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路的ˊ圖
秋天,雪,黑夜,白天,國王,土地,
心情從二樓疊落到一樓時,似蝴蝶著地,銀灰藍翅膀,
說著孔雀與母雞的法語,深澳的說當初妳們錯愛了黑夜,
說說中年不再愛上某個國王與端莊迴避國王的土地的理由?
因為半夜冷醒?覺得月光又改變了?你還想看她們回到四樓,
有時候一排玫瑰,錯過某一枝就是錯過了某一枝,
不論是 莫札特 小星星變奏曲 管風琴演奏,或者
巴赫:管風琴曲:幻想與賦格 的演奏,改編成童話鋼琴時,
春天,天啊,他們多難以安息得,雀躍的,又太過似櫻花輕盈坦露的靈魂!
今早上6點,
去了7-11便利商店買一盒冷凍得微波爐可解凍的食品是"中辛-咖哩雞飯",
看到牆壁的日曆寫著:
春節-節氣 雨水
喜神:西南;財神:正西;日煞:北方;日沖:猴 36歲;
宜:不宜諸吉事;不宜:日逢朔角宿,不宜諸事
我心想:跟他打招呼的怯生生,不跟他打招呼的陌生生,誰叫他吃了淡水阿婆鐵蛋+巷子蚵仔麵線 又沒解釋的?
什麼是"真愛"與"榜樣",叫他對他的家人去說清楚點,結婚金戒指不是這樣戴的。
祭祀苦不苦?還不夠苦還對新人下馬威?那隻猴愛上小雞是啥意思?還愛上鴕鳥?鳥類沒飛到四樓都不算數的。
約今天中午12點~2點,
伯母一樣跟昨天一樣的對伯父的想法感到很混亂,伯父昨天是希望跟去外地的弟弟的公司一起把自家的國小國中小孩當未來的自家家族的勞工嗎?這樣3個小孩就在伯父的弟弟的老闆之下,3個國小國中小孩也在伯父的大人的一家之下?;
今天中午,伯父說要出門,可是伯父沒有多一輛機車可以載到3個小孩出門,伯父說不想花錢坐計程車,再等爺爺出去回來得把機車界給伯母伯父載3個小孩去市民廣場走走,這樣就伯父跟伯母各騎一輛機車去載3個小孩出門,一輛機車是伯父還有欠車貸的,一輛機車是小孩的爺爺已經付完車貸的;伯父說:爺爺還沒回來之前,我先去買麥當勞給你們吃好了,伯父就買兒童餐給3個小孩,小孩拿到像羊的吹泡泡用的塑膠盒子說:我還以為裡面有泡沫水,這要我們自己調,好在我也會調泡沫水。;昨天小孩買童裝時,國中的姐姐的童裝得褲子在菜市場都要幾百塊起跳,不是一件50塊可以買到,伯父就對國中女兒說:弟弟得衣服在菜市場買,妳得衣服我帶妳去大潤發買,爸爸就跟國中女兒挑了一件黑色得衣服得上面印隻鬥牛犬的小時後的樣子得綁上粉色的蝴蝶結,之類的;到了昨晚除夕,小孩吃完說:爺爺煮好多海鮮,有鮑魚,有魚類,有蝦子,有玉米排骨湯,伯母今早睡醒看到廚房有一顆像山東白菜之類的大白菜得不知道是拿來做白菜魯用的還是韓式泡菜用的?;伯父今早對伯母說:最近有看到很多片子了,伯母說:你說電腦免費看的電影嗎?上次看你看軍事洋片和哈利波特和露西,還是你平常看的電視裡的重播港片?伯父就回答:電視裡一直重播有什麼好看?現在都看電腦的。;到了小孩吃完麥當勞時,爺爺也回來了,伯父就叫小孩叫媽媽快點出門,伯母說等等,伯父就有點生氣說:我叫小孩叫妳下樓,妳拖了半小時才下來,妳到底要不要出門?伯母說:我哪有拖那麼久?;伯母在今早有看到新聞說:有人說那畫家姓董的畫得太怎樣?那堆羊放屁時會怎樣?是在說有人不喜歡麥當勞的裝潢是這樣嗎?;伯母昨天是說:小吃店的氣息就是那樣,不是小叔跟著小吃店裡最大的爺爺去說將來會有更好的小吃店發展怎樣?小叔當過麥當勞和運動鞋店的店長,有當過小吃店的店長 或 他有真正在陌生地點上班的當過小吃店得新員工嗎?;
到了台中市的"市民廣場",大概是在"館前路"和"公益路"和"英才路"附近,伯父像是從外地來到市民廣場的,不太尊重市民廣場的氣息,反倒是想跟小孩去利用市民廣場,小孩看到路邊有腳踏車出租,伯父對小孩說:爸爸上次帶你們去那一家出租腳踏車的騎也可以,這腳踏車用悠遊卡刷得?伯父就刷一下的說可能悠遊卡沒錢,伯父在看一下說明:還要到官網註冊,算了啦,下次爸爸帶你們去另個地方騎,伯父像逛不用負責任的公園這樣得逛完說改逛"台中一中"去看看有甚麼好玩的;
來到了"中友百貨"和台中一中得附近的"一中美食街"後,伯父的小孩說:可是我們沒有帶紅包錢的怎麼買?伯父就說:我會借給你們,伯母心想:昨天小孩說拿到了2千塊的爺爺給的紅包錢,爸爸就抽小孩的紅包的一人抽800塊的說要給爸爸買一些家裡的東西;今天國中1年級女兒還說要去美術館拿一下學校的交代的功課,伯父就對國中女兒說:今天也不知道有沒有開?我陪妳拿個美術館的DM就走得,學校只要妳拿DM交到學校嗎?伯母這時才注意到伯父穿著灰深藍得衣服印著一些油漆圖案得像掉漆得潮T+黑褲子+螢光劑的鞋帶,伯母穿黑外套得上面是白棉的織成白色雪花的圖案得跟黑棉線的織卡在一起,卻穿著顏色很淺藍得褲子配黑運動鞋,3個國小國中依然是粉紅色居多;到了一中街,小孩聊說:那有棉花糖是做成黃色小鴨和馬莉兄弟的磨菇的樣子,好可愛,伯父帶3個小孩去一家叫"小馬茶飲"的泡沫紅茶攤買3杯半糖去冰的烏龍茶的對小孩說:都是你們拉,我口袋好重,還要找錢,伯父就叫小孩在飲料攤前等,伯父跑到別處坐下來休息,伯父再投10塊錢進去泡沫紅茶攤擺得"救濟貧困孩童"之類的透明塑膠箱裡,伯母看到泡沫紅茶攤的塑膠帆布寫著"每個月的6號都買一送一。;伯父再帶著小孩說:這裡一本書才50塊,妳不是想買小說看嗎?國中女兒說對啊,書攤老闆就說:我這攤子擺5天就要休掉了,全都是新書,一本50塊,伯父就挑了"吸血鬼國王"與"豪宅魅影"給國中女兒,伯父對國中女兒說:爸爸是喜歡看那種風水的武俠小說,以後的爸爸自己會買。;逛到了一個投九宮格的有數字的投棒球的遊戲攤,伯父在考慮要不要玩?伯父就走到棒球的遊戲攤的隔壁的隔壁買一條皮帶,皮帶店老闆對伯父說:你要的話,我可以挑長一條的皮帶給你,3個小孩在等爸爸買東西時也無聊得來到棒球攤的隔壁的寵物零食攤跟一隻白毛臘腸犬玩,伯母看一下寵物零食攤得有些硬肉皮是做成抹茶或粉色系得像彩虹糖的條狀,也有棒球型狀的寵物餅乾;每家攤子都不會隔很遠的,跟這小吃店的每張桌子之間的距離差不多,伯父帶小孩逛時是已經漏掉很多攤子的跳著選著逛,逛到了射氣球攤,伯父出100塊的2次都沒射中的沒有娃娃,伯父就對小孩說:不是不給你們玩,是你們射不中的根本是在浪費錢,國中女兒就說:那我自己出錢射一次看看,國中女兒也沒射中,伯父就對國中女兒說:我沒說錯吧,妳又沒射中的在浪費錢,伯母這時候看到一對染髮的一男+一女,約20幾歲,像兄妹又像情侶,女生嬌小得抱著一個跟女生差不多一樣身高的大型娃娃的粉紅色鱷魚的型狀,女生對射氣球攤得男員工說:我想摸摸這鱷魚的尾巴,女生的旁邊的弟弟或男友就陪這女生抱著卡通鱷魚娃娃走掉了;伯父在一中街有走到一個更小的巷子是擺一些金屬手環或皮件之類的,裡面的女員工臉色很蒼白得像是想談更深澳的問題,伯父帶著國小兒子來亂得像是好像彼此很痞很潮的樣子得只看到店內的小零件東西而沒有看到女生的臉,40歲伯父買個抽菸用的灌打火機用的瓦斯就走了,這時小巷的人潮很多的,大概都是20~30歲的2人為一組得逛說:那個男生把她當備胎,這要怎麼說?;今天去美術館門口是有聽到30歲的情侶在聊:那個鐵甲面得來還是鐵甲面。;說得好像這小吃店或美術館或麥當勞或台中一中大學美食街都找不到溫暖的面孔?;一中街的人潮開始多起來,到了寸步難行,一條路都像走不完似的,伯父停在文具攤那的叫3個小孩進去選要的文具,伯父在攤外抽菸得等小孩挑完,伯母看一下攤子的塑膠帆布印著卡通的圖案有"海盜王"喜羊羊""海綿寶寶""米老鼠"的卡通圖案,圖案旁邊有字寫著"無能的老闆-無法管理-只好當給別人,玩具都新的 50塊。;今天下午2點,伯父像心情好又像心情不好的伯母說:晚上要不要出去旅館泡泡湯?妳不是背在痠痛嗎?泡個熱水應該會好,伯母心情不好的說再看看,現在連動都不能動的去旅館浪費錢,把那泡湯的錢拿來帶小孩吃上次那家千葉火鍋好了?伯母心想:你每次都忘記這樣的說法很像把小孩送到麥當勞又把老婆送給別人開的旅館。
約今天下午2點~5點,伯母的國小4年級女兒跟國小3年級弟弟去小吃店的附近買一輛組合的飛機,姐姐對媽媽說:弟弟問店員說:這一輛150塊,打7折是多少?女店員對弟弟說:你過來吃顆糖就我就告訴你,弟弟說:我是要問飛機多少錢而不是說要吃糖果,女店員就對弟弟說:那你先過來吃顆糖就我告訴你多少錢,弟弟就去拿糖得給錢買飛機,那女店員好好笑喔,伯母就說:桌上怎有一瓶統一陽光豆漿得喝到一半的用吸管的塑膠套子綁住吸管?小孩就說:爸爸剛出去附近便利商店買的吧?;伯母心想:今天逛一中街的時候有個像女大學生的臉型的30歲女生拿著最小的淡藍塑膠籃子+淡藍扁平手機對其中一個20幾歲的女生說:那裡面有個姓黃的,妳去看是那姓黃得怎樣,這文具攤就印些各種卡通圖案得便宜賣50塊文具的樣子;也看到一中街有攤子再喊價得賣玩具遙控飛機和玩具遙控汽車,喊價的中年男生就說:我出個底價,你們自己追加錢上去,這台白色汽車怎樣,車輪還是BMW的,東西都擺在你們眼前得拍賣給你們看了。;伯母的國小小孩買完玩具飛機回去後,爺爺接到要整理資源回收的塑膠空瓶的任務?不然爺爺怎麼做做樣子整理一下?但是平常塑膠空瓶都是團體請那個60~70歲老奶奶來幫爺爺的小吃店免費收爺爺店的塑膠空瓶的。;今早,看到除夕的魚是炸黃魚再跟豆腐燉成一鍋,不知是誰煮的?豆腐跟魚一起這樣煮得都不知道重點在哪裡?前幾天早上有人對早餐店說:炒麵得黃豆芽得平常有那麼多嗎?之類的。;伯母心想:也不知道誰家媽媽遇到什麼事?爸爸居然兇狠得對媽媽說:妳拒絕我幾次了?妳有甚麼用?媽媽問:你說甚麼?他說:我說妳拒絕我好幾次,是你不滿?她想他是想說:是妳不滿ㄅ~外面一直放煙火,我都不知道他們外面想怎麼整我?妳在家裡還不會安慰我?
約今天晚上5點~6點,
國小3年級兒子說飛機有些沒裝緊,伯父就叫國小4年級女兒拿蓋子過來,女兒就問:什麼蓋子?伯父就說:就妳腳邊那洋酒禮盒送的紙盒的蓋子,那蓋子我要裝零件,伯父就幫兒子鎖緊飛機的零件,伯父跟伯母吵一下她都拒絕的就伯父打開電腦得類似大陸綜藝節目看的春晚相聲節目又從電腦看一下台灣得綜藝節目,伯父就笑起來了好像認識大陸似的?伯母心想:你不要說你跟我示好過,我卻故意寒著臉看著你,你說送我水晶石頭就可以打發我嗎?你弟送你過期的歐舒丹的男用香水去打發你?還是你學妓女一樣想出賣色相去找同事安慰得去A同事的過期男用香水?
※※※
/ 網路的ˊ圖
李宗盛 - 飛
作詞:李宗盛
作曲:李宗盛
編曲:Mac Chew
我不怕 等待你始終不說的答案
但是 行裝理了 箱子扣了 要走了要走了要走了
這是最後一夜了 面對面坐著沒有終站的火車
明天要飛去 飛去沒有你的地方 啊 沒有你的地方
鑰匙在你緊鎖的心裡 左手的機票右手的護照 是個謎
一個不想去解開 不想去解開的謎
我不怕 等待你始終不說的答案
但是 行裝理了 箱子扣了 要走了要走了要走了
這是最後一夜了 面對面坐著沒有終站的火車
明天要飛去 飛去沒有你的地方 啊 沒有你的地方
前程也許在遙遠的地方 離別也許不會在機場
只要你說出一個未來 我會是你的 這一切都可以放棄
我會是你的 這一切都可以放棄
我會是你的 這一切都可以放棄
我會是你的 這一切都可以放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I7mkoPHR54
施文彬 - 愛到不知輕重
作詞:漁人
作曲:林東松
愛到如今怎樣我的希望變成苦嘆 失戀的人忍著痛疼苦苦的留戀
我愛妳一世人 對妳付出這重
無奈希望成空 為何迷亂的心猶原妳一人
怪阮多情留戀徘徊感情月圓花香 心內的人為何妳會變心愛別人
我愛妳一世人 愛到不知輕重
如今希望變空 我愛妳的心到如今全然無望
愛妳一個人的阮留戀在過去山盟的所在
感情的最後竟是阮寂寞坐在孤帆
黃昏暗淡的太陽照著阮無望的眼神 纏綿的夢纏綿的夢變成絕望
愛妳一個人的阮留戀在過去山盟的所在
感情的最後竟是阮寂寞坐在孤帆
到如今我想要放棄將妳我的感情放棄 可憐人孤單行入黑暗巷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9X6NBXQluM
周傳雄 - 拒絕
作曲:周傳雄 作詞:陳信榮
*蜂鳥為愛而飛 烏龜可活兩百歲
愛上你的我是種誤解 我是航海的人
聽說了拒絕 擱淺 只是瞬間
天黑了 能不要開燈嗎 讓挫敗的心
擁有全黑 我以為愛了就拼命去追 誰知道一場誤會
#凡人為愛憔悴 仙女可不懂安慰
愛上你的人註定 卑微 誰是勇敢的人
選擇不後退 後悔 還是墜毀#*
Repeat#
Repea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lC1UCWZwjQ
周傳雄 - 櫻吹雪
作曲:周傳雄 作詞:陳信榮
賞花季節出去走走
旅行的心情很輕鬆
春天過完 憂傷背後 留下什麼
時常看見當時的我
有些決定不假思索
無端堅持辛苦 不知為什麼
粉色櫻花忽然間 迎著風
吹起了年少的輕狂 瀟灑的放縱
回憶飄如雪 滿滿的遙遠的鄉愁
我曾深深愛過的 白雪般的你
在哪座城市 誰的妻
淡淡想起 無關過去
時常想起孤單的我
旅行只是為了逃脫
拖著疲憊辛苦 不與人聯絡
粉色櫻花忽然間 迎著風
吹起了年少的輕狂 瀟灑的放縱
回憶飄如雪 滿滿的遙遠的鄉愁
我曾深深愛過的 白雪般的你
在哪座城市 誰的妻
淡淡想起 無關過去
粉色櫻花忽然間 迎著風
吹起了年少的輕狂 瀟灑的放縱
回憶飄如雪 滿滿的遙遠的鄉愁
我曾深深愛過的 白雪般的你
在哪座城市 誰的妻
淡淡想起 無關過去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D1dzLyGi1E
冰上奇緣 大提琴演奏 電影編曲原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MzOV-TFLt4
陽關三疊 - 蕭 - 古琴
清和節當春。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霜夜與霜晨,遄行,遄行,長途越度關津,惆悵役此身。歷苦辛,歷苦辛,歷歷苦辛,宜自珍,宜自珍。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依依顧戀不忍離,淚滴沾巾!無復相輔仁,感懷,感懷,思君十二時辰。商參各一垠。誰相因,誰相因,誰可相因?日馳神,日馳神。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芳草遍如茵。旨酒,旨酒,未飲心已先醇。載馳駰,載馳駰。何日言旋軒轔?能酌幾多巡,千巡有盡,寸衷難泯。無窮的傷感,楚天湘水隔遠濱。期早托鴻鱗,尺素申,尺素申,尺素頻申,如相親,如相親。噫!從今一別,兩地相思入夢頻。聞雁來賓。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lahXlox5jk
聽松-二胡
曹玉榮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A2FaCDLoZM
巴赫:管風琴曲:幻想與賦格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3ejVraQt4o
莫札特 小星星變奏曲 管風琴演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2ITJJyEQYk
※※※
/ 網路的ˊ圖
漢代之後 -> 隋唐 -> 通典 -> 職官十七
《職官十七》
《祿秩》
1
祿秩: 幹力 白直 仗身 庶僕 親事 帳內 執衣 防閤 邑士 士力 門夫等並附○ 周漢 後漢 宋 齊 梁 北齊 後周 隋 大唐
2
祿秩: 周班爵祿之制,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大國君十卿祿,卿祿四大夫,大夫倍上士,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與庶人在官者同祿。趙岐曰:「庶人在官者,未命為士者。」次國君十卿祿,卿祿三大夫,大夫倍上士,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與庶人在官者同祿。小國君十卿祿,卿祿二大夫,大夫倍上士,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與庶人在官者同祿。皆祿足以代耕也。卿祿於君祿皆十分之一,大夫於卿各相加。士不得耕,以祿代耕也。及乎周衰,諸侯惡其害己而去其籍。諸侯恣行,惡其法度之害己,而滅去其籍。故今周禮司祿之官闕其職也。故其詳不可得而聞矣,茲蓋其略也。孟子。天子之三公之田視公侯,天子之卿視伯,天子之大夫視子男,天子之元士視附庸。視,比也。諸侯之下士祿食九人,中士食十八人,上士食三十六人,下大夫食七十二人,卿食二百八十八人,君食二千八百八十人。次國之卿食二百一十六人,君食二千一百六十人。小國之卿食百四十四人,君食千四百四十人。次國之卿命於君者,亦如小國之卿。凡制農田百畝,百畝之分,上農夫食九人,其次食八人,其次食七人,其次食六人。下農夫食五人。庶人在官者,其祿以是為差。農夫皆受田於公,田肥墽有五等,收入不同也。庶人在官者,謂府史之屬,官長所除,不命於天子國君者。分或為糞。墽,古教反。故諸侯之下士視上農夫,祿足以代耕也。禮記王制。
3
祿秩: 漢制祿秩,自中二石至百石各有等差。宣帝又益天下吏百石以下俸十五。漢書曰:「若食一斛,則益五斗。」又應劭漢書曰:「張敞、蕭望之言曰:『夫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今小吏俸率不足,常有憂父母妻子之心,雖欲潔身為廉,其勢不能。請以什率增天下吏俸。』宣帝乃益天下吏俸什二。」而漢書言十五,兩存其說。至成帝陽朔二年,除八百石、五百石秩。除八百就六百,除五百就四百。綏和二年,又益吏三百石以下俸。凡吏比二千石以上年老致仕者,三分故祿,以一與之,終其身。其時亦有俸錢之差,但本史文不具耳。故元帝時貢禹上書曰:「臣為諫大夫,秩八百石,俸錢月九千二百,廩食太官。又拜為光祿大夫,秩二千石,俸錢月萬二千。祿賜愈多,家日以益富。」中二千石,月俸百八十斛。二千石,百二十斛。比二千石,百斛。千石,九十斛。比千石,八十斛。六百石,七十斛。比六百石,六十斛。四百石,五十斛。比四百石,四十五斛。三百石,四十斛。比三百石,三十七斛。二百石,三十斛。比二百石,二十七斛。百石。十六斛。自四百石至二百石為長吏。吏,理也。主理其縣內。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史之秩,顏師古曰:「漢官名秩簿云,斗食月俸一十斛,佐史月俸八斛也。一說,斗食者,歲俸不滿百石,計日而食一斗二升,故云斗食也。」是為小吏。本史王莽詔曰:「自公卿以下,一月之祿十愑布二疋,或帛一疋,予每之念。今僚祿一歲六十六斛,稍以差增,上至四輔而為萬斛。」孟康曰:「愑,八十縷也。」
4
祿秩: 後漢大將軍、三公俸,月三百五十斛。風俗通曰:「漢制,三公一歲共食萬石。」按此則有出,出蓋舉大數也。至建武二十六年,增百官俸,其千石以上減於西京舊制,六百石以下增於舊秩。本史永初四年,又減百官及州郡縣俸,各有差。凡諸受俸,皆取半錢半榖。延平中,定制:中二千石,月俸錢九千,米七十二斛。真二千石,錢六千五百,米三十六斛。比二千石,錢五千,米三十四斛。千石,錢四千,米三十斛。六百石,錢三千五百,米二十一斛。四百石,錢二千五百,米十五斛。三百石,錢二千,米十二斛。二百石,錢一千,米九斛。一百石,錢八百,米四斛八斗。凡中二千石,丞比千石;真二千石,丞、長史六百石;比二千石,丞比六百石。令、相千石者,丞、尉皆四百石;其六百石者,丞、尉皆三百石。長、相四百石及三百石者,丞、尉皆二百石。諸侯公主家丞秩皆比三百石。諸邊障塞尉、諸陵校尉長皆二百石。有常例者不署秩。本志。大將軍、三公臘賜錢各二十萬,牛肉二百斤,粳米二百斛。特進侯以下各有差。立春之日,遣使者賜文官司徒、司空帛三十疋,九卿十五疋,武官太尉、大將軍各六十疋,執金吾諸校尉各三十疋。武官倍文官。漢官儀。獻帝建安八年,頒賜三公以下金帛。由是三年一賜,以為常制。本史。
5
祿秩: 宋氏以來,州郡秩俸及雜供給,多隨土所出,無有定準。永初元年,詔二品清官以上應食祿者,有二親或祖父母年登七十,並給見錢。其郡縣田祿,以芒種為斷,此前去官者則一年秩祿皆入前人,此後去者悉入後人。元嘉末,又改此制,計月分祿。武帝初即位,制:凡中二千石,加公田一頃。
6
祿秩: 齊氏眾官有僮幹之役,而不詳其制。大明五年制,二品清官行僮幹杖,不得出十。張融坐鞭幹錢敬道杖五十,免官。又梁王諶為吏部郎,坐鞭曹申免官。幹者,若門僕之類也。
7
祿秩: 梁武帝天監初,定九品令。帝於品下注:一品秩為萬石,第二第三品為中二千石,第四第五品為二千石。及侯景之亂,國用常褊,京官文武月別唯得廩食,多遙帶一郡縣官,而取其祿秩焉。揚、徐等大州比令、僕班,揚州督王畿,理在建康,徐州督重鎮,理京口,並外官刺史最重者。尚書令、僕射,官品第三也。寧、桂等小州比參軍班。寧州理建寧,今雲南郡,桂州理始安,今郡,並與外官刺史最輕者。公府參軍,官品第六也。丹陽郡、吳郡、會稽等郡,同太子詹事、尚書班,丹陽尹理建康,吳郡、會稽即今郡,並列郡重者。詹事、尚書,官品第三也。高涼、晉康等小郡,三班而已。高涼、晉康即今郡,並列郡最輕者。梁武帝定九品後,其內官吏為十八班,以班多者為貴,同班者即以居下為劣,則與品第高下不倫,當是其時更以清濁為差耳。本史既略,不可詳審焉。大郡六班,小縣兩轉方至一班。品第既殊,不可委載。其州郡縣祿米絹布絲綿,當處輸臺傳倉庫。若給刺史守令等,先準其所部文武人物多少,由敕而裁。凡如此祿秩,既通所部兵士給之,其家得蓋少。諸王諸主出閣就第婚冠所須及衣裳服飾并酒米魚鮭香油紙燭等,並官給之。王及主婿外祿者不給,解任還京仍亦公給。
8
祿秩: 後魏初,無祿秩者。至孝文太和八年,始班俸祿,罷諸商人,以簡民事。戶增調三疋、穀二斛九斗,以為官司之祿,均預調為二疋之賦。祿行之後,贓滿一疋者死。其祿每季一請,於是百官受祿有差。至十年,議定民官依戶給俸。本史又曰:「初邊方小郡太守數戶而已,一請止六尺絹,歲不滿疋。」
9
祿秩: 北齊官秩:一品每歲八百疋,二百疋為一秩。從一品七百疋,一百七十五疋為一秩。二品六百疋,一百五十疋為一秩。從二品五百疋,一百二十五疋為一秩。三品四百疋,一百疋為一秩。從三品三百疋,七十五疋為一秩。四品二百四十疋,六十疋為一秩。從四品二百疋,五十疋為一秩。五品一百六十疋,四十疋為一秩。從五品一百二十疋,三十疋為一秩。六品一百疋,二十五疋為一秩。從六品八十疋,二十疋為一秩。七品六十疋,十五疋為一秩。從七品四十疋,十疋為一秩。八品三十六疋,九疋為一秩。從八品三十二疋,八疋為一秩。九品二十八疋,七疋為一秩。從九品二十四疋,六疋為一秩。祿率一分以帛,一分以粟,一分以錢。事繁者優一秩,平者守本秩,閑者降一秩。長兼、試守者,亦降一秩。官非執事、不朝拜者,皆不給祿。州郡縣制祿之法,刺史、守、令下車,各前取一時之秩。上上州刺史,歲秩八百疋,與司州牧同。上中、上下各以五十疋為差。中上降上下一百疋,中中及中下亦以五十疋為差。下上降中下一百疋,下中、下下亦各以五十疋為差。上郡太守,歲秩五百疋,降清都尹五十疋。上中、上下各以五十疋為差。中上降上下四十疋,中中及中下各以三十疋為差。下上降中下四十疋,下中、下下各以二十疋為差。上上縣,歲一百五十疋,與鄴、臨漳、成安三縣同。上中、上下各以十疋為差。中上降上下三十疋,中中及中下各以五疋為差。下上降中下二十疋,下中、下下各以十疋為差。州自長史下逮於史吏,郡縣自丞以下逮於掾佐,亦皆以帛為秩。郡有尉者,尉減丞之半。皆以其所出常調課給之。自一品以下至流外勳品,各給事力。一品至三十人,下至於流外勳品,或以五人為等,或以四人、三人、二人、一人為等。繁者加一等,平者守本力,閑者降一等。諸州刺史、守、令以下,幹及力皆聽敕乃給。其幹出所部之人。一幹輸絹十八疋,幹身放之。力則以其州郡縣白直充。
10
祿秩: 後周制祿秩:下士一百二十五石,中士以上至於上大夫,各倍之,上大夫是為四千石。卿二分,孤三分,公四分,各益其一,公因盈數為萬石。其九秩一百二十石,八秩至於七秩,每二秩六分而下,各去其一,二秩一秩俱為四十石。凡頒祿,視年之上下。畝至四釜為上年,上年頒其正。三釜為中年,中年頒其半。二釜為下年,下年頒其一。無年為凶荒,不頒祿。
11
祿秩: 隋京官正一品,祿九百石。其下每以百石為差,至正四品,是為三百石。從四品二百五十石,其下每以五十石為差,至正六品,是為一百石。從六品九十石,以下每以十石為差,至從八品,是為五十石。食封及官不判事者,并九品,皆不給祿。其給皆以春秋二季。刺史、太守、縣令則計戶而給祿,各以戶數為九等之差。大州六百二十石,其下每以四十石為差,至於下下,則三百石。大郡三百四十石,其下每以三十石為差,至於下下,則一百石。大縣百四十石,其下每以十石為差,至於下下,則六十石。其祿唯及刺史二佐及郡守、縣令。本志。
12
祿秩: 文帝時,嘗以百僚供費不足,臺省府寺咸置廨錢,收息取給。工部尚書蘇孝慈以為官人爭利,非興化之道,上表請罷,從之。公卿以下又給職田各有差。本志。
13
祿秩: 義寧二年,唐王為相國,罷外官給祿,每十斛給地二十畝。
14
祿秩: 大唐武德中,外官無祿。
15
祿秩: 貞觀二年制,有上考者乃給祿。其後遂定給祿俸之制:以民地租充之。京官正一品,七百石。從一品,六百石。正二品,五百石。從二品,四百六十石。正三品,四百石。從三品,三百六十石。正四品,三百石。從四品,二百六十石。正五品,二百石。從五品,一百六十石。正六品,一百石。從六品,九十石。正七品,八十石。從七品,七十石。正八品,六十七石。從八品,六十二石。正九品,五十七石。從九品,五十二石。諸給祿者,三師、三公及太子三師、三少,若在京國諸司文武官職事九品以上并左右千牛備身左右、太子千牛,並依官給。其春夏二季春給,秋冬二季秋給。凡京文武官每歲給祿,總一十五萬一千五百三十三石二斗。自至德之後不給。其在外文武官九品以上準官皆降京官一等給。其文武官在京長上者則不降。諸給祿應降等者,正從一品各以五十石為一等,二品三品皆以三十石為一等,四品五品皆以二十石為一等,六品七品皆以五石為一等,八品九品皆以二石五斗為一等。其俸錢之制,京司諸官初置公廨,令行署及番官興易,以充其俸。
16
祿秩: 貞觀十二年,罷公廨,置胥士七千人,取諸州上戶為之。準防閤例而收其課,三歲一更,計員少多而分給焉。
17
祿秩: 貞觀十五年,以府庫尚虛,敕在京諸司依舊置公廨,給錢充本,置令史、府史、胥士等,令迴易納利,以充官人俸。諫議大夫褚遂良上疏曰:「為理之本,在於擇人,不正其源,遂差千里。往古明經拜職,或四科辟召,必擇器任使,量才命官。然則市井子孫,不居官吏。國家制令,憲章三代,商賈之人,亦不居官位。陛下近許諸司令史捉公廨本錢,諸司取此色人,號為捉錢令史。不簡性識,寧論書藝,但令身能賈販,家足貲財,錄牒吏部,即依補擬。大率人捉五十貫以下,四十貫以上,任居市肆,恣其販易,每月納利四千,一年凡輸五萬,送利不違,年滿授職。然有國家者常笑漢代賣官,今開此路,頗類於彼。在京七十餘司,相率司別九人,更一二載後,年別即有六百餘人輸利受職。伏以陛下理致昇平,任賢為政,或太學高第,或諸州進士,皆策同片玉,經若懸河,守先聖之格言,慕昔賢之廉恥,拔十取五,量能授官,然犯禁違公,輒罹刑法。況乎捉錢令史,專主賈販,志意分毫之末,耳目廛肆之閒,輸錢於官,以獲品秩,荏苒年歲,國家能不使用之乎?此人習與性成,慣於求利,苟得無恥,豈蹈廉隅,使其居職,何向而可。將來之弊,宜絕本源。臣每周遊之閒,為國視聽,京師庶僚,爰及外官,異口同詞,咸言不便。」太宗納之,停諸司捉錢,依舊本府給月俸。
18
祿秩: 二十一年,復依故制置公廨,給錢為之本,置令史、府史、胥士等職,賈易收息,以充官俸。
19
祿秩: 永徽元年,悉廢胥士等,更以諸州租庸腳直充之。其後又令薄賦百姓一年稅錢,依舊令高戶及典正等掌之,每月收息,以充官俸。其後又以稅錢為之,而罷其息利。
20
祿秩: 凡京文武正官每歲供給俸食等錢,并防閤、庶僕及雜錢等。總一十五萬三千七百二十貫。員外官不在此數。外官則以公廨田收及息錢等,常食公用之外,分充月料,先以長官定數,其州縣少尹、長史、司馬及丞,各減長官之半。尹、大都督府長史、副都督、別駕及判司準二佐,以職田數為加減。其參軍及博士減判司、主簿縣尉減縣丞各三分之一。謂內外員外官同正員者,祿料賜會食料一事以上,並同正員。其不同正員者,祿賜食料亦同正員,餘各給半。職田並不給。自乾元之後,以常賦不給,內外官俸祿各減其半。內供奉及裏行不帶本官者,祿俸食料防閤庶僕一事以上,並同正官。帶官者,聽從多處給。若帶外官者,依京官給。食料賜會與京官同。諸檢校及判、試、知等官不帶內外官者,料度一事以上,準員外官同正員例給。若檢校及判、試、知處正官見闕者,兼給雜用。其職田不應入正官者,亦給。其侍御史殿中及監察御史知試並同內供奉裏行例。
21
祿秩: 儀鳳二年制,內外官俸食、防閤、邑士、白直等,宜令王公以下,率口出錢以充給焉。
22
祿秩: 調露元年九月,職事五品以上,準舊給仗身。
23
祿秩: 武太后光宅元年九月,以京官八品九品俸料授薄,諸八品每年給庶僕三人,九品二人。
24
祿秩: 又有親事、帳內,六品七品子為親事,八品九品子為帳內,限年十八以上,舉諸州共率萬人為之。凡王公以下及文武職事三品以上帶勳官者,則給之。其親事府、帳內府官,附在王侯篇。三師、三公、開府儀同三司,一百三十人。嗣王、郡王,一百八人。上柱國帶二品以上職事,九十五人。帶三品職事,六十九人。柱國帶二品以上職事,七十九人。帶三品職事,六十二人。上護軍帶二品以上職事,七十三人。帶三品職事,五十五人。護軍帶二品以上職事,六十二人。帶三品職事,三十六人。
25
祿秩: 諸州縣之官,流外九品以上皆給白直:二品,四十人。三品,三十二人。四品,二十四人。五品,十六人。六品,十人。七品,七人。其七品佐官六人。八品,五人。九品。四人。諸州縣官,流內九品以上及在外監官五品以上,皆給執衣:隨身驅使,典執筆硯,其監官於隨近州縣取充。二品,十八人。三品,十五人。四品,十二人。五品,九人。六品、七品,各六人。八品、九品,各三人。關津嶽瀆官並不給。分為三番,每周而代。不願代者聽之。初以民丁中男充,為之役使者不得踰境;後皆捨其身而收其課,課入所配之官,遂為恆制。
26
祿秩: 鎮戍之官,以鎮戍上、中、下為差。上鎮將給仗身四人,中下鎮將、上鎮副各三人,中下鎮副各二人,倉曹、兵曹、戍主副各一人。其仗身十五日一時,收資六百四十。
27
祿秩: 開元十年正月,省王公以下視品官參佐及京官五品以上官仗身職員。
28
祿秩: 凡京司文武職事官,五品以上給防閤:一品,九十六人。二品,七十二人。三品,四十八人。四品,三十二人。五品,二十四人。六品以下給庶僕:六品,五人。七品,四人。八品,三人。九品,二人。公主,邑士八十人。郡主,六十人。縣主,四十人。特封縣主,三十四人。京官仕兩職者從多給。凡州縣官皆有白直:二品,四十人。三品,三十二人。四品,二十人。五品,十六人。六品,十二人。七品,六人。八品,五人。九品,四人。凡諸親王府屬並給士力,數如白直。其防閤、庶僕、白直、士力納課者,每年不過二千五百,執衣元不過一千文。防閤、庶僕舊制季分,月俸食料雜用即月分。諸官應月給。
29
祿秩: 開元二十四年六月,乃撮而同之,通謂之月俸。一品月俸料八千,食料千八百,雜用千二百,防閤二十千,通計三十一千。二品月俸六千,食料千五百,雜用一千,防閤十五千五百,通計二十四千。三品月俸五千,食料千一百,雜用九百,防閤十千,通計十七千。四品月俸三千五百,食料七百,雜用七百,防閤六千六百六十七,通計十一千五百六十七。五品月俸三千,食料六百,雜用六百,防閤五千,通計九千二百。六品月俸二千,食料四百,雜用四百,庶僕二千五百,通計五千三百。七品月俸千七百五十,食料三百五十,雜用三百五十,庶僕千六百,通計四千五十。八品月俸千三百五十,食料三百,雜用三百,庶僕六百,通計二千五百五十。九品月俸千五十,食料二百五十,雜用二百,庶僕四百,通計千九百。其數目,國初以來即有,中間色目,或有加減,今方為定制。員外官帶同正者,不減正員官食料錢,不帶同正者減半。致仕官,建中三年九月敕,所請半祿料及賜物等,並宜從敕出日於本貫及寄住處州府支給。至貞元四年四月敕,其宴會及朔望朝參,並依恆式,自今已後,宜準此。
30
祿秩: 諸州縣不配防人處,城及食庫門各二人;須守護者,取年十八以上中男及殘疾,據見在數,均為番第,勿得偏併。每番一旬。每城門各四人,倉庫門各二人。其倉門每萬石加一人,石數雖多,不得過五人。其京兆、河南府及赤縣大門各六人,庫門各三人。其須修理官廨及祗承官人,聽量配驅使。若番上不到應須徵課者,每番閑月不得過一百七十,忙月不得過二百文。滿五旬者,殘疾免課調,中男免雜徭。其州城郭之下戶數不登者,通取於他縣。總謂之門夫。其後舉其名而徵其資,以給郡縣之官。其門之多少,課之高下,任土作制,無有常數。
31
祿秩: 天寶五載制,郡縣白直計數多少,請用料錢,加稅以充之,不得配丁為白直。十四載八月制,兩京文武官九品以上正員官,自今以後,每月給俸食、雜用、防閤、庶僕等,宜十分率加二分,其同正官加一分,仍永為恆式。乾元元年制,外官給半料與職田,京官不給料,令度支使量閒劇,司給手力課,員外官一切無料。大曆三年,通計京城諸司,每月給手力資錢凡四萬七千五百四十六貫四十八,並以天下青苗錢充。初以常賦不給,乃稅人墾田畝十有五錢。資用窘急,不暇成熟,候苗青即征之,故謂之青苗錢。主其任者為青苗使。貞元四年正月敕,京文武官員及兩京府縣官總三千七百七員,據元給及新加,每月當錢五萬一千四百四貫六百一十七文,一年都當六十一萬六千八百五十五貫四百四文。
32
祿秩: 天寶七載九月敕,五品以上正員清官、諸道節度使及太守等,並聽當蓄絲竹,以展懽娛,行樂盛時,式覃中外。
33
祿秩: 至八載六月敕,其南口給使,王公家不過二十人,其職事官一品不得過十人,三品不得過八人,四品不得過六人,五品不得過四人,京文武清官六品七品不得過二人,八品九品不得過一人。百官家蓄絲竹及給使口,並是朝恩,優寵資給,故附於庶僕俸料之後。
《致仕官祿》
1
致仕官祿: 大唐令,諸職事官年七十、五品以上致仕者,各給半祿。開元五年十月敕,致仕應請物,令所由送至宅。
《職田公廨田》
1
職田公廨... : 古者自卿以下必有圭田,圭田五十畝,餘夫二十五畝。孟子言古者卿以下至於士,皆受田五十畝,所以供祭祀。圭,潔也。士田謂之圭田,所謂「惟士無田則亦不祭」,言絀士無潔田也。井田之民養公田者,受百畝,圭田半之,故五十畝。餘夫者,一家一人受田,其餘老小尚有餘力者,受二十五畝,半於圭田,謂之餘夫也。受田者田萊多少,有上中下。周禮曰「餘夫亦如之」,亦如上中下之制也。故王制曰「公田藉而不稅」,藉之言借也,借民力治公田,美惡取於此,不稅民之所自治也。孟子曰:「夏后氏五十而貢,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畝而徹。」是也。「夫圭田無征」,是也。夫猶治也。征,稅也。治圭田者不稅,所以厚賢也。此則周禮之士田,以任近郊之地,稅什一也。凡藉田之法,以一里之田凡九頃,分授八夫,則家得一頃。其餘一頃,以八十畝均付八家,以為公田,家得十畝。借民力而治之,公則好惡取於是,不復侵人所自治之田也。故詩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其餘二十畝,二家共得五畝,以為廬舍。秦漢之閒,不詳其制。
2
職田公廨... : 至晉,公卿猶各有菜田及田騶多少之級,然粗舉其制,而史不備書。其餘歷代多闕。
3
職田公廨... : 後魏孝文太和五年,州刺史、郡太守并官節級給公田。
4
職田公廨... : 隋文帝開皇中,以百僚供費不足,咸置廨錢,收息取利。蘇孝慈上表請罷。於是公卿以下內外官給職分田,一品給五頃,至五品則為三頃,其下每以五十畝為差。又給公廨田以供用。
5
職田公廨... : 大唐凡京諸司各有公廨田:司農寺,給二十六頃。殿中省,二十五頃。少府監,二十二頃。太常寺,二十頃。京兆府、河南府,各十七頃。太府寺,十六頃。吏部、戶部各十五頃。兵部、內侍省,各十四頃。中書省、將作監,各十三頃。刑部、大理寺,各十二頃。尚書都省,門下省、太子左春坊,各十一頃。工部,一十頃。光祿寺、太僕寺、祕書省,各九頃。禮部、鴻臚寺、都水監、太子詹事府,各八頃。御史臺、國子監、京縣,各七頃。左右衛、太子家令寺,各六頃。衛尉寺、左右驍衛、左右武衛、左右威衛、左右領軍衛、左右金吾衛、左右監門衛、太子左右奉坊,各五頃。太子左右衛率府、太史局,各四頃。宗正寺、左右千牛衛、太子僕寺、左右司禦率府、左右清道率府、左右監門率府,各三頃。內坊、左右內率府、率更府,各二頃。
6
職田公廨... : 在外諸司公廨田,亦各有差:大都督府,四十頃。中都督府,三十五頃。下都督、都護府、上州,各三十頃。中州,二十頃。宮總監、下州,各十五頃。上縣,十頃。中縣,八頃。下縣,六頃。上牧監、上鎮,各五頃。下縣及中下牧、司竹監、中鎮、諸軍、折衝府,各四頃。諸冶監、諸倉監、下鎮、上關,各三頃。互市監、諸屯監、上戍、中關及津,各二頃。其津隸都水使者,不給。下關,一頃五十畝。中戍、下戍、嶽瀆,各一頃。
7
職田公廨... : 諸京官文武職事各有職分田:一品,十二頃。二品,十頃。三品,九頃。四品,七頃。五品,六頃。六品,四頃。七品,三頃五十畝。八品,二頃五十畝。九品,二頃。並去京城百里內給。其京兆、河南府及京縣官人職分田,亦準此。即百內地少,欲於百里外給者,亦聽之。
8
職田公廨... : 諸州及都護府、親王府官人職分之田,亦各有差:二品,十二頃。三品,十頃。四品,八頃。五品,七頃。六品,五頃。京畿縣亦準此。七品,四頃。八品,三頃。九品,二頃五十畝。鎮、戍、關、津、嶽、瀆及在外監官五品,五頃。六品,三頃五十畝。七品,三頃。八品,二頃。九品,一頃五十畝。三衛中郎將、上府折衝都尉,各六頃。中府,五頃五十畝。下府及諸郎將,各五頃。上府果毅都尉,四頃。中府,三頃五十畝。下府,三頃。上府長史、別將,各三頃。中府、下府,各二頃五十畝。親王府典軍,五頃五十畝。副典軍,四頃。千牛備身、備身左右、太子千牛備身,各三頃。諸軍上折衝府兵曹,二頃。中府、下府,各一頃五十畝。其外軍校尉,一頃二十畝。旅帥,一頃。隊正副,各八十畝。皆於領側州縣界內給。其校尉以下在本縣及去家百里內領者,不給。其田亦借民佃植,至秋冬受數而已。
9
職田公廨... : 諸職分陸田限三月三十日,稻田限四月三十日,以前上者並入後人,以後上者入前人。其麥田以九月三十日為限。各前人自耕未種,後人酬其功直;已自種者,準租分法。其價六斗已下者,依舊定,不得過六斗,並取情願,不得抑配。
10
職田公廨... : 開元十年六月敕,所置職田,本非古法,爰自近制,是以因循。事有變通,應須刪改。其內外官所給職田地子,從今年九月以後,並宜停給。十八年六月,京官職田,特令準令給受,復月舊制。自大曆以來,關中匱竭,時物騰貴,內官不給。乃減外官職田三分之一,以給京官俸。每歲通計,文武正員、員外官及內侍省、閑廄、五坊、南北衙宿衛并教坊內人家糧等,凡給米七十萬石。
※※※
漢代之後 -> 隋唐 -> 通典 -> 職官十八
《職官十八》
《秩品一》
1
秩品一: 唐 虞 夏 商 周 秦 漢 後漢 魏
2
秩品一: 唐官數闕。尚書曰:「唐虞建官惟百。」而鄭玄云:「虞官六十,唐官未聞。堯舜同道,或皆六十,并屬官而言,則皆有百。」
3
秩品一: 虞官六十。明堂位曰「有虞氏官五十」,而鄭注云六十。
4
秩品一: 夏官一百二十。明堂位曰:「夏后氏官百。」又尚書云「夏商官倍」,則當有二百矣。而鄭云「百二十」,今依鄭說。
5
秩品一: 殷官二百四十。明堂位曰「殷官二百」,而鄭云「二百四十」,今依鄭說。
6
秩品一: 右自殷以上官名制度,俱在歷代官制篇。按列國之官,並不在其數。
7
秩品一: 周官有九儀之命,正邦國之位。九命作伯,上公有功德者,加命為二伯,得專征伐五侯九伯者也。蓋長諸侯為方伯。八命作牧,侯伯有功德者,加命得專征伐於諸侯。又云:「一州之牧也。王之三公亦八命。」七命賜國,王之卿六命,出封加一等者。鄭司農云:「出就侯伯之國。」六命賜官,鄭司農云:「子男入為卿,理一官也。」鄭玄謂此王六命之卿。賜官者,得自置其臣,治家邑如諸侯。五命賜則,則者,地未成國之名也。王之下大夫四命,出封加一等,五命,賜之以方百里、二百里之地也。方三百里以上為成國。王莽時以二十五成為則,方五十里,與夏五十里國同。四命受器,受祭器,為上大夫也。鄭玄謂此公之孤,始得有祭器者也。三命受位,受下大夫之位也。鄭玄謂此列國之卿,始有列位於王,為王臣。再命受服,受祭衣服,為上士也。鄭玄謂此受玄冕之服,列國之大夫再命。一命受職。始命為正吏,謂列國公侯伯之士也。於子男為大夫。一云受職事。
8
秩品一: 右內外官六萬三千六百七十五人。內二千六百四十三人,外諸侯國官六萬一千三十二人。內職掌府、史、胥、徒、賈人、工人,庶子、罪閩蠻夷貉等五隸、醫人、圉人、虎士、視瞭力召反。及奚、漿、籩、醢、醯、鹽、羃、酒、祧,舂、抌、饎、稿等。抌音肉。饎音熾,熟食也。爾雅云酒食也。女職一萬五千九百五十人。都計內外官及內職掌人七萬九千六百二十五人。其旄人、舞者及太祝、巫覡、閽人每門及囿、每宮等官職,并冬官人數及外職掌人並闕。按帝王世紀云:「湯受命,有三千餘國。」又按王制云:「殷時天下諸侯國千七百七十三。」當是殷氏政衰,諸侯相并,季末之時所存之國耳。大國二百四十九,次國五百一,小國一千二十三。大國次國則皆三卿、五下大夫、二十七上士。唯小國二卿,其大夫與士如大國、次國之數。大凡列國卿、大夫、士,有六萬一千三十二人。及周初,有千八百國,列國卿、大夫、士大約與殷不異。罷侯置守,郡縣官吏,百姓所奉,豈非勤乎。
9
秩品一: 周制,非二王之後,列土諸侯其爵無至公者也。當周之世,有功之臣無如太公、周公者,然封爵皆為侯。詩云「穆穆魯侯」,又曰「齊侯之子」是也。而春秋有虞公、虢公、州公者,或因殷之舊爵,或嘗為天子之官,子孫因其號耳,非周之典制也。故天子三公八命,卿六命,大夫四命,上士三命,中士再命,下士一命。天子三公加命,則為方伯,九命;卿加一命,則出為侯伯,七命;大夫加一命,則出為子男,五命;天子元士出封為附庸,加一命,為四命。大夫以下德盛者,出則爵命並加。士則德未周備,但得進命,不進爵也。是以卿出則為侯、伯,大夫出則為子、男,皆爵命並進。士出為附庸,但得進命,故附庸之君猶稱名,與士同。故春秋傳云:「附庸之君,名也。」二王之後,本非出加之例,直以承祀先代,故九命為上公。其有功之臣,皆為侯伯七命而已。若王之子弟及異姓之有大功德,而封爵不過侯,但得進地。故齊魯之國,皆以侯爵而受上公之地五百里之封。若列土侯伯有賢能之德而又有功者,則加一命為牧,故春官之職云「八命作牧」。子男之君則五命,上公之孤四命,卿三命,大夫再命,士一。大國之卿三命,大夫再命。次國之卿三命,大夫再命,士一命。小國之卿再命,大夫一命,其士不命。凡士一命而受爵。周禮爵及命士,故云「一命而受爵」。有受爵有受命者必有職,故周禮云「一命受職」,明一命之士職爵俱有也。再命受服於君,不自為也。然則一命者,其服自為也。一命尚受職,再命不言自明耳。三命受車馬,三命謂侯伯之卿也。再命已受服於君,則三命之卿受服不疑矣,而復別受車馬於君,故曲禮云「夫為人子,三賜不及車馬」,明其三命得受車馬之義。然三命之卿則有命於天子之禮,故周禮云「三命受位」,明諸侯之卿受三命者,皆有列位於王朝也。則小國之卿再命者,雖得命於天子,於王朝未有列位也。三命之卿始受車馬,則再命以下車馬自為之也。若君特賜者,不在其例。四命受器,謂公之孤卿受祭器於公。四命始受器,三命以下皆自為之也,故禮記云「有田祿者先為祭器」。三命以上既受祭服,四命者受服亦可明矣。三命之卿尚有列位於王,四命亦可知也。凡次國之君不過七命,小國之君不過五命。凡自稱者,伯曰天子之臣。分陝之伯。諸侯之於天子,曰某土之守臣某。守音手又反。在邊邑,曰某屏之臣某。公子曰臣孽。孽音五葛反。士曰傳遽之臣,於大夫曰外私。傳遽,以車馬給使者也。士臣於大夫者,曰私人也。傳音丁戀反。列國之大夫入天子之國,曰某士,亦謂諸侯之卿也。三命以下,天子士也。某士者,若晉韓起聘於周,儐者曰晉士起也。自稱曰陪臣某。陪,重也。於外曰子。子,有德之稱也。魯春秋曰「高子來盟」。於某國,曰寡君之老。使自稱曰某。使謂使人於諸侯也。某,名也。
10
秩品一: 秦制爵二十等,以賞功勞。其十八等,自大庶長以下又似官也。
11
秩品一: 右具封爵篇。其帥人皆更卒也。有功賜則在軍吏之例。自公大夫以上,令丞與亢禮。言從公大夫以上人,與令丞亢禮。亢,當也,言高下相當,無所卑屈。
12
秩品一: 漢官秩差次:二漢並有秦二十等爵,然以為功勞之賞,非恆秩也。丞相、太尉、司徒、司空、諸將軍及諸侯王國官,不在此目。
13
秩品一: 中二千石:月百八十斛。王莽改曰卿。御史大夫 太常 光祿勳 衛尉 太僕 廷尉 大鴻臚 宗正 大司農 少府 執金吾
14
秩品一: 二千石:月百二十斛。亦曰真二千石。王莽改為上大夫。太子太傅、少傅 將作大匠 太子詹事大長秋 典屬國 水衡都尉 京兆尹 左馮翊 右扶風 司隸校尉 城門校尉 中壘校尉 屯騎校尉 步兵校尉 越騎校尉 長水校尉 胡騎校尉 射聲校尉 虎賁校尉 州牧 郡太守
15
秩品一: 比二千石:月百斛。王莽改為中大夫。丞相司直 光祿大夫 光祿中郎五官左右三將 光祿虎賁中郎將 光祿中郎將騎都尉 西域都護副校尉 奉車都尉 駙馬都尉 郡尉
16
秩品一: 千石:月九十斛。王莽改為下大夫。丞相長史 大司馬長史 御史中丞更名御史長史。 前後左右將軍長史 太常丞 光祿勳丞 衛尉丞 太僕丞 廷尉左右監 大鴻臚丞 宗正丞 大司農丞 少府丞 執金吾丞 太子衛率 萬戶以上縣令
17
秩品一: 比千石:月八十斛。 光祿太中大夫 光祿郎中車戶騎三將 光祿謁者僕射 光祿虎賁郎
18
秩品一: 八百石:成市除八百石秩。太子家令
19
秩品一: 比八百石:光祿勳諫大夫
20
秩品一: 六百石:月七十斛。王莽改曰元士。衛尉公車司馬令 衛士令 旅賁令 廷尉左右平 太子門大夫 太子庶子 將作大匠丞 太子詹事丞 水衡都尉丞 京兆君丞 左馮翊丞 右扶風丞 州刺史 郡丞 郡長史 郡尉丞 次萬戶以上縣令
21
秩品一: 比六百石:月六十斛。太常太卜博士 光祿議郎、中郎 光祿謁者掌賓讚受事員 西域都護丞、司馬、候 戊己校尉丞、司馬、候
22
秩品一: 五百石:成帝除五百石秩。王莽復置,改為命士。減萬戶縣長
23
秩品一: 四百石:月五十斛。自四百石至二百石為長吏。王莽改為中士。太子中盾 萬戶以上縣丞 次萬戶以上縣丞 減萬戶縣丞
24
秩品一: 比四百石:月四十五斛。 光祿侍郎
25
秩品一: 三百石:月四十斛。王莽改為下士。次減萬戶縣長
26
秩品一: 比二百石:月三十七斛。光祿郎中
27
秩品一: 二百石:月三十斛。萬戶以上縣尉 次萬戶以上縣尉 減萬戶縣尉
28
秩品一: 百石:月十六斛。自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史之秩,為少吏。王莽改百石秩曰庶士。
29
秩品一: 右漢吏員,自佐史至丞相,凡十三萬二百八十五人,哀帝時官數。命數未詳。漢魏以降,逮於周隋,既多無注解,或傳寫訛舛,有義理難明,雖研覈莫辨。今但約其本史,聊存一代之制。他皆類此,覽之者幸察焉。
30
秩品一: 後漢官秩差次:此制初因其舊,以後錢穀兼給,其舊數增減不同,事具祿秩篇。其太傅、三公、大將軍、驃騎大將軍,並不在此目。
31
秩品一: 中二千石:月百八十斛。太常 光祿勳 衛尉 太僕 廷尉 大源臚 宗正 大司農 少府 執金吾注云比二千石。 太子太傅 河南尹 京兆尹 左馮翊 右扶風
32
秩品一: 二千石:月百二十斛。度遼將軍 大長秋 太子少傅 將作大匠 司隸校尉 州牧 凡州所監都為京都,置尹 郡太守 皇子封王國傅、相 皇子封王國御史大夫及諸卿
33
秩品一: 比二千石:月百斛。都護將軍 大將軍營五部校尉 光祿五官中郎將 光祿左中郎將 光祿右中郎將 光祿虎賁中郎將 光祿羽林中郎將 光祿奉車都尉 光祿駙馬都尉光祿騎都尉 光祿大夫 少府侍中漢官秩云千石。 少府中常侍 城門校尉 北軍屯騎校尉 北軍越騎校尉 北軍步兵校尉 北軍長水校尉 北軍射聲校尉 每王屬國都尉 護烏桓校尉 護羌校尉 皇子封王國中尉
34
秩品一: 千石:月八十斛。太傅長史 太尉長史 司徒長史 司空長史 大將軍長史 光祿太中大夫注云:秩比二千石。 廷尉正、左監 少府中常侍 少府尚書令 少府御史中丞 太子家令 大長秋中宮僕 太子率更令 太子僕 城門司馬 平城門屯司馬 北軍屯騎校尉司馬 北軍越騎校尉司馬 北軍步兵校尉司馬 北軍長水校尉司馬、胡騎司馬 北軍騎射聲校尉司馬 右扶風、京兆每大縣令 雒陽令 皇子封王國郎中令、僕
35
秩品一: 比千石:大將軍軍司馬 太常丞 光祿丞 光祿謁者僕射 衛尉丞 衛尉宮掖門司馬 太僕丞 鴻臚丞 宗正丞 司農丞 少府丞 使匈奴中郎將 執金吾丞注云:「漢官秩云六百石。」
36
秩品一: 六百石:月七十斛。大將軍從事中郎 度遼將軍長史 度遼將軍司馬 太常贊饗 太常太史令 太常博士祭酒 太常太祝令 太常太宰令 太常大予樂令 太常高廟令 太常光武廟令 太常前帝陵每陵園令 寸常先帝陵每陵食官令 光祿左右僕射 左右陛長 光祿羽林左監 光祿羽林右監 光祿中散大夫注云秩比二千石。 光祿諫議大夫光祿議郎 光祿常侍謁者公府掾 衛尉公車司馬令 衛尉南宮衛士令 衛尉北宮衛士令 衛尉左右都候 太僕考功令 太僕車府令 太僕未央廄令 太僕承華廄令 廷尉左平 鴻臚大行令 宗正諸公主每主家令 宗正諸公主每主主簿、僕、私府長 大司農部丞大司農太倉令 大司農平準令 大司農導官令 少府太醫令 少府太官令 少府守宮令 少府上林苑令 少府給事黃門侍郎 少府小黃門侍郎 少府小黃門令 少府中黃門冗從僕射 少府掖庭令 少府永巷令 少府御府令 少府祠祀令 少府鉤盾令 少府濯龍監 少府中藏府令 少府內者令 少府尚方令 少府尚書僕射 少府尚書 少府符節令 少府治書侍御史 少府侍御史 執金吾武庫令 大長秋丞 大長秋中宮謁者令 大長秋中宮尚書 大長秋中宮私府令注曰「秩千石」。 大長秋中宮永巷令 大長秋中宮黃門冗從僕射 大長秋中宮署令 太子倉令 太子食官令 太子門大夫 太子中庶子 將作丞 將作左校令 將作右校令 城門每門候 北軍中候 州刺史 右扶風京兆每次縣令 護烏桓校尉擁節長史、司馬 護羌校尉擁節長史、司馬
37
秩品一: 比六百石:月六十斛。又云五十斛。大將軍曲軍候 光祿五官中郎 光祿左中郎 光祿右中郎 光祿虎賁中郎 光祿常侍謁者 太子洗馬 皇子封王國治書
38
秩品一: 四百石:月五十斛。又云四十五斛。光祿給事謁者 少府太官丞 少府黃門署長、畫室署長、玉堂署長、丙署長 少府直里監 少府尚書左右丞 少府侍郎 大司農雒陽市長 大長秋中宮藥長 太子庶子 太子廄長 太子中盾 太子衛率 右扶風京兆每次縣長 雒陽縣丞 皇子封王國禮樂長、衛士長、醫工長、永巷長、祠祀長
39
秩品一: 比四百石:月四十五斛。後漢百官志云四十斛。 太尉東西曹掾 光祿五官侍郎 光祿左侍郎 光祿右侍郎 光祿虎賁侍郎 皇子封王國謁者
40
秩品一: 三百石:月四十斛。太常先帝陵每陵食監丞 宗正諸公主每主家丞 少府鉤盾丞 永安丞 鴻臚大行治禮郎 廩犧令丞 楫櫂丞 右扶風、京兆每小縣長 侯國相
41
秩品一: 比三百石:月三十七斛。太尉諸曹餘掾 光祿五官郎中 光祿左郎中 光祿右郎中 光祿虎賁郎中 光祿羽林郎 光祿灌謁者郎中 少府中黃門
42
秩品一: 二百石:月三十斛。太常太史丞、明堂及靈臺丞 衛尉吏 太僕吏 少府吏一人二百石。 少府苑中丞、果丞、鴻池丞、南園丞 少府令史 少府符節令史 廷尉吏 鴻臚吏 宗正吏一人二百石。 大司農吏 大司農雒陽市丞 執金吾吏 太子舍人 河南尹員吏 皇子封王國郎中
43
秩品一: 比二百石:月二十七斛。大將軍屯長 太尉屬 光祿節從虎賁
44
秩品一: 百石:月十六斛。太尉令史中興以後不說石數。 太常吏 太常太祝吏 太常太宰吏 太常大予樂吏 光祿吏 衛尉文學吏 太僕文學吏 少府吏五人百石。 少府蘭臺令史 廷尉文學吏 鴻臚文學吏 宗正文學吏四人百石。 大司農文學吏 大司農雒陽市吏 執金吾文學吏 司隸校尉州功曹從事、別駕從事、簿曹從事、兵曹從事 其餘部郡國從事每郡有之。 州曹諸掾 河南尹百石卒史 雒陽員吏 鄉有秩、三老
45
秩品一: 斗食:月十一斛。太常明堂員吏 太常大予樂令員吏 光祿勳卿員吏 衛尉卿員吏 太僕卿員吏 大鴻臚卿員吏 大司農雒陽市吏 少府卿員吏 執金吾員吏 雒陽令員吏
46
秩品一: 佐史:月八斛。 太常佐 太常太祝佐 太常明堂佐 光祿佐 衛尉佐 太僕佐 廷尉佐 大鴻臚佐 大鴻臚大行令佐 宗正佐 大司農佐 雒陽市佐 執金吾佐 少府佐 雒陽縣佐史
47
秩品一: 右內外文武官七千五百六十七人,一千五十五人內,六千五百一十二人外。內外諸色職掌人一十四萬五千四百一十九人,一萬四千二百二十五人內職掌:令史、御屬、從事、書佐、員吏、待詔、卒騎、治禮郎、假佐、官騎及鼓吹、宰者、屠者、士衛、緹騎、導從、領士、烏桓騎等。一十三萬一千一百九十四人外職掌:員吏、書佐、假佐、亭長、鄉有秩、三老、游徼、家什等。都計內外官及職掌人十五萬二千九百八十六人。其鄉有里魁,里數及命數未詳。
48
秩品一: 魏官置九品:自魏以下,並為九品,其祿秩差次大約亦漢制。已列品第,不可重出。
49
秩品一: 第一品:黃鉞大將軍 三公 諸國王公侯伯子男爵 大丞相
50
秩品一: 第二品:諸四征、四鎮、車騎、驃騎將軍 諸大將軍
51
秩品一: 第三品:侍中 散騎常侍 中常侍 尚書令 左右僕射 尚書 中書監、令 祕書監 諸征、鎮、安、平將軍 光祿大夫 九卿 司隸校尉 京兆、河南尹 太子保、傅 大長秋 太子詹事 中領軍 諸縣侯爵 龍驤將軍 征虜將軍 輔國將軍
52
秩品一: 第四品:城門校尉 武衛、左右衛、中堅、中壘、驍騎、游騎、前軍、左軍、右軍、後軍、寧朔、建威、建武、振威、振武、奮威、奮武、揚武、廣威、廣武、左右積弩、積射、強弩等將軍 護軍監軍五營校尉 南北東西中郎將 御史中丞 都水使者 州領兵刺史 越騎、烏丸、諸匈奴、護羌蠻夷等校尉 諸鄉侯爵
53
秩品一: 第五品:給事中 給事黃門侍郎 散騎侍郎 中書侍郎 謁者僕射 虎賁中郎將 符節令冗從僕射 羽林監 太子中庶子 太子庶子 太子家令 太子率更令、僕 衛率 諸軍司北軍中候 都督護軍 西域校尉 西戎校尉 禮見諸將軍 鷹揚、折衝、輕車、虎烈、宣威、威遠、寧遠、伏波、虎威、淩江等將軍 太學博士 將兵都尉 牙門將 騎督 安夷撫夷護軍 郡國太守、相、內史 州郡國都尉 國子祭酒 諸亭侯爵 州單車刺史
54
秩品一: 第六品:尚書左右丞 尚書郎中 祕書郎 著作丞郎 治書侍御史 部曹侍御史 諸督軍奉車、駙馬都尉 諸博士 公府長史、司馬 驃騎車騎長史、司馬 廷尉正、監、評 將兵助郡尉置司馬史卒者 諸護軍 太子侍講門大夫 太子中舍人 太子常從虎賁督、司馬督 水衡、典虞、牧官都尉 司鹽都尉 度支中郎將校尉 司竹都尉 材官校尉 驃騎、車騎、衛將軍府從事中郎 四征鎮公府從事中郎 公車令 諸縣署令千石者 千人督校尉 督守殿內將軍 殿內典兵 黃門冗從僕射 諸關內名號侯爵 諸王公友
55
秩品一: 第七品:期門郎 諸國公謁者 殿中監 諸卿尹丞 諸獄丞 太子保傅丞 詹事丞 諸軍長史司馬秩六百石者 護羌戎蠻夷越烏丸校尉長史、司馬 諸軍諸大將軍正行參軍 諸持節督正行參軍 二品將軍正行參軍 門下督 中書通事舍人 尚書曹典事 中書佐著作太子洗馬 北軍候丞 城門五營校尉司馬 宜禾伊吾都尉 度支都尉 典農都尉 諸封公保、傅、相、郎中令及中尉、大農 監淮海津都尉 諸國文學 太子食官令、舍人 單于率正 都水參軍 諸縣令相秩六百石以上者 左右都尉 武衛左右衛長史、司馬 京城門候 諸門候副 散牙門將 部曲督 殿中中郎將校尉 尚藥監 食監 太官食監中署監 南北軍監 中廷御史 禁防御史 小黃門諸署長僕謁者 藥長寺人監 靈芝園監 黃門署丞 中黃門 太中、中散、諫議三大夫 議郎 三臺五都侍御史 太廟令 諸公府掾屬 諸府記室 督主督受除遣者 符璽郎 門下郎 中書主事通事 散騎集書 公主及諸國丞萬戶以上典書令及家令
56
秩品一: 第八品:尚書中書祕書著作及主書主圖主譜史 太常齋郎 京城門郎 四平四安長史司馬三品四品將軍正行參軍 郡國太守相內史中丞長史 西域戎部譯長 諸縣署令千石以上者丞 州郡國都尉司馬 司鹽、司竹監丞 水衡典虞牧材官都尉司馬 祕書校書郎 東宮摘句郎 諸雜署長史 關谷長 王公妃公主家令 諸部護軍司馬 王郡公諸雜署令國子太學助教 諸京城四門學博士 諸國常侍侍郎 殿中都尉司馬 諸部護軍司馬 殿中羽林郎 左右度支中郎將司馬 黃門從官 寺人中郎郎中 諸雜號宣威將軍以下五品將軍長史、司馬 蘭臺謁者 都水使者令史 門下禁防 金鼓幢麾城門令史 校尉部司馬、軍司馬、假司馬 諸鄉有秩、三老 司馬史從掾 諸州郡防門 尚書中書祕書令史
57
秩品一: 第九品:蘭臺殿中蘭臺謁者及都水使者書令史 諸縣長令相 關谷塞尉 倉簟河津督監 殿中監典事 左右太官督監內者 總章戲馬監 諸紙署監 王郡公郡諸署長 司理治書異族封公世子庶子諸王友國謁者大夫諸署丞 諸王太妃及公主家僕丞 公主行夜督郎太廟令行夜督郎 太子掌固 主事候郎 王官舍人 副散部曲將 武猛中郎將校尉部司馬、軍司馬、假司馬 諸鄉有秩 司徒史從掾 諸州郡防門
58
秩品一: 右官數及命數未詳。
※※※
漢代之後 -> 隋唐 -> 通典 -> 職官十九
《職官十九》
《秩品二》
1
秩品二: 晉 宋 齊 梁
2
秩品二: 晉官品:
3
秩品二: 第一品:公 諸位從公 開國郡公、縣公爵
4
秩品二: 第二品:特進 驃騎、車騎、衛將軍 諸大將軍 諸持節都督 開國縣侯伯子男爵
5
秩品二: 第三品:侍中 散騎常侍 中常侍 尚書令、僕射 尚書 中書監、令 祕書監 諸征、鎮、安、平、中軍、鎮軍、撫軍、前後左右、征虜、輔國、龍驤等將軍 光祿大夫 諸卿尹 太子保傅 大長秋 太子詹事 司隸校尉 中領軍 中護軍 縣侯爵
6
秩品二: 第四品:武衛、左右衛、中堅、中壘、驍騎、游擊、前軍、左軍、右軍、後軍、寧朔、建威、振威、奮威、廣威、建武、振武、揚武、廣武、五營校尉、左右積弩、積射、強弩、奮武等將軍 城門校尉 謢軍監軍 東西南北中郎將 州刺史領兵者 護匈奴中郎將 謢羌戎夷蠻越烏丸校尉 御史中丞 都水使者 鄉侯爵
7
秩品二: 第五品:給事中 給事黃門、散騎、中書侍郎 謁者僕射 虎賁中郎將 冗從僕射 羽林監太子中庶子、庶子、家令、率更令、僕、衛率 諸軍司北軍中候 都督護軍 護匈奴中郎 西域代部護羌烏丸等校尉 禮見諸將軍 鷹揚、折衝、輕車、武牙、威遠、寧遠、虎威、材官、伏波、凌江等將軍 牙門將 騎督 安夷撫夷護軍 郡國太守、相、內史 州郡國都尉 亭侯爵
8
秩品二: 第六品:尚書左右丞 尚書郎 治書侍御史 侍御史 諸督軍 奉車、駙馬、騎等都尉 諸博士 公府長史、司馬、從事中郎 二品將軍諸大將軍特進都督中護軍長史、司馬 廷尉正、監、平 祕書郎 著作郎 丞郎 黃沙治書侍御史 諸護軍長史、司馬 水衡、典虞、牧官、典牧、司鹽都尉 太子門大夫 度支中郎將校尉都督 材官校尉 王郡公侯郎中令、中尉、大農 王傅師及國將軍 諸縣置令秩千石者 太子侍講門大夫、中舍人、司馬督 太子常從虎賁督千人督校尉 督守殿中將軍 黃門令 黃門冗從僕射 關內名號侯爵
9
秩品二: 第七品:殿中監 諸卿尹丞 符節御史 獄丞部丞 黃沙典事 太子保傅詹事丞 諸軍長史司馬秩六百石者 護匈奴中郎將護羌戎夷蠻越烏丸校尉長史、司馬 北軍中候丞 城門五營校尉司馬 宜禾伊吾都尉 公府行相郎中令 監淮海津都尉 門下中書通事舍人 尚書典事 太子洗馬、食官令、舍人 黃門中郎將校尉都督 諸縣置令六百石者 左右都候 閶闔門司馬 城門候 尚藥監 大官食監 中署監 小黃門諸署令僕射謁者 藥長寺人監 副牙門將 部曲部督殿中 中黃門尉都尉 黃門諸署丞長史 中黃門 太中、中散、諫議大夫 議郎 關外侯爵
10
秩品二: 第八品:門下中書主事通事 散騎集書中書尚書祕書著作治書主書主圖主譜令史 郡國相內史丞長史 烏丸西域代部騎馬 四安四平長史、司馬 水衡、典虞、牧官、典牧、材官、州郡國都尉司馬 司鹽司竹監丞 諸縣令長相 關谷長 諸縣署令千石之丞尉 王郡公侯諸侍郎、諸雜署令 王太妃公主家令 副散督司馬長史 部曲將郡中都尉司馬 羽林郎 黃門從官 寺人中郎、郎中 雜號宣威將軍以下
11
秩品二: 第九品:蘭臺謁者都水黃沙令史 門下散騎中書尚書祕書令史 殿中蘭臺謁者都水黃沙書令史 諸縣署令長相之丞尉 關谷塞護道尉 王郡公侯諸署長 司理治書 謁者中大夫署丞 王太妃公主家丞、僕、舍人 副散部曲將 武猛中郎將校尉 別部司馬、軍司馬、軍假司馬
12
秩品二: 右內外文武官六千八百三十六人,內八百九十四人,外五千九百四十二人。內外諸色職掌一十一萬一千八百三十六人,百八十九人內職掌,據史所載數。門亭長、書佐、書吏、卒騶等,其餘色目史闕。一十一萬一千六百四十七人外職掌,王國及州縣職吏散吏鄉里吏等。都計內外官及職掌人一十一萬八千六百七十二人。又每四鄉置一嗇夫,及鄉據大小戶口數多少等級置治書史及佐正等數,并命數未詳。
13
秩品二: 宋官品:
14
秩品二: 第一品:太傅 太保 太宰 太尉 司徒 司空 大司馬 大將軍 諸位從公
15
秩品二: 第二品:特進 驃騎、車騎、衛將軍 諸大將軍 諸持節都督
16
秩品二: 第三品:侍中 散騎常侍 尚書令、僕射 尚書 中書監、令 祕書監 諸征、鎮至龍驤將軍光祿大夫 諸卿、尹 太子二傅 大長秋 太子詹事 領、護軍 縣侯爵
17
秩品二: 第四品:二衛至五校尉 寧朔至五威、五武將軍 四中郎將 刺史領兵者 戎蠻校尉 御史中丞 都水使者 鄉侯爵
18
秩品二: 第五品:給事中 黃門、散騎、中書侍郎 謁者僕射 三將 積射、強弩將軍 太子中庶子、庶子、 三卿、率 鷹揚至凌江將軍 刺史不領兵者 郡國太守、內史、相 亭侯爵
19
秩品二: 第六品:尚書丞、郎 治書侍御史 侍御史 三都尉 博士 撫軍以上及持節都督領護長史、司馬 公府從事中郎將 廷尉正、監、評 祕書著作丞、郎 王國公三卿、師、友、文學諸縣署令千石者 太子門大夫 殿中將軍、司馬督 雜號護軍 關中侯爵
20
秩品二: 第七品:謁者 殿中監 諸卿尹丞 太子傅詹事率丞 諸軍長史司馬六百石者 諸府參軍戎蠻府長史、司馬 公府掾、屬 太子洗馬、舍人、食官令 諸縣令六百石者
21
秩品二: 第八品:內臺正令史 郡丞 諸縣署長 雜號宣威將軍以下
22
秩品二: 第九品:內臺書令史 外臺正令史 諸縣署丞、尉
23
秩品二: 右內外文武官六千一百七十二人,八百二十三人內,五千三百四十九人外。內職掌人,門亭長、孝經師、月令律令師及書佐等一千四百六十一人,都計內外官及職掌人七千六百三十三人。其京都臺省監寺及府衛等府令史并諸色職掌人,未詳。其州署人各隨州舊定無制,亦不得而知也。命數亦未詳。
24
秩品二: 齊官品:未詳。
25
秩品二: 右內外文武官二千六十三人。九百四十七人內,一千一百一十六人外。州刺史及官屬并太守內史相、縣令相、寧蠻等校尉、中郎將、護軍等。其中書省及令史,司徒府、門下省、尚書祕書曹省、蘭臺諸曹、內外督令史,并太廟、明堂、太祝、太史、廩犧等職吏,本志但有名目,皆附其下。外州佐史、郡縣官屬佐史等名目及數并命數,並未詳。
26
秩品二: 梁官品:秩祿之差,亦如前代,更定十八班。
27
秩品二: 十八班:丞相 太宰 太傅 太保 大司馬 大將軍 太尉 司徒 司空
28
秩品二: 十七班:諸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左右光祿開府儀同三司
29
秩品二: 十六班:尚書令 太子太傅 左右光祿大夫
30
秩品二: 十五班:尚書左僕射 太子少傅 尚書右僕射 中書監 特進 領、護軍將軍
31
秩品二: 十四班:中領護軍 吏部尚書 太子詹事 金紫光祿大夫 太常卿
32
秩品二: 十三班:中書令 列曹尚書 國子祭酒 宗正、太府卿 光祿大夫
33
秩品二: 十二班:侍中 散騎常侍 左右衛將軍 司徒左長史 衛尉卿
34
秩品二: 十一班:御史中丞 尚書吏部郎 祕書監 通直散騎常侍 太子左右二衛率 左右驍騎 左右游擊 太中大夫 皇弟皇子師 司農、少府、廷尉卿 太子中庶子 光祿卿
35
秩品二: 十班:給事黃門侍郎 員外散騎常侍 皇弟皇子府長史 太僕、大匠卿 太子家令、率更令、僕 揚州別駕 中散大夫 司徒右長史 雲騎 游騎 皇弟皇子府司馬 朱衣直閤將軍
36
秩品二: 九班:尚書左丞 鴻臚卿 中書侍郎 國子博士 太子庶子 揚州中從事 皇弟皇子公府從事中郎 大舟卿 大長秋 皇弟皇子府諮議 嗣王府長史 前左右後四軍及嗣王府司馬 庶姓公府長史、司馬
37
秩品二: 八班:祕書丞 太子中舍人 司徒左西掾 司徒屬 皇弟皇子友 散騎侍郎 尚書右丞 南徐州別駕 皇弟皇子公府掾屬 皇弟皇子單為二衛司馬 嗣王庶姓公府從事中郎 左右中郎將 嗣王庶姓公府諮議 皇弟皇子之庶子府長史、司馬 蕃王府長史、司馬 庶姓持節府長史、司馬
38
秩品二: 七班:五校 東宮三校 皇弟皇子之庶子府中錄事、中記室、中直兵參軍 南徐州中從事皇弟皇子之庶子府蕃王府諮議
39
秩品二: 六班:太子洗馬 通直散騎侍郎 司徒主簿 尚書侍郎 著作郎 皇弟皇子府功曹史 五經博士 皇弟皇子府錄事、記室、中兵參軍 皇弟皇子荊江雍郢南兗五州別駕 領護軍長史、司馬 嗣王庶姓公府掾屬 南臺治書侍御史 廷尉三官 謁者僕射 太子門大夫庶姓府諮議 嗣王府庶姓公府中錄事、中記室、中直兵參軍
40
秩品二: 五班:尚書郎中 皇弟皇子文學及府主簿 太子太傅少傅丞 太常丞 皇弟皇子湘荊河司益廣青衡七州別駕 皇弟皇子荊江雍郢南兗五州中從事 嗣王庶姓荊江雍郢南兗五州別駕 皇弟皇子國郎中令、三將 東宮二將 嗣王府功曹史 庶姓公府錄事、記室、中兵參軍 皇弟皇子之庶子府蕃王府中錄事、中記室、中直兵參軍
41
秩品二: 四班:給事中 皇弟皇子府正參軍 中書舍人 建康三官 皇弟皇子北徐北兗梁交南梁五州別駕 皇弟皇子湘荊河司益廣青衡七州別駕、中從事 嗣王庶姓湘荊河司益廣青衡七州別駕 嗣王庶姓荊江雍郢南兗五州中從事 宗正、太府、衛尉、司農、少府、廷尉、太子詹事等丞 積射、強弩將軍 太子左右積弩將軍 皇弟皇子國大農 嗣王國郎中令 皇弟皇子之庶子府蕃王府功曹史 皇弟皇子之庶子府蕃王府錄事、記室、中兵將軍 嗣王府庶姓公府主簿
42
秩品二: 三班:太子舍人 司徒祭酒 皇弟皇子公府祭酒 員外散騎侍郎 皇弟皇子府行參軍 太子太傅少傅五官功曹主簿 二衛司馬 公車令 冑子律博士 皇弟皇子越桂寧霍四州別駕 皇弟皇子北徐北兗梁交南梁五州中從事 嗣王庶姓北徐北兗梁交南梁五州別駕湘荊河司益廣青衡七州中從事 皇弟皇子之庶子府蕃王府主簿 嗣王庶姓公府正參軍 武衛將軍 光祿丞 皇弟皇子國中尉 太僕大匠丞 嗣王國大農 蕃王國郎中令 北館令 庶姓持節府中錄事、中記室、中直兵參軍
43
秩品二: 二班:祕書郎 著作佐郎 揚南徐州主簿 嗣王庶姓公府祭酒 皇弟皇子單為領護詹事二衛等五官、功曹、主簿 太學博士 皇弟皇子國常侍 奉朝請 國子助教 皇弟皇子越桂寧霍四州中從事 皇弟皇子荊江雍郢南兗五州主簿 嗣王庶姓越桂寧霍四州別駕 嗣王庶姓北徐北兗梁交南梁五州中從事 鴻臚丞 尚書五都令史 武騎常侍 材官將軍明堂二廟帝陵令 嗣王庶姓公府行參軍 皇弟皇子之庶子府正參軍 蕃王國大農庶姓持節府錄事、記室、中兵參軍 庶姓持節府功曹史
44
秩品二: 一班:揚南徐州西曹祭酒從事 皇弟皇子國侍郎 嗣王國常侍 揚南徐州議曹從事 東宮通事舍人 南臺侍御史 大舟丞 二衛殿中將軍 太子二率殿中將軍 皇弟皇子之庶子府蕃王府行參軍 蕃王國中尉 皇弟皇子湘荊河司益廣青衡七州主簿 皇弟皇子荊雍郢南兗四州西曹祭酒議曹從事 皇弟皇子江州西曹從事祭酒議曹祭酒部傳從事 嗣王庶姓越桂寧霍四州中從事 嗣王庶姓荊江雍郢南兗五州主簿 庶姓持節府主簿 汝陰巴陵二國郎中令 太官、太樂、太市、太史、太醫、太祝、東西冶、左右尚方、南北武庫、車府等令
45
秩品二: 位不登二品者,又為七班。
46
秩品二: 七班:皇弟皇子府長史參軍 皇弟皇子國三軍 嗣王國侍郎 蕃王國常侍 揚南徐州文學從事 殿中御史 庶姓持節府除正參軍 太子家令丞 二衛殿中員外將軍 太子二率殿中員外將軍 鎮蠻、安遠、護軍、度支校尉等司馬 皇弟皇子北徐北兗梁交南梁五州主簿 皇弟皇子湘荊河司益廣青衡七州西曹祭酒議曹從事 皇弟皇子荊雍郢三州從事史、江州議曹從事、南兗州文學從事 嗣王庶姓湘荊河司益廣青衡七州主簿 嗣王庶姓荊雍郢南兗四州西曹祭酒議曹從事 嗣王庶姓江州西曹從事、祭酒部傳從事、勸農謁者 汝陰巴陵二王國大農 郡公國郎中令
47
秩品二: 六班:皇弟皇子國典書令 嗣王國三軍 蕃王國侍郎 領護詹事五官功曹 皇弟皇子府參軍督護 嗣王府長兼參軍 庶姓公府長兼參軍 庶姓持節府板正參軍 皇弟皇子越桂寧霍四州主簿 皇弟皇子北徐北兗梁交南梁五州西曹祭酒議曹從事 嗣王庶姓北徐北兗梁交南梁五州主簿 嗣王庶姓湘荊河司益廣青衡七州西曹祭酒議曹從事 皇弟皇子荊河司益廣青五州文學從事、湘衡二州從事 嗣王庶姓荊霍郢三州從事史、江州議曹從事、南兗州文學從事 汝陰巴陵二王國中尉 皇弟皇子之庶子縣侯國郎中令 郡公國大農 縣公國郎中令
48
秩品二: 五班:皇弟皇子國三令 嗣王典書令 蕃王國三軍 皇弟皇子公府東曹督護 嗣王府庶姓公府參軍督護 皇弟皇子之庶子府長兼參軍 蕃王府長兼參軍 二衛正員司馬督太子二率正員司馬督 領護主簿 詹事主簿 二衛功曹 太常五官功曹 石頭戍軍功曹 庶姓持節府行參軍 皇弟皇子越桂寧霍四州西曹祭酒議曹從事 皇弟皇子北徐北兗梁交南梁五州文學從事 嗣王庶姓越桂寧霍四州主簿 嗣王庶姓北徐北兗梁交南梁五州西曹祭酒議曹從事 嗣王庶姓荊河司益廣青五州文學從事、湘衡二州從事 汝陰巴陵二王國常侍 郡公國中尉 縣侯國郎中令 皇弟皇子府功曹督護
49
秩品二: 四班:嗣王國三令 蕃王國典書令 嗣王府功曹督護 庶姓公府東曹督護 蕃王府參軍督護 皇弟皇子之庶子府參軍督護 二衛員外司馬督 太子二率員外司馬督 二衛主簿 太常主簿 石頭戍軍主簿 宗正等十一卿五官功曹 庶姓持節府板行參軍皇弟皇子越桂寧霍四州文學從事 嗣王庶姓越桂寧霍四州西曹祭酒議曹從事 嗣王庶姓北徐北兗梁交南梁五州文學從事 汝陰巴陵二王國侍郎 縣公國中尉
50
秩品二: 三班:蕃王國三令 皇弟皇子之庶子府蕃王府功曹督護 宗正等十一卿主簿 庶姓持節府長兼參軍 郡公國侍郎 嗣王庶姓越桂寧霍四州文學從事
51
秩品二: 二班:庶姓持節府參軍督護 汝陰巴陵二王國典書令 縣公國侍郎
52
秩品二: 一班:庶姓持節府功曹督護 汝陰巴陵二王國三令 郡公國典書令
53
秩品二: 三品蘊位:著作正令史 集書正令史 尚書度支三公正令史 函典書、殿中外監、齋監、東堂監、尚書都官左降正令史 諸州鎮監、石頭城監、瑯琊城監、東宮外監、殿中守舍人 齋監、東宮典經守舍人 上庫令 太社令 細作令 導官令 平水令 太官市署丞 正廚丞 酒庫丞 柒署丞 太樂庫丞 別局校丞 清商丞 太史丞 太醫二丞 中藥藏丞 東冶小庫等三丞 作堂金銀局丞 木局丞 北武庫丞 南武庫丞 東宮食官丞 上林丞 湖西塼屯丞 湖東塼屯丞 茭Ⓝ庫丞 綾絹簟蓆丞 國子典學材官司馬 宣揚等諸門候 東宮導客守舍人 運署謁者 都水左右二裝五城謁者 石城宣城陽新屯謁者 南康建安晉安伐船謁者 晉安練葛屯主
54
秩品二: 三品勳位:門下集書主通事正令史 中書正令史 尚書正令史 尚書監籍正令史 都正令史 殿中內監 題閤監 婚局監 東宮門下通事守舍人 東宮典書守舍人 東宮內監、殿中守舍人、題閤監 乘黃令 右藏令 籍田令 廩犧令 梅根諸冶令 典客館令 太官四丞 庫丞 大樂丞 東冶大庫丞 左尚方五丞 右尚方四丞 東宮衛庫丞司農左右部倉丞 廷尉律博士 公府舍人 諸州別署監 山陰獄丞
55
秩品二: 其州二十三,並列其高下,選擬略視內職。郡守及丞為十班,縣制七班,各擬內職。
56
秩品二: 又詔以將軍之名,高卑舛雜,命更加釐定,置百二十五號。 二十四班 鎮衛、驃騎、車騎等將軍。內外通用。
57
秩品二: 二十三班 四征東南西北,止施外。 四中軍、衛、撫、權,止施內。
58
秩品二: 二十二班 八鎮東西南北,止施在外;左右前後,止施在內。 二十一班 八安東西南北,止施在外;前後左右,止施在內。
59
秩品二: 二十班 四平東西南北。 四翊左右前後。以上三十五號為一品,是為重號將軍。
60
秩品二: 十九班 忠武 軍師 十八班 武臣 爪牙 龍騎 雲麾代舊前後左右四將軍。 十七班 鎮兵 翊師 宣惠 宣毅代舊四中郎。以上十號為一品。 十六班 智威 仁威 勇威 信威 嚴威代舊征虜。
61
秩品二: 十五班 智武 仁武 勇武 信武 嚴武代舊冠軍。以上十號為一品,所謂五德將軍。
62
秩品二: 十四班代舊輔國。凡將軍加大者,唯至貞毅而已,通進一階。優者方得比加位從公。凡督府置長史、司馬、諮議諸曹,有錄事、記室等十八曹。天監七年,置中錄事、中記室、中兵參軍各一人。輕車 征遠 鎮朔 武旅 貞毅
63
秩品二: 十三班 寧遠 明威 振遠 電輝 威輝代舊寧朔。以上十號為一品。 十二班 武威 武騎 武猛 壯武 ●武 十一班 電威 馳銳 追鋒 羽騎 突騎以上十號為一品。 十班 折衝 冠武 和戎 安壘 猛烈 九班 掃狄 雄信 掃虜 武銳 摧鋒以上十號為一品。 八班 略遠 貞威 決勝 開遠 光野 七班 厲鋒 輕銳 討狄 蕩虜 蕩夷以上十號為一品。 六班 武毅 鐵騎 樓船 宣猛 樹功 五班 剋狄 平虜 討夷 平狄 威戎以上十號為一品。 四班 伏波 雄戟 長劍 衝冠 雕騎 三班 佽飛 安夷 剋戎 綏狄 威虜以上十號為一品。 二班 前鋒 武毅 開邊 招遠 金威 一班 綏虜 蕩寇 殄虜 橫野 馳射以上十號為一品。
64
秩品二: 右十品二十四班,以班多為貴。:其不登二品應須軍號者,凡十四號,別為八班。 八班 牙門舊建威。 期門舊建武。 七班 候騎舊振威。 雄渠舊振武。 六班 中堅舊奮威。 典戎舊奮武。 五班 戈船舊揚威。 繡衣舊揚武。 四班 執訊舊廣威。 行陣舊廣武。 三班 鷹揚 二班 凌江 一班 偏將軍 裨將軍
65
秩品二: 又有百九號將軍,亦為十品二十四班,施於外國。 二十四班 武安 鎮遠 雄義擬車騎。 二十三班 四撫東西南北,擬四征。 二十二班 四寧東西南北,擬四鎮。 二十一班 四威東西南北,擬四安。 二十班 四綏東西南北,擬四平。以上十九號為一品。 十九班 安遠 安邊擬忠武、軍師。 十八班 輔義 安沙 衛海 撫河擬武臣等四號。 十七班 平遠 撫朔 寧沙 航海擬鎮兵等四號。以上十號為一品。 十六班 翊海 朔野 拓遠 威河 龍幕擬智威等五號。 十五班 威隴 安漠 綏邊 寧寇 梯山擬智武等五號。以上十號為一品。 十四班 寧境 綏河 明信 明義 威漠擬輕車等五號。 十三班 安隴 向義 宣節 振朔 候律擬寧遠等五號。以上十號為一品。 十二班 平寇 定遠 凌海 寧隴 振漠擬武威等五號。 十一班 馳義 橫朔 明節 執信 懷德擬電威等五號。以上十號為一品。 十班 撫邊 定隴 綏關 立信 奉義擬折衝等五號。 九班 綏隴 寧邊 定朔 立節 懷威擬掃狄等五號。以上十號為一品。 八班 懷關 靜朔 掃寇 寧河 安朔擬略遠等五號。 七班 揚化 超隴 執義 來化 度嶂擬厲鋒等五號。以上十號為一品。 六班 平河 振隴 雄邊 橫沙 寧關擬武毅等五號。 五班 懷信 宣義 弘節 浮遼 鑿空擬剋狄等五號。以上十號為一品。 四班 捍海 款塞 歸義 陵河 明信擬伏波等五號。 三班 奉忠 守義 弘信 仰化 立義擬佽飛等五號。以上十號為一品。 二班 綏方 奉正 承化 浮海 度河擬先鋒等五號。 一班 懷義 奉信 歸誠 懷澤 伏義擬綏虜等五號。以上十號為一品。
66
秩品二: 右內外官數未詳。天監初年,尚書刪定郎濟陽蔡法度定令為九品。至七年革選,徐勉為吏部尚書,又定為十八班。班多者為貴,同班者則以居下者為劣。又置諸將軍之號為二十四班,亦以班多者為貴,而九品之制不廢。
※※※
漢代之後 -> 隋唐 -> 通典 -> 禮六十六
《禮六十六》
《五禮篇目》
1
五禮篇目: 謹按斯禮,開元二十年撰畢。自後儀法,續有變改,並具沿革篇。為是國家修纂,今則悉依舊文,敢輒有刪改。本百五十卷,類例成三十五卷,冀尋閱易周,覽之者幸察焉。
2
五禮篇目: 大唐開元年之制五禮,其儀百五十有二。
3
五禮篇目: 一曰吉禮,其儀五十有五。一、冬至祀昊天於圓丘。二、正月上辛祈穀於圓丘。三、孟夏雩祀於圓丘。四、季秋大享於明堂。五、立春祀青帝於東郊。六、立夏祀赤帝於南郊。七、季夏祀黃帝於南郊。八、立秋祀白帝於西郊。九、立冬祀黑帝於北郊。十、臘日鲮百神於南郊。十一、春分祀朝日於東郊。十二、秋分祀夕月於西郊。十三、祀風師、雨師、靈星、司中、司命、司人、司祿。十四、夏至祭皇地祇於方丘,后土同。十五、孟冬祭神州於北郊。十六、仲春上戊祭太社、太稷。十七、祭五嶽、四鎮。十八、祭四海、四瀆。十九、時享太廟。二十、祫享太廟。二十一、禘享太廟。二十二、拜陵。二十三、太常卿行諸陵。二十四、孟春吉亥享先農,耕籍。二十五、皇后季春吉巳享先蠶,親桑。二十六、有司享先代帝王。二十七、薦新於太廟,季夏祭中霤於太廟。二十八、孟冬祭司寒,納冰。二十九、興慶宮祭五龍壇。三十、皇帝視學。三十一、皇帝、太子釋奠於孔宣父。三十二、國學釋奠於孔宣父。三十三、仲秋釋奠於齊太公。三十四、巡狩告圓丘。三十五、巡狩告社稷。三十六、巡狩告宗廟,歸格儀附。三十七、皇帝巡狩。三十八、封祀於太山,禪於社首山。三十九、時旱祈太廟。四十、時旱祈太社。四十一、時旱祈嶽鎮以下於北郊,報儀同。四十二、就祈嶽鎮海瀆。四十三、諸州祭社稷。四十四、諸州釋奠於孔宣父。四十五、諸州祈社稷,禱諸神,禜城門。四十六、諸縣諸里祭社稷。四十七、諸縣釋奠於孔宣父。四十八、諸縣祈社稷及諸神。四十九、諸太子廟時享。五十、三品以上時享其廟。五十一、三品以上祫享其廟。五十二、三品以上禘享其廟。五十三、四品五品時享其廟。五十四、六品以上春祠。五十五、王公以下拜掃寒食,拜掃附。
4
五禮篇目: 二曰嘉禮,其儀有五十。一、皇帝加元服。二、納后。三、皇帝正至受皇太子朝賀。四、皇后受太子朝賀。五、皇帝正至受皇太子妃朝賀。六、皇后正至受皇太子妃朝賀。七、皇帝正至受群臣朝賀。八、皇帝千秋節受群臣朝賀。九、皇后正至受群臣朝賀。十、皇后受外命婦朝賀。十一、皇帝於明堂讀春令。十二、讀夏令。十三、讀秋令。十四、讀冬令。十五、於太極殿讀五時令。十六、養老於太學。十七、臨軒冊皇后。十八、臨軒冊皇太子。十九、內冊皇太子。二十、臨軒冊立王公。二十一、朝堂冊諸臣。二十二、冊命內婦。二十三、遣使冊授官爵。二十四、朔日受朝。二十五、朝集使辭見。二十六、皇太子加元服。二十七、皇太子納妃。二十八、皇太子正至受群臣賀。二十九、皇太子受宮臣朝賀。三十、皇太子與師傅保相見。三十一、皇太子受朝集使參辭。三十二、親王冠。三十三、親王納妃。三十四、公主降嫁。三十五、三品已上子冠。三十六、五品已上子冠。三十七、六品已下子冠。三十八、三品已上婚。三十九、四品已下婚。四十、朝集使禮見。四十一、任官初上。四十二、鄉飲酒。四十三、正齒位。四十四、宣赦書。四十五、群臣詣闕上表。四十六、群臣起居。四十七、遣使慰勞諸番。四十八、遣使宣撫諸州。四十九、遣使諸州宣制。五十、遣使諸州宣赦書。
5
五禮篇目: 三曰賓禮,其儀有六。一、番國主來朝。二、戒番國主見。三、番主奉見。四、受番使表及幣。五、宴番國主。六、宴番國使。
6
五禮篇目: 四曰軍禮,其儀二十有三。一、親征類於上帝。二、宜於太社。三、告於太廟。四、禡於所征之地。五、軷於國門。六、告所過山川。七、宣露布。八、勞軍將。九、講武。十、田狩。十一、射宮。十二、觀射。十三、遣將出征宜於太社。十四、遣將告太廟。十五、遣將告齊太公廟。十六、祀馬祖。十七、享先牧。十八、祭馬社。十九、祭馬步。二十、合朔伐鼓。二十一、合朔諸州伐鼓。二十二、大儺。二十三、諸州縣儺。
7
五禮篇目: 五曰凶禮,其儀十有八。一、凶年振撫。二、勞問疾患。三、中宮勞問。四、皇太子勞問。五、五服制度。六、皇帝為小功以上舉哀。七、敕使弔。八、會喪。九、冊贈。十、會葬。十一、致奠。十二、皇后舉哀弔祭。十三、皇帝太子舉哀弔祭。十四、皇太子妃舉哀弔祭。十五、三品已上喪。十六、五品已上喪。十七、六品已下喪。十八、王公已下喪。
《卜日禮》
1
卜日禮: 國有大祀、中祀應卜日者,昊天上帝、五方上帝、皇地祇神州、宗廟皆為大祀,日月星辰、社稷、先代帝王、嶽鎮海瀆、帝社、先蠶、孔宣父、齊太公、諸太子廟、並為中祀,應卜日。及冊命大事,加元服、納后、巡狩、親征封禪、太子納妃。出師命將,並卜日於太廟南門之外。若雩祀之典,有殊古法。傳曰「龍見而雩」。自周以來,歲星差度。今之龍見,乃在仲夏之初,以祈甘雨,遂為晚矣。今用四月上旬卜日。又先蠶之祀,合用季春吉巳。若其年節氣晚,即於節氣後卜日也。將卜前一日,以右校掃除太廟南門之外。守宮設太常卿以下次於門外之東,皆西向。其日平明,太卜令、卜正、占者其占者,以太卜官之明卜者為之。俱就次,各服公服。謁者、贊引各絳公服。守宮布卜席於闑西閾外,西向。謁者告事具。謁者引太常卿升立於門東,西面;贊引引太卜令、卜正、占者門西,東面。卜正先抱龜奠於席上,西首,灼龜之具奠於龜北。執龜立於席東,北面。太卜令進受龜,詣太常卿前示高。太常卿受視訖,太卜令受龜,少退俟命。太常卿曰:「皇帝來日某,祗祀於某,尚饗。」若將有策命大事及國有冠婚之禮,則曰「來日某有某事,庶乎從之」。太卜令曰「諾」,遂述命。還即席西面坐,命龜曰:「假爾太龜,有常。」興,授卜正龜,負東扉。卜正坐,作龜訖,興。太卜令進受龜,示太常卿。卿受視,反之。太卜令退復位,東面,與眾占之訖,不釋龜,進告於太常卿:「占曰某日從。」授卜正龜。謁者進太常卿之左,白「禮畢」。謁者引太常卿以下還次。卜者徹龜,守宮徹席以退。若卜冊命大事,太常卿以兆奏聞也。若上旬不吉即卜中旬,中旬不吉即卜下旬,皆如初禮。若卜吉日及非大事,皆太卜令蒞卜,卜正、占者視高,命龜,作龜。
《筮日禮》
1
筮日禮: 國有小祀應筮日者,司中、司命、風師、雨師、眾星、山林川澤、州縣社稷、釋奠及諸神祀,並為小祀,應筮日。及諸王冠婚、公主降嫁等並筮日於太廟南門之外。將筮前一日,右校掃除太廟南門之外。守宮設太卜令以下次於門外之東,皆西向。其日平明,太卜令、卜正、占者其占者,以太卜官之明筮者為之也。俱就次,各服公服。贊引絳公服也。守宮布筮席於闑西閾外,西向。贊引引太卜令升立於門東,西面;卜正、占者立於門西,東面。卜正開櫝出策,兼執之,東面受命於太卜令。太卜令曰:「皇帝來日某,祭某神於某,尚饗。」若將有冠婚等,則曰「來日某有某事從之」。卜正曰「諾」,遂右還西面,以櫝擊策,遂述曰:「假爾太筮有常,皇帝來日某祭某神,尚饗。」乃釋櫝,坐筮訖,興,執卦以示太卜令。太卜令受視,反之。卜正退復位,東面,與眾占之訖,進告於太卜令:「占曰某日從。」贊引進太卜令之左,白「禮畢」。贊引引太卜令以下還次。卜正櫝策,守宮徹席以退。不吉即筮中旬下旬如初。其王公以下筮日,各附於本篇。
《神位》
1
神位: 用樂及籩豆等數附
2
神位: 冬至祀昊天上帝於圓丘,以高祖神堯皇帝配座,在壇上。座每籩豆各十二,簋簠釶俎各一,都六百八十九座。壇之第一等祀,東方青帝靈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中央黃帝含樞紐、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協光紀及大明、夜明等七座,籩豆各八,簠簋釶俎各一也。第二等祀,天皇大帝、北辰、北斗、天一、太一、紫微五帝座,並差在行位前。餘內官諸座及五星十二辰、河漢,都四十九座,齊列在十二陛閒。每座籩豆各二,餘如上也。第三等祀。中官市垣座、七公、日星、帝座、大角、攝提、太微、太子、明堂、軒轅、三台、五車、諸王、月星、織女、建星、天紀等十七座及二十八宿,並差在前列。餘百四十二座,齊列,皆在十有二陛閒。每座籩豆等如二等也。又祀外官百五座籩豆簠簋俎各一也。於內壝之內,又設眾星三百六十座於內壝之外。籩豆等與外官同。所謂昊天上帝者,蓋元氣廣大則稱昊天,遠視蒼蒼即稱蒼天,人之所尊,莫過於帝,託之於天,故稱上帝。按此星神之位,蓋渾儀制圖,聖人觀象,羲和所職,推步有徵。傳曰:「萬物之精,上為眾星。故天有萬一千五百二十星,地有萬一千五百二十物。星之與物,各有所主。」今並依郊壇圖為也。
3
神位: 正月上辛,祈穀祀昊天上帝於圓丘,以高祖神堯皇帝配。都七座也。又祀五帝於壇第一等。籩豆等數如冬至。國家前禮,祀感生帝於南郊。後禮祀昊天上帝於圓丘,以祈穀實。準左傳「郊祀后稷以祈農事,故啟蟄而郊,郊而後耕」,詩曰「噫嘻,春夏祈穀於上帝」,則祈穀之文,傳之歷代。上帝之號,元屬昊天,而鄭康成云:「天之五帝,遞王四時。王者之興,必感其一。因其所感,別祭尊之。故夏正之月,祭其所生帝於南郊,以其祖配之。故周祭靈威仰,以后稷配之,因以祈穀。」據所說祀感帝之意,本非祈穀。先儒此說,事恐難憑。且感帝之祀,行之自久。記曰「有其舉之,莫可廢也」。祈穀之禮,於祈穀之壇祭五方帝。夫五方帝者,五行之精,九穀之宗。今二禮並行,六神咸祀也。
4
神位: 孟夏雩祀昊天上帝於圓丘,以太宗文武聖皇帝配座。籩豆等如冬至,都十七座。又祀五方帝於壇之第一等。又祀五帝太昊、炎帝、軒轅、少昊、顓頊。於壇第二等。籩豆各四,簠簋俎各一也。又祀五官句芒、祝融、后土、蓐收、玄冥也。於內壝之外。每座籩豆各二,餘各一。國家前禮,雩祀五方帝、五帝、五官於南郊。後禮,祀昊天上帝於圓丘,且雩祀上帝,蓋為百穀以祈甘雨。故月令云:「命有司大雩帝,用盛樂以祈穀實。」鄭玄云:「雩於上帝也。」夫上帝者,天之別號,元屬昊天,祀於圓丘,尊天位也。且雩祀五帝,行之自久。記曰「有其舉之,莫可廢也」。今二祀並行,以成大雩帝之義也。
5
神位: 季秋大享明堂,祀昊天上帝,以睿宗大真皇帝配座。又以五方帝、五帝、五官從祀。籩豆等同雩祀,都十七座。國家前禮,祀五方帝、五帝、五官於明堂。後禮,祀昊天上帝於明堂。準孝經「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先儒以為天是感精之帝,即太微之五帝,此即皆是星辰之例。按上帝之號,皆屬昊天。鄭玄所引,皆云五帝。周禮曰「王將旅上帝,張氈案,設皇邸。祀五帝,張大次小次」。則上帝與五帝,豈可為一?孝經云上帝即五帝,故云「嚴父莫大於配天」,下云「宗祀文王以配上帝」,明上帝即天矣。且祀五方帝於明堂,行之自久。記曰「有其舉之,莫可廢也」。今二禮並行,以成月令大享帝之義也。
6
神位: 立春日,祀青帝於東郊。以太昊配句芒,歲星三辰七宿從祀。立夏日,祀赤帝於南郊。炎帝配祝融,熒惑三辰七宿從祀。季夏日,祀黃帝於南郊。軒轅配后土,鎮星從祀。立秋日,祀白帝於西郊。少昊配蓐收,太白三辰七宿從祀。立冬日,祀黑帝於北郊。顓頊配玄冥,辰星三辰七宿從祀。正座配座籩豆各十二,五辰五官三辰七宿籩豆各二,餘各一也。
7
神位: 以上舊樂用本音,皆以黃鍾為均三成。準周禮云:「圜鍾之均六變,天神皆降,可得而禮。」既云「天神皆降」,明五帝日月星辰皆天神也。又準周禮樂三變唯致丘陵之祇,今改用六變。
8
神位: 臘日鲮百神於南郊。都百九十二座。大明、夜明在壇上,每座籩豆各十,簠簋釶俎各一。神農、伊祁、五官每座籩豆各四,簠簋釶俎各一。五星、十二辰、后稷、五方田畯、嶽鎮海瀆、二十八宿、五方山林川澤,每座籩豆各二,簠簋俎各一。丘陵、墳衍、原隰、青龍、朱鳥、白獸、玄武、鱗羽毛介、於菟、井泉等八十五座,籩豆各二,簠簋俎各一。皆準舊禮定也。
9
神位: 春分朝日於東郊。秋分夕月於西郊。以上籩豆各十,簠簋釶俎各一也。舊用黃鍾之均,三成,新改用天神之樂,圜鍾之均,六成。
10
神位: 立春後丑日,祀風師於國城東北。立夏後申日,祀雨師於國城南。立秋後辰日,祀靈星於國城東南。立冬後亥日,祀司中、司命、司人、司祿於國城西北。已上四祀,舊不用樂,籩豆各八,簋俎等各一也。
11
神位: 夏至日祭皇地祇於方丘壇上,以高祖神堯皇帝配座。每座籩豆各十二,簠簋釶俎各一,都七十二座。祭神州地祇於壇第一等。籩豆各四,餘如上也。祭五嶽、四鎮、四海、四瀆、五山、五川、五林、五澤、五丘、五陵、五墳、五衍、五原、五隰於內壝之外,各依方面。每座籩豆各二,簠簋俎各一,皆準舊禮為定。立冬後,祭神州地祇於北郊,以太宗文武聖皇帝配座。每座籩豆各十二,簠簋釶俎各一也。舊樂用姑洗三成。準周禮云:「函鍾之均八變,則地祇皆降,可得而禮。」鄭玄云:「祭地有二。一是大地崑崙為皇地祇,則宗伯黃琮所祭者。二是帝王封域內之神州,則兩圭有邸所祭者。」國家後禮則不立神州之祀,今依前禮為定。既曰地祇,其樂合用函鍾之均八變。
12
神位: 仲春仲秋上戊,祭太社、后土配。太稷。后土配。每座籩豆各十,簠簋各二,鉶俎各三。舊樂用姑洗之均,三變。社稷之祀,於禮為尊,豈同丘陵只用三變?合依地祇,用函鍾之均,八變之樂。
13
神位: 五嶽、四鎮、四海、四瀆每年五郊迎氣日,各一祭。東嶽岱山,祭於兗州界。東鎮沂山,祭於沂州界。南嶽衡山,祭於衡州界。南鎮會稽山,祭於越州界。中嶽嵩高山,祭於河南府界。西嶽華山,祭於華州界。西鎮吳山,祭於隴州界。北嶽恒山,祭於定州界。北鎮醫無閭山,祭於營州界。祭東海於萊州界,祭東瀆大淮於唐州界,祭南海於廣州界,祭南瀆大江於益州界,祭西海及西瀆大河於同州界,祭北海北瀆大濟於河南府界。皆本州縣官祭之。以上四祭,每座籩豆各十,簠簋各二,俎各二。
14
神位: 太廟九室,每歲五享。謂四時孟月及辺也。每室籩豆各十二,簠簋各二,釶鉶俎各三。又三年一祫以孟冬,五年一禘以孟夏。祫禘之月,則不時享。祫禘之時,功臣配享於庭。高祖室:殷開山、劉政會、淮安王神通、河閒王孝恭。太宗室:房玄齡、魏徵、屈突通、高士廉。高宗室:馬周、李勣、張行成。中宗室:桓彥範、敬暉、張柬之、崔玄暐、袁恕己。睿宗室:蘇瑰、劉幽求也。每時享,因祭七祀。春祀司命及戶,夏祀灶,季夏別祀中霤,秋祀門及厲,冬祀行。若辺及禘祫,則遍祀之。肅明皇后廟,孝敬皇帝廟。二廟新修,享儀準大廟例。
15
神位: 孟春吉亥享先農,后稷配。季春吉巳享先蠶。二享準舊禮,定每座籩豆各十,簠簋各二,釶鉶俎各三。
16
神位: 仲春之月,享先代帝王。帝嚳享於頓丘,帝堯享於平陽,稷、镨配。帝舜享於河東,皋繇配。夏禹享於安邑,伯益配。殷湯享於偃師,伊尹配。周文王享於酆,太公配。武王享於鎬,周公、召公配。漢高祖享於長陵。蕭何配。每座籩豆各十,簠簋各二,俎各三。新加帝嚳,餘準舊禮為定。
17
神位: 仲春仲秋上丁,釋奠於太學。孔宣父為先聖,顏子為先師。凡九十五座。先聖先師籩豆各十,簠簋各二,釶鉶俎各三。其七十二弟子及左丘明、公羊高、穀梁赤、伏勝、高堂生、戴聖、毛萇、孔安國、劉向、鄭眾、杜子春、馬融、盧植、鄭玄、服虔、賈逵、何休、王肅、王弼、杜元凱、范甯等從祀。諸座籩豆各二,簠簋俎各一。其七十二弟子新加,餘依舊定。其名具太學篇中。
18
神位: 州縣祭社稷。每座籩豆各八,簠簋各二,俎各三。
19
神位: 仲春、仲秋釋奠於齊太公,以留侯張良配。每座籩豆各十,簠簋各二,釶鉶俎各三。新加享禮。
20
神位: 孟冬祭司寒。籩豆各八,簠簋俎各一,準舊禮為定。
21
神位: 仲春興慶宮祭五龍壇。五座,每座籩豆各八,簠簋俎各一也。新撰享樂用姑洗之均三成。
22
神位: 隱太子廟、章懷太子廟、懿德太子廟,節愍太子廟、惠莊太子廟、惠文太子廟。以上六廟,每年四享。籩豆各十,簠簋各二,俎三,並新加此禮。
23
神位: 仲春祀馬祖,仲夏祀先牧,仲秋祭馬社,仲冬祭馬步。以上四祭,皆於大澤,用剛日也。
24
神位: 凡有祭祀,皆準前例。若封禪之禮,則依圓丘方澤神位為定。若巡狩望祭,親征禡類,祈禱昭告,並各依本位為定。
25
神位: 凡祀昊天上帝及配座,用蒼犢各一,五方上帝、五人帝各用方色犢一,大明青犢一,夜明白犢一,皇地祇及配座用黃犢各一,神州及配座用黝犢各一。凡祀之牲,皆養在滌。大祀九旬,中祀三旬,小祀一旬。其牲方色難備者,聽以純色代之。大小依禮。告祈之牲不養。凡祭祀牲,不得捶扑損傷,死即埋之,有瘡疾者與替也。宗廟、社稷、帝社、先蠶、先代帝王、五嶽、四鎮、四海、四瀆、孔宣父、齊太公、諸太子廟並用太牢。若冬至祀圓丘,加羊九豕九。祭方丘加羊五豕五。鲮祭神農、伊祁、星辰以下,每方各用少牢,其方不熟則闕之。若行幸,祭大山川用太牢,中山川及州縣社稷、釋奠用少牢,其風師、雨師、靈星、司中、司命、司人、司祿及行幸祭小山川及馬祖、馬社、先牧、馬步各用羊一。軷祭用羝羊一。
26
神位: 凡肉皆實俎,其牲皆升右胖,體十一。前節三:肩、臂、臑。後節二:肫、胳。正脊一,脡脊一,橫脊一,長囱一,短囱一,代囱一,皆二骨以並。脊從前為正,脅旁中為正。凡供別祭用太牢者,犢一,羊一,豬一,酒二斗,脯一段,醢四合。若供少牢者,去犢,減酒一斗。郊廟樽罍,五齊三酒,並見本儀中也。
27
神位: 凡用籩豆各十二。籩實以石鹽、乾魚、乾棗、栗黃、榛子人、菱人、芡人、鹿脯、白餅、黑餅、糗餌、粉餈。豆實韭葅、醓醢、菁葅、鹿醢、芹葅、兔醢、嵴葅、魚醢、脾析葅、豚胉、酏食、糝食。用籩豆各十。籩減糗食、粉食,豆減酏食、糝食。用籩豆各八,籩又減白餅、黑餅,豆減脾析葅、豚胉。用籩豆各四,籩實石鹽、乾棗、栗黃、鹿脯,豆實芹葅、兔醢、菁葅、魚醢也。用籩豆各二,籩實栗黃、牛脯,豆實葵葅、鹿醢。用籩豆各一。籩實牛脯,豆實鹿醢。其應用牛脯者,亦通用羊脯。用簠簋各二,簠實稻粱飯,簋實黍稷飯。用簠簋各一。簠實粱飯,簋實稷飯。釶。實大羹。鉶。實肉羹。凡神祀之物當時所無者,則以時物代之。
※※※
休太久了 彭政閔「最怕」過年
作者陳志祥╱台北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5年2月18日 上午5:50.
彭政閔覺得農曆年是職棒球員意志力的大考驗,連資深的他也很害怕過年。
(本報資料照片)中國時報【陳志祥╱台北報導】
以前中信兄弟是過完農曆年才南下繼續春訓,今年變成在台中練到農曆年,過完年繼續留下來練球,彭政閔覺得好像回到剛加入中職的感覺,而農曆年是職棒球員意志力的大考驗,連資深的彭政閔也很害怕過年!
中信兄弟今年在台中洲際球場開訓,有別於這幾年都在桃園龍潭球場進行第一階段春訓,農曆年後再南下練球,彭政閔說:「天氣真的有差!感覺不一樣,一點都不會浪費時間。」
其實彭政閔不討厭龍潭球場,他笑稱:「龍潭球場算是不錯的地方,那裡的環境、空氣適合退休生活!如果球員不住在球場,每天練球要從台北往返會耽擱時間,影響練球時間。」
冬季的龍潭球場雨多、風大、寒冷,球員要與冷颼颼的強風為伍,農曆年後南下才能擺脫天氣干擾、專心練球,彭政閔表示:「排開天氣因素,龍潭球場腹地大,很像國外的春訓基地,應是很好的訓練場所。」
今年春訓不在龍潭練到過年,讓彭政閔有回到早期兄弟象隊有過移地訓練的感覺。不過中職春訓都會被農曆年假期切割,彭政閔也很有感覺,他最害怕過年,以他月薪逾50萬元而言,過年不是害怕發紅包而是休息太久了!
彭政閔指出:「過年是台灣重要習俗,讓大家回去團聚,但是若不小心讓自己太放縱,肌力、體力都流失了,這會讓努力2、3個月的春訓白費了,變成過完年後一切從頭再來。」
所以彭政閔會開心的迎接農曆年,四處拜年與家人團聚,但也會保持戒心,他說:「我會提醒自已不要犯錯,找時間跑步、重訓,不能完全鬆懈,不然這段日子是白練了。」農曆年是職棒球員甜蜜的「陷阱」,連資深球星都戒慎恐懼!
逆轉澳洲重砲 盧彥勳復仇
作者記者曾思儒╱綜合報導 | 聯合新聞網 – 2015年2月19日 上午9:00.
相隔一周,寶島網球「一哥」盧彥勳馬上復仇,昨天他在德雷海灘公開賽逆轉上周才對決過的澳洲重砲葛洛斯,以勝利迎接農曆新年。
上周孟菲斯公開賽,盧彥勳和葛洛斯也是首輪碰頭,當時被對手直落二帶走勝利;轉戰德雷海灘後,兩人又是首輪對決,劇本卻大不同。
昨天盧彥勳雖以六:七(六:八)讓出首盤,第二盤則在率先被迫發的情況下頂住壓力,關鍵第十局破發成功,戰到「搶七」驚險以七:六(七:五)扳平局數。
第二盤沒掌握盤末發球局機會的葛洛斯,決勝盤第一個發球局就被盧彥勳破發,寶島球王就靠著第三盤唯一的破發成功,六:四拿下比賽,結束這場二小時又十九分鐘的惡鬥。
盧彥勳表示,一九三公分的葛洛斯有發球優勢,「我今天只是打得更積極和專注,雖然一路被壓著打,但最後能掌握機會逆轉,真的很高興,在國外過除夕夜,送給自己一個禮物。」
收下新年大禮,盧彥勳今天將挑戰身材更高大的南非長人安德森;目前世界排名十五的安德森名列頭號種子,身高二百零三公分的他,兩年前和盧彥勳曾在德雷海灘公開賽碰頭,當時盧彥勳苦戰三盤落敗,期待今年能扳回一城。
「一哥」除夕迎好彩頭,「一姐」謝淑薇和印度搭檔蜜兒莎卻爆冷落馬,兩人名列杜拜女網賽頭號種子、首輪輪空,昨天第一戰遭遇俄羅斯組合庫卓亞瑟娃╱帕莉歐申可娃,雖將戰局延長到「超級搶十」,蜜兒莎卻發生關鍵雙誤,最終以四:六、六:四、七:十吞敗,無緣八強。
目前蜜兒莎雙打排名第五、謝淑薇排名第六,但新球季組軍後的三站還沒磨合妥當,首站布里斯班闖四強已是最好成績,澳網第二輪出局,這次則是首戰落馬,連同第一輪止步的詹家姊妹,兩組人馬都結束杜拜的賽程。
"運動"散不了酒氣 酒駕罰9萬
華視 – 2015年2月19日 上午5:00
為了躲避酒駕,花招百出!南投這名駕駛,酒後上路被警方攔查,要水喝還一邊跟警方五四三,最後還當場做了20下伏地挺身,喘的不得了,以為能揮發身上酒精,但最後酒測值0.76,加上是累犯,最高開罰9萬元。
酒駕被抓,沒辦法,男子使出拖字訣,一邊灌水,一邊還要求警方報時,好不容易拖拖拉拉,水終於喝完了,他又想出新招,連做20個伏地挺身,滿身大汗,以為能揮發體內酒精,沒想到酒測值,一樣超標,你做幾下我做20,喘成這樣,一樣沒用,酒測值0.76,男子違反公共危險罪,當場上銬移送,加上酒駕累犯,重罰9萬。
屬羊、處女座 較易中獎
作者洪凱音╱台北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5年2月19日 上午5:50
中國時報【洪凱音╱台北報導】
農曆年節彩券加碼6.8億元,不少剛領完年終獎金的民眾,想買張彩券,期望羊年中獎、討個好彩頭;但什麼生肖、星座最容易中獎?台彩統計2007年以來、500萬元以上高額中獎人發現,生肖屬羊的彩迷財運最旺,總計228名中超過500萬元彩金的幸運兒誕生,兔、虎生肖幸運指數則分居第2、第3名。
至於星座,則以處女座最受財神爺眷顧,而射手座、天秤座則緊追在後。
並非所有生肖、星座都這麼幸運;台彩統計,過去中獎率較低的生肖,由屬雞、鼠與豬囊括,但羊年似有鹹魚翻身機會,因命理老師莫芳指出,今年財運最好的生肖正是過去中大獎機率較低的屬鼠與豬,不論投資股票、不動產,或買彩券、刮刮樂等,都有正財、偏財運氣。
每年過年,中獎人熱門生肖、星座,是茶餘飯後的有趣話題,彩券行認為,真正影響中獎率的關鍵還是購買行為;以台彩統計顯示,高額中獎人有近44%是每期都買,購買金額多介於100至500元以內,且7成中獎人是採取電腦選號方式中獎。
台彩總經理黃志宜觀察所有高額彩金的幸運兒,都是衝動加行動,兩者要素缺一不可,才能完成億萬富翁的夢想;黃志宜透露,卓蘭曾開出4.5億元的大樂透頭彩,兌獎人透露自己會買彩券,是因為與5個朋友閒聊間突然有了靈感,但自己身上沒有錢,一股衝動上來立刻行動,跟朋友借錢買彩券,結果中了頭獎。
賊兄弟慶相認 騎贓車再遭逮
作者曹明正╱高雄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5年2月19日 上午5:50
中國時報【曹明正╱高雄報導】
2男1女日前三貼騎機車經新興區尚義街,見警察巡邏還若無其事擦肩而過,警方隨後將人車攔下發現是贓車,2男表示是同母異父兄弟,1年前結夥作案在警局相認,當天是為慶祝相認滿1年才騎車出遊,沒想到又被查獲。
20歲林姓男子表示,他1年前經前女友介紹認識17歲的楊姓少年,兩人一拍即合,後來因結夥行竊被逮,接受警方訊問時,才發現兩人居然是同母異父兄弟,由於母親改嫁已快20年,不知道還有個小自己3歲的弟弟。
林嫌說他平日以資源回收維生,日前跟患有輕度精神障礙且懷胎5月的20歲董姓女友走在路邊,發現有輛重型機車鑰匙未拔,他告訴董女,只要有車以後就可以騎車載她上下班,董女在男友慫恿下將車牽走。
警方透露,董女不會騎車,牽了一段路後才由林嫌發動機車雙載離去,本月5日正是林嫌與同母異父的楊嫌相認滿1年,當天下午1時許他約出對方,3人三貼出遊想要慶祝,雖在尚義街看見警察,但天真認為警方不會取締。
新興警分局中正三所指出,執行巡邏時發現對面2男1女騎車迎面而來,由於人數超載已經準備攔人,想不到林嫌等人看到警方不僅未想閃躲,還若無其事地從旁邊騎過去,林嫌事後雖求情放他們一馬,訊後仍被依竊盜罪送辦。
※※※
2015年2月19日星期四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