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e9dbba5h7779e5a081fa&690

4e9dbba5haac2fb8242cf&690

080501_216

713161a6gb1bdd703feb9&690

3814501_104505597000_2

5467629_220219036185_2

200710278236480 thCAZWLQNN

2010416151416423

201091115042

20101203091157330

ea_2009123016256

sgm

w-2  

00000  307280715815 

307280754815--ss 

img_1143417_39493698_1

20131119000052M

20120612035143815

20130201082357792

DvGc8ywFqw05Y5GPKjc5UQ

 

Img386317796 

陳逸飛 畫外之音  

101-140531093A1495

 

 

thCAWHUEL1  untitled152525222

untitled444744774  untitled5656565656

untitled11110100101 untitled484444

untitled652692569525   

f_9702810_1

煤山雀0  

01200000033010136323882873648

 

/ 網路的ˊ圖

 


是母的,你對你的同伴感嘆一聲,

接生一個不懂判斷也不懂拒絕得半動物生命,

那是隻母鳥或是條母魚,為什麼名字都是牠的脆弱點,

牠為什麼不用牠自己的名字去救救牠自己,

你說當牠還不懂偏執時,有時牠比女人更舞魅,

偏執的你想從昨日牠未生時把牠說是我女人,

所以你在所有的同伴之間既厭惡鮮艷又扮演鮮豔,

只在於她沒有那麼鮮豔,是母的,

要是她不再是她,你還會記得她原本的模樣嗎?

是隻難養的魚,也是有攻擊性的鳥類,

當她利爪在開敞心防就是惡夢連連得驚醒,

不小心刮傷你耳畔需要聽到甜言蜜語得地方,

半隻動物甚至沒辦法判斷到底何處是你的咽喉或耳畔?

你用人群貧乏的跳蚤市場去看待動物市場賣的利爪,

牠為什麼不用牠的利爪去救救牠自己,

是女人或是隻動物,信件說,封印自己的脆弱也好;

一走出去,一字一句都是情感偏執的弱點,似他的龜殼,

堅硬的心,又兩敗俱傷了,不然每年怎都會有雪花。

※※※

葉世榮 - 珍惜

作詞:葉世榮/劉卓輝
作曲:葉世榮

手中的鮮花多麼香 天空的煙火多麼響
如今每天一點一滴細緻去想
怎麼不懂歡笑盡快都刻上
留低腦海每幅影像欠缺了相
沉默 我只好面對
遺憾 我以後才珍惜
誰會離去誰也會離去 誰已忘記何處繼續追
時間無法改寫這故事 讓我珍惜今天所有記憶 都有你
多少的街中手牽手 多少的溫馨一起走
如今說出我的感受你聽到否?
可惜不懂給你盡快都擁有
回想你的一點希望我會顫抖
沉默 我只好面對
遺憾 我以後才珍惜
誰會離去誰也會離去 誰已忘記何處繼續追
時間無法改寫這故事 讓我珍惜今天所有記憶 都有你
重拾了一些陶醉
就算這一些漸告吹
沉默 我只好面對
遺憾 我以後才珍惜
隨你離去時間也離去 誰已忘記何處繼續追
誰也無法改寫這故事 讓我珍惜今天所有記憶 都有你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v8AfkQYw18

 

信-一了百了

作詞:王武雄
作曲:詹凌駕

一輩子兩個人在一起 你說要加個或許
不是你不喜歡甜言和蜜語 只是你比較實際

兩個人一輩子不分離 你問我好在哪裡
不是你不期待永恆的戀曲 你說最美的愛情叫做回憶

為何連分手都不跟我爭吵 撂下一句話就想逃跑
讓我 愛難平 恨難消 情難滅 夢難了 心難過 你卻放手一了百了

離開我你說是為了我好 可知道這句話傷人不少
就算忘不了 沒有大不了 反正一切都不再重要

我的心既然你全都不要 何必再繼續讓彼此困擾
斬斷糾纏的愛 從今就一了百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7qqFrBblIU

 

迪克牛仔 - 一言難盡

作詞:十一郎
作曲:張宇
編曲:塗惠源

妳給我一場戲 妳看著我入迷
被妳從心裡剝落的感情 痛的不知怎麼捨去

*不要這場記憶 不要問我結局
 心底的酸楚和臉上的笑容 早就合而為一

#遲遲不能相信這感覺 像自己和自己分離
 而信誓旦旦的愛情 在那裡

△我一言難盡 忍不住傷心 衡量不出愛或不愛之間的距離
 妳說妳的心 不再溫熱如昔 從那裡開始 從那裡失去

☆我一言難盡 忍不住傷心 衡量不出愛或不愛之間的距離
 隱隱約約中 明白你的決定 不敢勉強你 只好為難自己 我為難我自己

Repeat *#△☆ △☆

啊~ 我為難我自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8sfFt8ajB0

 

動力火車 - 愛情釀的酒

作詞:紅螞蟻
作曲:紅螞蟻
編曲:屠穎
原唱:紅螞蟻合唱團

因為它燙不了你的舌 也燒不了你的口 喝吧 別考慮這麼多
喔 它燙不了你的舌 也燒不了你的口 喝醉吧 不要回頭

有人告訴我 愛情像杯酒
他還告訴我 是杯特製的酒

*有人告訴我 愛情像杯酒
 他說喝它吧 別皺眉頭

因為它燙不了你的舌 也燒不了你的口 喝吧 別考慮這麼多
喔 它燙不了你的舌 也燒不了你的口 喝醉吧 不要回頭 喝愛情釀的酒

Repeat * #

愛情釀的酒 喝愛情釀的酒
愛情釀的酒 喝愛情釀的酒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HX-pJvRCIY

 

于立成 - 離人

作詞:厲曼婷
作曲:何家文
編曲:林庭逸;韓賢光

銀色小船搖搖晃晃彎彎 懸在絨絨的天上
你的心事三三倆倆懶懶 停在我幽幽心上
你說情到深處人怎能不孤獨
愛到濃時就牽腸掛肚
我的行李孤孤單單散散 惹惆悵

離人放逐到邊界 彷彿走入第五個季節
晝夜亂了和諧 潮泛任性漲退 字典裡沒春天
離人揮霍著眼淚 迴避還在眼前的離別
你不敢想明天 我不肯說再見
有人說一次告別 天上就會有顆星又熄滅

銀色小船搖搖晃晃彎彎 懸在絨絨的天上
你的心事三三倆倆懶懶 停在我幽幽心上
你說情到深處人怎能不孤獨
愛到濃時就牽腸掛肚
我的行李孤孤單單散散 惹惆悵

離人放逐到邊界 彷彿走入第五個季節
晝夜亂了和諧 潮泛任性漲退 字典裡沒春天
離人揮霍著眼淚 迴避還在眼前的離別
你不敢想明天 我不肯說再見
有人說一次告別 天上就會有顆星又熄滅

離人放逐到邊界 彷彿走入第五個季節
晝夜亂了和諧 潮泛任性漲退 字典裡沒春天
離人揮霍著眼淚 迴避還在眼前的離別
你不敢想明天 我不肯說再見
有人說一次告別 天上就會有顆星又熄滅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GYM8KLFvy4

 

吳宗憲-真心換絕情

作詞:吳宗憲
作曲:吳宗憲

交給你的心 你放置叨位
風雨中的感情 你甘還會記
無奈秋風彼呢冷 陣陣吹惦胸前
心虛的笑容 是你最後的表情

你愛彼個人置塊等你
伊甘有親像我彼呢阿愛你
過去情景像電影 輕輕浮在眼前
每一幕攏乎我 有講不出來的心痛

不願相信我的真心 最後換來一場絕情
不願相信你的愛情 彼呢阿冷
不願相信我的真心 最後換來一場絕情
甘講天註定愛你一生 真心換絕情 換絕情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ufjfaea0dg

 

五月天 - 將軍令

作詞:阿信
作曲:阿信
編曲:五月天、張勝凱

在等誰 一聲下令以後
才想起 呼吸你的自由
從何時 習慣這種生活 Oh ~

不相信 或是相信什麼
其實你 早已被決定過
你忍受 但是不願接受 Oh ~

歷史 落在 贏家 之手
至少 我們 擁有 傳說
誰說 敗者 無法 不朽 Oh ~

拳頭 只能 讓人 低頭
念頭 卻能 讓人 抬頭
抬頭 去看 去愛 去追 你心中的夢

此生到盡頭 你是誰 曾怎麼活
他們說 就讓他們去說
生命如長風 吹過誰 的心頭
你想被記住 的那個名字 將會是什麼

大時代 你我都是蜉蝣
在昨天 你我還是頑童
而今天 雙肩如此沈重 Oh ~

一首歌 只是靡靡唱遊
或者能 讓誰看見宇宙
全看你 願意聽見什麼 Oh ~

星月 從來 只能 沉默
微光 多難 照遍 角落
只求 點亮 你的 瞳孔 Oh ~

戰場 不會 放過 你我
直到 人們 覺醒 自我
何時 不盼 不求 不等 將軍或英雄

此生到盡頭 你是誰 曾怎麼活
他們說 就讓他們去說
生命如長風 吹過誰 的心頭
你想被記住 的那個名字 將會是什麼

蒼空盼飛鴻 蒼生等英雄
我們顛沛千年依然還在等候
失去了土地 失去了天空
自問 不能失去什麼

此刻到永久 你是誰 要怎麼活
為什麼 還在問為什麼
生命如長風 風中誰 在問我
你想被記住 的那個名字 將會是什麼
你相信什麼 你執著什麼 你就是什麼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XYcCNY-ass

 

侯磊 - 推開我

詞:徐若瑄
曲:侯磊

有多少人 擦肩而過
又多少人 一起白頭
握住的現在 就是永遠

有多少話 你承諾過
又多少話 令你動容
天亮後 它都會走

倒數著 ~最後妳用微笑說愛我
握緊的手鬆開了Babe~Babe~

就這樣推開我 不在意時間
每個人都有時候 不能回頭

就這樣推開我 我願你自由
如果有天再見面 請記得我

誰都是生命的過客
謝謝你那麼的溫柔

就這樣推開我 不在意時間
每個人都有時候 不能回頭

就這樣推開我 我願你自由
如果有天再見面 請記得我

贈人玫瑰手留餘香
謝謝你曾經 愛我

明天醒來 你不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VVTVN7clkM

 

布達伊 - 最靠近太陽的地方

最靠近太陽的地方
最靠近太陽的地方
那時我們有好多夢想
寄託在這片海洋
因為那海浪不停拍打
想著望著看著
我彈著鋼琴唱著
對你最熟悉的歌聲
湛藍天空下的
陽光依舊普照著
是否想念想念我們的歌聲

最靠近太陽的地方
最靠近太陽的地方

那時我們有好多夢想
寄託在這片海洋
因為那海浪不停拍打
著我們的海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2WhJoW5MPM

 

虞霞 - 走在红毯那一天

作詞:李安修
作曲:陳國華

*算一算時間 認識他也好幾年
 看一看身邊 好朋友都有好姻緣
 只剩下我 只剩下你 還繼續苦守寒窯 一等十八年
 有些事急也沒有用 我了解
 我不想人老珠黃 才被人送作堆

#走在紅毯那一天 矇上白紗的臉 微笑中流下的眼淚 一定很美
 走在紅毯那一天 帶上幸福的戒 有個人廝守到永遠 是一生所願

Repeat *,#

數著時間的日子 一點也不好過
到哪天 他的良心才會發現
女人啊 要找個真誠的男人 哪有那麼難 真有那麼難

Repeat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pA6R7_6A-M

 

吳名慧-心情電梯

作詞:王中言 
作曲:鮑比達 
編曲:鮑比達

封閉自己專心想你 我的愛很孤立
然而你毫不知悉 有時靠近有時遠離
甜蜜空氣 悲傷情緒 填滿日記
好奇你是否在意 在意

盲目的每夜都寫信 不知往哪裡寄
又害怕一不小心 承認了我愛你
幻想所有結局 當你終於發現這秘密
我開始嘲笑我自己

心情電梯起起落落不停 你若即若離的愛是難題
走進心情電梯我如何擺平即將窒息的情緒
鎖上心情電梯傻傻對著鏡子練習想你的表情不能停
偶爾偷偷哭泣 偶爾竊竊私語 我變得如此自閉

心情電梯 有我沒你好不公平
你害我困住自己的心 (我愛你)

是否能夠不再想你 疼一疼我自己
而你已定居心裡 我是如此無能為力 地愛你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_xyu65rKRA

 

蘇慧倫-黃色月亮

詞曲 伍佰

如果說如果說愛我只因你昏了頭
何不等你把自己叫醒之後再來叫我
如果說如果說溫柔變成我的罪過
何不讓你的雙腳隨著時尚潮流遠走

我應該我應該好好把握不要蹉跎
青春是一片稍縱即逝不回頭的雲朵
不應該不應該再次掉入泥沼之中
真正的愛情不會猜來猜去那麼囉唆

我渴望極度自由 我渴望海闊天空
我渴望日日夜夜輕輕鬆鬆矇矇朧朧
不要再迷戀著我 愛上我並不好受
我想你不會了解我的情緒電波

啊~黃色的月亮是我甜蜜的故鄉
啊~黃色的月亮下我沒有什麼事好悲傷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LyLjifazEs

 

湯寶如 - 雪亮眼睛

從來只懂欣賞一個你 搞得彷彿驚天動地
精心雕塑那樣美 並問為何從無人提起
然而今天想起這個你 實在毫無道理
從熱愛中審美 平凡亦變做神奇
我有志氣去放棄 愛一早過期
再次見你發覺全沒意識找誰
隨時碰著誰 誰都可跟你比
我兩眼變雪亮 完全多得你所傷
才能尋找到我方向 然而為何程序要這樣長
愛你愛到雪亮 才能懂得去欣賞
回頭重溫這慢鏡的劇場 完完全全明白你思想
看透你的真相
為何追憶當中一個你 竟可差天共地 怎可相信這是你
並問從前情是如何談起
何來今天清醒的勇氣 像路人旁述你
拿外套的手勢 原來是多麼過氣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DJt7b14Lhs

 

王菀之 - 月亮說

曲/詞: 王菀之

凝望你背影 傷感沾濕眼睛
明月夜再清 可惜心水更清
沒半點雲彩 遮掩片地的愛
伸手會拾到往日美麗的歡笑聲
情話是美景 一心醉便忘形
湖岸是背景 輕舟點出尾聲
剩我一人飄 想飄往幸福處
星星掛夜空卻沒氣力撐到那麼遠

人情在花不開 春天過後要等待
情人在心不再 哪有動情是意外
驀然忘了當初怎決定相愛
相愛的心終於都變做感慨
為何遇上最愛偏要避開
孤舟哪處靠岸不會被掩蓋

在緣份的天空可會遇真愛
這世間有幾多情侶可一世相愛
凝望你背影 傷感沾濕眼睛
明月夜朗清 只因心水已清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GsP8r1kFh0&list=PLC011557DBAF9DD5F

 ※※※

謝安琪-楊宗緯 -因為愛情

作詞:小柯
作曲:小柯

給你一張過去的CD
聽聽那時我們的愛情
有時會突然忘了我還在愛著你

再唱不出那樣的歌曲
聽到都會紅著臉躲避
雖然會經常忘了我依然愛著你

因為愛情 不會輕易悲傷
所以一切都是幸福的模樣
因為愛情 簡單的生長
依然隨時可以為你瘋狂

因為愛情 怎麼會有滄桑
所以我們還是年輕的模樣
因為愛情 在那個地方
依然還有人在那裏遊蕩人來人往

再唱不出那樣的歌曲
聽到都會紅著臉躲避
雖然會經常忘了我依然愛著你

因為愛情 不會輕易悲傷
所以一切都是幸福的模樣
因為愛情 簡單的生長
依然隨時可以為你瘋狂

因為愛情 怎麼會有滄桑
所以我們還是年輕的模樣
因為愛情 在那個地方
依然還有人在那裏遊蕩人來人往

給你一張過去的CD
聽聽那時我們的愛情
有時會突然忘了我還在愛著你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bzty5jaRFQ

 

豎琴 - 紅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ynljwv5OWE

 

十六弦鋼弦古箏獨奏:蕉窗夜雨,劉天一改編,演奏:廖進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LuCFvd2--4

 

Cẩm lý sao(錦鲤抄) - Đàn tranh -古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QnA3g1n5wA

 

Phung vu cửu thiên(鳳于九天) - Đàn tranh -古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hxx7zcB84

 

太王四神記 -白虎 -純潔的勇氣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p9pALaxRSE


※※※

 漢代之後 -> 隋唐 -> 通典 -> 禮十八

《禮十八》 

《天子納后》 

1
天子納后: 冊后附○遂皇 伏犧 五帝 夏 殷 周 漢 後漢 魏 晉 東晉 北齊 大唐
 
2
天子納后: 遂皇氏始有夫婦之道。人皇是。
 
3
天子納后: 伏犧氏制嫁娶以儷皮為禮。
 
4
天子納后: 五帝馭時,娶妻必告父母。
 
5
天子納后: 夏氏親迎於庭。
 
6
天子納后: 殷迎於堂。
 
7
天子納后: 周制,限男女之歲,定婚姻之時。媒氏云:「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婚姻之時,即仲春之月。親迎於戶。何休曰:「後代漸文,而迎於戶,示其親。

」六禮之儀始備。一曰納采,用鴈,謂始語言采擇可不。二曰問名,用鴈,謂問女名目,將卜之也。三曰納吉,用鴈,謂卜得吉,往告之也。四曰納徵,用束帛。徵,成也,謂婚

姻禮成也。五曰請期,用鴈,娶婦日也。六曰親迎,用鴈。天子聘女,納徵加穀珪。鄭玄云:「納徵加於束帛。」賈公彥曰:「士以上皆用玄纁束帛,天子加以穀珪也。」靈王求

婚於齊,遣使稱制拜后。靈王求婚於齊,大夫晏桓子對曰,「夫婦所生若而人」,姑姊妹則稱,「先守某公之遺女若而人」。此則天子之命,自得下達,臣下之答,徑自上通,故

遣使稱制拜后。魯桓公八年,祭音債公來,遂逆王后于紀。祭公,諸侯為天子三公者也。王使魯主婚,故祭公來受命而迎也。天子無外,故稱王后矣。春秋左氏說:「王者至尊無

敵,無親迎之禮。諸侯禮合親迎,有故則使上卿迎之也。祭公逆之,王后未至京師稱后,知天子不行而禮成也。公子翬如齊逆女,春秋不譏,知諸侯有故得使卿逆。」
 
8
天子納后: 說曰:禮記婚義云:「婚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下以繼後代也,故君子重之。共牢而食,合巹而酳,所以合體同尊卑而親之也。成男女之別,立

夫婦之義,而後父子親,君臣正,故曰婚禮者禮之本也。」公羊說,天子至庶人,皆親迎。左氏說,王者至尊,無敵體之義,不親迎。鄭玄駁之曰:「文王親迎於渭,則天子親迎

也。天子雖尊,其於后,夫婦也。夫婦無判,禮同一體,所謂無敵,豈施於此哉!禮記哀公問曰:『冕而親迎,不已重乎?』孔子對曰:『合二姓之好,以繼先聖之後,以為天地

、宗廟、社稷之主,君何謂已重焉!』此言繼先聖之後,以為天地之主,非天子則誰乎?」是鄭以天子當親迎也。杜元凱以為天子不親迎。按:春秋祭公逆王后於紀。傳曰「禮也

」。劉夏逆王后,譏卿不行,皆不譏王不親行,明是天子不當親迎也。文王之迎太姒,身為公子,迎在殷代,未可據此以為天子之禮。孔子之對哀公,自論魯國之法,魯以周公之

後,得郊祀上帝,故以先聖天地為言耳,非說天子之禮。
 
9
天子納后: 漢惠帝納后,納采鴈璧,乘馬束帛,聘黃金二萬斤,馬十二疋。呂氏為惠帝娶魯元公主女,故特優其禮。平帝立,王莽納女為后以固權。遣宗正劉宏、尚書令

平晏納采,太師孔光、大司徒馬宮等四十九人,賜皮弁素積。皮弁,鹿皮為冠也。素積,以十五升布為衣,積素以為裳。以禮雜卜筮,太牢告宗廟,封后父百里,尊而不臣。有司

奏「故事,聘皇后黃金二萬斤,為錢二萬萬」。莽深辭讓,受四千萬,而以其三千三百萬予十一媵家。有詔,復益二千三百萬,合為三千萬。莽復以其千萬分予九族貧者。遣甄豐

奉璽綬,拜帝母衛姬為中山孝王后。四年春,遣大司徒宮等奉乘輿法駕,迎皇后於安漢公第。授皇后璽紱,顏師古曰「紱,所以繫璽。」登車稱警蹕,便時取日時之便。上林延壽

門,入未央宮前殿。群臣就位行禮,大赦天下。益封安漢公地滿百里,賜迎皇后及行禮者,自三公以下至騶宰執事皆增秩,賜金帛各有差。皇后立三月,以禮見高廟。尊父號曰宰

衡,位在諸侯王上。王莽篡立後,聞劉伯升及聖公立為帝,莽恐。欲外示安,進所徵天下淑女杜陵史氏女為皇后,聘黃金三萬斤,車馬奴婢雜帛珍寶以鉅萬計。莽親迎於前殿兩階

間,成同牢禮於上西堂。備和嬪美御,其和人三,位視公;嬪人九,視卿;美人二十七,視大夫;御人八十一,視元士:凡百二十人,皆佩印紱,執弓韣。月令「仲春,后親祠高

禖,乃帥嬪御,禮天子所御,帶以弓韣,授以弓矢於高禖之前」。求男子之祥。莽故祈之。韣,弓衣。
 
10
天子納后: 後漢桓帝立,明年,有司奏:「太后曰:『春秋迎皇后於紀,在塗則稱后。今大將軍冀女弟,膺紹聖善,結婚之際,有命既集,桓帝為蠡吾侯,梁太后徵,欲

與后為婚,未及嘉禮,會質帝崩。后即順烈皇后女弟。宜備禮進徵幣。』請下三公、太常,按禮儀奏可。」於是悉依孝惠皇帝納后故事,聘黃金二萬斤,納采鴈璧,乘馬束帛,一

如舊典。周禮「王者以穀珪」。此云璧,形制雖異,為玉同也。乘馬,四疋也。雜記曰:「幣一束,束五兩,兩,五尋。」然則每端二丈。靈帝冊宋貴人為皇后,天子御章德殿軒

,百官陪位。太尉襲使持節奉璽紱,皇后北面,帝南面,太尉立階下東向,宗正大長秋西向,宗正讀冊。文曰:「惟建寧四年七月乙未,制詔:皇后之尊,與帝同體,供奉天地,

祗承宗廟,母臨天下。故有莘興殷,姜任母周,二代之崇,蓋有內德。長秋宮闕,中宮曠位。宋貴人秉淑媛之懿,體河山之儀,威容昭曜,德冠後庭。群僚所咨,人曰宜哉;卜之

蓍龜,卦得坤乾;有司奏議,宜稱紱組,以母兆人。今使太尉襲使持節奉璽紱,宗正祖為副,立貴人為皇后。后其往踐爾位,敬遵禮典,肅慎中饋,無替朕命,永終天祿。」冊文

畢,皇后拜稱臣妾畢,任位。太尉授璽紱,中常侍、長秋太僕、高鄉侯覽長跪受璽紱,奏於殿前,女使授,婕妤長跪受以授,昭儀受,長跪以帶皇后。皇后伏,起,拜稱臣妾畢,

黃門鼓吹三通。鳴鼓畢,群臣以次出。后即位,大赦天下。皇后秩比國王即位威儀,赤紱玉璽也。漢志:乘輿黃赤綬,四采,黃赤縹紺,純黃質,長二丈九尺九寸。太子、太后與

乘輿同。
 
11
天子納后: 魏制,天子冊后,以皮馬庭實加穀珪。齊王正始四年,立后甄氏,其儀不存。
 
12
天子納后: 晉武帝咸寧二年,臨軒遣太尉賈充冊立皇后楊氏,因大赦,賜王公以下各有差,百僚上禮。納悼后。太康八年,有司奏,大婚納徵,用玄纁束帛加穀珪,馬二

駟,羊鴈酒米如故。尚書朱整議:按魏婚故事,天子以皮馬為庭實,加以穀珪。
 
13
天子納后: 東晉成帝咸康二年,帝臨軒,遣使持節、兼太保、領軍諸葛恢,兼太尉、護軍孔愉,六禮備物,拜皇后杜氏。即日入宮,帝御太極殿,群臣畢賀。賀,非禮也

。王者婚禮,禮無其制。春秋「祭公逆王后於紀」,穀梁、左氏說與公羊又不同。而況漢魏遺事,闕略者眾。晉武、惠納后,江左又無儀注。故成帝將納杜后,太常華恒始與博士

參定其儀。據杜元凱左氏傳說,主婚是供其婚禮之幣而已。又,周靈王求婚於齊,先儒以為丘明詳錄為王者婚禮。故成帝臨軒,遣使稱制拜后,然其儀注,又不具存。
 
14
天子納后: 康帝建元元年,納后褚氏,而儀注陛者不設旄頭。殿中御史奏:「今迎皇后,依昔成恭皇后入宮御物,而儀注至尊袞冕升殿,旄頭不設。昔迎恭皇后,唯作青

龍旂,其餘皆即御物。今臨軒遣使,而立五牛旂,旄頭畢罕並出。即用舊制,今闕。」詔曰:「今所以正法服、升太極者,以敬其始,故備禮也。今何闕所重而撤法物邪?又恭后

神主入廟,先帝詔后禮宜有降,不宜建五牛旂,既不設五牛旂,則旄頭畢罕易具也。」又詔:「舊制既難準,且於今而備法服,儀飾麤舉,兼副雜器停之。」
 
15
天子納后: 穆帝永和十年,臺符問:「六禮版文,舊稱皇帝,今太后臨朝,當何稱?」博士曹耽云:「公羊傳,婚禮不稱主人,母命諸父為主。」傳:紀裂繻來迎女,不

稱使也。無母,辭窮,乃命使者耳。太常王彪之云:「三傳異義,不可全據。今皇后臨朝稱制,文告所達,國之大典,皆仰岙成命,非無外事也。豈婚聘獨不通乎!六禮版文,應

稱皇太后詔。」彪之又曰:「天子嫁女使同姓之國為主者,以受體於皇極,則有虧婚姻之敵禮。至於迎后之制,必禮成而後入,雖復戚屬之尊,亦臣妾也。天王之后,寧可先之蕃

國,然後入臨六宮乎?是以祭公來迎王后於紀,使我為媒,不云為主。」符又問:「今后還政,不復臨朝,當何稱?」彪之云「當稱皇帝詔」。
 
16
天子納后: 升平元年,將納皇后何氏,彪之正禮始更大引經傳及諸故事,深非公羊「婚禮不稱主人」之義。曰:「王者之於四海,無不臣妾,雖復父兄之親,師友之賢,

皆純臣也。夫崇三綱之始,定乾坤之儀,安有天父之尊,而稱臣下之命以納伉儷;安有臣下之卑,而稱天父之名以行大禮。遠尋古禮,於義不通。按咸寧二年,納悼皇后時,弘訓

太后母臨天下,而無命戚屬之臣為武皇父兄主婚之文。考咸寧故事不稱父兄師友,則咸康華恒所上合於舊也。謂今納后儀制,宜一依咸康故事。」從之。華恒定六禮,云宜依舊及

大晉已行之制,此恒猶識前事,故王彪之言從咸康,由此也。唯以「娶婦之家三日不舉樂」,而咸康群臣賀為失禮,故但依咸寧上禮,不復賀也。其告廟六禮版文等,皆彪之所定

。博士荀納云:「凡六禮版,長尺二寸,以應十二月;博四寸,以象四時;厚八分,以象八節。皆真書。后家答則以鮫腳書之。」納采,用鴈一頭,白羊一口,酒十二斛,米十二

斛。文曰:「皇帝咨前太尉參軍、都鄉侯何:渾元資始,肇經人倫,爰及夫婦,以奉宗廟天地社稷。謀於公卿,咸以為宜。率由舊典,今使使持節、崇德衛尉、領太常彪之,兼宗

正、散騎侍郎綜,以禮納采。」后家答曰:「皇帝嘉命,訪婚陋族,備數采擇。臣之先臣散騎侍郎準之遺女,未嫻教訓,衣履若而人。欽承舊章,肅奉典制。前太尉參軍、都鄉侯

糞土臣何琦稽首頓首,再拜承制詔。」問名,用鴈羊酒米如前。文曰:「皇帝曰:咨前某官某侯何:兩儀配合,承天統物,正位乎內,必俟令族。重申舊典,今使使持節、某官彪

之,某官綜,以禮問名。」后家答:「皇帝嘉命,使者彪之重宣中詔,問臣名族。臣族女父母所生,先臣故光祿大夫、雩婁侯楨之遺玄孫,先臣故蔡州刺史、關內侯惲之曾孫,先

臣故安豐太守、關內侯叡之孫,先臣故散騎侍郎準之遺女。外出自於先臣故尚書左丞孔冑之外曾孫,先臣故侍中、關內侯夷之外孫女,年十七。欽承舊章,肅奉典制。前某官某侯

糞土臣何琦稽首頓首,再拜欽承制詔。」納吉,用鴈羊酒米如前。文曰:「皇帝曰:咨前某官某侯何:人謀龜從,僉曰貞吉。敬順典禮,今使使持節、某官彪之,某官綜,以禮納

吉。」后家答:「皇帝嘉命,使者彪之重宣中詔,大卜元吉。臣陋族卑鄙,憂懼不堪,欽承舊章,肅奉典制。前某官某侯糞土臣何琦稽首頓首,再拜承制詔。」納徵,用白羊一口

,玄纁帛三疋,絳二疋,絹二百疋,獸皮二枚,錢二百萬,玉璧一枚,酒十二斛,白米十二斛,馬六匹。文曰:「皇帝曰:咨某官某侯何之族女,有母儀之德,窈窕之姿,如山如

河,宜奉宗廟,永承天祚。以玄纁皮帛,馬羊錢璧,以彰典禮。今使使持節、兼司徒、光祿勳、關內侯恪,崇德衛尉、領太常彪之,以禮納徵。」后家答:「皇帝嘉命,使者恪重

宣中詔,降婚卑陋,命以上公,寵以豐禮,備物典冊。欽承舊章,肅奉典制。前某官某侯某云云,再拜承制詔。」請期,用鴈羊酒米如初。文曰:「皇帝曰:咨前某官某侯何:謀

於公卿,大筮元龜,罔有不臧。率遵典禮,今使使持節某官彪之,某官綜,以禮請期。」后家答:「皇帝嘉命,使者彪之重宣中詔,吉日惟八月壬子可迎。臣欽承舊章,肅奉典制

。前某官某侯某,再拜承制詔。」迎用鴈羊酒米如初。文曰:「皇帝曰:咨前某官某侯何:歲吉月令,吉日惟某,率禮以迎。今遣使持節、兼太保、侍中、太宰、武陵王晞迎。」

后家答:「皇帝嘉命,使者晞重宣中詔,令月吉辰,備禮以迎。上公宗卿兼至,副介近臣百兩。臣螻蟻之族。猥承大禮,憂懼戰悸。欽承舊章,肅奉典制。前某官某侯糞土臣某,

謹因使者兼某官某王晞上謹答。」冊皇后文曰:「惟升平元年八月,皇帝使使持節、兼太保、侍中、太宰、武陵王晞冊命故散騎侍郎女何氏為皇后。咨爾易本乾坤,詩首關雎,王

化之本,實由內輔。是故皇英嬪虞,帝道以光;任姒母周,胤嗣克崇。皇后其祗勖厥德,以肅承宗廟,虔恭中饋,盡敬婦道,帥導六宮,作軌儀於四海。皇天無親,惟德是依,可

不慎歟!」
 
17
天子納后: 北齊皇帝納后之禮,納采、問名、納徵訖,告圓丘方澤及廟。是日,皇帝臨軒,命太尉為使,司徒副之。持節詣后行宮,東向,奉璽綬冊以授中常侍。皇后受

冊於行殿。使者出,與公卿以下皆拜。有司備迎禮。太保、太尉受詔而行。主人公服,迎拜於門。使者入,升自賓階,東面。主人升自阼階,西面。禮物陳於庭。設席於兩楹間,

童子以璽書版升,主人跪受。送使者,拜於大門外。有司先於昭陽殿兩楹間供帳,為同牢之具。皇后服大嚴繡衣,帶綬珮,加幜。幜音景。女長御引出,升畫輪四望車。女侍中負

璽陪乘。鹵簿如大駕。皇帝服袞冕出,升御座。皇后入門,大鹵簿住門外,小鹵簿入。到東上閤,施步障,降車,席道以入昭陽殿。前至席位,姆去幜,皇后先拜後起,皇帝後拜

先起。升自西階,詣同牢座,與皇后俱坐。各三飯訖,又各酳二爵一劜。奏禮畢,后興,南面立。皇帝御太極殿,王公以下拜,皇帝興,入。明日,后展衣,於昭陽殿拜表謝。又

明日,以榛栗棗脩,見皇太后於昭陽殿。擇日,群官上禮。又擇日,謁廟。皇帝使太尉,先以太牢告,而後遍見群廟。
 
18
天子納后: 大唐皇帝納后,卜日,告天地,臨軒命太尉為使,宗正卿為副,並如開元禮。
 
《天子冊妃嬪夫人》
1
天子冊妃... : 周 後漢 晉
 
2
天子冊妃... : 周制,天子后立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女,以聽天下之內治。天子六寢,而六宮在後,六官在前,所以承副,施外內之政也。三夫

人以下百二十人,周制也。三公以下百二十人,似夏時也,以治外。而六宮內政,取其相應焉。又三小者為次妃,帝堯因焉。至舜不告娶,不立正妃也。但立三妃而已,謂之三夫

人,離騷所歌三夫人,舜妃也。夏后氏增以三三而九,合十二人,春秋說云,天子娶十二,即夏制也。以虞夏及周等差之,則殷人又增以三九二十七,合三十九人。周人上法帝嚳

立正妃,又三九二十七人為八十一以增之,合百二十人。其位:后也,夫人也,嬪也,世婦也,御女也。五者相參,定尊卑也。公羊云:「諸侯娶一國,則二國往媵之,以姪娣從

。」公羊說曰:「天子諸侯娶三國,凡九女,法地有九州,是以承天之施。娶三國者,廣異類也。恐一國有血珡相似,俱無子也。姪娣媵者,不相妒嫉也。年雖幼,待年於父母之

國。古者女嫁則姪娣從,謂之媵。」
 
3
天子冊妃... : 後漢獻帝建安十八年,曹操進三女憲、節、華為夫人。聘以束帛玄纁,絹五萬疋。小者待年於國。留住於國,待年長。二十年,並拜貴人。
 
4
天子冊妃... : 晉武帝泰始十年,將聘三夫人、九嬪,有司奏:「禮,皇后聘以穀珪,無妾媵禮贄之制。」詔曰:「拜授可依魏氏故事。」於是臨軒,使使持節兼太常拜

三夫人,兼御史中丞拜九嬪。
 
《皇太子納妃》
1
皇太子納... : 皇子諸王附○
 
2
皇太子納... : 漢 晉 東晉 宋 齊 北齊 隋 大唐
 
3
皇太子納... : 漢制,皇太子納妃,奉常迎。時叔孫通定禮,以天子無親迎之義,皇太子以奉常迎也。
 
4
皇太子納... : 晉太康中,有司奏:太子婚,納徵用玄纁束帛,加羊馬二駟。
 
5
皇太子納... : 東晉太子婚,納徵禮用玉璧一,虎皮二。王彪之上書曰:「或者獸取威猛有斑彩,玉象德而有溫潤。尋珪璋亦玉之美者,豹皮彩蔚,以譬君子。」王肅納

徵辭云:「玄纁束帛,儷皮鴈羊。」前漢亦無用羊之禮。鄭氏婚物贊曰「羊者祥也」,婚之有羊,自漢末始。
 
6
皇太子納... : 宋文帝元嘉十五年四月,皇太子納妃,六禮文與納后不異。百官上禮。其月壬戌,於太極殿西堂敘宴二宮隊主副、司徒征北鎮南三府佐、揚兗江三州綱、

彭城江夏南譙始興武陵廬陵南豐七國侍郎以上,諸二千石在都邑者,並在會。又詔今小會可停伎樂。時有臨川曹太妃喪。
 
7
皇太子納... : 明帝泰始五年,有司奏:「按晉江左以來,太子婚,納徵禮,用璧一,獸皮二,未詳所准。今法章徽儀,方將大備,宜憲範經籍。今皇太子婚,納徵,禮

合用珪璋豹皮熊羆皮與不?下禮官詳議,依經記更正。若應用者,為各用一?為用兩?」博士裴昭明議:「按周禮,納徵,玄纁束帛儷皮。鄭玄曰:「束帛以致命。兩皮,庭實。

皮,鹿皮。」晉納妃以獸豹皮二。獸豹雖文,禮所不用。熊羆吉祥,婚典不及。珪璋雖美,為用各異。今儲皇聘納,宜准經誥。」兼太常丞孫詵議以為:「聘幣之典,損益惟義。

今儲后崇聘,禮先訓遠,皮玉之美,宜盡輝備。禮稱束帛儷皮,則珪璋數合同璧,熊羆文豹,各應用二。」博士虞龢音和議:「按儀禮直云『玄纁束帛儷皮』。禮記郊特牲云虎豹

皮與玉璧,非虛作也。虎豹皮居然用兩,珪璋宜仍舊各一。」參議詵、龢二議不異,今加珪璋各一,豹熊羆皮各二,龢議為允。詔可。
 
8
皇太子納... : 齊武帝永明年中,以婚禮奢費,敕諸王納妃,上御及六宮,依禮上棗栗腶脩,加以香澤花粉,其餘衣物皆停。唯公主降嫁,則上遺舅姑。
 
9
皇太子納... : 北齊皇太子納妃禮,皇帝遣使納采,有司備禮物。會畢,使者受詔而行。主人迎於大門外。禮畢,會於廳事。其次問名、納吉,並如納采。納徵,則使司

徒及尚書令為使,備禮物而行。請期,則以太常宗正卿為使,如納采。親迎,則太尉為使。三日,妃朝皇帝於昭陽殿,又朝皇后於宣光殿。擇日,群臣上禮。他日,妃還。又他日

,皇太子拜閤。皇太子及王聘禮,納采、問名、納吉、請期、親迎皆用羔羊一口,鴈一隻,酒黍稷稻米弃各一斛。納徵,用玄三疋,纁二疋,束帛十疋,大璋一,虎皮二,錦采六

十疋,絹二百疋,羔羊一口,羊四口,犢二頭,酒黍稷稻米弃各十斛,從車百乘。
 
10
皇太子納... : 隋皇太子納妃禮,皇帝臨軒,使者受詔而行。主人俟於廟門。使者執鴈,主人迎拜於大門之東。使者入,升自西階,立於楹間,南面。納采訖,乃行問名

儀。事畢,主人請致禮於從者。禮有幣馬。其次擇日納吉。又擇日,以玉帛乘馬納徵。又擇日告期。又擇日,命有司以特牲告廟冊妃。皇太子將親迎,皇帝臨軒,醮而誡曰:「往

迎爾相,承我宗事,勖帥以敬。」對曰:「謹奉詔。」既受命,羽儀而行。主人几筵於廟,妃服褕翟,立於東房。主人迎於門外,西面拜。皇太子答拜。主人揖皇太子先入,主人

升,立於阼階,西面。皇太子升進,當房戶前,北面,跪奠鴈,俛伏,興,拜,降出。妃父少進,西面戒之。母於西階上,施衿結帨,及門內,施鞶申之。出門,妃升輅,乘以几

。姆加幜。皇太子乃馭,輪三周,馭者代之。皇太子出大門,乘輅,羽儀還宮。妃三日,雞鳴夙興以朝。奠笲音煩於皇帝,皇帝撫之。又奠笲於皇后,皇后撫之。席於戶牖間,妃

立於席西,祭奠而出。
 
11
皇太子納... : 大唐皇太子納妃禮,臨軒命使,行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告廟,臨軒醮戒,親迎,同牢,朝見,並如開元禮。
 
《公侯大夫士婚禮》 
1
公侯大夫... : 周 漢 後漢 魏 晉 東晉 齊 梁 北齊 大唐
 
2
公侯大夫... : 周制,婚禮下達,納采用鴈。達,通也。將合婚,必先媒氏下通其言,乃使納采。采,擇也。鴈取順陰陽往來之義,如有從夫之道。主人筵於戶西,西上

,右几。主人,女父也。筵,為神布席,將以先祖遺體許人,故受於禰廟。席西上,右設几,神不統於人。席有首尾。使者玄端至,使者,夫家之屬,若群吏使往來者。儐者出,

請事。曰:「吾子有惠,貺室某也。吾子,女父也。有惠,明下達。貺,賜也。室,妻也。某,婿名。某有先人之禮,使某請納采。」上某,婿父名。下某,使者名。女父對云:

「某之子憃愚,又弗能教,吾子命之,某不敢辭。」吾子,使者。主人如賓服,迎於門外,再拜。賓不答拜,揖入。不答拜,奉使不敢當其盛。賓升西階,當阿東面。阿,棟也。

入堂深,示親。使者致命曰:「敢納采。」主人阼階上,北面再拜。授於楹間,南面。授於楹間,明為合好,其節同也。南面並授之。賓降出,主人降,授老鴈。老,群吏之尊者

。又執鴈,請問名,如初禮。曰:「某既受命,將加諸卜,敢請女為誰氏?」某,使名也。誰氏,謙也,不必斥其主人之女。對曰:「吾子有命,且以備數而擇之,某不敢辭,曰

某氏。」儐者出,請醴賓曰:「子為事故至於某室,某有先人之禮,請醴從者。」言從者,謙不敢斥。賓對曰:「某既得將事矣,敢辭。」儐者曰:「先人之禮,敢固以請。」賓

曰:「某辭不得命,敢不從。」醴賓以醴酒,薦以脯醢,略如一獻之禮。禮畢,出,主人送於門外,再拜。
 
3
公侯大夫... : 納吉用鴈,如納采禮。歸卜於廟,得吉兆,復使使往告之,婚姻此始定。曰:「吾子有貺,命某加諸卜,卜曰吉,使某也敢告。」上某,婿父名。對曰:

「某之子不教,唯恐不堪,子有吉,我與在,不敢辭。」與猶兼也。
 
4
公侯大夫... : 納徵用玄纁束帛儷皮,如納吉禮。徵,成也。使使者納幣以成婚禮。用玄纁者,象陰陽備也。雜記曰:「納幣一束,束五兩,兩五尋。」則每端二丈。兩

兩合其卷,因謂之匹,猶匹偶之云。玄三匹,纁二匹,取三天兩地之義也。曰:「吾子有嘉命,貺室某也。某有先人之禮,儷皮束帛,使某也請納徵。」對曰:「吾子順先典,貺

某重禮,某不敢辭,敢不承命。」
 
5
公侯大夫... : 請期用鴈,主人辭,賓許,告期。如納徵禮。主人辭者,陽唱陰和,期日宜由夫家來也。夫家必先卜,得吉日,乃使使者往,辭即告。曰:「吾子有賜命

,某既申受命矣。惟是三族之不虞,使某請吉日。」三族謂父昆弟、己昆弟、子昆弟也。虞,度也,不億度,謂卒有死喪。此三族者,己及子皆服周,周則踰年,欲及今之吉。對

曰:「某既前受命矣,惟命是聽。」前受命者,申前日事。使者曰:「某命某聽命於吾子。」上某,婿父名。對曰:「某固惟命是聽。」使者曰:「某使某受命於吾子,吾子不許

,某敢不某期,曰某日。」對曰:「某敢不敬須。」
 
6
公侯大夫... : 凡使者歸反命曰:「某既得將事矣,敢以禮告。」禮,所執脯。主人曰:「聞命矣。」凡行事必用昏昕。賈公彥曰:「行此五禮,皆用昕時。昕,早朝也

。親迎一禮用昏時。」鄭玄曰:「必昏時,陽往陰來之義,故名為昏。日入二刻半為昏,未盡二刻半為明。」
 
7
公侯大夫... : 親迎期日,父醮子,命之曰:「往迎爾相,承我宗事。相,助也。宗事,宗廟之事。勖帥以敬,先妣之嗣,若則有常。」勖,勉也。若猶汝也。勉導以敬

其為先妣之嗣。汝之行則當有常,深戒之也。子曰:「諾。唯恐不堪,不敢忘命。」期,初昏,陳三鼎於寢門外東方,北面北上;設洗於阼階東南;洗所以承盥棄水者。饌於房中

,醯醬二豆,葅醢四豆;樽於室中北墉下,有禁,玄酒在西,綌审,加勺,皆南柄;墉,牆也。禁,所以庋甒也。玄酒,不忘古也。庋音居委反。樽於房戶之東,無玄酒,篚在南

,實四爵合劜。無玄酒,略之。夫婦酌於內樽,其餘酌於外樽。合劜,破匏也。四爵兩劜,凡六,為夫婦各三酳。一升曰爵。記曰:「共牢而食,同尊卑也。器用陶匏,尚禮然也

。」主人爵弁,纁裳,緇袘,乘墨車,從車二乘,執燭前馬。主人,婿也。婿為婦主。爵弁而纁裳,玄冕之次也。大夫以上,親迎冕服。冕服迎者,鬼神之。鬼神之者,重之親之

也。纁裳者,衣緇衣。不言衣與帶而言袘者,明與袘俱用緇。袘謂緣,袘之言施,以緇緣裳,象陽氣下施也。墨車,漆車也。士而乘墨車,攝盛也。袘,以豉切。婦車亦如之,有

裧。車同等。士妻之車,夫家共之。大夫以上嫁女,則自以車送之。裧,車裳帷也。周禮謂之容車,有容固有蓋也。裧音昌占切。至婦氏大門外,儐者出請。曰:「吾子命某以茲

初昏,使某將請承命。」上某,婿父名。下某,婿名。茲,此也。將,行也。使某行昏禮來迎。對曰:「某固敬具以須。」主人筵於戶西,西上,右几。主人,女父也。筵,為神

布席。女次,純衣,纁袡,立於房中,南面。次,首飾也,今時髲也。袡,緣也,袡之言任也,以纁緣其衣,象陰氣上任也。凡婦人,不常施袡之衣,盛昏禮,為此服耳。喪大記

曰「復衣不以袡」,明非常服。袡,汝占切。姆纚,笄,宵衣,在其右。姆,婦人年五十無子,出而不復嫁,能以禮教人者。纚,縚髮纚也。笄,今時簪也。纚,廣充幅,長六尺

。宵讀為綃。詩云:「素衣朱綃」。綃,綺屬。姆亦玄衣,以綃為領,在女右,詔以婦禮。主人玄端迎賓於門外,西面再拜,賓東面答拜。賓,婿也。主人揖入,賓執鴈從。至廟

門,揖入,三揖,至於階,三讓,主人升,西面。賓升,北面,當楣北面。奠鴈,再拜稽首,降出,婦從降自西階。主人不降送。賓升奠鴈拜,主人不答拜,明主為授女耳。主人

不降送,禮不參。初,女出於母左,父西面戒之,必有正焉,若衣若笄,言如衣如笄,恒在身不忘。曰:「戒之敬之,夙夜無違命。」命,舅姑之教令。母戒諸西階上,不降,施

衿結帨,曰:「勉之敬之,夙夜無違宮事。」帨,佩巾。庶母及門內,施鞶,申之以父母之命,曰:「敬恭聽宗爾父母之言,夙夜無愆,視諸衿鞶。」庶母,父之妾。鞶,囊也。

女子鞶絲,所以盛帨巾之屬,為謹敬也。申,重也。宗,尊也。諸,之也。示以衿鞶,託戒使識之也。婿御婦車,授綏,姆辭不受,曰:「未教,不足與為禮也。」婦乘以几,從

者二人坐,持几相對。持几者,重慎也。乘以几,尚安舒。姆加幜,乃驅,御者代。幜之制,如明衣,加之以為行道禦塵。驅,行也。輪三周,御者乃代婿。婿乘其車,先俟於門

外。乘之先,導之也。男率女,女從男,夫婦剛柔之義。俟,待也。門外,婿家大門外。婦至,主人揖婦以入。及寢門,揖入,婦入寢門,升自西階。媵布席於奧。夫入於室,即

席。婦樽西,南面。升自西階,導婦入。贊設同牢饌,卒食,三酳用劜。主人脫服於房,媵受。婦脫服於室,御受。姆授巾。巾所以自潔清。御衽於奧,媵衽良席在東,皆有枕,

北趾。衽,臥席也。婦人稱夫曰良。趾,足也。主人入,親脫婦之纓。入者,從房還入室也。婦人十五許嫁,笄而禮之,因著纓,明有繫屬也。蓋以五采為之,其制未聞。燭出。

昏禮畢。
 
8
公侯大夫... : 見舅姑盥饋。夙興,婦沐浴,纚,笄,宵衣,以俟見。昏明日之晨也。待見於舅姑寢門之外。古者命士以上,年十五,父子異宮。質明,贊見婦於舅姑,

席於阼,舅即席。席於房外,南面,姑即席。質,平也。房外,房戶外之西。婦執笲棗栗,自門入,升自西階,進,拜,奠於席。笲,竹器有衣者,其形如今之筥●籚也。記曰:

「笲,緇被纁裏,加於橋。」被,表也。橋制未聞。笲音煩。●音羌居切。舅坐撫之,興,答拜。婦還,又拜。還於先拜之處。又拜,婦人與丈夫為禮,則俠拜。降階,受笲腶脩

,升,進,北面拜,奠於席。姑坐,舉以興,拜,授人。人,有司也。贊禮婦。席於戶牖之間。室戶西,牖東,南面位。婦立於席西。贊者酌醴,加柶,面柄,出房,席前北面。

婦東面拜受,贊西階上,北面拜送,婦又拜。薦脯醢,婦拜,贊者答拜,婦又拜。奠於薦東,北面,坐,取脯,降出,授人於門外。奠於薦東,升席奠之。取脯降出授人,親徹且

榮得禮。人謂婦氏人。舅姑入於室,婦盥饋特豚。饋者,婦道既成,成以孝養。舅姑共饗婦以一獻之禮,舅獻爵,姑薦脯醢。舅姑先降自西階,婦降自阼階。授之室,使為主,明

代己也。歸婦俎於婦氏人。言俎,則饗禮有牲矣。婦氏人,丈夫送婦者。使有司歸俎,當以反命於女之父母,明其得禮。舅饗送者以一獻之禮,酬以束錦。送者,女家之有司。姑

饗婦人送者,酬以束錦。婦人送者,隸子弟之妻妾。凡婦人相饗無降。姑饗婦人送者於房。無降者,以北洗、篚在上。
 
9
公侯大夫... : 漢平帝詔光祿大夫劉歆等雜定婚禮。四輔、公卿、大夫、博士、郎、吏家屬皆以禮娶,親迎立軺●馬。軺,立乘小車也。●馬,儷駕也。新定此制也。●

音步幸切。
 
10
公侯大夫... : 後漢鄭眾百官六禮辭,大略因於周制,而納采,女家答辭末云:「奉酒肉若干,再拜」。反命,其所稱前人,不云吾子,皆云君。六禮文皆封之,先以紙

封表,又加以皁囊,著篋中。又以皁衣篋表訖,以大囊表之。題檢文言:謁篋某君門下。其禮物,凡三十種。各內有謁文,外有贊文各一首。封如禮文,篋表訖,蠟封題,用皁帔

蓋於箱中,無大囊表,便題檢文言:謁篋某君門下。便書贊文,通共在檢上。禮物按以玄纁、羊、鴈、清酒、白酒、粳米、稷米、蒲、葦、卷柏、嘉禾、長命縷、膠、漆、五色絲

、合歡鈴、九子墨、金錢、祿得香草、鳳皇、舍利獸、鴛鴦、受福獸、魚、鹿、烏、九子婦、陽燧,總言物之所眾者。玄象天,纁法地,羊者祥也,群而不黨,鴈則隨陽,清酒降

福,白酒歡之由,粳米養食,稷米粢盛,蒲眾多性柔,葦柔仞之久,卷柏屈卷附生,嘉禾頒祿,長命縷縫衣延壽,膠能合異類,漆內外光好,五色絲章采屈伸不窮,合歡鈴音聲和

諧,九子墨長生子孫,金錢和明不止,祿得香草為吉祥,鳳皇雌雄伉合,舍利獸廉而謙,鴛鴦飛止須匹,鳴則相和,受福獸體恭心慈,魚處淵無射,鹿者祿也,烏知反哺,孝於父

母,九子婦有四德,陽燧成明安身。又有丹為五色之榮,青為色首,東方始。
 
11
公侯大夫... : 魏制,諸侯娶妃以皮馬為庭實,加以大璋。王娶妃、公主嫁之禮,用絹百九十匹。
 
12
公侯大夫... : 晉太康八年,有司奏:王侯婚禮玄纁束帛,加璧、乘馬。大夫用玄纁束帛,加羊。奏曰:「古者以皮馬庭實,天子加穀珪,諸侯加大璋。可依周禮改璧用

璋。其羊鴈酒米玄纁如故。」諸侯婚禮,加納采、告期、親迎各帛五匹,及納徵馬四匹。皆令夫家自備,唯璋,官為具足。尚書朱整議:「按魏氏故事,王娶妃、公主嫁之禮,天

子諸侯以皮馬為庭實,天子加以穀珪,諸侯加以大璋。漢高后制,聘后黃金二百斤,馬十二匹;聘夫人金五十斤,馬四匹。魏制,娶妃、公主嫁之禮,用絹一百九十匹。晉興,故

事用絹三百匹。」詔曰:「公主嫁由夫氏,不宜皆備物,賜錢使足而已。唯給璋,餘如故事。」
 
13
公侯大夫... : 東晉王堪六禮辭,並為贊頌。儀云:「於版上各方書禮文、婿父名、媒人正版中,納采於版左方。裹於皁囊,白繩纏之,如封章,某官某君大門下封,某

官甲乙白奏,無官言賤子。禮版奉案承之。酒羊鴈繒采錢米,別版書之,裹以白繒,同著案上。羊則牽之,豕鴈以籠盛,繒以笥盛,采以刹音廉盛,米以黃絹囊盛。米稱斛數,酒

稱器,脯腊以斤數。媒人齎禮到女氏門,使人執鴈,主人出,相對揖畢,以鴈付主人侍者,媒人進,主人侍者執鴈立於堂下,從者以奉案入。媒人退席,當主人前跪曰:『甲乙使

某敬薦不腆之禮。』按禮,唯婚辭云不得稱不腆,故婚記云:「幣必誠,辭無不腆。」此恐王堪之誤。主人跪答曰:『君之辱,不敢辭。』事畢還座。從者進奉案主人前,主人侍

者以鴈退,禮物以次進中庭。主人設酒,媒人跪曰:『甲乙使某獻酒。』卻,再拜,主人答拜,還座。主人酢媒人,媒不復答。」
 
14
公侯大夫... : 齊東昏侯永元元年,尚書令徐孝嗣上議曰:「按婚禮實篚以四爵,加以合劜,既崇尚質之禮,又象判合之義。三王作之,而用大古之器,重夫婦之始也。

今雖以方樏示約,而彌乖昔典。又連劜以鎖,蓋出近俗。復別有牢燭,雕費彩飾,亦虧曩制。請除金銀連鎖,自餘雜器,悉用埏陶。堂人執燭,足充概燎,牢燭華侈,亦宜停省。

」奏可。
 
15
公侯大夫... : 梁大同五年,臨城公婚,公夫人於皇太子妃為姑姪,進見之制,議者互有不同。皇太子令曰:「纁鴈之儀,既稱合於二姓,酒食之會,亦有姻不失親。若

使榛栗腶脩,贄饋必舉,副笄編珈,盛飾斯備,不應婦見之禮,獨以親闕。頃者敬進酏醴,已傳婦事之則,而奉盤沃盥,不行侯服之家。是知繁省不同,質文異代。臨城公夫人於

妃既是姑姪,宜停省。」
 
16
公侯大夫... : 北齊娉禮,第一品以下至三品,用玄三匹,纁二匹,束帛十匹,璧一,四品以下皆無璧。豹皮二。六品以下至從九品用鹿皮。錦采四十匹,二品三十匹,

三品二十匹。四品雜采十六匹,五品十匹,六品七品五匹。絹百四十匹,二品百二十匹,三品百匹。六品以下至九品,遞降二十匹。羔羊一口,羊二口,犢二頭,酒黍稷稻米弃各

四斛。四品五品犢一,酒黍以下各二斛。六品以下無犢,酒黍以下各一斛。
 
17
公侯大夫... : 議曰:上古人食禽獸之肉,而衣其皮毛,周氏尚文去質,玄衣纁裳,猶用皮為饥,所以制婚禮納徵,用玄纁儷皮,充當時之所服耳。秦漢以降,衣服制度

與三代殊,乃不合更以玄纁及皮為禮物也。又有用虎皮豹皮者,王彪之云「取威猛有斑彩」,尤臆說也。彪之當時有學知禮者。且婦人主中饋,婦道本柔順,乃云取其威猛,何乃

謬誤。人之常情,非今是古,不詳古今之異制,禮數之從宜。今時俗用五色,信頗謂得禮之變也。或曰:「近代所以尚循玄纁儷皮之制,男女配合,教化大倫,示存古儀,務重其

禮,安可捨棄,有類去羊。」答曰:「玄纁及皮,當時之要。詳觀三代制度,或沿或革不同,皆貴適時,並無虛事。豈今百王之末,畢循往古之儀?如三代制,天子諸侯至庶人,

祭則立尸,秦漢則廢。又天下列國,唯事征伐,志存於射,建侯擇士,皆主於斯。秦漢以降,改制郡縣,戰爭既息,射藝自輕,唯祀與戎,國之大事,今並豈要復舊制乎!其朝宗

覲遇,行朝享禮畢,諸侯皆右肉袒於廟門之東,乃入門右,北面立、告聽事,今豈須行此禮乎!賓禮甚重,兩楹間有反爵之坫,築土為之,今會客豈須置坫乎!又並安能復古道邪

?略舉數事,其餘可知也。何必納徵猶重無用之物!徒稱古禮,是乖從宜之旨。易曰「隨時之義大矣哉」!先聖之言,不可誣也。
 
18
公侯大夫... : 大唐顯慶四年十月詔:「天下嫁女受財,三品以上之家,不得過絹三百匹,四品五品不得過二百匹,六品七品不得過一百匹,八品以下不得過五十匹。皆

充所嫁女資裝等用,其夫家不得受陪門之財。」李義府奏。
 
19
公侯大夫... : 太極元年十一月,左司郎中唐紹上表曰:「士庶親迎之禮,備諸六禮,所以承宗廟,事舅姑,當須昏以為期,詰朝謁見。往者下俚庸鄙,時有障車,邀其

酒食,以為戲樂。近日此風轉盛,上及王公,乃廣奏音樂,多集徒侶,遮擁道路,留滯淹時,邀致財物,動踰萬計。遂使障車禮貺,過於聘財,歌舞喧譁,殊非助感,既虧名教,

又蠹風猷。請一切禁斷。」從之。
 
20
公侯大夫... : 開元十九年四月,敕於京城置禮會院,屬司農寺,其什物各令所司供。院在崇仁坊南街。
 
21
公侯大夫... : 建中元年十一月,禮儀使顏真卿等奏:「郡縣主見舅姑,請於禮會院過事。明日早,舅姑坐堂,行執笲之禮。其觀華燭,伏以婚禮主敬,竊恐非宜。並請

停障車下婿、卻扇等。行禮之夕,可以感思,至於聲樂,竊恐非禮,並請禁斷。相見儀制,近代設以观帳,擇地而置,此乃虜禮穹廬之制。合於堂室中置帳,請准禮施行。俗忌今

時以子卯午酉年,謂之當梁年,其年娶婦,舅姑不相見,蓋理無所據,亦請禁斷。」並從之。
 
22
公侯大夫... : 其制多因周禮,以三品以上,五品以上,六品以下為降殺,並如開元禮。

※※※

漢代之後 -> 隋唐 -> 通典 -> 禮十九

《禮十九》 

《宗子父歿母命婚父母俱歿自命婚及支子稱宗弟稱宗兄等婚議》 
1
宗子父歿... : 周
 
2
宗子父歿... : 周制,宗子無父,母命之,親皆歿,己躬命之。宗子,嫡長子也。命之,命使也。支子則稱其宗,支子,庶昆弟,稱其宗子命使者。弟稱其兄。弟,宗子

母弟。春秋:「紀裂繻來逆女。」公羊傳云:「何以不稱使?據宋公使公孫壽來納幣稱使也。婚禮不稱主人。為養廉遠恥也。然則何稱?稱諸父兄師友。宋公使公孫壽來納幣,則

其稱主人何?辭窮也。辭窮者何?無母也。禮有母,母當命諸父兄師友,稱諸父兄師友以行。宋公無母,莫使命之,辭窮,故自命之。自命之,故不得不稱使也。然則紀有母乎?

曰:有。以不稱使。有則何以不稱母?據非主人可稱母通使。母不通也。」禮,婦人無外事,但得命諸父兄師友,稱諸父兄師友以行事。母命不得達,故不得稱母通使文,所以遠

別也。
 
《舅姑俱歿婦廟見》 
1
舅姑俱歿... : 周 漢 北齊
 
2
舅姑俱歿... : 周制,若舅姑既歿,則婦入三月乃奠菜。奠菜者,以篚祭菜也。蓋用堇。三月一時,婦道可成也。孔穎達曰:「若舅歿姑在者,則當時見姑,三月亦廟見

舅。若舅在姑歿,婦人無廟可見。或更有繼姑,自然如常禮。」席於廟奧,東面,右几。席於北方,南面。廟,考妣之廟也。北方,北墉下。祝盥,婦盥於門外,婦執笲菜,祝帥

婦以入。祝告,稱婦之姓,曰:「某氏來婦,敢奠嘉菜於皇舅某子。」帥,導也。入,入室也。某氏,齊女則曰姜氏,魯女則曰姬氏。來婦,言來為婦也。嘉,美也。皇,君也。

某子者,若今言某官府君也。婦拜,扱地,坐,奠菜於几東席上,又拜,如初禮。扱地,手至地也。婦人扱地,猶男子稽首。賈公彥曰:「婦人肅拜為正,今云手扱地,則婦人之

重拜,猶男子稽首。扱地,首不至地,但手至地也。」扱音楚甲反。婦降堂,取笲菜以入,祝曰:「某氏來婦,敢告於皇姑某氏。」奠菜於席,如初禮。降堂,階上也。室事交於

戶,今降堂者,敬也。於姑言敢告,舅尊於姑者也。婦出,祝闔牖戶。凡廟無事,戶則閉之。老醴婦於房中,南面,如舅姑醴婦之禮。因於廟見禮之。賈公彥曰:「如始至時,使

贊醴婦之禮,處所則別也。」婿饗婦送者丈夫婦人,如舅姑饗禮。
 
3
舅姑俱歿... : 漢平帝四年,以王莽女為皇后,見於高廟。
 
4
舅姑俱歿... : 北齊納后,以朝見後,又擇日謁廟。皇帝使太尉先以太牢告,而後遍見群廟。
 
《公主出降》 
1
公主出降: 拜舅姑附○大唐
 
2
公主出降: 大唐貞觀五年,長樂公主出降,太宗以皇后所生,敕有司資送倍於永嘉長公主。祕書監魏徵諫曰:「不可。昔漢明帝欲封其子,云『我子豈得與先帝子等!可

半楚、淮陽』。前史以為美談。天子姊妹為長公主,天子之女為公主,既加長字,即是有所尊崇。或可情有淺深,無容禮有踰越。」上然其言。長孫皇后遣使齎絹四百疋,詣徵家

送之。
 
3
公主出降: 貞觀中,侍中王珪子敬直尚太宗女南平公主。禮有婦見舅姑之儀,自王姬下降,此事多略。珪曰:「此禮之廢,由來久矣。今上欽明,動循法制,吾受公主謁

見,豈為身榮哉!所以成國家之美耳。」於是夫妻西向坐,公主親執笲,行盥饋之道,禮成而退。物議善之。是後公主有舅姑者,皆備婦禮,自珪始也。
 
4
公主出降: 明慶二年,詔曰:「比聞公主出適,王妃作嬪,舅姑父母皆降禮答拜。此乃子道云替,婦德不循,何以式序家邦,儀刑列辟!自今以後,可明加禁斷,使一依

禮法。若更有以貴加於所尊者,令所司隨事糾聞。」
 
5
公主出降: 三年又詔曰:「古稱釐降,唯屬王姬。比聞縣主適人,皆云出降;娶王女者,亦云尚主。濫假名器,深乖禮經。其縣主出嫁宜稱適,取王女者稱娶。仍永以為

式。」開元十六年,唐昌公主出降,有司進儀注,於紫宸殿行五禮。右補闕施敬本等上疏曰:「竊以紫宸殿者,漢之前殿,周之路寢,陛下所以負黼扆,正黃屋,饗萬國,朝諸侯

,人臣至敬之所,猶玄極可見不可得而升也。昔周女出降於齊,而以魯侯為主,但有外館之法,而無路寢之事。今欲紫宸會禮,即當臣下攝行,馬入於庭,醴升於牖。主人授几,

逡巡紫宸之間;賓使就筵,登降赤墀之地。又據主人辭稱『吾子有事,至於寡人之室』。言辭僭越,事理乖張,既黷威靈,深虧典制。其問名納采等事,並請權於別所。」從之。

遂移於光順門外,設次行禮。
 
《不親迎婿見外舅姑》
1
不親迎婿... : 反馬送女附○周
 
2
不親迎婿... : 周制,婚禮,婿若不親迎,則婦入三月,然後婿見,曰:「某以得為外婚姻,請覿。」女氏稱婚,婿氏稱姻。覿,見也。若婿不親迎,三月後,婿往見婦

之父母。主人對曰:「某以得為外婚姻之數,某之子未得濯溉於祭祀,是以未敢見。今吾子辱,請吾子之就宮,某將走見。」主人,女父也。對曰:「某以非他故,不足以辱命,

請終賜見。」非他故,彌親之辭也。命謂將走見之言。對曰:「某以得為婚姻之故,不敢固辭,敢不從。」不言外,亦彌親之辭也。主人出門左,西面。婿入門,東面,奠贄再拜

,出。出門,出內門也。入門,入大門也。出內門不出大門者,異於賓客。婿見於寢。奠贄者,婿有子之道焉,不敢授之。贄,雉也。儐者以贄出,請受。欲使以賓客禮相見。婿

禮辭許,受贄,入,主人再拜受,婿再拜送,出。出,已見女父。見主婦。主婦闔扉立於其內,主婦,主人之婦也。見主婦者,兄弟之道,宜相親也。闔扉者,婦人無外事也。扉

,左扉也。爾雅曰:「母及妻黨為兄弟。」婿立於門外,東面。主婦一拜,婿答再拜,主婦又拜。婿出。必先一拜者,婦人於丈夫則俠拜。主人請醴。及揖讓入,醴以一獻之禮。

主婦薦,奠酬,無幣。及,與也。無幣,異於賓客。婿出,主人送,再拜。
 
3
不親迎婿... : 春秋,齊大夫高固詣魯逆叔姬,又與子叔姬歸寧,反馬也。禮,送女留其送馬,謙不敢自安也。三月廟見,遣使反馬。高固遂與叔姬歸寧,故經傳具見,

以示譏也。凡諸侯嫁女於敵國,姊妹則上卿送之,以禮於先君。公子則下卿送之。於大國,雖公子亦上卿送之。於天子,則諸卿皆行,公不自送。於小國,則上大夫送之。尊不送

卑。大夫亦遣臣送之。士則有司送之。
 
《婚禮不賀議》
1
婚禮不賀... : 上禮附○周 東晉 宋 北齊
 
2
婚禮不賀... : 周制,記曰:「婚禮不賀,人之序也。」序猶代也。賀娶妻者曰:「某子使某,聞子有客,使某羞。」謂不在賓客之中,使人往者。羞,進也,言進於客

,古者謂羞為進,其禮蓋壺酒束脩若犬也。不斥主人,婚禮不賀故也。古者致禮於人用犬,即食犬也。
 
3
婚禮不賀... : 東晉成帝納后,群臣畢賀,時謂非禮。議具納后篇。穆帝永和三年,納后,議賀不?王述曰:「婚是嘉禮,應賀。」述按:「春秋傳曰『娶者大吉,非常

吉』。又傳曰:『鄭子罕如晉,賀夫人。』鄰國猶相賀,況臣下邪!如此,便應賀,但不在三日內耳。今因廟見成禮而賀,亦是一節也。」王彪之議:「婚禮不賀,無應賀之禮。

」彪之按:「婚禮不賀不樂。傳稱子罕如晉賀夫人,既無明文,又傳不云禮也。禮,娶婦之家三日不舉樂。至於不賀,無三日之斷。」撫軍答諸尚書云:「禮官所據,誠是古典。

然禮亦隨時,今既已從近代而上禮,上禮即是稱慶,將是賀例。又恭后時已賀,今依舊,亦可通。」恭后,成帝后杜氏,即鎮南將軍元凱曾孫也。彪之云:「納悼后,起居注無賀

文,而有上禮。武帝以長秋再建,感愴不敘,詔通斷之。納恭后,記注有賀文,時亦上禮。按禮云『婚禮不賀』,又云『賀娶妻者』,愚謂禮傳婚姻,無直相賀之禮,而有禮貺共

慶會之義,今代所共行。」范汪云:「先朝所以上禮而不賀者,依傍賀娶妻也。雖名曰賀,實是酒食無慶語也;但是吉事,故曰賀耳。思親之序,故慶辭不可以達於主人;然吉禮

宜有敘情,故獻酒食而已。先朝行之,近代得禮。至於恭后時賀,是王丞相導以明君臣之恩,本不以為將來之法。」彪之云:「足下不賀意同,而敘之小異。吾謂婚禮不賀者,謂

不如今三節特賀也。禮記所以復言賀娶妻者,因獻酒食而有慶語也。是不明然賀之,而於會同因有獻辭。足下今云都不應有慶辭,則何得獻酒肉會同邪?亦與足下上禮辭不同,自

為矛楯。又從伯丞相時賀,何必非失。足下以往賀為美事,以今不賀為得禮,亦不能兩濟斯義。」庾蔚之謂:「按禮文及鄭注,是親友聞主人有吉事,故遣人送酒肉以賀之,但婚

有嗣親之感,故不斥主人以賀婚,唯云為有客而已。今上禮既所為者婚,亦不得都無慶辭。彪之議為允。」於時竟不賀,但上禮。
 
4
婚禮不賀... : 升平元年,臺符問:「皇后拜訖,何官應上禮?上禮悉何用?」太常王彪之上書以為:「上禮唯酒犢而已,犢十頭,酒十二斛。王公以下,名在三節祥瑞

自簡慶賀錄者,悉賀。左傳曰:『會吳於鄫,吳徵百牢。子服景伯曰:周制,上物不過十二,天之大數也。』太學博士雖不在賀,而常小會者同,悉應上禮。」
 
5
婚禮不賀... : 宋皇太子納妃,上禮。語具本篇。
 
6
婚禮不賀... : 北齊納后太子納妃,群臣上禮。語見本篇
 
《婚不舉樂議》 
1
婚不舉樂... : 東晉
 
2
婚不舉樂... : 東晉升平元年八月,符問:「迎皇后大駕,應作樂不?」博士胡訥議:「臨軒儀注,無施安鼓吹處所,又無舉麾鳴鐘之條。」太常王彪之以為:「婚禮不

樂。鼓吹亦樂之總名。儀注所以無者,依婚禮也。臣伏重詳禮云:『婚禮不用樂,幽陰之義也,樂,陽氣也。』又云『娶婦之家,三日不舉樂,思嗣親也』。自王者下達。迎大駕

鹵簿及至尊升太極,並闕此條,當是依三日不舉樂之禮。愚謂殿庭及大駕鹵簿鼓吹,並可備儀而已。」蘭臺太常主者按:「儀注云『皇后列人自閶闔掖門,鳴鐘鼓,填門露仗』。

如儀注之條按諸門,唯有鼓無鐘。既云鳴鐘,則應施鐘,既施鐘則施建鼓。若如寺卿今意不作樂者,當復安懸而不作?」彪之又議:「魏晉舊制,晝夜漏既盡,門鳴鼓鳴鐘。吉凶

鼓鐘常用,非樂也。舊儀,皇后乘輿列閶闔掖門,鳴鐘鼓,所以聲告內外耳。今自應施鐘。若他事會,黃門侍郎舉麾,舊應作宮懸金石之樂,鳴鐘鼓。中朝無宮懸,設軒懸。中興

以來無此樂,故唯作鼓吹鳴鐘,以擬宮懸金石耳。婚禮三日不作樂,經典明文。愚謂宜如舊儀,至尊升殿,舉麾作樂;迎皇后大駕,不應鼓吹。」
 
《男女婚嫁年幾議》 
1
男女婚嫁... : 太古 周 大唐
 
2
男女婚嫁... : 太古男五十而娶,女三十而嫁。中古男三十而室,女二十而嫁。逸禮本命篇云然。堯舉舜曰「有鰥在人間」,鰥,三十也。以其二女妻之,二十而行之。
 
3
男女婚嫁... : 周文王十五生武王。左傳曰:「國君十五而生子,禮也。」許慎云:「文王十五生武王,武王已有兄,知人君早娶矣。」地官媒氏掌萬民之判。判,半也

,得耦為合。言主合其半以成夫婦也。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三二者,天地相承覆之數也。易曰:「參天兩地而倚數。」有故則二十三而嫁。故謂父母之喪。曲禮曰:「男

子三十曰壯,有室。」許慎云包字,以為:「象人懷妊,巳在其中,象子未成形也。元氣起於子,子人所生也。男左行三十,女右行二十,俱立於巳,為夫婦。懷妊於巳,巳為子

也。十月而生男,起巳至寅,女起巳至申。故男年始寅,女年始申。」尚書大傳:「孔子曰: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女二十而通織紝績紡之事,黼黻文章之美,不若是則

上無以孝於舅姑,下無以事夫養子也。」春秋穀梁傳:「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列丈夫,三十而娶。」白虎通云:「男三十娶、女二十嫁何?陽數奇,陰數耦也。男長女幼何?陽道

舒,陰道促。男三十,筋骨堅強,任為人父;女二十,肌膚充盛,任為人母。合為五十,應大衍之數,可生萬物也。禮曰:女子十五許嫁,笄而字,禮之稱字。故陰繫於陽,所以

專一之節也。陽尊,無所繫,二十五繫者,就陰節也。陽舒而陰促。三十數三終,奇,陽節也;二十數再終,耦,陰節也。陽小成於陰,大成於陽,故二十而冠,三十而娶。陰小

成於陽,大成於陰,故十五而笄,二十而嫁也。一說,春秋穀梁傳曰:『男二十五繫心,女十五許嫁,感陰陽也。』陽數七,陰數八,男八歲毀齒,女七歲毀齒。陽數奇,故三,

三八二十四,加一,為二十五而繫心也。陰數耦,故再成十四,加一為十五,故十五許嫁也。各加一者,明其專一繫心,所以防淫佚也。」周末,越王句踐蕃育庶人,欲速報吳,

使男二十而娶,女十七而嫁。春秋外傳云然。
 
4
男女婚嫁... : 議曰:鄭玄據周禮、春秋穀梁、逸禮本命篇等,男必三十而娶,女必十五乃嫁。王肅據孔子家語、服經等,以為男十六可以娶,女十四可以嫁,三十、二

十,言其極耳。又按家語:「魯哀公問於孔子曰:『男子十六而精通,女子十四而化育,是則可生人矣。而禮必三十而室,女必二十而嫁,豈不晚哉?』孔子曰:『夫禮言其極耳

,不是過也。男二十而冠,有為人父之端;女十五許嫁,有適人之道。』」又曰「孔子年十九,而娶於宋之幵官氏」。又曰「孔子七十三而終,伯魚年五十,先孔子而卒」。而服

經有「為夫姊之長殤」。據此,王鄭之說,義並未明。今按,三十二十而娶嫁者,周官云「掌萬民之判」,即眾庶之禮也。故下云「於是時也,奔者不禁」。服經「為夫姊之長殤

」,士大夫之禮也。左傳「十五而生子」,國君之禮也。且官有貴賤之異,而婚得無尊卑之殊乎!則卿士大夫之子,十五六之後,皆可嫁娶矣。
 
5
男女婚嫁... : 大唐貞觀元年二月詔:「其庶人男女無室家者,並仰州縣官人以禮聘娶,皆任其同類相求,不得抑取。男年二十女年十五以上,及妻喪達制之後,孀居服

紀已除,並須申以婚媾,令其好合。若守志貞潔,並任其情,無勞抑以嫁娶。」
 
《嫁娶時月議》
1
嫁娶時月... : 夏 周
 
2
嫁娶時月... : 夏小正記曰:二月娶妻之時也。
 
3
嫁娶時月... : 周制,仲春之月,令會男女。仲春陰陽交,以成婚禮,順天時也。白虎通曰:「嫁娶以春者何?春天地交通,萬物始生,陰陽交接之時也。詩云:『士如

歸妻,迨冰未泮。』」於是時也,奔者不禁。重天時,權許之。
 
4
嫁娶時月... : 議曰:按鄭玄嫁娶必以仲春之月。玄之所據周官媒氏「仲春之月,令會男女」。王肅以為秋冬嫁娶之時也,仲春期盡之時矣。肅據詩云「三星在天」。三

星謂參,十月見東方時,可以嫁娶矣。肅言三時務業,因向休息而合婚姻。孫卿云:「霜降迎女,冰泮殺止。」且霜降而婦功成,於時迎女。董仲舒書曰:「聖人以男女當天地之

陰陽。天之道,向秋冬而陰氣來,向春夏而陰氣去。是故古之人霜降而迎女,冰泮而殺止,與陰俱近,與陽俱遠。詩云:『匪我愆期,子無良媒。將子無怒,秋以為期』也。」將

音七羊反。孔子家語云:「群生閉藏於陰而育之始,故聖人因時以合偶男女。窮天數,霜降而婦功成,嫁娶者行焉。冰泮而農桑起,婚禮殺於此焉。」又云:「冬合男女,春班爵

位,皆謂順也。」馬昭非肅曰:「周禮:仲春,令會男女。殷頌:天命玄鳥,降而生商。月令:仲春玄鳥至之日,祀於高媒。玄鳥孚乳之月,以為嫁娶之候。」孔晁答曰:「周官

云『凡娶判妻入子者,皆書之』。此謂霜降之後,冰泮之時,正以禮婚者也。次言『仲春令會男女,奔者不禁』。此婚期盡,不待備禮。玄鳥至,祀高禖,求男之象,非嫁娶之候

。」昭又難曰:「詩云『有女懷春,吉士誘之』。『春日遲遲,女心傷悲』。『嘒彼小星,三五在東』。『綢繆束芻,三星在隅』。『我行其野,蔽芾其樗』。『倉庚于飛,熠燿

其羽』。凡此皆興於仲春,嫁娶之候。」晁曰:「『有女懷春』,謂女無禮,過時故思。『春日遲遲』,蠶桑始起,女心悲矣。『嘒彼小星』,喻妾侍從夫人。『三星在隅』,孟

冬之月,參見東方,舉正昏以刺時。『蔽芾其樗』,喻行遇惡夫。『熠燿其羽』,喻嫁娶盛飾。皆非仲春嫁娶之候。玄據期盡之教,以為正婚,則奔者不禁,過於是月。」昭又曰

:「肅窮無經引,『秋以為期』,此乃淫奔之時矣。」張融曰:「易泰卦:『六五,帝乙歸妹,以祉元吉。』舊說,六五爻辰在卯,春為陽中,萬物生育,嫁娶大吉也。春秋魯迎

夫人,四時通用。家語限以冬,不符春秋,非孔子言也。三代嫁娶,以仲春為期盡之言。且婚姻而合德天地配陰陽,會通之數,合於春女樂與公子同歸之志,符於南山採薇之歌,

協於我行蔽芾之歎,同於行露厭浥之節,驗於夏小正綏多士女之制,不殊咸泰之卦,暢於周禮仲春之令矣。」庾蔚之謂:「王鄭皆有證據,以人情言之,王為優矣。」嘒音乎銳反

。芾音方味反。按束皙云:「春秋二百四十年,魯女出嫁,夫人來歸,大夫逆女,天王娶后,自正月至十二月,悉不以得時失時為褒貶,何限於仲春季秋以相非哉!夫春秋舉秋毫

之善,貶纖芥之惡,故春狩於郎,書時,禮也;夏城中丘,書不時也。此人間小事,猶書得時失時,況婚姻人倫端始,禮之大者,不譏得時失時不善者邪!若婚姻季秋,期盡仲春

,則隱二年冬十月,夏之八月,未及季秋,伯姬歸於紀;周之季春,夏之正月也,桓九年春,季姜歸於京師;莊二十五年六月,夏之四月也,已過仲春,伯姬歸於杞。或出盛時之

前,或在期盡之後,而經無貶文,三傳不譏,何哉?凡詩人之興,取義繁廣,或舉譬類,或稱所見,不必皆可以定時候也。又按桃夭篇敘美婚姻以時,蓋謂盛壯之時,而非日月之

時,故『灼灼其華』,喻以盛壯,非為嫁娶當用桃夭之月。其次章云『其葉蓁蓁』,『有蕡其實,之子于歸』,此豈在仲春之月乎!又摽有梅三章注曰,夏之向晚,迨冰未泮,正

月以前。『草蟲喓喓』,未秋之時。或言嫁娶,或美男女及時,然詠各異矣。周禮以仲春會男女之無夫家者,蓋一切相配合之時,而非常人之節。曲禮曰:『男女非有行媒,不相

知名。故日月以告君,齋戒以告鬼神。』若萬人必在仲春,則其日月有常,不得前卻,何復日月以告君乎?夫冠婚笄嫁,男女之節,冠以二十為限,而無春秋之期,笄以嫁而設,

不以日月為斷,何獨嫁娶當繫於時月乎?王肅云『婚姻始於季秋,止於仲春』,不言春不可以嫁也。而馬昭多引春秋之證,以為反詩,於難錯矣。兩家俱失,義皆不通。通年聽婚

,蓋古正禮也。」今按:士婚禮請期之辭云「唯是三族之不虞」,卜得吉日,則可配合。婚姻之義,在於賢淑,四時通用,協於情禮,安可以秋冬之節,方為合好之期?先賢以時

月為限,恐非至當,束氏之說,暢於禮矣。
 
《已拜時而後各有周喪迎婦遣女議》
1
已拜時而... : 晉 東晉 宋
 
2
已拜時而... : 晉懷帝永嘉中,太常潘尼為子娶黃門郎李循女,已拜時,後各有周喪,潘迎婦,李遣女。國子博士江統、侍中許遐同議:「已拜舅姑者,宜准女在塗之禮

,齊縗大功三月既葬,可迎婦,按禮記,在塗而婿之父母死,則改服赴喪;女之父母死,則反而服周。今已拜舅姑,其義全於在塗也,降其親而服夫黨,非婦而何?禮,父母既歿

而娶,三月廟見,成婦之義;舅姑存則盥饋特豚,以成婦道:皆明重其成婦,不繫其成妻也。然則未廟見,女死,還葬於女氏;若已見舅姑,雖無衽席之接,固當歸葬於夫家,此

非可否之斷乎!禮『婿親迎,女未至,而有齊縗大功之喪,男不入,改服於外次,女入,改服於內次,即位哭』。又齊縗大功之喪,三月既葬,雖不可以納徵,而可正御矣。」何

琦駮江、許議曰:「夫正名者,理道之本。然拜時非古,而行之歷代,遂以成俗。古者布其几筵,恭告祖禰,將納他族,以奉宗事,父親醮子而命之迎。女受父母之遣,以涉夫氏

之庭。而交拜敬之禮。方之在塗,喪紀定矣,服制既正,齊功卒哭可迎。此不闕於古而通於今,議是也。然婚姻之道,公私急務,愚以為拜時及一日二日之婦,婦名既正,即宜一

揆。其衾幬未接,歸葬其黨。」
 
3
已拜時而... : 東晉廢帝太和中,平北將軍郤愔上言,功曹魏騭周喪內迎拜時婦,鄉曲以違禮譏之。謝奉與郤牋曰:「魏騭後來之良,足以日新其美,近聞邑有異議。從

弟異,亦當拜時,婦家遭喪,即是其例。夫拜時之禮,誠非舊典,蓋由季代多難,男女宜各及時,故為此制,以固婚姻之義也。雖未入婿門,今年吉辰拜後,歲俗無忌,便得以成

婦迎之,正以策名委質有定故也。」謝安議:「拜時雖非正典,代所共行久矣。將以三族多虞,歲有吉忌,故逆成其禮。」
 
4
已拜時而... : 宋庾蔚之謂:「俗既流弊,故以拜時代三日,推其始意,當是貪得從省,以赴吉歲。若周大功之喪既葬,不可迎已拜之婦,則與始婚不異,非其旨也。」
 
《已拜時婿遭小功喪或婦遭大功喪可迎議》
1
已拜時婿... : 晉 東晉
 
2
已拜時婿... : 晉中書郎范汪問劉惔曰:「從妹與荀始文婚,已及好歲拜時,有從叔父德度喪,會叔親患危篤,欲令荀氏迎從妹,盡婦敬於夫氏,以有此喪為難,故為此

議。拜時出於近代,將以宗族多虞,吉事宜速,故好歲拜,新年便可迎也。惡歲可迎,是拜時已成婦也。在塗之婦,猶服夫氏,況已交拜禮成,便當迎是長還也。」惔答云:「荀

今從叔喪五月小功之服,禮云『小功之末可以納妻』,如此自可比初婚,何疑!」蔡謨曰:「古人君爵命其臣,在遠則遣使。太公既封齊,五侯九伯,實得征之,即王使召康公所

命也。至今詔使拜授,亦當如此,豈有疑乎?易曰『家有嚴君,父母之謂』。今婿父命使拜其婦,女父遣女拜受此命,即是太公受命於召康公,今人拜爵於詔使也。而云未拜舅姑

,未為成婦,然則太公未拜周王,亦非方伯乎?不修婦禮,是其失耳。至於是婦與非,自當以典禮為正,安得從彼所行。假令太公不行臣禮,王者便當不臣之乎?謂拜婿之宗親與

拜舅姑,於禮無異。」
 
3
已拜時婿... : 又會稽王道子與王彪之書曰:「東海王來月欲迎妃,而女身有大功服,此於常禮,當是有疑。但先拜時,大禮已交,且拜時本意,亦欲通如此之閡耳!不

得同之初婚,固當在於可通。」彪之答曰:「女有大功服,若初婚者,禮例無許;既已拜時,猶復不同。昔中朝許侍中等曾議此事,以為拜時不應以喪為疑,倚傍經禮,甚有理據

,談者多謂是。殿下可視而量之。」
 
4
已拜時婿... : 拜時婦三日婦輕重議:按禮經婚嫁無「拜時」「三日」之文,自後漢魏晉以來,或為拜時之婦,或為三日之婚。魏王肅、鍾毓、毓弟會、陳群、群子泰,

咸以拜時得比於三日。晉武帝謂山濤曰:「拜於舅姑,可准廟見;三日同牢,允稱在塗。」濤曰:「愚論已拜舅姑,重於三日,所舉者但不三月耳。」張華謂:「拜時之婦,盡恭

於舅姑;三日之婚,成吉於夫氏。准於古義,可為成婦,已拜舅姑,即是廟見。」常侍江應元等謂:「已拜舅姑,其義全於在塗。或曰『夫失時之女,許不備禮,蓋急嫁娶之道也

』。三日之婦,亦務時之婚矣。雖同牢而食,同衾而寢,此曲室衽席之情義耳,豈合古人亡則奠菜,存則盥饋而婦道成哉!且未廟見之婦,死則反葬女氏之黨,以此推之,貴其成

婦,不係成妻,明拜舅姑為重,接夫為輕。所以然者,先配而後祖,陳鍼子曰:『是不為夫婦,誣其祖矣,非禮也。』此春秋明義,拜時重於三日之徵也。」
 
5
已拜時婿... : 議曰:有夫婦而後有父子,有父子而後有君臣,則婚姻王化所先,人倫之本。拜時之婦,禮經不載,自東漢魏晉及於東晉,咸有此事。按其儀,或時屬艱

虞,歲遇良吉,急於嫁娶,權為此制。以紗縠幪女氏之首,而夫氏發之,因拜舅姑,便成婦道。六禮悉捨,合劜復乖,隳政教之大方,成容易之弊法。王肅、鍾毓、陳群、山濤、

張華、蔡謨,皆當時知禮達識者,何謂不非之邪?豈時俗久行,因循且便,或彼眾我寡,議論莫從者乎?宋齊以後,斯制遂息,後之君子,無愧前賢。

※※※

漢代之後 -> 隋唐 -> 通典 -> 禮二十

《禮二十》 

《周喪不可嫁女娶婦議》
1
周喪不可... : 斬縗公除附○晉 大唐
 
2
周喪不可... : 晉惠帝元康二年,司徒王渾奏云:「前以冒喪婚娶,傷化悖禮,下十六州推舉,今本州中正各有言上。太子家令虞濬有弟喪,嫁女拜時;鎮東司馬陳湛有

弟喪,嫁女拜時;上庸太守王崇有兄喪,嫁女拜時;夏侯俊有弟子喪,為息恒納婦,恒無服;國子祭酒鄒湛有弟婦喪,為息蒙娶婦拜時,蒙有周服;給事中王琛有兄喪,為息稜娶

婦拜時,并州刺史羊暨有兄喪,為息明娶婦拜時;征西長史牽昌有弟喪,為息彥娶婦拜時。湛職儒官,身雖無服,據為婚主。按禮『大功之末可以嫁子,小功之末可以娶婦』。無

齊縗嫁娶之文,虧違典憲,宜加貶黜,以肅王法。請臺免官,以正清議。」尚書符下國子學處議。國子助教吳商議:「今之拜時,事畢便歸,婚禮未成,不得與娶婦者同也。俊、

琛、稜並以齊縗娶婦、娶妻,所犯者重。恒雖無服,當不義而不諍,亦禮所譏,然其所犯者猶輕於稜也。湛身既平吉,子雖齊縗,義服之末,又不親迎,吉凶別處,則所犯者輕。

濬、暨為子拜時,拜時禮輕當降也。」國子祭酒裴頠議以為:「吉凶之別,禮之大端,子服在凶,而行嘉禮,非所以為訓。雖父兄為主,事由己興,此悉人倫大綱,典章所慎也。

」詔曰:「下殤小功,不可嫁娶,俊等簡忽喪紀,輕違禮經,皆宜如所正。」
 
3
周喪不可... : 司直劉隗上言:「文學王籍有叔母服,未一月,納吉娶妻,虧俗傷化,宜加貶黜,輒下禁止。妻父周嵩知籍有喪而成婚,無王孫恥奔之義,失為父之道。

王廙、王彬,於籍親則叔父,皆無君子幹父之風,應清議者,任之鄉論。」主簿江啟曰:「夫風節不振,無以蕩弊俗;禮義不備,無以正人流。籍以名門,擢登賓友,不能率身正

道,公違典憲,誠是愷悌垂恕,體例宜全。又東閣祭酒顏含,居叔父喪而遣女。推尋舊事,元康二年,虞濬、陳湛各有弟喪,嫁子拜時,司徒王渾奏免。竊謂弟喪不重於叔父,成

婚之禮不輕。含犯違禮典。夫崇禮謂之有方之士,不崇禮謂之無方之人。況虧淳創薄,崇俗棄禮,請免官禁止。」從事中郎謝潛議:「鄭玄以為女子成人,逆降旁親及將出者。昔

陳湛以女年過二十,依鄭義不責,遷任徐州,不為坐免,久為成比。若含女未過二十,宜如隗奏;若謂鄭玄說與禮違,當先除而後禁,不宜制未下而責人也。」主簿孔夷議:「鄭

玄以未嫁成人,降其旁親,以明當及時與不及時者同降,若嫁有時而遭喪,因喪而降之,非言齊縗之中可嫁女。學者多昧此旨,非獨在今。含應見原。」
 
4
周喪不可... : 王濛息叔仁兄十月亡,至十二月,詔其子與瑯琊王婚拜時,叔仁以喪辭。范尚書與會稽王牋,為伸其意。會稽王答曰:「既有所准,情理可通,故人主權

而行之,自君作故,古之制也。古人墨絰從時,豈情所安,逼於君命之所制,奪人臣之所屈,乃至於此。以今方之,事情輕重,豈得同日而欲執違耶?又今自拜時,未為備禮,暫

一致身,交拜而已,即之於情,有何不可?且今王氏情事,與國家正同,王命既定,事在必行。」太常王彪之與會稽王牋曰:「王濛女有同生之哀,計其日月,尚未絕哭,豈可成

婚?凡在君子,猶愛人以禮,況崇化之主耶!以此為聖人故事,寧可執訓,當令宣流後裔。忝備禮官,情有不安,謹具白所懷。」
 
5
周喪不可... : 大唐永徽元年正月,衡山公主欲出降長孫氏,議者以時既公除,合行吉禮。侍中于志寧上疏曰:「伏見衡山公主出降,欲就今秋成禮。竊按禮記云:『女

十五而笄,二十而嫁,有故,二十三年而嫁。』鄭玄云:『有故謂遭喪也。』固知須終三年。其有議者云『准制,公除之後,須並從吉』。此漢文創制其儀,為天下百姓。至於公

主,服是斬縗,縱使服隨例除,無宜情隨例改。心喪之內,方復成婚,非唯違於禮經,亦是人情不可。陛下方獎仁孝之日,敦崇名教之秋,此事行之若難,猶宜抑而守禮;況行之

甚易,何容廢而受譏。伏願遵高宗之令軌,略孝文之權制,國家於法無虧,公主情禮得畢,則天下幸甚。」
 
《周服降在小功可嫁女娶妻議》
1
周服降在... : 晉 東晉 宋
 
2
周服降在... : 晉范朗問蔡謨曰:「甲有庶兄乙為人後,甲妹景已許嫁而未出。今乙亡,如鄭玄意已許嫁便降旁親者,景今應為乙服小功,本是周親,甲今於禮可得嫁景

不?」蔡答曰:「按禮『大功之末,可以嫁子』,不言降服復有異也。兄在大功,嫁降服小功之妹,猶父在大功,嫁小功之女也。謂甲今嫁景,於禮無違。」范難曰:「禮『小功

不稅,降而小功則稅之』。又『小功不易喪之練冠,而長殤中殤之小功則變三年之葛』。又「小功之末可以娶妻,而下殤之小功則不可』。據此數事,則明降服正服,所施各異,

今子同之,其理何居?」蔡答曰:「夫服有降有正,此禮之常也。若其所施,必皆不同,則當舉其一例,無為復說稅與娶也。今而然者,明其所施有同有異,不可以一例舉,故隨

事而言之也。鄭君以為下殤小功不可娶者,本齊縗之親也。按長殤大功亦齊縗親,而禮但言下殤不可以娶,而不言長殤不可以嫁,明殤降之服,雖不可娶而可嫁也。所以然者,陽

唱陰和,男行女從,和從者輕,唱行者重,二者不同,故其制亦異也。」范又難曰:「禮舉輕以明重,下殤猶不可娶,況長殤大功何可以嫁。知禮所謂大功末者,唯正服大功末耳

。」蔡答曰:「下殤不可娶妻者,謂己身也。吾言長殤可以嫁子者,謂女父也。身自行之,於事為重;但施於子,其理差輕。然則下殤之不娶,未足以明長殤之不嫁也。」
 
3
周服降在... : 東晉臺符:「廬陵公主薨,瑯琊、東海二王,於禮為應得婚與不?」太學博士袁矯之等按:「公主於二王屬為姑,二王出為人後,主又出適,今應降服小

功。然本是周親,雖降而為疏,本親情重,始薨方當制服,而疑可婚與不。」太常王彪之曰:「二王出後二國,禮,為人後,降本親一等,又云『為姑姊妹適人者小功』。二王應

制小功之服。禮,小功絕哭,可以娶妻;下殤之小功則不可。先儒之說,本齊縗之親,故除喪而後可婚。今二王雖以出後降服,本亦齊縗之親,情例如禮,不應成婚。」彪之與會

稽王牋曰:「王者君臨萬國,以禮義聲教也。今若皇子獨違規矩,恐遐邇之談,不必許也。且自元康以來,朝臣之家犯禮婚者,不見重責。故尚書僕射裴頠,當代名士,於時以兄

弟子喪末,為息拜時,其息服除也。議者謂父子並應貶責。兄弟子下流之喪,不同於姑。古者諸侯絕周,而卿大夫之喪,在殯猶不舉樂,不以本周喪未葬行嘉禮也。況廬陵長公主

,於禮不應絕服,喪今未葬乎!」
 
4
周服降在... : 宋庾蔚之謂:「禮云『下殤之小功則不可』,而不云再降之小功,則知再降之小功可以娶。」
 
《大功末可為子娶婦議》
1
大功末可... : 晉
 
2
大功末可... : 晉御史中丞高崧有從弟喪,在服末欲為兒婚,書訪尚書范汪曰:「禮有『大功之末可以嫁子,小功之末可以娶婦』。下章云『己雖小功,既卒哭,可以娶

妻』。己有小功喪,則父便應有大功喪。以義例推之,小功卒哭可以娶妻,則大功卒哭可以娶婦邪?」有舅姑曰婦。無舅姑曰妻。范答曰:「按禮『大功之末,可以冠子嫁子』。

此於子已為無服也。以己尚在大功喪中,猶未忍為子娶婦,近於歡事也。故於冠子嫁子則可,娶婦則不可矣。己有緦麻之喪,於祭亦廢,婚亦不通矣,況小功乎!」崧又曰:「禮

『己雖小功,既卒哭,可以娶妻』。己有小功,則父有大功。己既小功卒哭可娶妻,則父大功卒哭可娶婦,將不嫌邪?」汪曰:「五服之制,各有月數,月數之內,自無吉事,故

曰『縗麻非所以接弁冕也』。春秋左氏傳:齊侯使晏子請繼室於晉,叔向對曰:『寡君之願也。縗絰之中,是以未敢請。』時晉侯有少姜之喪耳。禮貴妾緦,而叔向稱在縗絰之中

。推此而言,雖輕喪之麻,猶無婚姻之道也,而敦本敬始之義,每於婚冠見之矣。雜記曰『大功之末可以嫁子,小功之末可以娶婦』。按大功之末,猶未忍為子娶婦,小功之末,

乃為子娶耳。而下章云『己雖小功,卒哭,可冠、娶妻也』。二文誠為相代,尋此旨,為男女失時或繼嗣未立者耳,非通例也。禮,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至於仲春會男女,

便云:『於此時也,奔者不禁』。此亦是權禮,非經常之典也。」崧又訪於江彪,彪答曰:「按『大功之末可以嫁子,小功之末可以娶婦』。又『己小功卒哭,可以娶妻』。此悉

是明文正例,當不如范語。為此議者,皆於為婚之主也。娶婦則父為主,娶妻則己為主,故父大功之末不得行此嘉禮,至於己小功之末則可行之。又禮稱娶妻,則是無父之正文。

謂大功之末娶婦,於禮例猶尚不安。今所為者重,所虧者輕。又准時人由來之比,自不致嫌。」於是崧依議為兒婚。
 
《祖無服父有服可娶婦嫁女議》 
1
祖無服父... : 晉 宋
 
2
祖無服父... : 晉劉嗣問徐野人曰:「嗣去年十二月,有周慘,欲用六月婚,兒服早已除。大人本無服,便是一家主,想無復異?」徐答曰:「此議本據祖為孫兒婚,自

平吉可得娶妻,不計兒之有慘也。」嗣弟損又重問野人曰:「諸賢唯云祖尊一家,得為婚主。若便婚,損疑速也。」徐答曰:「今歸重於王父,理無取於遲速。」損重問曰:「禮

云『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獨;娶婦之家,三日不舉樂』。得不有輕不?又『大功之末,可以嫁女』,則男不得婚。向家是嫁女,今是兄子婚,男女詎無異邪?」向家亦是祖無服,

而父有周慘,得嫁女。徐答曰:「秉燭寢樂,居然輕重,故嫁娶殊品。至於今事,理本分塗,唯取歸重極尊,而不別異男女也。」
 
3
祖無服父... : 宋向歆問何承天曰:「父有伯母慘,女服小功。祖尊統一家,年末可得嫁孫女不?」何答曰:「吾謂祖為婚主,女身又小功服,不嫌於婚。」鄭尚書曰:

「祖為婚主,女父不與婚事,意謂可婚。」周續之曰:「禮,『己雖小功,可以冠、娶妻』,則女身雖有服,謂出門無嫌也。伯母義服,而祖為家主,於理可通。」徐野人曰:「

禮許變通。記所稱父大功者,當非有祖之家。又公羊傳云:『不以父命辭王父命。』推附名例,義在尊無二上,容或可通理邪!」
 
《降服大功末可嫁姊妹及女議》
1
降服大功... : 晉 宋
 
2
降服大功... : 晉南陽中正張輔言司徒府云:「故涼州刺史揚欣女,以九月二十日出赴姊喪殯,而欣息俊因喪後二十六日,強嫁妹與南陽韓氏,而韓就揚家共成婚姻。韓

氏居妻喪,不顧禮義,三旬內成婚,傷化敗俗,非冠帶所行。下品二等,本品第二人,今為第四。請正黃紙。」梁州中正梁某言:「俊居姊喪嫁妹,犯禮傷義,貶為第五品。」
 
3
降服大功... : 宋江氏問裴松之曰:「從兄女先剋此六月與庾長史弟婚,其姊蔡氏去三月亡,葬送已畢。從兄無嗣,兄子簡為後。今與從妹同服大功。大功末可以嫁子,

不知無父而兄有大功服,可復嫁妹不?」答曰:「意謂父有大功,尚可嫁子;兄在大功,理無不可。今所未了者,未知女身大功,亦可得嫁不?又降而在大功,得與本服九月者同

不?見宗濤答范超伯問,『娶婦之與嫁子,輕重有一等之差,己身小功可以娶妻,女身大功何為不可以嫁』。謂此言為是,但其論降在大功者,如為不盡。吾以為聘納禮重,故探

其本情;適人差輕,故以見服為斷。禮無降在大功不可嫁子之文,不應於外生疑。且有下殤小功之喪,過五月便可以娶,降在九月者,過三月而後嫁,計其日月,亦一等之謂也。

荀伯子難裴曰:「本不謂父可而兄反不可,今所疑謂父兄及女身並不可耳。按禮,小功之初,不妨嫁子,其末則可以娶妻。下殤之小功則不可,以所本是周服故也。今降在大功

,亦本是周服,何容復於降殺之內以行婚姻之禮邪?禮云大功之末可以嫁子者,自是論本服耳;所以不明降在大功不可者,正以下殤之小功,足以包之也。若謂降與不降必其不殊

者,其兄弟出後、姊妹出適,便再降為小功矣,請問居此小功服,在始亦可即以嫁子乎?三月卒哭,又可以娶妻乎?奚獨慈於下殤而薄於出降之甚邪?」何承天通裴難荀曰:「婚

禮吉而非樂,貴不失時。元康中有犯喪者,為憲司所糾,都無降服大功嫁女之彈,彼豈輕犯周制,重犯功服邪?固於禮自通,不應致議耳!足下謂下殤小功不可娶,足以包降在大

功不可嫁。夫徹樂興嗣親之感,繼燭發離別之悲。唱行重於和從,受禮輕於納聘,既有一等之差,本服周者雖不得娶,何疑得嫁邪?若本降為大功不可嫁者,大功降為小功亦不可

娶,豈獨下殤小功而已乎?斯不然矣。」宗炳稱何議降大功可嫁子,為人所疑,云:「要正以下殤小功不可娶,舉輕以包重,謂長殤大功亦不可嫁者,意謂非也。且子嫁降親,生

離恆山之苦,禽鳥猶哀,況在人理。其哀既深,則吉實輕,故情安於大功之末。娶納吉慶為重,吉重故可於小功卒哭。夫舉重之不可,何妨輕者初自可乎!而反云舉輕明重,其義

不例。夫銜孔懷之哀,從釐降之命,而與新婚者同,其不可哉。若使親表脫有其例,當斷其可乎?」
 
4
降服大功... : 李嵩為息邃婚張康女,未成禮而康有姊喪,已葬,二家婚皆務速,書問太常馮懷。懷曰:「降服不與正服同者,謂居處之節耳。大功之末可以冠子嫁子,

明冠宜時成,嫁宜及時。先儒云『末者,服半之後也』。張氏所服既半,將非所疑。」嵩又以父在大功則子應小功,父服在末則子服除者可也。今降服雖末,而子未除,以疑問丁

纂。纂曰:「服末情殺,可行吉事。」
 
5
降服大功... : 又魏放之問孔琳之曰:「降在大功,當得嫁女不?」答曰:「吾意,降者似不得婚。記稱『大功之末可以嫁子,小功之末可以娶妻,下殤之小功則不可』

,按如此文,唯云降者不可娶妻,不云不可嫁子,此便是得嫁也。」傅都官駮孔議曰:「娶妻嫁子雖為不同,然可以例求也。何者?小功絕哭之後可以娶妻,至於下殤之小功則不

可也。本服重而降在小功,既不得同小功而娶妻,本服周而降在大功,豈可同大功而嫁子乎?」孔答曰:「娶妻事重,嫁子事輕。今若云不可納婦,容可以嫁子為難耳。既不明不

可以嫁子,而獨明不可以以娶妻,事重非其類矣。」傅難曰:「今舉重以明輕,何以謂之不類?」孔答曰:「傅意謂本周而在大功小功者,則不得冠子、嫁子、納婦、娶妻四事。

夫冠嫁納婦三事,皆子身之吉事,事不在己;娶妻一事,非在他人,親己身之吉事。在子則輕,在身則重。輕故可行之於服末,重必卒哭而後可。以降殺之明義,亦既差降,則事

何必齊。今若欲徵其文,觀雩知旱者,則應明輕者猶不可,則重者不言自彰。而今獨言小功之殤不可以娶妻,指是言重者不可也,重者自不可,輕者自可有差,何得輕必從重邪?

」傅曰:「按禮葬後卒哭,之與服末,故是一語,直辭異耳。」孔答曰:「以葬後便為末,虞畢乃卒哭。且未與卒哭若果實同而名異者,則當疊言小功之末可以納婦娶妻,如大功

之末疊言可以冠子嫁子,何以別更起條云『己雖小功卒哭可以娶妻』邪?推文明矣。」
 
6
降服大功... : 宋庾蔚之曰:「昔為禮記略解,已通此議。大功重而嫁輕,小功輕而娶重,故大功之末可以嫁,小功之末可以娶也。所以然者,下殤小功,本周親者,以

其殤折之痛,既人情所哀,不可以娶。長殤大功,鄰於成人大功,接於齊縗,猶親服之內,於情差申,冠嫁之事可同於成人之大功,故不言長殤大功之不嫁也。」
 
《降服喪已除猶在本服月內可嫁議》
1
降服喪已... : 晉
 
2
降服喪已... : 晉謝琰問車胤曰:「人有妹喪,降服已除,本服未周,可得嫁不?」答曰:「禮,小功不稅,音他外反。降在小功者則稅。是推本情,不計見服也。時人

有以此婚嫁者,僕常疑之。」孫騰答:「人有卜日除服便以婚,況降服已除,禮有大斷,此都無疑。」
 
《同姓婚議》 
1
同姓婚議: 殷 周 漢 晉
 
2
同姓婚議: 昔人皇之代,始有夫婦之道。
 
3
同姓婚議: 殷以上而婚不隔同姓。
 
4
同姓婚議: 周制,則不娶宗族。禮記曰:「娶妻不娶同姓,以厚其別也。厚猶遠也。按禮記大傳云:「四世而緦,服之窮也。五世袒免,殺同姓也。六世親屬竭矣。其庶

姓別於上,而戚單於下,婚姻可以通乎。」又云:「繫之以姓而弗別,綴之以食而弗殊,雖百世而婚姻不通者,周道然也。」故買妾不知其姓,則卜之。」妾或時非媵,取於賤者

,世無本繫。許慎五經異義:「諸侯娶同姓。今春秋公羊說:『魯昭公娶於吳,為同姓也,謂之吳孟子。』春秋左氏說:『孟子,非小君也,不成其喪,不當譏。』又按易曰:『

同人于宗,吝。』言同姓相娶,吝道也。即犯誅絕之罪,言五屬之內禽獸行,乃當絕。」
 
5
同姓婚議: 漢呂后妹嫁呂平。王莽娶宜春侯王咸女,後稱曰宜春氏。
 
6
同姓婚議: 晉劉頌,漢廣陵王後,臨淮陳矯本劉氏子,與頌近親,出養始改姓陳。頌女適陳氏,時人譏之。若同姓得婚,論如虞陳之類,禮所不禁,同姓不殖,非此類也

。難者不能屈。
 
7
同姓婚議: 濮陽太守劉嘏與同姓劉疇婚。司徒下太常諸博士議,非之。嘏以為:「同姓有庶姓,有正姓,有複姓,有單姓。鍾云出於鍾離之後,胡母與胡公同本。複鍾單

鍾,複胡單胡,今年共婚,不以損一字為疏,增一字為親;不以共其本為悔,取其同者為吝。宜理在可通,而得明始限之別,故婚姻不疑耳。今並時比族,年齊代等,至於庶姓,

禮記書其別於上,始祖正姓明其斷於下,以之通議,則人倫無闕。按太常總言博士議述敘姓變為始祖者,始此姓為祖也。此既非禮所謂始祖為正姓之義,即便棄經從意,謂義可通

,如今眾庶之家,或避國諱遁仇逃罪變音易姓者,便皆可言是始祖正姓,為婚之斷,如此禮稱『附遠厚別』『百代不通』之義,復何所施乎?此惑之甚者也。論者又以為開通同姓

婚,則令小人致濫。按禮自有限禁,之外,本自禮所不責。不可以不禁、禮所不應責者,而云通禮所應責也。王皆、王沈、魏晉名儒,同周室之後共婚者,二門譜第皆存。昌黎張

仲娶范陽張璉妹,諮張公而後婚。今日若考經據事,足以取正。唯大府裁之。」
 
8
同姓婚議: 嘏又與卞壼疏云:「堯妻舜女,其代不遠。又春秋云『畢原酆郇,文之昭;邘晉應韓,武之穆』。代俗之所惑,上惑堯舜之代,下惑應韓之昭穆,欲追過堯舜

邪,則經歷聖人。論者或謂巍巍蕩蕩之德,可以掩堯舜之疵;或謂代近姓異,可以通應韓之婚:豈其然哉!若代近姓異,可以通應韓之婚,則周公立百代之限,禮記云『娶於異姓

,附遠而厚別』,此二義復何所施?如其不然,則明始限之外,堯舜可以婚;理終之後,應韓可以通。堯舜之婚,以正姓分絕於上;應韓之通,庶姓異終於下也。絕則無繫,終則

更始,斷可識矣。」
 
9
同姓婚議: 壼以嘏書示朝賢光祿大夫荀崧。答卞云:「如嘏所執,苟在限內,雖遠不可;苟在限外,不遠可通也。吾無以異之。王伯輿,鄭玄高雋弟子也,為子稚賓娶王

處道女,當得禮意,於時清談,盡無譏議。今難者雖苦,竟不能折其理。春秋不伐有辭,謂嘏不應見責。」
 
10
同姓婚議: 庾蔚之謂:「嘏據王者必有始祖,始祖為正姓,共始祖之後,則百代不得通婚。故魯娶於吳,為失禮。嘏云『堯舜之婚,以正姓分絕於上』者,當謂各立始祖

則可通婚也。又云『應韓之通,以庶姓理終於下』者,當謂帝王遞代,始祖既謝,屬籍亦廢,則為理終於下,亦可通婚也。嘏雖明始限之外與理終之後,皆可得通婚,而未有親疏

之斷。昭穆祚胤,無代不有,若周代既遷,屬籍已息,應韓之婚,以其昭穆久遠。今所疑雖在始限之外理終之後而親未遠者,當以何斷?按禮云『六代親屬竭矣』。故當宜以此為

斷邪?若周室已遷,無復后稷之始祖,則當以別子及始封為判。今宗譜之始,亦可以為始祖也。古人數易姓,姓異不足明非親,故婚姻必原其姓之所出。末代不復易姓,異姓則胡

越,不假復尋其由出,同姓必宜本其由。是以各從首易,不為同姓之婚。且同姓之婚,易致小人情巧,又益法令滋章。嘏在邊地,無他婚處,居今行古,致斯云耳。」
 
《內表不可婚議》
1
內表不可... : 魏
 
2
內表不可... : 魏袁準正論曰:「或曰:『同姓不相娶,何也?』曰:『遠別也。』曰:『今之人外內相婚,禮歟?』曰:『中外之親近於同姓,同姓且猶不可,而況中

外之親乎!古人以為無疑,故不制也。今以古之不言,因謂之可婚,此不知禮者也。』或云:『國語云:「同德則同姓,同姓雖遠,男女不相及;異德則異姓,異姓雖近,男女相

及也。」斯言何故也?』曰:『此司空季子明有為而言也。文公將求秦以反國,不敢逆秦故也。季子曰:「子於子圉,道路之人也。」咎犯曰:「將奪之國,而況妻乎!」趙衰曰

:「有求於人,必先從之。」此不既了乎!』」
 
《外屬無服尊卑不通婚議》
1
外屬無服... : 大唐
 
2
外屬無服... : 大唐永徽元年,御史大夫李乾祐奏言:「鄭州人鄭宣道先聘少府監主簿李玄乂妹為婦,即宣道堂姨。玄乂先雖執迷,許其姻媾,後以情禮不合,請與罷婚

。宣道經省陳訴,省以法無此禁,判許成親。何則?同堂姨甥,雖則無服,既稱從母,何得為婚?又母與堂姨,本是大功之服,大功以上,禮實同財,況九月為服,親亦至矣。子

而不子,辱以為妻,名教所悲,人倫是棄。且堂姑堂姨,內外之族,雖別而父黨母黨,骨肉之恩是同,愛敬本自天性。禽獸亦猶知母,豈可令母之堂妹降以為妻?從母之名,將何

所寄。古人正名遠別,後代違道任情,恐寖以成俗。然外屬無服而尊卑不可為婚者,非止一條,請付群官詳議,永為後法。」左衛大將軍紀王慎等議:「父之姨及堂姨母,父母之

姑舅姊妹,堂外甥,並外姻無服,請不為婚。」詔可。

※※※

漢代之後 -> 隋唐 -> 通典 -> 兵十二

《兵十二》 
1
兵十二: 孫子曰:「地形者,兵之助。故用兵有散地,有輕地,有爭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圍地,有死地。九地之名。凡諸侯自戰其地,為散地。戰

其境內之地,士卒意不專,有潰散之心,故曰散地。入人之地而不深者為輕地。入人之地未深,意尚未專,輕走,謂之輕地。我得則利,彼得亦利者,為爭地。謂山水阨口,有險

固之利,兩敵所爭。我可以往,彼可以來者,為交地。交地,有數道往來,交通無可絕。諸侯之地三屬,我與敵相當,旁有他國也。先至而得天下之眾者,為衢地。先至其地,交

結諸侯之眾為助也。入人之地深,倍城邑多,難以返者,為重地。難返還也。背,去也,背與倍同。多,道里多也。遠去己城郭,深入敵地,心專意一,謂之重地也。行山林、險

阻、沮澤,凡難行之道者,為圮地。少固也,沮洳之地。圮音皮美反。所由入者隘,所從歸者迂,彼寡可以擊吾眾者,為圍地。所從入阨險,歸道遠也,持久則糧乏。故敵可以少

擊吾眾者,為圍地也。疾戰則存,不疾則亡者,為死地。前有高山,後有大水,進不得前,退則有阻礙,又糧乏絕,故為死地。在死地者,當及士卒尚飽,強志殊死戰,故可以俱

免也。是故散地則無戰,士卒顧家,不可輕戰。輕地則無止,志未堅,不可遇敵。爭地則無攻,三道攻,當先至得其地者不可攻。交地則無相絕,相及屬也。俱可進退,不可以兵

絕之。衢地則合交,交結於諸侯。重地則掠,蓄積糧食。入深,士卒堅固,則可掠取財物。圮地則行,無稽留也,不可止。圍地則謀,發奇謀也。居此則當權謀詐譎,可以免難。

死地則戰。殊死戰也。是故,散地吾將一其志,輕地吾將使其屬,使相仍也。輕地還師,當安道促行,然令相屬續,以備不虞也。爭地吾將趣其後,利地在前,當進其後。爭地先

據者勝,不得者負,故從其後,使相及也。交地吾將固其結,交結諸侯,固其交結。衢地吾將謹其市,衢地,四通交易之地。市,變事之端也。方與諸侯結和,當謹約,使勿殆,

使諸侯爭之。重地吾將繼其食,將掠彼也。深入,當繼糧,不可使絕也。圮地吾將進其塗,疾過去也。疾行無留。圍地吾將塞其闕,以一士心也。塞其闕,不欲走之意也。死地吾

將示之以不活。」勵士也。焚輜重,棄糧食,塞井夷灶,示之無活,必殊死戰。
 
2
兵十二: 又:「有通,有掛,有支,有隘,有險,有遠。此六地之名。教民居之,得便利則勝也。我可以往,彼可以來,曰通。謂俱在平陸,往來通利也。居通地,先據

其地,居高陽,利糧道,以戰則利。寧致人,無致於人。己先據高地,分為屯守於歸來之路,無使敵絕己糧道也。可以往,難以返,曰掛地。掛,相掛牽也。掛形曰,敵無備,出

而勝之;敵有備,出而不勝,難以返,不利。敵無備,而出攻之勝,可也;有備,不得勝之,則難還返也。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支,久也。俱不便久相持也。支形曰

,敵雖利我,我無出也;引而去也,令敵半出而擊之,利。利,利我也。佯背我去,無出逐,待其引而擊之,可敗也。隘形曰,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敵;盈,滿也。以兵陣滿隘

形,欲使敵不得進退也。若敵先居之,盈而勿從,不盈而從之。隘形者,兩山之間通谷也。敵怒勢不得撓我也。先居之,前必齊阨口,陣而守之,以出奇也。敵即先居此地,齊口

陣,勿從也;即半隘陣者,從而與敵共爭此地利也。險形曰,我先居之,必居高陽以待敵;居高陽之地,以待敵人,敵人從其下陰而來,擊之則勝也。若敵先居,則引而去之,勿

從也。地險先據,不可致於人也。夫遠形,均勢,難以挑戰,戰而不利。挑,迎敵也。遠形,去國遠也。地勢均等,無獨便利,先挑之戰,不利也。凡此六者,地之道也。將之至

任,不可不察也。故曰深草蓊穢者,所以遁逃也;深谷阻險者,所以止禦車騎也;李靖曰:「此車騎之敗地。」隘塞山林者,所以少擊眾也;眾少,可以夜擊敵也。沛澤杳冥者,

所以匿其形也。是以塗有所不由,扼難之地,所不當從也。不得已從之,故為變也。道雖近而中不利,則不絕也。軍有所不擊,軍雖可擊,以地險難久,留之失前利,若得之利薄

也。窮困之卒,隘陷之軍,不可攻,為死戰也。當固守之,以待隙也。地有所不爭也。皆與上同。曹公曰:「操所以置華費而得入徐州十四縣,縣小地形可爭。得而易失,則不爭

也。」凡地有絕澗,遇天井、天牢、天羅、天陷、天郤,必亟去之,勿近也。山水深大者,為絕澗。四方高,中央下者,為天井。深水大澤,葭葦蒙蘢所隱蔽者,為天牢。可以羅

絕人者,為天羅。陂湖泥濘,地形陷者,為天陷。山澗迫狹,地形深數尺,長數丈者,或丘陵坑坎,地形墝埆,為天郤也。吾遠之,敵近之;吾迎之,敵背之。用兵常遠六害,令

敵近之,背則我凶矣。此六者,當迎不當背也。不知山林、險阻、沮澤之形者,不能行軍。」高而崇者為山。眾樹所聚為林。堆者為險。一高一下者為阻。水草坑塹者為沮。眾水

所歸而不流者為澤。不先知軍之所據及山川之形者,則不能行師也。
 
《按地形知勝負》 
1
按地形知... : 周書陰符太公曰:「步貴知變動,車貴知地形,騎貴知別徑奇進,故三軍同名異用。可往而無以還者,車之死地;越險絕阻,乘敵遠行者,車之竭地;前

易後險者,車之困地;容車貫阻,出而無返者,車之患地;左險右易,上陵仰阪者,車之逆地;深塹黏土者,車之勞地;殷草橫畝,犯歷深澤者,車之拂地;車少地易,與步不辭

者,車之敗地;後有溝瀆,左有深山,右有峻阪者,車之壞地;日夜霖雨,旬月不止,泥淖難前者,車之陷地。凡騎以陷敵,而不能破敵,敵人佯走,以步騎反擊我後,此騎之敗

地也;追背踰限,長驅不止,敵伏我兩傍,又絕我後,此騎之困地也;往無以返,入無以出,陷於天井,填於地牢,此騎之死地也;所由入者隘,所由去者遠,彼弱可以擊我強,

少可以擊我眾,此騎之沒地;大澗深谷,蓊穢林草,此騎之竭地;左右有水,前有大阜,後有高山,戰於兩水之間,乘敵過邑,是謂表裏相合,左有深溝,右有峭坑,高下與地平

,睹之廣易,進退相敵,此並騎之陷地;汙下沮澤,進退漸洳者,騎之患地。拙將之所以見擒,明將之所務避也。」
 
2
按地形知... : 周末,吳子問孫武曰:「吾至輕地,始入敵境,士卒思還,難進易退;未背險阻,三軍恐懼;大將欲進,士卒欲退,上下異心。而敵盛守,修其城壘,整

其軍騎,或當吾前,或擊吾後,則如之何?」武曰:「軍在輕地,士卒未專以入為務,無以戰為。故無近其名城,無由其通路,設疑佯惑,示若將去。乃選驍騎,銜枚先入,掠其

牛馬六畜。三軍見得進,乃不懼。分吾良卒,密有所伏,敵人若來,擊之勿疑;若其不至,捨之而去。」又問曰:「爭地,敵先至,據要保利,簡兵練卒,或出或守,以備我奇,

則如之何?」武曰:「爭地之法,讓之者得,求之者失。敵得其處,慎勿攻之。引而佯走,建旗鳴鼓,趣其所愛,曳柴揚塵,惑其耳目;分吾良卒,密有所伏,敵必出救,人欲我

與,人棄吾取,此爭先之道。若我先至,而敵用此術,則選吾銳卒,固守其所,輕兵追之,分伏險阻,敵人還鬥,伏兵旁起,此全勝之道也。」又問曰:「交地,吾將絕敵,令不

得來,必全吾邊城,修其所備,深絕通道,固其阨塞。若不先圖,敵人已備,彼可得來,而吾不可往,眾寡又均,則如之何?」武曰:「既吾不可以往,彼可以來,吾分卒匿之,

守而易怠,示其不能。敵人且至,設伏隱廬,出其不意也。」又問曰:「衢地必先,吾道遠,發後,雖馳車驟馬,至不能先,則如之何?」武曰:「諸侯參屬,其道四通,我與敵

相當,而傍有國。所謂先者,必重幣輕使,約和傍國,交親結恩,兵雖後至,眾以屬矣。簡兵練卒,阻利而處,親吾軍事,實吾資糧,令吾車騎,出入瞻候。我有眾助,彼失其黨

,諸國掎角,震鼓齊攻,敵人驚恐,莫知所當。」又問曰:「吾引兵深入重地,多所踰越,糧道絕塞。設欲歸還,勢不可過。欲食於敵,持兵不失,則如之何?」武曰:「凡居重

地,士卒輕勇,轉輸不通,則掠以繼食。下得粟帛,皆貢於上,多者有賞,士無歸意。若欲還出,切為戒備,深溝高壘,示敵且久。敵疑通途,私除要害之道,乃令輕車銜枚而行

,塵埃氣揚,以牛馬為餌。敵人若出,鳴鼓隨之,陰伏吾士,與之中期,內外相應,其敗可知。」又問曰:「吾入圮地,山川險阻,難從之道,行久卒勞;敵在吾前而伏吾後,營

居吾左而守吾右,良車驍騎,要吾隘道,則如之何?」武曰:「先進輕車,去軍十里,與敵相候,接期險阻。或分而左,或分而右,大將四觀,擇空而取,皆會中道,倦而乃止。

」又問曰:「吾入圍地,前有強敵,後有險難,敵絕我糧道,利我走勢,敵鼓噪不進,以觀吾能,則如之何?」武曰:「圍地之宜,必塞其闕,示無所往,則以軍為家,萬人同心

,三軍齊力。并炊數日,無見火煙,故為毀亂寡弱之形。敵人見我,備之必輕。告勵士卒,令其奮怒;陳伏良卒,左右險阻,擊鼓而出。敵人若當,疾擊務突,前鬥後拓,左右掎

角。」又問曰:「敵在吾圍,伏而深謀,示我以利,縈我以旗,紛紛若亂,不知所之,奈何?」武曰:「千人操旍,分塞要道;輕兵進挑,陣而勿搏,交而勿去,此敗謀之法。」
 
3
按地形知... : 戰國魏武侯問吳起曰:「有師甚眾,據險高壘,守以強弩,退如山移,進如風雨,糧食又多,不能長久,則如之何?」起曰:「車騎步徒,分軍五衢,敵

人必惑,莫知所如。敵若堅守,急行閒諜,以觀計謀。彼聽吾說,解軍而去;不聽吾說,吾軍疾戰,勝而勿追,不勝疾歸。或佯北安行,設伏疾鬥,一結其後,一絕其路,兩軍銜

枚,或左或右,而襲其處,吾軍交至,必有其利。」又問曰:「谿谷險阻,與敵相逢,彼眾我寡,則如之何?」起曰:「息而待之,持弓滿弩,且備且慮,亂則擊之勿疑,理則退

後隨之。凡過山谷丘陵,亟行勿留。高山深谷,卒然遇敵,必先鼓譟乘之。」又問曰:「左右高山,地甚隘狹,卒逢敵人,擊之不敢,去之不得,為之奈何?」起曰:「此為谷戰

,勇者雖眾勿用。募吾材士,與敵相當,輕足利刃,以為陣行;分車列騎,退隱四方,且拒且去,乘勢不臧。敵若堅陣,行山列營,應須更圖。」又問曰:「敵近而薄我,我無道

路,我眾甚懼,為之奈何?」對曰:「為此之術,我眾彼寡,參分而裹之;彼眾我寡,合陣從之。」又問曰:「若暴寇近薄,驅我馬牛,取我禾稼,為之奈何?」對曰:「寇暴之

至,善守而勿應。彼將暮去,其裝必重,其心必恐,退還務速,必有不屬,追而擊之,其兵必散,雖眾可破也。」
 
《自戰其地則敗》
1
自戰其地... : 春秋時,鄖人軍於蒲騷,音蕭。將與隨、絞、州、蓼伐楚師。楚將屈瑕病之。大夫鬥廉曰:「鄖人軍其郊,必不誡。且日虞四邑之至。虞,度也。四邑,

隨、絞、州、蓼也。君次於郊郢,以禦四邑,君謂屈瑕也。郊郢,楚地。我以銳師宵加於鄖。鄖有虞心而恃其城,恃其近城。莫有鬥志。若敗鄖師,四邑必離。」從之。遂敗鄖師

於蒲騷。
 
2
自戰其地... : 周末,吳子問孫武曰:「散地,士卒顧家,不可與戰,則必固守不出。敵攻我小城,掠吾田野,禁吾樵採,塞吾要道,待吾空虛而急來攻,則如之何?」

武曰:「敵人深入吾都,多背城邑,士卒以軍為家,專志輕鬥;吾兵在國,安土懷生,以陣則不堅,以鬥則不勝。當集人眾,聚穀蓄帛,保城備險,遣輕兵絕其糧道。彼挑戰不得

,轉輸不至,野無所掠,三軍困餒,因而誘之,可以有功。若欲戰,必因勢。勢者,依險設伏,無險則隱於天陰暗昏霧,出其不意,襲其懈怠。」
 
3
自戰其地... : 後魏太武帝親征後燕將慕容德於鄴,戰,前軍敗績。德又欲攻之,別駕韓鱼進曰:「今魏不可擊者四,燕不宜動者三。魏懸軍遠入,利在野戰,一不可擊

也。深入近畿,致兵死地,二不可擊也。前鋒既敗,後陣方固,三不可擊也。彼眾我寡,四不可擊也。官軍自戰其地,一不宜動。動而不勝,眾心不固,二不宜動。隍池未修,敵

來無備,三不宜動。此皆兵機也。深溝高壘,以逸待勞,彼千里饋糧,野無所掠,久則三軍靡費,攻則士眾多斃,師老釁生,詳而圖之,可以捷也。」德曰:「韓別駕之言,良、

平之策也。」
 
《據險隘》
1
據險隘: 周末,吳子問孫武曰:「敵人保據山險,擅利而處之,糧食又足,挑之則不出,乘間則侵掠,為之奈何?」武曰:「分兵守要,謹備勿懈。潛探其情,密候其怠

。以利誘之,禁其牧採。久無所得,自然變改。待離其固,奪其所愛。敵據險隘,我能破之也。」
 
2
據險隘: 後漢末,曹公使夏侯妙才、張郃屯漢中。蜀先主進兵漢中,次於陽平關,南渡沔水,沿山稍前,於定軍山勢作營。妙才將兵來爭其地。先主命黃忠乘高鼓噪攻之

,大破妙才軍,斬妙才。曹公自長安南征。先主遙策之曰:「曹公雖來,無能為也,我必有漢川矣。」及曹公至,先主斂眾拒險,終不交鋒。積日不戰,兵士亡者多,曹公果引軍

退還,先主遂有漢中。
 
3
據險隘: 魏將曹爽之伐蜀,司馬文王同行,出駱谷,次於興勢。蜀將王林夜襲文王營,文王堅臥不動。林退,文王謂諸將曰:「費禕已據險拒守,進不獲戰,攻之不可,

宜亟紀力反還軍,以為後圖。」爽等引退,禕果馳兵趣三嶺,爭險乃得過。
 
4
據險隘: 東晉末,大將宋武帝討南燕慕容超。超召群臣,議拒晉師。大將公孫五樓曰:「吳兵輕果,所利在速戰,初鋒勇銳,不可爭也。宜據大峴,使不得入,曠日延時

,沮其銳氣。徐簡精騎二千,循海而南,絕其糧運;別敕段暉率兗州之軍,緣山東下。腹背擊之,上策也。各命守宰,依險自固,校其資儲之外,餘悉焚蕩,芟除粟苗,使敵無所

資,堅壁清野,以待其釁,中策也。縱賊入峴,出城逆戰,下策也。」超曰:「吾京都殷盛,戶口眾多,未可以一時入守。青苗布野,非可卒芟。設使芟苗城守,以全性命,朕所

不能。今據五州之強,帶山河之固,戰車萬乘,鐵馬萬群,縱令過峴,至於平地,徐以精騎踐之,此成擒也。」其將慕容鎮曰:「若如聖旨,必須平原用馬為便,宜出峴逆戰,戰

而不勝,猶可退守。不宜縱敵入峴,自貽窘逼。昔成安君不守井陘之險,終屈於韓信;諸葛瞻不據束馬之險,卒擒於鄧艾。以為天時不如地利,但守大峴,策之上也。」超又不從

。乃攝莒、梁父二戍,修城隍,簡士馬,蓄銳以待之。其夏,晉師次東莞,超遣其左軍段暉等步騎五萬,進據臨朐。俄而晉師度峴,慕容超懼,率兵四萬就段暉等於臨胊,戰敗,

超奔還廣固。宋武圍廣固,數月而拔,齊地悉平矣。
 
《塞險則勝否則敗》 
1
塞險則勝... : 春秋時,蔡侯、吳子、唐侯伐楚。舍舟於淮汭,自豫章與楚夾漢。豫章,漢東江北地名。楚左司馬沈尹戍謂楚將子常曰:「子沿漢而與之上下,沿,緣也

。緣漢上下,遮使勿渡。我悉方城外以毀其舟,以方城外人毀吳所舍舟。還塞大隧、直轅、冥阨。三者,漢東之隘道。隘,烏革反。子濟漢而伐之,我自後擊之,必大敗之。」既

謀而行。楚大夫武城黑謂子常曰:「吳用木也,我用革也,用,軍器。不可久也,不如速戰。」大夫史皇謂子常曰:「楚人惡子而好司馬。若司馬毀吳舟於淮,塞城口而入,城口

,三隘道之總名。是獨克吳也。子必速戰,不然,不免。」乃濟漢而陣,自小別至於大別。禹貢,漢水至大別南入江,然則此二別在江夏界。三戰,子常知不可,欲奔。」知吳不

可勝。史皇曰:「安,求其事;求知政事。難而逃之,將何所入?子必死之。子常違左司馬戍之言故敗。
 
2
塞險則勝... : 漢時,匈奴呼韓邪單于來朝,元帝以後宮良家子王嬙音牆字昭君賜單于。單于歡喜,上書「願保塞上谷以西至燉煌,請罷邊備,以休天子人民」。帝下有

司議。郎中侯應上言,以為不可。其略曰:「自周奏漢興以來,匈奴寇掠甚矣。其北邊有陰山,東西千餘里,本冒頓單于依阻其中。至孝武帝,出師征伐,斥奪此地,攘之於漠北

,建塞徼,起亭隧,築外城,設屯戍以守之,然後邊境少安。夫夷狄之情,困則卑順,強則驕逆,天性然也。前已罷外城,省亭隧,今纔足以候視通烽火而已。安不忘危,不可復

罷。且中國尚建關梁以制諸侯,所以絕臣下之覬欲。起塞以來,百有餘年,非皆以土垣,或因山巖石,木柴殭落,谿谷水門,卒徒築理,功費久遠,不可勝計。今欲以一切省徭戍

,十年之外,卒有他變,障塞破壞,亭隧滅絕,當更發屯繕理,累世之功不可卒復。非所以永持至安,威制百蠻之長策也!」帝納之。具在邊防匈奴篇中。
 
3
塞險則勝... : 後魏遣將伐後燕慕容寶,已平并州、潞川,頻勝。寶在中山,引群臣議之。中山尹苻謨曰:「魏軍強盛,千里轉鬥,乘勝而來,勇氣兼倍,若逸騎平原,

形勢彌盛,殆難為敵。宜杜險拒之。」中書令眭息為反邃曰:「魏軍多騎,師行剽銳,馬上齎糧,不過旬日,宜令郡縣聚千家為一堡,深溝高壘,清野待之,至無所掠,資食既罄

,不過六旬,自然窮退。」尚書封懿曰:「今魏師十萬,天下之勍敵也。百姓雖欲營聚,不足自固,是則聚糧集兵以資強寇,且又動眾心,示之以弱。阻關拒戰,計之上也。」慕

容麟曰:「魏今乘勝氣銳,其鋒不可當,宜完守設備,待其弊而乘之。」於是修城積粟,為持久之備。魏攻中山不剋,進據博陵魯口,諸將睹風奔退,郡縣悉降於魏。寶違塞險之

計,故敗。
 
4
塞險則勝... : 大唐武德中,太宗圍王充於東都,王充勢窮,竇建德自河北來救。諸將及蕭瑀等咸請且退師避之,太宗不許,曰:「王充糧盡,內外離心,我當不勞攻擊

,坐收其弊耳。建德新破孟海公,將驕卒惰。今我據武牢,扼其襟要,若賊恃盛,冒險爭鋒,吾當攻之必矣;賊若不戰,旬日之間,王充自潰,彼敗我振,兵足以臨之。一行兩定

,在於斯舉。若不速進,賊入武牢,諸城新附,必不能守,二賊并力,將若之何?」秦府記室薛收進曰:「王充據東都,府庫填積,所患者在於乏食,是以為我所持。建德總十餘

萬眾,來拒王師,亦當盡彼驍雄,期於速戰。若縱其兩寇相連,轉河北之積以相資給,則伊、洛間戰鬥不已。大王今欲親率猛銳,先據成皋之險,訓兵坐甲,當彼疲弊之眾,一戰

必剋。建德破,則王充自下,不過數旬,二國之君,可面縛麾下。蕭瑀等奈何遂請退兵!」太宗曰:「善。」而從之。留齊王元吉圍王充,親率三千五百人趨武牢,守之不與戰,

相持二十餘日。五月,建德謀伺官軍芻盡,牧馬於河北,必將襲武牢。太宗聞之,遂牧馬千餘匹於河渚間以誘之。詰朝,建德果悉眾而至,陣於汜水東。太宗候其陣久卒飢,令宇

文士及率騎經賊陣之西,馳而南上,賊陣動,因而諸軍奮擊之,大潰,竟如太宗本策。
 
《死地勿攻》
1
死地勿攻: 周末,吳子問孫武曰:「吾師出境,軍於敵人之地。敵人大至,圍我數重,欲突以出,四塞不通。欲勵士激眾,使之投命潰圍,則如之何?」武曰:「深溝高

壘,示為守備。安靜勿動,以隱吾能。告令三軍,示不得已。殺牛燔車,以饗吾士。燒盡糧食,填夷井灶,割髮捐冠,絕去生慮。將無餘謀,士有死志。於是砥甲礪刃,并氣一力

,或攻兩旁,震鼓疾譟,敵人亦懼,莫知所當。銳卒分行,疾攻其後。此是失道而求生。故曰,困而不謀者窮,窮而不戰者亡。」吳子曰:「若吾圍敵,則如之何?」武曰:「山

谷峻險,難以踰越,謂之窮寇。擊之之法:伏卒隱廬,開其去道,示其走路,求生透出,必無鬥意,因而擊之,雖眾必破。」又問曰:「吾在死地,糧道已絕,敵伏吾險,進退不

得,則如之何?」武曰:「燔吾蓄積,盡我餘財,激士勵眾,使無生慮。鼓呼而衝,進而勿顧,決命爭強,死而須鬥。若敵在死地,士卒氣勇,欲擊之法:順而勿抗,陰守其利,

絕其糧道,恐有奇伏,隱而不睹,使吾弓弩,俱守其所。」
 
2
死地勿攻: 漢王遣將韓信擊趙,未至井陘口三十里,止舍。夜半傳發,傳令軍中使發也。選輕騎二千人,人持一赤幟,從間道萆山萆音蔽。依山自覆蔽也。而觀趙軍,誡

曰:「趙見我走,必空壁逐我,汝疾入趙壁,拔趙幟,立漢赤幟。」令其裨將傳餐,曰:「今日破趙會食。」信乃使萬人先行,出,背水陣。趙軍遙見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將之

旗鼓,鼓行出井陘口,趙開壁擊之,大戰良久,於是信走水上軍。趙軍空壁逐信,信已入水上軍,軍皆殊死戰,不可敗。信所出奇兵二千騎,馳入趙壁,皆拔趙幟,立漢赤幟。趙

軍攻信既不得,還壁,見漢幟,大驚,遂亂,遁走。於是漢兵夾擊,大破虜趙軍,斬陳餘泜音遲水上,擒趙王歇。諸將因問信曰:「兵法右背山陵,前左水澤,今者將軍令臣等反

背水陣,曰破趙會食,臣等不服。然竟以勝,此何術也?」信曰:「此在兵法,顧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拊,

孚武反。此所謂『驅市人而戰』,其勢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為戰;今與之生地,皆走,寧尚可得而用之乎!」諸將皆服曰:「非所及也。」
 
3
死地勿攻: 十六國後涼呂光遣二子紹、纂伐段業,南涼禿髮烏孤遣其弟鹿孤及楊軌救業。紹以業等軍盛,欲從三門關挾山而東。纂曰:「挾山示弱,取敗之道,不如結陣

衝之,彼必憚我而不戰也。」紹乃引軍而南。業將擊之,其將沮渠蒙遜諫曰:「楊軌恃虜騎之強,有窺覦之志。紹、纂兵在死地,必決戰求生。不戰則有太山之安,戰則有累卵之

危。」業曰:「卿言是也。」乃按兵不戰。紹亦難之,各引兵歸。段業悟而不敗。
 
4
死地勿攻: 梁將陳慶之守渦陽城,與後魏軍相持,自春至冬,數十百戰,師老氣衰,魏之援兵復欲築壘於軍後,諸將恐腹背受敵,議退師。慶之曰:「共來至此。涉歷一

歲,靡費糧仗,其數極多,諸君並無鬥心,皆謀退縮,豈是欲立功名,直聚為抄暴耳。吾聞置兵死地,乃可求生。須虜圍合,然後與戰,必捷。」諸將壯其計,從之。魏人掎角作

十三城,慶之銜枚夜出,陷其四壘。所餘九城,兵甲猶盛,乃陳其俘馘,鼓吹而攻,遂大奔潰,斬獲略盡矣。
 
5
死地勿攻: 後魏末,齊神武興義兵於河北,時爾朱兆等四將兵馬號二十萬,夾洹音桓水而軍。時神武士馬不滿三萬,以眾寡不敵,遂於韓陵山為圓陣,繫牛驢以塞道,於

是將士皆死戰,四面奮擊,大破之。齊神武兵少,天光等兵十倍,圍而缺之,神武因自塞其缺,士皆有必死之志,是以破敵也。
 
6
死地勿攻: 南齊北豫州刺史司馬消難請降,後周將楊忠與柱國達奚武援之。於是共率騎士五千,人各兼馬一匹,從間道馳入齊境五百里。前後遣三使報消難,而皆不返命

。去北豫州三十里,武疑有變,欲還。忠曰:「有進死,無退生。」獨以千騎夜趣城下,四面峭絕,徒聞擊柝之聲。武親來,麾數百騎以西。忠勒餘騎不動,候門開而入,乃馳遣

召武。時齊鎮城將伏敬遠勒甲士二千人據東陴,舉烽嚴警。武憚之,不欲保城,乃多取財帛,以消難及其屬先歸。忠以三千騎為殿,到洛南,皆解鞍而臥。齊眾來追,至於洛北。

忠謂將士曰:「但飽食。今在死地,賊必不敢渡水以當吾鋒。」食畢,齊兵佯若渡水,忠馳將擊之,齊兵不敢逼,遂徐引而還。
 
7
死地勿攻: 大唐衛公李靖兵法曰:「若敵人在死地,無可依固,糧食已盡,救兵不至,謂之窮寇。擊此之法,必開其去道,勿使有鬥心,雖眾可破。當精騎分塞要道,輕

兵進而誘之,陣而勿戰,敗謀之法也。」
 
《總論地形》
1
總論地形: 附
 
2
總論地形: 大唐衛公李靖兵法曰:
 
3
總論地形: 軍志云:失地之利,士卒迷惑,三軍困敗。飢飽勞逸,地利為寶,不其然矣。是以彼此俱利之地,則讓而設伏,趨其所愛而傍襲之;彼此不利之地,則引而佯

去,待其半出而邀擊之。平易之所,則率騎而與陣;險隘之處,則勵步以及徒。往易歸難,左險右阻,沮洳幽穢,垣埳溝瀆,此車之害地也。有入無出,長馳迴驅,大阜深谷,洿

泥塹澤,此騎之敗地也。候視相及,限壑分川,斯可以縱弓弩;聲塵既接,深林盛薄,斯可以奮矛鋋。蘆葦深草,則必用風火;蔣潢翳薈,則必索其伏。平坦則方布,污斜則圓形

,左右俱高則張翼,後高前下則銳衝。凡戰之道,以地形為主,虛實為佐,變化為輔,不可專守險以求勝也。仍須節之以金鼓,變之以權宜,用逸待勞,掩遲為疾。不明地利,其

敗不旋踵矣。
 
4
總論地形: 或有進師行軍,不因鄉導,陷於危敗,為敵所制。左谷右山,束馬懸車之逕;前窮後絕,雁行魚貫之巖。兵陣未整,而強敵忽臨,進無所憑,退無所固,求戰

不得,自守莫安。住則日月稽留,動則首尾受敵。野無水草,軍乏資糧,馬困人疲,知窮力極。一人守隘,萬夫莫向。如彼要害,敵先據之,如此之利,我已失守,縱有驍兵利器

,亦何以施其用?事至於此,可不慎之哉!若此死地,疾戰則存,不戰則亡,當須上下同心,併氣一力,抽腸濺血,一死於前,因敗為功,轉禍為福矣。已具前篇吳子孫武問答語

中。
 
5
總論地形: 勵士決戰兵者凶器,不得已而用之。戰者危事,亦不必常勝。若非激勵,無以成功。今故於死地勿攻之後,他皆類此也。
 
6
總論地形: 昔周武王將伐紂,問太公曰:「若今敵人圍我,斷後絕糧,吾欲徐以為陣,以敗為勝,奈何?」太公曰:「不可。此天下之困兵也,暴用之則勝,徐用之則敗

。可為四衝陣,以驍騎驚其君親,左軍疾左,右軍疾右,中軍迭前迭後,往敵之空,吾軍疾擊,鼓呼而當。」又問曰:「敵疏其陣,又遠其後,跳我流矢,以弱我弓弩,勞我士卒

,為之奈何?」太公曰:「發我銳士,先擊其前,車騎獵其左右,引而分隊,以隨其後,三軍疾戰。凡以少擊眾,避之於易,要之於險;避之以晝,取之於夜。故曰:以一擊十,

莫善於阨;以十擊百,莫善於險;以千擊萬,莫善於阻。用眾者務易,用少者務阨也。」
 
7
總論地形: 戰國秦圍趙邯鄲急,且降,平原君甚患之。邯鄲傳舍吏子李同說平原君曰:「君不憂趙亡邪?」平原君曰:「趙亡則勝為虜,何為不憂乎?」李同曰:「邯鄲

之民,炊骨易子而食,可謂急矣,而君之後宮以百數,婢妾被綺縠,餘粱肉,而人褐衣不完,糟糠不厭。或剡木為矛矢,而君器物鐘磬自若。使秦破趙,君安得有此?使趙得全,

君何患無有?今君誠能令夫人以下編於士卒之間,分功而作,家之所有盡散以饗士,士方其危苦時,易德耳。」於是平原君從之,得敢死之士三千人。李同遂與之赴秦軍,秦軍為

之卻三十里。會魏信陵君以師來救,秦軍遂退。
 
8
總論地形: 戰國齊上將田單率師將攻狄。魯仲連子曰:「將軍攻狄,必不能下矣。」單曰:「吾以破亡餘卒,破萬乘之燕,今攻狄而不能下,何也?」上車不謝而去。遂

攻狄,三月不剋。齊嬰兒謠曰:「大冠若箕,修劍拄頤。攻狄不能,下壘枯丘。」單乃懼,問魯仲連子。對曰:「將軍在即墨之時,坐則織簣,立則杖插,為士卒倡。當此之時,

將軍有死之心,而士卒無生之志,聞若言,莫不掩泣奮臂而欲戰,此所以破燕也。當今將軍東有掖邑之封,西有淄上之寶,足以樂生而惡死,此之所以不勝也。」田單明日結髮厲

氣,立於矢石之間,引枹而鼓之,狄人乃下。
 
9
總論地形: 秦末,秦軍攻趙,項羽救之,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必死,無一還心。於是至則圍秦將王離,九戰,絕其甬道,大破,虜王離

。當是時,楚兵冠諸侯。諸侯軍救鉅鹿下者十餘壁,皆莫敢縱兵。及楚擊秦將,諸侯皆從壁上觀。楚戰士無不一當十,楚兵呼聲動天地,諸侯軍無不人人惴之睡反恐。
 
10
總論地形: 後漢將吳漢率兵,圍蘇茂於廣樂。劉永將周建來救,漢將輕騎迎戰,不利,墮馬傷膝,還營。諸將謂漢曰:「大敵在前,而公傷臥,眾心懼矣。」漢乃勃然裹

瘡而起,椎牛饗士,令軍中曰:「賊眾雖多,皆劫掠群盜,勝不相讓,敗不相救,非有仗節死義者也。今日封侯之秋,諸君勉之。」於是軍士激怒,人倍其氣。明日,建、茂出兵

圍漢。漢選四部精兵三千餘人,齊鼓而進。建軍大潰,還奔城。漢長驅追擊,大破之。
 
11
總論地形: 十六國前秦苻堅將王猛討前燕慕容暐,暐遣將慕容評屯於潞川以拒之。猛與評相持,遣裨將郭慶以銳卒五千,夜從間道出評營後,傍山起火,燒其輜重。暐懼

,遣使讓評,催之速戰。猛知評賣水鬻薪,有可乘之會,評又求戰,乃陣於潞原而誓眾曰:「今與諸君深入賊地,宜各勉進,不可退也。願戮力行間,以報恩顧,受爵明君之朝,

慶觴父母之室,不亦美乎!」眾皆勇奮,破釜棄糧,大呼競進。猛睹評師之眾,惡之,謂鄧羌曰:「今日之事,非將軍莫可以捷,將軍其勉之。」羌曰:「若以司隸見與者,公無

以為憂。」猛曰:「此非吾之所及。必以本郡太守、萬戶侯相處。」羌不悅而退。俄而兵交,猛召之,羌寢而不應。猛馳就許之,羌於是大飲帳中,與張蚝、徐成等蚝,大吏反。

跨馬運矛,馳入評軍,出入數四,傍若無人,搴旗斬將,殺傷甚眾。戰及日中,大敗評眾,俘斬五萬。
 
12
總論地形: 十六國前秦苻堅為姚萇所殺,苻登率兵伐姚萇,皆刻鉾鎧為「死休」字,示以戰死為志。每戰以長桕鉤刃為方圓大陣,知有厚薄,從中分配,故人自為戰,所

向無前。
 
13
總論地形: 東晉末,宋武帝作相,舉兵伐後秦姚泓,以王鎮惡為前鋒,軍至渭橋。鎮惡所乘皆蒙衝小艦,鎮惡登岸,渭水流急,倏忽間,諸艦悉逐流去。時泓屯軍在長安

城下,猶數萬人。鎮惡撫慰士卒曰:「卿諸人並家在江南,此是長安城北門外,去家萬里,而舫乘衣糧,並已逐流去,豈復有求生之計邪!唯宜死戰,可以立大功。不然,則無遺

類耳。」乃身先士卒,眾亦知無復退路,莫不騰踴爭先,泓眾一時奔潰,即陷長安城。
 
14
總論地形: 隋時,突厥入寇,隋將楊素擊之。先是,諸將與虜戰,每慮胡騎奔突,皆戎車步騎相參,舁鹿角為方陣,騎在其內。素謂人曰:「此乃自固之道,非取勝之方

也。」於是悉除舊法,令諸軍為騎陣。突厥達頭可汗聞之大喜,率精騎十餘萬而至。素奮擊,大破之。素多權略,乘機赴敵,應變無方,然大抵馭戎嚴整,有犯軍令者立斬之,無

所寬貸。每將臨寇,求人過失而斬之,多者百餘人,少不下十數。流血盈前,言笑自若。及其對陣,先令一二百人赴敵,陷陣而還者則已,如不能陷陣而還者,無問多少,悉斬之

。又令二三百人復進,還如向法。將士股慄,有必死之心,由是戰無不勝,時稱名將。
 
《眾寡勢百相懸勵士攻其帥》
1
眾寡勢百... : 王莽末,劉伯升起兵,光武守昆陽。莽將王尋、王邑來討,兵號百萬,先至昆陽已十萬,圍數重。時伯升已拔宛三日,而光武尚未知,乃偽使持書報城中

,云「宛下兵到」,而佯墮其書。尋、邑得之,不喜。諸將既經累捷,膽氣益壯,無不一當百。光武乃與敢死者三千人,從城西水上衝其中堅,尋、邑陣亂,乘勢崩之,遂殺王尋

。城中亦鼓噪而出,中外合勢,震呼動天,莽兵大潰,走者相騰踐。
 
《乘卒初銳用之》
1
乘卒初銳... : 劉、項爭天下之際,漢王至南鄭,諸將及士卒皆歌思歸。韓信說漢王曰;「項羽王諸將之有功者,而王獨居南鄭,是遷也。軍吏士卒皆山東之人,日夜跂

而思歸,及其銳而用之,可以有大功。天下已定,人皆自寧,不可復用。不如決策東向,爭權天下。」漢王從之,終滅項籍。
 
2
乘卒初銳... : 後周末,隋文帝作相,遣將于仲文先以兵定關東,破尉遲迥將檀讓。初,仲文在蓼隄,諸將皆曰:「軍自遠來,士馬疲弊,不可決勝。」仲文令三軍趣食

,列陣大戰。既而破賊,諸將皆請曰:「前兵疲不可交戰,竟而克勝,其計安在?」仲文笑曰:「吾所部將士皆山東人,果於速進,不宜持久。乘勢擊之,所以制勝。」諸將皆以

為非所及也。
 
《激怒其眾》 
1
激怒其眾: 春秋時,晉侯逆秦師,使大夫韓簡視師。復曰:「師少於我,鬥士倍我。」公曰:「何故?」對曰:「出因其資,謂奔梁求秦。入用其寵,為秦所納。饑食其

粟,三施而無報,是以來也。今又擊之,我怠,秦奮,倍猶未也。」壬戌,戰於韓原。晉戎馬還濘而止。濘,泥也。還,便旋也。小駟不調,故墮泥中。秦伯獲晉侯以歸。晉曲而

怠,秦直而怒,所以勝也。
 
2
激怒其眾: 春秋時,楚子伐隨,軍於漢、淮之間。隨將季梁謂隨侯曰:「請下之,弗許而後戰,下之,請服也。所以怒我而怠寇也。」隨少師曰:「必速戰,不然,將失

楚師。」隨侯禦之,戰於速杞,隨師敗績。若用季梁之謀則勝矣。
 
3
激怒其眾: 戰國燕將騎劫攻齊即墨,齊將田單拒守,妄宣言曰:「吾唯懼燕軍之劓所得齊卒,置之前行,與我戰,即墨敗矣。」燕人聞之,如其言。城中人見齊諸降者盡

劓,皆怒,堅守,唯恐見得。田單又縱反間曰:「吾懼燕人掘吾城外拨墓,戮先人,可為寒心。」燕軍盡掘壟墓,燒死人。即墨人從城上遙見,皆涕泣,俱欲出戰,怒皆十倍,大

敗燕師。
 
4
激怒其眾: 後漢度尚為荊州刺史,討桂陽賊。渠帥卜陽、潘鴻等徙入山谷,尚窮追數百里,遂入南海,破其三屯,多獲珍寶。而陽、鴻等黨眾猶盛,尚欲攻之,而士卒驕

富,莫有鬥心。尚計緩之則不戰,逼之必逃亡,乃宣言卜陽、潘鴻作賊十年,習於攻守,今兵寡少,未易可進,當須諸郡所發悉至,乃并力攻之。申令軍中,恣聽射獵。兵士喜悅

,大小皆相與從禽。尚乃密使所親客潛焚其營,珍積皆盡。獵者來還,莫不涕泣。尚人人慰勞,深自咎責,因曰:「卜陽等財寶足富數代,諸卿但不并力耳。所亡少少,何足介意

。」眾聞咸憤踊,尚乃令秣馬蓐食,明晨,徑赴賊屯。陽、鴻等自以深固,不復設備,吏士乘銳,大破平之。

※※※

漢代之後 -> 隋唐 -> 通典 -> 兵十三

《兵十三》
1
兵十三: 孫子曰:「下政攻城。言攻城屠邑,政之下者,所害者多。攻城之法,為不得已。修櫓轒轀,上汾,下溫。具器械,三月而後成,修櫓,長櫓也。轒轀,四輪車

。皆可推而往來,冒以攻城。器械,謂雲梯、浮格衡、飛石、連弩之屬。攻城總名。言修此攻具,經一時乃成也。距闉又三月而後已。距闉者,踊土積高而前,以附於城也。積土

為山曰堙,以距敵城,觀其虛實。春秋傳曰:「楚司馬子反乘堙而闚宋城。」將不勝心之忿,而蟻附之,則殺士卒三分之一,守過二時,敵人不服,將不勝心之忿,多使士卒蟻附

其城,殺傷我士民三分之一也。而城不拔者,此攻城之災。言攻趣不拔,還為己害,故韓非曰:「夫一戰不勝,則禍暨矣。」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言伐謀伐交,不至於

戰。故司馬法曰:「上謀不鬥。」拔人之城而非攻也,言以威刑服敵,不攻而取,若鄭伯肉袒以迎楚莊王之類。毀人之國而不久也,若誅理暴逆,毀滅敵國,不暴師眾也。故兵不

鈍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不與敵戰,而必完全得之,立勝於天下,不頓兵血刃。故用兵之法,什則圍之,以十敵一,則圍之,是為將智勇等,而兵利鈍均也。若主弱客勁,不

用十也。曹公操所以倍兵圍下邳,生擒呂布。若敵壘固守,依附險阻,彼一我十,乃可圍也。敵雖盛,所據不便,未必十倍然後圍之。伍則攻之。」若敵并兵自守,不與我戰,彼

一我五,乃可攻戰也。或與敵人內外之應,未必五倍然後攻之。
 
2
兵十三: 又曰:「兵之情,圍則禦,相禦持也。窮則同心守禦。不得已則鬥,勢有不得已也。言鬥太過,戰不可以惡勝,走不能脫,恐其有降人之心者。過則從。陷之甚

過,則計從也。圍師必闕。司馬法曰:「圍其三面,開其一面,以示生路。」此用兵之法。」若圍敵平陸之地,必空一面,以示其虛,欲使戰守不固,而有去留之心。若敵臨危據

險,強救在表,當堅固守,未必闕也。此用兵之法。
 
3
兵十三: 又曰:「倍則分之。己二敵一,則一術為正,一術為奇;彼一我二,不足為變,故疑兵分離其軍也。故太公曰:「不能分移,末可語奇。」微乎微微,至於無形

;言其微妙,所不可見。神乎神神,至於無聲,故能為變化司命。」言變化之形,倏忽若神,故能料敵死生,若天之司命。
 
4
兵十三: 又曰:「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也。」善攻者,務因天時地利,為水火之變,使敵不知所備。言其雷震發動,若於九天之上也。
 
《圍敵勿周》 
1
圍敵勿周: 後漢初,張步據齊地,漢將耿弇總兵討之。張步使其大將費邑軍歷下,又分守祝阿、鐘城。弇先擊祝阿,自旦攻城,未日中而拔之,故開圍一角,令其眾得奔

歸鐘城。鐘城人聞祝阿已潰,大恐懼,遂空壁亡去。
 
2
圍敵勿周: 後漢妖巫維汜弟子單臣,相聚入原武城,劫吏人,自稱將軍。光武遣臧宮將北軍數千人圍之。賊穀食多,數攻不下,士卒死傷。帝召公卿諸侯王問方略,明帝

時為東海王,獨對曰;「妖巫相劫,勢無久立,其中必有悔欲亡者。但外圍急,不得走耳。宜小挺緩,挺,解也。令得逃亡,則一亭長足以擒也。」帝即敕宮撤圍緩賊,賊眾分散

,遂斬臣等。
 
3
圍敵勿周: 後漢末,將軍朱俊與荊州刺史徐璆共討黃巾,擊賊帥趙弘,斬之。餘賊帥韓忠復據宛,乞降,司馬張超請聽之。俊曰:「兵有形同而勢異者。昔秦、項之際,

人無定主,故賞降附以勸來耳。今海內一統,唯黃巾造寇,納降無以勸善,討之足以懲惡。今若受之,更開逆意,賊利則進戰,鈍則乞降,縱敵長寇,非良計也。」因急攻,連戰

不剋。俊登土山睹之,顧謂張超曰:「吾知之矣。賊今外圍周固,內營逼急,乞降不受,欲出不得,所以死戰也。萬人一心,猶不可當,況十萬乎!其害甚矣。不如撤圍,并兵入

城。忠見圍解,勢必自出,出則意散,易破之道也。」既而解圍,忠果出戰,俊因擊,大破之。忠等皆降。
 
4
圍敵勿周: 後漢末,曹公破袁尚,拔鄴,進圍壺關。公曰:「城拔,皆坑之。」連月不能下。其將曹仁謂公曰:「夫圍城必開之,所以開其生路也。今公許之必死,將卒

自以為守。且城固而糧多,攻之則士卒傷,守之則曠日持久。今頓兵堅城之下,攻必死之虜,非良計也。」曹公從之,遂降其城。
 
5
圍敵勿周: 後魏末,齊神武起義兵於河北。其時,爾朱兆、天光、度律、仲遠等四將同會於鄴南,士馬精強,號二十萬,夾洹水而軍。洹音桓。時神武馬不滿二千,步卒

不至三萬,以眾寡不敵,遂於韓陵山為圓陣,連繫牛驢自塞之。於是將士死戰,四面奮擊,大被兆等。齊神武兵少,天光等兵十倍,圍而缺之,神武自塞其缺,士皆必死,是以破

敵也。具死地勿攻篇。
 
《圍師量無外救緩攻取之》
1
圍師量無... : 十六國前燕將慕容恪率兵討段龕於廣固,恪圍之,諸將勸恪宜急攻之,恪曰:「軍勢有宜緩以剋敵,有宜急而取之。若彼我勢均,且有強援,慮腹背之患

者,須急攻之,以速大利。如其我強彼弱,外無救援,力足制之者,當羈縻守之,以待其弊。兵法十圍五攻,此之謂也。龕恩結賊黨,眾未離心,今憑固天險,上下同心。攻守勢

倍,軍之常法。若其促攻,不過數旬,剋之必矣,但恐傷吾士眾。當持久以取耳。」乃築室反耕,嚴固圍壘。終剋廣固。
 
2
圍師量無... : 前燕將呂護據野王,陰通晉,事覺,燕將慕容恪等率眾討之。將軍傅顏言於恪曰:「護窮寇假合,王師既臨,則上下喪氣,必士卒攝魂,敗亡之驗也。殿

下前以廣固天險,守易攻難,故為長久之策。今賊形便不與往同,宜急攻之,以省千金之費。」恪曰:「護老賊,經變多矣。觀其為備之道,未易卒圖。今圈之窮城,樵採路絕,

內無蓄積,外無強援,不過十旬,其斃必矣,何必遽殘士卒之命而趣一時之利哉!吾嚴濬圍壘,休養將卒,以重官美貨間而離之,事淹勢窮,其釁易動;我則未勞,而寇已弊。此

為兵不血刃,坐以制勝也。」遂列長圍守之。凡經六月,而野王潰,護南奔於晉,悉降其眾。
 
《攻城戰具》
1
攻城戰具: 附
 
2
攻城戰具: 攻城戰具:
 
3
攻城戰具: 作四輪車,上以繩為脊,生牛皮蒙之,下可藏十人,填隍推之,直抵城下,可以攻掘,金火木石所不能敗。謂之「轒轀車」。凡力有餘者攻,先絕諸國之交,

使無外救。糧多而人少,攻而勿圍;糧少而人多,圍而勿攻。
 
4
攻城戰具: 以大木為床,下置六輪,上立雙牙,牙有檢,梯節長丈二尺;有四桄,桄相去三尺,勢微曲,遞互相檢,飛於雲間,以窺城中。有上城梯,首冠雙轆轤,枕城

而上。謂之「飛雲梯」。
 
5
攻城戰具: 以大木為床,下安四獨輪,上建雙嚱,嚱間橫檢,中立獨竿,首如桔槔狀,其竿高下、長短、大小以城為準。首以窠盛石,大小、多少隨竿力所制,人挽其端

而投之。其車推轉,逐便而用之。亦可埋腳著地,逐便而用。其旋風四腳,亦可隨事而用。謂之「拋車」。
 
6
攻城戰具: 作軸轉車,車上定十二石弩弓,以鐵鉤繩連,車行軸轉,引弩弓持滿弦。牙上弩為七衢,中衢大箭一,鏃刃長七寸,廣五寸,箭簳長三尺,圍五寸,以鐵葉為

羽;左右各三箭,次小於中箭。其牙一發,諸箭齊起,及七百步。所中城壘,無不摧隕,樓櫓亦顛墜。謂之「車弩」。
 
7
攻城戰具: 以木為脊,長一丈,徑一尺五寸,下安六腳,下闊而上尖,高七尺,內可容六人,以濕牛皮蒙之,人蔽其下。舁直抵城下,木石鐵火所不能敗,用攻其城。謂

之「小頭木驢」。
 
8
攻城戰具: 於城外起土為山,乘城而上,古謂之「土山」,今謂之「壘道」。用生牛皮作小屋,并四面蒙之,屋中置運土人,以防攻擊者。「土山」,即孫子所謂「距闉

」也。
 
9
攻城戰具: 鑿地為道,行於城下,用攻其城;往往建柱,積薪於其柱間而燒之,柱折城摧,謂之「地道」。
 
10
攻城戰具: 以八輪車,上樹高竿,竿上安轆轤,以繩挽板屋,止竿首,以窺城中。板屋方四尺,高五尺,有十二孔,四面別布。車可進退,圜城而行,於營中遠視。亦謂

之「巢車」,如鳥之巢,即今之「板屋」也。
 
11
攻城戰具: 以板為幔,立桔槔於四輪車上,懸幔逼城堞間,使趫捷者蟻附而上,矢石所不能及,謂之「木幔」。
 
12
攻城戰具: 以小瓢盛油,冠矢端,射城樓櫓板木上,瓢敗油散,因燒矢鏃內簳中,射油散處,火立然。復以油瓢續之,則樓櫓盡焚。謂之「火箭」。
 
13
攻城戰具: 磨杏子中空,以艾實之,繫雀足上,加火,薄暮群放,飛入城壘中棲宿,其積聚廬舍,須臾火發,謂之「火杏」。
 
14
攻城戰具: 孫子曰:「使敵不得至者,害之也。致其所必走,攻其所必救,能守其險害之要路,敵不得自至。故王子曰:「一犬當穴,萬鼠不敢出;一虎當溪,萬鹿不敢

過。」言守之上也。故飽能飢之。絕其糧。委軍而爭利,則輜重捐。委置庫藏,輕師而行,若敵乘虛而來,抄絕其後,則己輜重皆悉棄捐。是以軍無輜重則亡,無糧食則亡,無委

積則亡。」無此三者,亡之道也。委積,芻草之屬。
 
《絕糧道及輜重》
1
絕糧道及... : 漢王遣將韓信,以兵數萬欲東下井陘擊趙。趙王與陳餘聚兵井陘口,號稱二十萬。李左車說陳餘曰:「韓信涉西河,虜魏王,擒夏說,欲以下趙,此乘勝

而去國遠鬥,其鋒不可當。臣聞『千里餽糧,士有飢色;樵蘇後爨,樵,取薪也。蘇,取草也。師不宿飽』。今井陘之道,車不得方軌,騎不得成列,行數百里,其勢糧食必在其

後。願足下假臣奇兵三萬人,從間道絕其輜重。足下深溝高壘,堅營勿與戰。使前不得鬥,退不得還。吾奇兵絕其後,野無所掠鹵,不至十日,而韓信之頭可致於戲下。不然,必

為所擒矣。」陳餘,儒者,常稱「義兵不用詐謀奇計」,曰:「吾聞兵法,十則圍之,倍則戰。今韓信兵號數萬,千里而襲我,亦已罷極,今如避不擊,後有大者,何以加之!則

諸侯謂吾怯,而輕來伐我。」不聽。韓信使人間視,知其不用,大喜,乃敢引兵遂進,竟破趙軍。陳餘違之而敗。
 
2
絕糧道及... : 漢景帝初,吳、楚七國反,以太尉周亞夫禦之。亞夫問父絳侯客鄧都尉曰:「策安出?」客曰:「吳楚兵銳甚,難與爭鋒,而剽輕不能久。莫若引兵東北

,壁昌邑,以梁委吳,吳必盡銳攻之。將軍深溝高壘,使輕兵絕淮、泗口,塞吳饟式亮反道。彼吳梁相敝而糧食竭,乃以全強制其疲極,破吳必矣。」亞夫言於帝,許之,遂破吳

軍。
 
3
絕糧道及... : 王莽末,天下亂,光武兄伯升起兵討莽,為莽將甄阜、梁丘賜所敗,復收會兵眾,還保棘陽。阜、賜乘勝,留輜重於藍鄉,引精兵十萬南渡潢,臨沘水,

潢音黃。沘音毗。阻兩川間為營,絕後橋,示無還心。伯升於是大饗軍士,設盟約,休卒三日,分為六部,潛師夜起,襲取藍鄉,盡獲其輜重。明旦,漢軍自西南攻甄阜,下江兵

自東南攻梁丘賜,至食時,陣潰,遂斬阜、賜。
 
4
絕糧道及... : 後漢末,曹公與袁紹相持官渡。沮授側居反言於紹曰:「北兵數眾而果勁不及南,南穀虛少而貨財不及北;南利在於急戰,北利在於緩持。宜曠以日月。

」紹不從。連營稍前,逼官渡,合戰,曹公軍不利,出,復壁。紹為高櫓,起土山,射營中,營中皆蒙楯,眾大懼。曹公乃為發石車,擊紹樓,皆破,紹眾號曰霹靂車。紹為地道

,欲襲曹公營。曹公輒於內為長塹以拒之,又遣奇兵襲擊紹運車,大破之,盡焚其穀食。會紹遣淳于瓊等,將兵萬餘人北迎運車,沮授說紹:「可遣將別為軍於表,以絕曹公之鈔

。」紹復不從。瓊宿烏巢,去紹軍四十里。紹謀士許攸奔曹公。攸謂曹公曰:「公孤軍獨守,外無求索,危急之時也。今袁氏輜重有萬餘兩,而無嚴備,可輕兵襲之,不慮而至,

燔其積聚,不過三日,袁氏自敗也。」公乃選精銳步馬,秉袁氏旗幟,夜銜枚縛馬口,從間道出,人負束薪,時有問者,紿音怠之曰:「袁公恐曹操抄掠後軍,遣兵以益備。」聞

者信之。既至輜重,圍屯燎薪,火光亙天地。破瓊等,悉斬之。數日,紹棄甲而遁。
 
5
絕糧道及... : 蜀將姜維率眾侵魏,依麴山築二城,使牙門將句安、李歆等守之,聚羌胡質任寇逼諸郡。魏將陳泰禦之,泰謂諸將曰:「麴城雖固,去蜀險遠,當須運糧

。羌夷患維勞役,必未肯附。今圍而取之,可不血刃而拔其城。雖其有救,山道險阻,非行兵之地。」乃使鄧艾等進兵圍之,斷其運道及城外流水。安等挑戰,不許,將士困窘,

分糧聚雪以稽日月。維果來救,出自牛頭山,與泰相對。泰曰:「兵法貴在不戰而屈人。今絕牛頭,維無返道,則我之擒也。」敕諸軍各堅壘勿與戰,自南渡白水,循水而東,使

諸將截其還路。維懼,遁走,安等孤懸,遂皆降。
 
6
絕糧道及... : 十六國前趙劉曜遣將劉胤西伐張駿之武威,駿遣將辛巖、韓璞東拒劉胤,,屯於狄道城。韓璞進渡沃干嶺。辛巖曰:「我握眾數萬,藉氐、羌之銳,宜速

戰以滅之。不爾,久則變生。」璞曰:「自夏末以來,太白犯月,辰星逆行,白虹貫日,皆變之大者,不可以輕動。動而不捷,為禍更深。吾將久而斃之。且曜與石勒相攻,胤亦

不能久也。」積七十餘日,軍糧竭,遣辛巖督運於金城。胤聞之,大悅,謂其將士曰:「韓璞之眾,十倍於吾。吾糧廩將懸,難以持久。今分兵運糧,可謂天授吾也。若敗辛巖,

璞等自潰。彼眾我寡,宜以死戰。戰而不捷,當無匹馬得還。」士眾咸奮。於是率騎三千,襲巖於沃干,大敗之,璞軍遂潰,死者二萬餘人。
 
7
絕糧道及... : 十六國後趙石勒將石季龍大掠荊河州而去,留將桃豹守城,住西臺。勒將以驢千頭運糧以饋桃豹,晉將祖逖遣韓潛、馮鐵等追擊於汴水,盡獲之。桃豹宵

遁。
 
8
絕糧道及... : 十六國前秦苻堅遣將王猛伐前燕慕容暐,師次潞川。燕將慕容評率兵十萬禦之,以持久制之。猛乃遣其將郭慶率騎五千,夜從間道起火於高山,因焚評輜

重,火見鄴中。評性貪鄙,障固山泉,賣樵鬻水,積錢絹如丘陵,三軍莫有鬥志,因而大敗。
 
9
絕糧道及... : 大唐高宗遣將薛仁貴、郭待封伐吐蕃,仁貴留二萬人作兩柵,輜重並留柵內,倍道掩之。待封不從仁貴之策,領輜重繼進。未至烏海,吐蕃二十餘萬悉眾

救其前軍,迎擊待封,敗之,待封趨山,軍糧及輜重並為賊所掠。仁貴遂退,軍遂大敗。郭待封失輜重,所以致敗。
 
10
絕糧道及... : 孫子曰:「火攻有五:一曰火人,與敵陳師,敵傍近草,因風燒之,戰之助也。二曰火積,燒其蓄積。三曰火輜,燒其輜重。四曰火庫,當使閒人入敵營

,燒其兵庫也。五曰火墜。墜,墮也。以火墮入營中也。矢頭之法,以鐵籠火著箭頭,強弩射敵營中。一曰火道,燒絕其糧道也。行火必有因,因姦人也。又因風燥而焚燒。煙火

素具。燒煙具也。先具燒燧之屬。發火有時,起火有日。時者,天之燥也;燥者,旱也。日者,宿在戊箕、東壁、翼、軫也。戊,翼參四宿。此宿之日則風也。凡此四宿者,風起

之日。蕭世識曰:「春丙丁,夏戊己,秋壬癸,冬甲乙,此日有疾風猛雨也。吾勘太乙中有飛鳥十,精知風雨期,五子元運式也。各候其時,可以用火也。」凡火攻,必因五火之

變而應之。火發於內,則早應之於外。以兵應之。使閒人縱火於敵營內,當速進以攻其外也。火發而其兵靜者,待而勿攻;極其火力,可從而從之,不可從而止。見利則進,知難

則退。極,盡也。盡火力,可則應,不可則止,無使敵知所為。火可發於外,無待於內,以時發之。發於上風,無攻下風。不便也。燒之必退,退而逆攻之,必為所害也。晝風久

,夜風止。數常也。陽,風也。晝風則火氣相動也,夜風卒。欲縱火亦當如風之長短。凡軍必知五火之變,以數守之。既知起五火五變,當復以數消息其可否。故以火佐攻者明。

」取勝明也。
 
《火攻》
1
火攻: 漢將李陵征匈奴,戰敗,班師,為單于所逐,及於大澤,匈奴於上風縱火。陵亦先放火,燒斷葭葦,用絕火勢。蕭世識曰:「敵用火勢焚吾門,思火滅門敗吾,當

便積薪助火,使火勢盛,敵不得入,亦拒火之方也。」
 
2
火攻: 後漢末,漢將皇甫嵩討黃巾賊張角,嵩保長社。賊來圍城,嵩兵少,軍中皆恐,乃召軍吏謂曰:「兵有奇變,不在眾寡。今賊依草結營,易為風火。若因夜縱火,

必大驚亂。吾出兵擊之,其功可成。」其夕遂大風,嵩乃約勒軍士皆束炬乘城,使銳士間出圍外,縱火大呼,城上舉燎應之,嵩因鼓而奔其陣,賊驚亂奔走。嵩進兵討之,與角弟

梁戰於廣宗。梁眾精勇,嵩不能剋。明日,乃閉營休士,以觀其變。知賊意稍懈,乃潛夜勒兵,雞鳴馳赴其陣,至晡時大破之。
 
3
火攻: 後漢末,劉表死,曹公剋荊州,得劉琮水軍,沿流東下。吳主孫權遣周瑜領兵逆曹公,遇於赤壁,初一交戰,曹公軍披退,引兵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將黃蓋

曰:「今寇眾我寡,難與持久。然觀操軍,方連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乃取蒙衝鬥艦數十艘,實以薪草,膏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書報曹公,期以欲降。又

先備走舸,各繫火大船後,因風相次俱前。曹公軍吏士皆延頸遙觀,指言蓋降。蓋放諸船,同時發火。時風盛猛,悉延燒岸上營落。頃之,熛焰張天,熛音標,火飛也。人馬燒溺

死者甚眾,軍遂敗退。
 
4
火攻: 東晉將殷浩北伐,其長史江逌取數百雞,以長繩連之,其腳皆繫火。一時驅放,群雞飛散,火爇羌營,因而奮擊羌將姚襄,大敗走之。
 
5
火攻: 後周遣將伐高齊,齊將段韶與太尉蘭陵王長恭同往扞禦。至西境,有柏谷城者,乃絕險,古城千仞,諸將莫肯攻圍。韶曰:「汾北河東,勢為國家之有,若不去柏

谷,事同痼疾。計彼援兵,會在南道,今斷其要路,救不得來。且城勢雖高,其中甚狹,火弩射之,一旦可盡。」諸將稱善,遂鳴鼓而攻之,城潰,獲儀同薛敬禮,大斬獲首虜。

仍城華谷,置戍而還。
 
6
火攻: 隋文帝時,高熲獻取陳之策,曰:「江南土薄,舍多竹茅,所有儲積,皆非地窖。密遣行人,因風縱火,待彼修葺,復更燒之。不出數年,自可財力俱盡。」帝行

其策,由是陳人益弊。
 
《火兵火獸火禽火盜火弩》 
1
火兵火獸... : 附
 
2
火兵火獸... : 火兵:以驍騎夜銜枚,縛馬口,人負束薪、束縕,懷火直抵敵營,一時舉火,營中驚亂,急而乘之;靜而不亂,捨而勿攻。凡火攻,皆因天時燥旱,營舍

、茅竹、積芻、穗糧、軍營於秸草宿莽之中,因風而焚之。
 
3
火兵火獸... : 火獸:以艾熅於問反火置瓢中,瓢開四孔,繫瓢於野豬、獐鹿項上,針其尾端,向敵營而縱之,奔走入草,瓢敗火發。
 
4
火兵火獸... : 火禽:以胡桃剖分,空中實艾火,開兩孔,復合,繫野雞項下,針其尾而縱之,奔入草中,器敗火發。
 
5
火兵火獸... : 火盜:遣人音、服與敵同者,夜竊號逐便懷火偷入營,焚其積聚,火發,亂而出。
 
6
火兵火獸... : 火弩:以擘張弩射及三百步者,以瓢盛火,冠矢端,以數百張中夜齊射敵營中芻草、積聚。
 
《乘風取勝》 
1
乘風取勝: 後漢楊琁為零陵太守。是時蒼梧、桂陽猾賊相聚,攻郡縣,賊眾多而力強,吏人憂恐。琁乃特製馬車數十乘,以排音敗囊盛石灰於車上,排囊者,即今排袋。

繫布索於馬尾,又為兵車,專彀弓弩,剋期會戰。乃令馬車居前,順風鼓灰,賊不得視,因以火燒其布,布然馬驚,奔突賊陣,因使後車弓弩亂發,鉦鼓鳴震。群寇大駭破散,追

逐傷斬無數,郡境以清。
 
2
乘風取勝: 陳武帝有江東,梁將王琳率兵東下,陳遣大將侯瑱等拒之。瑱等以琳軍威方盛,乃引軍入蕪湖避之。是時,西南風至急,琳謂得天時,將取揚州,侯瑱等徐出

蕪湖,以躡其後。比及兵交,西南風翻為瑱用,琳兵放火燧以擲瑱船者,皆反燒其船,琳兵潰亂,透水死者十二三,其餘皆棄船上岸,為陳軍所殺殆盡。
 
3
乘風取勝: 孫子曰:「以水佐攻者強。水以為衝,故強。水可以絕,而不可以奪。」水但能絕其敵道,分敵軍耳,不可以奪敵蓄積及計數也。
 
《水攻》 
1
水攻: 漢王遣韓信已定齊臨淄,遂東追齊王田廣至高密。項羽使龍且將二十萬,救齊。齊王田廣、龍且并軍與信戰。未合,人或說龍且曰:「漢兵遠鬥窮兵,其鋒不可當

。齊、楚自居其地戰,兵易敗散。不如深壁,令齊王使其信臣招所亡城。城聞其王在,楚來救,必反漢。漢兵二千里客居齊,齊城皆反之,其勢無所得食,可無戰而降也。」龍且

曰:「吾救齊,不戰而降之,吾何功?今戰而勝之,齊之半可得,何為止?」遂戰,與信夾濰音唯水陣。韓信乃夜令人為萬餘囊,盛沙,壅水上流,引軍半渡,擊龍且。佯不勝,

還走。龍且果喜曰:「固知信怯也。」遂追信渡水。信使人決壅囊,水大至,龍且軍太半不得渡,即急擊,殺龍且。水東軍遂敗走。
 
2
水攻: 後漢董卓將兵三萬討先零羌,為羌胡所圍,糧食乏絕,進退逼急。乃於所渡水中偽立鄢,音堰。以為捕魚,而潛從鄢下過。比賊追之,決水已深,不得渡。時眾軍

敗退,唯卓全師而還。
 
3
水攻: 後漢末,曹公圍呂布於下邳,引沂、泗二水灌城,剋之。具兵機務速篇。
 
4
水攻: 陳閩中守陳寶應舉兵反,據建安、晉安二郡界,水陸為柵。陳將章昭達討之,據其上流,命軍士伐木帶枝葉為筏,施柏音拍於其上,綴以大索,相次列營,夾兩岸

。寶應數挑戰,昭達按甲不動。俄而暴雨,江水大漲,昭達大放筏衝突水柵,盡破。又出兵攻其步軍。寶應大潰,遂剋定閩中。
 
5
水攻: 陳將歐陽紇據嶺南反,陳將章昭達督眾軍討之。紇乃出柵洭口,音匡。多聚沙石,以竹籠置於水柵之外,用遏舟艦。昭達居其上流,裝艦造柏,以臨賊柵。又令軍

人銜刀,潛行水中斫竹籠,籠篾皆解。因縱大艦隨流突之,賊眾大敗,因而擒紇。
 
6
水攻: 大唐武德中,劉黑闥據河北背反,太宗率兵討之。先遣堰洺水上流,使淺,令黑闥得渡水。及戰,遽令決堰,水至深丈餘,賊徒既敗,爭渡水,溺死者數千人,咸

以為神。黑闥與二百餘騎奔於突厥,悉虜其兵眾,河北悉平。
 
7
水攻: 武德中,李靖隨河間王孝恭討蕭銑,屬江水汎漲,諸將皆請停兵,以待水退。靖謂孝恭曰:「兵者以速為神,機者時不可失。今若乘水漲之勢,倏忽至其城下,可

謂疾雷不及掩耳,兵家上策也。」孝恭從之,進兵次夷陵。銑將文士弘屯清江,靖與之決戰,大破賊軍。仍率所部,星馳進發,營於荊州城下。士弘既敗,銑眾莫不震讋。之涉反

。靖又破其將楊君茂、鄭文秀等,遂圍城數重。其夜,銑遣使請降。靖即入據其城,號令嚴肅,軍無私焉。
 
《水平及水戰具》
1
水平及水... : 附
 
2
水平及水... : 木槽長二尺四寸,兩頭及中間鑿為三池,池橫闊一寸八分,縱闊一寸,深一寸三分,池間相去一尺五分,間有通水渠,闊二分,深一寸三分。三池各置浮

木,木闊狹微小於池,匡厚三分,上建立齒,高八分,闊一寸七分,厚一分。槽下為轉關,腳高下與眼等。以水注之,三池浮木齊起,眇目視之,三齒齊平,則為天下準。或十步

,或一里,乃至數十里,目力所及,置照版度竿,亦以白繩計其尺寸,則高下、丈尺、分寸可知,謂之水平。
 
3
水平及水... : 照版,形如方扇,長四尺,下二尺黑,上二尺白,闊三尺,柄長一尺,大可握。
 
4
水平及水... : 度竿,長二丈,刻作二百寸,二千分,每寸內小刻其分。隨向遠近高下立竿,以照版映之,眇目視三浮木齒及照版,以度竿上尺寸為高下,遞而往視,尺

寸相乘,則山崗、溝澗、水源下高深淺可以分寸而度。
 
5
水平及水... : 水戰之具:
 
6
水平及水... : 其船,闊狹、長短隨用大小;勝人多少,皆以米為率,一人重米二石。其楫棹、篙櫓、帆席、渉索、沉石、調度,與常船不殊。
 
7
水平及水... : 樓船:船上建樓三重,列女牆戰格,樹幡幟,開弩涜、矛穴,置拋車、礨石、鐵汁,狀如城壘。忽遇暴風,人力不能制,此亦非便於事;然為水軍,不可

不設,以成形勢。
 
8
水平及水... : 蒙衝:以生牛皮蒙船覆背,兩廂開掣棹孔,前後左右有弩吓、矛穴,敵不得近,矢石不能敗。此不用大船,務於疾速,乘人之不及,非戰之船也。
 
9
水平及水... : 鬥艦:船上設女牆,可高三尺,牆下開掣棹孔;船內五尺,又建棚,與女牆齊;棚上又建女牆,重列戰敵,上無覆背,前後左右樹牙旗、旛幟、金鼓。此

戰船也。
 
10
水平及水... : 走舸:舷上立女牆,置棹夫多,戰卒少,皆選勇力精銳者,往返如飛鷗,乘人之不及,金鼓、旗幟列之於上。此戰船也。
 
11
水平及水... : 遊艇:無女牆,舷上置槳音獎床,左右隨大小長短,四尺一床。計會進止,迴軍轉陣,其疾如風,虞候居之,非戰船也。
 
12
水平及水... : 海鶻:頭低尾高,前大後小,如鶻之狀,舷下左右置浮版,形如鶻翅翼,以助其船,雖風濤漲天,免有傾側。覆背上,左右張生牛皮為城,牙旗、金鼓如

常法,此江海之中戰船也。
 
13
水平及水... : 孫子曰:「敵若絕水,必遠水;引敵,使寬而渡之。客絕水而來,勿迎之於水內,令半渡而擊之,利。半渡勢不并,故可敵。欲戰,無附於水而迎客;附

,近也。近水待敵,不得渡也。視生處高,水上亦當處其高,前向水,後當依高處也。無迎水流,恐溉我也。逆水流,在下流也,不當處人之下流也,為其水流溉灌人也,或投毒

藥於上流也。此處水上之軍也。上雨水,水沫至,欲涉者,待其定也。」恐半渡水而遂漲。上雨,水當清,而反濁沫至,此敵人上遏水之占也,欲以中絕軍。凡地有水欲漲,沫先

至,皆為絕軍,當待其定也。
 
《敵半涉水擊必勝》
1
敵半涉水... : 春秋時,晉將陽處音杵父音甫侵蔡,楚將子上救之,與晉師夾泜直尼反而軍。處父患之,使謂子上曰:「吾聞之『文不犯順,武不違敵』。子若欲戰,則

吾退舍,子濟而陣,欲避楚,使渡成陣而後戰。遲速惟命。不然,紓我。紓,緩。老師費財,亦無益也。」乃駕以待。子上欲涉,大孫伯曰:「不可。晉人無信,半涉而薄我,悔

敗何及?不如紓之。」乃退舍。陽子宣言曰:「楚師遁矣。」遂歸。楚師亦歸。太子商臣譖子上曰:「受晉賂而避之,楚之恥也。罪莫大焉。」王殺子上。子上悟之不涉,終被讒

而誅之,彰楚君不明。
 
2
敵半涉水... : 楚、漢相持,項羽自擊漢將彭越於梁地,令其將大司馬曹咎守成皋。漢將挑楚軍,咎渡汜水戰,漢將候半涉,擊,大破之。具挑戰篇。
 
3
敵半涉水... : 後漢末,青、徐黃巾三十萬眾入渤海界,欲與黑山合。公孫瓚率步騎二萬人,逆擊於東光南,大破之,斬首三萬餘級。賊棄車重數萬兩,奔走渡河。瓚因

其半濟薄之,賊復大破,死者數萬人。
 
4
敵半涉水... : 魏將郭淮在漢中,蜀主劉備欲渡漢水來攻。諸將議眾寡不敵,依水為陣以距之。淮曰:「此示弱而不足挫敵,非算也。不如遠水為陣,引而致之,半濟而

後擊,備可破也。」既陣,備疑不敢渡。蜀主悟之,不敗。
 
5
敵半涉水... : 大唐武德中,薛萬均與羅藝守幽燕,竇建德率眾十萬來至范陽,萬均謂藝曰:「眾寡不敵,今若出鬥,百戰百敗,當以計取之。可令羸兵弱馬,阻水背城

為陣以誘之,賊若渡水交兵,請分精騎百人伏於城側,待其半渡而擊之,破之必矣。」從之。建德引兵渡水,萬均擊之,大破。
 
《軍行渡水》
1
軍行渡水: 附
 
2
軍行渡水: 軍行,遇大水、河渠、溝澗,無津梁舟钥,以木甖渡。用木縛瓮為筏,受二石,力勝一人。瓮間闊五寸,底以繩勾聯,編槍於其上,形長勿方,前置拔頭,後

置梢,左右置棹。
 
3
軍行渡水: 又用槍钥:槍十根為一束,力勝一人。四千一百六十六根即成一钥,皆去鑽刃,以束為魚鱗次,橫檢而縛之,可渡四百一十六人。以此為率,多少用濟。
 
4
軍行渡水: 又用蒲钥:以蒲九尺圍,顛倒為束十道,縛似束槍,為钥,量長短多少。無蒲,亦用葦钥,量大小以濟人。
 
5
軍行渡水: 又用挾渉:以善游者繫小繩,先浮渡水,次引大渉於兩岸,立大橛,急定渉,使人挾渉浮渡,大軍可為數十道。
 
6
軍行渡水: 又用浮囊:以渾脫羊皮,吹氣令滿,繫其孔,束於腋下,浮渡。
 
《禦敵水軍絕下流敗之》
1
禦敵水軍... : 梁將趙祖悅率水軍偷據峽石,後魏將崔延伯率兵討之。延伯夾淮為營,遂取車輪,去輞,削銳其輻,兩兩接對,揉人久反竹為渉,貫連相屬,並十餘道,

橫水為橋,兩頭施大轆轤,出沒任情,不可燒斫。既斷祖悅走路,又令舟舸不通。梁武援軍不能赴救,祖悅合軍咸見俘虜。
 
2
禦敵水軍... : 後周將達奚長儒圍陳將吳明徹於呂梁,陳遣驍將劉景率勇士七千來為聲援。長儒於是取車輪數百,繫以大石,沉之清水,連轂相次,以待景軍。景至,船

艦礙輪不得進,長儒乃縱奇兵,水陸俱發,大破之,因擒明徹。

※※※

漢代之後 -> 隋唐 -> 通典 -> 邊防十三

《邊防十三》
1
邊防十三: 北狄四
 
《高車》
1
高車: 高車,蓋古赤狄之種也。初號為狄歷,北方以為敕勒,諸夏以為高車、丁零焉。其語略與匈奴同而時有小異。或云其先匈奴之甥也。其種有狄氏、袁紇氏、斛律氏

、解批氏、護骨氏、異奇斤氏。其俗云:匈奴單于生二女,姿容甚美,單于曰:「此女安可配人,將以與天。」乃於國北無人之地築高臺,置二女於其上,曰:「請天自迎之。」

乃有一老狼,晝夜守臺嗥呼,因穿臺下為穴,經時不去。其小女曰:「吾父以我與天,而今狼來,或是天處我。」乃下為狼妻而產子,後遂滋繁成國。故其人好引聲長歌,大似狼

嗥。
 
2
高車: 本無都統大帥督,當種各有君長。為性麤猛,黨類同心,至於寇難,翕然相依。鬥無行陣,頭別衝突,乍出乍入,不能堅戰。其俗,蹲踞媟●,媟音泄。●音瀆。

無所忌避。婚姻用牛馬納聘,以多為榮。俗無穀,不作酒。迎娶之日,男女相將,持馬酪熟肉節解。主人延賓,亦無行位,穹廬前叢坐,飲宴終日,復留其宿。明日,將婦歸,既

而將夫黨還入其家馬群,極取良馬。俗不潔淨。喜致震霆,每震,則湙呼射天而棄之移去。至於來歲秋,馬肥,復相率集於震所,埋羖羊,燃火,拔刀,女巫祝說,似如中國祓除

,而群隊馳馬旋繞,百匝乃止。人持一束柳枝回,曲嵳之,以乳酪灌焉。婦人以皮裹羊骹,戴之首上,縈屈髮髾所交反而綴之,有似軒冕。其死亡葬送,掘地作坎,坐屍於中,張

臂引弓,佩劍挾桕,無異於生,而露坎不掩,走馬遶旋,多者數百匝。男女無小大,皆集會之。其遷徙隨水草,衣皮食肉,牛羊畜產盡與蠕蠕同。唯車輪高大,輻數至多。
 
3
高車: 後徙於鹿渾海西北百餘里,部落強大,常與蠕蠕為敵,亦每侵盜後魏。魏道武渡弱水,西行至鹿渾海,襲破之。復討其餘種於狼山,又大破之。又自駮髯水西北,

徇略其部,破其雜種三十餘部,虜獲男女五萬餘口,馬牛羊百餘萬,高車二十餘萬乘而還。其後太武帝征蠕蠕,還至漠南,聞高車東部在巳尼陂,相去千餘里,遣騎襲破之,降數

十萬,皆徙置漠南千里之地,後又相率北叛。
 
4
高車: 高車之族又有十二姓:一曰泣伏利氏,二曰叱盧氏,三曰乙旃氏,四曰大連氏,五曰窟賀伏氏,六曰達薄干氏,七曰阿崙氏,八曰莫允氏,九曰俟斤氏,十曰副伏

羅氏,十一曰乞表氏,十二曰右外沛氏。
 
5
高車: 先是,副伏羅部為蠕蠕所役屬。魏孝文帝太和十一年,蠕蠕主豆崙犯塞,其酋阿伏至羅率所部之眾西叛。阿伏至羅死,弟子彌俄突立,遣使朝貢。宣武詔曰:「蠕

蠕、缁缁與吐谷渾所以交通者,皆路由高昌國,今交河郡。犄角相接。今高昌內附,遣使迎引。蠕蠕既與吐谷渾路絕,姦勢亦危,於卿彼蕃,便有所益。行途經由,宜相供俟,不

得令群小擁塞王人。」彌俄突尋與蠕蠕主伏圖戰於蒲類海北,大敗。明帝初,彌俄突又被蠕蠕主醜奴大敗,殺之。弟越居,靜帝時為兄子比適所殺,越居子去賓自蠕蠕奔後魏,封

為高車王、肆州刺史,死於鄴。至隋,有突越失國,即後魏之高車國矣。
 
《稽胡》 
1
稽胡: 稽胡,一曰步落稽,蓋晉時匈奴別種,劉元海五部之苗裔也。或云山戎赤狄之後。自離石以西。離石,今昌化郡。安定以東,今安定郡是。方七八百里,居山谷閒

,種落繁熾。其俗土著,亦知種田,地少桑蠶,多衣麻布。其丈夫衣服及死亡殯葬,與中夏略同;婦人多貫蜃貝以為耳頸飾。又與華人錯居,其渠帥頗識文字。其言語類夷狄,因

譯乃通。蹲踞無禮,貪而忍害。俗好淫穢。雖分統郡縣,列於編戶,然輕其徭賦,有異齊人。山谷阻深者,未盡役屬,而凶悍恃險,數為寇亂。
 
2
稽胡: 後魏明帝孝昌中,有劉蠡升者,居雲陽谷,今縣界。自稱天子,立年號,署百官。後為齊神武所滅。
 
3
稽胡: 後周明帝武成初,延州稽胡郝阿保、郝狼皮延州,今延安郡。率其種人,附於齊氏,并與其部劉素德共為影響。周柱國豆盧寧督諸軍,與延州刺史高琳擊破之。建

德五年,武帝敗齊師於晉州,今平陽郡。乘勝逐北,齊人所棄甲仗未暇收斂,稽胡乘閒竊出,盜而有之。乃立蠡升孫沒鐸為主,號聖武皇帝。後齊王憲為行軍元帥討破之。自是寇

盜頗息。
 
《突厥上》 
1
突厥上: 突厥之先,平涼今平涼郡雜胡也,蓋匈奴之別種,姓阿史那氏。後魏太武滅沮渠氏,沮渠茂虔都姑臧,謂之北涼,為魏所滅。阿史那以五百家奔蠕蠕,代居金山

,狀如兜鍪,俗呼兜鍪為「突厥」,因以為號。或云,其先國於西海之上,為鄰國所滅,男女無少長,盡殺之。有一兒,年且十歲,以其小不忍殺之,乃刖足斷臂,棄於大澤中。

有牝狼每銜肉至於兒處所,此兒因食之,得以不死。其後遂與狼交,狼有孕焉。負於西海之東,止於山上。其山在高昌西北,有洞穴,狼入其中,遇得平壤茂草,地方二百餘里。

後狼生十男,長大外託妻孕,其後各為一姓,阿史那即其一也。子孫蕃育,漸至數百家。經數代,相與穴處而臣於蠕蠕。又云,先出於索國,在匈奴之北。其部落大人曰阿謗步,

兄弟十七人,其一曰伊質泥師都,狼所生也。謗步等性並愚癡,國遂被滅。泥師都既別感異氣,能徵召風雨。娶二妻,云是夏神、冬神之女,一孕而生四男。其大兒名訥都六設,

眾奉為主,號為突厥。都六所生子,皆以母族為姓,阿史那是其一也,號阿賢設。此說雖殊,然俱狼種也。
 
2
突厥上: 後魏末,其酋帥土門,部落稍盛,始至塞上通中國。至西魏大統十二年,乃求婚於蠕蠕,蠕蠕主阿那瑰大怒,使人罵辱之曰:「爾是我鍛奴,何敢發是言也!」

土門發兵擊蠕蠕,大破之於懷荒北,阿那瑰自殺。土門遂自號伊利可汗,後魏太武帝時,蠕蠕主社崙已自號可汗,突厥又因之。猶古之單于也;號其妻為可賀敦,亦猶古之閼氏也

。其子弟謂之特勤,別部領兵者謂之設,其大官屈律啜,次阿波,次頡利發,次吐屯,次俟斤。其初,國貴賤官號凡有十等,或以形體,或以老少,或以顏色、鬚髮,或以酒肉,

或以獸名。其勇健者謂之始波羅,亦呼為英賀弗。肥麤者謂之大羅便。大羅便,酒器也,似角而麤短,體貌似之,故以為號。此官特貴,惟其子弟為之。又謂老為哥利,故有哥利

達官。謂馬為賀蘭,故有賀蘭蘇尼闕,蘇尼,掌兵之官也。謂黑色者為珂羅便,故有珂羅啜,官甚高,耆年者為之。謂髮為索葛,故有索葛吐屯,此如州郡官也。謂酒為匐你熱汗

,熱汗掌監察非違,釐整班次。謂肉為安禪,故有安禪具泥,掌家事如國官也。有時置附鄰可汗,附鄰,狼名也,取其貪殺為稱。亦有可汗位在葉護下者。或有居家大姓相呼為遺

可汗者,突厥呼屋為遺,言屋可汗也。
 
3
突厥上: 木杆可汗土門之子,名俟斤,一名燕尹。狀貌奇異,面廣尺餘,其色甚赤,眼若琉璃,性剛暴而多智。西破蠕蠕、缁噠,東走契丹,北并契骨,威服塞外諸國。

其地東自遼海以西,西至西海萬餘里,南自沙漠,北至北海五六千里,皆屬焉。
 
4
突厥上: 其俗如古之匈奴,其異者,其主初立,近侍重臣者舁之以氈,隨日轉九迴,每一迴,臣下皆拜,訖,乃扶令乘馬,以帛絞其頸,使纔不至絕,然後釋而急問之曰

:「你能作幾年可汗?」其主既神情瞀亂,不能詳定多少。臣下等隨其所言,以驗修短之數。其後大官有葉護,次設,次特勤,次俟利發,次吐屯發,及餘小官凡二十八等,皆代

襲焉。兵器有角弓、鳴鏑、甲、桕、刀、劍,其佩飾則兼有伏突。旗纛之上,施金狼頭。侍衛之士,謂之附離,夏言亦狼也。蓋本狼生,志不忘舊。其徵發兵馬及科稅雜畜,輒刻

木為數,并一金鏃箭,蠟封印之,以為信契。候月將滿,輒為寇抄。其刑法:反叛、殺人者皆死,淫者割勢而腰斬之,鬥傷人目者償之以女,無女則輸婦,損折支體者輸馬,盜者

則償贓十倍。有死者,停屍於帳,子孫及諸親屬男女,各殺羊馬,陳於帳前,以刀剺面且哭,剺,理之反。血淚俱流,如此者七度,乃止。春夏死者候草木落,秋冬死者候華葉茂

,然後始坎而瘞之。於墓所立石建標,其石多少,依平生所殺人數。是日,男女咸盛服飾,會於葬所。男有悅愛於女者,歸即遣人聘問,父母多不違也。雖遷徙無常,而各有地分

。可汗處於都斤山,每歲率諸貴人,祭其先窟。又以五月中旬,集他人水,拜祭天神。又於都斤西五百里,有高山迥出,上無草樹,謂為绗登疑梨,夏言地神也。其書字類胡,而

不知年曆,唯以草青為記。男子好樗蒲,女踏鞠,飲馬酪取醉,歌呼相對。敬鬼神。
 
5
突厥上: 俟斤既盛,使於西魏,請誅蠕蠕主。事具蠕蠕篇。後周武帝納其女為后。至他缽可汗,木杆之弟。以攝圖為爾伏可汗,乙息記可汗之子也,乙息記將死,捨其子

攝圖而立俟斤,俟斤即木杆可汗也。統其東面;又以其弟但耨可汗子為步離可汗,居西方。爾伏與步離皆小可汗。耨,內沃反。控弦數十萬,中國憚之,周、齊爭結婚姻,傾府藏

事之,仍歲給繒綵十萬段。突厥在京師者待以優禮,衣錦食肉者常以千數。他缽益驕,曰:「使我在南兩兒孝順,何患貧也!」後攝圖立為大可汗,號伊利俱盧設莫何始波羅可汗

,一號沙缽略。理都斤山。以他缽之子菴羅降居獨洛水,稱第二可汗。木杆之子大邏便乃謂沙缽略曰:「我與你俱可汗子,各承父後。你今極尊,我獨無位,何也?」沙缽略以為

阿波可汗,還鎮所部。沙缽略勇而得眾,北狄皆歸附之。
 
6
突厥上: 周武帝之婚於木杆也,突厥錦衣肉食在長安者且以萬數。至隋初,並遣之,突厥大怨。俟斤賀敦周趙王招之女千金公主,聞周滅,故悉眾為寇,控弦四十萬,武

威、天水、安定、金城、上郡,並今郡。六畜咸盡。隋文帝以河閒王弘、高熲、虞慶則出塞擊之,沙缽略敗走。時虜飢甚,不得食,於是粉骨為糧,又多災疫,死者極眾。而沙缽

略襲擊阿波,大破之,阿波西奔達頭可汗。達頭者,名玷厥,沙缽略之從父也,舊為西面可汗。達頭,即西突厥步迦可汗。既而大怒,遣阿波率兵而東,與沙缽略相攻,於是分為

東西部,自此分為二國焉。迭相侵掠。沙缽略因擊阿波,為阿拔國部落乘虛掠妻子。隋遣軍為擊阿拔,敗之,所獲悉與沙缽略。沙缽略大喜,乃立約,以磧為界,因上表曰:「大

突厥伊利俱盧設始波羅莫何可汗臣攝圖言:突厥自天置以來,五十餘載,地過萬里,士馬億數,常力兼戎夷,抗禮華夏,在於北狄,莫之與大。今被霑德義,仁化所及,禮讓之風

,自朝滿野。竊以天無二日,土無二主,豈敢阻兵,偷竊名號,今便歸心有道,永為藩附。謹遣男臣窟舍真奉表以聞。」後卒,帝為廢朝三日。
 
7
突厥上: 後葉護可汗沙缽略之弟。西征阿波,生擒之。既而上書,請阿波死生之命。高熲進曰:「骨肉相殘,教之蠹也,宜存養以示寬大。」帝曰:「善。」
 
8
突厥上: 頡伽施多那都藍可汗沙缽略之子名雍虞閭。後與西面泥利可汗連結。阿波可汗既為處羅侯可汗所擒,其國乃立鞅素特勤之子。時突利可汗居北方,沙缽略之弟處

羅侯之子,名染干。遣使求婚,開皇中,帝妻以宗女安義公主。帝欲離閒北狄,故特厚禮,遣牛弘、蘇威、斛律孝卿相繼為使,突厥前後使入朝三百七十輩。突利本居北方,以尚

主之故,南徙度斤舊鎮,錫賚優厚。雍虞閭怒曰:「我,大可汗也,反不如染干!」朝貢遂絕,數為邊患。雍虞閭與玷厥舉兵攻染干,盡殺其兄弟子姪,遂入蔚州。今安邊郡。染

干夜以五騎與隋使長孫晟歸朝,拜為意利珍豆啟人可汗,華言意智健也,於朔州今馬邑郡築大利城以居之。安義公主死,又以宗女義成公主妻之,部落歸之甚眾。雍虞閭又擊之,

帝復令入塞,遂於河南,在夏、勝二州之閒,今朔方、榆林郡。發役掘塹數百里,東西距河,盡為啟人畜牧之地。詔楊素、史萬歲等擊雍虞閭,頻破之。雍虞閭旋為部下所殺。是

歲,泥利可汗及葉護俱被鐵勒所敗,並奚、霫五部內徙,霫,先立反。啟人遂有其眾。
 
9
突厥上: 煬帝大業三年,幸榆林,啟人來朝,帝大悅,詔贊拜不名,位在諸侯王上,厚其部落酋長三千五百人,賜物二十萬段。帝親巡雲中,泝金河在今榆林郡。而東,

北幸啟人所居。在今馬邑郡。啟人奉觴上壽,跪伏甚恭。明年,朝於東都,禮賜益厚。
 
10
突厥上: 始畢可汗染干之子,名咄吉也。十一年,來朝於東都。其年,煬帝避暑汾陽宮,八月,始畢率其種落入寇,圍帝於雁門,今雁門郡。詔諸郡發兵赴援,始畢引去

。此後隋亂,中國人歸之者甚眾,又更強盛,勢陵中夏。迎蕭皇后,置於定襄。今定襄郡。薛舉、竇建德、王充、劉武周、梁師都、李軌、高開道之徒,雖僭尊號,北面稱臣,受

其可汗之號。東自契丹,西盡吐谷渾、高昌諸國,皆臣之。控弦百萬,戎狄之盛,近代未之有也。
 
11
突厥上: 大唐起義太原,劉文靜聘其國,引以為援。始畢遣特勤康稍利獻馬千匹,會於絳郡,又遣二千騎助軍,從平京城。及高祖受隋禪,以後賞賜不可勝紀。始畢使骨

咄祿特勤來朝,賜宴於太極殿,奏九部樂,錫賚甚厚。二年春,始畢帥兵渡河,至夏州,賊帥梁師都出兵會之,謀入抄掠。四月,授馬邑賊帥劉武周兵五百餘騎,遣入句注,又追

兵大集,欲侵太原。
 
12
突厥上: 是月,始畢卒,其子什缽苾毗質反以年幼不堪嗣位,立為泥步設,使居東偏,直幽州之北。立其弟俟利弗設,是為處羅可汗,始畢之弟。又以隋義成公主為妻,

使人入朝告喪。高祖為之舉哀,廢朝三日,詔百官就館弔其使者,遣內史舍人鄭德挺往弔處羅,賻物三萬段。先是,隋煬帝蕭后及齊王暕之子政道陷於竇建德,三年春,處羅迎之

,至於牙所,立政道為隋主,其中國人在虜庭者悉隸之,行隋正朔,置百官,居於定襄城,有徒萬餘。時太宗奉詔討劉武周,師次太原,處羅遣其弟步利設率二千騎與官軍會。六

月,處羅至并州,總管李仲文出迎勞之,留三日,城中美婦人多為所掠,仲文不能制。
 
13
突厥上: 俄而處羅死,義成公主以其子奧射設醜弱,廢不立之,遂立處羅之弟咄苾,是為頡利可汗,啟人第三子。又納隋義成公主為妻,以始畢之子什缽苾為突利可汗。

按始畢父啟人可汗染干本突利可汗,今更稱突利,蓋襲其先號。遣使入朝,告處羅死,高祖為之罷朝一日,遣百官就館弔其使。
 
14
突厥上: 咄苾初為莫賀咄設,牙直五原之北。時薛舉猶據隴右,遣其將宗羅赊攻陷平涼郡,北與頡利結連。高祖遣光祿卿宇文歆齎金帛以賂頡利,歆說之,令與薛舉絕。

初,隋五原太守張長遜因亂以其所部五城隸於突厥,歆又說頡利遣長遜入朝,以五原地歸於我。頡利並從之,因發突厥兵及長遜之眾,並會於太宗軍所。
 
15
突厥上: 頡利承父兄之資,兵馬強盛,有憑陵中夏之志。高祖以中原初定,未遑外略,每優容之,賜與不可勝計。頡利言辭悖傲,求請無厭。四年四月,頡利自率萬餘騎

,與馬邑賊苑君璋將兵六千人共攻雁門,定襄王李大恩擊走之,於是大懼,更請和好,獻魚膠數十斤,令二國同於此膠。
 
16
突厥上: 高祖五年春,李大恩奏言突厥飢荒,馬邑可圖。詔大恩與殿內少監獨孤晟帥兵討苑君璋,期以二月會於馬邑,晟後期不至,大恩不能獨進,頓兵新城以待之。頡

利遣數萬騎與劉黑闥合軍進圍之,大恩敗績,沒於陣。六月,劉黑闥又引突厥萬餘騎入鈔河北,頡利復自率五萬騎南侵,至於并州,太宗帥師出蒲州道以討之。時頡利攻圍并州,

又分兵入汾、潞等州,掠男女五千餘口,聞太宗兵至蒲州,乃引兵出塞。
 
17
突厥上: 七年八月,頡利、突利二可汗又入寇原州,連營南上。太宗北討,頓兵於豳州。頡利率萬餘騎奄至城西,乘高而陣,將士大駭。太宗乃親率百騎馳詣虜陣,告之

曰:「國家與可汗誓不相負,何為背約深入吾地?我秦王也,故來一決。可汗若自來,我當與可汗兩人獨戰;若欲兵馬總來,我惟百騎相禦耳。」頡利弗之測,笑而不對。太宗又

前,令騎告突利曰:「爾往與我盟,急難相救。爾今將兵來,何無香火之情也?亦宜早出,一決勝負。」突利亦不對。太宗因縱反閒於突利,突利悅而歸心焉。其叔姪內離,頡利

因遣使請和,許之。
 
18
突厥上: 八年七月,頡利領十餘萬騎,大掠朔州,又襲將軍張瑾於太原,瑾全軍沒,脫身奔於李靖。靖出師拒戰,頡利不得進,屯於并州。太宗率師討之,次蒲州,頡利

引去。
 
19
突厥上: 九年七月,頡利又率十餘萬騎進寇武功,京師戒嚴。己卯,進寇高陵,行軍總管、左武候大將軍尉遲敬德與之戰於涇陽,大破之,獲俟斤阿史德烏沒啜,斬首千

餘級。癸未,頡利遣其腹心執失思力來朝,自張形勢,云「兵百萬今至矣」。太宗誚之曰:「我與突厥面自和親,汝則背之,我實無愧。又義軍入京之初,爾父子並親從我,賜爾

玉帛,前後極多,何故全忘大恩,自誇強盛,我當先戮爾矣。」思力懼而請命,太宗縶之於門下省。太宗與侍中高士廉、中書令房玄齡、將軍周範馳六騎,幸渭水之上,與頡利隔

津而語,責以負約。其酋帥大驚,皆下馬羅拜,而眾軍徑至。頡利見軍容大盛,又知思力就拘,由是大懼。太宗獨與頡利臨水交言,麾諸軍卻而陣焉。蕭瑀以輕敵固諫於馬前,上

曰:「吾已籌之矣,突厥所以掃其境內,直入渭濱,應是聞我國家初有內難,我新登九五,將謂不敢拒之。今若閉門,虜必大掠,強弱之勢,在今一策。我故獨出,一以示輕之,

又曜軍容,使知必戰。事出不意,乘其不圖,虜入既深,理當自懼。與戰則必剋,與和則必固,制服北狄,自茲始矣。」是日,頡利請和,詔許之。乙酉,又幸城西,刑白馬,與

頡利同盟於便橋之上,頡利引兵而退。蕭瑀進曰:「初頡利之未和也,謀臣猛將各欲戰,而陛下不納,臣以為疑,既而虜自退,其策安在?」上曰:「我觀突厥之兵,雖眾而不整

。可汗獨在水西,酋帥皆來謁我,因而襲擊其眾,勢同拉朽。然我所以不戰者,即位日淺,為國之道,安靜為務,一與虜戰,必有死傷;又兇虜一敗,或當懼而修德,結怨於我,

為患不細。我今卷甲韜戈,啗以玉帛,頑虜驕恣,必自此始,破亡之漸,其在茲乎?」九月,頡利獻馬三千匹,羊萬口,上不受,詔頡利所掠中國戶口者令歸之。
 
20
突厥上: 貞觀元年,陰山以北薛延陀、迴紇、拔也古等十餘部皆相率叛之,擊走其欲谷設。頡利遣突利討之,師又敗績,輕騎奔還。頡利怒,拘之十餘日,突利由是怨憾

,內欲背之。二年,突利遣使奏言與頡利有隙,奏請擊之。詔秦武通以并州兵馬隨便應接。
 
21
突厥上: 三年,薛延陀自稱可汗於漠北,遣使來貢方物。頡利稱臣,求尚公主。頡利每委任諸胡,疏遠族類,胡人貪冒,性多翻覆,以故法令滋章,兵革歲動,國人患之

,諸部攜貳。頻年大雪,六畜多死,國中大餒。頡利用度不給,復重斂諸部,由是下不堪命,內外多叛之。上以其請和,後復援梁師都,令兵部尚書李靖、代州都督張公謹出定襄

道,并州都督李勣、右武衛將軍丘行恭出通漢道,左衛大將軍柴紹出金河道,衛孝節出恆安道,薛萬徹出暢武道,並受靖節度以討之。十二月,突利可汗及郁射設、蔭柰特勤等並

率所部來奔。
 
22
突厥上: 四年正月,李靖進屯惡陽嶺,夜襲定襄,頡利驚擾,因徙牙於磧口,胡酋康蘇密等遂以隋蕭后及楊政道來降。二月,頡利計窘,竄於鐵山,兵尚數萬,使執失思

力入朝謝罪,請舉國內附。太宗遣鴻臚卿唐儉、將軍安修仁等持節安撫之,頡利稍自安。靖乘閒襲擊,大破之,遂滅其國,復定襄、恆安之地,斥土界至於大漠。頡利乘千里馬,

獨騎奔於從姪沙缽羅部落。三月,行軍副總管張寶相率眾掩至沙缽羅營,生擒頡利,送於京師。太宗赦之,令還其家口,館於太僕,廩食之。頡利鬱鬱不得志,與其家人或相對悲

歌而泣。上見其羸憊,授虢州刺史,以彼土多獐鹿,縱其畋獵,庶不失物性。頡利辭不願往,遂授右衛大將軍,賜以田宅。八年卒,令其國人葬之,從其俗禮,焚屍灞水之東,贈

歸義王,諡曰荒。其舊臣胡祿達官吐谷渾邪自刎以殉。渾邪者,頡利之母婆施氏之媵臣也,頡利初誕,以付渾邪,至是感義而死。太宗聞而異之,贈中郎將,乃葬於頡利墓側,令

中書侍郎岑文本制頡利及渾邪之碑以紀之。
 
23
突厥上: 突利可汗什缽苾者,始畢之嫡子。頡利之姪也。隋大業中,突利年數歲,始畢遣領其東牙之兵,號為泥步設,隋淮南公主之入北也,遂妻之。頡利嗣位,以為突

利可汗,牙直幽州之北,管奚、霫等數十部,徵稅無度,諸部多怨之。貞觀初,奚等並來歸附,頡利怒其失眾,遣北征薛延陀,又喪師旅,遂囚而撻焉。
 
24
突厥上: 突利初自武德時,深自結託,太宗亦以恩義撫之,結為兄弟,與盟而去。後頡利政亂,驟徵兵於突利,突利拒之不與。尋為頡利所攻,遣使來乞師,太宗因令將

軍周範屯太原以圖進取。突利乃率其眾來奔,太宗禮之甚厚,頻賜以御膳。四年,授右衛大將軍,封北平郡王,食實封七百戶,以其下兵眾置順州都督府,仍拜為順州都督,遣率

部落還蕃。太宗謂曰:「昔爾祖啟人亡失兵馬,一身投隋,隋家豎立,遂至強盛,荷隋之恩,未嘗報德。至爾父始畢,反為隋家之患。自爾以後,無歲不侵擾中國。天實禍淫,大

降災變,爾眾散亂,死亡略盡。既事窮後乃投我,我今所以不立爾為可汗者,正為啟人前事故也。改變前法,欲中國久安,爾宗族永固,是以授爾都督。當須依我國法,齊整所部

,如違,當獲重罪。」五年,徵入朝,至并州,道病卒,年二十九。太宗為之舉哀,令中書侍郎岑文本為其碑文。子賀邏鶻嗣。
 
25
突厥上: 突利弟結社率,貞觀初入朝,歷位中郎將。十三年,從幸九成宮,陰結部落,得四十餘人,并擁賀邏鶻,相與夜犯御營,踰第四重幕,引弓亂發,殺衛士數十人

。折衝孫武開率兵奮擊,乃退,北走渡渭水,欲奔其部落,尋皆捕斬之。詔原賀邏鶻,流於嶺表。
 
26
突厥上: 頡利之敗也,其部落或走薛延陀,或走西域,而來降者甚眾。酋豪首領至者皆拜將軍,布列朝廷,五品以上百餘人,殆與朝士相半,惟柘羯不至,詔使招慰之。

涼州都督李大亮以為於事無益,徒費中國,因上疏曰:「臣聞欲綏遠者,必先安近。中國百姓,天下本根;四夷之人,猶於枝葉。擾於根本,以厚枝附,而求久安,未之有也。今

者招致突厥,雖入提封,臣愚稍覺其費,未悟其益也。然河西人庶,積禦蕃夷,州縣蕭條,戶口失少,加因隋亂,減耗尤多。若更勞役,恐致妨損。以臣愚誠,請停招慰。且謂之

荒服者,故臣而不內。隋室早得伊吾,今伊吾郡。兼統鄯善、且末,既得之後,勞費日甚,虛內致外,竟無所益。遠尋秦漢,近觀隋室,動靜安危,昭然備矣。伊吾雖曰臣附,遠

在蕃磧,人非夏人,地多沙鹵。其自豎立稱藩附庸者,請羈縻受之,使居塞外,必畏威懷德,永為藩臣,蓋行虛惠而收實福矣。近日突厥傾國入朝,既不能俘之江淮以變其俗,乃

置於內地,去京不遠,雖則寬仁之義,亦非久安之計也。每見一人初降,賜物五匹,袍一領。酋帥悉受大官,祿厚位尊,理多縻費。以中國之租賦,供積惡之兇虜,其眾益多,非

國之利也。」
 
27
突厥上: 時降突厥多在朔方之地,其入居京師者近萬家,詔議安邊之術。朝士多言突厥恃強,擾亂中國,為弊日久。今天實喪之,窮來歸我,本非慕義之心。因其歸命,

分其種落,俘之兗、徐之地,散屬州縣,各使耕織,百萬胡虜可得化為百姓,則中國有加戶之利,塞北可常空虛矣。惟中書令溫彥博議請准漢建武時置降匈奴於河南五原塞下,全

其部落,得為捍蔽,又不離其土俗,因而撫之,一則實空虛之地,二則示無猜心。若遣向徐、兗,則乖物性,非含育之道。祕書監魏徵奏言:「北狄自古至今,未有如斯之破敗者

也。且其代寇中國,百姓怨讎,若以其降伏,不能誅滅,即宜遣還河北,居其本土。此人面獸心,非我族類,強必寇盜,弱則卑服,不顧恩義,其本情也。秦漢患其若是,故發猛

將以擊之,收取河南,以為郡縣,奈何以內地居之。且今降者幾至十萬,數年之閒,孳息日倍,居我肘腋,甫邇王畿,心腹之疾,將為後患。彥博又曰:「天子於物也,如天地覆

載,有歸者則必養之。今突厥破滅之餘,歸心降附。若不加憐念,棄而不納,非天地之道,阻四夷之意,臣愚甚謂不可。遣居河南,初無所患,所謂死而生之,亡而存之,懷我德

惠,終無背叛。」徵又曰:「晉代有魏時胡落,分居近郡,平吳以後,郭欽、江統勸武帝逐出塞外,不用欽等言,數年之後,遂傾广、洛。前代覆車,殷鑒不遠。必遣居河南,所

謂養獸自遺患也。」彥博又曰:「臣聞聖人之道,無所不通,古先哲王,有教無類。突厥餘魂,以命歸我,援之護之,收居內地。我指麾之,教以禮法,數載之後,盡為農人,選

其酋首,遣居宿衛,畏威懷德,何患之有?光武居南單于於內郡,為漢藩翰,終乎一代,不有叛逆。」太宗竟用其計,於朔方之地,幽州至靈州置順、祐、化、長四州都督府,又

分頡利之地六州,左置定襄都督府,右置雲中都督府,以統其眾。自結社率之反也,太宗始患之,上書者多云處突厥於中國殊謂非便,乃徙於河北,立右武候大將軍、化州都督、

懷化郡王思摩為乙彌泥孰俟利苾可汗,賜姓李氏,率所部建牙於河北。
 
28
突厥上: 思摩者,頡利族人也。始畢、處羅以其貌似胡人,不類突厥,疑非阿史那族類,故歷處羅、頡利代,常為夾畢特勤,終不得典兵為設。武德初,數來朝貢,封為

和順郡王。及其國亂,諸部多歸中國,惟思摩隨逐頡利,竟與同擒。太宗嘉其忠,令統頡利舊部落,居於河南之地,勝兵四萬,馬萬匹,錫其土,南至於大河,北至白道川,以北

接薛延陀。為種落初集,憚薛延陀,不肯出。太宗遣司農卿郭嗣本賜延陀璽書曰:「前破突厥,止為頡利一人,除百姓之害,所以廢而黜之,實不貪其土地、利其人馬也。自黜廢

頡利以後,恆欲更立可汗,是以所降部落等並置河南,任其放牧。今戶口羊馬日向孳多,元許冊立,不可失信。至秋閒,即欲遣突厥渡河,復其國土。我冊爾延陀日月在前,今突

厥理是居後,後者為小,前者為大。爾在磧北,突厥居磧南,各守土境。若其踰越,故相抄掠,我即將兵各問其罪。此約既定,非但有便爾身,貽厥子孫,長守富貴也。」於是命

禮部尚書趙郡王孝恭齎冊書就思摩部落,築壇於河上以拜之,并賜之鼓纛。突厥及胡在諸州安置者,並令渡河北,還其舊部。又以左屯衛將軍阿史那忠為左賢王,左武衛將軍阿史

那泥熟為右賢王以貳之。
 
29
突厥上: 薛延陀聞思摩渡河北,慮其部落翻附磧北,先蓄輕騎,伺至而擊之。太宗遣使敕止之。時思摩下部眾渡河者凡十萬,勝兵四萬人,思摩不能撫眾,皆不愜服。至

十七年,相率叛之,南渡河,請分處於勝、夏二州之閒,詔許之。思摩遂輕騎入朝,尋授右武衛將軍,從征遼東,為流矢所中,太宗親為吮血,其見顧遇如此。未幾,卒於京師,

贈兵部尚書、夏州都督,陪葬昭陵,立墳以象白道山,詔立碑於化州。

※※※

漢代之後 -> 隋唐 -> 通典 -> 邊防十四

《邊防十四》 
1
邊防十四: 北狄五
 
《突厥中》
1
突厥中: 突厥別部車鼻可汗,亦阿史那之族也,代為小可汗,牙在金山之北。頡利可汗之敗,北荒諸部將推為大可汗,遇薛延陀為可汗,車鼻不能當,遂率所部歸於延陀

。為人勇烈,有謀略,頗為眾所附。延陀惡而將誅之,車鼻知其謀,竄歸於舊所。其地去京師萬里,勝兵三萬人,自稱乙注車鼻可汗。西有葛邏祿,北有結骨,皆附隸之。遣其子

沙缽羅特勤來朝,請身自入朝。太宗遣使徵之,竟不至,太宗大怒。貞觀二十三年,遣右驍衛郎將高尧潛引回紇、僕骨等兵眾襲擊之。其酋長歌邏祿泥熟闕俟利發及拔塞匐處木昆

莫賀咄俟斤等率部落背車鼻,相繼來降。永徽元年,尧軍次阿息山。車鼻聞之,召所部兵,皆不赴,遂攜其妻子從數百騎而遁,其眾盡降。尧率精騎追車鼻,獲之,送於京師,乃

獻於社廟,又獻於昭陵。高宗數其罪而赦之,拜左武衛將軍,賜宅於長安,處其餘眾於鬱督軍山,置狼山都督以統之。車鼻長子羯漫陀先統拔悉密部。車鼻未敗前,遣其子菴鑠入

朝,太宗嘉之,拜左屯衛將軍,更置新黎州以統其眾。
 
2
突厥中: 車鼻既敗之後,突厥盡為封疆之臣,於是分置單于、瀚海二都護府。單于領狼山雲中桑乾三都督、蘇農等十四州,瀚海領金微新黎等七都督、仙崿賀蘭等八州,

各以其酋為都督、刺史。高宗東封泰山,狼山都督葛邏祿吐利等首領三十餘人,並從至嶽下,勒名於封禪之碑。自永徽以後二十餘年,北鄙無事。
 
3
突厥中: 調露元年,單于管內突厥首領阿史德溫傅、奉職二部落相率反叛,立泥熟匐為可汗,二十四州並叛應之。高宗遣鴻臚卿蕭嗣業、右千牛將軍李景嘉率眾討之,反

為溫傅敗,兵士死者萬餘人。又令禮部尚書裴行儉為定襄道行軍大總管,率太僕少卿李思文、營州大都督周道務等統眾三十餘萬,討擊溫傅,大破之,泥熟匐為其下所殺,并擒奉

職而還。
 
4
突厥中: 永崇元年,突厥又迎頡利從兄之子阿史那伏念於夏州,將渡河立為可汗,諸部落復響應從之。又令裴行儉率師討之。伏念窘急,詣行儉降,遂虜伏念詣京師,斬

於東市。
 
5
突厥中: 永淳二年,突厥阿史那骨咄祿復反叛。骨咄祿者,頡利之疏屬,其父本是單于右廂雲中都督舍利元英下首領,代襲吐屯啜。伏念既破,骨咄祿鳩集亡散,入總材

山,聚為群盜,有眾五千餘人。又抄掠九姓,得羊馬甚多,漸至強盛,乃自立為可汗,以其弟默啜為設,咄悉匐為葉護。其所因溫彥博議處河南諸部落分為六州,後漸滋繁。至阿

史德元珍,習中國風俗,知邊塞虛實,在單于檢校降戶部落,嘗坐事為單于長史王本立所拘縶。會骨咄祿入寇,元珍請依舊檢校部落,本立許之,因而便投骨咄祿。骨咄祿得之,

甚喜,立為阿波大達干,令專統兵馬事。進寇蔚州,都督崔智辯擊之,反為所殺。文明元年,又寇朔州,殺掠吏人。垂拱二年,骨咄祿又寇朔、代等州,左玉鈐衛中郎將淳于處平

為陽曲道總管,與副中郎將蒲英節率兵赴援,行至忻州,與賊戰,大敗,死者五千餘人。三年,骨咄祿又寇昌平,令左鷹揚衛大將軍黑齒常之擊卻之。其年八月,寇朔州,復以常

之為燕然道大總管,擊賊於黃花堆,大破之,追奔四十餘里,賊眾遂散走磧北。右監門衛中郎將爨寶璧又率精兵萬三千人出塞窮追,反為骨咄祿所敗,全軍盡沒,寶璧輕騎遁歸。

初,寶璧見常之破賊,遽表請窮其餘黨,武太后令常之與寶璧計議,遙為聲援。寶璧貪功先行,又令人出塞二千餘里覘候,見元珍等部落皆不設備,遂率眾掩襲之。既至,又遣人

報賊,令得設備出戰,遂為賊所覆,寶璧坐此伏誅。武太后大怒,因改骨咄祿為不卒祿。元珍後率兵討突騎施,臨陣戰死。骨咄祿,天授中卒。
 
6
突厥中: 默啜者,骨咄祿之弟也。骨咄祿死時,其子尚幼,默啜遂篡其位,自立為可汗。長壽三年,率眾寇靈州,殺掠吏人。武太后遣白馬寺僧薛懷義為代北道行軍大總

管,領十八將軍以討之,既不遇賊,尋班師焉。默啜俄遣使來朝,武太后大悅,冊授左衛大將軍,封歸國公,賜物五千段。明年,復遣使請和,又加授遷善可汗。萬歲通天元年,

契丹首領李盡忠、孫萬榮反叛,攻陷營府,默啜遣使上言「請還河西降戶。即率部落兵馬為國討擊契丹」,許之。默啜遂攻討契丹,部眾大潰,盡俘其家口,默啜自此兵眾漸盛。

武太后尋遣使冊立默啜為特進、頡跌利施大單于、立功報國可汗。
 
7
突厥中: 聖曆元年,默啜表請與武太后為子,并言有女,請和親。初,咸亨中,突厥諸部來降附者,多處之豐、勝、靈、夏、朔、代等六州,謂之降戶。默啜至是,又索

此降戶及單于都護府之地,兼請農器、種子。武太后初不許,默啜大怒,言辭甚慢,拘我使人司賓卿田歸道,將害之。時朝廷懼其兵勢,納言姚籴建議請許其和親,遂盡驅六州降

戶數千帳,并種子四萬餘石、農器三千事以上與之,默啜浸強由此也。
 
8
突厥中: 其年,武太后令魏王武承嗣男淮陽王延秀就納其女為妃,遣右豹韜衛大將軍閻知微攝春官尚書,大齎金帛,送赴虜廷。行至黑沙南庭,默啜謂知微等曰:「我女

擬嫁與李家天子兒,你今將武家兒來,我突厥積代以來,降附李家,聞李家天子種未總盡,唯有兩兒在,我今將兵助立。」遂收延秀等,拘之別所,偽號知微為可汗,與之率眾十

餘萬,襲我靜難及平狄、清夷等軍,靜難軍使左玉鈐衛將軍慕容玄崱以兵五千人降,俄進寇媯、檀等州。武太后令司農卿武重規為天兵中道大總管,右武威衛將軍沙吒忠義為天兵

西道總管,幽州都督張仁亶為天兵東道總管,率兵三十萬擊之;左羽林衛大將軍閻敬容為天兵西道後軍總管,統兵十五萬以為後援。點啜又出恆岳道寇蔚州,陷飛狐縣,俄進攻定

州,殺刺史孫彥高,焚燒百姓廬舍,虜掠男女,無少長皆殺之。武太后太怒,又改默啜號為斬啜。尋又圍逼趙州,長史唐波若翻城應之,刺史高叡抗節不從,遂遇害。武太后乃立

廬陵王為皇太子,令統河北道行軍大元帥,軍未發,而默啜盡殺所掠趙、定等州男女八九萬人,從五回道而去,所過殘殺,不可勝紀。沙吒忠義及後軍總管李多祚等皆持重兵,不

敢戰。河北道元帥納言狄仁傑總兵十萬追之,無所及。
 
9
突厥中: 二年,默啜立其弟咄悉匐為左廂察,骨咄祿子默矩為右廂察,各主兵馬二萬餘人。又立其子匐俱為小可汗,位在兩察之上,仍主處木昆等十姓兵馬四萬餘人,又

號為拓西可汗。自是連歲寇邊。久視元年,掠隴右諸監馬萬餘匹。
 
10
突厥中: 長安三年,默啜遣使莫賀達干請以女妻皇太子之子。武太后令太子男平恩王重俊、義興王重明廷立見之。默啜遣大臣移力貪汗入朝,獻馬千匹及方物以謝許親之

意。武太后讌之於宿羽亭,太子、相王及朝集使三品以上並會焉,重賜以遣之。
 
11
突厥中: 中宗即位,默啜又寇靈州鳴沙縣,靈武軍大總管沙吒忠義拒戰,敗績,死者六千餘人,賊遂進寇原、會等州,掠隴右群牧馬萬餘匹而去,忠義坐免。中宗令內外

各進破突厥之策,右補闕盧钗上疏曰:「遠荒之地,凶悖之俗,難以德綏,可以威制。降自三代,無聞上策。昔方叔帥師,功歌周雅,去病耀武,勳列燕山,則萬里折衝,在乎擇

將。春秋謀元帥,取其悅禮樂,敦詩書。晉臣元凱射不穿札,而建平吳之勳,是知中權制謀,不在一夫之勇。其蕃將沙吒忠義等身雖驍悍,志無遠圖,此乃騎將之才,本不可以當

大任。且師出以律,將軍死綏,師敗棄軍,古有常典。近者鳴沙之役,主將先逃,輕挫國威,須正邦憲。又其中軍既敗,陣亂矢窮,義勇之士,猶能死戰,功成紀錄,以勸戎行,

賞罰既明,將士盡節,此擒敵之術也。臣又聞以蠻夷攻蠻夷,中國之長算,故陳湯統西域而郅支滅,常惠用烏孫而匈奴敗。請購辯勇之士,班、傅之儔,傍結諸蕃,與圖攻取,此

又犄角之勢也。臣又聞昔置新秦以實塞下,宜因古法,募人徙邊,選其勝兵,免其行役,次廬伍,明教令,則狃習戎事,究識夷險,其所虜獲,因而賞之。近戰則守家,遠戰則利

貨,趨赴鋒鏑,不勞訓誓,朝賦『楊柳』,夕歌杕杜,十年之後,可以久安。」上覽而善之。
 
12
突厥中: 默啜於是殺我行人假鴻臚卿臧思言,上以思言對賊不屈節,特贈鴻臚卿,仍命左屯衛大將軍張仁愿充朔方道大總管以禦之。景龍二年三月,張仁愿於河北築三受

降城。先是,朔方軍北與突厥以河為界,河北岸有拂雲祠,突厥將入寇,必先詣祠祭酹求福,因牧馬料兵,候冰合渡河。時默啜盡眾西擊娑葛,仁愿乘虛奪取漠南之地,築三城,

首尾相應,絕其南寇之路。留年滿兵助成其功。以拂雲祠為中城,與東西相去各四百里,皆據津濟,遙相應接。北拓三百餘里,於牛頭朝那山北置烽候千八百所。自是突厥不得度

山放牧,朔方更無寇掠,減鎮兵數萬人。初群議不同,中宗竟從仁愿計。時咸陽兵二百餘人逃歸,仁愿盡擒,斬於城下,軍中股慄盡力,六旬而三城俱就。本不置壅門及曲敵,或

問之,仁愿曰:「兵法貴在攻取,不宜退守。寇若至此,即當併力出戰,迴顧望城,猶須斬之,何用守備,生其思歸之心。」其後常元楷為朔方總管,始築壅門。
 
13
突厥中: 默啜西擊娑葛,破滅之。契丹及奚自神功之後,常受其徵役。其地東西萬餘里,控弦四十萬,自頡利之後,最為強盛。自恃兵威,虐用其眾。默啜既老,部落漸

多逃散。開元二年,遣其子移涅可汗及同俄特勤、妹婿火拔頡利發、石阿失畢率精騎圍逼北庭。右驍衛將軍郭虔瓘嬰城固守,俄而出兵擒同俄特勤於城下,斬之,虜因退縮。火拔

懼不敢歸,攜其妻來奔,制授左衛大將軍,封燕北郡王,封其妻為金山公主,賜宅一區,奴婢十人,馬十匹,物千段。明年,十姓部落左廂五咄六啜、右廂五弩失畢五俟斤及子婿

高麗莫離支高文簡、ⓢ跌都督思太等各率其眾,相繼來降,前後總萬餘帳。令居其河南之舊地。授高文簡左衛員外大將軍,封遼西郡王;ⓢ跌思太為特進、右衛員外大將軍,兼ⓢ

跌都督、樓煩郡公。自餘首領封拜賜物各有差。默啜女婿阿史德胡祿俄又歸朝,授以特進。其秋,默啜與九姓首領阿布思等戰於磧北,九姓大潰,人畜多死,布思率眾來降。
 
14
突厥中: 四年,默啜又北討九姓拔曳固,戰於獨樂河,拔曳固大敗。默啜負勝輕歸,而不設備,遇拔曳固迸卒頡質略於柳林中,突出擊默啜,斬之,便與入蕃使郝靈佺傳

默啜首至京師。
 
15
突厥中: 骨咄祿之子闕特勤鳩合舊部,殺默啜子小可汗及其諸弟并親信略盡,立左賢王默棘連,是為毗伽可汗。毗伽以開元四年即位,本蕃號為小殺。性仁友,自以得國

是闕特勤之功,固讓之,闕特勤不受,遂以為左賢王,專掌兵馬。是時,奚、契丹相率款塞,突騎施蘇祿自立為可汗,突厥部落頗多攜貳,乃召默啜時衙官暾欲谷為謀主。初默啜

下衙官盡為闕特勤所殺,暾欲谷以女為小殺可敦,遂免死,廢歸部落,及復用,年已七十餘,蕃人甚敬服之。
 
16
突厥中: 俄而降戶阿悉爛、ⓢ跌思太等復自河曲叛歸。初,降戶南至單于,左衛大將軍單于副都護張知運盡收其器仗,令渡河而南,蕃人怨怒。御史中丞姜晦為巡邊使,

蕃人訴無弓矢,不得射獵,晦悉給還之,故有抗敵之具。張知運既不設備,與降戶戰於青剛嶺,大敗,臨陣生擒知運,擬將送與突厥,朔方總管薛訥率兵追討之。賊至大斌縣,又

為將軍郭知運所擊,賊眾大潰,散投黑山呼延谷,釋張知運而去。上以張知運喪師,斬之以徇。小殺既得降戶,謀欲南入為寇,暾欲谷曰:「唐主英武,人和年豐,未有閒隙,不

可動也。我眾新集,猶尚疲羸,須且息養三數年,始可觀變而舉。」小殺又欲修築城壁,造立寺觀,暾欲谷曰:「不可。突厥人戶寡少,不敵中國百分之一,所以常能抗拒者,正

以隨逐水草,居處無常,射獵為業,人皆習武。強則進兵抄掠,弱則竄伏山林,唐兵雖多,無所施用。若築城而居,改變舊俗,一朝失利,必將為唐所併。且寺觀之法,教人仁弱

,本非用武爭強之道,不可置也。」小殺等深然其計。
 
17
突厥中: 八年冬,御史大夫王晙為朔方大總管,奏請西徵拔悉密,東發奚、契丹兩蕃,期以明年秋初,引朔方兵數道俱入,掩突厥衙帳於稽落河上。小殺聞之,大恐。暾

欲谷曰:「拔悉密今在北庭,與兩蕃東西相去極遠,勢必不合。王晙兵馬,計亦無能至此。必若能來,候其臨到,即移衙帳向北三日,唐兵糧盡,自然去矣。且拔悉密輕而好利,

聞命必是先來,王晙與張嘉貞不協,奏請有所不愜,必不敢動。若王晙兵馬不來,拔悉密獨至,即擊取之,勢易為也。」拔悉密果臨突厥衙帳,而王晙兵及兩蕃不至,拔悉密懼而

引退。突厥欲擊之,暾欲谷曰:「此眾去家千里,必將死戰,未可擊也,不如以兵躡之。」去北庭二百里,暾欲谷分兵閒道先掩北庭,因縱卒擊,拔悉密之眾,盡為突厥所擒,并

虜其男女而還。暾欲谷迴兵,因出赤亭以掠涼州羊馬。持楊敬述為涼州都督,遣副將盧公利及判官元澄出兵邀擊之。暾欲谷曰:「敬述若守城自固,即與連和;若出兵相當,即領

軍戰。我今乘勝,必有功矣。」敬述下兵至刪丹,遇賊,元澄令兵士揎臂持滿,仍急結其袖,會風雪凍烈,盡墮弓矢,由是官軍大敗,元澄脫身而走。敬述坐削除官爵,白衣檢校

涼州事。小殺由是大振,盡有默啜之眾。俄又遣使請和,乞與玄宗為子,許之。仍請尚公主,上但厚賜而遣之。
 
18
突厥中: 十三年,上將東巡,中書令張說謀欲加兵以備突厥,兵部郎中裴光庭曰:「封禪告成之事,忽此徵發,豈非名實相乖?」說曰:「突厥比雖請和,獸心難測。且

小殺者,仁而愛人,眾為之用;闕特勤驍武善戰,所向無前;暾欲谷深沈有謀,老而益壯,李靖、徐勣之流也。三虜協心,動無遺策,知我舉國東巡,萬一窺邊,何以禦之?」光

庭請遣使徵其大臣扈從,即突厥不敢不從,又亦難為舉動。說然其言,乃遣中書直省袁振攝鴻臚卿,往突厥以告其意。小殺與其妻及闕特勤、暾欲谷等環坐帳中設宴,謂振曰:「

吐蕃狗種,唐國與之為婚;奚及契丹舊是突厥之奴,亦尚唐家公主。突厥前後請結和親,獨不蒙許,何也?」袁振曰:「可汗既與皇帝為子,父子豈合婚姻?」小殺等曰:「兩蕃

亦蒙賜姓,猶得尚公主,但依此例,有何不可?且聞入蕃公主,皆非天子女,今之所求,豈問真假。頻請不得,亦實羞見諸蕃。」振許為奏請,小殺乃遣大臣阿史德頡利發入朝貢

獻,因扈從東巡。發都,至嘉會頓,引頡利發及諸蕃酋長入仗,仍與之弓箭。時有兔起於御馬之前,上引弓傍射,獲之。頡利發便下馬捧兔舞蹈,曰:「聖人神武超絕,若天上則

不知,人閒無也。」自是常令突厥入仗馳射,起居舍人呂向上疏曰:「臣聞鴟梟不鳴,未為瑞鳥,猛虎雖伏,豈齊仁獸,是由醜性毒行久務常積故也。夫突厥者,正同此類,安忍

殘賊,莫顧君親。陛下以武義臨之,文德來之,既慴威靈,又沐聲教,以力以勢,不得不庭,故稽顙稱臣,奔命遣使。陛下乃能收其傾效,雜以從官,赴封禪之禮,參玉帛之會,

此德業自盛,固不可名焉。因復許其從遊,召入禁仗,仰英姿之四照,睹神藝之一發,恩義俱極,誠無得踰焉。乃更賜以馳逐,使操弓矢,競飛鏃於前,同獲獸之樂,是屑略太過

,未敢取也。雖聖胸豁達,與物無猜,而愚心徘徊,與時加慄。倘此等各懷犬吠,交肆盜憎,荊卿詭動,何羅竊至,暫逼嚴蹕,稍冒清塵,即殪玄方,丘墟幽土,單于為醢,穹廬

為洿,何塞過責?特願勿復親近,使知分限,待不失常,歸於得所,此謂迴兩曜之鑒,祛九宇之憂,孰不幸甚!」上納其言,遂令諸蕃先發。東封迴駕,設讌厚賜而遣,竟不許其

和親。自後滅絕無聞。

※※※

漢代之後 -> 隋唐 -> 通典 -> 邊防十五

《邊防十五》
1
邊防十五: 北狄六
 
《突厥下》 
1
突厥下: 西突厥大邏便。木杆可汗之子。初,木杆與沙缽略可汗有隙,因分為二。大邏便即阿波可汗。其國居烏孫之故地,東至突厥國,西至雷翥海,南至疏勒,北至瀚

海,在京師西北七千里。自焉耆國西北七日行,至其南庭;自南庭又正北八日行,至其北庭。鐵勒、龜茲及西域諸國,皆歸附之。其人雜有都陸及弩矢畢、葛邏祿、處月、處密、

伊吾等諸種。風俗大抵與突厥同,唯言語微異。其官有葉護,有設,有特勤,常以可汗子弟及宗族為之;又有乙斤屈利啜、閻洪達、頡利發、吐屯、俟斤等官,皆代襲其位。
 
2
突厥下: 大邏便既為處羅便可汗所擒,其國立鞅素特勤之子,是為泥利可汗。至其子達漫,號泥撅處羅可汗。即大邏便之種落,與北突厥處羅可汗號同,非一人也。其母

向氏,本中國人,生達漫而泥利卒,而向氏又嫁其弟婆實特勤。隋開皇末,婆實與向氏詣長安。處羅可汗居無常處,然多在烏孫故地。立二小可汗,分統所部。一在石國北,以制

諸胡;一居龜茲北,其地名應娑。每五月八日,相聚祭神,歲遣重臣向其先代所居之窟致祭焉。
 
3
突厥下: 煬帝大業六年,帝將西討吐谷渾,遣侍御韋節召處羅會於大斗拔谷,其國人不從,處羅謝使者,辭以故。適會其酋長射匱使求婚,裴矩因奏曰:「處羅不朝,自

恃強大。臣請以計弱之,分裂其國,則易制也。射匱者,都六之子,達頭之孫,達頭舊為西面可汗,初與沙缽略有隙,遂分為別部,因東可汗雍虞閭死後,自立為步迦可汗。達頭

死後,其孫射匱微弱,不得為可汗。代為可汗,君臨西面。今聞其失職,附隸於處羅,故遣使來以結援耳。願厚禮其使,拜為大可汗,突厥勢分,兩從我矣。」帝從之,遂召其使

者,言處羅不順之意,稱射匱有好心,吾將立為大可汗,令發兵誅處羅,然後當為婚也。帝取桃竹白羽箭一枝以賜射匱,因謂之曰:「此事宜速疾如箭也。」使者返,路經處羅,

處羅愛箭,將留之,使者譎而得免。射匱聞而大喜,興兵襲之,處羅大敗,棄妻子,將左右數千騎東走,遁於高昌東,保時羅漫山。高昌王麴伯雅上狀,帝遣裴矩將向氏親要左右

往曉諭之,遂入朝。詔留其累弱萬餘口,令其弟闕達設牧畜會寧郡。
 
4
突厥下: 處羅可汗,隋煬帝大業中,與特勤大奈入朝,仍從煬帝征高麗,賜號為曷薩那可汗。遇江都之亂,從宇文化及至河北。化及敗,大唐已革命,歸京師,封歸義郡

王。俄貢大珠於高祖,上勞之曰:「珠信為寶,王但赤心,珠無所用。」不受。自處羅朝隋後,射匱遂有其地。處羅既先與始畢有隙,及在京師,始畢遣使請殺之,高祖不許。群

臣諫曰:「若不與,則是存一人而失一國也,後必為患。」遲迴久之,不得已,乃引曷薩那可汗於內殿,與縱酒,既而送至中書門下省,縱北突厥使殺之。太宗即位,令以禮改葬


 
5
突厥下: 闕達設初居於會寧,有部落三千餘騎。至隋末,自稱闕達可汗。武德初,遣使內屬,厚加撫慰。尋為李軌所滅。
 
6
突厥下: 特勤大奈,隋大業中與曷薩那可汗同歸中國。及從煬帝討遼東,以功授金紫光祿大夫。後分其部落於樓煩。會高祖舉兵,大奈率其眾以從。隋將桑明和襲義軍於

飲馬泉,諸軍多已奔退,大奈將數百騎出明和後,掩其不備,擊,大破之,諸軍復振。拜光祿大夫。及定京城,以力戰功,賞物五千段,賜姓史氏。武德初,從太宗討薛舉,又從

平王充、竇建德、劉黑闥,並有殊功。賜宮女三人,雜綵萬餘段。貞觀三年,累遷右武衛大將軍、檢校豐州都督,封竇國公,實封三百戶。十二年卒,贈輔國大將軍。
 
7
突厥下: 初,曷薩那之朝隋也,為煬帝所留,其國人遂立薩那之叔父射匱為可汗,始開土宇,東至金山,西臨西海,自玉門以西諸國皆役屬之。遂與北突厥為敵,乃建庭

於龜茲北三彌山。尋卒,弟統葉護可汗代立。
 
8
突厥下: 統葉護可汗,勇而有謀,善攻戰。遂北并鐵勒,西拒波斯,南接罽賓,悉歸之,控弦數十萬,霸有西域,據舊烏孫之地。又移庭於石國北之千泉。其西域諸國王

悉授頡利發,并遣吐屯一人監統之,督其征賦,西戎之盛未有也。
 
9
突厥下: 武德三年,遣使貢條古巨卵。時北突厥作患,高祖厚加撫結,與之并力以圖北蕃,統葉護許以五年冬。大軍當發,頡利可汗聞之大懼,復與統葉護通和,無相征

伐。統葉護尋遣使來請婚,高祖謂侍臣曰:「西突厥去我懸遠,急疾不相得力,今來請婚,計將安在?」封德彝對曰:「當今之務,莫若遠交而近攻,正可權許其婚,以威北狄。

待三數年後,中國全盛,徐思其宜。」高祖許之婚,令高平王道立至其國,統葉護大悅。遇頡利可汗頻歲入寇,西蕃路梗,由是未果為婚。
 
10
突厥下: 貞觀元年,遣真珠統俟斤與道立來獻萬釘寶鈿金帶,馬五千匹。時統葉護自負強盛,無恩於國,部落咸怨,葛羅祿種多叛之。頡利可汗不欲中國與之和親,數遣

兵入寇,又遣人謂統葉護曰:「汝若迎唐家公主,要須經我國中而過。」統葉護患之,未克婚,為其伯父所殺而自立,是為莫賀咄侯屈利俟毗可汗。先分統突厥種類,為小可汗,

及此自稱大可汗,國人不附。弩矢畢部共推泥熟莫賀設為可汗,泥熟不從。時統葉護之子咥利特勤避莫賀咄之難,亡在康居,泥熟遂迎而立之,是為乙毗缽羅肆葉護可汗。連兵不

息,俱遣使來朝,各請婚於我。太宗不許,諷令各保所部,無相征伐。其西域諸國及鐵勒先役屬於西突厥者,悉叛之,國內虛耗。
 
11
突厥下: 肆葉護既是舊主之子,為眾心所歸,其西面都陸可汗及莫賀咄可汗二部豪帥,多來附之。又興兵以擊莫賀咄,莫賀咄大敗,遁於金山,尋為咄陸可汗所害,國人

乃奉肆葉護為大可汗。肆葉護可汗立,大發兵北征鐵勒,薛延陀逆擊之,反為所敗。肆葉護性猜狠信讒,無統馭之略。有乙利可汗者,於肆葉護功最多,由是授小可汗,以非罪族

滅之。群下震駭,莫能自固。肆葉護素憚泥熟,而陰欲圖之,泥熟遂適焉耆。其後設卑達官與突厥弩矢畢二部豪帥潛謀擊之,肆葉護以輕騎遁於康居,尋卒。國人迎泥熟於焉耆而

立之,是為咄陸可汗。
 
12
突厥下: 咄陸可汗者,亦稱大度可汗。父莫賀設,本隸統葉護。武德中,嘗至京師。時太宗居藩,務加懷輯,與之結盟為兄弟。既被推為可汗,遣使詣闕請降,太宗賜以

名號及鼓纛。貞觀七年,遣鴻臚寺少卿劉善因至其國,冊授為吞阿婁拔奚利邲咄陸可汗。
 
13
突厥下: 明年,泥熟卒,其弟同娥設立,是為沙缽羅咥利失可汗。咥,徒結反。以貞觀九年上表請婚,獻馬五百匹。朝廷唯厚加撫慰,未許其婚。俄而其國分為十部,每

部令一人統之,號為十設。每設賜以一箭,故稱十箭焉。又分十箭為左右廂,一箱各置五箭。其左廂號為五咄陸部落,置五大啜,一啜管一箭;右廂號為五弩矢畢,置五大俟斤,

一俟斤管一箭。其後或稱一箭為一部落,大箭頭為大首領。五咄陸部落居碎葉以東,五弩矢畢部落居於碎葉以西,自是都號為十姓部落。咥利失既不為眾所歸,部眾攜貳,為其統

吐屯所襲,麾下亡散。咥利失以左右百餘騎拒之,戰數合,統吐屯不利而去。咥利失奔其弟步利設,與保焉耆。其阿悉吉闕俟斤與統吐屯等召國人,將立欲谷設為大可汗,以咥利

失為小可汗。統吐屯為人所殺,欲谷設兵又為其俟斤所破,咥利失復得故地,弩矢畢、處月、處密等並歸咥利失。十二年,西部竟立欲谷設為乙毗咄陸可汗。乙毗咄陸可汗與咥利

失中分,自伊列河以西屬咄陸,以東屬咥利失。咄陸可汗又建庭於烏鏃曷山西,謂之北庭。自厥越失、拔悉彌、駮馬、結骨、火燖、觸木昆諸國皆臣之。十三年,咥利失為吐屯俟

利發與欲谷設通謀作難,咥利失窮蹙,奔於鏺汗而死。
 
14
突厥下: 弩矢畢部落酋帥迎咥利失弟伽那之子薄布特勤而立之,是為乙毗沙缽羅葉護可汗。乙毗可汗既立,建庭於雖合水北,謂之南庭。東以伊列河為界,自龜茲、鄯善

、且末、吐火羅、焉耆、石國、史國、何國、穆國、康國,皆受其節度。累遣使朝貢,太宗降璽書慰勉。貞觀十五年,令左領軍將軍張大師冊授焉,賜以鼓纛。於時咄陸可汗與葉

護頻相攻擊。會咄陸遣使詣闕,太宗諭以敦睦之道。咄陸兵眾漸強,西域諸國復來歸附。未幾,咄陸遣石國吐屯攻葉護,擒之,送於咄陸,尋為所殺。
 
15
突厥下: 咄陸可汗既并其國,弩矢畢諸姓不服咄陸,皆叛之。咄陸復率兵擊吐火羅,破之。遣兵寇伊州,安西都護郭恪率輕騎二千自烏骨邀擊,敗之。咄陸又遣處月、處

密等圍天山縣,郭恪又擊走之。恪乘勝進據處月俟斤所居之城,追奔及於遏索山,斬首千餘級,降其處密之眾而歸。咄陸初以泥熟啜自擅取所部物,斬之以徇,尋為泥熟啜部將胡

錄屋所襲,眾多亡逸,其國大亂。
 
16
突厥下: 貞觀十五年,部下屈利啜等謀欲廢咄陸,各遣使詣闕,請立可汗。太宗遣使齎璽書立莫賀咄乙毗可汗之子,是為乙毗射匱可汗。乙毗立,乃發弩矢畢兵就白水擊

咄陸,大敗之。咄陸自知不為眾所附,乃西走吐火羅國。中國使人先為咄陸所拘者,射匱悉以禮資送歸長安,復遣使貢方物,請賜婚。太宗許之,令割龜茲、于闐、疏勒、朱俱波

、蔥嶺等五國以充聘禮。及太宗崩,賀魯反叛,射匱部落為其所併。
 
17
突厥下: 阿史那賀魯者,曳步利設射匱特勤之子也。阿史那步真既來歸國,咄陸可汗乃立賀魯為葉護,以繼步真,居於多邏斯川,在西州直北千五百里,統處月、處密、

姑蘇、葛邏祿、弩矢畢五姓之眾。其後,咄陸西走吐火羅國,射匱可汗遣兵迫逐,賀魯不常厥居。貞觀二十三年,乃率其部落內屬,詔居庭州。尋授左驍衛將軍、瑤池都督。永徽

二年,與其子咥運率眾西遁,據咄陸可汗之地,總有西域諸部,建牙於雙河及千泉,自號沙缽羅可汗,統攝咄陸、弩矢畢十姓。其咄陸有五啜,弩矢畢有五俟斤,各有所部,勝兵

數十萬,並羈屬賀魯。其咄陸有五啜:一曰處木昆律啜;二曰胡祿屋闕啜,賀魯以女妻之;三曰攝舍提暾啜;四曰突騎施賀羅施啜;五曰鼠泥施處半啜。弩矢畢有五俟斤:一曰阿

悉結闕俟斤,最為強盛;二曰哥舒闕俟斤;三曰拔塞幹暾沙缽俟斤;四曰阿悉結泥熟俟斤;五曰哥舒處半俟斤。西域諸國,亦多附隸焉。賀魯尋立咥運為莫賀咄葉護,數侵擾西蕃

諸部,又進寇庭州。三年,詔遣左武候大將軍梁建方、右驍衛大將軍契苾何力率燕然都護所部回紇兵五萬騎討之,前後斬首九千級,虜渠帥六十餘人。四年,咄陸可汗死,其子真

珠葉護與五弩矢畢請擊賀魯,破其牙帳,斬首千餘級。顯慶二年,遣左屯衛將軍蘇定方,燕然都護任雅相,副都護蕭嗣業,左驍衛大將軍、瀚海都督回紇婆閏等率師討擊,仍使右

武衛大將軍阿史那彌射、左屯衛大將軍阿史那步真持節為安撫大使。定方至曳咥河西,賀魯率胡祿屋闕啜等二萬餘騎列陣而待。定方率副總管任雅相與之交戰,賊眾大敗,斬其大

首領護都搭吐荅反達官等二百餘人。賀魯及闕啜輕騎奔竄,渡伊麗河,兵馬溺死者甚眾。嗣業至千泉賀魯建牙之處,彌射進軍伊麗水,處密、處月部落率眾來降。彌射進次雙河,

賀魯先使步失達官鳩集散卒,據柵拒戰。彌射、步真攻之,大潰;又與蘇定方攻賀魯於碎葉水,大破之。賀魯與咥運欲投鼠耨設,至石國之蘇咄城傍,人馬飢乏,城主伊沮達官詐

將酒食出迎,賀魯信其言入城,反被拘執。蕭嗣業既至石國,鼠耨設乃以賀魯屬之。俘至京師,令獻於昭陵及太社,高宗特免死。分其種落置崑陵、濛池二都護府,其所役屬諸胡

國,皆分置州府,西盡於波斯,並隸安西都護府。四年,賀魯卒,詔葬於頡利墓側,刻石以紀其事。
 
18
突厥下: 阿史那彌射者,室黠密可汗五代孫也。初,室黠密從單于統領十大首領,有兵十萬眾,往平西域諸胡國,自立為可汗,號十姓部落,世統其眾。彌射在本蕃為莫

賀咄葉護,與族兄步真有隙,以貞觀十三年率所部處月、處密等入朝,授右監門大將軍。其後步真遂自立為咄陸葉護,其部落多不服,委之遁去。步真復攜家屬入朝,授左屯衛大

將軍。彌射從太宗征高麗有功,封平襄縣伯。顯慶二年,轉左武衛大將軍。及討平賀魯,乃冊立彌射為興昔亡可汗兼左衛大將軍、崑陵都護,分押賀魯下五咄陸部落;步真授繼往

絕可汗兼右衛大將軍、濛池都護,仍分押五弩矢畢部落,因令與盧承慶等准其部落大小,職位高下,節級授刺史以下官。龍朔中,又令彌射、步真俱率所部從鲼於畢反海道大總管

蘇海政討龜茲。步真常欲并彌射部落,遂密告海政云:「彌射欲謀反,請以計誅之。」時海政兵纔數千,懸師在彌射境內,遂集軍吏而謀曰:「彌射若反,我輩即無唣類。今宜先

舉事,則可克捷。」乃偽稱有敕,令大總管齎物數百萬段分賜可汗諸首領。由是彌射率其麾下,隨例請物,海政盡收斬之。其後西蕃咸言彌射非反,為步真所誣,而海政不能審察

,濫行誅戮。武太后臨朝,以十姓無主數年,部落多散,垂拱初,遂擢授彌射子左豹韜衛翊府中郎將元慶為左玉鈐衛將軍兼崑陵都護,令襲興昔亡可汗,押五咄陸部落;步真子斛

瑟羅為右玉鈐衛將軍兼濛池都護,押五弩矢畢部落。尋進授元慶右衛大將軍。如意元年,為來俊臣誣搆謀反被害。其子獻,配流崖州。長安三年,召還,累授右驍衛大將軍,襲父

興昔亡可汗,充安撫招慰十姓大使。獻本蕃漸為默啜及烏質勒所侵,遂不敢還國。開元中,累遷右金吾大將軍。卒於長安。
 
19
突厥下: 阿史那步真者,在本蕃授右屯衛大將軍,與彌射討平賀魯,加授驃騎大將軍、行右衛大將軍、濛池都護、繼往絕可汗,押五弩矢畢部落。尋卒。其子斛瑟羅,本

蕃為步利設,垂拱初,授右玉鈐衛將軍兼濛池都護,襲繼往絕可汗,押五弩矢畢部落。天授元年,拜左衛大將軍,改封竭忠事主可汗,仍兼濛池都護。尋卒。子懷道,神龍中累授

右屯衛大將軍、光祿卿,轉太僕兼濛池都護、十姓可汗。自垂拱以後,十姓部落頻被突厥默啜侵掠,死散殆盡。乃隨斛瑟羅統六七萬人,徙居內地,西突厥阿史那氏於是遂絕。
 
20
突厥下: 突騎施烏質勒者,西突厥之別種也。初隸在斛瑟羅下,號為莫賀達干。後以斛瑟羅用法嚴酷,擁眾背之,尤能撫卹其部落,由是為遠近諸胡所歸附。其下置部督

二十員,各統兵七千人。常屯聚碎葉西北界,後漸攻陷碎葉,徙其牙帳居之。東北與突厥為鄰,西南與諸胡國相接,東南至西、庭州。斛瑟羅以部眾削弱,自武太后時入朝,不敢

還蕃,其地並為烏質勒所并。及卒,其長子娑葛代統其眾,詔使立娑葛為金河郡王,仍賜以宮女四人。初,娑葛代父統兵,烏質勒下部將闕啜忠節甚忌之,以兵部尚書宗楚客當朝

任勢,密遣使齎金七百兩以賂楚客,請停娑葛統兵。楚客乃遣御史中丞馮嘉賓充使至其境,陰與忠節籌其事,并自致書以申意。在路為娑葛遊兵所獲,遂斬嘉賓,仍進兵攻陷火燒

等城,遣使上表以索楚客頭。景龍三年,娑葛弟遮弩恨所分部落少於其兄,遂叛入突厥,請為鄉導,以討娑葛。默啜乃留遮弩,遣兵二萬人與其左右來討娑葛,擒之,與娑葛俱殺

之。默啜兵還,娑葛下部將蘇祿鳩集餘眾,自立為可汗。
 
21
突厥下: 蘇祿者,突騎施別種也。頗善綏撫,十姓部落漸歸附之,有眾二十萬,遂雄西域之地,尋遣使來朝。開元三年,制授蘇祿為左羽林衛大將軍、金方道經略大使,

特遣侍御史解忠順齎璽書冊立為忠順可汗。自是每年遣使朝獻,上乃立史懷道女為金河公主以妻之。時杜暹為安西都護,公主遣牙官齎馬千匹詣安西互市,使者宣公主教與暹,暹

曰:「阿史那氏女,豈合宣教與吾節度使耶!」杖其使者,留而不遣,其馬經寒雪,盡死。蘇祿大怒,發兵分寇四鎮。會暹入為相,趙頤貞代為安西都護,城守久之,由是四鎮貯

積及人畜並為蘇祿所掠而去,安西僅全。俄又遣使入朝獻方物。十八年,蘇祿使至京師,上御丹鳳樓設宴。時突厥先遣使入朝,是日亦來同宴,與蘇祿使爭長。突厥使曰:「突騎

施國小,本是突厥之臣,不宜居上。」蘇祿使曰:「今日此宴,乃為我設,不合居下。」中書門下及百僚議,遂於東西幕下兩處分坐,突厥使在東,突騎施使在西,宴訖厚賚而遣

。蘇祿性尤清儉,每戰伐,有所克獲,盡分與將士及諸部落。其下愛之,甚為其用。潛又遣使南通吐蕃,東附突厥。突厥及吐蕃亦嫁女與之。蘇祿既以三國女為可敦,又分立數子

為葉護,費用漸廣,先既不為積貯,晚年抄掠所得者,留不分之,又因風病,一手攣縮,其下諸部,心始攜貳。
 
22
突厥下: 有大首領莫賀達干、都摩度兩部落,最為強盛。百姓又分為黃姓、黑姓兩種,互相猜阻。二十六年,莫賀達干勒兵夜攻蘇祿,殺之。都摩度初與莫賀達干連謀,

俄又相背,立蘇祿之子吐火仙為可汗,以輯其餘眾,與莫賀達干自相攻擊。莫賀達干遣使告安西都護蓋嘉運,嘉運率兵討之,大破都摩度之眾,臨陣擒吐火仙,并收得金河公主而

還。又欲立史懷道之子昕為可汗以鎮撫之,莫賀達干不許,曰:「討平蘇祿,本是我之元謀,若立史昕為主,則國家何以賞於我?」乃不立史昕,便令莫賀達干統眾。二十七年,

嘉運率將士詣闕獻俘,上御花萼樓以宴之,仍命將吐火仙獻於太廟。俄又黃姓、黑姓自相屠殺,各遣使降附。
 
《鐵勒》
1
鐵勒: 鐵勒之先,匈奴之苗裔也,種類最多。自西海之東,依據山谷,往往不絕。獨洛河北有僕骨、同羅、韋紇、拔野古、覆羅,並號俟斤,蒙陳、吐如紇、斯結、渾、

斛薛等諸姓,勝兵可二萬。伊吾以西,焉耆之北,傍白山,則有契弊、薄落職、乙咥、蘇婆、那曷、烏護、紇骨、也咥、於尼護等,勝兵可二萬。金山西南有薛延陀、咥勒兒、十

槃、達契等萬餘兵。康國北,傍阿得水,則有訶咥、曷拥、撥忽、比干、具海、曷比悉、阿嵯蘇、拔也未、渴達等三萬餘兵。傍嶷海東西,有蘇路羯、三索咽、蔑促、薛忽等諸姓

,咽,因結反。八千餘兵。拂菻東則有恩屈、阿蘭、北褥、九離、伏嗢昏等,嗢,烏沒反。近二萬人。北海南則都波等。雖姓氏各別,總謂為鐵勒。並無君長,屬東西兩突厥。隨

水草流移。人性凶忍,善於騎射,貪婪尤甚,以寇掠為生。近西邊者,頗為藝植,多牛羊而少馬。自突厥有國,東西征討,皆資其用,以制北荒。十六國慕容垂時塞北、後魏末河

西並云有敕勒部,鐵勒蓋言訛也。
 
2
鐵勒: 隋大業元年,突厥處羅可汗擊鐵勒諸部,厚其稅斂,又猜忌薛延陀等,恐為變,遂集其魁帥數百人,盡誅之。由是一時反叛,拒處羅,遂立俟利發、俟斤契弊歌楞

為易勿真莫何可汗,居貪汗山,復立薛延陀內俟斤字也咥為小可汗。處羅既敗,莫何始大焉,甚得眾心,為鄰國所憚,伊吾、高昌、焉耆諸國悉附之。
 
3
鐵勒: 其俗大抵與突厥同,唯丈夫婚畢,便就妻家,待產乳男女然後歸,此其異也。
 
《薛延陀》
1
薛延陀: 薛延陀,鐵勒之別部也,前燕慕容俊時,匈奴單于賀剌頭率部三萬五千來降,延陀蓋其後。與薛部雜居,因號薛延陀。可汗姓壹利吐氏,代為強族。初蠕蠕之滅

也,並屬於突厥,而部落中分,在鬱督軍山者,東屬於始畢;在貪汗山者,西屬於葉護,其主夷男,於大唐貞觀中遣使朝聘,封為毗伽可汗,居大漠之北,俱淪水南,去長安萬四

千餘里。後鐵勒僕骨、同羅共擊薛延陀,大敗之。太宗以其破亡,遣江夏王道宗、左衛大將軍阿史那社爾為瀚海道安撫使。
 
2
薛延陀: 初,薛延陀真珠毗伽可汗遣使請婚,太宗許以女妻之,徵可汗備親迎之禮,詔幸靈州與之禮會。延陀先無府藏,調斂其國,且行萬里,既涉沙磧,無水草,而羊

馬多死,遂後期。太宗於是停幸靈州。既而聘羊馬損耗將半,於是反其使者。群臣或云,許公主以妻延陀,邊境得以休息,納其獻聘,不可失信於蕃人,宜在速成。太宗曰:「君

等知古而不知今。昔漢家匈奴強而中國弱,所以厚飾子女,嫁與單于。今中國強而北狄弱,漢兵千人堪擊其數萬。延陀所以扶服稽顙、恣我所為、不敢驕慢者,以新得立為君長,

雜居非其本屬,將倚大國,用服其眾。彼同羅、僕骨等十餘部落,兵各數萬,足制延陀;所以不敢發者,以延陀為我所立,懼中國也。若今以女妻之,大國子婿,增崇其禮,深結

黨援,雜姓部落,更尊服之。夷狄人豈知恩義,微不得意,勒兵南下,所謂養獸自噬也。今不與其女,使命頗簡,諸姓部落知吾棄之,其爭擊延陀必矣。」既而李思摩數侵掠之。

延陀復使突利失寇定襄,掠百姓,太宗遣英國公李勣援之,虜已出塞而還。太宗以璽書責讓之,可汗乃遣使致謝,復請發兵助軍,太宗優詔答而止焉。
 
《僕骨》
1
僕骨: 僕骨,鐵勒之別部,習俗與突厥略同。在多濫葛東境,勝兵萬餘,與同羅宿敦鄰好,最居北偏。先臣於頡利,苦頡利亂政,後附薛延陀。大唐貞觀中,遣使朝貢。

及延陀之滅也,其大酋婆匐、俟利發歌藍伏延詣闕內附。
 
《同羅》
1
同羅: 同羅者,鐵勒之別部也。在薛延陀之北,去長安萬七千五百里,戶萬五千,俗與突厥略同。初臣突厥,苦頡利之政亂,太宗時,其酋俟利發時健啜遣使內附。中閒

無聞。洎天寶初,其酋帥阿布思以萬餘帳來降,處之朔方河南之地,給其廩食,每歲仍費繒絮數十萬段,其河曲郡縣倉廩為之空虛。至十年背叛,劫掠諸姓部落,遂還漠北。尋為

回紇所破,黨眾離散。阿布思後奔葛邏祿,北庭節度程千里購之以獻,戮於京師。
 
《都波》
1
都波: 都波者,鐵勒別種。南去回紇十三日行。分為三部,自相統攝。結草為廬,無牛羊,不知耕稼。土多百合草,取其根以為糧,兼捕魚射獵為食,而衣貂、鹿之皮,

貧者緝鳥羽以為服。婚姻,富者以馬,貧用鹿皮及草根為聘禮。死亡以木櫃盛尸,置山中,或懸於樹上,送葬哭泣略與突厥類。莫知四時之候。國無刑罰,偷盜倍徵其贓。大唐貞

觀二十一年,遣使朝貢。
 
《拔野古》 
1
拔野古: 拔野古者,亦鐵勒之別部。在僕骨東境,勝兵萬餘。其地豐草,人皆殷富。其酋俟利發屈利失,貞觀二十一年舉其部來降。其地東北千餘里曰康干河,有松木入

水,二年乃化為石,其色青,有國人居住,其人謂之「康干石」。其松為石以後,仍似松文。人皆著木腳,冰上逐鹿。以耕種射獵為業。國多好馬,又出鐵。風俗與鐵勒同,言語

稍別。
 
《多濫葛》
1
多濫葛: 多濫葛在薛延陀東界,居近同羅水,勝兵萬人。自古未通中國。其大酋、俟斤多濫葛共率所部朝見。
 
《斛薛》
1
斛薛: 斛薛,亦鐵勒之別部,在多濫葛北境,兩姓合居,勝兵七千。
 
《阿跌》 
1
阿跌: 阿跌,亦鐵勒之別部,在多濫葛西北,勝兵千七百。隋代號訶咥部是也。遷徙無常所。
 
《契苾羽》
1
契苾羽: 契苾羽在多濫葛南,兩姓合居,勝兵二千。
 
《鞠國》 
1
鞠國: 鞠國在拔野古東北五百里,六日行。其國有樹無草,但有地苔。無羊馬,家畜鹿如中國牛馬。使鹿牽車,可勝三四人。人衣鹿皮,食地苔。其國俗聚木為屋,尊卑

共居其中。
 
《俞●》 
1
俞●: 俞●國在鞠國東十五日行。其土地寬大,百姓眾多。風俗與拔野古同。少牛馬,多貂鼠骨咄也。
 
《大漠》 
1
大漠: 大漠國在鞠國北,饒羊馬。人極長大,長者至丈三四尺。問其國云,北有骨師國,共大漠相接。
 
《白霫》
1
白霫: 白霫,在拔野古東,勝兵三千人。其渠帥各率所部歸附,列地為州,即其酋長為刺史。自鞠國以下諸國,並貞觀二十一年通。

※※※

漢代之後 -> 隋唐 -> 通典 -> 邊防十六

《邊防十六》
1
打開字典 邊防十六: 北狄七
 
《庫莫奚》
1
庫莫奚: 庫莫奚,聞於後魏及後周。其先,東部鮮卑宇文之別種也。初為慕容晃所破,遺落者竄匿松漠之閒。其地在今柳城郡之北。其俗甚不潔,而善於射獵,好為寇抄

。後魏之初,頻為寇盜,及突厥興而臣屬之。後稍強盛,分為五部:一曰辱紇主,二曰莫賀弗,三曰契箇,四曰木昆,五曰室得。理饒樂水北,即鮮卑故地。一名如洛環水,蓋「

饒樂」之訛也。每部置俟斤一人為其帥,隨逐水草,頗同突厥。有阿會氏,五部中為盛,諸部皆歸之。其俗,死者以葦薄裹屍,懸之樹上。其後款附。至隋代號曰奚,突厥稱蕃之

後,亦遣使入朝。奚部落並在今柳城郡東北二千餘里。
 
2
庫莫奚: 大唐開元五年二月,奚首領李大酺入朝,封從外生女辛氏為固安公主以妻之。八年,大酺戰死,共立其弟魯蘇為主,詔仍以固安公主為妻。時魯蘇牙官塞默羯謀

害魯蘇,翻歸突厥,公主密知之,遂設宴,誘執而殺之。上嘉其功,賞賜累萬。公主嫡母妒主榮寵,乃上書云主是庶人,此實欺罔稱嫡,請更以所生女嫁與魯蘇。上怒,令與魯蘇

離婚,又封成安公主女韋氏為東光公主以妻魯蘇。
 
《契丹》 
1
契丹: 契丹之先與庫莫奚異種而同類,并為慕容氏所破,俱竄於松漠之閒。其俗頗與靺鞨同。父母死而悲哭者為不壯,但以其屍置於山樹之上。經三年之後,乃收其骨而

焚之,因酹酒而祝曰:「冬月時,向陽食;夏月時,向陰食。若我射獵時,使我多得豬鹿。」其無禮頑嚚,於諸夷最甚。
 
2
契丹: 後魏初,大破之,遂逃迸,與庫莫奚分背。經數十年,稍滋蔓,有部落於和龍之北數百里,和龍今柳城郡。多為寇盜。魏太武帝真君以來,歲貢名馬,於是東北群

狄悉萬丹部、阿大何部、伏弗郁部、羽陵部、日連部、匹黎部、比六于部各以其名馬文皮入獻,皆得交市於和龍、密雲之閒。密雲今郡。其後為突厥所逼,又以萬家寄於高麗。
 
3
契丹: 隋開皇末,有別部四千餘家,背突厥來降。文帝方與突厥和好,重失遠人之情,悉令給糧還本部,敕突厥撫納之。固辭不去。部落漸眾,遂北逐水草,當遼西正北

二百里,依託紇臣水而居,東西亙五百里,南北三百里,亦鮮卑故地。分為十部,多者三千,少者千餘,隨水草畜牧。
 
4
契丹: 大唐貞觀二十二年十一月,契丹帥窟哥率其部內屬,以契丹部為松漠都督府,拜窟哥為持節十州諸軍事、松漠都督於營州,兼置東夷都護,以統松漠、饒樂之地,

罷護東夷校尉官。武太后萬歲通天元年五月,窟哥曾孫松漠都督羈縻松漠都護府屬,今柳城郡。李盡忠與其妻兄歸誠州刺史孫萬榮,殺都督趙文翽,舉兵反,陷營州,今柳城。自

號可汗。命左鷹揚將軍曹仁師、右金吾將軍張玄遇、右武威大將軍李多祚、司農少卿麻仁節等二十八將討之。遇賊於西硤石、黃獐谷,官軍敗績,玄遇、仁節沒於賊。李盡忠死,

孫萬榮代領其眾,攻陷冀州,今信都郡。刺史陸寶積死之。又陷瀛州屬縣。今河閒郡。又遣夏官尚書、同鳳閣鸞臺三品王孝傑與蘇宏暉率兵十八萬,與孫萬榮戰於東硤石,官軍又

大敗,孝傑沒於陣,宏暉棄甲而遁。又命河內王武懿宗為大總管,右肅政御史大夫婁師德為副,沙吒忠義為前軍,率兵二十萬以討之。萬榮為其家奴所殺,其黨遂潰。開元五年十

一月,封宗室女為永樂公主,出降契丹松漠王李失活。十年閏五月,敕餘姚公主女慕容氏封為燕郡公主,出降松漠郡王李漠鬱干。
 
《室韋》 
1
室韋: 室韋有五部,後魏末通焉,并在靺鞨之北,路出柳城。諸部不相總一,所謂南室韋、北室韋、缽室韋、深末怛室韋、大室韋,並無君長,人眾貧弱。突厥沙缽略可

汗嘗以吐屯潘垤統領之,蓋契丹之類也。其在南者為契丹,在北者號室韋。南室韋在契丹北三千里,後魏書云:自契丹路經啜水、蓋水、犢了山,其山周迴三百里,又經屈利水,

始到其國。土地卑濕,至夏則移向西貸勃、欠對二山,多草木,饒禽獸,又多蚊蚋,人皆巢居,以避其患。後漸分為二十五部,有餘莫不滿咄,猶酋長也。死則子弟代立,嗣絕則

擇賢豪而立之。盤髮衣服與契丹同。乘牛車,籧篨為室,如突厥氈車之狀。度水則束薪為钥,或有以皮為舟者。馬則織草為韉,結繩為轡。寢則屈木為室,以籧篨覆上,移則載行

。以豬皮為席,編木藉之。氣候多寒,田收甚薄。無羊,少馬,多豬、牛。造酒、食噉、言語與靺鞨同。婚姻之法,二家相許,婿輒盜婦去,然後送牛馬為聘。婦人不再嫁,以為

死人妻,難以共居。部落共為大棚,人死則置屍其上。居喪三年。其國無鐵,取給於高麗。自南室韋北行十一日至北室韋,分為九部落。其部落渠帥,號乞引莫賀咄。氣候最寒,

冬則入山,居穴中,牛畜多凍死。饒獐鹿,射獵為務。鑿冰,沒水中而網射魚鱉。地多積雪,懼陷坑阱,騎木而行。俗皆捕貂為業,冠以狐貉,衣以魚皮。又北行千里至缽室韋,

依胡布山而住。人眾多於北室韋,不知為幾部落。用樺皮蓋屋,其餘同北室韋。從缽室韋西四日行,至深末怛室韋,因水為號也。冬月穴居,以避太陰之氣。又西北數千里,至大

室韋,徑路險阻,言語不通,尤多貂及青鼠。
 
2
室韋: 北室韋,後魏武帝、隋開皇大業中,並遣使朝獻。
 
3
室韋: 大唐所聞有九部焉,屢有朝貢。所謂嶺西室韋、山北室韋、黃頭室韋、大如者室韋、小如者室韋、訥北室韋、婆萵室韋、達末室韋、駱駝室韋,並在柳城郡之東北

,近者三千五百里,遠者六千二百里。
 
《地豆于》
1
地豆于: 地豆于在室韋西千餘里。多牛羊,出名馬。皮為衣服,無五穀,唯食肉酪。後魏孝文帝延興二年,遣使朝貢。
 
《烏洛侯》
1
烏洛侯: 烏洛侯亦曰烏羅渾國,後魏通焉。在地豆于之北,其土下溼,多霧氣而寒,冬則穿地為室,夏則隨原阜畜牧。多豕,有穀麥。無大君長,部落莫弗皆代為之。其

俗繩髮,皮服,以珠為飾。人尚勇,不為姦竊,故慢藏野積而無寇盜。好獵射。樂有胡空侯,木槽革面而九絃。其國西北有完水,東流合於難水,東入於海。又西北二十日行有于

巳尼大水,所謂北海也。太武帝真君四年來朝,稱其國西北有魏先帝舊墟石室,南北九十步,東西四十步,高七十尺,室有神靈,人多祈請。太武帝遣中書侍郎李敞告祭焉,刻祝

文於石室之壁而還。
 
2
烏洛侯: 大唐貞觀六年,遣使朝貢云。烏羅渾國亦謂之烏護,乃言訛也。東與靺鞨,西與突厥,南與契丹,北與烏丸為鄰,風俗與靺鞨同。
 
《驅度寐》 
1
驅度寐: 驅度寐,隋時聞焉,在室韋之北。其人甚長而衣短,不索髮,皆裹頭。居土窟中。唯有豬,更無諸畜。人輕捷,一跳三丈餘,又能立浮,臥浮,履水沒腰,與陸

走不別。數乘大船,至北室韋抄掠。無甲冑,以石為矢鏃。
 
《霫》 
1
霫: 霫,匈奴之別種,隋時通焉。與靺鞨為鄰,理潢水北,亦鮮卑故地。勝兵萬餘人。習俗與突厥略同。亦臣於頡利,其渠帥號為俟斤。
 
2
霫: 大唐貞觀中,遣渠帥內附。
 
《拔悉彌》 
1
拔悉彌: 拔悉彌一名弊剌國,隋時聞焉。在北庭北海南,結骨東南,依山散居。去燉煌九千餘里。有渠帥,無王號。戶三千餘。其人雄健,能射獵。國多雪,恆以木為馬

,雪上逐鹿。其狀似楯而頭高,其下以馬皮順毛衣之,令毛著雪而滑,如著屧屐,縛之足下。屧,先協反。屐,巨戟反。若下阪,走過奔鹿;若平地履雪,即以杖刺地而走,如船

焉;上阪即手持之而登。每獵得鹿,將家室就而食之,盡更移處。其所居即以樺皮為舍。丈夫翦髮,樺皮為帽。
 
《流鬼》
1
流鬼: 流鬼在北海之北,北至夜叉國,餘三面皆抵大海,南去莫設靺鞨船行十五日。無城郭,依海島散居,掘地深數尺,兩邊斜豎木,構為屋。人皆皮服,又狗毛雜麻為

布而衣之,婦人冬衣豕鹿皮,夏衣魚皮,制與獠同。多沮澤,有鹽魚之利。地氣沍寒,早霜雪,每堅冰之後,以木廣六寸,長七尺,施繫其上,以踐層冰,逐及奔獸。俗多狗。勝

兵萬餘人。無相敬之禮、官僚之法。不識四時節序。有他盜入境,乃相呼召。弓長四尺餘,箭與中國同,以骨石為鏃。樂有歌舞。死解封樹,哭之三年,無餘服制。靺鞨有乘海至

其國貨易,陳國家之盛業,於是其君長孟蚌遣其子可也余志,以唐貞觀十四年,三譯而來朝貢。初至靺鞨,不解乘馬,上即顛墜。其長老人傳,言其國北一月行有夜叉人,皆豕牙

翹出,噉人。莫有涉其界,未嘗通聘。
 
《迴紇》
1
迴紇: 迴紇在薛延陀北境,居延婆陵水,去長安萬六千九百里,勝兵五萬人。先屬突厥,初有時健俟斤,死,子菩薩立。大唐貞觀初,與薛延陀俱叛突厥頡利可汗,侵其

北邊。頡利遣騎討之,戰於天山,大破之,俘其部眾。迴紇由是率其眾附於薛延陀,號為活頡利發,仍遣使朝貢。其地沙鹵,有大羊,而足長五寸。及薛延陀之敗,其大酋胡祿俟

利發吐迷度率其部詣闕,請同編戶。自突厥衰滅,其國漸盛,國主亦號可汗。開元十五年,使大臣梅祿啜來朝,獻名馬焉。按諸家敘突厥事,以「梅祿」為突厥官號,尚謂突厥見

存,乃未之詳耳。
 
《骨利幹》
1
骨利幹: 骨利幹居迴紇北方瀚海之北,二俟斤同居,勝兵四千五百人。草多百合。地出名馬,頭類竖駝,筋骨麤壯,好者日行數百里。其北又距大海,晝長夜短,日沒後

,天色正曛,煮一羊胛,纔熟,而東方已曙,蓋近日入出之所。
 
2
骨利幹: 大唐貞觀二十一年,遣使朝獻駿馬十匹。
 
《結骨》
1
結骨: 結骨在迴紇西北三千里。勝兵八萬。其國南阻貪漫山。多林木,夏沮洳,沮,咨據反。洳,人庶反。冬積雪,往來險阻,有水從迴紇北流踰山經其國。人並依山而

居,身悉長大,赤色,朱髮綠睛。有黑髮者,以為不祥。人皆勁勇,鄰國憚之。丈夫健者,悉黥手以為異。婦人嫁訖,自耳以下至項亦黥之。其人服飾以貂豽,女滑反。食用手。

其俗大率與突厥同。婚姻無財聘。性多淫佚,與外人通者不忌。男女雜處。每一姓,或千口或五百口共一屋,一床一被。若死,唯哭三聲,不剺面,火葬,收其骨,踰年而為墳墓

,以木為室,覆以木皮。土宜粟麥穄豆之屬,無果菜。有馬,出貂。天每雨鐵,收而用之,號曰迦沙,以為刀劍,甚銛利。其國獵獸皆乘木馬,升降山紧,追赴若飛。自古未通中

國。
 
2
結骨: 大唐貞觀二十一年,其君長遂身入朝。
 
《駮馬》
1
駮馬: 駮馬,其地近北海,去京萬四千里,經突厥大部落五所乃至焉。有兵三萬人,馬三十萬匹。其國以俟斤統領,與突厥不殊。有弓箭刀桕傍排,無宿衛隊仗。不行賞

賜。其土境,東西一月行,南北五十日行。土地嚴寒,每冬積雪,樹木不沒者纔一二尺,至暖消,逐陽坡,浦波反以馬及人挽犁種五穀。好漁獵,取魚、鹿、獺、貂、鼠等肉充食

,以其皮為衣。少鐵器,用陶瓦釜及樺皮根為盤奬。隨水草居止,累木如井欄,樺皮蓋以為屋,土床草蓐,加氈而寢處之。草盡即移,居無定所。馬色並駮,故以名云。其馬不乘

,但取其乳酪充餐而已。與結骨數相侵伐。貌類結骨,而言語不相通。
 
2
駮馬: 大唐永徽中,遣使朝貢。突厥謂駮馬為曷剌,亦名曷剌國。
 
《鬼國》 
1
鬼國: 鬼國在駮馬國西,六十日行。其國夜遊晝隱,身著渾剝鹿皮衣。眼鼻耳與中國人同,口在頂上。食用瓦器。土無米粟,噉鹿豕及蛇。
 
《鹽漠念》 
1
鹽漠念: 駮馬國南三十日行至突騎施,二十日行至鹽漠念咄陸闕俟斤部落,又北八日行至可史擔部落。其駮馬、鹽漠並無牛羊雜畜。其婚姻嫁娶與突闕同。土多松、樺樹

,每年稅貂獺青白二鼠皮以奉酋長。
 
2
鹽漠念: 大唐貞觀中,戶部奏言,中國人自塞外來歸及突厥前後降附開四夷為州縣者,男女百二十餘萬口。時諸蕃君長詣闕頓顙,請太宗為天可汗。制曰:「我為大唐天

子,又下行可汗事乎?」群臣及四夷咸稱萬歲。是後以璽書賜西域、北荒之君長,皆稱「皇帝天可汗」。諸蕃渠帥死亡者,必詔冊立其後嗣焉。臨統四夷,自此始也。
 
3
鹽漠念: 傅奕曰:「西晉時,匈奴諸部在太原離石,其酋劉元海覆兩都,執天子。自是戎夷赫連氏、沮渠氏、李氏、石氏、慕容氏、佛氏、禿髮氏、拓拔氏、宇文氏、高

氏、苻氏、呂氏、姚氏、翟氏,被髮左衽,遞據中壤,衣冠殄盡。周、齊每以騎戰,驅夏人為肉籬,詫丑亞反曰『當剉漢狗飼馬,刀刈漢狗頭,不可刈草也』。羌胡異類,寓居中

夏,禍福相恤,中原之人眾心不齊,故夷狄少而強,華人眾而弱也。石季龍死,羯胡大亂。冉閔令胡人不願留者聽去,或有留者,乃誅之,死者二十餘萬。氐羌分散,各還本部,

部至數萬,故苻、姚代興。鮮卑既入中國,而蠕蠕據其土。後魏時,蠕蠕主阿那瑰大餒,求糧於魏,魏帝使元孚賑恤之,既飽,遂寇暴。及蠕蠕衰而突厥興,自劉石至後周,皆北

狄種類,相與婚姻,高氏聘蠕蠕女為妻,宇文氏以突厥女為后。北齊供突厥歲十萬匹,周氏傾國事之,錦衣玉食長安者,恆數千人。可汗驕曰:『但使我在南二兒無患貧,何憂哉

!』周齊使於突厥遇其喪,剺面如其國臣,其為夷狄所屈辱也如是。」
 
4
鹽漠念: 天冊萬歲二年,補闕薛謙光上疏曰:
 
5
鹽漠念: 臣聞戎夏不雜,自古所誡,夷狄無信,易動難安,故斥居塞外,不遷中國。前史所稱,其來久矣。然而帝德廣被,時有朝謁,受向化之誠請,納梯山之禮貢,事

畢則歸其父母之國,導以指南之車,此三王之盛典也。自漢魏以後,遂革其風,務飾虛名,徵求侍子,喻其解辮,使襲衣冠,居室京師,不令歸國,此又中葉之故事也。較其利害

,則三王是而漢魏非;論其得失,則備邊長而徵質短。殷鑒在乎往代,豈可不懷經遠之慮哉!昔郭欽獻策於武皇,江統納諫於惠主,咸以為夷狄處中夏必為變,晉武不納二臣之遠

策,徒好慕化之虛名,縱其習史漢等書,官之以五部都尉,此皆計之失也。若前事之不忘,則後代之龜鏡,此臣所以極言而不隱者也。
 
6
鹽漠念: 竊唯突厥、吐蕃、契丹等往因入貢,並叨殊獎,或執戟丹墀,冊名戎秩,或曳裾庠序,高步學門,服胡氈裘,語兼中夏,明習漢法,睹衣冠之儀,

目覿朝章,知經國之要,窺成敗於圖史,察安危於古今,識邊塞之盈虛,知山川之險易。或委以經略之功,令其展效;或矜其首丘之志,放使歸蕃。於國家雖有冠帶之名,在夷狄

廣其縱橫之智。雖則慕化之美,苟悅於當時;而狼子孤恩,旋生於過後。及歸部落,鮮不稱兵。邊鄙罹災,實由於此。故老子云『國之利器,不可示人』。在於齊人,猶不可以示

之,況於夷狄乎!
 
7
鹽漠念: 謹按:楚申公巫臣奔晉而使於吳,使其子狐庸為吳行人,教吳戰陣,使之叛楚,吳於是伐楚,取巢駕克棘,入州來,子反一歲七奔命。其所以能謀楚,良以此也

。按漢桓帝遷五部匈奴於汾晉,其後卒有劉、石之難。向使五部不徙,則晉祚猶未可量也。鮮卑不遷,則慕容無中原之僭也。又按漢書陳湯云:『夫胡兵五而當漢兵一,何者?兵

刃朴鈍,弓弩不利。今聞頗得漢工,然猶三而當一。』由是言之,利兵尚不可以使胡人得法,況處之中國而使其習見哉!昔漢東平王請太史公書,朝臣以為太史公書有戰國縱橫之

說,不可以與諸侯。此則內地諸王尚不可與,況外國乎!
 
8
鹽漠念: 臣竊計秦并天下及劉項之際,累載用兵,人戶凋散。以晉惠方之,當八王之喪師,則輕於楚漢之塗地,匈奴冒頓之全實,過於五部之微弱。當曩時冒頓之強盛,

乘中國虛弊,高祖餒厄平城,而冒頓不能入中國者何也?非兵不足以侵諸夏,力不足以破汾晉,其所以解圍而縱高祖者,為不習中土之風,不安中國之美,生長磧漠之北,以穹廬

堅於城邑,以氈罽美於章服。既安其所習,而樂其所生,是以無窺中國之心者,為生不在漢故也。豈有心不樂漢而欲深入者乎?劉元海,五部離散之餘,而卒能自振於中國者,為

少居內地,明習漢法,非元海悅漢,而漢亦悅之,一朝背叛,四方嚮應,遂鄙單于之號,竊帝王之寶,賤沙漠而不居,擁平陽而鼎峙者,為居漢故也。向使元海不內徙,止當劫邊

人繒綵麴糱,以歸陰山之北,安能使王彌、崔懿為其用邪?
 
9
鹽漠念: 當今皇風遐覃,含識革面,凡在虺性,莫不懷馴,方使由余效忠,日磾盡節,以臣愚見,國家方傳無窮之祚於後。脫備防不謹,邊臣失圖,則夷狄稱兵不在方外

,非所以肥中國,削四夷,經營萬乘之規,貽厥孫謀之道也。臣愚以為,願充侍子者,一皆禁絕,必若先在中國者,亦不可更使歸蕃,則夷人保疆,邊邑無事矣。
 
10
鹽漠念: 劉起居貺武指曰:
 
11
鹽漠念: 自昔議邊者,推高於嚴尤、班固。嚴尤議曰:「御匈奴自古無得上策者。周時玁狁內侵,命將征之,盡境而還,譬蚊虻螫人,驅之而已,是為中策。漢武輕齎深

入,連兵三十年,中國罷耗,匈奴亦剋,是為下策。秦築長城,勤於轉輸,疆境完而中國竭,是為無策。自古無得其上策者也。」其班固曰:「言匈奴者,大要歸於兩科:縉紳則

守和親,介冑則言征伐。漢興以來,有修文以和之,有用武以剋之,有卑下而承事之,有威服而臣畜之。和親之論,發於劉敬。天下新定,故從其言,賂遺以救安邊境。孝惠、高

后,遵而不違,匈奴加驕,寇盜不止,與通關市,妻以漢女,歲賂千金,無益之明驗也。仲舒欲復守舊文,厚結以財,質愛子,邊境不選武略之臣,修障隧備塞之具,厲長戟勁弩

,恃吾所以待寇,而務賦斂於人,遠行貨賂,割剝百姓,以奉寇讎,信甘言,守空約,而冀胡馬不窺,不亦過乎?王莽時,單于棄其愛子,昧利不顧,侵掠所獲,歲巨萬計,而和

親賂遺,不過千金,安在其不棄質而失重利也?夷狄之人,貪而好利,人面獸心,聖王禽獸畜之,不與約誓,不就攻伐。約之則費賂而見欺,攻之則勞師而招寇。外而不內,疏而

不親,政教不及其人,正朔不加其國。來則懲而禦之,去則備而守之。慕義則接之以禮讓,使曲在彼。蓋聖王禦蠻夷之常道也。」
 
12
鹽漠念: 貺以嚴尤之議辨而未詳,班固之論詳而未盡。推而為言,周得上策,秦得其中,漢無策焉。何以言之?荒服之外,聲教所遠,其叛也不為之勞師,其降也不為之

釋備,嚴其守禦,險其走集,犯塞則有執訊之捷,深入則有殪戎之勳,俾其欲為寇而不能,願臣妾而不得。斯禦戎之上策,禁暴之良算。惠此中夏,以綏四方,周人之道也,貺故

曰周得上策。
 
13
鹽漠念: 易稱「王公設險,以守其國」。築長城,修障塞,易之設險也。今朔塞之上,多古長城,未知起自何代。七國分爭,國有長城,趙簡子起長城以備胡,燕秦亦築

長城,以限中外,則長城之作其來遠矣。秦兼天下,益理城塹,城全國滅,人歸咎焉。自漢至隋,因其成業,或修或築,無代無之。後魏時,築長城議曰:「虜騎輕捷,風來電往

,塢壁未遑閉,牛羊不暇收,雷擊至於近郊,雲飛出於塞表,不得不立長城以備之。人築一步,千里之地役三十萬人,不有旬朔之勞,安獲久長之逸。始皇斥中國之戎,出諸塞表

,匈奴不敢南下而牧馬,戰士不敢彎弓而報怨。」貺故曰秦得中策。
 
14
鹽漠念: 史稱劉敬說高祖以魯元公主嫁匈奴,嗣王則漢之外孫,豈敢與大父爭哉!假立宗女,匈奴不信,無益也。帝欲遣魯元,后泣諫曰:「帝唯一女,奈何棄之匈奴乎

!」由是遣宗女行。又按:魯元公主,則趙王張敖之后也。人告趙王反,呂后言趙王以公主故,不宜有此。高祖曰:「使張敖有天下,豈少乃女乎!」高祖審魯元公主不能止趙王

之謀,而謂能息匈奴之叛邪?假有欲遣之辭,固戲言耳。且冒頓手刃頭曼,躬射其母,而冀其不與外祖爭強,豈不惑哉!然則高祖知和親之不能久安而為之者,天下初定,苟紓歲

月之禍,以息兆人之勤耳!而天姿豁達,不矜智能,沈謀內斷,眾莫之識。武帝時,中國康寧,胡寇益鮮,疏而絕之,此其時也。方更糜耗華夏,連兵積年,嚴尤以為下策,可矣

。漢之失策,非止用兵。至於昭宣,武士練習,斥候精審,胡入則覆亡,居又畏逼,收跡遠徙,窮竄海陰。朝廷不遵宗周之故事,乃襲奉春之過舉,啟寵納侮,傾竭府藏,給西北

方,無慮歲二億七十萬,賞賜之費,傳送之勞,尚不計焉。皇室淑女,嬪於穹廬;掖庭良人,降於沙漠。夫貢子女方物,臣僕之職也。詩曰「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傳稱「

荒服者來王」,此皆稱其來,不言當往也。杞用夷禮,經貶其爵;公及吳盟,諱而不書。奈何以天子之尊與匈奴約為兄弟,帝女之號與胡媼並為戎妻,媼,烏老反。烝母報子,從

其污俗。中國之異於蠻夷者,以有父子、男女之別也。若乃位配天地,職調陰陽,不能革聾昧之性,使漸習華風,反令婉冶之姿,毀節異類,其為垢辱,可勝道哉!漢之君臣,曾

莫之恥。東漢至曹馬,招來羌狄,內之塞垣,資奉所費,有踰於昔。百人之酋,千口之長,金印紫綬,食王侯之俸者,相半於朝;牧馬之童,乘羊之隸,齎毳毼之資,邀綾紈之利

者,相錯於路。九州五服,耒耨之所利,絲枲之所生,方三千里。植於三千里之中,散於數萬里之外,人焉得不勞,國焉得不貧。故夷狄歲驕,華夏日蹙。當其強也,又竭人力以

征之;其服也,又如是以養之。病則受養,強則內攻。嗚呼!中國為羌胡服役且千載而莫之恤,可不大悲哉!為政者誠能移其財以賞戍卒,則我人富矣;移其爵以餌守臣,則我將

良矣。富利歸於我,危亡移於彼,無納女之辱,無傳送之勞,此之不為,而棄同即異,與頑用嚚,以夷亂華,以裔謀夏,變上國之風俗,汨中和之正氣,貺故曰漢無策焉。
 
15
鹽漠念: 嚴尤深以古無上策者,為不能臣妾也。聖王誠能之,而不用耳。稱秦氏無策者,謂其攘狄而亡國也。秦亡之咎,非攘狄也。稱漢氏得下策者,謂伐胡而人病。人

既病矣,又役人而奉之,是無策也。貺故曰嚴尤之議辨而未詳者也。
 
16
鹽漠念: 班固之論,頗究其情;而曰「其來慕義,接以禮讓,使曲在彼」,是未盡也。何者?禮讓以交君子,不以接小人,況於禽獸夷狄乎!夫奇貨內來,則華夏之情蕩

;纖麗外散,則戎羯之心生。華夏情蕩,出兵之源也;戎羯心生,侵盜之本也。聖人唯此之慎,不貴奇貨,不寶遠物,禽獸非其土性不育,器服非其所產不御,豈唯贄幣不通哉!

至於飲食聲樂,不與共之,故夷狄來朝,坐之門外,使舌人體委以食之,若禽獸然,不使知馨香嘉味也。獲其聲,不列於庭廟。受其貢,不過楛矢獸皮,不為贄幣,不為財貨。利

既小矣,酬亦宜然。漢氏習玩驕虜,使悅燕趙之名倡雅質,甘大官之八珍六齊,使五都之文綺羅紈,供之則長欲而增求,絕之則滅德而招怨。加以斥候不明,士卒不習,是猶飽豺

狼以良肉,而縱其獵噬疲人。求其禍源,接以禮讓之所致也。故通貢獻則去錦繢而得毛革,討負約則獲犬馬而喪士人,許和親則毀禮義而順戎俗。張騫使西域,得摩訶兜勒曲,漢

武採之以為鼓吹。東漢魏晉,樂則胡笛箜篌,御則胡床,食則羌炙、貊炙,器則蠻盤,祠則胡天。晉末五胡遞居中夏,豈無天道,亦人事使之然也。華人,步卒也,利險阻;虜人

,騎兵也,利平地。彼利馳突,我則堅守,無與追奔,無與競逐。來則杜險使無進,去則閉險使無還。衝以長戟,臨以強弩,非求勝之也,創之而已。措彼頑兇,寘之度外,譬諸

蟲豸,方乎虺蜴。如是,何禮讓之接,何曲直之爭哉!貺故曰班固之論,詳而未盡者也。
 
17
鹽漠念: 四夷之猾夏,尚矣。明達之士論備邊之要,無代無之。國朝有房司空上書諫伐高麗云,比來犯罪死囚,每令三覆,重惜人命至此,而億萬吏卒,無一罪戾,委之

鋒刃,實為冤酷。薛補闕上書諫,諸蕃侍子久在京師,恐其知邊塞盈虛險易,悅華夏服翫聲色,或窺圖籍,兼達古今,如有劉元海之徒,終成大憝。劉起居武指云,秦逐戎狄出塞

,限隔華夷,是為中策。三賢所陳,可謂篤論,言詳理切,度越前古,斯仰歎不暇,豈敢繁述耳。

http://ctext.org/tongdian/zh

※※※

2015年1月8日星期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7101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