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917.jpg

1_110628185335_1.jpg

1044329_234537689112_2.jpg

11904366_223819399167_2.jpg

19178431_1.jpg

40828015.jpg

5f261394ga7603919a716&690.jpg

20131220015402-815701663.png

128753280002097001.jpg

3668463371470408845.jpg

01300000457101126355980586576.jpg

01300000484892125871644509173.jpg

 c_keishu.jpg

EF296DBE2EAA98B301241A4FA3A120DF.jpg

 

item-50FCA8B0-3AB74072000000000401000020EF6534_0_300x300.jpg

th588555.jpg  thCA76N2BY.jpg  thCA85JBIQ.jpg

thCAFJ3846.jpg  thCAMCAK8Y.jpg

untitled56256256212.bmp  

/ 網路的ˊ圖

 

一年只聽二次你提起你家眷的事,

一次在清晨時,一次在黃昏時,

每次看到你家眷都是臉氣呼呼的模樣,

難道她們與孩子為你心疼?

我親家氣呼呼的會不會很難相處?

沒想到我兒子會愛上你女兒,

或者我女兒愛上你兒子,

他們青梅竹馬的;

本來你有個小名是"冰楓滅情"?

本來春夏的多情都該在夜間熄滅,

誰要點燃那盞紅燭火?


※※※


漢代之後 -> 隋唐 -> 通典 -> 食貨六

《食貨六》

《賦稅下》 
1
賦稅下: 大唐
 
2
賦稅下: 大唐武德元年,詔曰:「宗緒之情,義越常品,宜加惠澤,以明等級。諸宗姓有官者,宜在同列之上;未有職任者,不在徭役之限。」二年制:每一丁租二石。若嶺南諸州則稅米:上戶一石二斗,次戶八斗,下戶六斗;若夷獠之戶,皆從半輸。蕃人內附者,上戶丁稅錢十文,次戶五文,下戶免之;附經二年者,上戶丁輸羊二口,次戶一口,下戶三戶共一口,凡水旱蟲霜為災,十分損四分以上免租,損六以上免租調,損七以上課役俱免。六年三月令:天下戶量其資產,定為三等。至九年三月,詔:天下戶立三等,未盡升降,宜為九等。
 
3
賦稅下: 貞觀二年四月,戶部尚書韓仲良奏:「王公以下墾田,畝納二升,其粟麥粳稻之屬,各依土地,貯之州縣,以備凶年。」
 
4
賦稅下: 永徽五年二月敕:二年一定戶。
 
5
賦稅下: 龍朔三年秋七月制:衛士八等以下,每年五十八放令出軍,仍免庸調。
 
6
賦稅下: 武太后長安元年十月詔:天下諸州,王公以下,宜准往例稅戶。至大曆四年正月制,一例加稅。其見任官一品至九品,同上上至下下戶等級之數,并寄田、寄莊及前資勳蔭寄住家,一切並稅。蓋近如晉宋土斷之類也。上上戶四千,每等減五百,至下中七百,下下戶至於五百。
 
7
賦稅下: 開元八年二月,制曰:「頃者以庸調無憑,好惡須准,故遣作樣,以頒諸州,令其好不得過精,惡不得至濫。任土作貢,防源斯在。而諸州送物,作巧生端,苟欲副於斤兩,遂則加其丈尺,有至五丈為疋者,理甚不然。闊尺八寸,長四丈,同文共軌,其事久行。立樣之時,已載此數。若求兩而加尺,甚暮四而朝三。宜令所司簡閱,有踰於比年常例、尺丈過多者,奏聞。」二十二年五月敕:「定戶之時,百姓非商戶郭外居宅及每丁一牛,不得將入貨財數。其雜匠及幕士并諸色同類有番役合免征行者,一戶之內,四丁以上,任此色役不得過兩人;三丁以上,不得過一人。」二十五年定令:「諸課戶一丁租調,准武德二年之制。其調絹絁布,並隨鄉土所出。絹絁各二丈,布則二丈五尺。輸絹絁者綿三兩,輸布者麻三斤。其絹絁為疋,布為端,綿為屯,麻為綟。若當戶不成疋端屯綟者,皆隨近合成。其調麻每年支料有餘,折一斤輸粟一斗,與租同受。其江南諸州租,並迴造納布。准令,布帛皆闊尺八寸、長四丈為疋,布五丈為端,綿六兩為屯,絲五兩為絢,麻三斤為綟。諸丁匠不役者收庸,無絹之鄉,絁布參铵。」日別絁、絹各三尺,布則三尺七寸五分。三月敕:「關內諸州庸調資課,並宜准時價變粟取米,送至京,逐要支用。其路遠處不可運送者,宜所在收貯,便充隨近軍糧。其河南、河北有不通水利,宜折租造絹,以代關中調課。」
 
8
賦稅下: 天寶元年正月赦文:「如聞百姓之內,有戶高丁多,苟為規避,父母見在,乃別籍異居,宜令州縣勘會。一家之中,有十丁以上者,放兩丁征行賦役;五丁以上者,放一丁。即令同籍共居,以敦風教。其侍丁、孝假者,免差科。」
 
9
賦稅下: 建中元年制:「百姓及客等,約丁產,定等第,均率作,年支兩稅。其應稅斛斗,據大曆十四年見佃青苗地額均稅。夏稅六月內納畢,秋稅十一月內納畢。其舊租庸及諸色名目,一切並停。」
 
10
賦稅下: 凡權衡度量之制:度,以北方秬黍中者一黍之廣為分,十分為寸,十寸為尺,一尺二寸為大尺,十尺為丈。量,以秬黍中者容千二百為籥,二籥為合,十合為升,十升為斗,三升為大升,三斗為大斗,十斗為斛。權衡,以秬黍中者百黍之重為銖,二十四銖為兩,三兩為大兩,十六兩為斤。調鍾律,測晷景,合湯藥及冠冕制,用小升、小兩,自餘公私用大升、大兩。諸課役,每年計帳至尚書省,度支配來年事,限十月三十日以前奏訖。若須折受餘物,亦先支料,同時處分。若是軍國所須、庫藏見無者,錄狀奏聞,不得便即科下。諸庸調物,每年八月上旬起輸,三十日內畢。九月上旬各發本州,庸調車舟未發閒有身死者,其物卻還。其運腳出庸調之家,任和雇送達。所須裹束調度,折庸調充,隨物輸納。諸租,准州土收穫早晚,斟量路程嶮易遠近,次第分配。本州收穫訖發遣,十一月起輸,正月三十日內納畢。若江南諸州從水路運送,冬月水淺,上埭艱難者,四月以後運送,五月三十日內納了。其輸本州者,十二月三十日內納畢。若無粟之鄉,輸稻麥,隨熟即輸,不拘此限。即納當州未入倉窖及外配未上道有身死者,并卻還。應貯米處,折粟一斛,輸米六斗。其雜折皆隨土毛,准當鄉時價。諸邊遠州有夷獠雜類之所,應輸課役者,隨事斟量,不必同之華夏。諸任官應免課役者,皆待蠲符至,然後注免。符雖未至,驗告身灼然實者,亦免。其雜任被解應附者,皆依本司解時日月據徵。諸春季附者課役並徵,夏季附者免課從役,秋季附者俱免。其詐冒隱避以免課役,不限附之早晚,皆徵發當年課役。逃亡者附亦同之。諸人居狹鄉樂遷就寬鄉者,去本居千里外復三年,五百里外復二年,三百里外復一年。一遷之後,不得更移。諸沒落外蕃得還者,一年以上復三年,二年以上復四年,三年以上復五年。外蕃之人投化者復十年。諸部曲、奴婢放附戶貫復三年。諸孝子、順孫、義夫、節婦志行聞於鄉閭者,申尚書省奏聞,表其門閭,同籍悉免課役。諸丁匠歲役工二十日,有閏之年加二日。須留役者,滿十五日免調,三十日租調俱免,從日少者見役日折免。通正役並不過五十日。正役謂二十日庸也。
 
11
賦稅下: 天寶三年制:每歲庸調徵收,延至九月三十日。五年制:天下百姓單貧交不存濟者租庸,每鄉通放三十丁。其年五月,停郡縣官白直課錢,但計數多少,同料錢加稅充用。即應差丁充白直并停。
 
12
賦稅下: 按天寶中天下計帳,戶約有八百九十餘萬,其稅錢約得二百餘萬貫。大約高等少,下等多,今一例為八等以下戶計之。其八等戶所稅四百五十二,九等戶則二百二十二。今通以二百五十為率。自七載至十四載六七年閒,與此大數,或多少加減不同,所以言約,他皆類此。其地稅約得千二百四十餘萬石。兩漢每戶所墾田不過七十畝,今亦准此約計數。課丁八百二十餘萬,其庸調租等約出絲綿郡縣計三百七十餘萬丁,庸調輸絹約七百四十餘萬疋,每丁計兩疋。綿則百八十五萬餘屯,每丁三兩,六兩為屯,則兩丁合成一屯。租粟則七百四十餘萬石。每丁兩石。約出布郡縣計四百五十餘萬丁,庸調輸布約千三十五萬餘端。每丁兩端一丈五尺,十丁則二十三端也。其租:約百九十餘萬丁江南郡縣,折納布約五百七十餘萬端。大約八等以下戶計之,八等折租,每丁三端一丈,九等則二端二丈,今通以三端為率。二百六十餘萬丁江北郡縣,納粟約五百二十餘萬石。大凡都計租稅庸調,每歲錢粟絹綿布約得五千二百三十餘萬端疋屯貫石,諸色資課及句剝所獲不在其中,據天寶中度支每歲所入端屯疋貫石都五千七百餘萬,計稅錢地稅庸調折租得五千三百四十餘萬端疋屯,其資課及句剝等當合得四百七十餘萬。其度支歲計,粟則二千五百餘萬石,三百萬折充絹布,添入兩京庫。三百萬迴充米豆,供尚食及諸司官廚等料,並入京倉。四百萬江淮迴造米轉入京,充官祿及諸司糧料。五百萬留當州官祿及遞糧。一千萬諸道節度軍糧及貯備當州倉。布絹綿則二千七百餘萬端屯疋,千三百萬入西京,一百萬入東京,千三百萬諸道兵賜及和糴,并遠小州使充官料郵驛等費。錢則二百餘萬貫。百四十萬諸道州官課料及市驛馬,六十餘萬添充諸軍州和糴軍糧。
 
13
賦稅下: 自開元中及於天寶,開拓邊境,多立功勳,每歲軍用日增。其費糴米粟則三百六十萬疋段,朔方、河西各八十萬,隴右百萬,伊西、北庭八萬,安西十二萬,河東節度及群牧使各四十萬。給衣則五百二十萬,朔方百二十萬,隴右百五十萬,河西百萬,伊西、北庭四十萬,安西五十萬,河東節度四十萬,群牧二十萬。別支計則二百一十萬,河東五十萬,幽州、劍南各八十萬。餽軍食則百九十萬石。河東五十萬,幽州、劍南各七十萬。大凡一千二百六十萬,開元以前每歲邊夷戎所用不過二百萬貫,自後經費日廣,以至於此。而錫賚之費此不與焉。其時錢穀之司,唯務割剝,迴殘賸利,名目萬端,府藏雖豐,閭閻困矣。尚書省度支,總天下經費。自安祿山反,至德、乾元之際,置度支使。永泰之後,度支罷使,置轉運使以掌其外。度支以掌於內。建中初,又罷轉運使,復歸度支。分命黜陟使往諸道收戶口及錢穀名數,每歲天下共斂三千餘萬貫,其二千五十餘萬貫以供外費,九百五十餘萬貫供京師;稅米麥共千六百餘萬石,其二百餘萬石供京師,千四百萬石給充外費。
 
14
賦稅下: 天下諸郡每年常貢,按令文,諸郡貢獻皆盡當土所出,准絹為價,不得過五十疋,並以官物充市。所貢至薄,其物易供,聖朝恒制,在於斯矣。其有加於此數者,蓋修令後續配,亦折租賦,不別徵科。
 
15
賦稅下: 京兆府貢葵草蓆 地骨白皮 酸棗仁 華陰郡貢鷂子十聯 烏鶻五聯 伏苓三十八斤 細辛四斤 伏神三十八斤 今華州 馮翊郡貢白裏皺文皮二十一領 今同州 扶風郡貢龍鬚蓆十領 今岐州 新平郡貢翦刀十具 蛇膽十斤 蓽豆澡豆五石 白火嶐二十具 今邠州 安定郡貢龍鬚蓆十領 今涇州 彭原郡貢五色龍鬚蓆十領 莞菁 菴阏子 亭長 假蘇 荊芥 今寧州 汧陽郡貢龍鬚蓆六領 今隴州 中部郡貢龍鬚蓆六領 今坊州 洛交郡貢龍鬚蓆六領 今鄜州 朔方郡貢白观十領 今夏州 安化郡貢麝香二十五顆 今慶州 靈武郡貢鹿角膠 代赭 花蓯蓉 白鵰翎 今靈州 榆林郡貢青鹿角兩具 徐長卿十斤 赤芍藥十斤 今勝州 延安郡貢麝香三十顆 今延州 咸寧郡貢麝香一顆 今丹州 銀川郡貢女稽布五端 今銀州 平涼郡貢九尺白观十領 今原州 九原郡貢野馬胯皮二十一片 白麥麵 印盛鹽 今豐州 會寧郡貢駝毛褐兩段 今會州 五原郡貢鹽山四十顆 今鹽州 新秦郡貢青地鹿角二具 鹿角三十具 今麟州
 
16
賦稅下: 單于都護府貢生野馬胯皮總十二片
 
17
賦稅下: 安北都護府貢生野馬胯皮二十一片
 
18
賦稅下: 太原府貢鋼鏡兩面 甘草三十一斤 礬石三十斤 龍骨三十斤 蒲萄粉屑 柏子仁 上黨郡貢人參三百小兩 墨三梃 今潞州 河東郡貢綾絹扇四面 龍骨二十斤 棗八千顆 鳳栖梨三千五百顆 今蒲州 絳郡貢粱穀二十石 墨千四百七十梃 白縠五百疋 梨三千顆 今絳州 平陽郡貢蠟燭三十條 今晉州 西河郡貢龍鬚蓆十領 石膏五十斤 消石五十斤 今汾州 弘農郡貢麝香十顆 硯瓦十具 今虢州 高平郡貢白石英五十小兩 人參三十兩 今澤州 大寧郡貢胡女布五端 今隰州 昌化郡貢胡女布五端 今石州 文城郡貢蠟二百斤 今慈州 陽城郡貢龍鬚蓆六領 今沁州 定襄郡貢豹尾十枚 今忻州 樂平郡貢人參三十兩 今儀州 雁門郡貢白鵰翎五具 熟青二十兩 熟綠二十兩 今代州 樓煩郡貢麝香十顆 今嵐州 安邊郡貢松子一石 今蔚州 馬邑郡貢白鵰翎五具 今朔州
 
19
賦稅下: 河南府貢瓷器十五事 陝郡貢柏子仁、瓜樓根各三十斤 今陝州 陳留郡貢絹二十疋 今汴州 滎陽郡貢絹二十疋 麻黃二十斤 今鄭州 臨汝郡貢絁二十疋 今汝州 睢陽郡貢絹二十疋 今宋州 靈昌郡貢綾二十疋並方文 今滑州 潁川郡貢絹十疋 蔗心蓆六領 今許州 譙郡貢絹二十疋 今亳州 濮陽郡貢絹二十疋 今濮州 濟陰郡貢蛇床子二十斤 絹二十疋 今曹州 北海郡貢棗兩石 仙文綾十疋 今青州 淮陽郡貢絹十疋 今陳州 汝南郡貢鸂鷘綾十疋 今豫州 東平郡貢絹二十疋 今鄆州 淄川郡貢防風五十斤 進理石五斤 今淄州 臨淄郡貢絲葛十五疋 今齊州 魯郡貢鏡花綾十疋 紫石英二十二兩 今兗州 彭城郡貢絹二十疋 今徐州 臨淮郡貢綿二十屯 貲布十疋 今泗州 汝陰郡貢絹二十屯 今潁州 東海郡貢楚布十疋 今海州 濟陽郡貢阿膠二百小斤 鹿角膠三十小斤 今濟州 瑯琊郡貢紫石英二十兩 今沂州 高密郡貢貲布十端 牛黃一斤 海蛤二十兩 今密州 東牟郡貢牛黃百二十八銖 水蔥蓆六領 今登州 范陽郡貢綾二十疋 今幽州 河內郡貢平紗十疋 今懷州 魏郡貢白綿紬八疋 白平紬八疋 今魏州 汲郡貢綿三百兩 今衛州 鄴郡貢紗十疋 鳳翮蓆六領 胡粉百團 今相州 廣平郡貢平紬十疋 今洺州 清河郡貢观十領 今貝州 信都郡貢絹二十疋 綿二十屯 今冀州 平原郡貢絹二十疋 今德州 饒陽郡貢絹二十疋 今深州 河閒郡貢絹三十疋 今瀛州 東萊郡貢牛黃百二十二兩 今萊州 景城郡貢細簟四領 細柳箱八十合 糖蟹二十三坩 鱧咅三百五十梃 今滄州 常山郡貢梨六百顆 羅二十疋 今恆州 博陵郡貢細綾千二百七十疋 兩窠細綾十五疋 瑞綾二百五十五疋 大獨窠綾二十五疋 獨窠綾十疋 今定州 趙郡貢錦五十疋 今趙州 鉅鹿郡貢絲布十疋 今邢州 博平郡貢紬十疋 今博州 文安郡貢綿三百兩 今莫州 上谷郡貢墨二百梃 今易州 樂安郡貢絹十疋 今棣州 北平郡貢蔓荊子四斤 今平州 密雲郡貢人參五斤 今檀州 媯川郡貢麝香十顆 今媯州 漁陽郡貢鹿角膠十斤 今薊州 柳城郡貢麝香十顆 今營州 歸德郡貢豹尾三枚 今燕州
 
20
賦稅下: 安東都護府貢人參五斤 武威郡貢野馬皮五張 白小麥十石 今涼州 天水郡貢龍鬚蓆六領 芎藭四十斤 今秦州
 
21
賦稅下: 安西都護府貢坟砂五十斤 緋观五領
 
22
賦稅下: 北庭都護府貢陰牙角五隻 速藿角十隻 阿魏截根二十斤 交河郡貢莹布十端 今西州 晉昌郡貢草鼓子 野馬皮 黃礬 絳礬 胡桐淚 今瓜州 西平郡貢牸羊角十隻 今鄯州 隴西郡貢麝香十顆 秦膠 今渭州 燉煌郡貢碁子二十具 石膏 今沙州 酒泉郡貢肉蓯蓉二十斤 柏脈二十斤 野馬皮兩張 今肅州 金城郡貢麝香十顆 闲●鼠六頭 今蘭州 安鄉郡貢麝香二十顆 今河州 同谷郡貢蠟燭十條 今成州 和政郡貢龍鬚蓆六領並青黃色 今岷州 武都郡貢蠟燭十條 蜜蠟 羚羊角 今武州 臨洮郡貢麝香十顆 今洮州 懷道郡貢麩金十兩 散金十兩 今宕州 寧塞郡貢麩金六兩 大黃 戎鹽 今廓州 合川郡貢麝香二十顆 今●州 張掖郡貢野馬皮十張 枸杞子六斗 葉二十斤 今甘州 伊吾郡貢陰牙角五隻 胡桐淚二十五斤 今伊州 廣陵郡貢蕃客錦袍五十領 錦被五十張 半臂錦百段 新加錦袍二百領 青銅鏡十面 莞蓆十領 獨窠細綾十疋 蛇床子七斗 蛇床仁一斗 鐵精一斤 兔絲子一斤 白芒十五斤 空青三兩 造水牛皮甲千領并袋 今揚州 安陸郡貢青紵十五疋 今安州 弋陽郡貢葛十疋 生石斛六十斤 今光州 義陽郡貢葛十疋 今申州 廬江郡貢絲布十疋 石斛六十斤 今廬州 蘄春郡貢白紵布十五端 烏蛇脯 今蘄州 同安郡貢蠟五十斤 石斛六十斤 今舒州 歷陽郡貢麻布十疋 今和州 鍾離郡貢絲布十疋 今濠州 壽春郡貢絲布十疋 生石斛五十斤 今壽州 齊安郡貢紫紵布十端 虻虫二斤 今黃州 淮陰郡貢貲布十疋 今楚州 漢陽郡貢麻貲布十疋 今沔州 江陵郡貢白方文綾二十疋 橘皮九十斤 ●子五斤 貝母七斤 覆盆子三斤 石龍芮一斤 烏梅肉十斤 今荊州 永陽郡貢紵練布十五疋 今滁州 襄陽郡貢五盛碎石文庫路真二具 十盛花庫路真二具 今襄州 南陽郡貢絲布十疋 今鄧州 淮安郡貢絹十疋 今唐州 上洛郡貢麝香三十顆 今商州 安康郡貢麩金五兩 乾漆六斤 杜仲二十斤 椒目十斤 黃櫱六斤 枳實六斤 枳殼十四斤 茶芽一斤 椒子一石 雷丸五兩 今金州 武當郡貢麝香二十顆 今均州 房陵郡貢麝香二十顆 雷丸 石膏 蒼礬石 今房州 漢東郡貢綾十疋 葛五疋 覆盆子 今隋州 南浦郡貢金五兩 今萬州 澧陽郡貢柑子四百顆 橘子七百顆 驻子綾十疋 五入簟四領 恆山八斤 蜀漆一斤 今澧州 雲安郡貢蠟百斤 今夔州 竟陵郡貢白紵布一端 今復州 武陵郡貢紵練布十端 今朗州 夷陵郡貢茶二百五十斤 柑子二千顆 五加皮二斤 杜若二斤 芒硝四十斤 鬼臼二斤 蠟百斤 今峽州 南賓郡貢蘇薰蓆四領 綿紬五疋 今忠州 富水郡貢白紵布十端 今郢州 巴東郡貢蠟四十斤 今歸州 漢中郡貢紅花百斤 燕脂一升 今梁州 通川郡貢綿紬三疋 蜂香五斤 藥子二百顆 今通州 順政郡貢蠟六十斤 今興州 巴川郡貢牡丹皮十斤 藥子二百顆 今合州 清化郡貢綿紬十疋 今巴州 洋川郡貢白交梭十疋 今洋州 河池郡貢蠟百斤 今鳳州 益昌郡貢絲布十疋 今利州 咸安郡貢綿紬十疋 今蓬州 盛山郡貢蠟四十斤 車前子一升 今開州 始寧郡貢綿紬十疋 今壁州 南平郡貢葛五疋 今渝州 符陽郡貢蠟五十斤 藥子二百顆 今集州 潾山郡貢紬十疋 買子木十斤,子一升 今渠州 丹陽郡貢方文綾七疋 水文綾八疋 今潤州 晉陵郡貢細青紵布十疋 今常州 吳郡貢絲葛十疋 白石脂三十斤 蛇床子仁三升 鯔魚皮三十頭 ●魚唫五十頭 淀胞七升 肚魚五十頭 春子五升 嫩藕三百段 今蘇州 餘杭郡貢白編綾十疋 橘子二千顆 蜜薑二石 今杭州 會稽郡貢朱砂十兩 白編綾十疋 交梭十疋 輕調十疋 今越州 餘姚郡貢附子百枚 今明州 東陽郡貢紙六千張 綿六百兩 葛粉二十石 今婺州 新定郡貢交梭二十疋 竹簟一合 今睦州 信安郡貢綿百屯 紙六千張 今衢州 吳興郡貢紵布三十端 今湖州 臨海郡貢鮫魚皮百張 乾薑百斤 乳柑六千顆 金漆五升三合 今台州 永嘉郡貢鮫魚皮三十張 今溫州 新安郡貢紵布十五端 竹簟一合 今歙州 長樂郡貢蕉二十疋 海蛤一斤 今福州 清源郡貢綿二百兩 今泉州 建安郡貢蕉二十疋 練十疋 今建州 臨汀郡貢蠟燭二十條 今汀州 漳浦郡貢鮫魚皮二十張 甲香五斤 今漳州 潮陽郡貢蕉十疋 蚺蛇膽十枚 鮫魚皮十張 甲香五斤 石井 銀石 水馬 今潮州 宣城郡貢白紵布十疋 今宣州 豫章郡貢葛五十疋 柑子六千顆 今洪州 鄱陽郡貢麩金十兩 簟一合 今饒州 長沙郡貢葛十五疋 今潭州 南康郡貢竹布二十疋 今虔州 零陵郡貢葛十疋 石鷰二百顆 今永州 臨川郡貢葛布十疋 箭簳百萬莖 今撫州 桂陽郡貢白紵布十疋 今郴州 廬陵郡貢白紵布二十端 陟釐十斤 今吉州 潯陽郡貢葛十疋 生石斛十斤 今江州 江華郡貢零陵香百斤 白布十端 今道州 衡陽郡貢麩金十四兩 今衡州 江夏郡貢銀五十兩 今鄂州 宜春郡貢白紵布十疋 今袁州 巴陵郡貢白紵布十疋 今岳州 邵陽郡貢銀二十兩 今邵州 蜀郡貢單絲羅二十疋 高紵衫段二十疋 今益州 唐安郡貢羅二十疋 今蜀州 濛陽郡貢交梭二十疋 今彭州 德陽郡貢彌布十疋 紵布十疋 今漢州 通義郡貢麩金八兩 柑子不限多少 今眉州 梓潼郡貢綾十六疋 今梓州 巴西郡貢雙紃二十疋 今綿州 普安郡貢絲布十疋 蘇薰蓆六領 今劍州 閬中郡貢重連綾二十疋 今閬州 資陽郡貢麩金七兩 柑子不限多少 今資州 臨邛郡貢絲布十疋 今邛州 通化郡貢麝香六十枚 扇香十枚 齊香十枚 顆香二十枚 今茂州 交川郡貢麝香三十枚 當歸七斤 羌活五斤 野狐尾五枚 今松州 越巂郡貢絲布十疋 進刀子靶六十枚 今巂州 南溪郡貢葛十疋 六月進荔枝煎 今戎州 遂寧郡貢樗蒲綾十五疋 乾天門冬百一十斤 今遂州 南充郡貢絲布十疋 今果州 仁壽郡貢細葛五疋 今陵州 犍為郡貢麩金五兩 今嘉州 盧山郡貢金 落雁木 今雅州 瀘川郡貢葛十疋 今瀘州 陽安郡貢綿紬十疋 柑子不限多少 今簡州 安岳郡貢葛十疋 天門冬煎四斗 今普州 洪源郡貢蜀椒一石 今黎州 陰平郡貢麝香二十顆 白蜜一石 今文州 同昌郡貢麝香十顆 今扶州 江油郡貢麩金六兩 羚羊角六具 今龍州 臨翼郡貢麝香三十四顆 氂牛尾五斤 當歸十斤 今翼州 歸誠郡貢麝香六顆 氂牛尾五斤 當歸二十斤 今悉州 靜川郡貢麝香六顆 當歸十斤 羌活十斤 氂牛尾五斤 今靜州 恭化郡貢麝香十五顆 當歸十斤 羌活十斤 今恭州 維川郡貢麝香二十顆 氂牛尾十斤 今維州 和義郡貢班布六疋 今榮州 雲山郡貢麝香十顆 黑氂牛尾二斤 今奉州 蓬山郡貢麝香十顆 當歸十斤 羌活十斤 今柘州 黔中郡貢蠟五十斤 今黔州 盧溪郡貢光明砂四斤 今辰州 靈溪郡貢朱砂十斤 茶芽一百斤 今溪州 潭陽郡貢麩金八兩 今巫州 盧陽郡貢光明砂一斤 今錦州 清江郡貢黃連一斤 蠟十斤 黃子二百顆 今施州 涪陵郡貢連頭獠布十段 今涪州 寧夷郡貢蠟五十斤 今思州 義泉郡貢蠟燭十條 今夷州 龍標郡貢蠟二十斤 今業州 南川郡貢布五端 今南州 南海郡貢生沈香七十斤 甲香三十斤 石斛二十斤 鼊皮三十斤 蚺蛇膽五枚 詹糖香二十五斤 藤簟二合 竹簟五領 今廣州 始安郡貢銀百兩 今桂州
 
23
賦稅下: 安南都護府貢蕉十端 檳榔二千顆 ●魚皮二十斤 蚺蛇膽二十枚 翠毛二百合 普寧郡貢朱砂二十斤 水銀二十斤 今容州 始興郡貢鍾乳二十四斤十二兩二分 竹子布十五疋 石斛二十斤 今韶州 臨賀郡貢銀三十兩 今賀州 連山郡貢細布十疋 鍾乳十兩 今連州 高要郡貢銀二十兩 今端州 平樂郡貢銀二十兩 今昭州 新興郡貢銀五十兩 蕉五疋 今新州 南潘郡貢銀二十兩 今潘州 陵水郡貢銀二十兩 今辨州 高涼郡貢銀二十兩 蚺蛇膽二枚 今高州 海康郡貢絲電四疋 今雷州 臨江郡貢銀二十兩 今龔州 潯江郡貢銀二十兩 今潯州 蒙山郡貢麩金十兩 今蒙州 開江郡貢班布五端 今富州 修德郡貢銀二十兩 今嚴州 臨封郡貢銀二十兩 石斛十小斤 今封州 南陵郡貢銀二十兩 石斛十小斤 今春州 招義郡貢銀二十兩 今羅州 日南郡貢象牙二根 犀角四根 沈香二十斤 金薄黃屑四石 今驩州 定川郡貢銀二十兩 今牢州 懷德郡貢銀二十兩 今竇州 寧浦郡貢銀二十兩 今橫州 象郡貢銀二十兩 今象州 開陽郡貢石斛三斤 銀二十兩 今瀧州 感義郡貢銀二十兩 今藤州 平琴郡貢銀二十兩 今平琴州 合浦郡貢銀二十兩 今廉州 連城郡貢銀二十兩 今義州 玉山郡貢玳瑁二具 鼊皮六十斤 翠毛三百合 甲香二斤 今陸州 寧仁郡貢銀二十兩 今黨州 懷澤郡貢細白紵布十端 今貴州 龍城郡貢銀二十兩 今柳州 銅陵郡貢石斛二十小斤 銀二十兩 今勤州 海豐郡貢五色藤鏡匣一具 蚺蛇膽三枚 甲煎二兩 ●魚皮三 筌臺一 今循州 晉康郡貢銀二十兩 今康州 恩平郡貢銀二十兩 今恩州 珠崖郡貢銀二十兩 真珠二斤 玳瑁一具 今崖州 萬安郡貢銀二十兩 今萬安州 延德郡貢藤盤一 今振州

※※※

漢代之後 -> 隋唐 -> 通典 -> 禮六

《禮六》 

《山川》
1
山川: 黃帝 虞 周 秦 漢 後漢 魏 宋 梁 後魏 後周 隋 大唐
 
2
山川: 黃帝祭於山川,與為多焉。與,比也。比吉祭,祀山川黃帝最多。
 
3
山川: 虞氏秩於山川,遍於群神。秩,序也。以次序而祭之。五岳視三公,四瀆視諸侯。
 
4
山川: 周制,四坎壇祭四方,四方即謂山林、川谷、丘陵之神。祭山林丘陵於壇,川谷於坎,則每方各為壇為坎。以血祭祭五岳,陰祀自血起,貴氣臭。以埋沈祭山林山澤。祭山林曰埋,川澤曰沈。各順其性之含藏。一歲凡四祭:一者謂迎氣時,二者郊天時,三者大雩時,四者大蜡時,皆因以祭之。禮神之玉,兩珪有邸,五寸。牲用少牢,各隨方色,幣亦隨牲色。牧人云:「望祀各以其方之色牲,毛之。」注云:「望祀謂五岳、四鎮、四瀆。」器用蜃。鬯人云:「凡四方山川用蜃。」用五獻。禮器云:「五獻察。」注云:「謂祭四望山川。」祭日,王及尸皆服毳冕。司服注云:「毳冕,畫虎蜼,謂宗彝。其衣三章,裳二章,凡五也。」史記云「周公祀太山,以召公為尸,」是有尸也。樂奏姑洗,歌南呂,舞大韶,以祀四望,姑洗,陽聲第三者,南呂為之合。四望:五岳、四鎮、四瀆。奏蕤賓,歌函鍾,舞大夏,以祀山川。蕤賓,陽聲次四。其祭之岳鎮,則升血為始,四瀆則沈血為始。覲禮云「祭山升,祭川沈」也。爾雅云「祭山曰庋懸,祭川曰浮沈」也。庋音久委反。次薦豆籩及爓肉,為朝踐。故大祭用腥,則次祀用爓也。爓謂沈肉於湯也。故鄭云「沈肉曰爓」。時王酌盎齊以獻,所謂朝踐之獻也。大宗伯亞獻,亦以盎齊。至熟,王酌清酒以獻尸,亞者亦清酒,所謂饋食之獻。通前四獻也。尸食訖,王又酌清酒以酳尸。凡五獻也。
 
5
山川: 秦并天下,令祠官所常奉名山川鬼神可得而序。於是自崤以東,名山大川祠。崤即今之陝郡二崤。曰太室,太室,嵩高也。恒山,泰山,會稽,湘山。水曰濟,曰淮。春以脯酒為歲禱,因泮凍;解凍也。秋涸凍;涸讀與沍同。涸,凝也。春解秋凝。冬塞先代反禱祠。謂報其所祈。下禱塞同。其牲用牛犢各一,牢具圭幣各異。自華以西,名山七:曰華山,薄山,薄山,襄山也。說者云在河東。一曰在潼關北十餘里。而此云自華以西者,今則閿鄉之南山,連延西出,並得華山之名。嶽山,岐山,吳山,鴻冢,瀆山。瀆山,蜀山之岿也。周禮職方氏「雍州,其山曰嶽。」爾雅云「河西曰嶽」。說者咸云嶽即吳嶽也。今此有嶽山,又有吳山,則吳嶽非一山,但未詳嶽之所在。徐廣云「嶽山在武功」。地理志武功無嶽,但有垂山。岐山在今之岐山縣也。其山兩岐,故俗呼為箭闊嶺。吳山在今汧陽郡之吳山縣。鴻冢者,黃帝臣鬼臾區,號大鴻,葬雍,故鴻冢是也。蘇林曰:「今雍有鴻冢。」岿在湔氐道也。名川四:曰河,祠臨晉;即今之馮翊郡朝邑縣界。沔,祠漢中;沔,漢水之上名也。漢中,今漢中郡也。湫泉,祠朝那;湫泉在安定郡界,清徹可愛,不容穢濁,或有諠污,輒興雲雨。土俗亢旱,每於此求之,相傳云龍所居也。天下山川隈曲,亦往往有之。江水,祠蜀。亦春秋泮涸禱塞如東方山川,而牲亦牛犢牢具圭幣各異。而四大冢鴻、岐、吳、嶽,皆有嘗禾。以新穀祭。其河加有嘗醪。皆在雍州之域,近天子都,故加車一乘,衔駒四。灞、滻、灃、澇、涇、渭、長水,皆不在大山川數,以近咸陽,盡得比山川祠,而無諸加。謂加車及衔駒之屬。
 
6
山川: 漢孝文十二年,五穀不登,詔增修山川群祀。詔曰:「比年五穀不登,欲增諸神祀。按王制曰:『山川神祇有不舉者,為不敬。』今恐山川百神應典禮者,尚未盡秩。其議增修群祀宜享祀者,以祈豐年。」武帝因巡狩,禮其名山大川,用駒者悉以木偶馬代,行過親祠者乃用駒。
 
7
山川: 後漢章帝元和二年,詔祀山川百神應禮者。
 
8
山川: 魏文帝黃初二年,禮五岳四瀆,咸秩群祀,瘞沈珪璋。
 
9
山川: 宋孝武帝大明七年六月,有司奏奠祭霍山。殿中郎丘景先議:「宜使太常持節,牲以太牢之具,羞用酒脯時穀,禮以赤璋纁幣,器用陶匏,藉用茅席。為壇兆。」時不用蜃,同郊祀以爵獻。凡肴饌種數,依社祭。
 
10
山川: 梁令郡國有五岳者,置宰祀三人,及有四瀆若海應祀者,皆以孟春仲冬祀之。
 
11
山川: 後魏景穆帝立五岳四瀆廟於桑乾水之陰,春秋遣有司祭。其餘山川諸神三百二十四所,每歲十月,遣祠官詣州鎮遍祀。有水旱災厲,則牧守各隨其界內而祈謁。王畿內諸山川,有水旱則禱之。太武帝南征,造恒山,祀以太牢。浮河、濟,祀以少牢。過岱宗,祀以太牢。遂臨江,登瓜步而還。
 
12
山川: 後周大將出征,遣太祝以羊一,祭所過名山大川。
 
13
山川: 隋制,祀四鎮:東鎮沂山,西鎮吳山,南鎮會稽山,北鎮醫無閭山,在東夷中,遙祀。冀州鎮霍山。並就山立祠。祀四海:東海於會稽縣界,南海於南海鎮南,並近海立祠。及四瀆,並取側近巫一人,主知灑掃,並令多植松柏。
 
14
山川: 大唐武德、貞觀之制,五岳、四鎮、四海、四瀆,年別一祭,各以五郊迎氣日祭之。東岳岱山,祭於兗州;東鎮沂山,祭於沂州;東海,於萊州;東瀆大淮,於唐州。南岳衡山,於衡州;南鎮會稽山,於越州;南海,於廣州;南瀆大江,於益州;中岳嵩山,於洛州。西岳華山,於華州;西鎮吳山,於隴州;西海及西瀆大河,於同州。北岳恒山,於定州;北鎮醫無閭山,於營州;北海及北瀆大濟,於洛州。其牲皆用太牢。祀官以當界都督刺史充。先天二年,封華岳神為金天王。開元十三年,封泰山神為天齊王。天寶五載,封中岳神為中天王,南岳神為司天王,北岳神為安天王。六載,河瀆封為靈源公,濟瀆封為清源公,江瀆封為廣源公,淮瀆封為長源公。會稽山為永興公,岳山為成德公,霍山為應聖公,醫巫閭山為廣寧公。八載閨六月,封太白山為神應公。其九州鎮山,除入諸岳外,並宜封公。十載正月,以東海為廣德王,南海為廣利王,西海為廣潤王,北海為廣澤王。分命卿監詣岳瀆及山,取三月十七日一時備禮,兼冊祭。儀具開元禮。武德二年十月,上親祀華岳。舊儀,岳瀆以上祝版,御署訖,北面再拜。武太后證聖元年十月,有司上言曰:「謹按『五岳視三公,四瀆視諸侯』,天子無拜公侯之禮。請依舊儀。五岳以下,署而不拜。」制可之。開元元年,太常奏:「伏准唐禮,祭五岳四瀆皆稱嗣天子,祝版皆進署。竊以舜典『五岳視三公,四瀆視諸侯』,則不合稱嗣天子及親署其祝文。伏請稱皇帝謹遣某乙,敬祭於某岳瀆之神。」從之。貞元四年五月,太常卿董晉奏:「五岳四瀆,其神版並合御署。至上元元年,中祠小祠,一切權停。自後因循,不請御署其祝版。欲至饗祭日,所司准程先取署,附驛發遣。敕旨宜依,仍委所司,每至時先奏,附中使送。」初,開元九年十二月,天台道士司馬承禎言:「今五岳神祠,是山林之神也,非正真之神也。五岳皆有洞府,有上清真人降任其職,山川風雨陰陽氣序,是所理焉。冠冕服章,佐從神仙,皆有名數。請別立齋祠之所。」上奇其說,因敕五岳,各置真君祠一所。
 
《籍田》 
1
籍田: 周 漢 後漢 魏 晉 東晉 宋 齊 梁 後魏 北齊 隋 大唐
 
2
籍田: 周制,天子孟春之月,乃擇元辰,親載耒耜,置之車右,帥公卿諸侯大夫,躬耕籍田千畝於南郊。籍,借也。謂借人力以理之。勸率天下使務農也。春秋傳曰「郊而後耕」,遂籍人力以成歲功,故謂之帝籍。天子籍田千畝於南郊,諸侯百畝於東郊。冕而朱紘,躬秉耒,天子三推。推,發也。諸侯三公冕而青紘,躬秉耒,三公五推,諸侯九推。以事天地、山川、社稷、先古,先古,先祖。以為醴酪粢盛,於是乎取之。敬之至也。內宰詔后,帥六宮之人,生穜稑之種,以獻於王。使後宮藏種而又生之。太常條穀種黍稷穜稑,使內宰後宮生之者,示種類孳息之祥,且佐王於耕事,所以俱自盡於郊廟也。稑,早也。穜,晚也。先種後熟謂之穜,後種先熟謂之稑。甸師掌帥其屬而耕耨王籍,以時入之。其屬,庶人也。耨,鋤也。王籍謂王者籍田千畝,所親帥公卿以下親耕農人耕之處也。庶人終於千畝,故曰帥其屬耕耨王籍,入其收也。
 
3
籍田: 漢文帝制曰:「農,天下之本,遂開籍田,朕躬耕,以給宗廟粢盛。」粢,黍稷也。盛,器,謂簠簋。舊儀「春始東耕於籍田,官祠先農,以一太牢,百官皆從。先農,神農也。五經要義云:「立壇於田所,祠之,其制度如社之壇。」賜三輔二百里孝悌、力田、三老帛。種百穀萬斛,為立籍田倉,置令、丞。穀皆以給天地、宗廟、群神之祀,以為粢盛。」景帝詔曰「朕親耕為天下先」。昭帝幼即位,耕於鉤盾弄田。鉤盾,宦者近署,故往試耕為戲弄。
 
4
籍田: 後漢明帝永平中二月,東巡耕於下邳。章帝元和中正月,北巡耕於懷縣。其籍田儀:正月始耕,常以乙日,祠先農及耕於乙地。晝漏上水初納,執事告祠先農,已享。耕日,以太牢祭先農於田所。耕時,有司請行事,就耕位,天子、三公、九卿、諸侯、百官以次耕。推數如周法。力田種各耰訖,有司告事畢。是月,命郡國守皆勸人始耕。
 
5
籍田: 魏氏天子親耕籍田。藩鎮闕諸侯百畝之禮。
 
6
籍田: 晉武帝泰始四年正月丁亥,帝躬耕籍田於東郊。詔曰:「近代以來,耕籍田於數步之中,空有慕古之名,曾無供祀訓農之實,而有百官車徒之費。今循千畝之制,當與群公卿士躬稼穡之艱難,以帥先天下。於東郊之南,洛水之北。」去宮八里,遠十六里為此千畝。帝御木輅以耕,太牢祀先農。自惠帝後,禮廢矣。
 
7
籍田: 東晉元帝將修耕籍事,竟不行。時朝議:至尊應躬祠先農不?賀循曰:「漢儀無躬祭之文,然王祭四望則毳冕,祭社稷五祀則絺冕,以此不為無親祭之義。」
 
8
籍田: 宋文帝元嘉二十一年,將親耕。時史學生山謙之以私鳩集其儀,因以奏聞。詔言酌斟眾條,造定圖注。先立春九日,司空、大司農、京尹、令、尉,度宮之辰地八里之外,整制千畝,中開阡陌。立先農於中阡西陌南,御耕壇於中阡東陌北。將耕,宿設青幕於耕壇之上。皇后帥六宮之人出穜稑之種,付籍田令。耕日,太祝令以一太牢祠先農,一如帝社儀。孟春上辛後吉亥,御乘耕根三蓋車,駕蒼駟,建青旂,著通天冠,青幘,青袞,佩蒼玉。藩王以下至六百石皆衣青。唯三臺武衛不耕,不改章服。駕出如郊廟儀。至籍田,侍中跪奏:「至尊降車。」臨壇,大司農跪奏:「先農已享,請皇帝親耕。」太史贊曰:「皇帝三推三反。」於是群臣以次耕,王公及諸侯五推五反,孤卿大夫七推七反,士九推九反。籍田令率其屬耕,竟畝,洒種即耰,禮畢。乃班下州縣,悉備其禮焉。
 
9
籍田: 齊武帝永明中,耕籍田用丁亥。時有司奏:正月丁亥,可祀先農。比來並用立春後亥。王儉以為亥日籍田,經記無文。助教周山文議曰:「蔡邕月令章句解元辰云『日,幹也。辰,支也。有事於天,用日;有事於地,用辰』。」何佟之云:「少牢饋食禮云『孝孫某,來日丁亥,用薦歲事於皇祖伯某』。鄭以為『不必丁亥,今但直舉一日以言之耳。禘太廟禮日用丁亥,若不得丁亥,則用己亥、辛亥,苟有亥焉可也』。漢文用此日耕籍祠先農,後王相承用之,非有別義。」班固序亥位云「陰氣應無射,該藏萬物,而雜陽閡種」也。且亥既水辰,含育為性,播厥取吉,其在茲乎!使御史乘馬車,載耒耜,從五輅後。
 
10
籍田: 梁初,依宋齊禮,以正月用事,不齋不祭。天監十二年,以啟蟄而耕。時在二月內,尚書云「以殷仲春」,籍田理在建卯,於是改用二月。與百官御事並齋三日,沐浴祼饗。侍中奉耒耜,載於象輅,以隨木輅之後。禮云「親載耒耜,措於參保介之御閒。」則置所乘輅上。普通二年,又移籍田於建康北岸,築兆域如南北郊。別有親耕臺,在壇東。帝親耕畢,登此臺以觀公卿之推反。
 
11
籍田: 後魏太武帝天興三年春,始躬耕籍田,祭先農,用羊一。
 
12
籍田: 北齊籍於帝城東南千畝內,種赤粱、白穀、大豆、赤黍、小豆、黑穄、麻子、大麥、小麥,色別一頃。自餘一頃,地中通阡陌,作祠壇於陌南阡西,廣輪三十尺,四陛三壝四門。又為大營於外,設御耕壇於阡東陌北。每歲正月上辛後吉亥,祠先農神農氏於壇上,無配饗。祭訖,親耕。
 
13
籍田: 隋制,於國南十四里啟夏門外,置地千畝,為壇行禮。播殖九穀,納於神倉,以擬粢盛。穰斓以餉犧牲。
 
14
籍田: 大唐貞觀三年正月二十一日,太宗親祭先農,籍於千畝之甸。初,議籍田方面所在,給事中孔穎達曰:「禮,天子籍田於南郊,諸侯於東郊。晉武帝猶於東南。今於城東,不合古禮。」太宗曰:「禮緣人情,亦何常之有。且虞書云『平秩東作』,巳在東矣。又乘青輅、推黛耜者,所以順於春氣。且朕見居少陽之地,田於東郊,蓋其宜也。」於是遂定。武后改籍田為先農壇。神龍初,復改先農壇為帝社壇。祝欽明奏曰:「按祭法:『王自為立社曰王社。』先儒以為其社在籍田之中,詩載芟篇序云『春籍田而祈社稷』是也。」具社稷篇中。開元二十三年二月,親祀神農於東郊,句芒配。禮畢,躬御耒耜籍於千畝之甸。時有司進儀注:天子三推,公卿九推,庶人終畝。玄宗欲重勸耕籍,遂進耕五十餘步,盡壟乃止。耕畢,輦還齋宮,大赦。侍耕、執牛官皆加級賜帛。其儀備開元禮。
 
《先蠶》
1
先蠶: 周 漢 後漢 魏 晉 宋 北齊 後周 隋 大唐
 
2
先蠶: 周制,仲春,天官內宰詔后帥外內命婦,始蠶於北郊,以為祭服。蠶於北郊,婦人以純陰也。天子、諸侯必有公桑蠶室,近川而為之。築宮仞有三尺,棘牆而外閉之。后妃齋戒,享先蠶而躬桑,以勸蠶事。季春吉巳,王后享先蠶。先蠶,天駟也。享先蠶而後躬桑,示率先天下也。及大昕之朝,君皮弁素積,卜三宮之夫人、世婦之吉者。使入蠶於蠶室,奉種浴於川。桑於公桑,風戾以食之。是月也,命有司無伐桑柘。愛蠶食也。有司,主山林之官也。乃修蠶器,薄槌鉤筐之類。禁原蠶。原,再也。天文,辰為馬。蠶與馬同氣,物莫能兩大,禁原蠶,為傷馬。
 
3
先蠶: 漢皇后蠶於東郊。其儀:春桑生,而皇后親桑於苑中。蠶室養蠶千薄以上,祀以中牢羊豕。祭蠶神曰苑窳婦人、寓氏公主,凡二神。群臣妾從桑還,獻於繭館,皆賜從桑者絲。皇后自行。窳音以主反。
 
4
先蠶: 後漢皇后四月,帥公卿列侯夫人蠶。皇后出,乘鸞輅,青羽蓋,駕四馬,龍旂九斿。大將軍妻參乘,太僕妻御,前鸞旂車,皮軒闟音翕戟,雒陽令奉引,千乘萬騎。車府令設鹵簿駕,公、卿、五營校尉、司隸校尉、河南尹妻皆乘其官車,帶夫本官綬,從其官屬導從皇后。置武賁、羽林騎,戎頭、黃門鼓吹,五帝車,女騎夾轂,執法御史在前後,亦有金鉦黃鉞,五將導。桑於蠶宮,手三盆於繭館,畢,還宮。祀先蠶,禮以少牢。凡蠶絲絮,織室以作祭服。祭服者,冕服也。天地宗廟群神五時之服。其皇帝得以作縷縫衣,皇后得以作巾絮而已。置蠶宮令、丞,諸天下官下法皆詣蠶室,與婦人從事,故舊有東西織室作治。
 
5
先蠶: 魏文帝黃初七年,皇后蠶於北郊,依周典也。
 
6
先蠶: 晉武帝太康六年,蠶於西郊。蓋與籍田對其方也。先蠶壇高一丈,方二丈,四出陛,陛廣五尺,在皇后采桑壇東南帷宮外門之外,而東南去帷宮十丈,在蠶室西南,桑林在其東。取列侯妻六人為蠶母。蠶將生,擇吉日,皇后著十二笄步搖,依漢魏故事,衣青衣,乘油畫雲母安車,駕六騩音貴馬。女尚書著貂蟬佩璽陪乘,載筐鉤。公主、三夫人、九嬪、世婦、諸太妃、太夫人及縣鄉君、郡公侯特進夫人、外世婦、命婦皆步搖,衣青,各載筐鉤從蠶。先桑二日,蠶宮生蠶著簿上。躬桑日,皇后未到,太祝令質明以太牢告祠,謁者一人監祠。祠畢,徹饌,頒餘胙於從桑及奉祠者。皇后至西郊升壇,公主以下陪列壇東。皇后東面躬桑,采三條,諸妃公主各采五條,縣鄉以下各采九條,悉以桑授蠶母,還蠶室。事訖,皇后還便座,公主以下乃就位,設饗宴,賜絹各有差。
 
7
先蠶: 宋孝武大明四年,始於臺城西白石里為蠶所,設兆域,置大殿,又立蠶觀。其禮皆循晉氏。
 
8
先蠶: 北齊為蠶坊於京城北之西,去皇宮十八里外。有蠶宮,方九十步,牆高一丈五尺。其中起蠶室二十七,別殿一區。置蠶宮令、丞,宦者為之。路西置皇后蠶壇,高四尺,方二丈,四陛,陛各廣八尺。置先蠶壇於桑壇東南,大路東,橫路南。壇高五尺,方二丈,四陛,陛各五尺。外兆方四十步,面開一門。有綠襜襦、恳衣、黃履,以供蠶母。每歲季春,穀雨後吉日,使公卿以一太牢祠先蠶黃帝軒轅氏於壇上,無配,如祀先農。禮訖,皇后因親桑於壇。備法駕,服鞠衣,乘重翟,帥六宮升桑壇東陛,即御座。女尚書執筐,女主衣執鉤,立壇下。皇后降自東陛,執筐者處右,執鉤者居左,蠶母在後。乃躬桑三條,訖,升壇即御座。內命婦以次就桑,服鞠衣者采五條,展衣者七條,褖衣者九條,以授蠶母。還蠶室,切之,授世婦,洒一簿。凡應桑者並復本位。后乃降壇,還便殿,設勞酒,頒賚而還。
 
9
先蠶: 後周制,皇后乘翠輅,率六宮三妃、三镅、音弋,婦官名。御媛、御婉、三公夫人、三孤內子至蠶所,以一少牢親進,祭奠先蠶西陵氏神。禮畢,降壇,令二嬪為亞獻終獻,因以躬桑。
 
10
先蠶: 隋制,先蠶壇,於宮北三里為壇,高四尺。季春上巳,皇后服鞠衣,以一太牢、制幣,祭先蠶於壇上,用一獻之禮。祭訖,就桑位於壇南,東面。尚功進金鉤,典制奉筐。皇后采三條,反鉤。命婦各依班采五條九條止。世婦於蠶母受切桑,洒訖,皇后乃還。自齊及周隋,其典法多依晉儀,亦時有損益。
 
11
先蠶: 大唐顯慶元年三月辛巳,皇后武氏;先天二年三月辛卯,皇后王氏;乾元二年三月己巳,皇后張氏:並有事於先蠶。其儀備開元禮。

※※※

漢代之後 -> 隋唐 -> 通典 -> 兵六

《兵六》
1
兵六: 孫子曰:「兵者,詭道也。無常形,以詭詐為道。若息侯誘楚子謀宋。故能用示之不能用,言己實能用師,外示之怯也。若孫臏示弱而制龐涓。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欲近而設其遠也,欲遠而設其近也,誑曜敵軍,示之以遠,本從其近。若韓信之襲安邑,陳舟臨晉而度夏陽。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敵人前後不相及,眾寡不相待,貴賤不相救,上下不相扶,卒離而不集,兵合而不齊。多設詐變,出東見西,攻南引北,亂之,使彼章惶離亂,而不集聚。合於利而動,暴之使離,亂之使不齊,動兵而戰。不合於利而止。」
 
《示弱》
1
示弱: 春秋時,晉聲子謂楚令尹屈建曰:「若敖之亂,伯賁之子苗賁皇奔晉,以為謀主。及鄢陵之役,楚晨壓晉軍而陣。苗賁皇曰:『楚師之良在中軍王族而已,若塞井夷灶,成陣以當之,欒、范易行以誘之,欒書時將中軍,范燮佐之。易行,謂簡易兵備,欲令楚貪己,不復顧二穆之兵。易,以豉反。行,胡郎反。中行、二郤必克二穆,郤錡時將上軍,中行偃佐之,郤至佐新軍。令此三人分良以攻二穆之兵。楚子重、子辛皆出穆王,故曰二穆。錡,魚綺反。吾乃四萃於其王族,必大敗之。』四萃,四面集攻。晉人從之,楚師大敗,王夷師熸,夷,傷也。吳楚之閒,謂火滅為熸。子廉反。子反死之。鄭叛、吳興,則苗賁皇之為也。」
 
2
示弱: 漢初,韓王信反,高帝自往擊。至晉陽,聞信與匈奴欲擊漢,帝使人使匈奴。匈奴匿其壯士肥牛馬,匿,藏。徒見老弱及羸畜。使者十輩來,皆言匈奴易擊。帝使劉敬復往使匈奴,還報曰:「兩國相擊,此宜誇矜見所長。見,示也。今臣往,徒見羸胔老弱,胔音漬,謂死者之肉也。一說胔讀曰瘠,瘠,瘦也。此欲見短,伏奇兵以爭利。愚以為匈奴不可擊也。」是時漢兵已踰句注,二十餘萬兵已業行。帝怒,以為沮吾軍,沮謂止,壞也。材汝反。械繫敬廣武。遂往,至平城,匈奴果出奇兵圍高帝白登,七日然後得解。
 
3
示弱: 後漢末,孫策遣軍攻陳登於匡琦城。賊初到,旌甲覆水,群下咸以眾寡不敵。登乃閉門自守,示弱不戰,將士銜聲,寂若無人。登乘城觀形勢,知其可擊。乃申命士眾,宿整兵器,昧爽,開南門,引軍詣賊營,步騎鈔其後。賊周章,方結陣,不得還船,登縱兵乘之,賊遂大敗。
 
4
示弱: 陳武帝東討杜龕,侯安都居守。北齊軍入據石頭,遊騎至於闕下。安都閉門偃旗幟,示之以弱,且令城中曰:「有登陴看賊者斬。」及夕,賊收軍還石頭,安都夜令士卒密營禦敵之具。明晨,賊騎又至,安都率甲士三百人,開東西掖門與戰,大敗之,賊乃退還石頭,不敢逼臺城。
 
5
示弱: 後周末,隋文帝作相之初,尉遲迥拒命,遣將于仲文率兵定關東。軍次蓼隄,迥將檀讓擁眾數萬,仲文以羸師戰,讓悉眾來拒,仲文偽北,讓軍頗驕。於是遣精兵左右翼擊之,大敗讓軍。進攻梁郡,迥守將劉子寬棄城遁走。
 
《示怯》 
1
示怯: 周初,武王問太公曰:「敵人先至,已據便地,形勢又強,則如之何?」對曰:「當示怯弱,設伏佯走,自投死地。敵見之,必疾速而赴,擾亂失次,必離故所,入我伏兵。齊起,急擊前後,衝其兩旁。」
 
2
示怯: 戰國趙將李牧,常居代鴈門,備匈奴。以便宜署吏,市租皆輸入幕府,為士卒費。日擊數牛饗士,習騎射,謹烽火,多閒諜,厚遇戰士。為約曰:「匈奴即入盜,急入收保,有敢捕虜者斬。」匈奴每入,烽火謹,輒入收保,不敢戰。如是數歲,亦不亡失。然匈奴謂牧為怯。趙王讓牧,牧如故。王怒,使他人代將。歲餘,匈奴每來,出戰,數不利。復遣牧。牧至,如故約。匈奴數歲無所得,終以為怯。邊士皆願一戰。於是乃具選兵車得千三百乘,騎萬三千匹,百金之士五萬,彀弓弩者十萬人,悉勒習戰。大縱畜牧,人眾滿野。匈奴小入,佯北不勝,以數千人委之。單于聞之,大喜,率眾來。牧多為奇陣,張左右翼擊之,破殺匈奴十餘萬騎,單于奔走。十餘歲不敢近邊。
 
3
示怯: 戰國韓、魏相攻,齊將田忌率兵伐魏。魏將龐涓聞之,去韓而歸。孫臏謂田忌曰:「彼三晉之兵素皆悍勇而輕齊,齊號為怯。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兵法,百里而趨利者蹶上將軍,蹶猶挫也。蹶,紀劣反。五十里而趨利者軍半至。使齊軍入魏地為十萬灶,明日為五萬灶,又明日為三萬灶。」龐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齊卒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過半矣。」乃棄其步兵,與其輕銳倍日并行逐之。并,畢正反。孫子度其行,暮當至馬陵。馬陵道狹,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樹白而書之曰:「龐涓死此下。」於是令萬弩夾道而伏,期曰:「暮見火舉而俱發。」龐涓夜至斫木下,見白書,乃鑽火燭之。讀書未畢,齊軍萬弩俱發,軍大亂,龐涓乃自刎。
 
4
示怯: 隋煬帝大業中,彭城賊張大彪、宗世模等眾至數萬,保縣薄山,寇掠徐、兗。隋將董純討之。純初閉營不與戰,賊屢挑之不出,賊以純為怯,不設備,縱兵大掠。純選精銳擊賊,合戰於昌慮,大破之,斬首萬餘級,築為京觀。
 
5
示怯: 隋末,山賊孟讓眾號十萬,屯盱眙。煬帝遣王世充保都梁山以拒之,久不與戰,乃宣言士卒亡叛,使賊中聞之。讓果大笑曰:「王世充文法吏,何能為將。吾當生縛之。」於是進攻其柵,充與戰,佯不勝。讓益輕之,乃分兵虜掠。世充知其可擊,令軍中移灶撤幕,設方陣四面而出戰,大破之,虜男女十萬餘口,讓僅以身免。
 
《示緩》
1
示緩: 戰國秦伐韓,軍於閼與。趙王召問趙奢,奢對曰:「道遠險狹,譬猶兩鼠鬥於穴中,將勇者勝。」王令奢救之。兵去邯鄲三十里,而令軍中曰:「有以軍事諫者死。」秦軍武安西,秦軍鼓噪勒兵,武安屋瓦盡震。軍中候有一人言急救武安,奢立斬之。堅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復益增壘。秦閒來,奢善食遣之。閒以報秦將,秦將大喜曰:「夫去國三十里而軍不行,乃增壘,閼與非趙地也。」奢既已遣秦閒,乃卷甲而趨之,二日一夜至,令善射者去閼與五十里而軍。壘成,秦人聞之,悉甲而至。奢縱兵擊破之,閼與圍解。
 
2
示緩: 後漢末,曹公進軍攻袁尚將審配於鄴,先鑿塹圍,周迴四十里,初令淺,示若可越。審配遙見,笑而不出爭利。曹公令一夜濬之,廣深二丈,決漳水以灌之。數月,城中餓死過半。尚將馬延臨陣降,遂克鄴城。
 
3
示緩: 魏將司馬宣王征公孫文懿,賊保襄平,宣王進軍圍之。會霖潦,大水平地數尺,三軍恐懼,欲移營。宣王令軍中敢有言徙者斬。都督令史張靜犯令,斬之,軍中乃定。賊恃水,樵牧自若。諸將欲取之,皆不聽。司馬陳珪曰:「昔攻上庸,八部並進,晝夜不息,故能一旬之半拔堅城,斬孟達。今者遠來而更安緩,愚竊惑焉。」宣王曰:「孟達眾少而食支一年,吾將士四倍於達而糧不淹一月,以一月圖一年,安可不速?以四擊一,正令半解,猶當為之。是以不計死傷,與糧競也。今賊眾我寡,賊飢我飽,水雨乃爾,功力不設,雖當促之,亦何所為。自發京師,不憂賊攻,但恐賊走。今賊糧垂盡,而圍落未合,掠其牛馬,鈔其樵採,此故驅之走也。夫兵者詭道,善因事變。賊憑眾恃雨,故雖飢困,安肯束手,當示無能為之。若取小利以驚之,非計也。」既而雨止,遂合圍。起土山地道,楯櫓鉤橦競發,矢石雨下,晝夜攻而拔之。
 
4
示緩: 後魏末,万俟醜奴稱亂關右,魏將賀拔岳討之,軍於汧、渭之閒,宣告遠近曰:「今氣候漸熱,非征討之時,待至秋涼,更圖進取。」醜奴聞之,遂以為實,分遣諸軍散營農於岐州之北百里細川,使其大將侯伏侯元進領兵五千,據險立柵。其千人以下為柵者亦有數處,且田且守。岳知其勢分,乃密嚴備。晡時,潛遣輕騎先行斷諸路,於後諸軍盡發。昧旦,攻圍元進柵,拔之。諸所俘執皆放之,自餘柵悉降。岳星言徑趣涇州,其刺史侯長貴亦以城降。醜奴乃棄平亭而走。
 
《聲言擊東其實擊西》 
1
聲言擊東... : 後漢初,岑彭將兵三萬餘人南擊秦豐,拔黃郵,豐與其大將蔡宏拒彭等於鄧,數月不得進。彭夜勒兵馬,申令軍中,使明早西擊山都。乃緩所獲虜,令得逃亡,歸以告豐,豐即悉其軍西邀彭。彭乃潛兵渡沔水,擊其將張楊於阿頭山,大破之。從川谷閒伐木開道,直襲黎丘,破諸屯兵。豐聞大驚,馳歸救之。彭依東山為營,豐與蔡宏夜攻彭,彭先為之備,出兵逆擊之,豐敗走。
 
2
聲言擊東... : 後漢初,張步據齊地,漢將耿弇征之,弇音甘。張步將費邑分遣其弟敢守巨里。弇進兵先脅巨里,使多伐樹木,揚言以填塞坑塹。數日,有降者言邑聞弇欲攻巨里,謀來救之。弇乃嚴令軍中趣修攻具,宣勒諸部,後三日當悉力攻巨里城。陰緩生口,令得亡歸。歸者以弇期告邑,邑至日果自將精兵三萬餘人來救之。弇喜,謂諸將曰:「吾所以修攻具者,欲誘致邑耳。今來,適其所求也。」即分三千人守巨里,自引精兵上岡阪,乘高合戰,大破之,臨陣斬邑。既而收首級以示巨里城中,城中忷懼,費敢悉眾亡歸張步。時張步都劇,使其弟藍將精兵二萬守西安,又令將萬餘人守臨淄,相去四十里。弇進軍畫胡麥反中,居二城之閒。弇視西安城小而堅,且藍兵又精,臨淄名雖大而實易攻,乃勒諸將校後五日攻西安。藍聞之,晨夜警守。至期夜半,弇勒諸將皆蓐食,會明至臨淄城。護軍荀梁等爭之,以為宜速攻西安。弇曰:「不然。西安聞吾欲攻之,日夜為備;臨淄出不意至,必驚擾,吾攻之一日必拔。拔臨淄即西安孤,張藍與步隔絕,必復亡去,所謂擊一而得兩者也。若先攻西安,定不卒下,頓兵堅城,死傷必多。縱能拔之,張藍引軍還奔臨淄,并兵合勢,觀人虛實,吾深入敵地,後無轉輸,旬月之閒,不戰而困。諸君之言,未見其宜也。」遂攻臨淄,半日拔之,入據其城。張藍聞之大懼,遂將眾亡歸劇。
 
《示形在彼而攻於此》
1
示形在彼... : 春秋時,越伐吳,吳子禦於笠澤,夾水而陣。越為左右句卒,句卒,鉤伍相著,別為左右屯也。使夜或左或右,鼓譟而進;吳師分以禦之。越以三軍潛涉,當吳中軍而鼓之,吳師大亂,遂敗之。左右句卒為聲勢,以分吳軍而三。吳越春秋曰:「越伐吳,起軍於江南,乃具左右軍,將有私卒六千人為中軍。日昏,乃令左軍銜枚泝江五里,右軍銜枚沿江五里,夜半鳴鼓,吳師聞之,大駭曰:『越人來攻我乎?』因分其軍為二陣拒越,越王乃以其中軍銜枚,潛涉不譟,以襲攻之,吳師大敗。」此語左氏傳同,其語小異,故附於注末。
 
2
示形在彼... : 漢王遣將韓信擊魏,魏王盛軍蒲阪,塞臨晉,信乃益為疑兵,陳船欲渡臨晉,而伏兵從夏陽以木罌莳渡軍,以木為器,如罌莳。以度軍無船且尚密。襲安邑,虜魏王豹。
 
3
示形在彼... : 漢吳王濞反,漢將周亞夫率師禦之,壁於下邑。吳師奔壁東南,亞夫使備西北,吳果以精兵奔西北,不得入,乃大敗之。亞夫悟之而勝。
 
4
示形在彼... : 後漢將吳漢、岑彭討公孫述,述使其將延岑等悉兵拒廣漢及資中,又遣將侯丹率二萬餘人拒黃石。彭乃多張疑兵,使護軍楊翕與臧宮拒延岑等,自分兵浮江下還江州,今南平郡,即漢江州縣。泝都江而上,都江,成都江。襲擊侯丹,大破之。因晨夜倍道兼行二千餘里,徑拔武陽。使精騎馳廣都,去成都數十里,勢若風雨,所至皆奔散。初,述聞漢軍在平曲,故遣大兵逆之。及漢軍至武陽,繞出道延岑軍後,蜀地震駭。
 
5
示形在彼... : 後漢馬援為隴西太守,發步騎三千人擊先零羌。羌將其妻子輜重移阻於允吾谷,允吾,音鉛牙。援乃潛行閒道,掩赴其營。羌大驚壞,復遠徙唐翼谷中,援復追討之。羌引精兵聚北山,援陳軍向山,而分遣數百騎繞襲其後,乘夜放火,擊鼓叫譟,虜遂大潰。
 
6
示形在彼... : 後漢末,黃巾賊起,漢將朱俊率兵討之。賊帥韓忠據宛拒俊,俊兵少不敵,乃長圍結壘,起土山以臨城內,因鳴鼓攻其西南,賊悉眾赴之。俊自將精卒五千,掩其東北,乘城而入,忠乃退保小城,惶懼乞降。
 
7
示形在彼... : 後漢末,曹公與袁紹相持官渡,紹遣將郭圖、淳于瓊、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紹引兵至黎陽,將渡河。曹公北救延,荀攸說公曰:「今兵少不敵,分其勢乃可。公到延津,若將渡兵向其後者,紹必西應之,然後輕兵襲白馬,掩其不備,顏良可擒也。」公從之。紹聞兵渡,即分兵西應之。公乃引軍兼行趣白馬,未至十餘里,良大驚,來逆戰。使張遼、關羽前登,擊破,斬良。遂解白馬圍。
 
8
示形在彼... : 後漢末,曹公擊破馬超,超走涼州,關中平。諸將或問公曰:「初,賊守潼關,渭北道缺,不從河東擊馮翊而反守潼關,引日而後北渡,何也?」公曰:「賊守潼關,若吾入河東,賊必引守諸津,則西河未可渡。吾故盛兵向潼關,賊悉眾南守,西河之備虛,故徐晃等得擅取西河;然後引軍北渡,賊不能與吾爭西河者,以有二將之軍也。連車豎柵,為甬道而南,既為不可勝,且以示弱。渡渭為堅壘,虜至不出,所以驕之也,故賊不為營壘而求割地。吾順言許之,所以從其意,使自安而不為備,因蓄士卒之力,一旦擊之,所謂疾雷不及掩耳,兵之變化,固非一道也。」
 
9
示形在彼... : 後漢末,蜀將關羽圍曹公將曹仁於樊,又圍將軍呂常於襄陽。曹公遣將徐晃救仁,以羽難與爭鋒,遂前至偃城。晃到,詭道作都塹,示欲截其後,賊燒屯走。晃得偃城,兩面連營,稍前,去賊圍三丈所,未攻。賊圍頭有屯,又別屯四冢。晃揚聲當攻圍頭屯,而密攻四冢。羽見四冢欲壞,自將步騎五千出戰,晃擊之,退走,遂追陷與俱入圍,破之,或自投沔水死。曹公令曰:「賊圍塹鹿角十重,將軍致戰全勝,遂陷賊圍,多斬首虜。吾用兵三十餘年,及所聞古之善用兵,未有長驅徑入敵圍者也。」
 
10
示形在彼... : 後漢末,田國讓守馬城,為鮮卑攻圍之十重。國讓密嚴使司馬建旌旗,鳴鼓吹,將步騎從南門出,胡人皆屬目往赴之。國讓將精銳自北門出,鼓譟而赴,兩頭俱發,出虜不意。虜眾散亂,皆無弓馬,步走二十餘里,僵屍蔽地。
 
11
示形在彼... : 魏將司馬宣王征公孫文懿,次於遼水。文懿遣將軍卑衍、楊祚等步騎數萬阻遼隧以距之,圍塹二十餘里。宣王令其軍穿圍,盛兵多張旗幟出其東南,賊盡銳赴之。乃汎舟潛濟急東北,斜趣襄平。衍等恐襄平無守,夜遁走。
 
12
示形在彼... : 魏將郭淮討叛羌,其羌師屯河關、白土故城,據河拒官軍。淮見形上流,密於下渡兵據白土城,擊,大破之。
 
13
示形在彼... : 蜀將諸葛亮出斜谷,司馬宣王屯北原。亮盛兵西行,諸將皆欲攻西圍,郭淮獨以為此見形於西,欲使官兵重應之,必攻陽遂耳。其夜果攻陽遂,有備不得上。
 
14
示形在彼... : 十六國前燕將慕容垂討丁零翟釗於滑臺,次於黎陽津,釗於南岸拒守,垂徙營就西津,為牛皮船百餘艘,載疑兵列仗,泝流而上。釗先以大眾備黎陽,見垂向西津,乃棄營西拒。垂潛遣其桂林王慕容鎮、驍騎慕容國於黎陽津夜濟,壁於河南。釗聞而奔還,士眾疲渴,走歸滑臺,釗攜妻子率數百騎北趣白鹿,垂遣追擊之,盡擒其眾。
 
15
示形在彼... : 東晉末,宋武帝遣將朱齡石伐譙縱於蜀。宋武曰:「往年劉敬宣出黃虎,無功而退。賊謂我今應從外水往,而料我當出其不意,猶從內水來也。如此,必以重兵守涪音浮城,以備內道。若向黃虎,正墮其計。今以大眾自外水取成都,疑兵出內水,此制敵之奇也。」而慮此聲先馳,賊審虛實,乃別有函書,全封付齡石,署函邊曰:「至白帝乃開。」諸軍雖進,未知處分所由。至白帝,發書,曰:「眾軍悉從外水取成都,臧熹、朱林於中水取廣漢,使羸弱乘高艦十餘,由內水向黃虎。」眾軍乃倍道兼行,譙縱果備內水,使其大將譙道福以重兵戍涪城,遣其將侯輝、譙詵等率眾萬餘屯彭模,夾水為城。齡石至彭模,諸將以賊水北城險阻眾多,咸欲先攻其南城,齡石曰:「不然。雖寇在北,今屠南城,不足以破北;若盡銳以拔北壘,南城不麾而自散也。」遂攻北城,詰朝戰,至日昃,焚其樓艣,四面並登,斬侯輝、譙詵,仍迴軍以麾,南城即時潰散。
 
16
示形在彼... : 宋劉道濟為益州刺史,刑政失中,群盜蜂起,攻圍州城。道濟將裴方明出東門,破賊三營,斬首數百級。賊雖敗,已復還合。方明復偽出北門,迴擊城東大營,殺千餘人。時天大霧,方明等復揚聲出東門,而潛自北門出攻城北、城西諸營,賊眾大潰,於是奔散。
 
17
示形在彼... : 西魏末,岷州羌據州城反,魏將獨孤信討之。信勒兵向萬年,頓三交谷口。賊并力拒守,信因詭道趨綢松嶺。綢,直留反。賊不虞信兵之至,睹風奔潰。乘勝逐北,徑至城下,賊並出降。
 
18
示形在彼... : 西魏末,涼州刺史宇文仲和據州不受代,魏將獨孤信率兵討之。仲和嬰城固守,信夜令諸將以衝梯攻其東北,信親率壯士襲其西南,遲明克之。遲,直吏反。未明也。天未明之頃,已襲之,事畢然後天明,明遲於事耳。
 
19
示形在彼... : 隋漢王諒作亂,遣其將余公理自太行下河內。隋將史祥討之,軍於河陰,久不得濟。祥謂軍吏曰:「余公理輕而無謀,才用素不足稱,又新得志,謂其眾可恃。恃眾必驕。且河北人先不習兵,所謂擁市人而戰,不足圖也。」乃令軍中修攻河陽具。公理使諜知之,果屯兵於河陽內城以備祥。祥於是艤船河南,公理聚甲以當之。祥乃簡精銳於下流潛渡,公理率眾拒之。祥至湨古闃反水,兩軍相對,公理未成列,祥縱擊,大破之。
 
20
示形在彼... : 孫子曰:「利而誘之,親而離之。」以利誘之,使五閒並入,辯士馳說,親彼君臣,分離其形勢。若秦遣反閒,欺誑趙君,使廢廉頗而任趙奢之子,卒有長平之敗。
 
《示無備設伏取之》
1
示無備設... : 後魏將傅永守楚王戍,蕭齊將裴叔業來攻。永令填塞外塹,夜伏戰士一千人於城外。曉而叔業等至,頓於城東,列陣,將置長圍。永所伏兵於左道擊其後軍,破之。叔業乃令將佐守所列之陣,自率精甲數千人救之。永上門樓,觀叔業南行五六里許,便開門奮擊,遂摧破之。叔業進退失圖,於是奔走。左右欲追之,永曰:「弱卒不滿三千,彼精甲猶盛,非力屈而敗,直墮吾計中耳。既不測我之虛實,足喪其膽。俘此足矣,何假逐之。」
 
2
示無備設... : 後周韓褒為汾州刺史,州界北接太原,當千里徑。先是,高齊寇數入,民廢耕桑,前後刺史,莫能防捍。褒至,適會寇來,褒乃不下屬縣。民既不及設備,以故多被抄掠。齊人喜,相謂曰:「汾州不覺吾至,先未集兵,今者之還,必莫能追躡我矣。」由是益懈,不為營壘。褒已先勒精銳,伏北山中,分據險阻,邀其歸路。乘其眾怠,縱伏擊之,盡獲其眾。
 
3
示無備設... : 孫子曰:「夜戰多火鼓,晝戰多旌旗,所以變人耳目。以治待亂,以靜待譁,此治心者也。」以我之清淨,待彼之諠譁,此治人心者也。故太公曰:「事莫大於必克,用莫大於玄默。」
 
《示強》
1
示強: 春秋時,楚將子元以車六百乘伐鄭,師於桔柣之門。桔柣,鄭遠郊之門也。桔,胡結反。柣,徒結反。又入自純門及逵市。純門,鄭外郭門也。逵市,郭門道上市。懸門不發,效楚言而出。子元曰:「鄭有人。」懸門施於內城門。鄭示楚以閒暇,故不閉城門。出兵而效楚言,故子元畏之不敢進。諸侯救鄭。楚師夜遁。鄭人將奔桐丘,諜言曰:「楚幕有烏。」乃止。諜,閒也。幕,帳也。
 
2
示強: 春秋時,楚大饑,戎伐其西南,戎,山夷也。庸人帥群蠻以叛楚,庸,屬楚之小國。麇人率百濮將伐楚。百濮,夷也。麇,居筠反。於是申、息之北門不啟。備中國。楚人謀徙於阪高。楚險地也。蒍賈曰:「不可。我能往,寇亦能往,不如伐庸。夫麇與百濮,謂我饑不能師,故伐我也。若我出師,必懼而歸。百濮離居,將各走其邑,誰暇謀人?」乃出師。旬有五日,百濮乃罷。自廬以往,振廩同食。往,往伐庸也。振,發也。廩,倉也。同食,上下無異饌。
 
3
示強: 春秋時,晉文公率諸侯伐楚,楚將子玉從晉師。晉退三舍,楚師不止,晉師又次於城濮,楚師背酅音攜而舍,酅,陵險阻名。文公患之。聽輿人之誦恐眾畏險,故聽其歌誦。曰:「原田莓莓,莫柸反。舍其舊而新是謀。」高平曰原。喻晉軍美盛,若原田之草莓莓然,可以謀立新功,不足念舊惠也。公疑焉。疑眾謂己背舊謀新。晉大夫狐偃曰:「戰也!戰而捷,必得諸侯。若其不捷,表裏山河,必無害也。」晉國外河而內山。晉車七百乘,韅、呼見反。靷、與進反。鞅、於兩反。靽。音半。五萬二千五百人也。在背曰韅,在跄曰靷,在腹曰鞅,在後曰靽,言駕乘修備。晉侯登有莘古國名之墟以觀師,曰:「少長有禮,其可用也。」遂伐其木,以益其兵。伐木以益攻戰之具。蓋以示強。終敗楚師。
 
4
示強: 春秋時,晉侯伐齊,齊侯登巫山以觀晉師。晉人使司馬斥山澤之險,雖所不至,必旆而疏陣之。斥,候也。疏建旌旗以為陣,示眾也。使乘車者左實右偽,以旆先,偽以衣物為人形也,建旆以先驅。輿曳柴而從。以揚塵。齊侯見之,畏其眾也,乃脫歸。脫,不張旗幟也。
 
5
示強: 春秋時,晉聲子聘楚,謂令尹屈建曰:「子儀之亂,析公奔晉,以為謀主。繞角之役,析公曰:『楚師輕佻,易震蕩也。若多鼓鈞聲,以夜軍之,鈞同其聲楚師必遁。』晉人從之,楚師宵潰。晉遂侵蔡,襲沈,獲其君,敗申、息之師於桑隧,獲申麗而還。鄭於是不敢南面。楚失華夏,則析公之為也。」
 
6
示強: 漢景帝時,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貴人從李廣中官之幸貴者。勒習兵擊匈奴。貴人將數十騎出獵,見匈奴三人,與戰,被射傷。中貴人走廣,廣曰:「是必匈奴射鵰者也。」鵰善飛,故使善射者射。廣乃遂從百騎以馳三人,令其騎張左右翼,而廣身射彼三人,殺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射鵰者也。遙見匈奴有數千騎,見廣,以為誘騎,皆驚,上山陣。廣之百騎皆大恐,欲馳還走。廣曰:「吾去大軍數十里,今若走,匈奴追射我立盡。今我留,匈奴必以我為大軍誘之,必不敢擊我。」廣令諸騎曰:「前。」未到匈奴陣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馬解鞍。」其騎曰:「虜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廣曰:「彼虜以我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堅其意。」胡騎遂不敢擊。有白馬將出護其兵,於是廣上馬與十餘騎奔射殺之,而復還其騎中,解鞍,令士皆縱馬臥。是時會暮,胡兵終怪之,卒不敢擊。向夜半時,胡兵以為漢有伏軍於旁欲夜取之,皆引兵去。詰朝,廣乃歸其大軍。
 
7
示強: 後漢廉范為雲中太守,會匈奴大入塞,范自率士卒拒之。虜眾盛,不敵。會日暮,令軍士各交縛兩炬,三頭燃火。虜遙見火多,謂漢兵救至,待朝將退。范乃令軍中蓐食,晨往擊之,斬首數百級,虜自此不敢向雲中。
 
8
示強: 後漢虞詡為武都太守,以討叛羌,羌乃率眾數千,遮詡於陳倉、崤谷,詡即停軍不進,而言上書請兵,須到當發。羌聞之,乃分鈔旁縣,詡因其兵散,日夜進道,兼行百餘里。令吏士各作兩灶,日增倍之,羌不敢逼。或問:「孫臏減灶而君增之。兵法,日行不過三十里,戒不虞,而今日且二百,何也。」詡曰:「虜眾多,吾兵少。徐行則易為所及,速進則彼所不測。虜見吾灶日增,必謂郡兵來迎。眾多行速,必憚追我。孫臏見弱,吾今示強,勢有不同故也。」既到郡,兵不滿三千,而羌眾萬餘,攻圍赤亭數十日。詡乃令軍中,使強弩勿發,先用小弩。羌以為矢力弱,不能至,并兵急攻。詡於是使二十強弩共射一人,發無不中,羌大震,退。詡因出城奮擊,多所殺傷。明日悉陳其眾,令從東郭門出,北郭門入,換衣服,迴轉數周。羌不知其數,更相恐動。詡計賊當退,乃潛遣五百餘人於淺水設伏,候其走路。虜果奔,因掩擊,大破之。
 
9
示強: 蜀將諸葛亮屯於陽平,遣魏延諸軍并兵東下,亮唯留萬人守城。魏將司馬宣王率二十萬眾拒亮,而與魏延軍錯道,逕前,當六十里。偵昌鄭反候白宣王說亮在城中兵力弱。將士失色,亮是時意氣自若,勒軍中皆臥旗偃息,不得輒出菴幔,開西門,掃地卻洒。宣王疑其有伏,於是引軍北趣山。亮謂參佐曰:「司馬懿謂吾有強伏,循山走矣。」候邏還白,如亮所言。宣王後知,深以為恨矣。
 
10
示強: 後漢末,陳登為廣陵太守,孫策遣軍攻登於匡琦城。登使人求救於曹公,而密去城十里理軍營處所,多取柴薪,兩束一聚,相去十步,縱橫成行,令夜俱起火,互然其聚,城上稱慶,若大軍到。賊睹火驚潰,登勒兵追奔,斬首萬級。
 
11
示強: 西晉杜元凱伐吳,陳兵於江陵,遣牙門管定、周旨、伍巢等率奇兵八百,汎舟夜渡,以襲樂鄉,多張旗幟,起火巴山,出於要害之地,以奪賊心。吳都督孫歆震恐,與吳將伍延書曰:「北來諸軍,乃飛渡江也。」旋皆破之。
 
12
示強: 十六國後趙石勒荊州監軍郭敬寇晉襄陽,勒驛令敬退屯樊城,戒之使偃藏旗幟,寂若無人,彼若使人觀察,則告之曰:「自愛堅守,後七八日大騎將至,相禁不復得走矣。」敬使人浴馬於津,周而復始,晝夜不絕。偵諜還告晉南中郎將周撫,撫以為勒軍大至,懼而奔於武昌,敬遂入襄陽焉。
 
13
示強: 十六國前涼張重華以謝艾為軍師將軍,率騎三萬,進軍臨河。後趙石勒將麻秋以三萬眾拒之。艾乘軺音遙車,冠白愤,苦洽反鳴鼓而行。秋遙觀而怒曰:「艾年少書生,冠服如此,輕我也。」命黑桕音朔龍驤三千人馳擊之。艾左右大擾。或勸艾乘馬,艾不從,乃下車踞胡床,指揮處分。賊以為伏兵發也,懼不敢進。又遣將緣河截其後,秋軍乃退。艾乘勝奔擊,遂大敗之,斬秋將杜勳、汲漁,俘斬一萬三千級,秋走馬奔大夏也。
 
14
示強: 東晉末,宋武帝為將,討海賊孫恩,恩在扈瀆。海鹽令鮑陋遣子嗣之以吳兵一千,請為前驅。宋武曰:「賊兵甚精,吳人不習戰,若前驅失利,必敗我軍。可在後為聲援。」不從。是夜,宋武多設伏兵,兼置旗鼓,然一處不過數人。明日,賊率眾萬餘迎戰。前驅既交,諸伏皆出,舉旗鳴鼓。賊謂四面有軍,乃引退,嗣之追奔,為賊所沒。宋武且戰且退,賊既盛,所領死傷且盡。宋武慮不免,至伏兵處,乃止,令左右脫取死人衣。賊謂當走反停,疑猶有伏。宋武因呼更戰,氣色甚猛,賊良以為然,乃引軍去。宋武徐歸,然後散兵稍集。
 
15
示強: 東晉末,桓玄篡晉,宋武帝起義討玄,玄使將桓謙、何澹之屯覆舟山。武帝使羸弱登蔣山,多張旗幟,玄不之測,大懼。武帝與劉毅等分數隊,進突謙陣,皆殊死戰,無不一當百。時東北風急,毅軍放火,煙塵張天,鼓譟之音,震駭京邑。謙等諸軍,一時奔散。
 
16
示強: 蕭梁將馮道根守阜陵。初到阜陵,理城隍,遠斥候,有如敵將至者。眾頗笑之。道根曰:「怯防勇戰,此之謂也。」理城未畢,會魏將党德浪反法宗、傅豎眼率眾二萬,奄至城下,道根塹壘未固,城中眾少,皆失色。道根命廣開門,緩服登城,選精銳二百人出與魏軍戰,敗之。魏人見意閑,且戰又不利,因退走。
 
17
示強: 西魏將宇文測行綏州事。每歲河冰合後,突厥即來寇掠,先是常先遣居人入城堡以避之。測至,皆令安堵如舊。乃於要路數百處並多積柴,仍遠遣斥候,知其動靜。是年十二月,突厥從連谷入寇,去界數十里,測命積柴之處,一時縱火。突厥謂有大軍至,懼而遁走,自相蹂踐,委棄雜畜及輜重不可勝數。測徐率所部收之,分給百姓。自是突厥不敢復至。
 
18
示強: 梁雍州刺史岳陽王蕭刦雖稱藩於西魏,而尚有二心。西魏將楊忠自樊城觀兵於漢濱,易旗遞進,實騎二千,刦登樓觀之,以為三萬,懼而服焉。
 
《敵軍攻城久不下師老擊敗之》
1
敵軍攻城... : 後漢初,龐萌、董憲反,與蘇茂、佼彊佼音效合兵三萬,急圍桃城。光武時在蒙,聞之,乃留輜重,自將輕騎三千,步卒數萬,晨夜馳赴,師次任城,去桃城六十里。旦日,諸將請進,賊亦挑戰。帝不聽,乃休士養銳,以挫其鋒。城中聞車駕至,眾心益固。時吳漢等在東郡,馳使召之。萌等乃悉兵攻城,二十餘日,眾疲困而不能下。及吳漢等到,乃率眾軍進桃城,帝親自搏戰,大破之。
 
2
敵軍攻城... : 十六國前趙劉曜敗石勒將石季龍於高堠,今絳州聞喜縣界。遂圍洛陽。勒將親救,程遐等固諫曰:「劉曜乘勝兵盛,難與爭鋒,金墉糧豐,攻之未可卒拔。曜懸軍千里,勢不支久。不可親動,動無萬全,大業去矣。」勒大怒,按劍叱遐等出。召徐光而謂之曰:「劉曜乘高堠之勢,圍守洛陽,庸人之情皆謂其鋒不可當也。然曜帶甲十萬,攻一城而百日不克,師老卒殆,以我初銳擊之,可一戰而擒。若洛陽不守,曜必送死冀州,自河以北,席卷北向,吾事去矣。程遐等不欲吾親行,卿以為何如?」光對曰:「劉曜乘高堠之勢而不能進臨襄國,更攻金墉,此其無能為也。懸軍三時,無攻戰之利,若鑾旗親駕,必睹旌奔敗。定天下之計,在今一舉。」勒笑曰:「光之言是也。」使內外戒嚴,有諫者斬。命石堪、石聰、桃豹等各統見眾會滎陽,使石季龍進據石門,以左衛石邃都督中軍事,勒統步騎四萬赴金墉。勒顧謂徐光曰:「曜盛兵成皋關,上計也;阻洛水,其次也;坐守洛陽者,成擒也。」勒諸軍至成皋。勒見曜無守軍,大悅,乃卷甲銜枚詭道兼路,出於鞏、訾之閒。知曜陳其軍十餘萬人於城西,彌悅。勒入自宣陽門,升故太極前殿。季龍步卒三萬,自城北而西,攻其中軍:石堪、石聰等各以精騎八千,城西而北,擊其前鋒,大戰於西陽門。勒躬貫甲冑,出自閶闔,夾擊之。曜軍大潰,於陣擒曜,以徇於軍。

※※※

漢代之後 -> 隋唐 -> 通典 -> 邊防六

《邊防六》 

《吐谷渾》
1
吐谷渾: 吐谷渾,本遼東鮮卑也。西晉時,酋帥徒何涉歸有二子,長曰吐谷渾,少曰若洛廆。胡罪反。涉歸死,若洛廆代統部落,別為慕容氏。渾庶長,廆正嫡。父在時,分七百戶與渾,渾與廆二部俱牧馬,馬鬥相傷,廆怒,遣使謂渾曰:「先公處分,與兄異部,牧馬何不相遠,而令馬鬥。」渾曰:「馬是畜生,食草飲水,春氣發動,所以致鬥。鬥在於馬,而怒於人耶?乖別甚易,今當去汝於萬里之外矣。」於是擁馬西行,乃西附陰山。今朔方之北。屬永嘉之亂,始度隴西,至於枹罕,而後子孫據有甘松之南,洮水之西,南極於白蘭,在益州西北。甘松山在今交川郡境。今臨洮、和政郡之南及合川郡之地。其地四時常有冰雪,唯六七月雨雹甚盛。若晴,則風飄沙礫。有麥,無穀。其青海,周迴千餘里。海中有小山,每冬冰合後,以良牝馬置此山,至來冬收之,馬有孕,所生得駒,號曰龍種。吐谷渾嘗得波斯草馬,放入海,因生驄駒,能日行千里,故時稱青海驄焉。
 
2
吐谷渾: 至其孫葉延,以禮云「公孫之子得以王父字為氏」。吾祖始自昌黎,光宅於此,今以吐谷渾為氏,尊祖之義也。自吐谷渾至葉延曾孫視羆,皆有才略,知古今,司馬、博士皆用儒生。至其子阿豺,自稱驃騎將軍、沙州刺史。阿豺兼并羌氐,號為強國,遣使詣宋朝貢。阿豺死,弟慕骢立,骢音瑰。遣軍擊乞伏茙蔓,敗之,茙音戎。東奔隴右,慕骢據有其地。其時赫連定於長安為後魏主所攻敗,擁秦雍戶口十餘萬,西次罕幵,慕骢拒擊,大破之,生擒定,送於魏。後弟慕延立。魏太武帝遣軍擊延,大破之,慕延率部落西奔白蘭,攻破于闐國,南依罽賓,七年乃還舊土。慕延死,阿豺兄樹落干子拾寅立,始邑於伏羅川。至玄孫夸呂立,自號為可汗,理伏俟城,在青海西十五里,有地方數千里。其西北諸雜種謂之阿貲虜。貲,即移反。
 
3
吐谷渾: 其南界龍涸城,去成都千餘里。大戍有四,一在清水川,一在赤水,一在澆河,一在吐屈真川,皆子弟所理。其主理慕賀川。西有黃沙,南北百二十里,東西七十里,不生草木。雖有城郭,不居,而隨逐水草。官有王公、僕射、尚書及郎中之號。其主椎直追反髻,以皁為帽。其妻衣織成裙,披錦袍,辮髻於後,首戴金花。丈夫衣服略同於華夏,多以羃羅為冠,亦以繒為帽。婦人皆貫珠束髮,以多為貴。兵器有弓刀甲桕。國無常賦,須則稅富室、商人,以充用焉。父兄亡,妻後母及嫂等,與北狄俗同。死者亦皆埋殯,其服制,葬訖則除之。性貪婪,忍於殺害。
 
4
吐谷渾: 後周明帝武成初,夸呂寇涼州,詔賀蘭祥率兵討破之,又攻拔其洮陽、洪和二城,置洮州今臨洮郡地。而還。武帝天和初,其龍涸王莫昌率眾降,以其地為扶州。今同昌郡地。二年,復遣皇太子征之,軍度青海至伏俟城,夸呂遁走,虜其餘眾而還。隋開皇中,夸呂侵弘州,在今安化郡馬嶺縣界。遣上柱國元諧擊之。賊悉發國中兵,自曼頭至於樹敦,甲騎不絕。諧頻擊破之。夸呂率其親兵遠遁,其名王十三人各率部落而降。夸呂在位且百年,死以後還以慕容為姓。其子伏允立。煬帝初,伏允遣子順來朝。帝令鐵勒襲,大敗之。伏允東走,保西平。今西平郡。帝復令觀王雄以掩之,大破其眾。伏允遁逃,部落來降十萬餘口。伏允懼,南遁於山谷閒。其故地皆空,自西平臨羌城以西,且末以東,祁連以南,雪山以北,東西四千里,南北二千里,皆為隋有,置郡縣鎮戍,發天下輕罪徙居之。其地在今西平郡之西,張掖、酒泉郡之北。隋氏置西海、且末、河源等郡。於是留順不之遣。伏允無以自資,率其徒數千騎客於党項。大業末,天下大亂,伏允及順復其故地。
 
5
吐谷渾: 大唐貞觀中,李靖、侯君集破滅之。伏允遠遁,為左右所殺。其子大寧王順歸降,於是重建其國,封順為西平部王,仍加趉巨屈反胡呂烏甘豆可汗之號,旋又為其下所殺。十年,立順子諾曷缽為河源郡王,主其國,自爾衰弱,而吐蕃強盛。高宗時,為其破滅,諾曷缽以餘眾復來降,中閒叛去。於靈州之境置安樂州,以諾曷缽為刺史,其故地並沒於吐蕃。後又封渠帥慕容宣超為青海王。
 
6
吐谷渾: 武太后朝,郭元振上安置降吐谷渾狀曰:「臣昨見唐休璟、張錫等,眾議商量,其吐谷渾部落,或擬移就秦今天水郡隴,今汧陽郡或欲移近豐今九原郡靈,今靈武郡。貴令漸去邊隅,使居內地,用為防閑之要,冀免背叛之虞。臣以為並是偏見之一端,未為久長之深冊。若近秦隴,則與監牧雜居;如在豐靈,復與默啜甫邇。必以慮其翻覆,須有遷移,縱至中土,安可易變其本性。至如书爾乙句貴,往年王孝傑奏請自河源軍徙居靈州,用為愜便。及其逃叛之日,穿監牧,掠馬群,所在傷夷,大損州縣,是則遷居中土無益之明驗矣。往者素和貴雖背聖化,只從當所居地叛走,其於中國,無所損傷,但是失少許吐渾耳,豈與句貴之為害同日而語哉!今吐谷渾之降者,非驅略而來,皆是渴慕聖化,衝鋒突刃,棄吐蕃而至者也。臣謂宜當循其情以為制,勿驚擾之,使其情地稍安,則其繫戀心亦日厚。當涼州降者,今武威郡。則宜於涼州左側安置之;當甘州、今張掖郡。肅卅降者,今酒泉郡。則宜於甘、肅左側安置之;當瓜州、今晉昌郡。沙州降者,今燉煌郡。則宜於瓜、沙左側安置之。但吐渾所降之處,皆是其舊居之地,斯輩既投此地,實有戀本之情。若因其所投之地而便居之,其情易安。因數州而磔裂之,則其勢自分。順其情,分其勢,而不擾於人,可謂善奪戎狄之權矣。何要纂聚一處如一國,使情通意合如一家,脫有異志,則一時盡去,傷害州縣,為患滋深。何如分置諸州,使每州皆得吐渾使役,欲有他懷,必不能遠相連結總去。臣愚輒以為勝冊。如允臣此見,其所置之處,仍請簡取當處強明官人,於當處鎮遏之,則小小為非,亦可杜絕。兼每使達蕃情、識利害者,共宣超兄弟一人,歲往巡按,以撫護之,無使侵削其生業,日就樂戀,自亦深矣。如此,臣實為羈縻戎狄之良冊。設使後有去就,不過邊州失少許吐渾,終無傷於中國。今此輩心悠揚而無主,未知所安,不必在早定安置之計,無令驚擾,速生邊患。」
 
《乙弗敵》
1
乙弗敵: 乙弗敵,後魏聞焉,在吐谷渾北。國有屈海,其海周迴千餘里。眾有萬落,風俗與吐谷渾同。然不識五穀,唯食魚與蘇子。蘇子狀若中國枸杞子,或赤或黑。西有契翰一部,風俗亦同,土特多狼。
 
《宕昌》
1
宕昌: 宕昌羌,後魏時興焉,亦三苗之胤,與先零、燒當、罕开諸部姓別,自立酋帥,皆有地分,不相統攝,宕昌即其一也。俗皆土著,居有棟宇。其屋,織氂牛尾及羖羊毛覆之。無法令,又無徭賦。唯征伐之時,乃相屯聚;不然,則各事生業,不相來往。皆衣裘褐,牧養氂牛、羊、豕,以供其食。俗有蒸報。無文字,但取木榮落以記歲時。三年一相聚,殺牛羊以祭天。俗重虎皮,以之送死。有梁勤者,代為酋帥,得羌豪心,乃自稱王。其界自仇池以西,東西千里;席水以南,南北八百里。仇池山在今同谷郡上祿縣。席水在今天水郡上邽縣。地多山阜,部眾二萬餘落。至其孫彌谖,始遣使於後魏,太武帝拜為宕昌王。七葉孫彌秦,皆受南北兩朝封爵。宋、齊、梁及魏,並各羈縻之。後見兩魏分隔,永熙末種人企定乃引吐谷渾寇金城,今郡地。後企定弟彌定寇石門戍。周武帝天和初,詔大將軍田弘討平之,以其地為宕州。今懷道郡。
 
《鄧至》
1
鄧至: 鄧至,羌之別種也。後魏時興焉。有像舒理者,代為白水酋帥,因地名為號,稱鄧至王。其地自千亭以東,平武以西,汶嶺以北,宕昌以南。今懷道郡之南,通北郡之北,交川、臨翼、同昌郡之地也。風土習俗,與宕昌同。自舒理至十代孫舒彭,附於後魏孝文帝,封甘松縣子、鄧至王。後數代,西魏恭帝初,其主檐術因亂來奔,周文帝遣兵送還,自後無聞。
 
《党項》
1
党項: 党項羌,在古析支之地,漢西羌之別種。魏晉以降,西羌微弱。周滅宕昌、鄧至之後,党項始強。南雜舂桑、迷桑等羌,北連吐谷渾。其種每姓別自為部落,一姓之中復分為小部落,大者萬餘騎,小者數千騎,不相統一。有細封氏、費聽氏、往利氏、頗超氏、野辭氏、房當氏、米禽氏、拓拔氏,而拓拔最為強族。俗皆土著,有棟宇,織氂牛及羊毛覆之。俗尚武,無法令賦役。其人多壽,年至百五六十歲。不事生產,好為竊盜,常相陵劫。尤重復讎,讎人未得,必蓬頭垢面,跣足蔬食,要斬讎人而後復常。男女並衣裘褐,仍被大观。不知耕稼,土無五穀。氣候多風寒。以氂牛、馬、驢、羊、豕為食。五月草始生,八月霜雪降。求大麥於他界,醞以為酒。妻其庶母及伯叔母、嫂、子弟之婦,婬穢蒸報,諸夷中最為甚,然不婚同姓。老死者以為盡天年,親戚不哭,少死者則仰天云枉而悲哭,焚之,名為火葬。無文字,但候草木以記歲時。
 
2
党項: 大唐貞觀三年,南會州都督府鄭元籴遣使招諭,其酋長細封步賴舉部內附,亦自入朝,列其地為軌州,拜步賴為刺史,其後諸部相次內附,列其地為崌、奉、巖、遠四州,各拜首領為刺史。
 
《白蘭》
1
白蘭: 白蘭,羌之別種,周時興焉。東北接吐谷渾,西至叱利摸徒,南界那鄂。風俗物產與宕昌同。周武帝保定元年,朝獻使至。
 
《吐蕃》
1
吐蕃: 吐蕃在吐谷渾西南,不知有國之所由。或云:禿髮利鹿孤有子樊尼,其主刿檀為乞伏熾盤所滅,樊尼率餘種依沮渠蒙遜,其後子孫西魏時為臨松郡丞今張掖郡張掖縣界。與主簿,皆得眾心,因魏末中華擾亂,招撫群羌,日以強大,遂改姓為窣蘇骨反绗野,至今故其人號其主曰贊府,貴臣曰主簿。又或云:始祖贊普自言天神所生,號鶻堤悉補野,因以為姓。窣绗野與悉補野言訛,其實一也。或云本姓棄蘇農也。
 
2
吐蕃: 其國出鄯城五百里,過烏海,入吐谷渾部落彌多彌、蘇毗及白蘭等國,至吐蕃界。其國風雨雷雹,每隔日有之。盛夏節氣如中國暮春之月。山有積雪,地有冷瘴,令人氣急,不甚為害。
 
3
吐蕃: 其俗重漢繒而貴瑟瑟,男女用為首飾。其君長或在跋布川,或居邏娑川,有小城而不居。坐大观帳,張大拂廬,其下可容數百人。兵衛極嚴,而衙府甚狹。俗養牛羊,取乳酪供食,兼取毛為褐而衣焉。不食驢馬肉,以麥為奥。人死,殺牛馬以殉,取牛馬頭積累於墓上。其墓正方,累石為之,狀若平頭屋。其臣與君自為友,號曰共命人,其數不過五人。君死之日,共命人皆日夜縱酒,葬日,於腳下針,血盡乃死,便以殉葬。又有親信人,用刀當腦縫鋸,亦有將四尺木,大如指,刺兩肋下,死者十有四五,亦殉葬焉。設官,父死子代,絕嗣即近親襲焉。非其種類,輒不相伏。其官章飾有五等:一謂瑟瑟,二謂金,三謂金飾銀上,四謂銀,五謂熟銅。各以方圓三寸,褐上裝之,安膊前,以辨貴賤。法令嚴肅。兵器有弓、刀、楯、桕、甲、冑。每戰,前隊皆死,後隊方進。人馬俱披鎖子甲,其制甚精,周體皆遍,唯開兩眼,非勁弓利刃之所能傷也。其戰必下馬列行而陣,死則遞收之,終不肯退。槍細,而長於中國者。弓矢弱而甲堅。人皆用劍,不戰亦負劍而行。其驛以鐵箭為契,其箭長七寸,若急驛,膊前加著一銀鶻。有草名速古芒,葉長二寸,狀若斜蒿。有鼠,尾長於常鼠。其國禁殺鼠,殺鼠者加其罪。有可跋海,去赤嶺百里,方圓七十里,東南流入蠻,與蠻西洱河合流而東,號為漾鼻水。又東南出,會川為瀘水焉。自赤嶺至邏娑川,絕無大樹木,唯有楊柳,人以為資。置大論,以統理國事。無文字,刻木結繩為約。徵兵用金箭。寇至舉燧。與其臣下一年一小盟,用羊、狗、彌猴。三年一大盟。用人、馬、牛、驢。以麥熟為歲首。其國都號為邏娑城。用法嚴整,議事則自下而起,因人所利而行之,此其所以能強且久也。重壯賤老,母拜於子。重兵死,惡病終,以累代戰沒者為甲門。臨陣奔北者,懸狐尾於其首,表其似狐之怯。
 
4
吐蕃: 其贊普弄贊,雄霸西域。隋開皇中,其主論贊索弄贊都牂牁西疋播城已五十年矣。國界西南與婆羅門接。自大唐初,已有勝兵數十萬,號為強國。男女皆辮髮观裘,以伟塗面。無器物,以手捧酒而飲之。屈木令圓,以皮作底,就中而食。俗多金及小馬。党項、白蘭諸部及吐谷渾、西域諸國咸畏懼之。
 
5
吐蕃: 至其主棄蘇農贊,貞觀十五年正月,以宗室女封文成公主,降於吐蕃贊普,命禮部尚書江夏王道宗送之。贊普親迎於河源,見王人,執子婿禮甚謹。睹大國服飾禮儀之美,俯仰有媿沮之色,謂所親曰:「我祖父未有通婚大國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當築一城,以誇後代。」仍遣酋豪子弟,請入國學,以習詩書。高宗初,封賨王。
 
6
吐蕃: 蘇農死,其子早卒,以孫代立,號乞梨拔布,幼小,大相祿東贊攝知國事,總章中,以兵臨吐谷渾。吐谷渾告急。咸亨中,高宗令將軍薛仁貴、郭待封等率眾十餘萬伐之,至大非川,為大論欽陵所敗,因遂滅吐谷渾。欽陵姓薛氏。其父祿東贊頗曉兵術,吐蕃贊府以國事委之,講兵訓師,雅有節制。吐蕃之并兼諸羌,雄霸西土,東贊有力焉。有子五人。及東贊死,欽陵兄弟復專其國。上元中,寇鄯、廓等州。儀鳳三年,遣工部尚書劉審禮為洮河軍總管,率兵十八萬以討之,戰於青海,軍敗,沒於陣。調露二年,中書令李敬玄戰於大非川,又敗績。續遣黑齒常之襲擊,破之。武太后如意初,武威軍總管王孝傑大破吐蕃,復龜茲、于闐、疏勒、碎葉四鎮。
 
7
吐蕃: 至萬歲通天初,又寇涼州,執都督許欽明。欽陵兄弟皆有才略,欽陵多居中,諸弟分領方面,諸蕃憚之。二年,吐蕃大論欽陵遣使請和。武太后遣前梓州通泉縣尉郭元振往,至野狐河,與陵遇,陵曰:「大國久不許陵和,陵久不遣蕃使,以久無報命,故去秋有甘涼之抄,斯實陵罪,今欲和好,能無懼乎!」振乃謂曰:「論先考東贊,以宏才大略,服事先朝,結好通親,荷榮承寵,本期傳之永代,垂於無窮。論不慕守舊恩,中致猜阻,無故自絕,日尋干戈,屢犯我河湟,頻擾我邊鄙。且父通之,子絕之,豈為孝乎!父事之,子叛之,豈為忠乎!然論之英聲,籍甚遐外,各自為主,奚為懼乎。」陵曰:「如所來言,陵無憂矣。今天恩既許和好,其兩國戍守,咸請罷置,以便萬姓。各守本境,靡有交爭,豈不休哉!然以西十姓突厥,四鎮諸國,或時附蕃,或時歸漢,斯皆類多翻覆。乞聖恩含弘,拔去鎮守,分離屬國,各建侯王,使其國居,人自為守,既不款漢,又不屬蕃,豈不人免憂虞,荒陬幸甚。」振曰:「十姓、四鎮,本將鎮靜戎落,以撫寧西土,通諸大邦,非有他求。論今奚疑而有憂虞乎?」論曰:「使人此詞,誠為實論。然緣邊守將,多好功名,見利而動,罕守誠信,此蕃國之所為深憂也。」振曰:「十姓諸部,與論種類不同,山川亦異。爰覽古昔,各自區分,復為我編人,積有年歲。今論欲一言而分離數部,得非昧弱苟利乎?」陵曰:「使人豈不疑陵貪冒無厭,謬陳利害,窺竊諸部,以為漢邊患耶?陵雖識不逮遠,請為使人明之。陵若愛漢土地,貪漢財幣,則青海、湟川,實邇漢邊,其去中州,蓋三四千里,必有窺羡,何不爭利於此中。而突厥諸部,懸在萬里之外,磧漠廣莽,殊異中國。安有爭地於萬里外,而能為漢邊患哉!捨近務遠,計豈然也?但中州人士,深謀多計,天下諸國,皆為漢并,雖大海之外,穹塞之表,靡不磨滅矣。今吐蕃塊然獨在者,非漢不貪其土地,不愛其臣僕,實陵兄弟小心謹密,得保守之耳。而十姓中,五咄六諸部落僻近安西,是與吐蕃頗為遼遠。俟斤諸部密近蕃境,其所限者,唯界一磧,騎士騰突,旬月即可以蹂踐蕃庭,為吐蕃之巨蠹者,唯斯一隅。且烏海黃河,關源阻深,風土疫癘,縱有謀夫猛將,亦不能為蕃患矣,故陵無敢謬求。西邊沙路,坦達夷漫,故縱羸兵庸將,亦易以為蕃患,故陵有此請。實非欲侵漁諸部,以生心於漢邊。陵若實有謀漢之懷,有伺隙之意,則甘涼右地,暨於積石,此道綿細,幾二千里,其廣者不過二三百里,狹者纔百里,陵若遣兵,或出張掖,或出玉門,使大國春不遑種,秋無所穫,五六歲中,或可斷漢右界矣,又何為棄所易而窺所難乎?此足明陵心矣。往者高宗以劉審禮有青海之役,乃使黃仁素、賈守義來和。陵之上下將士,咸無猜忌,故邊守不戒嚴。和事曾未畢,則為好功名人崔知辨從五俟斤路,乘我閒隙,瘡痍我眾,驅掠牛羊,蓋以萬計,自此陵之國人大危慄和事矣。今之此求,但懼好功名者之吞噬,冀此為翰屏以虞之,實非有他懷焉。」振曰:「茲事漫汗體大,非末吏所能明。論當發使奉章以聞,取裁於聖主。」陵乃命郎宗乞思若為使。振曰:「今遣使之後,國不可更犯漢邊。且蕃使前後入朝不時遣者,良以使去之後,兵仍犯漢,故朝廷躊贮,曰是紿徒改反我也。以為偵諜,不以為使人,遂遷延無報。今若踵前陵塞,是故陷所去人使,孰謂請和也。」陵俛首踧踖久之,曰:「陵與國人咸憾崔知辨之前事,故嘗有此舉,以虞好功者之來侵。比實以選練騎士三萬,分路出師。使人既有此言,今既於和事非便,安可相違。」即罷兵散卒,遂指天為信,斯具之表矣。
 
8
吐蕃: 振與思若至,時朝廷以四鎮十姓事,欲罷則有所顧,欲拒則有所難,沉吟久之,莫之能決。振為役夏奉戎,竭內事外,非計之得,乃獻疏曰:「臣聞利或生害,害亦生利。國家奄有天下,園囿八荒,而萬機百揆之中,最難消息者,唯吐蕃與默啜耳。今吐蕃請和,默啜受命,是將大利於中國也。若圖之不審,則害亦隨之;如防害有方,則利亦隨之。今欽陵所論,唯分裂十姓地界,抽去四鎮兵防,此是欽陵切論者。若以為可允,則當分明斷決之,若以為不可允,則當設冊以羈縻之,終不可直拒絕以阻其意,使興邊患也。臣竊料此事關隴動靜之機,豈可輕舉措哉。使彼既和未絕,則其惡亦不得頓生。請借人事為比,設如人家遭盜,一則攻其內室,一則寇其外落,主人必不先於外寇而憂在內室矣。何則?以內患近而外患遠也。今國之外患者,十姓四鎮是;內患者,甘、涼、瓜、肅是。復關隴之人,久事屯田戍,向三十年,臣料其力用久竭弊矣。脫一朝甘、涼有不虞,此中豈堪廣調發耶?臣實病之,不知朝廷以為何如。夫善為國者,當先料內以敵外,不貪外以害內。今議事者捨近患而靡卹,務遠患而是貪,臣愚駑,罔識厥策。必以四鎮殷重,事不可依,何不言事以答之。如欽陵云『四鎮諸部與蕃界接,懼漢侵竊,故有是請』,此則吐蕃所要者。然青海、吐蕃密近蘭、金城郡。鄯,今西平郡。北為漢患,實在茲輩,斯亦國家之所要者。今宜報陵云,國家非骡四鎮,本置此以扼蕃國之尾,分蕃國之力,使不得并兵東侵;今若頓委之於蕃,恐蕃力強,易為東擾;必實無東侵意,則宜還漢吐渾諸部及青海故地,即俟斤部落當以與蕃。如此足塞陵口而和事未全絕也。如後小有乖,則曲在彼。兼西邊諸國,款附歲久,論其情義,豈可與吐蕃同日而言。今未知其利害,未審其情實,逕有分裂,亦恐傷諸國之意,非制馭之長筭也。待籌損益,知其利便,續以有報,如此則亦和未為絕,更使彼蕃懸情上國,是亦誘撫之方。伏願省擇,使無遺筭,以惠百姓也。」
 
9
吐蕃: 其後贊府年長,忌欽陵,乃與首領論巖等密圖之。言將獵,召兵執欽陵親黨二千餘人,殺之,自帥眾討欽陵。欽陵自殺,其親信左右同日自殺者百餘人。其弟贊婆,先在東境,率千餘人來降,授右衛大將軍。
 
10
吐蕃: 乞梨拔布神龍初死,其子立。乞梨弩悉籠時年七歲,祖母祿沒氏攝位。至中宗神龍三年四月,以所養嗣雍王守禮女封金城公主,出降吐蕃贊普。景龍四年正月,幸始平縣,送金城公主,以左驍衛大將軍楊矩為使。二月,改始平縣為金城縣,又改其地為鳳臺鄉、愴別里。天寶十四年死,其子立,號乞梨悉籠納贊。
 
《大羊同》
1
大羊同: 大羊同,東接吐蕃,西接小羊同,北直于闐,東西千餘里,勝兵八九萬人。其人辮髮观裘,畜牧為業。地多風雪,冰厚丈餘。所出物產,頗同蕃俗。無文字,但刻木結繩而已。刑法嚴峻。其酋豪死,抉於穴反去其腦,實以珠玉,剖其五臟,易以黃金,假造金鼻銀齒,以人為殉,卜以吉辰,藏諸巖穴,他人莫知其所,多殺牸牛羊馬,以充祭祀,葬畢服除。其王姓姜葛,有四大臣分掌國事。自古未通,大唐貞觀十五年,遣使來朝。
 
《悉立》
1
悉立: 悉立在吐蕃西南,戶五萬,有城邑村落,依溪澗。丈夫以繒綵纏頭,亡观褐;婦人辮髮,著短裙。以蒸報為俗。畜多水牛、羖羊、雞、豕。穀宜岻稻、麥、豆,饒甘蔗諸果。死葬於中野,不為封樹。喪制以黑為衣,一年就吉。刑有刖劓。羈事吐蕃,自古未通中國。大唐貞觀二十年,遣使貢方物。
 
《章求拔》
1
章求拔: 章求拔,或云章揭拔,本西羌種也。在悉立西南,居四山之內,近代移出山,西接東天竺,遂改衣服,變西羌之俗。其地延袤八九百里,勝兵二千餘人,居無城郭,好為寇掠,商旅患之。聞悉立入朝,亦遣使朝貢。
 
《泥婆羅》
1
泥婆羅: 泥婆羅國,在吐蕃西。其俗,翦髮與眉齊,穿耳,揎以竹筩,緩至肩者以為姣麗。食用手。其器皆銅。多商賈,少田作。以銅為錢,面文為人,背文為馬。其牛鼻不穿孔。衣服以一幅布蔽身,日數盥漱。以板為屋,壁皆雕畫。俗重博戲。頗解推測盈虛,兼通曆術。事五天神,鐫石為像,每日清水浴神,烹羊而祭。其王那陵提婆,身著真珠諸寶,耳垂金鉤玉鐺,佩寶裝伏突,坐獅子座,常散花燃香,大臣及左右並坐於地。有阿耆婆濔池,周迴二十餘步,以物投之,即生煙焰,懸釜而炊,須臾而熟。唐永徽二年,遣使朝貢。

http://ctext.org/tongdian/zh

※※※

 
陳奕迅 - 阿牛

作詞:林夕
作曲:雷頌德

不能回頭
多年前 早明言不能回頭
可恨在 是我這一頭蠻牛
幾年來無法侍候 才和我分手

成婚之前一刻才趕到
難得你來通報才知道
往日共你追憶永遠是好
怎能預計似這般難共你同揩共老

你話只需肯做
差一剎與我拾回舊好
不甘心
尤其這新婚 就像玩犧牲
想過搶新娘 我差點講真

歷史一刻早已將舊伴侶轉送別人
我說 別傷心 仍能恰當大方去做人
約定日後你若和他相分
拿來用你尚有餘的惻隱
憐憫我此生的不幸
不緊要 約到明年來生

不甘心 人人不開心
尤其這新婚 失去我身份
不甘心
明明不開心 就是不甘心
不過我肯等 等一生都等

這都好
自小想拿到的全得到
如今我求不到才知道
我命運裡雖則當你是寶
天涯上有更多的好
情人仍然未抱
要這麼的慘酷
她不要我再拾回舊好

不甘心 人人不開心
尤其這新婚 失去我身份
不甘心
明明不開心 就是不甘心
不過我肯等 等一生都等

一頭蠻牛
闖情場竟成為一頭蠻牛
慘淡在是我知不能回頭
欺騙我能約定未來回頭
我是牛 我是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8cNWkc7Ic4


卓義峰 - 天高地厚

作詞:武雄
作曲:詹凌駕

*你累了沒有 可否伸出雙手 想擁抱 怎能握著拳頭
 我們還有很多夢沒做 還有很多明天要走 要讓世界聽見我們的歌

#準備好沒有 時間不再回頭 想要飛 不必任何理由
 不管世界盡頭多寂寞 你的身邊一定有我 我們說過不管天高地厚

△想飛到 那最高最遠最灑脫 想擁抱 在最美麗的那一刻
 想看見 陪我到最後誰是朋友 你是我最期待的那一個

Repeat *,#,△

可以一起闖禍一起沈默一起走 可以一起飛翔一起淪落
不管天高地厚陪著我 陪我一起大聲狂吼

想飆到 那最高最遠最遼闊 想唱完 那最感動的一首歌
沒看見 那天高地厚不肯放手 因為我有我想要的朋友 你是我最想要的朋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XiGY6gs2DY


張學友 - 妳的名字我的姓氏

曾聽說過 尋覓愛情
就像天與地別離和重聚過程
而我跟你 平靜旅程
就是到天昏發白亦愛得年青
只需要 當天邊海角競賽追逐時
可跟你 安躺於家裡便覺最寫意
只需要 最迴腸蕩氣之時
可用你的名字 和我姓氏
成就這故事
從此以後 無憂無求
故事平淡但當中有你
已經足夠

如果要說 何謂愛情
定是跟你動盪時閒話著世情
和你走過 無盡旅程
就是到天昏發白亦愛得年青
不相信 當天荒不再地老不合時
競跟你 多相擁一次便愛多一次
怎相信 最迴腸蕩氣之時
可用你的名字 和我姓氏
成就這故事
從此以後 無憂無求
故事平淡但當中有你
已經足夠
從此以後 無憂無求
故事平淡但當中有你
已經足夠
快樂童話像你我一對已經足夠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cfRd2gYo74


龍劭華 - 孤單

作詞:潘越雲
作曲:陳志遠
編曲:陳志遠

冷冷風中 有一種感慨 吹入心肝
愈來愈寒 只有寂寞 一路陪阮行

等我回頭 路已經改變 步步驚惶
愈來愈長 才知回頭的路 卡歹行

啊~啊~啊~ 希望恁原諒過去放蕩的我
啊~啊~啊~ 期待相逢時妳會叫阮的名

啊~啊~啊~ 希望妳會凍體會我的心晟
啊~啊~啊~ 若無妳的情我甘願一生孤單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tRJXN4YSbY


盧昌明 - 不必哀怨

作詞: 盧昌明 作曲: 盧昌明 演唱: 盧昌明

Jeans不必哀怨不要說你不知該怎麼辦
Jeans不必哀怨不要說你在幻滅中成長
別聽他們胡說 學會逃避學校和愛情
我的Jeans你並不是那種人 就少吃那一套
別企圖在一粒粒的毒藥裡 尋求答案
別再猶豫 我希望你停止哀怨
我就在你的身邊不必哀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HYhVuI6S44


傷心地鐵-理性與感性作品音樂會

作曲:光良  編曲:Hari Menon/Luke Mason(The Aliens)  作詞:李宗盛 
拋開那盟約 和你四目相接
想必你的眼裡 應該隱瞞著更多的細節
他想必狂野 讓你對我堅心拒絕
他會陪你過今夜 他也許就在這列車的某一節

憑一種(啊)男人的直覺 去承受這份殘缺
當緣起和緣滅 我們的過去 已不能重寫(所有的過去 要如何重寫)
我失去了全部的世界(我獨自在陌生的世界)
在這傷心的地鐵 這麼傷心欲絕 當列車停止在第五街

冬天的紐約 冷的這樣直接
像是你的拒絕 它千真萬確讓人心淌血
他令你狂野 你們愛得轟轟烈烈
他在等你過今夜 我知道他在這列車的某一節

那一夜 那心裡深深的雪 那男人的直覺 那傷心的地鐵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Sc3xWWxIFo&list=PLDgLLnSBXR_OHzMTh1IGAzT_YYaUzgmun&index=32


彭如珺 - 說給男人聽

真的不想你太累
留點時間相依偎
不奢求太多富貴
只要有你身邊陪
你說要給我幸福
所以你更加付出
你說會給我全部
讓我只會笑著哭
說給我愛的男人聽
並不是懷疑你的愛情
不在乎你過去和曾經
我要屬於我的那顆心
說給我愛的男人聽
要懂得我想要的愛情
再晚也要記得那盞燈
為你守候到天明

真的不想你太累
看你滿臉的疲憊
外邊辛酸的滋味
我都一一能體會
你說要給我幸福
所以你不覺得苦
這種無言的付出
真的讓我笑著哭
說給我愛的男人聽
並不是懷疑你的愛情
不在乎你過去和曾經
我要屬於我的那顆心
說給我愛的男人聽
要懂得我想要的愛情
再晚也要記得那盞燈
為你守候到天明
想說的話語有太多
最愛的人 只有一個
你是否準備實現承諾
牽著我的手 一輩子 同度過
說給我愛的男人聽
並不是懷疑你的愛情
不在乎你過去和曾經
我要屬於我的那顆心
說給我愛的男人聽
要懂得我想要的愛情
再晚也要記得那盞燈
為你守候到天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C2VJ1_Bdy4


潘映竹 - 捨不得

作詞:陳嘉唯
作曲:王振宇 陳嘉唯
編曲:王振宇

關上門 一個人 選擇失眠
模糊了視線 靠著音樂 不讓哭聲被聽見

放開手 到最後 不是敵人
也不是愛人 只是擁有 相同回憶的陌生人
看著我 沒話說 氣氛沉默
找藉口 想擺脫 現實所帶給我們的傷口
舊愛無法 成為好朋友
愛過的 消失了 好捨不得
期待的 沒有了 他的承諾只在那一時刻
留下的 卻是未完整的

放開手 到最後 不是敵人
也不是愛人 只是擁有 相同回憶的陌生人
看著我 沒話說 氣氛沉默
找藉口 想擺脫 現實所帶給我們的傷口
舊愛無法 成為好朋友
愛過的 消失了 好捨不得
期待的 沒有了 他的承諾只在那一時刻
留下的 卻是未完整的

看著我 沒話說 擦身而過
牽著手 往前走 回憶停留在熟悉的路口
他們背後 不只是朋友

愛過的 失去了 我捨不得
慢慢的 清楚了 愛過了就必須學會捨得
再深刻 也會是快樂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DdhgizYQgM


戴愛玲-謝謝你放我走

作詞:黃鈺文、李惠群
作曲:王振宇
編曲:王振宇

突然間 不見了
枕頭旁不再是你的肩膀

就這樣 沒了 燃燒過後的天堂
總是顯得特別空盪

一天天 爭執累積出的習慣
一張張 相機烙印的美好時光 Oh 那又怎樣

謝謝你 放我走 雖然你 沒有挽留
卻讓我對走下去的疑惑 一掃而空

謝謝你 放我走 謝謝你曾愛過我 不必強求
該說分手就放手 讓自己看透 讓自己解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RPN-dU2j9M


王菲 - 人間

作詞:林夕
作曲:中島美雪

*風雨過後不一定有美好的天空 不是天晴就會有彩虹
所以你一臉無辜 不代表你懵懂
不是所有感情都會有始有終 孤獨盡頭不一定惶恐
可生命總免不了 最初的一陣痛

#但願你的眼睛 只看得到笑容
但願你流下每一滴淚 都讓人感動
但願你以後每一個夢 不會一場空

△天上人間 如果真值得歌頌
也是因為有你 才會變得鬧哄哄
天大地大 世界比你想像中朦朧
我不忍心再欺哄 但願你聽得懂

Repeat *,#,△,△

但願你會懂 該何去何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Xa3J0ispsU


羅美儀 - 不想承認

詞: 貝麗珠 曲: 林巧儿

坐在角落 默不出聲
看著大家 在談笑風生
你身邊有另一個人
陪你一唱一和

總是表現得非常安份
別人以為我不冷不熱
尤其面對舊情人
我比誰都忐忑

我不想承認
承認你是我愛過的人
面對你生疏的問候一聲
我微笑我鎮定不過是在硬撐

我不想承認
承認你是我愛過的人
別試著揭開我的傷痕
瓦解我快要詮釋好的劇本

一整晚 你表情興奮
大家紛紛在祝賀你們
現在你只對她溫熱
用你深情口吻

你的幸福 獲得了認可
燈光下的我應該感恩
還是黯然的轉身
當一個局外人

不看不想又能如何
遺忘終究還是輸給 回憶一分
我不夠透徹

我不想承認
承認你是我愛過的人
別試著揭開我的傷痕
瓦解我快要詮釋好的劇本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Lth21tTUaQ


※※※


謝導秀 - 漁樵問答 - 古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o1CO2uQ7gw

 

杜大鹏 -古琴 -地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5chLWM5cZk

 

《溫柔》古筝Guzheng 版本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fEt8uRSJ5w

 

林俊傑 ── 醉赤壁(豎琴練習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2AerVQBAWc


林俊杰 - 醉赤壁

作詞:方文山
作曲:林俊傑

落葉堆積了好幾層 而我踩過青春 聽見
前世誰在淚語紛紛 一次緣分結一次繩 我今生還在等
一世 就只能有一次的認真

確認過眼神 我遇上對的人 我揮劍轉身而鮮血如紅唇
前朝記憶渡紅塵 傷人的不是刀刃 是 妳轉世而來的魂
確認過眼神 我遇上對的人 我策馬出征 馬蹄聲如淚奔

青石板上的月光照進這山城
我一路的跟 妳輪迴聲 我對妳用情極深


洛陽城旁的老樹根 像回憶般延伸
妳問 經過是誰的心跳聲 我拿醇酒一罈飲恨
妳那千年眼神 是我 醉醉墜入赤壁的 傷痕

確認過眼神 我遇上對的人 我揮劍轉身而鮮血如紅唇
前朝記憶渡紅塵 傷人的不是刀刃 是妳轉世而來的魂
確認過眼神 我遇上對的人 我策馬出征 馬蹄聲如淚奔

青石板上的月光照進這山城
我一路的跟 妳輪迴聲 我對妳用情極深

確認過眼神 我遇上對的人 我策馬出征 馬蹄聲如淚奔
青石板上的月光照進這山城
我一路的跟 妳輪迴聲 我對妳用情極深
我一路的跟 妳輪迴聲 我對妳用情極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zNsDvY_O-c


Lang Lang - Romance O pourquoi donc in E Minor -郎朗 鋼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3sL8o28Ls&list=PL0743A1C73CB32545

 

※※※

4b84f0e4-3e71-47ed-8cef-3d6938ba6b84

C00B300S  

 


台灣小提琴界的教母李淑德

 

民報 – 2015年1月2日 下午7:19

 

李淑德的得意門生,蜚聲國際的台灣小提琴家林昭亮,曾經説過:「我希望台灣多出幾個李淑德,比多出幾個林昭亮更有意義。因為一個李淑德可以培養無數國際級的台灣小提琴家,而林昭亮卻只有一個;而且李淑德長期定居國內,而我只是偶爾回來而已。」這是林昭亮從內心深處推崇他的恩師李淑德之言。

 

教學生不要說太多  讓學生自由領悟

 

台灣知名的鋼琴家葉綠娜,可以説是李淑德的知音,她説:「李老師一直告訴我們,教學生的時候不要教(説)太多,要讓學生們自由領悟、發展。這是李老師獨到的教學經驗與理念,而這也只有一流的教育家才能達到的境界。」她又説:「沒有多釆多姿的生活經驗,怎會有活生生的生命創造力呢?這是她给我的啓蒙,因此雖然我從來沒有當過李老師的學生,可是從他身上學習到的,卻超越了課堂𥚃的一切。」

 

李淑德就1929年9月15日出身於屏東萬丹,父親李明家不但是名醫,更是音樂與藝術的熱愛者,他曾拜師留日音樂家張福興門下學習小提琴,其他如大提琴、曼陀鈴、胡琴等樂器也有涉獵;也常聘請鹿港知名南管樂團到家裡演奏,並在家鄉成立「曼陀鈴」樂團。母親林森森是名門閨秀,從小接受英語教育,並且會彈鋼琴,在父母的薫陶下,李淑德6歲就由留日知名音樂教育家李志傳啓蒙學鋼琴,12歲就讀屏女中才開始拉小提琴,她曾一度鍾情大提琴的音色,但因為坐不住不得不作罷,但是拉小提琴可以自由自在,走來走去,天生喜歡自由的她,便選擇小提琴為終身奉獻的對象。

 

1949年她考上台灣省立師範學院(台灣師大前身)藝術學系,不料白色恐怖的「四六學潮」粉碎了李淑德追求藝術的美夢,1950年卻意外地將她引領到音樂的殿堂,轉進音樂系,投身戴粹倫門下,終成為一代小提琴教母的大師級人物。

 

赴美深造  有段在餐廳當小妹的歲月

 

師大畢業後,在省立交響樂團服務期滿之後,私下決定赴美深造的李淑德,索性藉機逃婚。

 

申請新英格蘭音樂院,測試小提琴入學考之際,評審探詢李淑德「將來打算做什麼」,她自知起步晚,不可能成為演奏家,於是她回答道:「我要當一位好老師」,結果她順利過關並獲得奬學金。

 

1957年8月,她用自己在省交所賺的錢,隻身赴美,抵達目的地美國紐約時,全身上下僅剩360元美金。在美國波士頓知名的新英格蘭音樂學院7年的進修過程中,很幸運地碰到亦師亦友的好老師帕西爾教授(Dr.Ruth Posselt),她常邀李淑德去陪她,兩人促膝談音樂,一起欣賞電視節目,最後還給5塊美金當工資,返台後,李淑德與眾門生的親密關係,也是從這位老師的身教學來的。

 

留美期間,李淑德大部分的日子是白天上課,5點到11點在餐廳打工,回到住處再苦讀到半夜兩點。有一段在哈佛大學旁一家餐廳當小妹的工讀歲月,她形容是「聞到菜餚的味道就害怕」。她除了專攻小提琴,還不時利用課餘到附近的教會聼聖樂、研究聖歌,體驗異國文化民俗,積極融入當地的生活。1964年李淑德頂著第一位留美小提琴碩士的身分,回到日夜思念的祖國台灣。

 

第一位留美小提琴碩士  返國炙手可熱

 

返台之後,他立刻成為炙手可熱、各方爭取的教學人才,最後1965年李淑德接受師大音樂系的聘書,並於同年擔任「台南3B兒童管弦樂團」的小提琴老師,這個因緣際會,不僅畫出李淑德教琴生涯的軌跡,同時也改變一群少年小提琴手的音樂生命。她在3B培養了不少人才,像胡乃元、辛明峰、蘇顯達、蘇正途、侯良平及高慧生等。連林昭亮都和3B都有淵源,1968年3B和台北光仁小學的管樂團合組「中華兒童管弦樂團」赴菲律賓參加音樂節表演,林昭亮也被「徵召」加入,並在3B會址集訓,由郭美貞指揮,李淑德擔任顧問,這是當年台南的地方盛事,也是這些音樂家童年時代所經歷一段「風雲際會」的美好時光。

 

除了師大的正職之外,課餘則開車或塔火車,南奔北跑,平均每週二回,到各地尋覓具音樂天份的小孩,教他們拉小提琴,並培養他們以奉獻音樂為榮的精神,使她們成為終身的職業演奏家。1995年從師大退休後,還不時到各級學校講學教琴,她全心全意投入音樂教學的精神,令人感佩。

 

榮獲台美基金會人文獎  實至名歸

 

半世紀以來,李淑德在台灣音樂教育界的地位,猶如林昭亮另一位恩師李蕾(Dorothy Delay)在美國音樂教育界的地位,李蕾在茱麗亜音樂院任教期間,培養了無數國際級的小提琴家,而且有教無類、不分國籍。李淑德除了培養出林昭亮之外,還有1985年獲伊莉沙白皇后奬的胡乃元、最早獲茱麗亜音樂院碩士的簡名彥、台灣作曲家的完美詮釋者蘇顯達、美國匹茲堡交響樂團的高慧生、辛辛納提交響樂團的鄭俊騰、明尼蘇達交響樂團的陳太一,以及無數國內交響樂團的首席。

 

李淑德的個性平易近人、豪爽開朗、樂於助人,她是所有學生的嚴師益友,她有很多音樂界的知心朋友,她確實是一位擁有赤子之心的可愛的音樂界的老頑童,台灣有不少音樂官僚在阻礙台灣音樂邁向國際化之路,但是李淑德卻是現代台灣音樂界邁向國際化、人文化與本土化的最大功臣之一, 1993年她曽榮獲有台灣人諾貝爾獎之稱的「台美基金會人文獎」,可謂名至實歸。

 

(本文轉載自《民報文化雜誌第四期》2015年1月1日出刊)

 

 

f08de858-f843-4cf9-b7d3-5c293d9db870  

 

柯P同陣線 朱立倫談警務加給:不該不同工同酬

 

民報 – 2015年1月2日 下午7:19

 

警政署「停止試辦警勤加給勤務繁重加成支給」,新北市長、國民黨副主席朱立倫今(2)日表示,大台北地區員警的負擔遠大於其他地區,在台灣不應該「不同工同酬」,這樣會造成警察負擔與壓力,這也就是要有繁重勤務加給原因。

 

朱立倫說,他還會再與內政部溝通,雖然全國各地不同,但新北市今年已經發放了,會繼續支持基層警察。

 

 針對總統馬英九在元旦祝詞中提到,台灣沒有分裂的本錢,所有的不滿應該到他為止;對此朱立倫則說,大家要一起承擔。他表示,人民對政治環境、經濟狀況、生活氛圍是有很多不滿,總統身為國家領導人,當然要承擔,但是作為地方首長或是所有從政的同仁,也都要一起承擔。

 

 
朱立倫今天上午參加在桃園舉辦的國民黨主席補選政見說明會,下午則轉往新竹縣參加新竹縣市說明會,媒體問到有關警勤加給的議題時表示,朱立倫表示,不論議會、民意與新北市府的深入了解,在大台北地區基層員警的負擔遠大於其他地區。

 

「棒球不能只靠投手表現」 籲黨團結

 


此外在政見說明會中,朱立倫以棒球比賽為例,說明唯有團結一致,才能贏球,絕對不只是靠投手一人表現。
 

 

朱立倫說,小時候桃園的棒球隊叫做「將軍隊」,但是將軍隊的成績不佳,每一次在北台灣的比賽中幾乎都墊底。他說,棒球需要團體作戰,再好的投手即使完封對手,其他球友無法配合,也無法得到分數,棒球團結也告訴大家,國民黨此刻更應該團結。
 

 

朱立倫說,秉持他對棒球的熱愛,擔任桃園縣長時,積極推動各項棒球發展,如今的桃園從少棒到各級棒球的實力驚人,令全國其他縣市的隊伍聞之色變,到了前桃園縣長吳志揚接手後,更讓成棒、業餘棒球、職棒蓬勃發展,令人刮目相看。

 

 

38574028ad236927248d3f02653d9e12

259315   

 

陽岱鋼赴美訓練 精進球技

 

中央社 – 2015年1月2日 下午8:19

 

(中央社記者邱俊欽桃園機場2日電)

 

日本職棒火腿隊的台灣籍球星陽岱鋼今天搭機赴美,希望交流職棒球員的練習打法,精進球技。

 

陽岱鋼晚間搭機前往美國展開自主訓練,瀟灑的模樣吸引不少旅客關注。

 

他在桃園機場接受訪問時表示,這次前往美國是去學習美國職棒球員的長處,並且交流美國職棒的練習方式,讓未來的球技更精進。

 

記者問到陽岱鋼新年新希望時,他表示最希望身體健康,在球場上有很好的表現。1040102

 

※※※

 

2015年1月2日星期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7101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