闈令納神主如常儀。
 
17
巡狩告圜... : 歸告禮同。
 
18
巡狩告圜... : 將巡狩,所司承制先頒告於東方諸州曰:「皇帝二月東巡狩,各修平乃守,考乃職事,無敢不敬戒,國有大刑。」駕將發,告圜丘、宗廟、社稷,皆如別儀。皇帝出宮備大駕鹵簿皆如常儀。軷於國門,祭所過山川,如親征之禮。所經州縣,刺史縣令先待於境。通事舍人承制問百年。古先帝王、名臣、烈士,皆州縣致祭。
 
《燔柴告至》 
1
燔柴告至: 將告,將作先於泰山下修圓壇,四出陛。若先有封禪祀天壇,即不須別築。
 
2
燔柴告至: 前告三日,尚舍直長施大次於外壝東門之內。又設文武侍臣次,陳饌位。設宮懸樂、燎壇之制。一如圜丘之儀。
 
3
燔柴告至: 前一日,皇帝清齋於行宮。應告之官皆於告所清齋一日。近侍之官應從升者及從告群官、諸方客使,皆於其所俱清齋一宿。諸衛令其屬晡後一刻各以其方器服守衛壝門,與太樂工人俱清齊一宿。奉禮設御位於壇之東南,西向。設告官司徒、執事者、御史、奉禮、贊者、協律郎、太樂令、望燎位、東方諸州刺史縣令、介公、酅公、文武九品以上官、西方北方蕃客等位,並如上辛圜丘儀。其褒聖侯等亦如之。設告官以下門外位於東西壝門之外道南,皆如設次之式。郊社令帥府史一人及齋郎以樽坫罍洗篚审入設於位,並如常儀,執樽罍篚审者各位於樽罍篚审之後。
 
4
燔柴告至: 告日未明十五刻,太官令帥宰人烹牲於廚。蒼牲一,騂牲一。
 
5
燔柴告至: 未明四刻,太史令、郊社令各服其服,升設昊天上帝神座於壇上北方,南向,席以稿秸;設高祖神堯皇帝神座於東方,西向,席以莞。設神位各於座首。
 
6
燔柴告至: 未明三刻,諸告官以下各服其服。郊社令、良醞令各帥其屬入實樽罍及玉幣,天帝太樽二,配帝著樽二,俱實以汎齊。其明水各實於上樽。玉以蒼璧。幣長一丈八尺。太祝以玉帛置於篚。太官令帥進饌者實諸籩豆簋簠等,皆設於饌幔內。
 
7
燔柴告至: 未明二刻,奉禮帥贊者先入就位,贊引引御史、太祝以下入行掃除如常儀訖,各就位。皇帝服袞冕,乘輅發行宮,奏請進發、內外器服如常儀。駕將至,謁者贊引各引告官,通事舍人引從告群官、東方刺史縣令、諸方客使,俱就門外位。
 
8
燔柴告至: 駕至大次門外,迴輅南向。其降輅之大次、謁者引告官及從告群官入就位、皇帝奠玉帛等儀,並如圜丘。初皇帝既升奠玉幣,太官令帥進饌者,其奉饌奏樂之儀,並如圜丘。天帝之饌升自南陛,配帝之饌升自東陛。諸太祝迎引於壇上,各設於神座前。設訖,謁者引司徒以下降自東陛,復位,諸太祝各還樽所。太常卿引皇帝詣罍洗,樂作。其盥洗、酌獻、奏樂、讀祝之儀,並如圜丘。其祝文臨時撰。訖,興,皇帝再拜。初讀祝文訖,樂作,太祝進,奠版於神座,還樽所,其酌獻配帝、奏樂、讀祝之儀,並如圜丘。皇帝拜訖,樂止。太常卿引皇帝進天帝神座前,北向立,樂作,太祝各以爵酌福酒。其飲福、受胙、奏樂、皇帝還版位之儀,並如圜丘。謁者引司徒降復位。太祝各進徹豆,還樽所。奉禮曰「賜胙」。其眾官受胙、皇帝望燎及太祝燎牲體玉幣、皇帝還大次、禮官工人次出等儀,並如圜丘。
 
《鑾駕還行宮》 
1
鑾駕還行... : 皇帝既還大次,侍中版奏:「請解嚴。」將士不得輒離部伍。皇帝改服通天冠,絳紗袍,乘輅、奏請、還宮如常儀。
 
《望秩於山川》 
1
望秩於山... : 柴之明日,望秩祀於嶽、鎮、海、瀆、山、林、川、澤、丘、陵、墳、衍、原、隰。將祭,所司先為壇於祭所,其神皆以尊卑為敘,重行南向。
 
2
望秩於山... : 前三日,守宮設祭官以下次於東壝之外道南,北向,以西為上。設陳饌幔於內壝東門之外道北,南向。
 
3
望秩於山... : 前二日,太樂令設宮懸之樂於壇南,設登歌於壇上,皆如常儀。右校掃除壇內外,又為瘞埳於壇北之壬地外壝之內,方深取足容物。
 
4
望秩於山... : 前一日,諸祭官各清齋於祭所。諸衛令其屬晡後一刻各以其方器服守衛壝門,與太樂工人俱清齋一宿。奉禮設祭官位於內壝東門之內道北,執事位於道南,俱西向北上。設御史位於壇下,一位於東南,西向,一位於西南,東向,令史各陪其後。設奉禮位於樂懸東北,贊者二人在南差退,俱西向。協律郎位於壇上,在南陛之西,東向。設太樂令位於北懸之間。設望瘞位於瘞埳之東,西向。設祭官以下門外位於外壝東門之外道南,每等異位,北向西上。設酒樽之位:嶽鎮海瀆各山樽二,山林川澤俱蜃樽二,丘陵墳衍原隰俱散樽二,各於壇上南陛之東,北向西上。其嶽壇上加山罍二,置於山樽東,北向。皆加勺审。設玉篚於樽坫之所,設洗於壇南陛東南如常,執樽罍篚审者各位於樽罍篚审之後,郊社令帥齋郎以樽坫罍洗篚审入設於位。
 
5
望秩於山... : 祭日未明十五刻,太官令帥宰人以鸞刀割牲,齋郎以豆取毛血置於饌所,遂烹牲。
 
6
望秩於山... : 未明二刻,太史令、郊社令各服其服,入設神座,各於壇上北方,南向,席皆以莞,設神位各於座首。
 
7
望秩於山... : 未明一刻,祭官以下各服其服,郊社令、良醞令入實樽罍及玉,山樽實以醍齊,蜃樽實以沈齊,散樽及山罍皆實以清酒。齊加明水,酒加玄酒,各實於上樽。祭神之玉以兩珪有邸。太祝以幣置於篚,太官令帥進饌者實諸籩豆簋簠等。奉禮帥贊者先入就位。贊引引御史、太祝與執樽罍篚审者入自東門,當壇南重行,北向西上。立定,奉禮曰:「再拜。」贊者承傳,御史以下皆再拜。訖,執樽罍篚审者各就位。贊引引御史詣壇東陛升,行掃除於上,令史祝史行掃除於下,訖,引就位。
 
8
望秩於山... : 質明,謁者引獻官,贊引引執事者,俱就東門外位。太樂令帥工人次入就位。謁者、贊引各引獻官以下入就位。立定,奉禮曰:「再拜。」在位者皆再拜。
 
9
望秩於山... : 謁者進獻官之左,白:「有司謹具,請行事。」退復位。協律郎跪,俛伏,舉麾,鼓柷,奏順和之樂,以蕤賓之均,自後壇下之樂皆奏姑洗。樂三成,偃麾,戛敔,樂止。奉禮曰:「再拜。」獻官以下皆再拜。
 
10
望秩於山... : 太祝取玉於篚,立於樽所。謁者引獻官詣嶽壇,升自南陛,北向。太祝以玉幣東向授,獻官受。登歌作肅和之樂,以函鍾之均。謁者引獻官進,北面跪奠於嶽神之座,俛伏,興。謁者引退,北面再拜訖,登歌止。謁者引獻官降自南陛,還本位。
 
11
望秩於山... : 初獻官升奠玉幣,太官令出,帥進饌者奉饌陳於東門外;於登歌止,太官令引饌入。俎初入門,雍和之樂作,饌至陛,樂止。饌升南陛,太祝迎引於壇上,設於嶽神座前。籩豆蓋审徹之如式。設訖,太官令以下降自東陛以出,太祝還樽所。其鎮海以下之饌,皆祝史迎於壇上,設於神座前,相次而畢。
 
12
望秩於山... : 訖,謁者引獻官詣罍洗,盥手洗爵訖,謁者引升自南陛,詣酒樽所,執樽者舉审,獻官酌醍齊訖,樂作,謁者引詣嶽神座前,北向跪奠爵,興,謁者引獻官少退,北向立,樂止。初獻官進奠爵,祝史各以爵酌酒助奠鎮海以下,還樽所。太祝持版於神座之右,東面跪讀祝文。祝文臨時撰。訖,興。獻官再拜。初讀祝文訖,樂作,太祝進奠版於神座,還樽所,獻官拜訖,樂止。
 
13
望秩於山... : 太祝酌罍福酒進獻官之右,西向立。獻官再拜受爵,跪祭酒,啐酒,奠爵,興。太祝帥齋郎進俎,太祝減神前三牲胙肉皆取前腳第二骨。加於俎,西向授,獻官受以授齋郎。獻官跪取爵,遂飲卒爵,太祝受爵復於坫。獻官興,再拜。謁者引獻官降,復位。諸祝各徹豆如常,訖,還樽所。奉禮曰:「賜胙。」贊者唱:「再拜。」在位者皆再拜。獻官不拜。順和之樂作,奉禮又曰:「再拜。」獻官以下皆再拜。樂一成止。
 
14
望秩於山... : 謁者進獻官之左,白:「請就望瘞位。」贊者引獻官就望瘞位,西向立。於眾官將拜,諸太祝各執篚進神座前,跪取玉幣,齋郎以俎載毛血等,各由其陛降壇詣瘞埳,以物置於埳。訖,奉禮曰:「可瘞。」埳東西各四人窴土。半埳,謁者進獻官之左,白:「禮畢。」遂引出。贊引引執事者以次出。又贊引引御史、太祝以下俱復執事位。奉禮曰:「再拜。」御史以下皆再拜訖,出。贊引引工人以次出。其祝版燔於齋所。
 
《肆覲東后》 
1
肆覲東后: 望秩之明日,肆覲東后。於告至之前,刺史縣令皆先奉見如常。將作先於行宮之南為壝宮,方三百步,面一門,為壇於壝內,三分壝,二在南,壇方九丈六尺,高四尺,四出陛。南面兩陛,餘三面各一陛。
 
2
肆覲東后: 前二日,太樂令設宮懸之樂於壇南,如殿庭之儀。
 
3
肆覲東后: 前一日,尚舍鋪御座於壇上近北,南向。又設解劍席於南陛之西南。守宮於門外量設百官次,文東武西,以北為上。東方刺史縣令次於文官之南,蕃客次於武官之南。所司陳輦輅於壇南如常。 典儀設群官版位:文官一品以下九品以上位於壇東南,每等異位,重行西面,以北為上;武官一品以下九品以上位於壇西南,當文官,每等異位,重行東面,以北為上;東方刺史縣令於壇南三分庭一在南,每等異位,重行北面,以西為上;若有蕃客則位於刺史之西,每國異位,重行北面,以東為上。設典儀位於南陛之東,贊者二人在南差退,俱西向北上。 奉禮設門外位:文官一品以下九品以上位於門東,每等異位,重行西面;武官一品以下九品以上位於門西,每等異位,重行東面:俱以北為上。設東方刺史縣令位於文官之南,每等異位,重行西面,以北為上。蕃客位於武官之南,每國異位,重行東面,以北為上。
 
4
肆覲東后: 其日未明三刻,諸衛各以其方器服量設牙旗於壝外四面。
 
5
肆覲東后: 未明一刻,諸衛各勒所部,列黃麾大仗屯門及鈒戟陳於壝內,如殿庭之儀。群官及刺史以下各集就次,服其朝服。蕃客集次,各服其國服。
 
6
肆覲東后: 侍中版奏:「請中嚴。」近仗陳於行宮門外,諸侍衛之官各服其器服,符寶郎奉寶,俱詣行宮門外奉迎。典儀帥贊者先入就位。吏部、兵部、主客、戶部贊群官客使俱出次,通事舍人各引就門外位。刺史縣令俱執贄,通事舍人引就門外位。贄各以其土所有。錦綺、繒布、葛越之屬,俱五兩為一束而執之,仍飾以黃帊。其餘當土常貢之物並盛以篚,其屬執之,列於縣令位後。通事舍人引文武官一品以下九品以上先入就位。
 
7
肆覲東后: 侍中版奏:「外辦。」皇帝將出,仗動,太樂令令撞黃鐘之鐘,右五鐘皆應,協律郎舉麾,工鼓柷,奏太和之樂。皇帝服袞冕,乘輿以出,曲直華蓋警蹕侍衛如常儀。皇帝入自北壝門,由北陛升壇即御座,樂止。腰輿退,其羽儀華蓋仍侍於御側。
 
8
肆覲東后: 通事舍人引東方刺史以下入就位,鴻臚引蕃客次入就位。初刺史入壝門,懸下舉麾,舒和之樂作,至位立定,樂止。典儀曰:「再拜。」贊者承傳,執贄者俱跪奠贄,興,在位者皆再拜訖,跪取贄,興。凡拜奠贄皆如之。侍中前承制,降詣刺史東北,西面立,稱有制。蕃客則舍人承旨宣飭。刺史以下皆再拜。宣制訖,又再拜。戶部引諸州貢物兩行各入於刺史位前,東西陳之。龜為前列,金次之,丹漆絲纊,四海九州美物,重行量陳於後訖,執物者各退立於東西廂文武前側立。
 
9
肆覲東后: 通事舍人引刺史為首者一人執贄詣解劍席,跪,解劍脫舄,執贄興。舍人接引升壇詣御座前,北面跪奏稱:「具官臣姓名等,敢獻壤奠。」遂奠贄,俛伏,興。又舍人跪舉以東授所司。舍人引刺史降詣解劍席,跪,佩劍納舄,興。通事舍人引復北面位。初為首者奠贄,通事舍人引在庭者以次奠贄於位前訖,各俛伏,興。引退復位訖,刺史以下俱再拜。
 
10
肆覲東后: 戶部尚書進詣階間,北面跪奏稱:「戶部尚書臣某言,諸州貢物,請付所司。」俛伏,興。侍中前承詔,退稱:「制曰可。」尚書退復位。所司受贄,其執貢物人各進執物,所司引退,俱出東門。
 
11
肆覲東后: 初刺史將朝,中書侍郎以諸州鎮表方別為一案,俟於西門外,給事中以祥瑞案俟於東門外,俱令史絳公服對舉案,侍郎、給事中俱就侍臣班。初刺史將入門,中書侍郎降,引表案入,詣西階下,東面立;給事中降,引祥瑞案詣東階下,西面立。刺史將升奠,中書令、黃門侍郎俱降立於階下。刺史執贄升階,中書令、黃門侍郎各執所奏之文以次升。初戶部尚書奏退復位訖,中書令前跪奏諸方表訖,黃門侍郎又進跪奏祥瑞,各還侍位,侍郎與給事中引案退。司儀曰:「再拜。」贊者承傳,文武群官、刺史以下及諸國蕃客俱再拜。訖,通事舍人以次引北面位者出就門外位。
 
12
肆覲東后: 侍中前奏稱:「侍中臣某言,禮畢。」俛伏,興,還侍位。皇帝興,太樂令令撞蕤賓之鐘,左五鐘皆應,太和之樂作,皇帝乘輿降自北陛,警蹕侍衛如來儀,入行宮,樂止。通事舍人引東西面位者以次出。設會如正會之儀。
 
《考制度》
1
考制度: 朝覲之明日,左右丞相以考制度事奏聞。命太常卿采詩陳之,以觀百姓之風俗。命市納賈,以觀百姓之所好惡。命典禮者考時月、定日、同律,觀禮樂、制度、衣服,正之。山川神祇有不舉者為不敬,宗廟有不順者為不孝,不孝不敬者則長官黜以爵。革制度、衣服者為叛,叛者長官有討。有功德於百姓者加爵賞。
 
2
考制度: 五月南巡狩至於南嶽,如東巡狩之禮。八月西巡狩至於西嶽,如南巡狩之禮。十有一月北巡狩至於北嶽,如西巡狩之禮。歸格於宗禰,用特,如別禮。若告封禪,如別儀。

※※※

漢代之後 -> 隋唐 -> 通典 -> 禮七十九

《禮七十九》 

《皇帝封祀泰山》
1
皇帝封祀... : 禪社首山附
 
《鑾駕進發》
1
鑾駕進發: 禪儀無此篇
 
2
鑾駕進發: 皇帝將有事於泰山,有司卜日如別儀。告昊天上帝、太廟、太社皆如巡狩之禮。告太廟,高祖祝文加封祀配神作主之意,告睿宗祝文加禪祭配神作主之意。皇帝出宮,備大駕鹵簿,軷於國門,祭所過山川、古先帝王、名臣、烈士,皆如巡狩之禮。通事舍人承制問百年。所經州縣,刺史縣令先待於境。至泰山下,柴告昊天上帝於圜丘壇,如巡狩告至之禮。有司攝事。前祀所司以太牢祭於泰山神廟如常式。
 
《齋戒》 
1
齋戒: 前七日,太尉戒誓百官,封云封於泰山,禪云禪於社首山,齋儀同封祀。皇帝散齋於行宮後殿四日,致齋於前殿三日,服袞冕結珮等並如圜丘儀。百官如別儀。
 
《制度》 
1
制度: 將作大匠先領徒於泰山上立圜臺,廣五丈,高九尺,土色各依其方;又於圜臺上起方壇,廣一丈二尺,高九尺;其臺壇四面各為一陛。玉板長一尺三寸,廣五寸,厚五分,刻牒為字,以金填之,用金匱盛。其玉牒文,中書、門下進取進止,所由承旨請內鐫。其石檢等,並如後制。郊社令積柴為燎壇於山上圜臺之東南,量地之宜。柴高一丈二尺,方一丈,開上,南出戶,方六尺。又為圜壇於山下,三成十二陛,如圜丘之制,隨地之宜。壇上飾以玄,四面依方色。壇外為三壝。郊社令又積柴於壇南,燎如山上之儀。又為玉冊,皆以金繩連編玉牒為之。每牒長一尺二寸,廣一寸二分,厚三分,刻玉填金為字。少府監量文多少為之。又為玉匱一,長一尺三寸,并檢方五寸,當纏繩處刻為五道,當封寶處刻深二分,方取容受命寶印,以藏正座玉冊。又為金匱二,以藏配座玉冊,制度如玉匱。又為黃金繩以纏玉匱、金匱。又為石侠以藏玉匱,用方石再累,各方五尺,厚一尺,縱鑿石中,廣深令容玉匱。侠旁施檢處,皆刻深三寸三分,闊一尺,南北各二,東西各三,去隅皆七寸。纏繩處皆刻深三分,闊一寸五分。為石檢十枚,以檢石侠,皆長三尺,闊一尺,厚七寸;皆刻為三道,廣一寸五分,深四寸,當封處大小取容寶印,深二寸七分;皆有小石蓋,制與封刻處相應,以檢擫封印;其檢立於侠旁當刻處。又為金繩三,以纏石侠各五周,徑三分。為石泥以封石侠。以石末和方色土為之。其封玉匱、金匱、石侠同用受命寶,並所司量時先奏請出之。為距石十二枚,皆闊二尺,厚一尺,長一丈,邪刻其首,令與侠隅相應,分距侠四隅,皆再累。為五色土圓封,以封石侠,上徑一丈二尺,下徑三丈九尺。禪禮制度:將祭,將作先於社首山禪所為禪祭壇,如方丘之制。八角三成,每等高四尺。上闊十六步,設八陛。上等陛廣八尺,中等陛廣一丈,下等陛廣一丈二尺。為三重壝,量地之宜。四面開門。玉冊、石侠、玉匱、金匱、金泥、檢距、圓封、立碑等,並如封祀之儀。
 
《陳設》 
1
陳設: 前祀三日,衛尉設文武侍臣次於山下封祀壇外壝東門之內道北,皆文官在左,武官在右,俱南向。設諸祀官次於東壝之外道南,北向西上。三師南壝之外道東,諸王於三師之南,俱西向北上。文官從一品以下九品以上於祀官之東,皇親五等以上諸親三等以上於文官之東,東方諸州刺史縣令又於文官之東,俱北向西上。介公、酅公於南壝之外道西,東向;諸州使人於介公、酅公之西,東向。諸方之客,東方南方於諸王東南,西向;西方北方於介公、酅公西南,東向:皆以北為上。武官三品以下九品以上於西壝之外道南,北向東上。設陳饌幔各於內壝東門西門之外道北,南向,北門之外道東,西向。壇上及東方之饌陳於東門外,南方及西方之饌陳於西門外,北方之饌陳於北門外。
 
2
陳設: 前祀二日,太樂令設宮懸之樂於山下封祀壇之南,內壝之外,如圜丘儀。右校掃除壇之內外。禪儀:祭前三日,尚舍壇長施大次於外壝東門內道北,尚舍奉御鋪御座。守宮設文武官次於大次前,東西相向。諸祀官次於東壝外,文官九品以上於祀官東,皇親諸親又於其東,蕃客又於其東。介公、酅公於西壝外道南,武官九品以上於介公、酅公西,蕃客又於其西。褒聖侯於三品文官下。有諸州使,分於文武官後。設陳饌幔於內壝東西門外道北,南向。其壇上及東方饌陳於東門外,南方西方北饌陳於西門外。其陳樂懸則樹靈鼓。右校掃除又為瘞埳於壇壬地。
 
3
陳設: 前祀一日,奉禮郎設祀官公卿位於山下封祀壇內壝東門之外道南,分獻之官於公卿之南,執事者位於其後,每等異位,重行,西面北上。設御史位於壇上,一位於東陛之南,西向,一位於西陛之南,東向。設奉禮位於樂懸東北,贊者二人在南差退,俱西向。設協律郎位於壇上南陛之西,東向。設太樂令位於北懸之間,當壇北向。
 
4
陳設: 設從祀之官位:三師位於懸南道東,諸王位於三師之東,俱北面西上。介公、酅公位於道西,北面東上。文官從一品以下九品以上於執事之南,東方諸州刺史縣令又於文官之南,每等異位,重行西向,俱以北為上。武官三品以下九品以上位於西方,值文官,皇親五等以上、諸親三等以上於武官之南,每等異位,重行東向。諸州使人位於內壝南門之外道西,重行東面,皆以北為上。設諸國客使位於內壝南門之外,東方南方於諸王東南,每國異位,重行北向,以西為上;西方北方於介公、酅公西南,每國異位,重行北面,以東為上。其褒聖侯於文官三品之下,諸州使人各於文武官後。禪儀:奉禮設御位於壇東南。設祀官位於內壝東門外道南,分獻官於祀官南,執事者位於其後。設御史位二於壇下,一位於東南,西向,一位於西南,東向,令史陪後。設奉禮位於懸東北,贊者二人在南差退。協律郎於壇上,太樂令於北懸間,並如常。設望瘞位於壇東北。從祭官於執事南,皇親又於南,諸州刺史縣令又於南,蕃客又於南。介公、酅公於內壝西門外道南,武官於後,蕃客於武官南。設門外位於東西壝門外道南,皆如設次之式。
 
5
陳設: 設牲牓於山下封祀壇之外,當門西向。蒼牲一居前,正座。又蒼牲一;配座。青牲一在北少退,南上,次赤牲一,次黃牲一,次白牲一,次玄牲一;以上五方帝座。又青牲一,大明。又白牲一,夜明也。禪禮,設牲牓於東壝外如式,正座黃牲一,居前;配座黃牲一,在北少退;神州黝牲一,在南少退。設贬犧令位於牲西南,史陪其後,俱北向。設太祝位於牲東,各當牲後,祝史陪其後,俱西向。設太常卿省牲位於牲前,近北。又設御史位於太常卿之西,俱南向。
 
6
陳設: 設昊天上帝酒樽於圜臺之上下:太樽二、著樽二、犧樽二、山罍二在壇上,於東南隅,北向;象樽二、壺樽二、山罍四在壇下,於南陛之東,北面西上。設配帝著樽二、犧樽二、象樽二、山罍二在壇上,皆於昊天上帝酒樽之東,北向西上。其山下封祀壇設五帝日月,俱太樽二,在神座之左。其內官每陛間各象樽二在第二等,中官每陛間各壺樽二在第三等,外官每陛間各概樽二於內壝之內,眾星每道間各散樽二於內壝之外。凡樽各設於神座之左而右向。五帝日月以上之樽置於坫,內官以下樽俱籍以席,皆加勺审,設爵於樽下。禪儀,設皇地祇太樽二、著樽二、犧樽二、山罍二在壇上東南隅,北向;象樽二、壺樽二、山罍四在壇下南陛之東,北向,俱西上。設配帝著樽二、犧樽二、象樽二、山罍二在壇上正座樽東,北向西上。神州太樽二在第一等。每方岳鎮海瀆俱山樽二,山林川澤各蜃樽二,丘陵以下各散樽二,皆於壇下,皆加勺审。
 
7
陳設: 設罍洗各於壇南陛東南,亞獻之洗又於東南,俱北向。罍水在洗東,篚在洗西,南肆。篚實以巾爵。設分獻罍洗篚审各於其方陛道之左,俱西向,執樽罍篚审者各於樽罍篚审之後。各設玉幣之篚於壇之上下樽坫之所。
 
8
陳設: 祀日未明五刻,太史令、郊社令各服其服,升設昊天上帝神座於山上圜臺之上北方,南向,以三脊茅為神籍。設高祖神堯皇帝神座於東方,西向,席以莞。神位皆於座首。又太史令、郊社令設五天帝、日月神座於山下封祀壇之上,青帝於東陛之北,赤帝於南陛之東,黃帝於南陛之西,白帝於西陛之南,黑帝於北陛之西,大明於東陛之南,夜明於西陛之北,席皆以稿秸。設五星、十二辰、河漢及內官之座於第二等十有二陛之間,各依方面,凡席皆內向,其內官中有北斗、北辰位南陛之內,差在行位前。設二十八宿及中官之座於第三等亦如之。布外官席位於內壝之內,眾星席位於內壝之外,各依方次。席皆以莞,設神位各於座首。禪禮:神位:皇地祇神座於壇上北方,南向,席以稿秸。睿宗大聖真皇帝座於東方,西面,席以莞。神州於第一等東南方,席以稿秸。岳鎮以下於內壝內,各於其方,嵩岳以下於壇西南,俱內向,席皆以莞。所司陳其異寶及嘉瑞等於樂懸之北東西廂。禪禮無瑞物。
 
《省牲器》 
1
省牲器: 省牲之日午後十刻,去壇二百步所,諸衛之屬禁斷行人。晡後二刻,郊社令丞帥府史三人及齋郎以樽坫罍洗篚审入設於位。凡升壇者各由其陛。贊引引御史、諸太祝詣壇東陛,御史二人升,行掃除於上,太祝七人與祝史行掃除於下。其五星以下羊豕所司,各依令先備如常儀。並如別儀。禪禮無五星以下羊豕,餘同。
 
《鑾駕上山》 
1
鑾駕上山: 禪無上山儀
 
2
鑾駕上山: 前祀三日,本司宣攝內外,各供其職。衛尉設祀官、從祀群官五品以上便次於行宮朝堂如常儀。
 
3
鑾駕上山: 前祀二日,尚舍直長施大次於圜臺東門外道北,又於山中道設止息大次,俱南向,尚舍奉御鋪御座。衛尉設從駕文武群官及諸方使應從升者次於圜臺南門之外,文東武西,並如常儀。郊社令設御洗於圜臺南陛之東,北向,罍水在洗東,篚在洗西,南肆。設巾审。其日,奉禮設御位於圜臺南,當壇北向。設群官五品以上版位於御位之南,文東武西,重行北向,相對為首。設東方諸州刺史縣令位於文官之東,諸州使人位於武官之西。設國客位,東方南方於文官東南,每國異位,北面西上;西方北方於武官西南,每國異位,北面東上。設御史位於圜臺東西如祀禮。設奉禮贊者位於群官東北,西面,設執事位於東門之內道南,西面,皆北上。
 
4
鑾駕上山: 前祀一日,未明七刻,搥一鼓為一嚴。三嚴時節,祀前二日侍中奏裁。未明五刻,搥二鼓為再嚴。侍中版奏:「請中嚴。」從祀官五品以上俱就次各服其服,所司陳大駕鹵簿。未明二刻,搥三鼓為三嚴。諸衛之屬各督其隊與鈒戟以次陳於行宮門外。謁者、贊引各引祀官,通事舍人分引從祀群官,諸侍臣結珮,俱詣行宮門外奉迎。侍中負寶如式。乘黃令進輦於行宮門外,南向。侍中版奏:「請登山。」皇帝服袞冕,乘輦以出,稱警蹕如常儀。黃門侍郎進當輦前,跪奏稱:「黃門侍郎臣某言,請鑾輿進發。」俛伏,興,退復位。鑾輿動,又稱警蹕,黃門侍郎、侍中、中書令以下夾引以出,千牛將軍夾輿而趨。駕至侍臣上馬所,黃門侍郎奏:「請鑾輿權停,敕侍臣上馬。」侍中前承制,退稱:「制曰可。」黃門侍郎退,稱:「侍臣上馬。」贊者承傳,文武侍臣皆上馬。諸侍衛之官各督其屬,左右翊鑾輿,在黃麾內;符寶郎奉六寶與殿中監後部從,在黃鉞內。侍臣上馬畢,黃門侍郎奏:「請鑾輿進發。」退復位。鑾駕動,稱警蹕如常,鼓吹不鳴,不得諠譁。從祀官在玄武隊後如常。若須先置,則聽臨時節度。車輅鼓吹待於山下。御史大夫、刺史、縣令前導如式。至中道,止息大次前,迴輦南向,侍中奏請降輦如常。皇帝降輦,之大次,群官皆隨便而舍。停大次三刻頃,侍中奏請皇帝出次升輦進發如初。駕至臺東門外大次前,迴輦南向,侍中進當駕前,跪奏稱:「侍中臣某言,請降輅。」俛伏,興。皇帝降輦之大次如常儀。通事舍人承旨敕從祀群官退就門外位。禪儀,鑾駕出行宮如封泰山之儀。
 
《薦玉幣》
1
薦玉幣: 祀日未明三刻,諸祀官各服其服。郊社令帥其屬以玉幣及玉冊置於山上圜臺壇上坫所,禮神之玉蒼璧,幣以蒼,配座之幣亦如之。又以玉匱、金匱、金繩、金泥盛於篚,置於石侠之側。良醞令帥其屬各入實樽罍玉幣。凡六樽之次,太樽為上,實以汎齊;著樽次之,實以醴齊;犧樽次之,實以盎齊;象樽次之,實以醍齊;壺樽次之,實以沈齊;山罍為下,實以三酒。配帝,著樽為上,實以汎齊;犧樽次之,實以醴齊;象樽次之,實以盎齊;山罍為下,實以清酒。其玄酒各實於五齊之上樽。禮神之玉,昊天上帝以蒼璧。昊天上帝及配帝之幣以蒼。禪,祭日未明三刻以下實樽至饌幔內,與夏至北郊同也。太官令帥進饌者實諸籩豆簋簠,各設於饌幔內。
 
2
薦玉幣: 未明二刻,奉禮帥贊者先入就位,贊引引御史以下入行掃除如常儀。禪禮,自未明二刻下至掃除訖就位,與夏至方丘同。駕將至,謁者、贊引各引祀官,通事舍人分引從祀群官、諸方客使俱就門外位。自鑾輿至大次以下至進熟,與方丘同。
 
3
薦玉幣: 未明一刻,謁者、贊引各引文武五品以上從祀之官皆就圜臺南立。謁者引司空入行掃除訖,出復位。
 
4
薦玉幣: 侍中版奏:「外辦。」皇帝服大裘而冕,出次,華蓋侍衛如常儀。侍中負寶陪從如式。博士引太常卿,太常卿引皇帝,凡太常卿前導,皆博士先引。入自東門。殿中監進大珪,尚衣奉御又以鎮珪授殿中監,殿中監受進皇帝。皇帝搢大珪,執鎮珪繅籍,華蓋仗衛停於門外,近侍者從入如常,謁者引禮部尚書、太常少卿陪從如常。大珪如搢不便,請先定近侍承奉之。皇帝至版位,北面立。每立定,太常卿與博士退立於左。謁者、贊引各引祀官次入就位。立定,太常卿前奏:「請再拜。」退復位。皇帝再拜。奉禮曰:「眾官再拜。」在位者皆再拜。
 
5
薦玉幣: 太常卿前奏:「有司謹具,請行事。」退復位。正座、配座太祝取玉幣於篚,各立於樽所。太常卿引皇帝詣壇,升自南陛,侍中、中書令以下及左右侍衛量人從升。以下皆如之。皇帝升壇北向立。太祝加玉於幣以授侍中,侍中奉玉幣東向進皇帝,皇帝搢鎮珪,受玉幣。凡受物皆搢鎮珪,奠訖,執鎮珪,俛伏,興。登歌作肅和之樂,以大呂之均。太常卿引皇帝進,北面跪奠於昊天上帝神座,禪則皇地祇神座。俛伏,興。太常卿引皇帝立於西方,東向。又太祝以幣授侍中,侍中奉幣北向進,皇帝受幣,太常卿引皇帝進,東面跪奠於高祖神堯皇帝神座,俛伏,興。太常卿引皇帝少退,東向再拜訖,登歌止。太常卿引皇帝,樂作,皇帝降自南陛,還版位西向立,樂止。太祝還樽所。
 
6
薦玉幣: 山下封祀壇其日,自山下五步立一人,直至下壇,遞呼萬歲以為節候。
 
7
薦玉幣: 祀日未明三刻,諸祀官各服其服。郊社令帥其屬以五帝及日月中官外官以下之玉幣,各置於坫所。五帝之玉以四珪有邸,日月以珪璧。幣各依方色。良醞令帥其屬各入實樽罍玉幣。五帝俱以太樽,皆實以汎齊;日月之樽,實以醴齊;其內官之象樽,實以醍齊;中官之壺樽,實以沈齊;外官之概樽,實以清酒;眾星之散樽,實以昔酒。其玄酒各實於五齊之上樽。禮神之玉,青帝以青珪,赤帝以赤璋,黃帝以黃琮,白帝以騶虞,黑帝以玄璜,日月珪邸。五帝日月以下,幣皆從方色。太官令帥進饌者實諸籩豆簋簠,各設於饌幔內。
 
8
薦玉幣: 未明二刻。奉禮帥贊者先入就位。贊引引御史以下入行掃除如常儀。
 
9
薦玉幣: 未明一刻,謁者、贊引各引祀官皆就位。太樂令帥工人、二舞次入就位,文舞入陳於懸內,武舞立於懸南道西。謁者引司空入行掃除訖,出復位。
 
10
薦玉幣: 於皇帝奠玉幣也,封祀壇謁者、贊引各引祀官入就位,立定,奉禮曰:「眾官再拜。」在位者皆再拜。其先拜者不拜。協律郎跪,俛伏,興,舉麾,鼓柷,奏元和之樂,乃以圜鍾之宮,黃鍾為角,太蔟為徵,姑洗為羽,圜鍾三奏,黃鍾、太蔟、姑洗各一奏之。舞文舞之舞,樂舞六成,偃麾,戛敔,樂止。奉禮曰:「眾官再拜。」在位者皆再拜。謁者七人各引獻官及諸太祝奉玉幣各進奠於神座如常儀。將進奠,登歌作肅和之樂,以大呂之均,餘星座幣亦如之。進奠訖,各還本位。
 
11
薦玉幣: 初群官拜訖,夜明以上祝史各奉毛血之豆,立於門外;登歌止,祝史奉毛血各由其陛升壇,以毛血各致其座,諸太祝俱迎受,各奠於神座前,諸太祝與祝史退立於樽所。
 
《進熟》 
1
進熟: 皇帝既升奠玉幣,太官令出,帥進饌者奉饌各陳於內壝門外。謁者引司徒出詣饌所,司徒奉昊天上帝之俎。初皇帝既至位樂止,太官令引饌入。俎初入門,雍和之樂作,以黃鍾之均。自後接神之樂皆用雍和。饌至陛,樂止。祝史俱進跪徹毛血之豆,降自東陛以出。昊天上帝之饌升自午陛,配帝之饌升自卯陛。諸太祝迎引,各設於神座前。設訖,謁者引司徒,太官令帥進饌者,降自東陛以出,司徒復位。諸太祝各還樽所。
 
2
進熟: 太常卿引皇帝詣罍洗,盥手洗爵等並如圜丘儀。太常卿引皇帝,樂作,皇帝詣壇,升自南陛訖,樂止。謁者引司徒升自東陛,立於樽所;齋郎奉俎從升,立於司徒之後。太常卿引皇帝詣昊天上帝酒樽所,執樽者舉审,侍中贊酌汎齊訖,壽和之樂作,皇帝每酌獻飲福,皆作壽和之樂。太常卿引皇帝進昊天上帝神座前,北向跪奠爵,俛伏,興,太常卿引皇帝少退,北向立,樂止。太祝二人持玉冊進於神座之右,東面跪,又太祝一人跪讀冊文訖,俛伏,興,冊文並中書、門下撰進,少府監刻文。皇帝再拜。初讀冊文訖,樂作,太祝進奠冊於神座,還樽所,皇帝再拜,樂止。太常卿引皇帝詣配座,以下至終獻光祿卿降復位,並如圜丘儀。
 
3
進熟: 皇帝將升獻,太官令引饌入,其山下封祀壇五帝日月以下之饌,亦相次而入。俎初入門,雍和之樂作,以黃鍾之均,饌至陛,樂止。祝史俱進,跪徹毛血之豆,降自東陛以出。木帝之饌升自寅陛,火帝之饌升自巳陛,土帝之饌升自未陛,金帝之饌升自酉陛,水帝之饌升自子陛,大明之饌升自辰陛,夜明之饌升自戌陛。其內官中官眾星之饌,所由師長皆先陳布。諸太祝迎引於壇上,各設於神座。設訖,謁者引司徒,太官令帥進饌者俱降自東陛以出,司徒復位。諸太祝各還樽所。
 
4
進熟: 於山上太尉之亞獻也,封祀壇謁者七人分引五方帝及大明夜明等獻官詣罍洗,盥手洗匏爵訖,各由其陛升,俱酌汎齊訖,各進跪奠於神座前,興,引降還本位。
 
5
進熟: 初第一等獻官將升,謁者五人次引獻官各詣罍洗,盥洗訖,各由其陛升,詣第二等內官酒樽所,俱酌醴齊,各進跪奠爵於內官首座,興,餘座皆祝史齋郎助奠,相次而畢。謁者四人次引獻官俱詣罍洗盥洗,各由其陛升壇,詣第三等中官酒樽所,俱酌盎齊以獻。贊引四人次引獻官詣罍洗盥洗訖,詣外官酒樽所,俱酌醍齊以獻。贊引四人次引獻官詣罍洗盥洗,詣眾星酒樽所,俱酌沈齊以獻。其祝史齋郎酌酒助奠,皆如內官之儀。訖,謁者、贊引各引獻官還本位。武舞六成,樂止。
 
6
進熟: 舞獻俱畢,上下諸祝各進跪徹豆,興,還樽所。奉禮曰:「賜胙。」贊者唱:「眾官再拜。」在位者皆再拜。元和之樂作,奉禮曰:「眾官再拜。」在位者皆再拜。樂作一成止。
 
《燔燎》 
1
燔燎: 終獻將畢,侍中前跪奏曰:「請就望燎位。」太常卿引皇帝就望燎位。太祝奉玉幣等就柴壇,置於柴上戶內訖,奉禮曰:「可燎。」東西面各六人以炬燎火。半柴,侍中前跪奏:「禮畢。」太常卿引皇帝出,贊引引祀官以下皆出。其山下封祀壇獻官獻畢,奉禮曰:「請就望燎位。」諸獻官俱就望燎位。諸太祝各取玉幣等就柴壇,自南陛升,置於柴上戶內訖,奉禮曰:「可燎。」東西面各六人以炬燎火,半柴訖,奉禮曰:「禮畢。」獻官以下皆出。禪儀,皇帝既升奠玉幣,下至跪奠爵俛伏興,與方丘同。太常卿引皇帝少退北向立,樂止,太祝二人持玉冊進於神座之右,東向跪,又太祝一人跪讀冊文訖,俛伏,興,皇帝再拜,祝文並中書、門下進,少府監刻,初讀祝文訖,至配座讀冊,亦皆如之,其拜奠並同方丘。配座初讀冊訖,至窴土半埳,太常卿引皇帝還版位,與方丘同。
 
《封玉冊》 
1
封玉冊: 封檢附
 
2
封玉冊: 燔燎畢,禪儀,皇帝既就望瘞位。侍中跪奏稱:「具官臣某言,請封玉冊。」太常卿引皇帝自南陛升壇,北向立。近侍者從升如式。少府監具金繩金泥等並所用物立於御側,符寶郎奉受命寶立於侍中之側。謁者引太尉進昊天上帝神座前,禪儀,進皇地祇神座前。跪取玉冊置於案,進,皇帝受玉冊,跪,疊之內於玉匱中,纏以金繩,封以金泥。侍中取受命寶,跪以進,皇帝取寶以印玉匱訖,興,侍中受寶以授符寶郎。通事舍人引太尉進,皇帝跪捧玉匱授太尉,太尉跪受。皇帝興。太尉退復位,側身奉玉匱。太常卿前奏:「請再拜。」皇帝再拜訖,入次如常儀。
 
3
封玉冊: 太尉奉玉匱之案於石侠南,北向立。執事者發石蓋,太尉奉玉匱跪藏於石侠內。執事者覆石蓋,檢以石檢,纏以金繩,封以石泥訖,太尉以玉寶遍印訖,引降復位。將作帥執事者以石距封固,又以五色土圜封後,續令畢其功。禪儀同。配座玉牒禪儀,太尉又進睿宗大聖真皇帝座,跪取玉冊內金匱。封於金匱,皆如封玉匱之儀。訖,太尉奉金匱從降俱復位。封禪還,以金匱內太廟,藏於高祖神堯皇帝之石室,如別儀。
 
4
封玉冊: 太常卿前奏:「禮畢。」若有祥瑞,則太史監跪奏訖,侍臣奉賀再拜,三稱萬歲。內外皆稱萬歲訖,又再拜。太常卿引皇帝還大次,樂作,皇帝出東門,禪禮皇帝出中壝門。殿中監前受鎮珪以授尚衣奉御,殿中監又前受大珪,華蓋侍衛如常儀,皇帝入次,樂止。謁者、贊引各引祀官,通事舍人分引從祀群官以次出復位,立定,奉禮曰:「再拜。」眾官在位者皆再拜訖,贊引引出。工人、二舞以次出。禪禮,祭訖,以奇禽異獸合瑞典者,皆縱之神祀所。
 
《鑾駕還行宮》
1
鑾駕還行... : 禪儀同
 
2
鑾駕還行... : 皇帝既還大次,侍中版奏:「請解嚴。」將士不得輒離部伍。轉仗衛於還途如來儀。二刻頃,侍中版奏:「請中嚴。」皇帝服通天冠,絳紗袍,諸祀官服朝服。皇帝出次,升輦降山,下至圜壇所,權停,乘黃令進玉輅,太僕升執轡,以下入宮,並如圓丘儀。
 
《朝覲群臣》 
1
朝覲群臣: 禪祭訖行此禮
 
2
朝覲群臣: 禪之明日,朝覲群官及岳牧以下於朝覲壇,如巡狩儀。皇帝服袞冕,乘輿以出,曲直華蓋警蹕侍衛,入自北壝門,由北陛升壇,即御座。符寶郎奉寶置於座,扇開,樂止。通事舍人引三品以上及岳牧以下入就位如常儀。
 
3
朝覲群臣: 通事舍人引上公一人,舒和之樂作,公至西陛,就解劍席,樂止,脫舄,跪解劍,置於席,興;相禮者與通事舍人引進,當御座前,北面跪稱:「具官臣名等言,天封肇建,景福惟新。伏惟開元神武皇帝陛下萬壽無疆。」俛伏,興。通事舍人引上公降壇,詣解劍席,跪,帶劍納舄,樂作,通事舍人引復位,立定,樂止。典儀曰:「再拜。」贊者承傳,上公以下皆再拜。侍中前承制,降詣上公之東北,西向稱:「有制。」上公及群官皆再拜訖,宣云:「封禪之慶,與公等同之。」上公及群官又再拜舞蹈,三稱萬歲訖,又再拜,引退。
 
《考制度》 
1
考制度: 如巡狩儀

※※※

漢代之後 -> 隋唐 -> 通典 -> 禮八十

《禮八十》

《時旱祈太廟》 
1
時旱祈太... : 將祈,有司卜日如別儀。
 
2
時旱祈太... : 前二日,守宮設祈官以下次各於常所。右校掃除內外。又為瘞埳於北門之內道西,方深取足容物。
 
3
時旱祈太... : 前一日,諸祈官清齋於廟所,諸衛令其屬晡後一刻各以其方器服守衛廟門,奉禮設版位於內外,並如常儀。設望瘞位於堂之東北,當瘞埳西向。又設奉禮位於瘞埳東北,南向,贊者二人在西,少退。太廟令拂拭神幄。又帥其屬以樽坫罍洗篚审制幣篚入設,皆如常儀,執樽罍篚审者各位於樽罍篚审之後。太官令先饌酒脯醢。
 
4
時旱祈太... : 告日,未明三刻,諸告官以下各服其服,太廟令、良醞令之屬入實樽罍及幣。每室,春夏用兩犧樽,秋冬用兩著樽。一實明水為上,一實醴齊次之。山罍二,一實玄酒為上,一實清酒次之。幣以白,各長一丈八尺。
 
5
時旱祈太... : 未明二刻,奉禮帥贊者先入就位。贊引引御史、博士、太廟令、宮闈令、太祝以下入,當階閒北面西上。立定,奉禮曰:「再拜。」贊者承傳,凡奉禮有詞,贊者皆承傳。御史以下皆再拜訖,升,行掃除於上。太廟令以下升自東階,入開埳室,奉出獻祖以下九室神主,各置於座如常儀。訖,各引就位。
 
6
時旱祈太... : 質明,謁者引祈官以下俱就門外位。謁者引祈官,贊引引執事者次入就位。立定,奉禮曰:「再拜。」祈官以下皆再拜。
 
7
時旱祈太... : 謁者進祈官之左,白:「有司謹具,請行事。」退復位。太官令出,帥進饌者奉饌陳於東門之外。初太官令出,諸太祝俱取幣於篚,各立於樽所。謁者引祈官升自東階,詣獻祖廟室戶前,北向立,太祝以幣東向授,祈官受幣,進,北面跪奠於獻祖神座,俛伏,興,出戶,北向再拜。訖,謁者引祈官次進幣於懿祖以下諸室,皆如上儀。訖,謁者引還本位。諸太祝各還樽所。
 
8
時旱祈太... : 太官令引饌入自正門,升自太階,諸太祝迎引於階上,各設神座前。訖,太官令以下降復位,諸太祝各還樽所。謁者引祈官詣罍洗,盥手洗爵訖,升自東階,詣獻祖酒樽所,執樽者舉审,祈官酌醴齊訖,謁者引祈官入詣獻祖神座前,北向跪奠爵,俛伏,興,出戶北向立。太祝持版進於戶外之右,東向跪讀祝文其文為水旱、癘疾、蝗蟲及征伐四夷,各臨時制之。訖,興,祈官再拜。太祝進,跪奠版於神座前,俛伏,興,還樽所。謁者引祈官次詣懿祖以下諸室,皆如獻祖之儀。惟不盥洗。訖,謁者引祈官詣東序西向立。
 
9
時旱祈太... : 諸太祝各以爵酌罍福酒,合置一爵,一太祝持爵進祈官之左,北向立。祈官再拜受爵,跪祭酒,遂飲卒爵。太祝進受爵,復於坫。祈官俛伏,興,再拜訖,謁者引祈官降復位。
 
10
時旱祈太... : 諸太祝各入室,跪徹豆如式,興,還樽所。奉禮曰:「再拜。」在位者皆再拜。已飲福者不拜。奉禮曰:「再拜。」祈官以下皆再拜。訖,謁者進祈官之左,白:「請就望瘞位。」奉禮、贊者轉就瘞埳東北位,謁者引祈官就望瘞位,西向立。於祈官將拜,諸太祝各執篚進神座前,跪取幣,興,降自太階,詣瘞埳,以制幣置於埳訖,奉禮曰:「可瘞。」東西面各四人窴土。半埳,謁者進祈官之左,白:「禮畢。」謁者引祈官,贊引引執事者以次出。初白禮畢,奉禮、贊者還本位。御史太祝以下俱復執事位,立定,奉禮曰:「再拜。」御史以下俱再拜,贊引引出。太廟令、太祝、宮闈令納神主如常儀。其祝版燔於齋坊。若得所祈,報祠用太牢,受胙與時享同,餘與告禮同,祭文臨時制撰。
 
《時旱祈太社》
1
時旱祈太... : 將祈,有司卜日如別儀。行事進止與巡狩告社稷禮並同。太社祝文曰:「維某年歲次月朔日,子嗣天子某謹遣具位姓名敢昭告於太社:爰以農要,久闕時雨,惟神哀此蒼生,敷降靈液。謹以玉帛清酌脯醢明薦於太社,以后土句龍氏配神作主,尚饗。」太稷祝文同。后土氏祝文曰「嗣皇帝某謹遣具位姓名敢昭告於后土氏」,餘同社。后稷文同。得雨報用太牢,瘞幣血,飲福受胙與正祭同,餘與告禮同。太社祝文曰:「往以久闕時雨,敢陳情誠,惟神昭祐,降茲嘉液,率土霑洽,蒼生咸賴。謹以玉帛犧齊、粢盛庶品,明薦於太社,以后土句龍氏配神作主,尚饗。」太稷、后土氏、后稷祝文並同。每配座無玉帛字。
 
《時旱祈嶽鎮以下於北郊》 
1
時旱祈嶽... : 報祠同
 
2
時旱祈嶽... : 將祈,有司筮日如別儀。就祈及禜同。
 
3
時旱祈嶽... : 前二日,守宮設祈官以下次於東壝之外道南,北向,以西為上。設陳饌幔於內壝東門外道北,南向。右校掃除壇之內外,又為瘞埳於壇之壬地,方深取足容物。
 
4
時旱祈嶽... : 前一日,諸祈官清齋於祈所。諸衛令其屬晡後一刻各以其方器服守衛壝門,俱清齋一宿。奉禮設祈官位於內壝東門之內道北,執事位於道南,每等異位,俱重行西面,以北為上。設御史位於壇下西南,東向,令史陪其後。設奉禮位於祈官西南,贊者二人次之,少退,俱西向北上。設望瘞位於壇之東北,西向。又設祈官門外位於東壝之外道南,每等異位,重行北向,以西為上。郊社令以酒樽入設於位,嶽鎮海瀆各山樽二,山川各蜃樽二,每方皆於神座之左,俱右向。皆有坫以置爵。設罍洗篚审各於其方,皆道之左,俱內向,執樽罍篚审者位於樽罍篚审之後。
 
5
時旱祈嶽... : 其日未明二刻,太史令、郊社令各服其服,設嶽鎮海瀆及諸山川神座各於其方,俱內向,席皆以莞,設神位各於座首。
 
6
時旱祈嶽... : 未明一刻,諸祈官以下各服其服,郊社令與良醞令之屬入實樽罍,山樽實以醴齊,蜃樽實以沈齊,其明水各實於上樽。太祝以幣置於篚,設於饌所。嶽鎮海瀆皆有幣,各依方色,俱一丈八尺。太官令帥進饌者實籩豆,入設於內壝東門之外饌幔內。奉禮帥贊者先入就位。贊引引御史、太祝以下與執樽罍篚审者入,詣南方山川之西南,當門重行北向,以西為上。立定,奉禮曰:「再拜。」贊者承傳,御史以下皆再拜。執樽罍篚审者各就位。贊引引御史以下行掃除如常儀,出,還齋所。奉禮以下次還齋所。
 
7
時旱祈嶽... : 質明,謁者引獻官以下俱就門外位。奉禮帥贊者先入就位。贊引引御史以下入就位。謁者引獻官,贊引引執事者次入就位。立定,奉禮曰:「再拜。」獻官以下皆再拜。
 
8
時旱祈嶽... : 謁者進獻官之左,白:「有司謹具,請行事。」退復位。奉禮曰:「再拜。」在位者皆再拜。太祝各取幣於篚以授獻官,獻官受幣,詣東嶽座,諸太祝各奠幣於諸嶽鎮海瀆之座,謁者引獻官再拜訖,降還本位。
 
9
時旱祈嶽... : 於獻官初受幣,太官令帥進饌者奉饌陳於東門之外;獻官奠幣再拜訖,太官令引饌入,諸太祝迎引於座首,各奠於神座前。施設訖,太官令以下還本位,諸太祝各還樽所。謁者引獻官詣罍洗,盥手洗爵,詣東嶽酒樽所,執樽者舉审,獻官酌酒,謁者引獻官進東嶽神座前,東向跪奠爵,興,少退,東向立。初獻官進奠,祝史以爵酌酒助奠東鎮以下,還樽所。太祝持版進於神座之右,南面跪讀祝文曰:「敢昭告於東方嶽鎮海瀆:久闕時雨,黎元恇懼,惟神哀救蒼生,敷降嘉液,謹以制幣清酌脯醢,明薦於東方嶽鎮海瀆,尚饗。」太祝興,獻官再拜,太祝進,跪奠版於神座,興,還樽所。獻官再拜訖,謁者引獻官以次獻諸方嶽鎮海瀆如東方之儀。諸方祝文並同。訖,謁者引獻官還本位。
 
10
時旱祈嶽... : 初獻東嶽,贊引次引獻官就罍洗盥手洗爵訖,詣東方山川酒樽所,執樽者舉审,獻官酌酒訖,贊引引獻官進詣東方山川首座前,跪奠爵,興,少退,東向立。初獻官奠酒,齋郎酌酒助奠,訖,還樽所。祝史持版進於神座之右,西向跪讀祝文。文同嶽祭。祝興,獻官再拜,跪奠版於神座,興,還樽所。獻官再拜訖,贊引引獻官以次獻諸方山川如東方之儀。諸方祝文皆同。訖,贊引引獻官還本位。諸祝各進,跪徹豆如式,興,還樽所。奉禮曰:「再拜。」獻官以下皆再拜。
 
11
時旱祈嶽... : 謁者進獻官之左,白:「請就望瘞位。」謁者引獻官就望瘞位,西向立。於在位者將拜,諸太祝各進神座前跪取幣,置於埳。奉禮曰:「可觅。」東西廂各二人窴土。半埳,謁者進獻官之左,白:「禮畢。」遂引獻官出,贊引引執事者以次出。御史太祝以下俱復執事位,立定,奉禮曰:「再拜。」御史以下皆再拜,贊引引出。祝版燔於齋所。報祠用牲幣,飲福受胙於東方嶽鎮山川首座之前。其山川唯飲福,即不受胙。埋幣血與正祭同,餘與祈禮同,祝文與報社同。
 
《時旱就祈嶽鎮海瀆》 
1
時旱就祈... : 前一日,諸祈官皆於祈所清齋一宿。所司清掃內外,又為瘞埳於壇南如常。奉禮設祈官位於壇東南,執事者位於祈官東南,奉禮位於執事西南,贊者二人在南,差退,俱西面北上。又設太祝奉幣位於瘞埳之南,北向。海瀆即設奉幣位向沈所。又設祈官以下門外位於南門之外道東,重行,西面北上。設樽坫罍篚各於常所,執樽罍篚者各位於樽罍篚之後。
 
2
時旱就祈... : 其日未明,祈官以下各服其服,所司帥其屬入設神座及實樽罍如常儀,太祝以幣置於篚,幣各依方色,長丈八尺。掌饌者實籩豆。籩一,實脯。豆一,實醢。奉禮帥贊者先入就位。贊引引太祝及執樽罍篚者入,當壇南重行北面,以西為上。立定,奉禮曰:「再拜。」贊者承傳,太祝以下皆再拜。執樽罍者各就位。贊引引太祝升自東陛,行掃除於上訖,降,行掃除於下,皆就位。
 
3
時旱就祈... : 質明,謁者引祈官,贊引引執事者俱入就位。立定,奉禮曰:「再拜。」祈官以下皆再拜。其先拜者不拜。謁者進祈官之左,白:「有司謹具,請行事。」退復位。奉禮曰:「再拜。」在位者皆再拜。初白請行事,掌饌者帥進饌者奉饌陳於東門外。祈官拜訖,太祝跪取幣於篚以授祈官,祈官奉幣置於神座,祈官拜訖,降復位。掌饌者引饌入,升自南陛,太祝迎引於壇上,進設於座前。設訖,掌饌者以下降復執事位。
 
4
時旱就祈... : 謁者引祈官詣罍洗盥手洗爵,升自南陛,詣酒樽所,執樽者舉审,祈官酌酒,謁者引祈官進,北面跪奠於神座前,俛伏,興,少退,北向立。太祝持版進於神座之右,東面跪讀祝文。文與祈社同。獄鎮海瀆各隨其稱。祝興,祈官再拜,祝進跪奠版於神座,興,還樽所。祈官拜訖,謁者引祈官降復位。太祝進跪徹豆如式,還樽所。奉禮曰:「再拜。」在位者皆再拜。
 
5
時旱就祈... : 謁者進祈官之左,白:「請就望瘞位。」謁者引祈官就望瘞位,西向立。於在位者將拜,太祝進神座前跪取幣,置於埳。東西面各二人窴土,半埳,海瀆則以幣沈之。奉禮曰:「再拜。」祈官以下皆再拜。謁者進祈官之左,白:「禮畢。」遂引祈官出,贊引引執事者以次出。太祝以下俱復執事位,立定,奉禮曰:「再拜。」太祝以下皆再拜以出,奉禮、贊者以次出。其祝版燔於齋所。得雨報祠用特牲。其沈瘞幣血及飲福受胙皆與正祭同,餘與祈禮同,祝文與北郊報祠同。
 
《久雨禜祭國門》 
1
久雨禜祭... : 將祭,有司筮日如別儀。
 
2
久雨禜祭... : 前一日,諸祭官清齋於祭所,右校掃除祭所,太官丞先饌酒脯醢。樽以瓢齎。
 
3
久雨禜祭... : 其日質明,郊社丞帥其屬設神座,皆內向。設酒樽各於神座之左,設罍洗及篚於酒樽之左,俱內向,並實以巾爵。執樽罍洗篚者各位於樽罍洗篚之後。奉禮設獻官位於罍洗之左而右向,執事者於其後,皆以近神為上。郊社丞與良醞之屬實樽罍。獻官以下俱就位,立定,謁者贊拜,獻官以下皆再拜。祝與執樽罍洗篚者各就位。太官丞出詣饌所。
 
4
久雨禜祭... : 謁者進獻官之左,白:「有司謹具,請行事。」退復位。太官丞引饌入,太祝迎引設於神座前訖,太官丞以下還本位,祝還樽所。謁者引獻官詣罍洗盥手洗爵,詣酒樽所,執樽者舉审,獻官酌酒,進神座前跪奠爵,俛伏,興,少退,向座立。太祝持版進於神座之右,跪讀祝文曰:「維某年歲次月朔日,子嗣天子遣具官姓名敢昭告於國門:霖雨淹久,害於百穀,惟靈降福,應時開霽。謹以清酌嘉薦明告於神,尚饗。」祝興,獻官再拜,太祝跪奠版於神座,俛伏,興,還樽所。獻官再拜訖,謁者引還本位。祝進跪徹豆,俛伏,興,還樽所。祝與執樽罍篚者俱復執事位。謁者贊拜,獻官以下皆再拜。謁者進獻官之左,白:「禮畢。」遂引獻官以下出。每祭皆如之。祝版皆燔於齋所。若雨止,報祠用少牢,飲福與祈同。祝文曰:「前日以霖雨式陳誠禱,惟神降祉,應時開霽。謹以清酌少牢,粢盛庶品,明薦於神,尚饗。」
 
《諸州祈社稷》 
1
諸州祈社... : 縣祈附
 
2
諸州祈社... : 前二日,本司掃除壇之內外,又為瘞埳於壇北如常。設上佐縣則縣丞,以下倣此。以下次於社壇西門之外道北,隨地之宜。
 
3
諸州祈社... : 前一日,諸祈官皆於祭所清齋一日。掌事者饌酒脯醢。設上佐位於稷壇西北,掌事以下位於西門之內道北,俱重行東向,以南為上。設贊唱者位於上佐東北,東面南上。設望瘞位於瘞埳北,南向如常。設上佐以下門外位於西門之外道南,俱重行北面,以東為上。
 
4
諸州祈社... : 其日夙興,本司帥其屬守社壇四門,去壝九十步所縣七十步。禁斷行人。掌事者入設神席樽坫罍洗篚审如常祭之儀。每座各籩一豆一,篚實巾二爵二。配座皆爵一,並置於坫。
 
5
諸州祈社... : 質明,上佐以下各服其服,本司帥掌事者入實樽罍,祝以祝版各置於坫,又以幣各置於篚,設於饌所。其幣各長一丈八尺。贊禮者引上佐以下俱就門外位。贊唱者先入就位。祝與執樽罍篚者入,當社壇北,重行南向,以東為上。立定,贊唱者曰:「再拜。」祝以下皆再拜。執樽者各升自西階,立於樽所,執罍篚者各就位。諸祝詣社壇,升自西階,行掃除訖,降,又詣稷壇,升行掃除訖,諸祝出,奉幣篚入,就瘞埳北位。贊禮者引上佐以下入就位,立定,贊唱者曰:「再拜。」上佐以下皆再拜。
 
6
諸州祈社... : 贊禮者進上佐之左,白:「請行事。」還本位。贊唱者曰:「再拜。」上佐以下皆再拜。初白請行事,掌饌者帥執饌者奉饌陳於西門之外。祝以幣北向授上佐,贊者引上佐升壇北陛,南向跪奠於社神座前訖,興,少退再拜訖,復位。又祝以幣授上佐,上佐奉幣,升稷壇跪奠如社壇之儀。訖,掌饌者引饌入,社稷之饌升自北階,配座之饌升自西階,諸祝迎引於壇上各設於神座前訖,掌饌者降自西階復位,諸祝各還樽所。
 
7
諸州祈社... : 贊禮者引上佐詣罍洗,盥手洗爵,自社壇北階升,詣社神酒樽所,執樽者舉审,上佐酌酒,進詣神座前,南向跪奠爵,興,少退,南向立。祝持版進於神座之右,西面跪讀祝文曰:「歲月日子如常。刺史姓名,縣則縣令姓名,下倣此。謹遣具位姓名敢昭告於社神,自社稷以下祝文並與國祈同。尚饗。」訖,興,上佐再拜,祝進跪奠版於神座,興,還樽所。上佐再拜訖,贊禮者引上佐詣配座酒樽所,取爵於坫,執樽者舉审,上佐酌酒,進詣后土氏神座前,西向跪奠爵,興,少退,西向立。祝持版進於神座之左,南面跪讀祝文尚饗訖,興,上佐再拜,祝進跪奠版於神座,興,還樽所。上佐再拜訖,贊禮者引上佐降自北階,詣罍洗盥手洗爵,詣稷壇之北階,升獻如社壇之儀。獻訖,贊禮者引上佐降復位。諸祝各進神座前,跪徹豆,興,還樽所。贊唱者曰:「再拜。」上佐以下皆再拜。
 
8
諸州祈社... : 贊禮者進上佐之左,白:「請就望瘞位。」贊者引上佐就望瘞位,南向立。祝以篚進於神前取幣及血、黍稷飯,皆寘於埳。贊唱者曰:「可瘞。」埳東西各二人窴土,半埳,贊者進上佐之左,白:「禮畢。」遂引出,諸執事者以次出。諸祝與執樽罍篚者降復執事位,贊唱者曰:「再拜。」祝以下俱再拜以出。其祝版燔於齋所。得雨報祠以羊豕,其祭器之數及飲福、受胙、瘞幣血皆與正祭同,餘與祈禮同。祝文自社稷及后土、后稷等並與國祈報同。
 
《諸州祈諸神》 
1
諸州祈諸... : 縣祈附
 
2
諸州祈諸... : 前一日,本司設上佐縣則縣丞,以下倣此。以下次於祈所,隨地之宜。又為瘞埳於神座之南,方深取足容物。諸祈官皆於祈所清齋一日。掌事饌酒脯醢。每座籩豆各一。
 
3
諸州祈諸... : 祈日質明,去祭所七十步縣五十步。禁止行人。上佐以下各服其服。祝帥掌事者奉席入設神座於北廂,南向。若更有諸座,則以西為上。贊禮者帥執樽者設樽於神座之左,北向;設洗於酒樽東,北向;罍水在洗東,篚在洗西,南肆;篚實以巾爵。執樽罍篚者各位於樽罍篚之後。設上佐以下位於神座東南,重行西面,以北為上。設贊唱者位於上佐西南,西向。設望瘞位於瘞埳之南,北向西上。設門外位於東門之外道南,北向西上。掌事者入實樽罍。祝以祝版置於坫,又以幣置於篚,設於饌所。其幣各長一丈八尺。
 
4
諸州祈諸... : 贊禮者引上佐以下俱就門外位。贊唱者先入就位。祝與執樽罍篚者入當神座前,重行,北面西上,立定,贊唱者曰:「再拜。」祝以下皆再拜。執樽罍篚者各就位。祝進神座前行掃除訖,贊禮者引上佐以下入就位,立定,贊唱者曰:「再拜。」上佐以下皆再拜。
 
5
諸州祈諸... : 贊禮者進上佐之左,白:「請行事。」還本位。祝升詣酒尊所,立定,贊唱者曰:「再拜。」上佐以下皆再拜。初白請行事,掌饌者帥執饌者奉饌陳於西門之外。祝以幣授上佐,上佐受幣,跪奠於神座前訖,興,少退再拜訖,復位。掌饌者引饌入,祝迎引於座首,各設於神座前訖,執饌者退復位,祝還樽所。
 
6
諸州祈諸... : 贊禮者引上佐詣罍洗,盥手洗爵,詣酒樽所,執樽者舉审,上佐酌酒,贊禮者引上佐詣神座前,北向跪奠爵,興,少退,北向立。祝持版進於神座之右,東面跪讀祝文文與祈社同。訖,興,上佐再拜,祝進跪奠版於神座,興,還樽所,若更有諸座,祈官酌獻皆如其儀,唯不盥洗,其祝文與上同。贊禮者引上佐還本位。祝進神座前跪徹豆,興,還樽所。贊唱者曰:「再拜。」上佐以下皆再拜。
 
7
諸州祈諸... : 贊禮者進上佐之左,白:「請就望瘞位。」上佐就望瘞位,北面立。祝以幣血寘於埳,埳東西各二人窴土。半埳,贊禮者進上佐之左,白:「禮畢。」遂引上佐以下出。訖,祝與執樽罍篚者俱復執事位。贊唱者曰:「再拜。」祝以下皆再拜以出。其祝版燔於齋所。若祈海瀆等,其幣沈之。設奉幣位,各向所祈之水。沈之時節,一與瘞同。若祈先代帝王,其瘞幣如正祭之禮。
 
8
諸州祈諸... : 得雨報祠,牢饌、飲福、受胙、瘞幣血皆同祭社之禮,若非嶽鎮海瀆、先代帝王,唯飲福,不受胙。其瘞埳之位,仍依祈禮。若海瀆等,沈幣,又并沈血。其奉幣血位及沈之儀節,準祈沈之禮。若報祠先代帝王,瘞幣與祈同。餘皆與祈禮同,祝文與祈社同。
 
《諸州禜城門》 
1
諸州禜城... : 縣禜附
 
2
諸州禜城... : 若霖雨不止,禜祭城門,設神座皆內向,設瓢齎之樽各於神座之左,設罍洗及篚於酒樽之左,俱內向。設司功縣則縣尉。位於罍洗之左而右向,執事者位於其後,皆以近神為上。贊禮者贊拜。無幣,不為瘞埳,餘與祈諸神同。祝文曰:「維某年歲次月朔日,子刺史姓名縣則縣令姓名。遣具位姓名昭告於城門:霖雨淹久,害於百穀,惟靈降福,應時開霽。謹以清酌嘉薦,明告於城門,尚饗。」若雨止,報祠用特牲飲福,餘與禜同。祝曰「前以霖雨,式陳誠禱,惟靈降祉,應時開霽」。餘同上。

http://ctext.org/tongdian/zh

※※※

先秦兩漢 -> 儒家 -> 孔子家語 -> 相魯

《相魯》 
1
相魯: 孔子初仕,為中都宰。制為養生送死之節。長幼異食,強弱異任,男女別塗;路無拾遺,器不彫偽;為四寸之棺,五寸之槨,因丘陵為墳,不封不樹。行之一年,而西方之諸侯則焉。定公謂孔子曰:「學子此法,魯國何如?」孔子對曰:「雖天下可乎!何但魯國而已哉?」於是二年,定公以為司空。乃別五土之性,而物各得其所生之宜,咸得厥所。先時,季氏葬昭公于墓道之南;孔子溝而合諸墓焉,謂季桓子曰:「貶君以彰己罪,非禮也。今合之,所以掩夫子之不臣。」由司空為魯大司寇,設法而不用,無姦民。
 
2
相魯: 定公與齊侯會于夾谷。孔子攝相事,曰:「臣聞有文事者必有武備,有武事者必有文備。古者諸侯竝出疆,必具官以從,請具左右司馬。」定公從之。至會所,為壇,土階三等,以遇禮相見,揖讓而豋。獻酢既畢,齊使萊人以兵鼓謲,劫定公。孔子歷階而進,以公退。曰:「士,以兵之。吾兩君為好,裔夷之俘,敢以兵亂之,非齊君所以命諸侯也。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干盟,兵不偪好,於神為不祥,於德為愆義,於人為失禮。君必不然。」齊侯心怍,麾而避之。有頃,齊奏宮中之樂,俳優侏儒戲於前。孔子趨進,歷階而上,不盡一等。曰:「匹夫熒侮諸侯者,罪應誅,請右司馬速加刑焉。」於是斬侏儒,手足異處。齊侯懼,有慚色。將盟,齊人加載書曰:「齊師出境,而不以兵車三百乘從我者,有如此盟。」孔子使玆無還對曰:「而不返我汶陽之田,吾以共命者,亦如之。」齊侯將設享禮,孔子謂梁丘據曰:「齊魯之故,吾子何不聞焉?事既成矣而又享之,是勤執事。且犧象不出門,嘉樂不野合。享而既具,是棄禮也;若其不具,是用粃粺也。用粃粺、辱君;棄禮、名惡。子盍圖之?夫享、所以昭德也。不昭,不如其已。」乃不果享。齊侯歸,責其群臣曰:「魯以君子道輔其君,而子獨以夷翟道教寡人,使得罪。」於是乃歸所侵魯之四邑及汶陽之田。
 
3
相魯: 孔子言於定公曰:「家不臧甲,邑無百雉之城,古之制也。今三家過制,請皆損之。」乃使季氏宰仲由隳三都。叔孫不得意於季氏,因費宰公山弗擾,率費人以襲魯。孔子以公與季孫、仲孫、叔孫,入於費氏之宮,豋武子之臺。費人攻之,及臺側,孔子命申句須、樂頎,勒士眾,下伐之,費人北,遂隳三都之城,強公室,弱私家,尊君卑臣,政化大行。
 
4
相魯: 初,魯之販羊有沈猶氏者,常朝飲其羊以詐市人;有公慎氏者,妻淫不制;有慎潰氏者,奢侈踰法;魯之鬻六畜者,飾之以儲價。及孔子之為政也,則沈猶氏不敢朝飲其羊;公慎氏出其妻;慎潰氏越境而徙。三月,則鬻牛馬者不儲價;賣羔豚者不加飾;男女行者別其塗;道不拾遺,男尚忠信,女尚貞順;四方客至於邑者,不求有司,皆如歸焉。

※※※

先秦兩漢 -> 儒家 -> 孔子家語 -> 始誅

《始誅》 
1
始誅: 孔子為魯司寇,攝行相事,有喜色。仲由問曰:「由聞君子禍至不懼,福至不喜。今夫子得位而喜,何也?」孔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樂以貴下人乎?」於是朝政七日而誅亂政大夫少正卯,戮之於兩觀之下,尸於朝三日。子貢進曰:「夫少正卯、魯之聞人也。今夫子為政而始誅之,或者為失乎?」孔子曰:「居!吾語女以其故。天下有大惡者五,而竊盜不與焉。一曰心逆而險,二曰行辟而堅,三曰言偽而辯,四曰記醜而博,五曰順非而澤。此五者,有一於人,則不免君子之誅,而少正卯皆兼有之。其居處足以掫徒成黨,其談說足以飾襃瑩眾,其強禦足以返是獨立;此乃人之姦雄者也,不可以不除。夫殷湯誅尹諧,文王誅潘正,周公誅管蔡,太公誅華士,管仲誅付乙,子產誅史何,凡此七子皆異世而同誅者,以七子異世而同惡,故不可赦也。《詩》云:『憂心悄悄,慍于群小。』小人成群,斯足憂矣。」
 
2
始誅: 孔子為魯大司寇。有父子訟者,夫子同狴執之,三月不別,其父請止,夫子赦之焉。季孫聞之,不說,曰:「司寇欺余,曩告余曰:國家必先以孝。余今戮一不孝以教民孝,不亦可乎?而又赦,何哉?」冉有以告孔子,孔子喟然歎曰:「嗚呼!上失其道而殺其下,非理也;不教以孝而聽其獄,是殺不辜;三軍大敗,不可斬也;獄犴不治,不可刑也。何者?上教之不行,罪不在民故也。夫慢令謹誅,賊也;徵歛無時,㬥也;不試則成,虐也。故無此三者,然後刑可即也。《書》云:『義刑義殺,勿庸以即汝心,惟曰未有慎事。』言必教而刑也。陳道德以先服之,而猶不可,尚賢以勸之;又不可,即廢之;又不可,而後以威憚之。若是三年而百姓正矣。其有邪民不從化者,然後待之以刑,則民咸知罪矣。《詩》云:『天子是毗,俾民不迷。』是以威厲而不試,刑錯而不用。今世則不然,亂其教,繁其刑,使民迷惑而陷焉,又從而制之,故刑彌繁而盜不勝也。夫三尺之限,空車不能登者,何哉?峻故也百仞之山,重載陟焉,何哉?陵遟故也。今世俗之陵遟久矣,雖有刑法,民能勿踰乎?」 

http://ctext.org/kongzi-jiayu/zh

※※※

先秦兩漢 -> 經典文獻 -> 詩經 -> 小雅 -> 都人士之什

《都人士之什》 

《都人士》 
1
彼都人士、狐裘黃黃。
其容不改、出言有章。
行歸于周、萬民所望。
 
2
彼都人士、臺笠緇撮。
彼君子女、綢直如髮。
我不見兮、我心不說。
 
3
彼都人士、充耳琇實。
彼君子女、謂之尹吉。
我不見兮、我心苑結。
 
4
彼都人士、垂帶而厲。
彼君子女、卷髮如蠆。
我不見兮、言從之邁。
 
5
匪伊垂之、帶則有餘。
匪伊卷之、髮則有旟。
我不見兮、云何盱矣。
 
《采綠》
1
終朝采綠、不盈一匊。
予髮曲局、薄言歸沐。
 
2
終朝采藍、不盈一襜。
五日為期,六日不詹。
 
3
之子于狩,言韔其弓。
之子于釣,言綸之繩。
 
4
其釣維何,維魴及鱮。
維魴及鱮,薄言觀者。
 
《黍苗》 
1
芃芃黍苗、陰雨膏之。
悠悠南行、召伯勞之。
 
2
我任我輦、我車我牛。
我行既集、蓋云歸哉。
 

我徒我御、我師我旅。
我行既集、蓋云歸處。
 
4
肅肅謝功、召伯營之。
烈烈征師、召伯成之。
 
5
原隰既平、泉流既清。
召伯有成、王心則寧。
 
《隰桑》

隰桑有阿、其葉有難。
既見君子、其樂如何。
 
2
隰桑有阿、其葉有沃。
既見君子、云何不樂。
 
3
隰桑有阿、其葉有幽。
既見君子、德音孔膠。
 
4
心乎愛矣、遐不謂矣。
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白華》 

白華菅兮、白茅束兮。
之子之遠、俾我獨兮。
 
2
英英白雲、露彼菅茅。
天步艱難、之子不猶。
 
3
滮池北流、浸彼稻田。
嘯歌傷懷、念彼碩人。
 
4
樵彼桑薪、卬烘于煁。
維彼碩人、實勞我心。
 

鼓鍾于宮、聲聞于外。
念子懆懆、視我邁邁。
 
6
有鶖在梁、有鶴在林。
維彼碩人、實勞我心。
 
7
鴛鴦在梁、戢其左翼。
之子無良、二三其德。
 
8
有扁斯石、履之卑兮。
之子之遠、俾我疧兮。
 
《綿蠻》 
1
綿蠻黃鳥、止于丘阿。
道之云遠、我勞如何。
飲之食之、教之誨之、命彼後車、謂之載之。
 
2
綿蠻黃鳥、止于丘隅。
豈敢憚行、畏不能趨。
飲之食之、教之誨之、命彼後車、謂之載之。
 
3
綿蠻黃鳥、止于丘側。
豈敢憚行、畏不能極。
飲之食之、教之誨之、命彼後車、謂之載之。
 
《瓠葉》
1
幡幡瓠葉、采之亨之。
君子有酒、酌言嘗之。
 
2
有兔斯首、炮之燔之。
君子有酒、酌言獻之。
 
3
有兔斯首、燔之炙之。
君子有酒、酌言酢之。
 
4
有兔斯首、燔之炮之。
君子有酒、酌言醻之。
 
《漸漸之石》 
1
漸漸之石、維其高矣。
山川悠遠、維其勞矣。
武人東征、不遑朝矣。
 
2
漸漸之石、維其卒矣。
山川悠遠、曷其沒矣。
武人東征、不遑出矣。
 
3
有豕白蹢、烝涉波矣。
月離于畢、俾滂沱矣。
武人東征、不遑他矣。
 
《苕之華》 
1
苕之華、芸其黃矣。
心之憂矣、維其傷矣。
 
2
苕之華、其葉青青。
知我如此、不如無生。
 
3
牂羊墳首、三星在罶。
人可以食、鮮可以飽。
 
《何草不黃》 

何草不黃、何日不行。
何人不將、經營四方。
 
2
何草不玄、何人不矜。
哀我征夫、獨為匪民。
 
3
匪兕匪虎、率彼曠野。
哀我征夫、朝夕不暇。
 
4
有芃者狐、率彼幽草。
有棧之車、行彼周道。

http://ctext.org/book-of-poetry/zh

※※※

葉世榮 - 藍天

作詞:古倩敏
作曲:葉世榮
編曲:葉世榮/Tommy Chan

夢裡滑翔 化作鐵鳥 活現在童年記憶歡笑
我縱有天真感覺並未被磨掉 世界氣溫驅使我呼叫!

藍藍天空多高 願伸手可觸到 夢內在蛻變我漸高 飛得到
藍藍天空多高 望有天可達到 夢內在蛻變我復甦 將更好!!

任意滑翔 教會鐵鳥 命運像雲層那般高峭
我縱有天真率性 並未盡忘掉 這裡比山峰 更險要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7ox28ffwoI


林俊傑 - 翅膀

作詞:張思爾
作曲:林俊傑
編曲:吳慶隆

同樣的機場 不同世界
同樣的咖啡 不同味覺
同樣的我和我 都少了一些
看飛機劃過天空 不見了

*用你給我的翅膀飛 我懂這不是傷悲
 再高都不會累 我們都說好了
 用你給我的翅膀飛 我感覺己夠安慰
 烏雲也不再多 我們也不為誰掉眼淚

空氣中藏著 你的香味
回憶裡躲著 你的眼淚
最後擁抱的 溫暖還有一些
我拖著行李往前 一直走

Repeat *

看一看回憶
是雲朵 一朵朵的飄過
若想要回頭 就無法翱翔

Repeat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98PGtcrbZs


江得勝 - 藍夜

作詞:江得勝
作曲:江得勝
編曲:楊長傑

等待奇蹟 你出現的剎那狂風暴雨
不戴面具 因為懷疑自己到了徹底
愛這傷人的東西 不得不讓你無能為力
卻還不放棄 痛苦也願意

這個難題 是你我之間永遠的秘密
真的你 如果真的選擇塵埃落定
是否可能選擇我
為你過去傷口覆上一片一片癡心
瓦解你太藍的憂鬱

夜夜陪著你的心壓抑 要讓你忘了孤單的聲音
直到你對他僅有的惋惜 不再因為我故做冷靜
夜夜陪著你的心傷心 愛到只剩下我也不可惜
深深的執著愛了那麼久的心 一切為你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2AUhhRop5Y


MP魔幻力量 [ 戰神Fighting for love ] 戰舞版MV

作詞:MP魔幻力量 廷廷
作曲:MP魔幻力量 廷廷
編曲:MP魔幻力量 / 山地人
監製:MP魔幻力量

Ladies and gentlemen,
this is the savior speaking.

烈火之邦 乾柴之荒 你渴望點燃的戰魂
獵愛之王 嗜愛之狂 我是為愛而生的戰神
月夜之光 迷魂之觴 喚醒為愛無懼的勇者
浪漫之網 非份之想 陷入為愛痴狂的戰爭

你的瞳孔散發挑釁的迷濛
你的喘息深入每一吋靈魂燒灼
你的嘴唇是我們激戰的墮落谷
你的顫抖是宇宙最婀娜的戰舞

我為愛而戰 我為你而悍
Cause baby you're my only only girl
我為愛存在 我為你狂亂
Cause baby you're my only only girl
My only only girl
You're my only only girl, my only only girl

意亂之魔 情迷之火 我貪戀你銷魂的體溫
徹夜之攻 淋漓之吼 直搗你最深處的迷人
極樂之城 天堂之門 征服你像統治了銀河
九五之尊 王者之吻 讓我寵愛你身體和靈魂

我要你享受我剽悍的佔有
我要你信仰我是你唯一的英雄
我要你豢養在我懷裡的溫柔谷
我要你成為我一輩子守護的戰俘

我為愛而戰 我為你而悍
Cause baby you're my only only girl
我為愛存在 我為你狂亂
Cause baby you're my only only girl
My only only girl
You're my only only girl, my only only girl

我為愛而戰 我為你而悍
Cause baby you're my only only girl
我為愛存在 我為你狂亂
Cause baby you're my only only girl
My only only girl
You're my only only girl, my only only gir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RwytUDod-U


拉威爾第二號小提琴奏鳴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Qgpirq1MZM


西貝流士小提琴協奏曲第三樂章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OTjhf9pwvo


海頓弦樂四重奏 德意志國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wIA6EWjqso


海頓101交響曲時鐘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H5k0mkOGV0

 

王馨平 - 寒冰

作詞:C.Y.Kong
作曲:C.Y.Kong
編曲:C.Y.Kong
監製:黃祖輝

無情的鐘敲擊著四聲 陳舊唱片似不會平靜
是碎裂裡孤單心境 再盡力不去承認

*從來不懂得這樣冷清 循環的鐘聲一再寧靜
 是您沒有再保證 長夜再無覆訊和應

 從此冰與冷 再覆回泛
 回歸每一夜 充塞晚間
 誰當天臂彎 緊擁抱
 容刺熱流透 我的襯衫*

寒冰封慨歎 奮力難挽
消失去的夢 心灰意冷
為何不懂痛哭 心徹傲漫
強忍冰冷

為何是酒醒總覺冷冰
何事最陶醉亦會甦醒
為何劃上太多不明
卻剩下祇有孤清

REPEAT*

冰封心慨歎 每一點空想的妒忌 焦急往返
寒冰的晚空 心痛沒用 無法入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KdCxCFhz5o


袁鳳瑛 - 天若有情

作詞:李健達
作曲:羅大佑
編曲:花比傲
演唱:袁鳳瑛

@原諒話也不講半句
此刻生命在凝聚
過去你曾尋過 某段失去了的聲音
落日遠去 人期望 留住青春的一剎
風雨思念 置身夢裡總會有唏噓@

*若果他朝此生得可與你
那管生命是無奈
過去也曾盡訴 往日心裡愛的聲音
就像隔世人期望 重拾當天的一切
此世短暫 轉身步過肅剎了的空間*

#只求望一望 讓愛火永遠的高燒
青春請你歸來 再伴我一會#

(重唱@#*)

此世短暫 轉身步過肅剎了的空間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0QFQKgCOFk


※※※

2015年2月24日星期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7101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