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a6b7afed3303f3e468a8b59d2d90c68

16660

RVAB7u68_gGYzbFfP2nyxg

hq4e_5VkYAhPUTXi8ssH1Q

425351_20131123010

 2012010510151715504_jpg_3

u=2403087196,177072319&fm=21&gp=0  

035055375312

 5_100908223701_1

509db170dc8b61352511856

1273129347_237

137065958861

13706595902184

13706596638873

13706596652842

13706597327018

201102280733570965  

/ 網路的ˊ圖

 

不知誰理髮廳說過的:那眷村在山的半山腰而都市的上面,

那老兵不似老兵,最晚50歲,最早45歲,那老兵會妻離子散,

那是男仕理髮廳嗎?一堵牆之隔?玻璃大門會慢慢的關上?

今天看不到散文詩,有點像寫實紀錄詩,

不是要妳改變那老兵一家的命運,是妳要說明為什麼他會50歲就妻離子散?

給妳三年的筆記時間還不夠?給妳三天以內攔截病毒與疾病的能力還不夠?

妳說:老兵的保養品一直跟他說只要去黑斑,那工作能力就代表老兵的愛情能力,這邏輯不對;

妳說:他們說的工作能力根本連一個月都不到,怎麼說是30幾年的老店?!

昨天晚上約6點,伯父帶著一家妻小去夜市吃很大牛排,卻玩很小的東西,那在經貿路,叫經貿夜市;

伯父的國小國中小孩走到了類似粉色的彈珠球的彈珠檯,塑膠與薄木板做的彈珠一堆卡通電子聲光效果,

彈珠檯老闆對這3個小孩說:100元可以玩三次,你們3個要各玩1次?姐姐說先幫弟妹出錢的回家再跟弟妹要錢,

彈珠檯老闆就說:這樣好了,200塊讓你們每個人都玩3次,你們還可以拿比較大的獎品禮物,小孩就說好,

小孩玩時,爸爸跑到彈珠檯對面的攤子玩射擊得射檯上的紙作的黃鴨子,爸爸身材比較像豬腳,不太像跟射擊攤老闆很熟,

射擊攤老闆就30歲年輕人的染髮得戴著白得像假得一口假牙,應該是整型科得打掉暴牙的直接全部裝一口假牙,染髮,眉毛刺青很黑很粗;

射擊攤老闆的隔壁是射氣球攤,女生約30歲得像牙醫科的護士的穿著黑衣的也染髮,兄妹像"飢餓遊戲-星火燎原"的女主角的造型,妹妹走到哥哥攤子說:我左邊的假睫毛或隱形眼鏡有沒有戴好?!;

夜市逛回去後,伯父拿著不知道是弟弟在除夕夜買給爸爸喝的啤酒嗎?上面寫著:皇家老修士檸檬啤酒,伯父拿著一罐啤酒+離開夜市後另外買的雞屁股,邊吃邊說好好吃;

過不久,伯父就開始罵3個小孩說:玩個玩具也吵死了,你們都一樣都只顧自己,你們自己好就好了是不是?我都不用好了是不是?媽媽跟小孩都一樣,伯父罵完小孩就繼續看電腦的免費的私服小說。

感覺伯父雖跟妻子小孩在同一個房間,卻伯父另外跟食物電腦得隔再另外一個空間。

昨晚逛夜市時,伯父走到拍賣玩具攤子,伯父買了幾台幾百塊的遙控玩具車得像是買完事業用品般,拍賣員拿出一個高大得像是小叮噹的圓滑的機器人,不是做可愛型的,像是一隻白色北極熊,說這機器人在百貨公司是9千8起跳,這裡1千8起跳,超過1千塊都沒人要買?這機器人叫"死士",遙控他方向怎麼轉就他會怎麼轉;

伯母看一下機器人只有3個手指頭,沒有姆指跟小指?眼睛是紅外線也是用紅外線遙控?只有無名指和中指和食指?平常工作像軍人一樣不談媽媽也不談小孩?全身像塑膠鋼琴鍵的只有黑跟白兩色。;

也就伯父的牆卻跟伯母小孩得牆不一樣?像把豬肚跟雞屁股釘在同一個牆上似的話題?


今天小吃店的牆壁上的日曆寫著:

節氣:十六驚蜇

日沖:雞35歲

不宜:入宅;宜:祭祀-嫁娶-動土-破土-安葬-祈福

喜神:正南

財神:正西

日煞:西方


伯母今早有去7-11便利商店買一碗 麻油雞湯麵線,伯母本想拿"熱杏仁茶"配,沒說完今天的事才伯母的錢不夠?

伯母說那杏仁茶改7-11品牌的經典紅茶會夠錢嗎?紅茶19塊?杏仁茶28塊?

店員問要加熱嗎?要加熱,店員從微波爐拿出來說很燙,伯母說:那裡面是雞凍?還是炒米粉?會很燙嗎?是湯的?她看到這時職班得店員好像是姓洪的。

 

她想起,不知道她小孩到了20歲,她還會有純潔的心靈.雪亮的眼睛.溫暖的皮膚嗎?

可能她也會有失憶的時候,

昨晚的彈珠檯的老闆是喜歡這行?還是爸媽留的爛攤子?還是像伯父一樣的繼承爸爸的攤子就順便邊顧攤子邊養自家小孩?昨天客人小孩玩好走後,攤子老闆事認真在做補彈珠的的工作和認真做小孩事後的玩樂後的場地清潔工作?還是老闆另外中間賺的錢去請清潔員做補彈珠的的工作和場地清潔工作。

她要怎麼要求彈珠檯老闆的小孩或要求伯父,善良一點就好?!

 

因為說不出解釋的道理…說他在放假中的不適合談戀愛,

他再幫他媽媽得左右肩得在同一家店工作,他這時也不適合談戀愛,

對面開的小吃店跟他這家小吃店是親友關係,不能因為對面有開多次門就說對面停得黃色計程車沒問題,他沒說出解決的法子也不適合談戀愛,

他看到妳高中的樣子,沒有想過妳50歲的樣子,你們還不適合這麼在工作中打拼時就下班談戀愛,把妳送到國外讀書的那個爸爸是把妳送到國外的麥當勞上班?

 

約今天早上9點~10點,

伯母對伯父說:你不是說我用個電腦一下子,等下你睡半小時後再叫你起來,你說電腦先借我用半小時,你早上6點就醒了得看電腦得還沒看完,我叫你你又氣呼呼的說不用了,你到底在生我什麼氣?

伯母心想:伯父40歲,伯母34歲,伯父是怪伯母不會撒嬌?伯母是對陌生的工作地點才感到害怕得才待在夫家像安全又不像安全的環境?伯父是覺得工作壓力大得已經沒法要求伯母有超過去年的工作表現而對伯母想怨又不敢怨嗎?不然還要花錢請員工?在自己爸爸家工作就不會被說靠老婆養?還可以抱怨老婆一下的說老婆哪裡做不好?伯父因為也不想到陌生的工作環境上班嗎?把抱怨當樂趣的老夫老妻?伯母說好幾次不喜歡伯父這樣得不滿得報怨,伯父又說:邀妳去旅館泡湯聊得好好聊又妳說每次都在那種環境才伯父口氣變好?伯父為什麼不能在工作中的工作地點的輕聲細語得好好溝通聊呢?;伯母就心想:你去的崧湯旅館或者美蒂亞旅館,我都不喜歡啊,你覺得花錢就好了?你又說你煮菜比我煮得好吃,我說你不要拿煮菜來轉移話題去跟小孩說吃爸爸買的餅乾。

 

約今天下午1點~2點,

伯父說便利商店也很多東西就賣完了,伯父就去別的地方買米糕當午餐,

伯母就去便利商店買飲料而已,剛好看到便利商店還有熱湯賣,伯母就買了"OPEN小將巧克力脆片-麥芽牛奶"+"蔥燒蔬菜玉子揚"+"福袋魚卵丸子",買回公公的小吃店吃,就接到娘家媽媽得電話說,本來是跟妳說下午4點回娘家,現在就可以跟小孩準備一下的回娘家,伯母心想:媽媽的口氣跟小叔跟公公好像喔,可能都很想活著吧,可是雞本來就壽命有限的又想要50歲~70歲有第二春?之後又吃了"OPEN小將巧克力脆片-麥芽牛奶"+"蔥燒蔬菜玉子揚"+"福袋魚卵丸子",魚的壽命都跟著便利商店和公家機關跑得,雞卻一下子死又一下子活又一下子死又一下子雞湯凍又一下子很OPEN,伯母就覺得媽媽比小孩吃的還精緻還怕胖得有點可怕,伯母有時候說會餓得想出去買甜飲喝是為了讓腦袋睡死得讓行為動作放慢得像發福的老人家一樣,不然小孩子跟爸爸另外都買幾台遙控汽車得把小吃店亂放了10幾台玩具汽車又能怎樣?伯母的媽媽沒有覺的小吃店擺一堆玩具會怎樣?伯母的媽媽說不餓的一次接姑姑姐妹家的好幾個可以遲到又可維持美貌的工作?伯母家的家族都沒有禿頭的?就變成便利商店得本來很會修指甲的小孩把指甲修得太尖,家族的不會太尖得就繼續得遲到,這伯母今天沒看音樂曲子就沒發現有些發音是快得太快,慢得太慢;小孩買了幾輛玩具汽車就不幫媽媽買午餐了,說沒有感覺,伯父也說去老婆得娘家也沒有感覺,伯父叫伯母自己帶3個小孩初二回娘家就好,伯母的娘家因為比較喜歡私有的有血緣的親友事業也沒有管女婿要不要陪老婆回家。;伯母是覺得小孩把玩玩具得心力拿來學樂器 這樣不是很好?要是小孩想認真學樂器就不用幫媽媽買午餐,也媽媽會獨立點自己買午餐也行,偏偏小孩是跟爸爸把10幾台搖控汽車玩具放在小吃店,這樣廚房就不衛生,廁所就不乾淨,客廳就不溫暖。

 

約今天下午3點~晚上7點,伯母帶著小孩坐計程車回娘家,計程車司機像是40~50歲姓黃得而外表像30歲的夜店少爺那麼緊,可能最近計程車的車速都開太快?伯母看這司機開得很浮得好像覺得擦撞到別人的車也無所謂?伯母到娘家後,娘家說爸爸有煮肉羹湯,叫伯母的弟弟去叫披薩來吃好了,伯母的弟弟就不知道是不是平常賺很多錢?買披薩都像買10圓玩具這樣簡單似的?伯母的弟弟買1包亞麻子,伯母的媽媽問伯母的弟弟說:這是不是一包700買的?伯母看一下還蠻大包的,要是電視的廣告的健康食品是一瓶亞麻子飲料是40塊以上起跳,伯母的弟弟買這一大包原料才700塊?伯母問弟弟說平常工作是在做什麼?伯母的弟弟回答:就是做太陽能的工程師的參觀南投的每所國小得拜訪,伯母心想:就是要你會記路的或車上有電腦地圖的指示你路怎走?你旁邊都有朋友又像學長又像平輩的陪你參觀各所國小?伯母的媽媽對伯母說:妳吃完了?累了?那妳睡媽媽房間一下好了,媽媽也累了也跟妳睡一下,伯母的3個小孩就在客廳而伯母的約60歲的爸爸拿著手機得電動對小孩說:你們說在吵舅就那電腦的憤怒鳥得電動玩,爸爸這裡也有一台,你們拿去玩好了,伯母就看3個小孩在伯母得娘家玩平板掌上的手機電動平板電腦,伯母在媽媽的房間睡覺時,伯母的媽媽說:最近都失眠的都睡白天,妳皮膚不好就是平常睡眠不好,伯母問:現在媽媽沒工作的都在家才失眠嗎?伯母的媽媽說:我是有考慮過出錢得讓妳跟妳老公當老闆,妳公公退休就好了,我再去你們得店幫忙,伯母的媽媽就送一些襪子和棉被和乳液給伯母,伯母就回答:去年妳也說要出錢買下我公公的煮麵工具去頂讓給妳,之後妳又說要跟爸爸投資別的店,我覺得算了,我不用回去說妳說妳會出錢給他當老闆;伯母心想:而且這樣子的作法跟伯父去外地的弟弟想說的事業發展又有甚麼差別?!;要回夫家後,看到娘家媽媽得住的公寓的3面都是公寓,公寓的對面1樓是便利商店和類似緊身短裙的女裝店和類似菜市場得幫學童繡學號之類的一包包得衣服工廠,伯母得娘家媽媽的房間是類似白茉莉花得天花板燈泡,衣櫥是用塑膠貼紙貼得頂著牆壁地板的衣櫥,表示伯母的60歲爸爸在房間都給伯母的56歲媽媽回憶20幾歲時的年輕時的話題,而伯母的爸爸另外說得好像認識什麼女生又說甚麼胡椒粉或雞腿得好像就是喜歡搞三妻四妾的話題,伯母的媽媽就想把事業談到女兒婆家的那塊地的說跟女兒一起做事也可以?。;要回夫家時也是做計程車回去,是個姓陳的50歲司機也開得很快,臉壓得很緊得像是平常也在開快車?伯母的小孩在車上聊:阿嬤給我們紅包得要不要跟爸爸說?到時後一定會被抽稅,你少天真了,甚麼叫爸爸說不定不會拿我們的錢,我們跟爸爸少報我們的紅包錢,這樣我們拿1千就跟爸爸說我們拿600,這樣爸爸就只抽200塊也說不定,要是報100就說不定會被抽400塊,弟弟去說,他不說話就當作我們只有收到600塊,司機就問說:你們在說賭博的事情嗎?;到了夫家,伯母問伯父說:你關掉電腦,我以為你出去跟朋友出去走走,伯父就說:我買了4個肉圓,伯母問說:都是你要吃得?伯父就說:我胃口大 .不行嗎?伯母就說:說得也對~這一個比手掌還小的,像是女生3口內就會吃完的迷你版肉圓,很可愛,你是因為便宜才買的嗎?伯母心想:那些丈夫拿到這4個可愛版肉圓都是丈夫要吃得?不是丈夫的妻小要吃得?伯父再說:妳明天把家裡的碗洗一洗,除夕那幾天吃得碗都沒洗,伯母說:真懶的洗,怎麼我沒吃還有那麼多碗要洗?;伯父又說:後天看要不要帶妳跟小孩去台北,算了,要花錢,再考慮看看,伯母心想:你想用買肉圓的方式再像你弟的方式再像我爸媽的方式再去台北攀親友關係得維持你地盤嗎?那台北的姑媽家也會喜歡用你的方式去看你弟的女友是不是達官貴族嗎?要是就很喜歡?要是不是就會問:對方是不是來貪我們台北菜市場裡得地盤得.來讓我洗不是我吃得而是洗外地客人來吃的碗?

※※※

漢代之後 -> 隋唐 -> 通典 -> 職官二十

《職官二十》 

《秩品三》 
1
秩品三: 陳 後魏 北齊
 
2
秩品三: 陳官品:官品祿秩班次,多因梁制。
 
3
秩品三: 第一品:相國 丞相 太宰 太傅 太保 大司馬 大將軍 太尉 司徒 司空 開府儀同三司 巴陵王、汝陰王後 尚書令 郡王爵
 
4
秩品三: 第二品:中書監 尚書左僕射、右僕射 特進 太子二傅 左右光祿大夫 嗣王爵 蕃王爵開國郡公爵 開國縣公爵
 
5
秩品三: 第三品:中書令 侍中 散騎常侍 領、護軍 中領護軍 吏部尚書 列曹尚書 金紫光祿大夫 光祿大夫 左右衛將軍 御史中丞 太后衛尉、太僕、少府三卿 太常卿 宗正卿 太府卿 衛尉卿 司農卿 少府卿 廷尉卿 光祿卿 大匠卿 太僕卿 鴻臚卿大舟卿 太子詹事 國子祭酒 揚州刺史 南徐、東揚州刺史 皇弟皇子封國王世子開國縣侯爵
 
6
秩品三: 第四品:通直散騎常侍 員外散騎常侍 黃門侍郎 祕書監 左右驍騎將軍 左右游擊將軍 太子中庶子 太子左右衛率 朱衣直閤 雲騎將軍 游騎將軍 中書侍郎 尚書左右丞 尚書吏部侍郎、郎中 太子三卿 太中大夫 中散大夫 司徒左右長史 諸王師國子博士 荊江南兗郢湘雍等州刺史 嗣王、蕃王、郡公、縣公等世子 開國縣伯爵
 
7
秩品三: 第五品:祕書丞 明堂令 太廟令 帝陵令 散騎侍郎 前左右後軍將軍 左右中郎將大長秋 太子中舍人、庶子 豫益廣衡等州、青州領冀州、北兗北徐等州、梁州領南秦州、司南梁交越桂霍寧等十五州刺史 丹陽尹 會稽太守 吳郡太守 吳興太守 侯世子 皇弟皇子府諮議參軍 皇弟皇子府版諮議參軍 皇弟皇子府長史 皇弟皇子府版長史 皇弟皇子府司馬 皇弟皇子府版司馬 皇弟皇子公府從事中郎 開國縣子爵
 
8
秩品三: 第六品:通直散騎侍郎 著作郎 步兵、射聲、長水、越騎、屯騎五校尉 太子洗馬 太子步兵、翊軍、屯騎三校尉 司徒左西掾屬 皇弟皇子友 皇弟皇子公府屬 五經博士 子男世子 萬戶以上郡太守、內史、相 嗣王府皇弟皇子之庶子府諮議參軍 嗣王府皇弟皇子之庶子府長史、司馬 庶姓公府諮議參軍 庶姓公府長史、司馬 嗣王府庶姓公府從事中郎 皇弟皇子府中錄事參軍、版府中錄事參軍、中記室參軍、版中記室參軍、中直兵參軍、版中直兵參軍 揚州別駕中從事 皇弟皇子南徐荊江南兗郢湘雍州別駕中從事 開國縣男爵
 
9
秩品三: 第七品:給事中 員外散騎侍郎 祕書著作佐郎 奉車、駙馬、騎都尉 武賁中郎將 羽林監冗從僕射 謁者僕射 南臺治書侍御史 太子舍人 太子門大夫 太子旅賁中郎將、冗從僕射 司徒主簿 司徒祭酒 領護軍長史、司馬 廷尉正、監、評 皇弟皇子府錄事記室中兵等參軍、版錄事記室中兵等參軍、功曹史、主簿 公府祭酒 皇弟皇子府文學嗣王庶姓公府掾屬太子二傅丞 蕃王府諮議參軍 蕃王府版諮議參軍 蕃王府長史、司馬 庶姓持節府諮議參軍 庶姓非公不持節府將軍置長史 庶姓持節府版諮議參軍 庶姓持節府長史、司馬 嗣王府皇弟皇子之庶子及庶姓公府中錄事、中記室、中直兵參軍及版中錄事、中記室、中直兵參軍 不滿萬戶太守、內史、相 丹陽會稽吳郡吳興及萬戶郡丞 建康令 建康正、監、評 沐食侯爵
 
10
秩品三: 第八品:中書通事舍人 積射、強弩、武衛等將軍 公車令 太子左右積弩將軍 奉朝請 武衛常侍 太后三卿丞 十二卿丞 大長秋丞 左右衛司馬 太子詹事丞 冑子律博士 皇弟皇子府正參軍、版正參軍、行參軍、版行參軍 嗣王府皇弟皇子之庶子府錄事記室中兵參軍、版錄事記室中兵參軍、功曹史、主簿 庶姓非公不持節諸將軍置主簿 庶姓公府錄事記室中兵參軍、版錄事記室中兵參軍、主簿 嗣王府庶姓公府祭酒 蕃王府中錄事記室直兵參軍、版中錄事記室直兵參軍 庶姓持節府中錄事記室直兵參軍、板中錄事記室直兵參軍 太子太傅五官功曹史、主簿 少傅五官功曹史、主簿 太學博士 國子助教 司樽郎 安蠻戎越校尉中郎將等府長史 蠻戎越校尉中郎將等府版長史 蠻戎越校尉中郎將等司馬 庶姓南徐荊江南兗郢湘雍等州別駕中從事 不滿萬戶以下郡丞五千戶以上縣令、相 皇弟皇子國郎中令、大農、中尉 鄉亭侯爵
 
11
秩品三: 第九品:南臺侍御史 左右二衛殿中將軍 東宮通事舍人 材官將軍 太子左右二衛率殿中將軍丞 嗣王府皇弟皇子之庶子府正參軍、版正參軍、行參軍、版行參軍 庶姓公府正參軍、版正參軍 蕃王府錄事記室中兵等參軍、版錄事記室中兵等參軍、功曹史、主簿、正參軍、版正參軍、行參軍、版行參軍 庶姓持節府錄事記室中兵等參軍、版錄事記室中兵等參軍、功曹史、主簿 庶姓荊河益廣衡青冀北兗北徐梁秦司南徐等州別駕中從事史揚州主簿、西曹及祭酒、議曹二從事 南徐州主簿、西曹及祭酒、議曹二從事 皇弟皇子諸州主簿、西曹 不滿五千戶以下縣令、相 皇弟皇子國常侍、侍郎 嗣王國郎中令、大農、中尉 嗣王國常侍 蕃王國郎中令、大農、中尉 開國中關外侯爵
 
12
秩品三: 右承梁制,而又置相國,位列丞相上,并及丞相、太宰、太傅、太保、大司馬、大將軍並以為贈官。定令尚書置五員,郎二十一員。其餘並遵梁制,為十八班。官數未詳。大抵其官唯論清濁,從濁得官微清,則勝於轉。自十二班以上,並詔授。表啟不稱姓。從十一班至九班,禮數復為一等。又流外有七班,此是寒微士人為之。從此班者,方得進登第一班。
 
13
秩品三: 後魏百官:後魏官,初有九品及有從品。每一品之中,又有上中下三等之差。至孝文太和二十三年,改次職令,除其中等,而有上下二等,以為永制。其今所列者是也。
 
14
秩品三: 第一品:太師 太傅 太保 王爵 大司馬 大將軍 太尉 司徒 司空 開國郡公爵
 
15
秩品三: 從一品:儀同三司 開國縣公爵 都督中外諸軍事 諸開府 散公爵
 
16
秩品三: 第二品:太子太師、太傅、太保 特進 尚書令 驃騎、車騎將軍二將軍加大者,位在都督中外之下。衛將軍加大者,位在太子太師上。 四征將軍加大者,位次衛大將軍。 諸將軍加大者 左右光祿大夫 開國縣侯爵
 
17
秩品三: 從二品:尚書僕射若並置者則左居上。 中書監 司州牧 四鎮將軍加大者,次衛將軍。 中軍、鎮軍、撫軍將軍三將軍加大者,四鎮同之。 金紫光祿大夫 散侯爵
 
18
秩品三: 第三品:吏部尚書 四安將軍 中領軍、中護軍二軍加將軍,則去中,位次撫軍。 太常 光祿勳 衛尉 太子少師、少傅、少保 中書令 太子詹事 侍中 諸曹尚書 四平將軍太僕 廷尉 大鴻臚 宗正 大司農 太府 河南尹 上州刺史 祕書監 諸王師 銀青光祿大夫 前左右後將軍 左右衛將軍 開國縣伯爵
 
19
秩品三: 從三品:散騎常侍 四方中郎將 護匈奴羌戎夷蠻越中郎將 國子祭酒 御史中尉 大長秋卿 將作大匠 征虜將軍 二大二公長史 太子左右衛率 武衛將軍 冠軍將軍 護羌戎夷蠻越校尉 太中大夫 輔國將軍 中州刺史 龍驤將軍 散伯爵
 
20
秩品三: 第四品:二大二公司馬 太常、光祿、衛尉三少卿 尚書吏部郎中 給事黃門侍郎 太子中庶子 司空、皇子長史 太僕、廷尉、大鴻臚、宗正、大司農、太府六少卿 中常侍 中尹 城門校尉 驍騎、游擊將軍 從一品將軍開府長史 司空、皇子司馬
 
21
秩品三: 以前上階:鎮遠、安遠、平遠、建義、建忠、建節、立義、立忠、立節、恢武、勇武、曜武、昭武等將軍 從第一品將軍開府司馬 通直散騎常侍 司從諮議參軍 中散大夫 下州刺史上郡太守、內史、相 開國縣子爵
 
22
秩品三: 從四品:中堅、中壘將軍 尚書左丞 二大二公諮議參軍 司州別駕從事史 第二品將軍始蕃王長史 太子家令、率更令、僕 中書侍郎 太子庶子 第二品將軍始蕃王司馬 前左右後軍將軍
 
23
秩品三: 以前上階:寧朔、建威、振威、奮威、揚威、廣威等將軍 諫議大夫 尚書右丞 司空、皇子諮議參軍事 司州治中從事史 左右中郎將 建武、振武、奮武、揚武、廣武將軍 從一品將軍開府諮議參軍事 散子爵
 
24
秩品三: 第五品:寧遠、鷹揚、折衝、揚烈等將軍 從二品將軍二蕃王長史 二大二公從事中郎 祕書丞 皇子友 國子博士 散騎侍郎 太子中舍人 員外散騎常侍 從二品將軍二蕃王司馬
 
25
秩品三: 以前上階:射聲、越騎、屯騎、步兵、長水等校尉 司空、皇子之開府從事中郎 第二品將軍始蕃王諮議參軍 開府從事中郎 中郡太守、內史、相 開國縣男爵
 
26
秩品三: 從五品:伏波、凌江、平漢將軍 第三品將軍三蕃王長史 二大二公掾屬 著作郎 通直散騎侍郎 太子洗馬 從二品將軍二蕃王諮議參軍事 第三品將軍三蕃王司馬 奉車都尉
 
27
秩品三: 以前上階:太子屯騎、步兵、翊軍校尉 都水使者 司空、皇子之開府掾屬 領護長史、司馬 歸義、率義、順義、朝服侯 輕車、威遠、虎威等將軍 開府掾屬 洛陽令 中給事中散男爵
 
28
秩品三: 第六品:宣威、明威將軍 從三品將軍長史 二大二公主簿及錄事參軍事 皇子郎中令司空主簿 司空、皇子錄事參軍事 從三品將軍司馬 三品將軍三蕃王諮議參軍事二大二公功曹、記室、戶曹、倉曹、中兵參軍事 皇子文學 治書侍御史 謁者僕射從一品將軍開府錄事參軍 司空皇子功曹、記室、戶曹、倉曹、中兵參軍事 皇子功曹史
 
29
秩品三: 以前上階:河南郡丞 虎賁中郎將 羽林監 冗從僕射 駙馬都尉 廷尉正、監、評 尚書諸曹郎中 中書舍人 從一品將軍府功曹、記室、戶曹、倉曹、中兵參軍事,功曹史 下郡太守、內史、相 上縣令、相
 
30
秩品三: 從六品:襄威將軍 厲威將軍 第二品將軍始蕃王錄事參軍事 二大二公諸曹行參軍事 給事中 太子門大夫 皇子大農 騎都尉 符璽郎
 
31
秩品三: 以前上階:從二品將軍二蕃王錄事參軍事 皇子主簿 司空、皇子諸曹行參軍事 第二品將軍始蕃王功曹、記室、戶曹、倉曹、中兵參軍事,功曹史 正一品將軍開府主簿、諸曹參軍事 從二品將軍二蕃王功曹、記室、戶曹、倉曹、中兵參軍事,功曹史 太子舍人 太常、光祿勳、衛尉丞
 
32
秩品三: 第七品:威烈、威寇、威虜、威戎、威武將軍 四品正從將軍長史、司馬 二大二公祭酒 三品將軍三蕃王錄事參軍 司空、皇子之開府祭酒 王公國郎中令 武烈、武毅、武奮將軍 積弩、積射將軍 員外散騎侍郎 皇子中尉 二大二公參軍事及諸曹行參軍 開府祭酒 司空、皇子參軍事及諸曹行參軍
 
33
秩品三: 以前上階:從三品將軍錄事參軍事 二品將軍始蕃王主簿、諸曹行參軍事 從一品將軍開府諸曹行參軍事 三品將軍三蕃王功曹、記室、戶曹、倉曹、中兵參軍,功曹史 二品將軍二蕃王主簿、諸曹行參軍事 二衛司馬 討寇、討虜、討難、討夷將軍 從三品將軍功曹、戶曹、倉曹、中兵參軍 詹事丞 六卿丞 祕書郎中 著作佐郎 中縣令、相
 
34
秩品三: 從七品:蕩寇、蕩虜、蕩難、蕩逆將軍 五品正從將軍長史、司馬 強弩將軍 二大二公行參軍 司空、皇子行參軍 二品將軍始蕃王諸曹行參軍事 二品將軍三蕃王主簿及諸曹行參軍 三品將軍三蕃王主簿、列曹參軍 從一品將軍開府行參軍 王公國大農
 
35
秩品三: 以前上階:太學博士 皇子常侍 太常博士 武騎常侍 從二品將軍二蕃王行參軍事及諸曹行參軍事 從三品將軍主簿及諸曹行參軍事 四品正從將軍錄事、功曹、倉曹、中兵參軍事 司州主簿 奉朝請 國子助教
 
36
秩品三: 第八品:殄寇、殄虜、殄難、殄夷將軍 二品將軍始蕃王行參軍事 三品將軍三蕃王行參軍事及諸曹行參軍事 四品正從將軍主簿及諸曹行參軍事 侯伯國郎中令 司州西曹書佐 殿內將軍 皇子侍郎 大長秋丞
 
37
秩品三: 以前上階:侍御史 協律郎 辨章郎 從二品將軍二蕃王行參軍 從三品將軍行參軍事及諸曹行參軍事 五品正從將軍錄事、功曹、戶曹、倉曹、中兵參軍 王公國中尉 司州祭酒從事史 下縣令、相
 
38
秩品三: 從八品:掃寇、掃虜、掃難、掃逆將軍 司州議曹從事史 二大二公長兼行參軍 公車令 符節令 諸署令千石以上者 中黃門令 門下錄事 尚書都令史 主書令史 殿中侍御史 中謁者僕射 中黃門冗從僕射
 
39
秩品三: 以前上階:宮門僕射 侯伯國大農 司空、皇子長兼行參軍 二大二公長兼行參軍 皇子上中下將軍 皇子中大夫、二率丞 四品正從將軍諸曹行參軍事 王公國常侍 厲武、厲鋒、虎牙、虎奮將軍 五品正從將軍主簿、諸曹行參軍 司州文學 從一品將軍開府長兼行參軍員外將軍
 
40
秩品三: 第九品:曠野、橫野將軍 子男國郎中令 太祝令 諸署令六百石以上者 中黃門 公主家令 皇子典書令 四門小學博士 律博士 校書郎 二大二公參軍督護 都水參軍 檢校御史
 
41
秩品三: 以前上階:王公國侍郎 侯伯國中尉 謁者 太子三卿丞 五品正從將軍列曹行參軍 司空、皇子參軍督護 二品將軍始蕃王長兼行參軍 從一品將軍開府參軍督護 殿內司馬督
 
42
秩品三: 從九品:偏、裨將軍 太子廄長 監淮海津都尉 諸局都尉 皇子典祠、學官令皇子典衛令 王公國上、中、下將軍 王公國中大夫 諸署令不滿六百石者
 
43
秩品三: 以前上階:二品將軍始蕃王參軍督護 從二品將軍二蕃王長兼行參軍 太常光祿衛尉領護詹事功曹、五官、治禮郎 子男國大農 小黃門 員外司馬督
 
44
秩品三: 右內外文武官七千七百六十四人,二千三百七十一人內,五千三百九十三人外,州刺史、郡太守、縣令長等。內文學學生三千人,都計內外官及學生一萬七百六十四人。其京城諸司令史及諸色職掌人及外州郡縣屬官并諸色職掌人等並未詳,命數亦未詳。按魏氏之初,法制簡略,設官分職,多因事宜,罕依故實,誠非經遠。既列九品,每品又分為上中下三等。至孝文帝太和十八年定令,方有倫序。今所錄者,以此為正焉。又按前代職次,皆無從品,魏氏始有之。自四品以下,正從又分為上下階,亦一代之別制也。
 
45
秩品三: 北齊職品:
 
46
秩品三: 正一品:太師 太傅 太保 王 大司馬 大將軍 太尉公 司徒公 司空公
 
47
秩品三: 從一品:開府儀同三司 開國郡公爵
 
48
秩品三: 正二品:儀同三司 太子太師、太傅、太保 特進 尚書令 驃騎、車騎將軍二將軍加大者,在開國郡公下。 衛將軍加大者,在太子太師上。 四征將軍加大者,次衛大將軍。 左右光祿大夫 散郡公、開國縣公爵
 
49
秩品三: 從二品:尚書僕射 中書監 司州牧 四鎮將軍加大者,次四征。 中軍、鎮軍、撫軍將軍領軍、加大者,次尚書令下。護軍、翊軍將軍 金紫光祿大夫 散縣公、開國縣侯爵
 
50
秩品三: 正三品:吏部尚書 四安將軍 中領軍 中護軍 太常、光祿、衛尉卿 太子少師、少傅、少保中書令 太子詹事 侍中 諸曹尚書 四平將軍 諸王師 大宗正、太僕、太理、鴻臚、司農、太府卿 清都尹 三等上州刺史 左衛將軍 右衛將軍 祕書監 銀青光祿大夫 散縣侯爵 開國縣伯爵
 
51
秩品三: 從三品:散騎常侍 三等中州刺史 司徒左長史 四方中郎將 護匈奴、羌戎、夷、蠻越中郎將 國子祭酒 御史中丞 中侍中 長秋卿 將作大匠 冠軍將軍 太尉長史 領左右將軍 武衛將軍 太子左衛率 太子右衛率 輔國將軍 護匈奴、羌戎、夷、蠻越校尉 太中大夫 龍驤將軍 散縣伯爵 三等上郡太守
 
52
秩品三: 正四品:鎮遠、安遠將軍 太常、光祿、衛尉少卿 尚書吏部郎中 給事黃門侍郎 太子中庶子 司徒右長史 司空長史 三公府司馬 中常侍 中尹 城門校尉 虎騎、雲騎、驍騎、游擊等將軍 大宗正、太僕、大理、鴻臚、司農、太府少卿
 
53
秩品三: 以前上階:建忠、建節將軍 通直散騎常侍 諸開府長史 中散大夫 三等下州刺史 三等鎮將 諸開府司馬 開國縣子爵
 
54
秩品三: 從四品:中堅、中壘將軍 尚書左丞 三公府諮議參軍事 司州別駕從事史 三等上州長史 太子家令、率更令、僕 前左右後軍將軍 中書侍郎 太子庶子 三等中郡太守 左右備身正都督 刀劍備身正都督 備身正都督 御仗正都督 直蕩正都督 三等上州司馬
 
55
秩品三: 以前上階:振威、奮威將軍 諫議大夫 尚書右丞 諸開府諮議參軍 司州治中從事史 左右中郎將 步兵、越騎、射聲、屯騎、長水校尉 朱衣直閤 直閤將軍 太子騎官及內直備身正都督 三等鎮副將 散縣子爵
 
56
秩品三: 第五品:廣德、弘義將軍 太子備身正都督、直入、直衛正都督 領左右、三等中州長史三公府從事中郎 祕書丞 皇子友 國子博士 散騎侍郎 太子中舍人 員外散騎常侍 三等中州司馬
 
57
秩品三: 以前上階:折衝、制勝將軍 主衣都統 尚食、尚藥典御 太子旅騎、屯衛、典軍校尉 領護府長史、司馬 諸開府從事中郎 開國縣男爵
 
58
秩品三: 從五品:伏波、凌江將軍 三等下州長史 三公府掾屬 著作郎 通直散騎侍郎 太子洗馬 左右備身刀劍備身副都督 御仗、直蕩副都督 左右直長 中尚藥、中尚食典御 三等下州司馬
 
59
秩品三: 以前上階:輕車、樓船將軍 駙馬都尉 翊衛正都督 直寢、直齋 奉車都尉 都水使者諸開府掾屬 崇聖、歸義、歸正、歸命、歸德侯 清都郡丞 治書侍御史 鄴臨漳成安三縣令 中給事中 三等下郡太守 大理司直 太子直閤、二衛隊主 太子騎官備身副都督、內直備身副都督 開國鄉男爵 散縣男爵
 
60
秩品三: 正六品:勁武、昭勇將軍 尚書諸曹郎中 中書舍人 三公府主簿 三等上州別駕從事史四中府長史 三等鎮長史 三公府錄事、功曹、記室、戶曹、倉曹、中兵參軍事 皇子文學謁者僕射 皇子郎中令
 
61
秩品三: 以前上階:明威、顯信將軍 太子備身副都督 四中府司馬 虎賁中郎將 羽林監 冗從僕射直入副都督 千牛備身 大理正、監、評 侍御師 諸開府錄事、功曹、記室、戶曹、倉曹、中兵參軍事 三等上州錄事參軍事、治中從事史 三等上郡丞 三等上縣令 太子內直監 平準署令
 
62
秩品三: 從六品:度遼將軍 橫海將軍 直突都督 三等中州別駕從事史 三公府諸曹行參軍事 給事中 太子門大夫 三等上州功曹、倉曹、中兵參軍事 皇子大農 騎都尉直後 符璽郎中 三等中州錄事參軍事
 
63
秩品三: 以前上階:踰岷、越障將軍 直衛副都督 三等中州治中從事史 諸開府主簿、諸曹行參軍 太子舍人 三等中州功曹、倉曹、中兵參軍事 三寺丞 太子直前 太子副直監 太子諸隊主
 
64
秩品三: 正七品:戎昭、武毅將軍 勳武前鋒正都督 三公府東西閤祭酒 三等下州別駕從事史 三等上州府主簿、諸曹參軍事 三等下州錄事參軍事 四中府錄事參軍事 王公國郎中令積弩、積射將軍 員外散騎常侍 皇子中尉 三公府參軍事及諸曹行參軍
 
65
秩品三: 以前上階:雄烈、恢猛將軍 翊衛副都督 諸開府東西閤祭酒及參軍事、諸曹行參軍 三等下州功曹、倉曹、中兵參軍事 四中府功曹、倉曹、中兵參軍 三等中州主簿、諸曹參軍事 二衛府司馬 詹事府丞 左右備身五職 三等鎮錄事參軍 六寺丞 祕書郎中 著作佐郎太子侍醫 太子騎尉 太子騎官備身五職都將、別將、統軍、軍主、幢主是也。下同。 三等中郡丞 三等中縣令
 
66
秩品三: 從七品:揚麾、耀鋒將軍 勳武前鋒副都督 強弩將軍 三公府行參軍 三等上州參軍事、諸曹行參軍事 三等下州府主簿、諸曹參軍事 四中府諸曹參軍事 王公國大農 長秋寺丞 將作寺丞 太子二率坊司馬 三等鎮倉曹、中兵參軍事
 
67
秩品三: 以前上階:蕩邊、開域將軍 勳武前鋒散都督 太學博士 皇子常侍 太常博士 武騎常侍左右備身五職 三等中州參軍事及諸曹行參軍 諸開府行參軍 奉朝請 國子助教 公車、 京邑二市署令 三等鎮諸曹參軍事 三縣丞 侍御史 尚食、尚藥丞齋帥 中尚食、中尚藥等丞 太子直後、二衛隊副 前鋒正都督 太子騎官備身 太子內直備身五職 諸戍主 諸軍主
 
68
秩品三: 正八品:靜漠、綏戎將軍 協律郎 三等上州行參軍 三等下州參軍事、諸曹參軍事 四中府諸曹行參軍 侯伯國郎中令 殿中將軍 皇子侍郎
 
69
秩品三: 以前上階:平越、殄夷將軍 刀劍備身五職 前鋒副都督 太子內直備身 主書 殿中侍御史太子典膳、藥藏丞 太子齋帥 三等中州行參軍 王公國中尉 三公府典籤 三等鎮鎧曹行參軍 三等下郡丞 三等下縣令
 
70
秩品三: 從八品:飛騎、隼擊將軍 三公府長兼左右戶行參軍及長兼行參軍 門下錄事 尚書都令史 檢校御史 諸陵、太廟令 大樂、武庫諸署令 衣冠將軍 太倉、典客、驊騮、鉤盾、鼓吹、守宮、左右尚方、左藏、太官、掖庭、司染、典農、左右龍、左右牝、冶東西、駝牛、司羊諸署令 諸開府典籤 中謁者僕射 中黃門冗從僕射
 
71
秩品三: 以前上階:虎牙、虎奮將軍 備身御仗五職 宮門署僕射 大子備身五職 侯伯國大農皇子上、中、下將軍 皇太子上、中大夫 王公國常侍 諸開府長兼左右戶行參軍及長兼行參軍 員外將軍 勳武前鋒五職 司州及三等上州典籤 太子諸隊副 諸戍副諸軍副 清都郡丞
 
72
秩品三: 正九品:清野將軍 子男國郎中令 太祝、導官、太史、太醫、黃藏、衛士、細作諸署令 內謁者局統 三等上州長兼行參軍 中黃門 太子內坊令 公主家令 皇子防閤 皇子典書令 四門博士 大理律博士 校書郎 三公府參軍督護 都水參軍 七部尉 諸郡尉
 
73
秩品三: 以前上階:橫野將軍 王公國侍郎 侯伯國中尉、謁者 太子三寺丞 諸開府參軍督護 殿中司馬督 御仗 太子食官、中盾、典倉令 太子備身 平準署丞 公車署丞 三等中州典籤
 
74
秩品三: 從九品:偏將軍 諸宮教博士 太子司藏、廄牧令 太子校書 諸署別部局都尉及合昌、方城局都尉 諸關津尉 三等上州參軍督護 三等中州長兼行參軍 祕書省正字皇子典書、典祠、學官、典衛等令 王公國上中下將軍、上中大夫 廩犧、太宰、司儀、左校、中宮僕、奚官、肴藏、清潭、典寺、乘黃、車府、籍田、華林、甄官諸署令 諸縣丞
 
75
秩品三: 以前上階:裨將軍 領護府、太常光祿衛尉三寺、詹事府功曹、五官、治禮郎 子男國大農小黃門 員外司馬督 太學助教 諸幢主 廷尉中侍中省錄事 三等下州典籤 尚書省、門下省、中書省醫師
 
76
秩品三: 右內品二千三百二十二人,國子、太學、四門等學生并尚書都令史、門下通事主事等令史五百九十六人,都計文武官及學生、令史等總二千九百一十八人。其諸省臺府,因其繁簡而置吏,有令史、書令史、書史之屬。又各置曹兵,以供其役。其員因繁簡而立。其餘司專其事者,各因事立名,條流甚眾,不可得而具也。其州郡官及命數並未詳。

※※※

漢代之後 -> 隋唐 -> 通典 -> 禮六十七

《禮六十七》 

《大駕鹵簿》
1
大駕鹵簿: 導駕,先萬年縣令,次京兆牧,次太常卿,次司徒,次御史大夫,次兵部尚書。自縣令以下,並正道威儀,各乘輅。其鹵簿,各依本品給之。次清遊隊,白澤旗二,分左右,各一人執,二人引,二人夾也。金吾折衝二人。各領四十騎,戎服,分左右。次金吾大將軍二人,分左右。各二人執卾桕,騎從,自龍旗以前檢校。次金吾果毅二人。領虞候佽飛四十八騎,夾道單行,分左右,引到黃麾仗也。次外鐵甲佽飛二十四騎。並行,分左右廂,各六重,引到步甲隊。次朱雀旗,一騎執,二騎引,二騎夾。金吾折衝都尉一人。領四十人,執橫刀桕弩弓箭騎從也。次龍旗十二。各一騎執。並戎服,被大袍,橫行正道。每一旗前,二人,騎,為二重,引前;每旗後,亦二人,護後。副竿二,分左右,又金吾果毅二人騎領也。次指南車,次記里鼓車,次白鷺車,次鸞旗車,十二旗,次辟惡車,次皮軒車。並駕四馬,駕士各十四人,匠一人。次引駕十二重。重二人,並行正道,騎,帶橫刀。自皮軒車後,均布至細杖前,一重桕弩,一重弓箭,相閒。金吾果毅一人檢校。次鼓吹令二人,次举鼓十二面,金鉦十二面,次大鼓百二十面,次長鳴百二十具,次鐃鼓十二面,歌簫笳各二十四;次大橫吹百二十具,節鼓二面,笛、簫、篳篥、笳、桃皮篳篥各二十四;次举鼓十二面,金鉦十二面,次小鼓百二十面,次中鳴百二十具,次羽葆鼓十二面,歌簫笳各二十四。自前举鼓以下,工人皆自副並騎,分左右,橫行。每鼓皆二人夾。每隊皆有主帥五人以上統領。次殿中侍御史二人。次黃麾,一人執。二人騎夾。次太史令一人。次相風轝。轝士八人。次举鼓金鉦各一,司辰一人,典事一人,刻漏生四人,分左右。次行漏輿正道。匠一人,轝士四十人。次鈒戟前隊,左右武衛果毅各一人,騎。騎分左右。次五色繡幡一。次金節十二。次罕罼各一。左罕右罼。次朱雀幡一。次左青龍幢,右白武幢,各一。次導蓋一,现一。次稱長一。次鈒戟。各百四十四人,分左右也。次左右衛將軍各一。次御馬二十四疋。分左右也。次尚乘奉御二人。分左右也。次左青龍旗,右白武旗,各一。次左右衛果毅各一人。各領三十五人,騎分左右。次通事舍人八人,騎分左右。次侍御史二人,次御史中丞二人,次御史二人,次拾遺二人,次補闕二人。並騎分左右。次起居郎一人,在左。次起居舍人一人。在右。次諫議大夫二人。分左右。次給事中二人,在左。次中書舍人二人。在右。次黃門侍郎二人,在左。次中書侍郎二人。在右。次左散騎常侍二人,在左。次右散騎常侍二人。在右。次侍中二人,在左。次中書令二人。在右。自通事舍人以下,皆一人步從。次香蹬一。次左右衛將軍各一人,分左右。次班劍儀刀,左右廂各十二行也。次左右衛郎將各一人,領散手翊衛三十人,帶橫刀,騎,在副杖桕翊衛內也。次左右驍衛郎將各一人,各領翊衛二十八人,甲騎具裝,執副仗桕,在散手外,均布曲折至後門。次左右衛供奉中郎將四人。領親勳翊衛四十八人,帶橫刀,騎分左右,在三衛仗內也。次玉輅。青質玉飾,駕青衔六,祭祀、納后則乘之。太僕卿御,駕士四十一人,千牛將軍一人陪乘。次左右衛大將軍各一人,夾玉輅。次千牛將軍一人,次中郎將二人,分左右。次千牛備身,分左右,騎在玉輅後。次御馬二疋,次左右監門校尉各一人。在後門內檢校。次牙門。二人執,四人夾。次左右監門校尉各十二人,騎。監當後門,十二行仗頭各一人。次左右驍衛翊衛各三隊。每隊三十五人,并帶桕、弩箭、橫刀,相閒。前第一隊,各大將軍領,執鳳旗。第二隊,各將軍一人領,執飛黃旗。第三隊,各郎將一人領,執吉利旗也。次左右衛夾轂廂,各六隊。隊三十人。每隊各折衝一人果毅一人檢校也。次大繖二,在牙門後。次孔雀扇各四,分左右也。次腰轝一,次小團扇四,次方扇十二,花蓋二。次大輦一,尚輦奉御二人。殿中少監一人。騎從。次諸司供奉官二人。分左右。次御馬二十四疋,分左右。次尚乘直長二人。分左右。次大繖二,孔雀扇八,夾繖。次小扇十二,次朱畫團扇十二。次花蓋二,次俾倪十二。次玄武幢一,次絳麾二,次細桕十二。次後黃麾一,次殿中侍御史二人。騎分左右。次大角百二十具,金吾果毅一人。領橫行十重也。次後部鼓吹;羽葆鼓十二面,工人十二;歌簫笳各工人二十四。次鐃鼓十二面,工人各十二;歌簫笳各工人二十四。次小橫吹百二十具,工人百二十;節鼓二面,工人各二;笛、簫、篳篥、笳、桃皮篳篥各工人二十四。次芳輦一,主輦二百人也。次小輦一,主輦六十人也。次小轝一,奉轝十二人。次尚輦直長二人,分左右。次左右武衛五牛旗轝五。黃牛旗處內,赤青在左,白黑在右,各八人執。左右威衛隊正各一人檢校。次乘黃令一人,丞一人。騎分左右,檢校玉輅等。次金輅,赤質以金飾,駕赤衔六,鄉射、還飲至則乘之。次象輅,黃質以象飾,駕黃衔六,行道則乘之。次革輅。白質,鞔之以革,駕白駱六,巡狩、臨兵事則乘之。各駕士三十二人。次五副輅,各駕四馬,駕士各二十八人。次耕根車,青質,蓋三重,駕六馬,耕籍則乘之,駕士三十二人。次安車,金飾,駕四馬,臨幸則乘之。次四望車,金飾,駕四馬,拜陵、臨弔則乘之。駕士各二十四人。次羊車。駕果下馬一,小吏十四人。次屬車十二,駕牛。駕士各八人。次門下省、中書省、祕書省、殿中監等局官各一人。並騎分左右。次黃鉞車,駕二馬,駕士十二人。次豹尾車。駕二馬,駕士十二人。次左右威衛折衝都尉各一人,領掩後二百人,各執大戟、刀楯、弓箭及弩。各五十人為一行,並橫行。次左右領軍將軍各一人,各二人執卾桕步從。次前後左右廂步甲隊四十八隊。前後各二十四隊,鍪並鎧弓刀楯,五色相閒。隊引各三十人。次左右廂黃麾仗,廂各十二部,部各十二行,並執弓刀戟楯及孔雀氅、鵝毛氅、雞毛氅等,行引十人。左右領軍黃麾仗,首尾廂各五色繡幡二十口,十口引前,十口掩後。廂各獨揭鼓十二重,重二人,在黃麾仗外。次左右衛將軍各一人,驍衛、武衛、威衛、領軍衛各大將軍一人。檢校黃麾仗。次殳仗,左右廂各十八人。廂別二百十五人執殳,二百十五人執现,每殳一现一相閒。次諸衛馬隊。左右廂各二十四隊。從十二旗,隊別主帥以下四十人,每隊皆折衝果毅一人檢校。前第一隊辟邪旗,第二隊應龍旗,第三隊玉馬旗,第四隊三角獸旗,第五隊黃龍負圖旗,第六隊黃鹿旗,第七隊飛麟旗,第八隊駃騠旗,第九隊鸞旗,第十隊鳳旗,第十一隊飛黃旗,第十二隊麟旗,第十三隊角端旗,第十四隊赤熊旗,次後第十五隊兕旗,第十六隊太平旗,第十七隊犀牛旗,第十八隊鵔鸃旗,第十九隊凑卂旗,第二十隊騶牙旗,第二十一隊蒼鳥旗,第二十二隊白狼旗,第二十三隊龍馬旗,第二十四隊金牛旗。次玄武隊,玄武旗一人執,二人引,二人夾。金吾折衝一人,領五十騎,分執桕弩。次玄武隊前,大戟隊後,當正道執殳仗行內置牙門一,二人執,四人夾,騎分左右。次牙門左右廂各開五門。門二人執,四人夾,並騎分左右。第一門在左右威衛黑質步甲隊後,白質步甲隊前。第二門在左右衛步甲隊後,左右領軍黃麾仗前。第三門在左右武衛黃麾仗後,左右驍衛黃麾仗前。第四門在左右領軍衛黃麾仗後,左右衛步甲隊前。第五門在左右武衛白質步甲隊後,黑質步甲隊前。右自清遊以下諸衛將軍,並平巾幘,紫裲襠,大口蔥,錦螣蛇金隱起,帶弓箭橫刀。中郎將、折衝果毅皆平巾幘,緋裲襠,大口蔥,錦螣蛇銀梁金隱起,橫刀弓箭。佽飛、執旗人、引駕三衛,並武弁,緋裲襠,大口蔥。供奉並武弁朱衣,各一人步從。餘文武官及導駕官,並朱衣冠履,依本品服。其工人駕官,並絳衣平巾幘。餘並戎服準式。
 
2
大駕鹵簿: 若法駕,減大駕太常卿、司徒、兵部尚書、白鷺車、辟惡車、大輦、五副輅、安車、四望車,屬車減四,其清遊隊、持鈒隊、玄武隊皆四分減一,諸隊、鼓吹三分減一,餘同大駕。縣令以後御史大夫以前威儀,亦三分減一。
 
3
大駕鹵簿: 小駕又減法駕御史大夫、指南車、記里鼓車、鸞旗車、皮軒車、象輅、革輅、木輅、耕根車、羊車、黃鉞車、豹尾車、屬車、小輦、小轝,諸隊仗及鼓吹各減大駕半,餘同法駕。縣令州牧威儀減半。其新製苣文旗、雲旗、刀旗、肆神幢、長壽幢,及左右千牛將軍衣瑞牛文、左右衛瑞馬文、左右驍衛大蟲文、左右武衛瑞鷹文、左右威衛豹文、左右領軍白澤文、左右金吾辟邪文、左右監門獅子文,並繡為袍文,將軍中郎將皆同。並冬正大會通服之。
 
《皇太后皇后鹵簿》 
1
皇太后皇... : 清遊隊旗,一人執,二人引,二人夾。領三十人,並帶橫刀,執桕弩弓箭而行。次虞候佽飛二十八人。夾道單行。次內僕令、一人在左。內僕丞。一人在右。次黃麾,一人執。次左右廂黃麾仗,廂各三行,行列百人。左右領軍衛。各領五色繡幡六口。次內謁者監四人,給事二人,內常侍二人,內侍二人。並騎分左右。次內給使百二十人,分左右。單行,後盡宮人車。次偏扇、團扇、方扇,各二十四,分左右,宮人執。次香蹬一,內給使四人舁。次重翟車,青質金飾,駕四馬,受冊、從祀、享廟則乘之。駕士二十四人。次行障六具,分左右,宮人執。次坐障三具。分左右,宮人執。次內寺伯二人。領寺人六人,騎分左右,夾重翟車。次腰轝一,執者八人。次團扇二,次大繖四,次孔雀扇八,分左右。次花錦蓋二,次小扇、朱畫團扇,各十二,並橫行。次錦曲蓋二十,次錦六柱扇八。分左右。自腰轝以下,並內給使執。次宮人車。次後黃麾一,次供奉宮人在黃麾後。次厭翟車,朱質金飾,駕赤騮四,親蠶採桑則乘之。次翟車,黃質金飾,駕赤騮四,寧於家則乘之。次安車,赤質金飾,駕赤騮四,臨幸及弔則乘之。駕士各二十四人。次四望車,朱質,駕牛,拜陵、臨弔則乘之。次金根車。朱質,駕牛,常行則乘之。駕士各十二人。次左右廂各牙門二,門二人執,四人夾。次左右領軍衛。廂各百五十人,執殳,盡鹵簿曲折陪後門。左右各折衝一人,以領鹵簿後所開牙門,並在殳仗行內。前後部鼓吹:金鉦、举鼓、大鼓、小鼓、長鳴、中鳴、鐃吹、羽葆鼓吹、橫吹、節鼓、御馬,並減大駕之半。
 
《皇太子鹵簿》 
1
皇太子鹵... : 家令,次率更令,次詹事,並乘軺車。次太保,次太傅,次太師。自家令以下,並正道威儀,鹵簿各依本品。三師各乘輅,次清遊隊旗,一人執,二人引,二人夾,領三十騎。次左右清道率府率各一人,次外清道直簿二十四人。騎分左右,夾道單行。次龍旗六,各一人騎執,每一旗前,二人騎為二重,引前;每旗後,亦二人重騎,護後。次細引六重。重二人,並行正道。次率更丞一人,举鼓金鉦各二面,左鼓,右鉦。次大鼓三十六面,騎,橫行正道。次長鳴三十六具。騎,橫行正道。次鐃吹一部,鐃鼓二面,各一騎執,二人騎夾。簫笳各六。騎,並橫行。次橫吹一部,橫吹十具,節鼓二面,各一騎執,二人騎夾。笛簫篳篥笳各六。騎並橫行。次举鼓金鉦各二面,一騎執,左鼓,右鉦。次小鼓三十六面,次中鳴三十六具。並騎,橫行正道。次権馬十疋,分左右,二人執。次廄牧令一人,在左。丞一人。在右。次左右翊府郎將各一人,騎領班劍。次左右衛翊衛二十四人。騎執班劍。次通事舍人四人,騎分左右。次司直二人,騎分左右。次文學四人,騎分左右。次洗馬二人,騎分左右。次司議郎二人,騎分左右。次太子舍人二人,騎分左右。次中允二人,騎分左右。次中舍人二人,騎分左右。次左右諭德二人,騎分左右。次左右庶子四人,騎分左右。次左右副率各一人。次親勳翊衛廂各中郎將一人,並領儀刀六行。第一行親衛二十三人,第二行親衛二十五人,第三行勳衛二十七人,第四行勳衛二十九人,第五行翊衛三十一人,第六行翊衛三十三人,皆曲折騎陪後行。次三衛十八人,騎分左右。郎將二人。騎分左右,在六行儀刀仗內,夾輅。次金輅,赤質金飾,駕四馬,從祀享廟、正冬大朝、納妃則乘之。僕一人馭,左右率一人執儀刀陪乘,駕士二十二人。次左右衛率各一人,夾輅。次左右率各一人,副率各一人騎。領細刀弓箭。次千牛,騎執細刀、弓箭。次左右監門府直長各六人,監後門。次左右衛率府。廂各翊衛二隊,並騎,在執儀刀行外,前後過三衛仗。次厭角隊各三十六騎。分執旗弓箭桕弩,各郎將一人領。次繖二、扇四,次腰轝一、團扇二、小方扇八,次內直郎二人。檢校腰轝。次権馬十疋,分左右,次典乘二人,分左右。次朱漆團扇六,紫曲蓋六。次諸司供奉官二人。次大角三十六具,橫行,六重。次鐃吹一部,鼓二面,簫笳各六,並騎橫行。次橫吹一部,橫吹十具,節鼓二面,笛簫篳篥笳各六,並騎橫行。次令官師二人。次副輅,駕四馬,駕士二十二人。次軺車,金飾,駕一馬,五日常朝及朝饗宮臣、出入行道則乘之。駕士十四人。次四望車。金飾,駕一馬,臨弔則乘之。駕士十人。次左右廂步隊十六隊,隊別三十人,果毅一人,皆執弓箭刀桕弩,相閒。次左右司禦率各一人。檢校步隊。次儀仗,左右廂各六色,色九行,行六人,皆執戟、弓箭、鋋、刀楯、儀鍠五色幡、油戟,相閒。廂各獨揭鼓六重。重二人,皆儀仗外。次左右廂,各百五十人,執殳。並分前後,在步隊儀仗外,馬隊內,前接六旗,後盡鹵簿,廂各果毅一人,主帥七人騎領,分前後。次左右廂馬隊,廂各十隊。隊引主帥以下三十一人,並戎服,帶橫刀、弓箭、弩桕,隊引旗一,果毅一人領之。次後拒隊,旗一,領三十騎,果毅一人領。前當正道殳仗內,開牙門。次左右廂各開牙門三。前第一門,左右司禦率府步隊後,左右衛率府步隊前。開第二門,左右衛率府步隊後,左右司禦率府儀仗前。開第三門,左右司禦率府儀仗後,左右衛率府儀仗前。每門皆二人執,四人夾。左右監門副率各二人,直長二人,騎,來去檢校也。次左右清道率府副率各二人。杖內檢校,并糾察非違。率應得卾桕從者,並不得將入儀仗內。次少師,次少傅,次少保。隊仗引盡則次三少,正道乘輅,威儀各依本品。文武官以次陪從。若常行及常朝,去諸馬隊、鼓吹、金輅、四望車、家令、率更、詹事、太保、太師、少保、少師。其隊仗三分減一,清道、儀刀、権馬各減半,乘輅車。餘同大仗。其二傅皆乘犢車,依式導從,所將從不得過十人,太傅加清道二人,導引其鹵簿。內導從官、三師、三少若有事故及無其人,則闕之,總不須攝。餘若有事故及無其人,即別遣人攝行。若皇太子在學,太傅、少傅導從如式。
 
《皇太子妃鹵簿》 
1
皇太子妃... : 清道率府校尉六人。騎分左右,為三重,引帶弓箭橫刀。次青衣十二人,車輻十人,分左右。次導客舍人四人。分左右,引道。次內給使六十人。朱衣,分左右,後盡內人車。次偏扇、團扇、方扇各十八。各分左右,宮人執,並閒,采衣。次行障四具,分左右,夾車,宮人執。次坐障二具。夾車,宮人執。次典內二人。騎分左右。次厭翟車。駕三馬,駕士十四人。次閤師二人。領內給使十八人,分左右。次六柱扇二。內給使執。次供奉內人,乘犢車。次繖一,正道行。大扇二,團扇四,曲蓋二。並分左右,各內給使執。次戟九十。分左右,在內給使單行前,與青衣齊,後盡內人車。
 
《親王鹵簿》 
1
親王鹵簿: 清道六人,為三重。次幰弩一。次青衣十二人。分左右。次車輻十二人。分左右。次戟九十。分左右。次絳引幡六。次內給使,左右廂各三行。行四十人,各執刀楯弓箭及桕,並戎服。次举鼓金鉦各一面。一騎執,二人騎夾。次大鼓十八面,騎,橫行正道。次長鳴十八具。騎,橫行正道。次小鼓十面,中鳴十具,分左右,單行,中鳴在小鼓外。節一,夾桕二。次告止幡四,次傳教幡四,次信幡八。次儀鋋二,次儀鍾六,次油戟十八,次儀桕十,次細桕十,次儀刀十八。次権馬八。次府佐六人。騎分左右。次象輅一。駕四馬,駕士十八人。次繖一,扇一。次朱漆團扇四,曲蓋二。次麾幢各一。次大角八騎,二重,橫行正道。次鐃吹一部,鐃鼓一面,簫笳各四騎,橫行。次橫吹一部。橫吹六騎。節鼓一騎,二人夾騎。笛簫篳篥笳各四騎。橫行正道。
 
《群官鹵簿》 
1
群官鹵簿: 一品:清道四人,為二重,四品以上並二人。幰弩一騎,青衣十人,車輻十人。三品八人,自下遞減二人。戟九十,二品七十,三品六十,四品五十。絳引幡六,二品以下闕之。刀楯弓箭桕各八十。二品六十,三品五十,四品四十。举鼓金鉦各一,大鼓十六,二品十四,三品十,四品八。長鳴十六。二品以下闕之。節一,夾桕二。告止幡二,傳教幡二,信幡六。其信幡,二品、三品、四品二。餘同一品。権馬六。二品、三品四疋,四品二疋。儀刀十六。二品十四,自下遞減二。其一品,府佐四人夾行。革輅一。四品木輅。並駕四馬,駕士十六人。自下品別減二人。繖一,朱漆團扇四,二品至四品各二。曲蓋二。二品以下一。僚佐本服陪從。麾幡各一。大角八,角自二品至四品各減二。鐃吹一部,鐃簫笳各四。二品各三,三品各二,四品各一。橫吹一部,橫吹六,二品、三品四,四品二。節鼓一,二品以下並闕。笛簫篳篥笳各四。二品以下各一。
 
2
群官鹵簿: 右應給鹵簿者,職事四品以上,散官二品以上,爵郡王以上及二王後,依品給。國公準三品給。官爵兩應給者,從高給。若京官職事五品,身婚葬并尚公主、娶縣主及職事官三品以上有公爵者嫡子婚,並準四品給。凡自王公以下在京拜官初上、正冬朝會及婚葬則給之。婚及拜官初上、正冬朝會,去桕、弓箭、刀楯、大小鼓、橫吹、大角、長鳴、中鳴也。凡應導駕及都督刺史奉辭至任上日,皆依品給。奉辭去桕、弓箭、刀楯、金鉦、举鼓、大小鼓、橫吹、大角、長鳴、中鳴。
 
《內命婦四妃九嬪婕妤美人才人鹵簿》 
1
內命婦四... : 太子良娣以下同
 
2
內命婦四... : 清道二人,青衣二人,青衣,九嬪四人,餘並二人。偏扇、團扇、方扇各十六,九嬪十四,餘並十。行障三具,九嬪以下二具。坐障二具,九嬪以下一具。並婦人執。厭翟車,九嬪翟車,婕妤以下安車,並駕二馬。馭人十,九嬪以下八。內給使十六人,九嬪十四,餘並十人。從車六乘,九嬪四,餘並三乘。繖一,大扇二,九嬪以下無大扇。團扇二,內給使執戟六十。九嬪四十,餘並二十。
 
《外命婦鹵簿》 
1
外命婦鹵... : 一品:清道二人,青衣六人,二品青衣四人,三品、四品二人。偏扇、團扇、方扇各十六,二品十四,三品十,四品八。行障三具,二品、三品二具,四品一具。坐障二具,以下並一具。厭翟車,從人十六,夾車,駕二馬,馭人八。非公主、王妃並乘白銅飾犢車,駕牛,馭人四。二品從人十四,以下各減二。從車六乘,二品、三品四乘,四品二乘。繖一,大扇一,二品以下無大扇。團扇二,戟六十。二品四十,三品二十,四品無戟。

※※※

漢代之後 -> 隋唐 -> 通典 -> 禮六十八

《禮六十八》 

《君臣冕服冠衣制度》 
1
君臣冕服... : 大裘冕,無旒,金飾,玉簪導,以組為纓,色如其綬。令云「冕長尺六寸,廣八寸,玄表纁裏。」以下廣狹皆準此。裘以黑羔皮為之。令云:「玄領、褾、襟緣,朱裳。」後有詔夏月以葛代裘。白紗中單。令云:「皁領,青褾、耻、裾。」革帶,玉鉤寕,大帶。令云:「素帶朱裏,純其外,上以朱,下以綠,紐約用組。黻,蔽膝也,隨裳色。」鹿盧玉具劍,火珠鏢首。白玉雙珮,玄組雙綬,六采。令云:「玄、黃、赤、白、縹、綠,純玄質,長二丈四尺,五百首,廣一尺。小雙綬長二尺六寸,色同大綬而首半之,閒施三玉環。」朱陉赤舄。祀天神地祇則服之。
 
2
君臣冕服... : 袞冕,垂白珠,十有二旒,令云:「以組為纓,色如其綬。」黈纊充耳,玉簪導。玄衣纁裳,十二章。令云:「八章在衣,日、月、星辰、山、龍、華蟲、火、宗彝;四章在裳,藻、粉米、黼、黻。衣褾領為升龍,皆織成為之。龍山以下,每章一行,重以為等,每行十二也。」白紗中單。令云:「黻領,青褾、耻、裾,黻加龍山火三章。毳冕以上山火二章,繡冕山一章,玄冕無章。」革帶、大帶、劍、玉珮、綬、陉與上同。舄加金飾。享廟、謁廟及朝遣上將、征還、飲至、踐阼、加元服、納后、元日受朝及臨軒冊拜王公則服之。
 
3
君臣冕服... : 鷩冕,服七章,令云:「三章在衣,華蟲、火、宗彝;四章在裳,藻、粉米、黼、黻。」餘同袞冕,有事遠主則服之。
 
4
君臣冕服... : 毳冕,服五章,令云:「三章在衣,宗彝、藻、粉米;二章在裳,黼、黻也。」餘同鷩冕,祭海岳則服之。
 
5
君臣冕服... : 繡冕,服三章,令云:「一章在衣,粉米;二章在裳,黼、黻。」餘同毳冕,祭社稷、先農則服之。
 
6
君臣冕服... : 玄冕服,令云:「衣無章,裳刺黼一章。」餘同繡冕,鲮祭百神、朝日夕月則服之。
 
7
君臣冕服... : 通天冠,加金博山,附蟬十二首,施珠翠,黑介幘,髮纓翠緌,玉若犀簪導。絳紗袍,白紗中單,令云:「朱領、耻、裾。」白裙襦,令云:「亦裙衫也。」絳紗蔽膝,白假帶,方心曲領。其革帶、劍、珮、綬與上同。白陉黑舄。令云:「若未加元服,則雙童髻,空頂黑介幘,雙玉導,加寶飾也。」諸祭還、冬至受朝、元會、冬會則服之。
 
8
君臣冕服... : 武弁,金附蟬,平巾幘,餘同前服。講武、出征、四時蒐狩、大射、禡、類、宜社、賞祖、罰社、纂嚴則服之。
 
9
君臣冕服... : 弁服,令云:「弁以鹿皮為之。」十二証,令云:「証以白玉珠為之。」玉簪導,絳紗衣,素裳,革帶,白玉雙佩,鞶囊,小綬,白陉,烏皮履,朔日受朝則服之。
 
10
君臣冕服... : 黑介幘,白紗單衣,白裙襦,革帶,素陉,烏皮履,拜陵則服之。
 
11
君臣冕服... : 白紗帽,令云:「赤烏紗帽。」白裙襦,白陉,烏皮履,視朝、聽訟及宴見賓客則服之。
 
12
君臣冕服... : 平巾幘,金寶飾,導簪冠支皆以玉,紫褶,令云:「赤白褶。」白蔥,玉具裝,真珠寶鈿帶,靴,乘馬則服之。
 
13
君臣冕服... : 翼善冠,其常服及白練裙襦通著之。若服蔥褶,則與平巾幘通著之。
 
14
君臣冕服... : 皇太子袞冕,垂白珠九旒,令云:「以組為纓,色如其綬。」青纊充耳,犀簪導。玄衣纁裳九章,令云:「五章在衣,山、龍、華蟲、火、宗彝;四章在裳,藻、粉米、黼、黻。織成為之,每章一行,重以為等,每行九。」白紗中單。令云:「黼領,青褾、耻、裾。」革帶,金鉤寕,大帶。令云:「素帶不朱裏,亦紕以朱綠,紐約用組。黻隨裳色,火山二章。」玉具劍,令云:「金寶飾,玉鏢首。」瑜玉雙珮,朱組雙大綬。令云:「四采,赤白縹紺,純朱質。長丈八尺,三百二十首,廣九寸。小雙綬長二尺六寸,色同大綬而首半之,閒施二玉環。」朱陉赤舄。令云:「舄加金飾。」侍從祭祀及謁廟、加元服、納妃則服之。
 
15
君臣冕服... : 具服,遠遊三梁冠,加金附蟬九首,施珠翠,黑介幘,髮纓翠緌,犀簪導。絳紗袍,白紗中單,令云:「皁領、褾、耻、裾。」白裙襦,白假帶,方心曲領,絳紗蔽膝。其革帶、劍、珮、綬與上同。白陉黑舄。未冠則雙童髻,空頂黑介幘,雙玉導,加寶飾。謁廟還宮、元日冬至朔日入朝、釋奠則服之。其朔望日入朝,通服蔥褶。五日常朝亦準此。
 
16
君臣冕服... : 公服,遠遊冠,簪導以上並同前。絳紗單衣,白裙襦,革帶,瑜玉隻珮,方心,紛,鞶囊,令云:「長六尺四寸,廣二寸四分,色同大綬。」白陉,烏皮履。五日常朝、元日冬至受朝則服之。
 
17
君臣冕服... : 烏紗帽,白裙襦,白陉,烏皮履,視事及宴見賓客則服之。
 
18
君臣冕服... : 弁服,犀簪導,組纓,玉証九,絳紗衣,素裳,革鞶囊,小綬,雙珮,白陉,烏皮履,朔日及視事則兼服之。
 
19
君臣冕服... : 平巾幘,金飾,犀簪導,紫褶,白蔥,玉梁珠寶鈿帶,靴,乘馬服之。
 
20
君臣冕服... : 進德冠,九証,加金飾,其常服及白練裙襦通著之。若服蔥褶,則與平巾幘通著之。
 
21
君臣冕服... : 群官袞冕,垂青珠九旒,以組為纓,令云:「纓色如綬。」以下旒纓皆如之也。青纊充耳,簪導。令云:「五品以上乃通用犀。」青衣纁裳,服九章。令云:「每章一行,重以為等,每行九。五章在衣,龍、山、華蟲、火、宗彝。四章在裳,藻、粉米、黼、黻。皆絳為繡。鷩冕以下亦每章一行,各依旒數。」白紗中單。令云:「中單黼領,朱裏,皆純。中單青領,青褾、耻、裾。」革帶,鉤寕,大帶,令云:「二品以上,素帶,不朱裏,皆純其外,上以朱,下以綠。五品以上,素帶,紕其垂,外以玄,內以黃。紐約皆用青組。黻皆裳色。毳冕以上,火、山二章。繡冕山一章。玄冕無章。」金玉飾劍,令云:「三品以下用玉,不得加珠寶。」山玄玉珮,綠綟綬。親王朱綬。朱陉赤舄。第一品服之。
 
22
君臣冕服... : 鷩冕,八旒,服七章,章數已具前數。水蒼玉珮,紫綬,金飾劍,餘同袞冕,第二品服之。
 
23
君臣冕服... : 毳冕,七旒,服五章,水蒼玉珮,紫綬,金飾劍,餘同袞冕,第三品服之。
 
24
君臣冕服... : 繡冕,六旒,服三章,水蒼玉珮,青綬,金飾劍,餘同袞冕,第四品服之。
 
25
君臣冕服... : 玄冕,五旒,衣無章,裳刺黻一章,水玉珮,黑綬,金飾劍,餘同袞冕,第五品服之。
 
26
君臣冕服... : 爵弁,色同爵,無旒無章,玄纓,簪導,青衣纁裳,白紗中單,令云「青領、褾、耻、裾」也。革帶,鉤寕,大帶,令云:「練帶,紕其垂,內外以緇,紐約用青組。」爵钋,白陉,赤履,九品以上服之。凡冕服及爵弁服,助祭及親迎則服之。若私家祭祀,三品以上及褒聖侯祭孔宣父,服玄冕,五品以上服爵弁,六品以下服進賢冠。凡冕制,以羅為之,其服用紬為之,其黻用繒也。
 
27
君臣冕服... : 遠遊冠,三梁,黑幘,青緌,凡文官,皆青緌。以下準此也。諸王服之。親王即加金附蟬。
 
28
君臣冕服... : 進賢冠,三品以上三梁,五品以上兩梁,九品以上一梁。三師、三公、太子三師三少、五等爵、尚書省、祕書省、諸寺監、太子詹事府、三寺及散官,親王傅友、文學,若諸州縣、關津、岳瀆等流內九品以上服之也。
 
29
君臣冕服... : 武弁,平巾幘。武官及中書、門下省,殿中省、內侍省、諸衛及太子諸坊諸率府及鎮戍流內九品以上服之。若侍中、中書令、左右散騎常侍,則加貂蟬,侍左者左珥,侍右者右珥。
 
30
君臣冕服... : 法冠。一名獬豸冠,一角,為獬豸之形,御史以上服之。
 
31
君臣冕服... : 高山冠。內侍省內謁者監、內謁者服之。
 
32
君臣冕服... : 卻非冠。亭長、門僕服之。凡應冠而未冠者,並雙童髻,空頂幘。五品以上雙玉導,金飾。二品以上加寶飾,六品以下無飾。
 
33
君臣冕服... : 朝服。亦名具服。冠,幘,纓,簪導,絳紗單衣,白紗中單,白裙襦,赤裙衫,革帶,鉤寕,假帶,曲領方心,絳紗蔽膝,陉,舄,劍,雙綬。一品以下,五品以上,陪祭、朝饗、拜表大事則服之。六品以下,去劍、珮、綬,餘並同也。
 
34
君臣冕服... : 公服。亦名從省服。冠,幘,纓,簪導,絳紗單衣,白裙襦,赤裙衫,革帶,鉤寕,假帶,方心,陉,履,紛,鞶囊,雙珮。一品以下,五品以上,朔望朝謁、見東宮則服之。其六品以下,去紛、鞶囊、雙珮,餘並同。若致仕官,以理去官,被召謁見,皆服前官從省服。
 
35
君臣冕服... : 弁服,以鹿皮為之,通用烏紗也。牙簪導,五品以上通用犀也。纓,玉証,朱衣,素裳,革帶,鞶囊,小綬,雙珮,白陉,烏皮履,一品九証,二品八証,三品七証,四品六証,五品五証。六品以下,去証及鞶囊、綬、珮。文官職事九品以上尋常公事服之。泥雨則通著常服。
 
36
君臣冕服... : 平巾幘,簪導,五品以上通用犀,六品以下通用角。冠支,令云:「皆金飾,五品以上通用玉。」紫褶,令云:「五品以上緋褶,七品以上綠褶,九品以上碧褶。」並白大口蔥,起梁帶,三品以上玉梁寶鈿,五品以上金梁寶鈿,六品以上金飾隱起。烏皮靴,武官及衛官尋常公事則服之。文官乘馬又通服之。武官陪位大杖,加螣蛇裲襠也。
 
37
君臣冕服... : 進德冠,五品以上附山雲,証數準弁,以金飾梁及花趺。三品以上加金絡也。內外百官文官武官九品以上,十月以後,二月以前,常服,及白練裙襦通著之。五品以上行。六品以下,冠去証珠。若服蔥褶,非陪位大仗,則與平巾幘通著。蔥褶,五品以上通用紬綾及羅,六品以下通用小綾也。
 
38
君臣冕服... : 凡典謁,武弁,絳公服。學生,黑介幘,青襟服。齋郎,介幘,絳恳服。自外州品子等皆平巾幘,緋衫,大口蔥,朝集從事則服之。若外官拜表、受制,皆朝服。
 
39
君臣冕服... : 凡職事官三品以上有公爵者,嫡子婚,聽假以四品冕服。若五品以上子孫、九品以上子及五等爵,皆聽爵弁服。若庶人婚,聽假以絳公服。若刻漏生、漏童,服青蔥褶總角之服。令云:「諸流外官行署,三品以上介幘,絳公服,方心,革帶,鉤寕,假帶,陉履。九品以上絳恳衣,制同絳公服,袖狹,形直如溝,不垂,去方心、假帶,餘同絳公服。其非行署者,太常寺謁者、祝史、贊引,鴻臚寺司儀,諸典書、學,內侍省典引,太子右春坊掌儀、內坊導客舍人、諸贊,王公以下舍人,公主謁者等,各準行署,依品服。自外及任雜職掌無官品者,皆平巾幘,緋衫,大口蔥,藥童、奉觶年小者,皆總角髻,朝集從事則服之。餘條目,自有制者,不用此例。黑介幘,簪導,深衣,青襟褾領,革帶,陉,履,未冠者雙童髻,空頂黑介幘,去革帶,國子、太學、四門學生、俊士參見則服之。律書算學士、州縣學生,則黑介幘,白裙襦。外官拜表受制皆朝服,本品無朝服者則公服。諸職事官三品以上有公爵者,嫡子謂經命訖者婚,聽假以四品冕服。諸五品以上子孫、九品以上子及五等爵婚,皆聽假以爵弁服。庶人婚,聽假以絳公服。諸州縣倉督、市令,縣錄事、佐史、里正,岳瀆祝史、齋郎,並介幘,絳恳衣。平巾幘,緋褶,大口蔥,紫恳,尚食局典膳局主食、太官署監膳史,食官署掌膳服之。平巾綠幘,青布蔥褶,尚食局主膳、典膳局典食、太官署食官署供膳、良醞署奉觶服之。五辮,青蔥褶,青耳屩,羊車小吏服之。總角髻,青蔥褶,漏刻生、漏童服之。諸衣冠應入鹵簿異於本制者,從鹵簿。」
 
《皇后王妃內外命婦服及首飾制度》
1
皇后王妃... : 皇后服,首飾花十二樹,小花如大花之數,并兩博鬢也。褘衣,令云:「深青織成為之。文為翬翟之形,素質,五色,十二等。」素紗中單,令云:「黼領,羅縠褾、耻,皆用朱色。」蔽膝,令云:「隨裳色,以緅為褾耻,皆用翟為章,三等。」大帶,令云:「隨衣色,朱裏,紕其外,上以朱錦,下以綠錦,紐約用青組。」青衣,革帶,青陉、舄,令云:「舄加金飾。」白玉雙珮,玄組雙大綬,令云:「章采尺寸與乘輿同。」受冊、助祭、朝會諸大事則服之。
 
2
皇后王妃... : 鞠衣,黃羅為衣,其蔽膝、大帶及衣革帶舄,並隨衣色。餘與褘衣同,唯無翟。親蠶則服之。
 
3
皇后王妃... : 鈿釵禮衣,十二鈿,服通用雜色,制與上同,加雙珮、小綬,去舄加履。宴見賓客則服之。
 
4
皇后王妃... : 皇太子妃服,首飾花九樹,小花如大花之數,並兩博鬢也。褕翟,青織成為之,文褕翟之形,青質,九色,九等。素紗中單,令云:「黼領,羅縠褾、耻,皆同朱色。」蔽膝,隨裳色,用緅為領緣,以褕翟為章,二等。大帶,令云:「隨衣色,不朱裏,紕其外,上以朱錦,下以綠錦,紐約用青組。」青衣,革帶,青陉、舄,令云:「舄加金飾。」瑜玉雙珮,純朱雙大綬,章綬尺寸與皇太子同也。受冊、助祭、朝會諸大事則服之。
 
5
皇后王妃... : 鞠衣,黃羅為之。其蔽膝、大帶、革帶並隨衣色。餘與褕衣同,唯無翟。從蠶則服之。
 
6
皇后王妃... : 鈿釵禮衣,九鈿,服通用雜色,制與上同,加雙珮、小綬,去舄,加履。宴見賓客則服之。
 
7
皇后王妃... : 內外命婦服花釵,施兩博鬢,寶鈿飾。一品九樹,二品八樹,三品七樹,四品六樹,五品五樹。寶鈿準花樹。翟衣青質,羅為之,繡為翟。褕衣,一品翟九等,二品八等,三品七等,四品六等,五品五等。並素紗中單,令云:「黼領,朱褾、耻,亦通用羅縠。」蔽膝,隨裳色,以緅為領緣,加以文繡,重翟為章,二等。一品以下同。大帶,以青衣,革帶,青陉、舄,珮,綬,內命婦受冊、從蠶、朝會則服之。其外命婦及受冊、從蠶、大朝會亦準此。
 
8
皇后王妃... : 鈿釵一品九鈿,二品八鈿,三品七鈿,四品六鈿,五品五鈿。禮衣,通用雜色,制與上同,加雙珮、小綬,令云:「去舄,加履。」內命婦尋常見,外命婦朝參辭見及禮會則服之。
 
9
皇后王妃... : 六尚、寶林、御女、采女及女官等服,禮衣通用雜色,制與上同,唯無首飾珮綬。七品以上有大事則服之,尋常供奉則公服;公服去中單、蔽膝、大帶也。九品以上大事及尋常供奉並公服。東宮準此。女史則半袖裙襦。
 
10
皇后王妃... : 凡公主、王妃珮綬同,諸郡縣主、內命婦各準品服。外命婦各從夫及子;若不同夫及子而加邑號,亦準品。
 
11
皇后王妃... : 花釵,覆笄而已,并兩博鬢,任以金銀雜寶飾也。大袖連裳,青質,素紗中單,朱褾、耻也。蔽膝,隨裳色,朱為綠帶也。大帶,紕其外,上以朱,下以綠,紐約用青組。以青衣,革帶,陉,舄履,同裳色也。六品以下九品以上妻及九品以上女嫁則服之。
 
12
皇后王妃... : 花釵,以金銀琉璃等塗飾。連裳,青質,以青衣,革帶,陉,履,同裳色也。庶人女嫁則服之。
 
13
皇后王妃... : 凡百官女嫁,聽服母服廟見。本生蔭高者,準兄弟。凡王公以下及婦人服飾等級,上得兼下,下不得僭上。
 
《齋戒》 
1
齋戒: 凡大祀,齋官皆前七日集尚書省,太尉誓曰:「某月日祀昊天上帝於圓丘,其誓各隨祭享祀事言之。各揚其職,不供其事,國有常刑。」散齋,理事如舊,夜宿止於家正寢,唯不弔喪問疾,不作樂,不判署刑煞文書,不行刑罰,不經穢惡。致齋,唯祀事得行,其餘悉斷。凡大祀之官,散齋四日,中祀三日,小祀二日。致齋,大祀三日,中祀二日,小祀一日。其致齋日,三公於都省安置,所司鋪設。其餘官,皇城內有本司者於本司,無者於太常郊社太廟齋坊安置。皆日未出前到齋所。至祀前一日,各從齋所晝漏上水三刻向祠所。仍令平明清所行之路,道次不得見諸凶穢衰絰,過訖任行。其哭泣之聲聞於祭所者,權斷訖事。非應散齋者,唯清齋一宿於本司及祠所。凡大祀中祀,接神齋官祀前一日皆沐浴。九品以上,皆官給明衣。齋郎升壇行事,亦權給潔服。應齋官所習禮臨時闕者,通攝行事。致齋之日先不食公糧及無本司者,大官準品給食。祈告一日清齋者,設食亦如之。凡散齋有大功以上喪,致齋有周以上喪,並聽赴。即居緦麻以上喪者,不得行宗廟之祭。其在齋坊病者,聽還。死於齋所,同房不得行事也。
 
《祈禱》 
1
祈禱: 京都孟夏以後旱,則祈岳鎮海瀆及諸山川能興雲雨者於北郊,望而告之。又祈社稷,又祈宗廟,皆七日一祈。不雨,還從岳瀆如初。旱甚則修雩,秋分以後不雩。初祈一旬不雨,即徙市,禁屠殺,斷繖扇,造土龍。雨足則報祀。祈用酒脯醢,報用常祀,皆有司行事。已齋及未祈而雨,及所經祈者皆報祀。凡州縣旱則祈雨,先社稷,又祈界內山川能興雲雨者,餘準京都例。若岳鎮海瀆,州刺史上佐行事。其山川,判司行事。縣則縣令、縣丞行事。祈用酒脯醢,報以少牢也。霖雨不已,禜京城諸門。門別三日,每日一禜。不止,乃祈山川岳鎮海瀆三日。不止,祈社稷、宗廟。若州縣,禜城門。不止,祈界內山川及社稷。三禜一祈,皆準京都例,並用酒脯醢。國城門報用少牢,州縣城門用特牲也。
 
《雜制》
1
雜制: 皇帝、天子,天下通稱。陛下,對揚咫尺,上表通稱也。至尊,臣下內外通稱。秉輿。服御所稱。車駕。行幸所稱。赴車駕所曰赴行在所也。皇太子以下,率土之內,於皇帝,皆稱臣。皇后以下,率土之內,於皇帝、太皇太后,皆稱妾。六宮以下,率土婦人,於皇后,同稱妾。百官上疏及對皇太子,皆曰殿下。百官自稱名,宮官自稱臣。
 
2
雜制: 文武官朝參。一品以下,九品以上,朔望日朝。五品以上及供奉官、員外郎、監察御史,每日參。昭文、崇文國子生及諸縣令,每季參。若雨霑服失容及泥濘,並停。凡車駕巡幸,每月朔,兩京文武官、職事五品以上,表參起居。州界去行在所三百里內者,刺史遣使參起居。若車駕從比州及州境過,刺史朝見。巡狩還,去京三百里內刺史,遣使參起居。皇太子欲行未發,前一日,在京文武官職事五品以上,詣宮奉辭。還日明朝,詣宮奉參。凡京文武職事五品以上假使者,去皆奉辭,還皆奉見。六品以上奉驣差使,亦如之。
 
3
雜制: 凡踐阼、加元服、冊皇后皇太子及元日并巡狩、親征、封禪、拜郊及諸大禮。諸州刺史、都督及京官五品以上在外者,並拜表疏賀,皆禮部為奏也。
 
4
雜制: 每年二時,遣三公分行諸陵。太常卿為副也。
 
5
雜制: 太陽虧,有司先奏其日,置五鼓五兵於大社,皇帝不視事,百官各守本司,不理務,過時乃罷。月蝕,奏擊鼓於所司救之。五岳四瀆崩竭及皇帝本服大功以上親及外祖父母、后父母、百官一品喪。皇帝皆不視事三日。 國忌日、皇帝本服小功緦麻親、百官五品以上喪。皇帝皆不視事一日。
 
6
雜制: 凡祥瑞依圖書合大瑞者,隨時表奏。百官詣闕,上表奉賀,告廟,頒下。自外諸瑞,並申所司,元日以聞。
 
7
雜制: 位版制。皇帝方尺二寸,厚三寸,題云皇帝位。皇太子方九寸,厚二寸,題云皇太子位。百官一品以下各七寸,厚一寸半,題云某品位。
 
8
雜制: 籍田所收九穀,納於神倉。以擬粢盛及五齊三酒。有餘穰稿,供犧牲也。
 
9
雜制: 凡祭器祭服。有破弊不任修理者,與替訖,器則埋之,服則燒之。
 
10
雜制: 凡祭天神,皆焚柴。地祇,皆瘞埋。祭山,皆庋懸。祭川。皆浮沉。皆以祭祀訖乃焚埋之。若埋訖,皆令所在官司差人守掌,六十日,止。若埋幣以火焚破,則不守也。
 
11
雜制: 均胙肉。貴者不重,賤者不虛。謂貴者取貴骨,賤者取賤骨。凡前貴於後,上貴於下。
 
12
雜制: 祝版。凡天地郊祀及太廟,欲至享日,所司準程先進版取署,令人送往。若臨時卒急,並令附驛。其版仍令先支一年所用數。若署版後,祭官有故,即削除,題所替行事人也。
 
13
雜制: 五陵上食。皆朔望上食。歲冬至、寒食日,各設一祭。如節祭共朔望日、忌日相逢,依節祭料。若橋陵,除此日外,每日進半口羊食。
 
14
雜制: 圓丘五郊諸壇。差側近人守掌。
 
15
雜制: 王公以下郊廟合祭,臨時遇雨,霑服失容,即以常服從事。若已行事遇雨,則不脫祭服也。
 
16
雜制: 立春前,兩京及諸州縣門外,並造土牛耕人。各隨方色。
 
17
雜制: 季冬晦,行儺。大內六隊,東宮二隊。
 
18
雜制: 百官致敬。凡文武官三品以下,拜正一品。東宮官拜三師,四品以下拜三少。自餘內外屬官於本司,四品拜二品,五品拜三品,六品拜四品,七品拜五品,八品拜六品,九品拜七品。衛判曹拜長史,局署丞拜令,助教拜博士,諸州別駕、長史、鎮將、縣令拜刺史,縣丞拜縣令。其準品應致敬而非相統屬,則不拜。凡致敬者,若非連屬應敬之官相見,或貴或賤懸隔,或有長幼親戚者,任隨私禮。
 
19
雜制: 百官祠廟。凡文武官,二品以上祠四廟,五品以上祠三廟。三品以上不須兼爵,四廟外,有始封祖,通祀五廟。牲用少牢。六品以下,達於庶人,祭祖禰於正寢,用特牲。縱祖父官有高下,皆用子孫之牲也。
 
20
雜制: 百官終稱。凡百官身亡,三品以上稱薨,五品以上稱卒,六品以下達於庶人稱死也。
 
21
雜制: 百官葬墓田。一品方九十步,墳高丈八尺。二品方八十步,墳高丈六尺。三品七十步,墳高丈四尺。四品六十步,墳高丈二尺。五品方五十步,墳高一丈。六品以下並方二十步,墳高不過八尺。其域及四隅,四品以上築闕,五品以上立土堠,餘皆封塋而已。 碑碣石獸。五品以上立碑,螭首龜趺,高不得過九尺。七品以上立碑,圭首,方趺,趺上高四尺。其獸等,三品以上六事,五品以上四事。 方相纛竿。凡四品以上用方相,七品以上用魌頭,五品以上纛竿九尺,六品以上長六尺。 明器。三品以上九十事,五品以上六十事,九品以上四十事。四神駝馬及人不得尺餘,音樂鹵簿不過七寸。三品以上帳高六尺,方五尺;女子等不過三十人,長八寸;園宅方五尺,奴婢等不過二十人,長四寸。五品以上,帳高五尺五寸,方四尺五寸;音聲僕從二十五人,長七寸五分;園宅方四尺,奴婢十六人,長三寸。六品以下,帳高五尺,方四尺,音聲僕從二十人,長七寸;園宅方三尺,奴婢十二人,長二寸。若三品以上優厚料,則有三梁帳蚊幬,婦人梳洗帳,並準式。
 
22
雜制: 居官遭喪。凡斬衰三年、齊衰三年者,並解官。齊衰杖周及為人後者為其父母、若庶子為其母者,解官,申其心喪。皆為生己。若嫡繼慈養改嫁或歸宗三年以上斷絕者,及父為長子、夫為妻,並不解官,假同齊衰周也。
 
23
雜制: 給假。凡齊衰周,給假三十日,葬五日,除服三日。齊衰三月、五月,大功九月,並給假二十日,葬三日,除服二日。小功五月,給假十五日,葬二日,除服一日。緦麻三月,給假七日,出降者三日,葬及除服各一日。無服之殤,本品周以上,給五日,大功三日,小功二日,緦麻一日。若聞喪舉哀,其假三分減一。師經受業者,喪給三日。冠給假三日,婚給假九日,除程。周親婚假五日,大功三日,小功一日。周以下,百里內除程。私忌日給假一日,忌前之夕聽還。凡內外官,三年一給定省假三十日,五年一給拜掃假十五日,並除程。凡遭喪被起者,以服內忌日給假三日,大小祥各七日,禫五日,每月朔望各一日,祥禫給程。凡私家祔廟給五日,四時祭給四日。

※※※

漢代之後 -> 隋唐 -> 通典 -> 禮六十九

《禮六十九》 

《皇帝冬至祀圓丘》 
1
皇帝冬至... : 正月上辛祈穀孟夏雩祀及攝事並附
 
《齋戒》
1
齋戒: 祀官齋戒如別儀
 
2
齋戒: 前祀七日,皇帝散齋四日於別殿;致齋三日,其二日於太極殿,一日於行宮。前致齋一日,尚舍奉御設御幄於太極殿西序及室內,俱東向;尚舍直長張帷於前楹下。致齋之日,質明,諸衛勒所部屯門列仗。晝漏上水一刻,侍中版奏:「請中嚴。」諸衛之屬各督其隊,入陳於殿庭如常儀。通事舍人引文武五品以上,蔥褶陪位如式。諸侍衛之官各服其器服,諸侍臣並結珮,凡齋者則結珮。俱詣閤奉迎。上水二刻,侍中版奏:「外辦。」上水三刻,皇帝服袞冕,上辛服通天冠、絳紗袍也。結珮,乘輿出自西房,曲直華蓋,警蹕侍衛如常儀。皇帝即御座,東向坐,侍臣夾侍如常。一刻頃,侍中前跪,奏稱:「侍中臣某言,請降就齋室。」俛伏,興,還侍位。皇帝降座,入室。文武侍臣各還本司,直衛者如常,通事舍人分引陪位者以次出。
 
3
齋戒: 凡應祀之官,散齋四日,致齋三日。散齋皆於正寢。致齋二日於本司,一日於祀所。其無本司者,皆於祀所焉。近侍之官應從升者及從祀群官、諸方客使,各於本司、館,清齋一宿。無本司,各於家正寢。諸祀官致齋之日,給酒食及明衣布,各習禮於齋所。攝事,無皇帝齋儀。上辛、雩祀同。光祿卿監取明水火。太官令取水於陰鑑,取火於陽燧。火以供爨,水以實樽焉。前祀二日,太尉告高祖神堯皇帝廟,如常告之儀。告以配。雩祀,告神作主。孟夏,太宗文武皇帝廟。前祀一日,諸衛令其屬未後一刻各以其器服守壝,每門二人,每隅一人。與太樂工人俱清齋一宿焉。
 
《陳設》 
1
陳設: 前祀三日,尚舍直長施大次於外壝東門之內道北,南向。攝事,守宮設祀官、公卿以下次於東壝之外道南,北向西上焉。尚舍奉御鋪御座。衛尉設文武侍臣次上辛、雩祀,守宮設文武侍臣次焉。於大次之前,文官在左,武官在右,俱相向。上辛、雩祀,於大次之後,俱南向。設諸祀官次於東壝之外道南,從祀文官九品以上於祀官之東,東方、南方朝集使於文官之東,東方、南方蕃客又於其東,俱重行,每等異位,北向西上。介公、酅公於西壝之外道南,武官九品以上於介公、酅公之西,西方、北方朝集使於武官之西,西方、北方蕃客又於其西,俱重行,每等異位,北向東上。其褒聖侯若在朝位,於文官三品之下。攝事無大次、褒聖等儀。上辛、雩祀同。設陳饌幔於內壝東門西門之外道北,南向;北門之外道東,西向。壇上及東方、南方午陛之東,饌陳於東門外;西方及南方午陛之西,饌陳於西門外;北方之饌陳於北門外。上辛、雩祀但有壝東方之外饌焉。
 
2
陳設: 前祀二日,太樂令設宮懸之樂於壇南內壝之外。東方西方磬廪起北,鐘廪次之;南方北方磬廪起西,鐘廪次之。設十二鎛鐘於編懸之閒,各依辰位。樹雷鼓於北懸之內,道之左右。植建鼓於四隅。置柷敔於懸內。柷在左,敔在右。設歌鐘歌磬於壇上近南,北向,磬廪在西,鐘廪在東。其匏竹者立於壇下,重行,北向,相對為首。凡懸皆展而編之。諸工人各位於懸後,東方、西方以北為上,南方、北方以西為上。右校掃除壇之內外。郊社令積柴於燎壇,其壇於神壇之景地,內壝之外。方一丈,高丈二尺,開上南出戶,方六尺。
 
3
陳設: 前祀一日,奉禮設御位於壇之東南,西向;設望燎位於柴壇之北,南向。設祀官、公卿位於內壝東門之外上辛、雩祀則東門內,攝事亦然。道南,分獻之官於公卿之南,上辛、雩祀無分獻位,以下皆然。執事者位於其後,每等異位,俱重行,西向北上。設御史位於壇下,一位於東南,西向;一位於西南,東向。設奉禮位於樂懸東北,贊者二人在南,差退,俱西向。又設奉禮、贊者位於燎壇東北,西向。皆北上。設協律郎位於壇上南陛之西,東向。設太樂令位於北懸之閒,當壇北向。設從祀文官九品以上位於執事之南,東方、南方朝集使於文官之南,東方、南方蕃客又於其南,俱每等異位,重行,西向北上。介公、酅公位於中壝上辛、雩祀內壝。西門之內道南,武官九品以上位於介公、酅公之南,西方、北方朝集使於武官之南,西方、北方蕃客又於其南,俱每等異位,重行,東向北上。其褒聖侯,於文官三品之下。諸州使人各分方位於朝集使之後。攝事無褒聖已上至從祀位。又設祀官及從祀群官等門外位於東西壝門之外,如設次之式。 設牲牓於東壝之外,當門西向。蒼牲一居前,又蒼牲一、又青牲一在北,少退,南上。次赤牲一、黃牲一、白牲一、玄牲一,雩祀五方色牲各二。又赤牲一、白牲一上辛、雩祀無日月牲。在南,皆少退,以北為上。又設廩犧令位於牲西南,史陪其後,俱北向。設諸太祝位於牲東,各當牲後,祝史陪其後,俱西向。設太常卿省牲位於牲前,近北,又設御史位於太常卿之西,俱南向。設酒樽之位,上帝太樽二,犧樽二,山罍二,在壇上東南隅,北向。象樽二,壺樽二,山罍四,在壇下南陛之東,北向。俱西上。設配帝著樽二,犧樽二,象樽二,山罍二,在壇上於上帝酒樽之東,北向西上。五帝日月各太樽二,在第一等。上辛則五帝各太樽二、著樽二、犧樽二、罍一,在第一等,神座之左而右向,無日月以下諸座,攝事亦然也。內官每陛閒各象樽二,在第二等。中官每陛閒各壺樽二,在第三等。外官每道閒各概樽二,在壇下。眾星每道閒各散樽二,於內壝之外。凡樽各設於神座之左而右向。樽皆加勺、审。五帝日月以上,皆有坫以置爵。雩祀無日月以下樽,其五帝太樽犧樽各二,罍一,在第一等;五人帝犧樽各二,在第二等;五官象樽各二,在壇下。設御洗於午陛東南,亞獻、終獻同洗於卯陛之南,俱北向。攝儀但設洗午陛東南,北面。雩祀設亞獻之洗於御東南,五官洗於樽西。罍水在洗東,篚在洗西,南肆。篚實以巾、爵。設分獻罍洗篚审各於其方陛道之左,俱內向。執樽罍篚审者,各於樽罍篚审之後。設玉幣之篚於壇上下樽坫之所。
 
4
陳設: 祀前一日晡後,上辛、雩祀皆祀日未明五刻焉。太史令、郊社令各常服,帥其屬升,設昊天上帝神座於壇上北方,南向,席以稿秸。設高祖神堯皇帝神座雩祀則設太宗文武聖皇帝神座焉。於東方,西向,席以莞。設五方帝、日、月神座於壇第一等,青帝於東陛之北,赤帝於南陛之東,黃帝於南陛之西,白帝於西陛之南,黑帝於北陛之西,雩祀又設五人帝座於第二等,如五方之陛位。又設五官座於壇下東南,西向北上。無日月以下諸星位。大明於東陛之南,上辛並無大明以下位矣。夜明於西陛之北,席皆以稿秸。又設五星、十二辰、河漢及內官五十五座於第二等十有二陛之閒,各依方面,凡座皆內向。其內官有北辰座於東陛之北,曜魄寶於北陛之西,北斗於南陛之東,天一、太一皆在北斗之東,五帝內座於曜魄寶之東,並差在行位前。又設二十八宿及中官百五十九座於第三等,其二十八宿及帝座、七公、日星、帝席、大角、攝提、太微、太子、明堂、軒轅、三台、五車、諸王、月星、織女、建星、天紀等十七座,並差在行位前。又設外官百五座於內壝之內,又設眾星三百六十座於內壝之外,各依方次十有二道之閒,席皆以莞。設神位各於座首。所司陳異寶及嘉瑞等於樂懸之北東西廂。昊天上帝及配帝、五帝、日月之座設訖,卻收,至祀日未明五刻,郊社令、太史令各服其服,升壇重設之。其內官中官外官眾星等諸座,一設定不收也。
 
《省牲器》 
1
省牲器: 省牲之日,午後十刻,去壇二百步所,享明堂則於明堂所,廟享則於廟所,皆二百步所焉。諸衛之屬禁斷行人。廟享則太令整拂神幄焉。晡後二刻,郊社令丞帥府史三人、諸儀二人享廟則太廟令帥府史也。及齋郎,以樽、坫、罍、洗、篚、审入設於位。廟享則籩豆簋鈃皆設位,加以巾蓋。諸器物皆濯而陳之。升壇者各由其陛,升廟堂者升自東陛焉。晡後三刻,謁者、贊引各引祀官、公卿以下俱就東壝門外位,廟享則無壝外公卿位焉。諸太祝與廩犧令以牲就牓位。謁者引司空,諸儀並引太常卿也。贊引引御史,入詣壇東陛,升,行掃除於上,降,行樂懸於下,訖,出還本位。初,司空將升,又謁者引太常卿,贊引引御史,入詣壇東陛,升,視滌濯,於視濯溉,執樽者皆舉审告絜。廟享升東階。訖,引降就省牲位,南向立。廩犧令少前,曰:「請省牲。」退復位。太常卿省牲。廩犧令又前,舉手曰:「腯。」還本位。諸太祝各循牲一匝,西向舉手曰:「充。」俱還本位。諸太祝與廩犧令以次牽牲詣廚,授太官。謁者引光祿卿詣廚,省鼎鑊,申視濯溉。謁者、贊引各引祀官、御史廟享但引御史。省視饌具。俱還齋所。享廟則進饌者入徹籩豆簋簠鈃釶以出而已。
 
2
省牲器: 祀日,未明十五刻,太官令帥宰人以鸞刀割牲,祝史以豆取毛血,各置於饌所,遂烹牲。廟享毛血每座共實一豆。祝史洗肝於鬱鬯。又取膟膋,每座各實一豆。俱置饌所。膟膋,腸閒脂也。
 
《鑾駕出宮》 
1
鑾駕出宮: 上辛雩祀並同
 
2
鑾駕出宮: 前出宮三日,本司宣攝內外,各供其職。尚舍設行宮於壇東,南向,隨地之宜。守宮設從祀官五品以上次於承天門外東西朝堂,如常儀。
 
3
鑾駕出宮: 前二日,太樂令設宮懸之樂於殿庭,如常儀。駕出,懸而不作。
 
4
鑾駕出宮: 其日晝漏上水五刻,鑾駕發引。發引前七刻,搥一鼓,為一嚴。三嚴時節,前一日侍中奏裁也。侍中奏開宮殿門及城門。未明五刻,搥二鼓,為再嚴。侍中版奏:「請中嚴。」奉禮郎設從祀群官五品以上位,文官於東朝堂之前,西向,武官於西朝堂之前,東向,俱重行北上。從祀群官五品以上依時刻俱集朝堂次,各服其服。其六品以下及介公、酅公、褒聖侯、朝集使、諸方客使等,並駕出之日便赴祀所。所司陳大駕鹵簿於朝堂。發前二刻,搥三鼓,為三嚴。諸衛之屬各督其隊與鈒戟,以次入陳於殿庭。通事舍人引從祀群官各就朝堂前位。諸侍衛之官各服其器服。侍中、中書令以下,俱詣西階奉迎。侍中負寶如式。乘黃令進玉輅於太極殿西階之前,南向。千牛將軍一人執長刀立於輅前,北向。黃門侍郎一人在侍臣之前,贊者二人在黃門之前。侍中版奏:「外辦。」太僕卿攝衣而升,正立執轡。皇帝服袞冕,上辛服通天冠絳紗袍也。乘輿以出,降自西階,稱警蹕如常。千牛將軍執轡,皇帝升輅,太僕卿立授綏,侍中、中書令以下夾侍如常。黃門侍郎進,當鑾駕前跪,奏稱:「黃門侍郎臣某言,請鑾駕進發。」俛伏,興,退復位。凡黃門侍郎奏請,皆進鑾駕前,跪,奏稱「具官臣某言」,訖,俛伏,興。鑾駕動,又稱警蹕,黃門侍郎與贊者夾引以出,千牛將軍夾輅而趨。
 
5
鑾駕出宮: 駕出承天門,至侍臣上馬所,黃門侍郎奏稱:「請鑾駕權停,飭侍臣上馬。」侍中前承制,退稱:「制曰可。」黃門侍郎退稱:「侍臣上馬。」贊者承傳,文武侍臣皆上馬。諸侍衛之官各督其屬,左右翊駕,在黃麾內。符寶郎奉六寶與殿中監後部從,在黃鉞內。侍中、中書令以下夾侍於輅前,贊者在供奉官人內。侍臣上馬畢,黃門侍郎奏稱:「請敕車右升。」侍中前承制,退稱:「制曰可。」黃門侍郎退復位。千牛將軍升訖,黃門侍郎奏稱:「請鑾駕進發。」退復位。鑾駕動,稱警蹕,鼓傳音如常。不鳴鼓吹,不得諠譁。其從祀之官,在玄武隊後如常儀。
 
6
鑾駕出宮: 駕將至,諸祀官俱朝服結珮,謁者引立於次前,重行,北向西上。駕至行宮南門外,迴輅南向。將軍降,立於輅右。侍中進,當鑾駕前跪,奏稱:「侍中臣某言,請降輅。」俛伏,興,還侍位。皇帝降輅,乘輿入行宮,繖扇華蓋侍衛警蹕如常儀,宿衛如式。謁者、贊引各引祀官,通事舍人分引文武群官,集行宮朝堂,文左武右,舍人承旨敕群官等各還次。
 
《奠玉帛》 
1
奠玉帛: 祀日,未明三刻,諸祀官及從祀之官各服其服。郊社令、良醞令各帥其屬入實樽、罍、玉、幣。凡六樽之次,太樽為上,實以汎齊;著樽次之,實以醴齊;犧樽次之,實以盎齊;象樽次之,實以醍齊;壺樽次之,實以沈齊;山罍為下,實以三酒。配帝著樽為上,實以汎齊;犧樽次之,實以醴齊;象樽次之,實以盎齊;山罍為下,實以清酒。五帝日月俱以太樽實以汎齊,其內官之象樽實以醍齊,中官之壺樽實以沈齊,外官之概樽實以清酒,眾星之散樽實以昔酒。齊皆加明水,酒皆加玄酒,各實於上樽。玉,上帝以蒼璧,青帝以青珪,赤帝以赤璋,白帝以騶虞,黑帝以玄璜,黃帝以黃琮,日月以珪璧。昊天上帝及配帝之幣以蒼,天帝、日月、內官以下,各從方色。各長丈八尺。上辛,則五方帝各太樽為上,實以汎齊;著樽次之,實以醴齊;犧樽次之,實以盎齊。其用玉,昊天上帝以四珪有邸,餘同。無日月以下樽。雩祀同圓丘,又有五人帝之幣,亦放其方也。太祝以玉幣置於篚。太官令帥進饌者實諸籩豆簠簋等,各設於饌幔內。
 
2
奠玉帛: 未明二刻,奉禮帥贊者先入就位。贊引引御史、博士、諸太祝及令史、祝史與執樽罍篚审者,入自東壝門,當壇南重行,北面西上。凡引導者,每曲一逡巡也。立定,奉禮曰:「再拜。」贊者承傳,凡奉禮有詞,贊者皆承傳。御史以下皆再拜。訖,執樽罍篚审者各就位。贊引引御史、諸太祝詣壇東陛,御史一人、太祝二人升,行掃除於上,及第一等;御史一人、太祝七人升,行掃除於下。上辛、雩祀,贊引引御史、諸太祝掃除於上,令史、祝史掃除於下。訖,各引就位。
 
3
奠玉帛: 未明一刻,謁者、贊引各引祀官及從祀群官、客使等俱就門外位。攝儀無從祀群官、客使,上辛、雩祀同。太樂令帥工人、二舞次入就位,文舞入陳於懸內,武舞立於懸南道西。其升壇者皆脫履於下,降納如常焉。謁者引司空入就位。立定,奉禮曰:「再拜。」司空再拜,訖,謁者引司空詣壇東陛,升,行掃除於上,降,行樂懸於下,訖,引復位。謁者、贊者各引祀官及從祀群官、客使等,次入就位。
 
4
奠玉帛: 初,未明三刻,諸衛列大駕仗衛,陳設如式。侍中版奏:「請中嚴。」乘黃令進玉輅於行宮南門外,迴輅南向。若行宮去壇稍遠,嚴警如式焉。
 
5
奠玉帛: 未明一刻,侍中版奏:「外辦。」皇帝服袞冕,乘輿以出,繖扇華蓋侍衛如常儀。侍中負寶,陪從如式。皇帝升輅如初。黃門侍郎奏:「請鑾駕進發。」還侍位。鑾駕動,稱警蹕如常,千牛將軍夾輅而趨。若行宮去壇稍遠,奏升輅如式。駕至大次門外,迴輅南向。若將軍升輅,即降立於輅右焉。侍中進,當鑾駕前跪,奏稱:「侍中臣某言,請降輅。」俛伏,興,還侍位。皇帝降輅,乘輿之大次,繖扇華蓋侍衛如常儀。
 
6
奠玉帛: 郊社令以祝版進,御署訖,近臣奉出,郊社令受,各奠於坫。皇帝停大次半刻頃,通事舍人各引從祀文武群官、介公、酅公、諸方客使,皆先入就位。太常博士引太常卿立於大次門外,當門北向。
 
7
奠玉帛: 侍中版奏:「外辦。」質明,皇帝改服大裘而冕,上辛、雩祀蓋服袞冕。出次,華蓋侍衛如常儀。侍中負寶,陪從如式。博士引太常卿,太常卿引皇帝,凡太常卿前導,皆博士先引焉。至中壝門外。上辛、雩祀內壝。殿中監進大珪,尚衣奉御又以鎮珪授殿中監,殿中監受,進。皇帝搢大珪,執鎮珪,華蓋仗衛停於門外,禮部尚書與近侍者陪從如常儀。大珪如搢不便,請先定近侍承奉焉。皇帝至版位,西向立。每立定,太常卿與博士退立於左。太常卿前奏稱:「請再拜。」退復位。皇帝再拜。攝事無「未明三刻」下,至此再拜儀。上辛、雩祀同。奉禮曰:「眾官再拜。」眾官在位者皆再拜。其先拜者不拜。
 
8
奠玉帛: 太常卿前奏:攝則謁者進太尉之左白,上辛、雩祀同焉。「有司謹具,請行事。」退復位。協律郎跪,俛伏,舉麾,凡取物者皆跪,俛伏而取以興;奠物則跪奠訖,俛伏而後興。他放此。鼓柷,奏元國諱改焉和之樂。乃以圜鍾為宮,黃鍾為角,太蔟為徵,姑洗為羽,作文舞之舞樂,樂舞六成。圜鍾三奏,黃鍾、太蔟、姑洗各一奏也。偃麾,戛敔,樂止。凡樂,皆協律郎舉麾、工鼓柷而後作,偃麾戛敔而後止焉。太常卿前奏稱:「請再拜。」退復位。皇帝再拜。攝事無太常卿至皇帝拜。上辛、雩祀同也。奉禮曰:「眾官再拜。」眾官在位者皆再拜。
 
9
奠玉帛: 正座配座太祝跪取玉幣於篚,各立於樽所;諸太祝俱取玉及幣,亦各立於樽所。太常卿引皇帝,太和之樂作,皇帝每行,皆作太和之樂。攝則謁者引太尉,以下皆謁者引太尉。太和樂,上辛、雩祀同。皇帝詣壇,升自南陛,侍中、中書令以下及左右侍衛量人從升。以下皆如之。皇帝升壇,北向立,攝則太尉升南陛,北向立。樂止。正座太祝加玉於幣以授侍中,侍中奉玉幣東向進,皇帝搢鎮珪,受玉幣。凡受物,皆搢鎮珪,跪奠訖,執珪,俛伏,興。太尉則搢笏。登歌,作肅和之樂,以大呂之均。太常卿引皇帝進,北向跪奠於昊天上帝神座,俛伏,興,太常卿引皇帝少退,北向再拜訖,太常卿引皇帝立於西方,東向。配座太祝以幣授侍中,侍中奉幣北向進,攝則太祝授太尉,太尉奉玉幣進奠。皇帝受幣。太常卿引進高祖神堯皇帝神座,雩祀則太宗座。俛伏,興,太常卿引皇帝少退,東向再拜訖,登歌止。太常卿引皇帝,樂作,皇帝降自南陛,還版位,西向立,樂止。攝則太尉行,還立無樂也。
 
10
奠玉帛: 初皇帝將奠配帝之幣,謁者七人各分引獻官奉玉幣俱進,跪奠於第一等神座,上辛,則謁者五人,各分引獻官,奉玉幣奠五方帝座。攝事同。雩祀,五人帝、五官相次而畢。餘星座之幣,謁者、贊引各引獻官進奠於首座,餘皆祝史齋郎助奠。訖,引還復位。攝則太尉奠配座,諸太祝及諸獻官各奉玉幣進於神座,訖,還樽所。上辛無星以下座也。
 
11
奠玉帛: 初,眾官拜訖,祝史各奉毛血之豆,立於門外。登歌止,祝史奉毛血入,各由其陛升,諸太祝迎取於壇上,俱進奠於神座前,諸太祝與祝史退立於樽所。
 
《進熟》
1
進熟: 皇帝既升,攝則太尉升,上辛、雩祀同。奠玉幣,太官令出,帥進饌者奉饌,各陳於內壝門外。謁者引司徒出詣饌所,司徒奉昊天上帝之俎。初,皇帝既至位,樂止,太官令引饌入。攝事則於太祝奠毛血,其太官引饌入。上辛、雩祀同。俎初入門,奏雍和之樂,以黃鍾之均。自後接神之樂,皆奏黃鍾。饌各至其陛,樂止。祝史俱進,跪徹毛血之豆,降自東陛以出。上帝之饌升自午陛,配帝之饌升自卯陛,青帝之饌升自寅陛,赤帝之饌升自巳陛,黃帝之饌升自未陛,白帝之饌升自酉陛,黑帝之饌升自子陛,大明之饌升自辰陛,夜明之饌升自戌陛,其內官中官諸饌,各隨便而升。上辛無大明以下饌,攝事同。雩祀五人帝饌,各由其陛升。諸太祝迎引於壇上,各設於神座前。籩豆蓋审,先徹乃升。簠簋既奠,卻其蓋於下也。設訖,謁者引司徒、太官令帥進饌者,俱降自東陛以出,司徒復位,諸太祝各還樽所。又進設外官、眾星之饌,相次而畢。上辛無外官以下饌,雩祀又進設五官饌,並無眾星饌也。
 
2
進熟: 初,壇上設饌訖,太常卿引皇帝詣罍洗,攝則謁者引太尉詣罍洗,上辛、雩祀同也。樂作;皇帝至罍洗,樂止。侍中跪取匜,興,沃水;又侍中跪取盤,興,承水;皇帝盥手。黃門侍郎跪取巾於篚,興,進,皇帝帨手訖,黃門侍郎受巾,跪奠於篚。黃門侍郎又取匏爵於篚,興,進,皇帝受爵。侍中酌罍水,又侍中奉盤,皇帝洗爵,黃門侍郎又授巾皆如初。皇帝拭爵訖,侍中奠盤匜,黃門侍郎受巾奠於篚,皆如常。
 
3
進熟: 太常卿引皇帝,樂作;皇帝詣壇,升自南陛,訖,樂止。攝則太尉洗拭匏爵,無樂作以下儀。謁者引司徒,升自東陛,立於樽所,齋郎奉俎從之後。
 
4
進熟: 太常卿引皇帝詣上帝樽所,執樽者舉审,侍中贊酌汎齊訖,壽和之樂作。皇帝每酌獻及飲福,皆作壽和之樂。攝則謁者引太尉,升自南陛,詣上帝樽所,執事者舉审,太尉酌汎齊訖,樂作。太常卿引皇帝,進昊天上帝神座前,北向跪奠爵,興,太常卿引皇帝少退,北向立,樂止。攝儀皆謁者引太尉。太祝持版進於神座之右,東向跪,讀祝文:「維某年歲次月朔日,子嗣天子臣某,敢昭告於攝則云「天子某,謹遣太尉封某臣名,敢昭告於昊天上帝」。上辛、雩祀亦同。昊天上帝:大明南至,長晷初昇,萬物權輿,六氣資始,式遵彝典,慎脩禮物,上辛云:「惟神化育群生,財成庶品,雲雨作施,普博無私,爰因啟蟄,式遵農事。」雩祀云:「爰茲孟夏,龍見紀辰,方資長育,式遵常禮,敬以玉帛犧牲,粢盛庶品,恭致燔祀,表其寅肅。」敬以玉帛犧齊,粢盛庶品,備茲禋燎,祗薦潔誠,高祖神堯皇帝配神作主。」凡攝事祝版,應御署訖,皇帝北向再拜,侍臣奉版,郊社令受,遂奉出。皇帝再拜。攝則太尉再拜。初讀祝文訖,樂作;太祝進,跪奠版於神座,興,還樽所,皇帝拜訖,樂止。
 
5
進熟: 太常卿引皇帝詣配帝酒樽所,執樽者舉审,侍中取爵於坫,進,皇帝受爵,侍中贊酌汎齊訖,樂作,太常卿引皇帝,進高祖神堯皇帝神座前,雩祀太宗。東向跪,奠爵,俛伏,興,太常卿引皇帝少退,東向立,樂止。上辛又謁者五人,各引五方上帝太祝,皆取爵於坫,酌汎齊,各進奠於神座訖,還樽所。雩祀同。太祝持版進於神座之左,北向跪讀祝文曰:「維某年歲次月朔日,子孝曾孫開元神武皇帝臣某,攝則云「皇帝臣某謹遣太尉封臣某」。敢昭告於高祖神堯皇帝:履長伊始,肅事郊禋,用致燔祀於昊天上帝。伏惟慶流長發,德冠思文,對越昭升,永言配命,上辛云:「時惟孟春,敬祈嘉穀,用致禋祀昊天上帝。伏惟高祖,睿哲徇齊,欽明昭格,祭祀之禮,肅奉舊章。」雩祀云:「時惟正陽,式遵恒典,伏惟道協乾元,德施品物,永言配命,對越昭升。」謹以制幣犧齊,粢盛庶品,式陳明薦,侑神作主,尚饗。」訖,興。皇帝再拜。初讀祝文訖,樂作;太祝進,跪奠版於神座,興,還樽所,皇帝再拜訖,樂止。
 
6
進熟: 太常卿引皇帝,進昊天上帝神座前,北向立,樂作。太祝各以爵酌上樽福酒,合置一爵,太祝持爵授侍中,侍中受爵西向進,皇帝再拜,受爵,跪,祭酒,啐酒,奠爵,俛伏,興。太祝各帥齋郎進俎。太祝減神前胙肉皆取前腳第二骨也。加於俎,以胙肉共置一俎上,太祝持俎以授司徒,司徒奉俎西向進,攝則言授。皇帝受以授左右,攝則太尉以授齋郎。謁者引司徒降復位。皇帝跪,取爵,遂飲,卒爵。侍中進受爵以授太祝,太祝受爵,復於坫。皇帝俛伏,興,再拜,樂止。太常卿引皇帝,樂作,皇帝降自南階,還版位,西向立,樂止。文舞退,鼓柷,作舒和之樂,退訖,戛敔,樂止。武舞入,鼓柷,作舒和之樂,立定,戛敔,樂止。自此以上,凡攝皆太尉為初獻,其儀依皇帝行事,贊佐皆謁者、太祝、齋郎。
 
7
進熟: 皇帝將復位,謁者引太尉攝則太常卿為亞獻,自下並改太尉為太常卿。詣罍洗,盥手,洗拭匏爵。訖,謁者引太尉自階升壇,詣昊天上帝著樽所,執樽者舉审,太尉酌醴齊。訖,武舞作,謁者引太尉,進昊天上帝神座前,北向跪,奠爵,興,謁者引太尉少退,北向再拜。訖,謁者引太尉詣配帝犧樽所,取爵於坫,執樽者舉审,太尉酌醴齊。訖,謁者引太尉進高祖神堯皇帝神座前,雩祀太宗。東向跪,奠爵,興,謁者引太尉少退,東向再拜。上辛五方祝各取爵酌醴齊,供奠訖,還樽所。雩祀同。訖,謁者引太尉進昊天上帝神座前,北向立。諸太祝各以爵酌罍福酒,合置一爵,一太祝持爵進太尉之右,西向立。太尉再拜受爵,跪,祭酒,遂飲,卒爵。太祝進受虛爵,復於坫。太尉興,再拜,訖,謁者引太尉卻復位。
 
8
進熟: 初,太尉獻將畢,謁者引光祿卿攝則同以光祿卿為終獻。詣罍洗,盥手,洗拭匏爵,升,酌盎齊,獻正座、配座。雩祀并獻五方帝也。終獻如亞獻之儀。上辛五帝祀亦各配獻之。訖,謁者引光祿卿降復位。
 
9
進熟: 初,太尉將升獻,攝則太常卿將升獻。謁者七人分引五方帝及大明、夜明等獻官,詣罍洗,盥手,洗拭匏爵訖,各由其陛升,雩祀太尉將升獻,贊引引五帝獻官酌醴齊,奠太昊氏,餘座齋郎助奠。五帝將畢,五官獻官酌醍齊,奠句芒氏,餘座祝史助奠。詣第一等,俱酌汎齊訖,各進跪奠於神座前,興,各引降,還本位。初,第一等獻官將升,謁者五人次引獻官各詣罍洗,盥訖,引各由其陛升壇,詣第二等內官酒樽所,俱酌醍齊,各進跪奠爵於內官座首,興,餘座皆祝史、齋郎助奠,相次而畢,謁者各引獻官還本位。初,第二等獻官將升,謁者四人次引獻官俱詣罍洗盥手,各由其陛升壇,詣第三等中官酒樽所,俱酌清酒沈齊攝儀盎齊。以獻。贊引四人次引獻官詣罍洗,盥洗訖,詣外官酒樽所,俱酌清酒攝儀醍齊。以獻。贊引四人次引獻官詣罍洗,盥洗訖,詣眾星酒樽所,酌昔酒攝儀沈齊。以獻。其祝史、齋郎酌酒助奠,皆如內官之儀。訖,謁者、贊引各引獻官還本位。上辛、雩祀無日月以下獻儀也。
 
10
進熟: 諸獻俱畢,武舞止。上下諸祝各進,跪徹豆,興,還樽所。徹者,籩豆各一少移於故處也。奉禮曰:「賜胙。」贊者唱:「眾官再拜。」眾官在位者皆再拜。已飲福者不拜。元和之樂作,太常卿前奏稱:「請再拜。」退復位。皇帝再拜。樂作一成,止。攝事則奉禮曰:「眾官再拜」,眾官在位者皆再拜。
 
11
進熟: 太常卿前奏:「請就望燎位。」攝則謁者進太尉之左,曰「請就望燎位」也。太常卿引皇帝,樂作;皇帝就望燎位,南向立,樂止。攝則謁者引太尉也。於群官將拜,上下諸祝各執篚,進神座前,取玉幣、祝版,日月以上齋郎以俎載牲體、黍稷飯及爵酒,各由其陛降壇,南行,經柴壇西,過壇東行,自南陛登柴壇,以玉幣、祝版、饌物置於柴上。戶內諸祝史又以內官以下之禮幣皆從燎。上辛無日月以下牲幣,雩祀有五帝幣。奉禮曰:「可燎。」東西面各六人,以炬燎火。半柴,太常卿前,奏:「禮畢。」攝則謁者前曰「禮畢」,則太尉出。
 
12
進熟: 太常卿引皇帝還大次,樂作,皇帝出中壝門,上辛、雩祀並內壝。殿中監前受鎮珪,以授尚衣奉御,殿中監又前受大珪,華蓋侍衛如常儀,皇帝入次,樂止。謁者、贊引各引祀官,通事舍人分引從祀群官、諸方客使以次出。贊引引御史、太祝以下俱復執事位,立定,奉禮曰:「再拜。」御史以下皆再拜,贊引引出。工人、二舞以次出。
 
《鑾駕還宮》 
1
鑾駕還宮: 上辛雩祀同
 
2
鑾駕還宮: 皇帝既還大次,侍中版奏:「請解嚴。」將士不得輒離部伍。皇帝停大次一刻頃,槌一鼓,為一嚴,轉仗衛於還塗,如來儀。三刻頃,槌二鼓,為再嚴,將士布隊仗。侍中版奏:「請中嚴。」皇帝服通天冠,絳紗袍,諸祀官服朝服。乘馬者服蔥褶。五刻頃,槌三鼓,為三嚴,通事舍人分引群官、客使等序立於大次之前,近南。文武侍臣詣大次奉迎。乘黃令進金輅於大次門外,南向。千牛將軍立於輅右。
 
3
鑾駕還宮: 侍中版奏:「外辨。」太僕卿升,執轡。皇帝乘輿出次,繖扇侍衛警蹕如常儀。皇帝升輅,太僕卿立授綏。黃門侍郎奏稱:「請鑾駕進發。」退復位。鑾駕動,稱警蹕如常儀。黃門侍郎、贊者夾引,千牛將軍夾輅而趨。
 
4
鑾駕還宮: 至侍臣上馬所,黃門侍郎奏稱:「請鑾駕權停,敕侍臣上馬。」侍中前承制,退稱:「制曰可。」黃門侍郎退稱:「侍臣上馬。」贊者承傳,文武侍臣皆上馬畢,黃門侍郎奏稱:「請敕車右升。」侍中前承制,退稱:「制曰可。」黃門侍郎退復位。千牛將軍升訖,黃門侍郎奏稱:「請鑾駕進發。」退復位。鼓傳音,鑾駕動,鼓吹振作而還。文武群臣導從如來儀。諸方客使便還館。
 
5
鑾駕還宮: 駕至承天門外侍臣下馬所,鑾駕權停,文武侍臣皆下馬,千牛將軍降立於輅右。訖,鑾駕動,千牛將軍夾輅而趨。
 
6
鑾駕還宮: 駕入嘉德門,太樂令令撞蕤賓之鍾,左右鍾皆應,鼓柷,奏采茨之樂,至太極門,戛敔,樂止。入太極門,鼓柷,奏太和之樂,駕至橫街北,當東上閣,迴輅南向。侍中進鑾駕前跪,奏稱:「侍中臣某言,請降輅。」俛伏,興,還侍位。皇帝降輅,乘輿以入,繖扇侍衛警蹕如常儀,侍臣從。至閣,戛敔,樂止。
 
7
鑾駕還宮: 初,文武群官至承天門外,通事舍人承旨敕群官並還。皇帝既入,侍中版奏:「請解嚴。」扣鉦,將士各還其所。

http://ctext.org/tongdian/zh

※※※

 
李宗盛 - 鏗鏘玫瑰-理性與感性作品音樂會

作曲:林憶蓮  編曲:楊長杰  作詞:李宗盛 

那女孩早熟像一朵玫瑰 她從不依賴誰
一早就體會 愛的弔詭和尖銳 她承認後悔 絕口不提傷悲

她習慣睜著雙眼和黑夜 倔強無言相對
只是想知道內心和夜 哪個黑
別要她相信愛無悔 愛無悔 太絕對
她從不以為愛最美 她說 那全是虛偽

像曠野的玫瑰 用脆弱的花蕊
想迎接那旱季的雨水 所以溫暖卻曖昧 所以似是而非
讓那直覺自己發揮 她一直給 每一次給
有即興意味 心碎也無所謂 若一心給 卻意冷心灰 那多累

像躲在心裡的鬼 那頹廢如魑魅般跟隨
傷人的話總出自溫柔的嘴 很無謂
別要她相信愛無悔 愛無悔 太絕對
她從不以為愛最美 她說 那全是虛偽

像曠野的玫瑰 用脆弱的花蕊 想抗拒綻放後的枯萎
所以溫暖卻曖昧 所以似是而非 讓那直覺自己發揮
她一直給 每一次給 有即興意味 心碎也無所謂
你真心給 卻落得意冷心灰

像曠野的玫瑰 用驕傲的花蕊 想擺脫那四季的支配
所以溫暖卻曖昧 所以似是而非 讓那直覺自己發揮
每一次給 也讓人回味
那感覺久久不退 像一場宿醉 到黎明不退
想一想也對 她說 誰怕誰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Wqlu9RO_7Y


高明駿 - 傷心對我來說

作詞:譚健常
作曲:譚健常

愛情對我來說 她是讓我宿醉酒
可是愛情對你來說 只是續一杯免費的咖啡
OH ...傷害對我來說 怕是不可避免的結果
可是傷害對你來說
只是又一次不經意的錯過
HONEY HONEY 我沒有錯
HONEY HONEY 我該如何
對你付出已太多 對你要求沒有過
HONEY HONEY 我該怎麼做
HONEY 有個女孩
她也曾經對我這麼說
不知分開對她來說
傷心是否和我現在一樣多
OH HONEY 在你心中
我是否只是其中的一個
可是傷心對我來說
卻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的結果
HONEY HONEY 我沒有錯
HONEY HONEY 我該如何
對你付出已太多 對你要求沒有過
HONEY HONEY 我該怎麼做
HONEY HONEY 我沒有錯
HONEY HONEY 我該如何
對你付出已太多 對你要求沒有過
HONEY HONEY 我該怎麼做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eIXf0yCiPw


趙傳-我是一隻小小鳥

作詞:李宗盛
作曲:李宗盛

有時候我覺得自己像一隻小小鳥 想要飛卻怎麼樣也飛不高
也許有一天我棲上了枝頭卻成為獵人的目標
我飛上了青天才發現自己從此無依無靠

每次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我總是睡不著
我懷疑是不是只有我的明天沒有變得更好
未來會怎樣究竟有誰會知道
幸福是否只是一種傳說我永遠都找不到

我是一隻小小小小鳥 想要飛呀飛卻飛也飛不高
我尋尋覓覓尋尋覓覓一個溫暖的懷抱 這樣的要求算不算太高
我是一隻小小小小鳥 想要飛呀飛卻飛也飛不高
我尋尋覓覓尋尋覓覓一個溫暖的懷抱 這樣的要求算不算太高

所有知道我的名字的人啊你們好不好
世界是如此的小 我們註定無處可逃
當我嚐盡人情冷暖 當你決定為了你的理想燃燒
生活的壓力與生命的尊嚴那一個重要

我是一隻小小小小鳥 想要飛呀飛卻飛也飛不高
我尋尋覓覓尋尋覓覓一個溫暖的懷抱 這樣的要求算不算太高
我是一隻小小小小鳥 想要飛呀飛卻飛也飛不高
我尋尋覓覓尋尋覓覓一個溫暖的懷抱 這樣的要求算不算太高

我是一隻小小小小鳥 想要飛呀飛呀飛卻飛也飛不高
我尋尋覓覓尋尋覓覓一個溫暖的懷抱 這樣的要求算不算太高
這樣的要求算不算太高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GV1WHEu9g4


關山月 - 古琴 - 蕭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歎息未應閑。 ~~~ 李白 《關山月》

相傳清代民間作品。漢代樂府歌曲之一,屬於"鼓角橫吹曲",橫吹­曲中有「關山月」,相和歌中有「度關山」。近代的《梅庵琴譜》(1931年)有「關山­月」一曲,原無詞,五十年代初楊蔭瀏先生試配以李白的同名詩為歌詞,歌詞有十二句,樂­曲之樂句也是十二句,兩者在節拍上,竟得以吻合。

 唐代大詩人李白曾為之填寫新詞,內容是抒寫作者感懷古代邊防戰士的艱難困苦,借以非議­唐代統治階級的窮兵黷武,有反對侵略戰爭的意思是。當時守邊將士經常在馬上奏唱的,反­應征人對遠戍邊疆的不滿情緒。

 這首歌曲純樸自然,帶有一些北方民歌的韻味;它慣用同音重復,並配以大起大落的連環樂­句進行,既顯示出琴歌的特色,又體現了原詩豪放的氣質和感懷的情調。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8AVuvJXyFI


《滿江紅》 中阮/吳孟鶴 鋼琴伴奏/林上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jU4tpsIYAY


※※※

2015年2月20日星期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7101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