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母像

雷神索爾2》主角歸位  

7001778_114134782163_2 

GvjibWwccaGD1am2FNYiRQ

is350-044  

0023ae9bcf3a0de1a1e907

 %B1%A6~1

%E9%AA~1

_c_YvjrwPXI9R2AIPTDDshYIrlvPOBhUQkpzjaISNZYdWHG2tpP6yqcYLcx3PAhVzAPzPFbRcbO0JXSuhWhA9mAaBEj5i6O-Gt1o3BMsacntKg=

02-160281932

Gucn_2010011378410162330Pic2

Gucn_2010082998382091558Pic3

 untitled459445

win  

m_23272

 thCAFJ5WGQ  

關渡平原西側農田 網路的ˊ圖  

T8JDJtV5KjggsY_ZkVRhYQ

untitled2545

untitled45655

/ 網路的ˊ圖

 

單腳在寒風裡急速跳躍,

用籃球的空心聲,取代我的長髮,

避免落入挑剔的黑夜的斷章,

我哪是我女兒的壞壞的小姑?

你養的小貓小狗都叫乖乖?

為什麼風要那麼強?

柔弱的嫩草也可順風而不易斷;

為什麼要是巨木村的村長?

只因不能把這麼小的種子當女人看?

那幾年都是海產店的綠豆芽…?

你也會替我著急?

 

雪山裡,

凌亂的屋子的痛苦也比不上她生產的痛苦,

誰職業的痛苦又低於愛情的痛苦,

要是愛情的痛苦真得那麼少,他為他的成家立業喊苦,

一個在酒醉中,一個在中風中,一個在失戀中,

這種人,把他放在從軍從警,才不會夫妻爭吵,

花俏的老頭,管不住那群孩子的苦瓜,

你是我花俏的老頭嗎?

我就這樣被逃亡得甜頭丈夫去管束我的痛苦,

忽然,誰與誰都不必再說要給彼此刺激與激勵了,

工作中的,沒斷掉什麼得溫暖,才是溫暖。

既然已經追求成皺紋臉,

他當然擁有過,過苦又遺忘所追求過的,

我不會遺忘你,不論那皺紋或黑霧白煙都模糊掉了。

 

今天中午12點,

日曆寫日沖狗45歲,

我穿任何淡色的衣服都會被叫黃小妹,

菜市場得她的伴侶又一直煮完麻油雞又煮炸雞,

又不是要真的給她吃出麻油雞和炸雞的香味,

我看是那個男人自己要坐月子得自己要吃的吧?!

那可能不是男人,只因不能把這麼小的種子當男人看?

我痛苦整個世界都被虛擬的淡色衣服埋葬,

我工作和房子,也沒有比你重要?

你說要是妳房子和工作都是紙片做得,那你得確比她的房子或工作重要。

 

到了今天下午2點~5點,

伯父母的智慧表達的詞彙有限,

伯父叫伯母去便利商店的側門倒垃圾,伯母她今天接電話中一直舌頭打結,去泡沬紅茶攤買飲料也一直結巴,

伯母不談工作的事情?誰知道伯母覺得伯父食髓知味的用強風操作市是得不問他吃了伯母的雞心還是雞脖子還是雞翅還是雞腿?令伯母覺得很可恥?

伯父看完小說過癮了,誰知道對孩子說:這麼冷的天氣還外出?還是關在家裡睡覺比較實在,

她心想:今天日曆說不宜什麼?不宜作灶?不宜開市?伯父卻自勢舌頭不會打結得天花亂墜的說一堆就可以跟伯父的爸爸一起隨心所欲的作灶開市?

這家到底有沒有天理?伯父屬龍的卻連一隻蛇也沒看到?這算不算他在人界得丟官而私下領奉祿獨享?這樣還對伯母談烏紗帽?

察這家水電錶得來的查完就走,也不知道警察遇到酒駕的伯父,是這樣的大題小作?伯父反怪伯母說:妳跟妳媽就是愛陪我喝燒酒雞湯,

她當時新人時,是要遇到怎樣的人的臉,才算是她說她終於沒遇到小人了?她女兒又跟弟弟上樓玩沙子反問:媽~爸爸兇我們說洗乾淨狗腿,說不~算了!反正洗乾淨我們得腳,是為什麼?。

 

到了晚上6點~7點,

伯母到店裡時,第6桌剩蒜頭皮,伯父剛在下午5點打電話出去給台北?不知道是給機車繳費得伯父欠貸款的那個人?還是親友?伯父只對對方說誰找誰;第11桌來約3個40~50歲的男生說吃不完要打包外帶,聊說:那個人事有鬼,誰直接打球就找組長的?這時伯父跟伯父的爸爸像喜歡第11桌的人事的話題,就伯父的爸爸店面沒有改善卻伯父跟伯父的爸爸想要表現得跟第11桌客人同起同作的樣子,第11桌又說那個小黃瓜跟水餃跟鍋貼的事情?也就客人吃完就過去了,伯父一家還卡在小黃瓜跟水餃跟鍋貼的話題這樣卡好幾年,伯母是跟伯父一起住的就當然會陪伯父卡在這裡,而且小吃店的店面跟菜市場的三種冰店差不多,就之後的第6桌像是大學女生剛放學得跟同學一起在這家小吃店吃冰的氣息,伯母的國小女兒跟兒子就春天真的像春天一樣的交友聊天,沒有像大學女生這樣還有秋冬的話題?;之前小孩看"爸爸去哪兒"就聊到國小生分發拿著冰塊去做刨冰?大人去採青心的檳榔?太黃的檳榔就太熟得不能吃?另一批大人去採鳳梨要採黃得?不然會沒有熟?而有些鳳梨又太爛?第11桌又聊小五怎樣?;

第1桌是一對約40~50歲的一男一女,男生像是跟這裡的停車場不熟的,或者認為只是吃一下東西,把汽車停隔壁的樣子,有人就過來問這小吃店的老闆說:有沒有你店裡客人是開三菱汽車的?;第1桌的第2批是附近便利商店長的員工,約20幾歲,伯父已經要40歲了又不想當兵,伯父認為跟便利商店長和便利商店長的下屬聊一下天,這樣伯父的小吃店就比便利商店長的下屬員工還要大,這樣伯父聊得更粗糙,得沒有什麼太細緻的話題,小吃店也沒有細如金絲線的詩句,這時又有電話中的要點這小吃店的小魚乾辣椒豆乾出去,伯母的小孩都認為是伯母喜歡聽伯父的話把這小吃店的小魚乾辣椒豆乾去包給外帶客人;這時第11桌又吃A菜而第1桌的第2批有點波菜,小吃店的國小跟國中女兒都認為第11桌和第1桌的客人只要外表乾淨就信任得覺得爸爸店裡的客人都很乾淨,大多是青菜家庭的話題?但是伯母的國小國中女兒和國小兒子又喜歡吃爸爸買的炸雞和火鍋湯配黑松汽水?;第3桌跟伯父一家的老中少的家庭差不多,小孩吃到一半的站在第3桌和第6桌的中間等爸媽吃完,伯父的爸爸剛忙完得看伯父跟便利商店的下屬在聊天,伯父的爸爸很喜歡買便利商店的東西,但是伯父今天早上幫小吃店倒廚餘而便利商店沒有想看這個,便利商店想穿當兵褲而小吃店的伯父不想那麼痛苦。;這時小吃店沒有第2桌也沒有第5桌也沒有第7桌的客人,之後有個約40歲的男生穿防水的藍外套的像是便利商店的員工來小吃店的第2桌吃東西,第11桌的約快要50歲的3個男生吃完走後,這第2桌單獨吃得40歲男生的身材臉型跟伯父的70歲爸爸差不多。

※※※


漢代之後 -> 隋唐 -> 通典 -> 州郡十一

《州郡十一》 
1
州郡十一: 古揚州上今置郡府十二 縣五十九
 
2
州郡十一: 廣陵揚七縣江都 江陽 海陵 高郵 六合 揚子 天長   淮陰楚五縣山陽 鹽城 盱眙 淮陰 安宜   鍾離濠三縣鍾離 定遠 招義   壽春壽五縣壽春 安豐 霍丘 盛唐 霍山   永陽滁三縣清流 全椒 永陽   歷陽和三縣歷陽 烏江 含山   廬江廬五縣合肥 慎 巢 廬江 舒城   同安舒五縣懷寧 宿松 望江 太湖 桐城   蘄春蘄四縣蘄春 黃梅 蘄水 廣濟   弋陽光五縣定城 光山 固始 仙居 殷城   宣城宣十縣宣城 當塗 涇 溧水 溧陽 南陵 綏安 寧國 太平 青陽   秋浦池四縣分宣州置郡 青陽 秋浦 至德 石埭
 
《古揚州》 
1
古揚州: 禹貢曰:「淮海惟揚州,北據淮,東南距海。舊曰南距海,今改為東南。具注序目篇。彭蠡既瀦,陽鳥攸居。彭蠡,澤名,今在潯陽郡彭澤縣。水所停曰瀦。陽鳥,隨陽之鳥也。言彭蠡之水既見蓄聚,則陽鳥所共居之。陽鳥,鴻雁之屬。三江既入,震澤厎定。三江,謂北江、中江、南江也。震澤,吳南太湖名,今吳興郡界。厎,致也。篠簜既敷,篠,竹箭。簜,大竹也。敷,謂布地而生。草夭木喬。夭,盛貌。喬,高也。夭音於驕反。厥土塗泥。地泉濕。島夷卉服。海曲謂之島。島夷,海中之夷。卉服,絺葛之屬也。卉,許貴反。沿于江海,達于淮、泗。」順流而下曰沿。沿江入海,自海入淮,自淮入泗。舜置十二牧,揚州其一。周禮職方曰:「東南曰揚州。其山曰會稽,今在會稽郡山陰縣。藪曰具區,川曰三江,浸曰五湖。川,水之通流者也。五湖,在吳郡、吳興、晉陵三郡。其利金錫竹箭。民二男五女。畜宜鳥獸,鳥,孔雀、翡翠之屬。獸,犀、象之屬。穀宜稻。」揚州,以為江南之氣躁勁,厥性輕揚。亦曰州界多水,水波揚也。在於天官,斗則吳之分野,漢之會稽、九江、丹陽、章郡、廬江、廣陵、六安、臨淮,皆其分也。今廣陵、淮陰、鍾離、壽春、永陽、歷陽、廬江、同安、宣城、丹陽、晉陵、吳郡、吳興、餘杭、新定、新安、會稽、餘姚、臨海、縉雲、永嘉、東陽、信安、鄱陽、潯陽、章郡、臨川、廬陵、宜春、南康、建安、長樂、清源、漳浦、臨汀等郡地也。按吳國之分,雖強盛之時,殊不全得揚州之地。今配星次,且約漢書。其歷代所屬,則各具於諸郡。兼得楚及南越之交。漢之江夏、汝南地,今蘄春、弋陽宜屬楚。漢之南海之地,今潮陽宜屬越之地。亦古荒服之國。春秋時屬吳、越二國。越滅吳,盡并其地。戰國時屬楚。秦兼天下,置郡,此為九江、今廣陵、淮陰、鍾離、壽春、永陽、歷陽、廬江、同安、蘄春、弋陽、鄱陽、章郡、臨川、廬陵、南康、宜春等郡是。障、今宣城、新安、新定、丹陽郡之西境及吳興郡之西境皆是。會稽、今丹陽郡之東境,晉陵、吳郡、餘杭、會稽、餘姚、東陽、信安、縉雲、臨海、永嘉,吳興郡之東境,皆是。閩中、今建安、長樂、清源、漳浦、臨汀等郡皆是。南海郡之東境。今潮陽郡是。漢改九江曰淮南國,及封皇子長為淮南王,封劉濞為吳王,二國盡得揚州之地。武帝置十三州,此為揚州。領郡六。後漢因之。理歷陽。漢末移理壽春。劉繇又移理曲阿。歷陽、壽春並今郡縣。曲阿今丹陽郡丹陽縣。濞,疋備反。三國時,淮南屬魏,而江南屬吳也。魏晉亦置揚州。理壽春。平吳,領郡十八,理建業,今丹陽郡江寧縣。元帝渡江,揚州遂為王畿,領江東、浙江地。宋孝武分浙江東為東揚州。後罷揚州,以其地為王畿,而東揚州直云揚州,尋復舊。領郡十八,理建康,即建業。順帝改刺史曰牧。又分置南兗州、領郡九,理廣陵。南徐州、領郡十七,理京口,今丹陽郡。南荊河州領郡十三,理歷陽。江州。領縣九,理潯陽,今郡。齊並因前代,唯徙置荊河州、領郡,理壽春。北兗州、領郡七,理淮陰,今郡。北徐州。領郡五,理鍾離,今郡。梁陳分裂不可詳焉。大唐分置十五部,此為淮南道、廣陵、廬江、蘄春、同安、永陽、鍾離、壽春、淮陰、歷陽、弋陽。江南道、丹陽、晉陵、吳郡、餘杭、會稽、餘姚、東陽、新定、信安、吳興、縉雲、臨海、永嘉、新安、長樂、清源、建安、臨汀、漳浦、潮陽。江南西道。宣城、章郡、鄱陽、南康、臨川、廬陵、潯陽、宜春。
 
2
古揚州: 廣陵郡東至海五百六里。南至丹陽六十三里。西至永陽三百里。北至淮陰三百里。東南到海四百六里,無郡縣。西南到歷陽三百六十里。西北到淮陰郡盱眙縣二百五十里。東北到淮陰郡鹽城縣三百六十里。去西京二千五百六十七里,去東京千七百四十九里。戶七萬三千三百八十一,口四十六萬九千五百九十四。
 
3
古揚州: 今之揚州,理江都、江陽二縣。春秋時屬吳,故左傳云「吳城邗,邗音寒。溝通江淮」是也。吳滅屬越,越滅屬楚。秦滅楚,屬九江郡。漢為廣陵國,後屬荊國,後更屬吳;景帝更名江都國,武帝更名廣陵國。後漢為廣陵郡。魏為重鎮,文帝黃初六年,征吳,幸廣陵故城,臨江觀兵,見江濤,歎曰:「天所以限南北也。」使張遼乘舟,與曹休至海陵。是歲,遼薨於江都。後屬吳。孫亮建興二年,使衛尉馮朝城廣陵。晉亦為廣陵郡。東晉末,以廣陵控接三齊,故青、兗二州刺史皆鎮於此。宋亦置廣陵郡,文帝兼置南兗州。領郡九,理於此。齊並因之。梁亦曰南兗州。北齊改為東廣州,復曰南兗州。後周改為吳州。隋初為揚州,置總管府;煬帝初府廢,又為江都郡,後帝徙都而喪國焉。煬帝制。江都太守秩與京尹同。大唐初為兗州,後改為邗州,後又改為揚州,為大都督府,其後或為廣陵郡。領縣七:
 
4
古揚州: 江都秦廣陵縣。
 
5
古揚州: 江陽高齊曰廣陵,隋改之。
 
6
古揚州: 海陵漢舊縣。
 
7
古揚州: 高郵漢舊縣。
 
8
古揚州: 六合楚棠邑,伍尚為棠邑大夫,即此也。漢曰棠邑縣。晉安帝置秦郡。北齊置秦州。後周改為方州。有瓜步山、石梁溪。
 
9
古揚州: 揚子
 
10
古揚州: 天長梁於石梁置涇州。
 
11
古揚州: 淮陰郡東至海二百十五里。南至廣陵郡三百里。西至臨淮郡一百九十里。北至臨淮郡漣水縣淮水七十五里。東南到廣陵郡海陵縣八十五里。西南到鍾離郡招義縣四百二十里。西北到臨淮郡二百六十三里。東北到淮口入海水路一百七十九里。去西京二千五百一里,去東京千六百六十里。戶二萬六千一百一十八,口一十四萬二千九十。
 
12
古揚州: 楚州今理山陽縣。春秋時屬吳,吳將伐齊,自廣陵掘江通淮,即此也。戰國時屬楚。秦屬九江郡。漢屬臨淮郡。後漢屬廣陵郡、下邳國。晉屬臨淮、廣陵二郡地。東晉為重鎮,元帝以劉隗屯守。隗,午最反。穆帝時,中郎將荀羡北征詩序云:「淮陰舊鎮,地形都要,水陸交通,易以觀釁。沃野有開殖之利,方舟運漕,無地屯兵,及營立城池焉。」安帝時,立山陽郡。宋因之。北對清、泗,臨淮守險,有陽平石鱉,田稻豐饒。其後僑立兗州。入齊,因以兗州為重鎮。梁初得之,後入後魏。隋初廢山陽郡,後置楚州;煬帝初州廢,并入江都郡。大唐武德四年,為東楚,八年改為楚州,或為淮陰郡。領縣五:
 
13
古揚州: 山陽漢射陽縣地。晉立山陽郡。或云:漢吳王濞反於廣陵,山陽王率眾於此拒之,因以山陽為名。
 
14
古揚州: 鹽城漢鹽瀆縣。晉安帝更名為鹽城。
 
15
古揚州: 盱眙秦東陽縣城在縣東,陳嬰為東陽令史,即此。項羽立楚懷王,都盱眙。至漢,以為縣。晉安帝立盱眙郡。有都梁山。宋文帝時,後魏太武帝南侵,臧質守盱眙,魏師以數十萬眾攻圍三旬,不拔而退,即今縣城。
 
16
古揚州: 淮陰
 
17
古揚州: 安宜漢平安縣地。魏鄧艾築石鱉城,在今縣西八十里,以營田也。
 
18
古揚州: 鍾離郡東至淮陰郡四百二十里。南至廬江郡三百三十里。西至彭城郡界九十五里。北至臨淮郡二百二十里。東南到永陽郡二百二十六里。西南到壽春郡二百二十里。西北到彭城郡四百五十八里。東北到臨淮郡二百一十里。去西京二千一百五十里,去東京千三百一十三里。戶二萬五百五十三,口十三萬八千三百六十一。
 
19
古揚州: 濠州今理鍾離縣。春秋末鍾離子之國。昔禹會諸侯於塗山,即其地也。今鍾離縣西百里有塗山是也。左傳注曰:「塗山在壽春縣東北。」太康地記云:「塗山,古當塗國。」應劭曰「禹所娶塗山侯國」,即此也。舊有當塗縣,晉安帝立馬頭郡,北齊因之,隋改為塗山縣。今廢。魯成公時,叔孫僑如會吳於鍾離。昭公時,楚子為舟師以略吳疆,吳遂滅巢及鍾離而還。楚平王時,吳之邊邑卑梁女子,與楚邊邑鍾離小僮爭桑,兩家交怒相攻,遂滅卑梁人。卑梁大夫怒,發邑兵攻鍾離。楚王聞之,怒,發國兵滅卑梁。吳王大怒,亦發兵,使公子光攻楚,遂滅鍾離、居巢,楚恐而城郢。則鍾離互為吳、楚之邊邑。戰國時屬楚。秦屬九江郡,二漢因之。晉初屬淮南郡,後僑置徐州;安帝時,置鍾離郡。宋齊因之,兼置徐州,領郡理於此。亦為重鎮。明帝時,頻為後魏攻圍,徐州刺史蕭惠休、蕭坦守,不下而退。梁因之。北齊改鍾離郡為西楚州。隋改曰濠州,因濠水為名。濠音豪。煬帝復置鍾離郡。大唐武德八年,為濠州,或為鍾離郡。領縣三:
 
20
古揚州: 鍾離漢舊縣。縣東四里有古鍾離城,即魯昭公四年楚城鍾離,至二十四年為吳所滅是也。又縣東一里有廢小東城,宋書云:泰始二年,築之,以鎮濠口。又郡東有公路城,即袁術所築。有梁荊山堰城,在郡城西百一十二里。梁武帝天監十三年,魏降人王足陳計,求堰淮水以灌壽陽,足引北方童謠曰:「荊山為上格,浮山為下格,潼泡為激溝,併灌鉅野澤。」潼音同。泡,浦包反。武帝遂發徐揚人,率二十戶取五丁以築之。令太子右衛率康絢護堰之作,役人及戰士,有眾二十萬。於鍾離南起浮山,北抵巉石,依岸以築土,合脊於中流。至十四年四月,堰將合,淮水漂疾,輒復決潰,眾患之。或謂江淮多有蛟龍,能飛風雨,決壞崖岸。其性惡鐵,因是引東西二冶故鐵器,大則釜鬲,小則鋘鋤,數千萬斤,沈於堰所,猶不能合。乃伐樹為井幹,填以巨石,加土其上。緣淮百里內,岡陵木石,無巨細必盡。負擔者肩上皆穿,夏日疾疫,死者相枕,蠅蟲晝夜聲相合。是冬又寒甚,淮泗盡凍,死亡者十七八。十五年四月,堰乃成。其長九里,下闊百四十丈,上廣四十五丈,高三十丈,深十九丈五尺。夾之以隄,並樹杞柳。軍人安堵,列居於上。其水清潔。俯視居人墳墓,了然皆在其下。或人謂絢曰:「四瀆,天所以節宣其氣,不可久塞。」而水之所及,夾淮方數百里地。魏壽陽城戌,移頓於八公山。此南居人,散就岡壟。至秋八月,淮水暴長,堰果悉壞決,奔流於海。有濠水,即莊、惠觀魚之處。
 
21
古揚州: 定遠漢曲陽縣,在淮曲之陽,故名之,其故城在今縣西。又有秦漢東城縣,在今縣東南,逐項羽之處,梁置臨濠郡。有古陰陵城,即項羽奔至陰陵失道之所,王莽改為陽陵。
 
22
古揚州: 招義漢淮陵縣也,宋僑置濟陰郡於此。
 
23
古揚州: 壽春郡東至鍾離郡二百二十里。南至同安郡八百里。西至汝陰郡二百五十八里。北至汝陰郡下蔡縣二百九里。東南到廬江郡三百里。西南到弋陽郡四百六十三里。西北到汝陰郡二百五十八里。東北到鍾離郡二百二十里。去西京二千一百一十九里,去東京千三百九十里。戶二萬九千七百十七,口十五萬三千一百九十二。
 
24
古揚州: 壽州今理壽春縣。戰國時楚地。秦兵擊楚,楚考烈王東徙都壽春,命曰郢,即此地也。今郡羅城,即考烈王所築。今郡子城,即宋武帝所築。秦滅楚,虜王負芻,其地為九江郡。江自廬江分為九道。後項羽封英布為九江王,都六,即此也。漢高帝更名淮南國,武帝復為九江郡。後漢因之,兼置揚州。領郡六,理於此。袁術為曹公所擊敗,奔九江,後遂僭號,以九江太守為淮南尹。魏曰淮南郡,仍舊揚州,為重鎮。毌丘儉、諸葛誕為刺史,皆鎮於此。三國時,江淮為戰爭之地,其閒數百里,無復人居。晉平吳,其人各還本故,復立為淮南郡,兼置揚州。領郡十八,理於此。其後中原亂,胡寇屢南侵,又以蘇峻、祖約之亂,淮南人渡江者轉多,乃於江南僑立淮南郡及當塗、逡遒等縣。逡七循反。遒音秋。東晉亦為重鎮。明帝時,祖約屯守,後陷石勒。季龍死後,復理之。今郡西十五里,即謝玄破苻融之處。晉伏滔云:「彼壽春者,南引汝潁之利,東連三吳之富。北接梁宋,平塗不過七百;西接陳許,水陸不出千里。外有江湖之阻,內保淮、淝之固。龍泉之陂,良田萬頃;舒六之貢,利盡蠻越也。」宋屬淮南郡。初,晉元帝永昌中,荊河州刺史祖約鎮於此,後或理江北,或理江南,無定所也。至宋義熙十二年,劉義慶又鎮此,以撫邊荒,捍禦疆埸。齊因之,兼置荊河州,領郡理於此。為重鎮。齊高帝初,遣垣崇祖鎮壽陽,謂之曰:「我新有天下,後魏必送劉昶為辭。壽春賊之所衝,深為之備。」俄而魏大將軍王肅送劉昶,兵二十萬掩至而敗還。後魏曰揚州。蕭齊東昏永元初,守將裴叔業,以城叛降後魏。梁置南荊河州。武帝普通七年克之,擒魏將李憲,尋改為南荊河州。後周曰揚州。隋文帝改曰壽州,煬帝初,復為郡。大唐為壽州,或為壽春郡。領縣五。
 
25
古揚州: 壽春漢舊縣。東晉以鄭皇后諱,改為壽陽,宜春曰宜陽,富春曰富陽,凡名「春」,悉改之。今縣東四十餘里,宋殷琰築四壘於此。此郡在齊梁閒有淮南、梁郡、北譙、汝陰等郡,隋初並廢。有八公山。
 
26
古揚州: 安豐春秋時六國,昔皋繇所封,葬於此。有漢六安郡故城在南。梁置陳留、安豐二郡。有芍陂,楚孫叔敖所起,崔寔月令曰「叔敖作期思陂」,即此。後漢王景為廬江太守,重修起之,境內豐給。其陂徑百里,灌田萬頃。齊梁帝立屯田,無復輸運。芍音鵲。
 
27
古揚州: 霍丘漢松滋縣。梁置安豐郡,即今縣城。魏毋丘儉敗,安豐津都尉部人斬之,即城北津是也。
 
28
古揚州: 盛唐漢霍山縣,天寶中改焉。晉永和中,謝尚鎮馬頭城,即今縣北也。    霍山天寶中,割盛唐縣置,漢潛縣是也。
 
29
古揚州: 永陽郡東至廣陵郡三百里。南至歷陽郡一百九十八里。西至鍾離郡二百六十里。北至淮陰郡一百六十二里。東南到歷陽郡烏江縣一百六十一里。西南到廬江郡慎縣界一百六十二里。西北到鍾離郡一百二十六里。東北到淮陰郡盱眙縣二百四十四里。去西京二千五百六十四里,去東京千五百八十七里。戶二萬六千二百一十一,口十四萬一千二百二十七。
 
30
古揚州: 滁州今理清流縣。戰國時屬楚。秦及二漢,九江郡之地。晉屬淮南郡。宋屬新昌郡。齊置南譙郡。梁屬南譙州。梁末屬北齊,兼置新昌郡,又徙南譙州於新昌,即今郡是也。隋初廢新昌郡,改南譙為滁州;煬帝初州廢,併其地入江都郡。大唐復置滁州,或為永陽郡。領縣三:
 
31
古揚州: 清流漢全椒縣地。舊曰頓丘,隋改名。
 
32
古揚州: 全椒漢舊縣也。梁置北譙郡,北齊改為臨滁郡,後周復曰北譙。隋為滁縣,大業初為全椒。有漢阜陵縣故城,在今縣之南也。
 
33
古揚州: 永陽
 
34
古揚州: 歷陽郡東至宣城郡二百五十六里。南至宣城郡二百五十六里。西至廬江郡二百九十五里。北至永陽郡一百九十八里。東南到宣城郡二百五十六里。西南到廬江郡三百八十五里。西北到廬江郡三百二十三里。東北到廣陵郡三百六十里。去西京二千六百五十二里,去東京千八百一十里。戶二萬二千一百三十二,口十一萬六千一十六。
 
35
古揚州: 和州今理歷陽縣。戰國時楚地。秦屬九江郡。二漢因之,漢末兼置揚州。領郡六。自壽春徙理於此。吳為重鎮。建安十七年,築濡須塢,呂蒙、周泰皆為守將。二十一年,曹公自來攻圍。吳黃武二年,魏軍又攻,不拔。晉為淮南郡地,東晉為歷陽郡。宋因之,兼置南荊河州。領郡十三,理於此。齊梁並因之。梁末屬北齊,置和州及歷陽郡。隋煬帝初州廢,而歷陽郡如故。大唐復為和州,或為歷陽郡。領縣三:
 
36
古揚州: 歷陽漢舊縣。後漢揚州刺史所理。西南百八十里有濡須水,孫權築塢於此,以拒曹公。
 
37
古揚州: 烏江本烏江亭,漢東城縣也。梁置江都郡,北齊改為密江郡,陳改為臨江郡,後周改為烏江郡,隋為烏江縣。
 
38
古揚州: 含山
 
39
古揚州: 廬江郡東至歷陽郡二百九十五里。南至同安郡四百里。西至壽春郡界二百一十五里。北至鍾離郡三百三十里。東南到柵口三百八十四里。西南到同安郡四百七十六里。西北到壽春郡三百里。東北到永陽郡全椒縣一百四十五里。去西京二千三百八十七里,去東京千五百六十九里。戶三萬八千三百二十九,口十七萬七千九百三十四。
 
40
古揚州: 廬州今理合肥縣。古廬子國也。春秋舒國之地。昔成湯放桀,芮伯命巢,左傳曰「自廬以往」,又云「徐人取舒」,舒國,今舒城縣。皆此地也。戰國時屬楚地。秦屬九江郡。漢為九江、廬江二郡,後漢亦然。魏為重鎮,建安二十年,張遼守之。吳主孫權率十萬眾攻圍,遼以八百人破之。明帝時,以滿寵都督揚州諸軍,鎮於此。滿寵上表,請合肥縣西北三十里,有奇險可依,更立城名新城。吳主孫權自出,欲圍新城,以其遠水,積二十日,不敢下船而退。後諸葛恪圍新城,亦不剋。晉為淮南、廬江二郡地。梁置汝陰郡及南荊河州,尋改為合州,為重鎮。隋初改為廬江州,煬帝初州廢,置廬江郡。大唐為廬州,或為廬江郡。領縣五:
 
41
古揚州: 合肥漢舊縣,故城在北。夏水出城父東南,至此與肥水合,故曰合肥。有濡須水。梁曰汝陰縣。北齊分置北陳郡。古巢湖在今縣東南。
 
42
古揚州: 慎漢逡遒縣故城在東南。魏置平梁郡。
 
43
古揚州: 巢漢居巢縣也。古巢伯之國。湯放桀於南巢,即此也。曹公末年,使夏侯惇屯於此。楚范增墓在縣東。
 
44
古揚州: 廬江梁置相州。漢龍舒縣故城在西。故漢廬江郡亦在此。
 
45
古揚州: 舒城古舒國也。
 
46
古揚州: 同安郡東至宣城郡八百五十里。南至潯陽郡五百七十二里。西至蘄春郡四百里。北至廬江郡四百里。東南到潯陽郡五百七十二里。西南到蘄春郡三百七十二里。西北到壽春郡八百里。東北到廬江郡四百七十六里。去西京二千八百六十一里,去東京千八百九十三里。戶三萬五千五百二十四,口十六萬一千四十。
 
47
古揚州: 舒州今理懷寧縣。古皖國也,春秋時有皖國。史記曰,皖,夏姓,皋繇之後。皖音患。亦舒國之地。舒國說在廬江郡。戰國時屬楚。秦屬九江郡。二漢屬廬江郡。獻帝時,吳克皖城,遂為重鎮。赤烏四年,諸葛恪屯之。晉安帝置晉熙郡,宋齊皆因之。梁置荊河州,後改為晉州。北齊改曰江州。陳又曰晉州。隋初曰熙州,煬帝置同安郡。大唐為舒州,或為同安郡。領縣五:
 
48
古揚州: 懷寧漢皖縣。有灊山,一名天柱山。有皖水。灊音潛。
 
49
古揚州: 宿松漢皖縣地。梁置高塘。有雷水。江水自鄂陵分為九派,會於此縣界洲上,三百餘里合流,謂之九江口。東得武林洲,即桑落洲之下尾。
 
50
古揚州: 望江漢皖縣地。晉大雷戍在此。陳置大雷郡。
 
51
古揚州: 太湖漢皖縣地。隋曰晉熙。
 
52
古揚州: 桐城
 
53
古揚州: 蘄春郡東至同安郡四百里。南至江夏郡永興縣界四百二十里。西至齊安郡二百三十里。北至壽春郡霍丘縣界四百五十里。東南到潯陽郡二百五十里。西南到江夏郡五百里。西北到弋陽郡殷城縣界三百九十五里。東北到同安郡三百七十二里。去西京二千五百六十里,去東京千八百二十四里。戶二萬五千六百二十,口十七萬一百九十八。
 
54
古揚州: 蘄州今理蘄春縣。春秋以來皆楚地。秦屬九江郡。二漢屬江夏郡。吳為蘄春郡,晉省而屬弋陽郡。北齊置雍州,後周改曰蘄州。隋煬帝初州廢,置蘄春郡。大唐復為蘄州,或為蘄春郡。領縣四:
 
55
古揚州: 蘄春漢舊縣。北齊置齊昌郡。
 
56
古揚州: 黃梅漢蘄春縣地。有黃梅山。宋置南新蔡郡。隋以為黃梅縣。
 
57
古揚州: 蘄水有蘄水也。
 
58
古揚州: 廣濟蔡山出大龜,尚書云「九江納錫大龜」,即此。
 
59
古揚州: 弋陽郡東至壽春郡霍丘縣界二百一十里。南至齊安郡三百五十里。西至義陽郡二百二十里。北至汝南郡褒信縣,淮水中流分界六十七里。東南到壽春郡霍山縣界三百二十八里。西南到齊安郡三百五十里。西北到義陽郡二百四十七里。東北到壽春郡四百六十三里。去西京一千八百六十五里,去東京九百七十五里。戶三萬七百七十,口十四萬七千二百二十九。
 
60
古揚州: 光州今理定城縣。春秋時黃國也,亦弦國之地。魯僖公五年,楚人滅弦。弦在弋陽軑縣。軑,徒計反。秦屬九江郡。二漢屬汝南、江夏二郡。魏分置弋陽郡,晉、宋、齊皆因之。梁末,置光州。後魏置弋陽郡。北齊為南郢州。後周為淮南郡。隋煬帝初,為弋陽郡。大唐為光州,或為弋陽郡。領縣五:
 
61
古揚州: 定城春秋黃國也。漢有弋陽縣,故城在今縣西。
 
62
古揚州: 光山春秋弦國之地。漢西陽縣也。晉為光城縣。
 
63
古揚州: 固始春秋時寢縣。寢或為沈。楚封孫叔敖之子在此。有叔敖祠。北齊置北建州,尋廢州,置新蔡郡。後周置澮州。
 
64
古揚州: 仙居漢軑縣也。今縣北四十里,有古軑縣城。今縣東有弦亭。
 
65
古揚州: 殷城漢期思縣地。梁以項城為殷城,以鎮流人。大蘇山,在今縣東南四十里,出石斛。
 
66
古揚州: 宣城郡東至吳興郡三百八十七里。南至新安郡三百八十三里。西至廬江郡六百四十三里。北至丹陽郡四百五十里。東南到餘杭郡四百九十六里。西南到潯陽郡一千八里。西北到歷陽郡二百五十六里。東北到晉陵郡五百里。去西京二千九百五十里,去東京二千四百二十里。戶十一萬七千一百九十五,口八十七萬九千四百四十四。
 
67
古揚州: 宣州今理宣城縣。春秋時屬吳,後屬越,越滅屬楚。秦屬障郡。二漢為丹陽郡。吳為重鎮。孫皓時,以何植為牛渚督。晉師來伐,遣王渾向牛渚。晉武帝分置宣城郡。丹陽郡移於建康是也。宋齊梁陳皆因之。陳以為重鎮。隋平陳,郡廢,置宣州;煬帝改為宣城郡。大唐為宣州,或為宣城郡。領縣十:
 
68
古揚州: 宣城漢宛陵縣。有敬亭山。
 
69
古揚州: 當塗有蕪湖。牛渚圻亦謂之采石,險固可守處。姑熟浦。漢蕪湖縣故城在今縣東南。隋平陳,韓擒虎襲陷之,遂滅陳。今縣城即晉姑熟城也。又于湖故城在縣南。
 
70
古揚州: 涇漢舊縣,故城在今縣東,有涇水、陵陽山。
 
71
古揚州: 溧水水名。
 
72
古揚州: 溧陽漢舊縣,伍子胥奔吳,乞食,即此。有溧水也。
 
73
古揚州: 南陵漢宣城縣故城在東。又有漢當塗縣故城,在東南。梁置南陵郡,陳置北江州。有戰鳥圻,孤在江中,本名孤圻,昔晉桓溫舉兵東下,住此。圻中宵鳥驚,溫謂官軍圍之,既而定,群鳥驚噪,俗因曰戰鳥。有鵲洲,左傳云「昭公五年,楚敗吳於鵲岸」,即此也。
 
74
古揚州: 綏安梁末置大梁郡,又改為陳留郡。有漢廣德故城。
 
75
古揚州: 寧國
 
76
古揚州: 太平
 
77
古揚州: 青陽
 
78
古揚州: 秋浦郡東至……南至……西至……北至……東南到……西南到……西北到……東北到……去西京去東京……戶一萬九千……口八萬七千九百六十七。
 
79
古揚州: 池州今理秋浦縣,分宣州置。歷代土地與宣州同。領縣四:
 
80
古揚州: 青陽
 
81
古揚州: 秋浦
 
82
古揚州: 至德
 
83
古揚州: 石埭

※※※

漢代之後 -> 隋唐 -> 通典 -> 職官九

 

《職官九》

 

 

 

※※※

漢代之後 -> 隋唐 -> 通典 -> 諸卿下

《諸卿下》 

《內侍省》
1
內侍省: 內侍 內常侍 內給事 內謁者監 內寺伯 掖庭局 宮闈局 奚官局 內僕局 內府局
 
2
內侍省: 天文有宦者四星,在帝座之西。周官有宮正、宮伯、皆主王宮,中官之長。宮人、掌王之六寢。內宰、理王內之政令,以陰禮教六宮。閽人、掌守王宮。寺人。掌王之內人及女宮。戰國時,有宦者令。趙有宦者令繆賢是。秦少府屬官有中書謁者令、丞。又有將行、衛尉、少府各一人。並皇后卿。漢景帝中元六年,改將行為大長秋。顏師古曰:「秋者,收成之時,長者,恆久之義,故以為皇后官名。」或用中人,或用士人。中人,閹人。成帝加置太僕一人,掌太后輿馬,通謂之皇太后卿,皆隨太后宮為官號,在正卿上,無太后則闕。衛尉在衛尉上,少府在少府上之類是也。又有長信詹事,掌皇太后宮。景帝六年,更名長信少府。平帝元始四年,更名長樂少府。帝祖母稱長信宮,帝母稱長樂宮,故有長信少府、長樂少府,職如長秋,位在長秋上,及職吏皆宦者也。後漢常用宦者,職掌奉宣中宮命,凡給賜族親,當謁見者關通之,中宮出則從。屬官有丞、中宮僕、謁者、私府署令。初,秦又置中常侍官,參用士人,皆銀璫左貂,給事殿省。漢制,置侍中、中常侍各一人,省尚書事,黃門侍郎一人,傳發書奏,皆用姓族。後漢中常侍贊導內事,顧問應對。永平中,始定員數,中常侍四人,漢舊儀曰:「秩千石,得出入臥內,舉法省中。」省中即禁中也。成帝外家王禁貴重,朝中為諱禁曰省。小黃門十人。自明帝以後,員數稍增,改以金璫右貂,兼領卿署之職。自和熹太后以女主稱制,不接公卿,乃以閹人為常侍、小黃門,通命兩宮,自此以來,悉用閹人,不調他士。自安迄桓,權任尤重,手握王爵,口含天憲。桓帝既與宦官謀誅梁冀,乃封宦者五人,單超、徐璜、具瑗、左悺、唐衡也。同日為侯,皆食邑,故世號「五侯」焉。宦者鄭眾字季產,事和帝,一心王室。每策勳班賞,辭多受少,由是常與議事。中官用權,自眾始也。又和帝時,中常侍蔡倫數犯顏匡弼。有宦者曹騰,歷常侍、長秋,封費亭侯,用事省闥三十餘年,奉事四帝,未嘗有過。其所進達,皆海內名人。又有宦者奇音、良賀等,皆清儉,足以勸俗也。楊秉為太尉,奏請免中常侍侯覽、具瑗等官。尚書召對秉掾屬曰:「公府外職,而劾近官,經典漢制,有故事否?」秉使對曰:「春秋趙鞅以晉陽之甲,逐君側之惡。又傳曰:『除君之惡,惟力是視。』鄧通戲慢,申屠嘉召責,文帝請之。漢制故事,三公之職,無所不統。」帝不得已,遂免覽官,削瑗國。及袁紹大誅宦者之後,永巷、掖庭復用士人,閫闈出入,莫有禁切,侍中、侍郎、門部騶宰,中外雜錯,醜聲彰聞。魏改漢制,太后三卿在九卿下;晉復舊,在同號卿上,有后則置,無后則闕。齊鬱林王立,文安太后即尊號,以宮名置宣德衛尉、少府、太僕。梁有弘訓太后,亦置屬官。陳亦有太后三卿。後魏大長秋掌顧問應對,自文明馮后,閹官用事,大者令、僕,小者卿、守。宦者趙黑為選曹尚書。北齊有中侍中省,置中侍中二人,中常侍四人,掌出入門閤。又有長秋寺,置卿、中尹各一人,掌諸宮閤,領掖庭等令,並用宦者。後周有司內上士、小司內中士、巷伯中士等官。隋曰內侍省,領內侍、內常侍等官。內侍即舊長秋也,內常侍即舊中常侍。煬帝改內侍省為長秋監,置令一人,少令一人,丞二人,並用士人,餘用宦者,領掖庭、宮闈、奚官三署,亦參用士人。大唐武德初,改為內侍省,皆用宦者。龍朔二年,改為內侍監,咸亨元年復舊。光宅元年,改為司宮臺,神龍元年復舊。有內侍四人,掌知宮內供奉,中宮駕出則夾引,總判局事。舊二人,開元中加二人。貞元七年三月敕:「內侍五品以上,許養一子,仍以同姓者,初養日不得過十歲。」內常侍六人,通判省事。屬官有內給事八人,內謁者監六人,內寺伯二人,寺人六人,領掖庭、宮闈、奚官、內僕、內府等五局。神龍元年以後,始以中使出監諸軍兵馬。寶應元年五月,敕諸道州所承上命,須憑正敕可施行,不得懸便信中使宣敕即遵行。
 
3
內侍省: 內給事:周禮內小臣之職,掌王后之命,后出入,前驅。後漢少府有給事黃門,掌侍左右,止在內宮,關通中外及中宮以下眾事。自魏晉至於梁陳無其職。後魏有中給事中,後改為中給事。北齊中侍中省有中給事中四人。煬帝改為內承直。大唐復為內給事,置八人。
 
4
內侍省: 內謁者:後漢大長秋屬官有中宮謁者三人,主報中章。後魏、北齊有中謁者僕射。隋內侍省有內謁者監六人,內謁者十二人。大唐因之。
 
5
內侍省: 內寺伯:周禮寺人,掌王之內人及女宮之戒令。隋內侍省有內寺伯二人。大唐因之。
 
6
內侍省: 掖庭局令:秦置永巷,漢武更名掖庭,置令,掌宮人簿帳、公桑、養蠶及女工等事。後漢掖庭令掌後宮貴人采女,又有永巷令,典官婢,皆宦者,並屬少府。大唐置二人。
 
7
內侍省: 宮闈局:令二人。隋置令,掌宮內門閤之禁及出納神主,并內給使名帳、糧廩事。大唐因之。
 
8
內侍省: 奚官局:令二人。齊、梁、陳、隋有奚官署令,掌守宮人、使藥、疾病、罪罰、喪葬等事。大唐置二人。
 
9
內侍省: 內僕局:令二人。後漢有中宮僕,掌車輿、雜畜及導等。大唐置二人。
 
10
內侍省: 內府局:令二人。漢有內者局令。隋曰內者。大唐為內府,置令二人,掌內庫出納、帳設、澡沐等。
 
《少府監》
1
少府監: 監 丞 主簿 中尚、左尚、右尚、織染、掌冶等五署 暴室等丞
 
2
少府監: 少府,秦官。漢因之,是為九卿,掌山海池澤之稅,以給供養。應劭曰:「山海池澤之稅,名曰禁錢,以給私養,自別為藏。少者,小也,故稱少府。」顏師古曰:「大司農供軍國之用,少府以養天子也。」天子曰少府,諸侯曰私府,漢時官有私府長,掌禁錢。後光武改屬司農也。王莽曰共工。後漢少府卿一人,掌中服御之諸物,衣服、寶貨、珍膳之屬,朝賀則給璧。後漢東平王蒼為驃騎,正月朔朝,蒼當入賀。故事,少府給璧。時陰就為少府,貴傲不奉法,漏將盡,而求璧不得。蒼掾朱暉,遙見少府主簿持璧,乃往紿曰:「試請睹之。」既得而馳奉之,就復以他璧朝。紿,徒改反。凡中書謁者,尚書令、僕,侍中,中常侍,黃門,御史中丞以下皆屬焉。孔融字文舉,以將作大匠為少府。晉制,銀章青綬,五時朝服,進賢兩梁冠,絳朝服,佩水蒼玉。哀帝末,省并丹陽尹,孝武復置。宋少府領左右尚方、御府、東冶、南冶、平準等令、丞。齊又加領左右銀鍛署。梁少府為夏卿,位視尚書左、右丞。陳因之。後魏少府謂之六卿,以少府、宗正、太僕、廷尉、司農、鴻臚為六卿。至孝文太和中,易制官品,遂改少府為太府。北齊無少府,其尚方等署皆隸太府。至隋煬帝大業五年,又分太府為少府監,置監及少監,復領尚方、織染等署,後又改監、少監並為令。大唐武德初,置軍器監,廢少府監。貞觀元年五月,分太府中尚坊、織染坊、掌冶坊署,置少府監。龍朔二年,改為內府監,咸亨元年復舊。光宅元年,改為尚方監,神龍元年復舊。監一人,總判。少監二人,通判。初少監一人,太極元年加一人。領中尚、左尚、右尚、織染、掌冶等五署。開元十年五月,於北都置軍器監,至二十六年五月廢。
 
3
少府監: 丞:漢有六人,後漢省五,而有一丞,其後歷代皆一人。山公啟事曰:「中郎衛昱,往為少府丞,其有損益。」大唐置四人。
 
4
少府監: 主簿:晉置二人,自後歷代一人,大唐有二人。
 
5
少府監: 中尚署:周官為玉府。秦置尚方令,漢因之。後漢主作手工作、御刀劍、玩好器物及寶玉作器。宦者蔡倫為尚方令,監作祕劍及諸器械,莫不精工堅密,為後代法。兩漢又有考工令,主作兵器,其職稍同。考工令作兵器,兵器成則傳執金吾入武庫。及主織綵諸雜工,初屬少府,中屬主爵,光武時屬太僕。漢末分尚方為中、左、右三尚方。魏晉因之,自過江,唯置一尚方,哀帝以隸丹陽尹。宋武帝踐祚,以相府作部配臺,謂之左尚方,而本署謂之右尚方,並掌造軍器。又以相府細作配臺,即其名置令一人,隸門下。孝武大明中,改曰御府。御府,二漢已有之,典官婢作褻衣服補浣之事。魏晉猶置其職,江左乃省焉。後廢帝初,省御府,置中署,隸右尚方。則漢之考工令如宋之尚方令,尚方令如宋中署矣。齊置左右尚方令各一人。梁有中、左、右尚方。北齊亦三尚方,隸太府。隋煬帝分隸少府。大唐省「方」字,有中、左、右三尚署,令、丞各一人。中署掌宮內營造雜作,左署掌車輦、繖扇、膠漆、畫鏤等作,右署掌皮毛膠墨雜作、席薦等事。開元以後,別置中尚使以監之。
 
6
少府監: 織染署:令一人。周禮天官典絲掌受文織綵組焉,染人掌染絲帛。秦置平準令。韋昭辨釋名曰:「平準令,主染色,染有常平之法,故準而則之。」漢因之,及主物價、練染。初,少府屬官有東織、西織,成帝省東織,更名西織為織室。北齊中,尚方領涇州、雍州絲局、定州細綾局丞。後周有司織下大夫。隋有司織、司染二署,煬帝合為織染一署,令掌織紝組綬、綾錦、冠幘,并染色等。大唐因之,有令、丞。
 
7
少府監: 掌冶署:秦及漢郡國有鐵官。諸郡國出鐵者,置鐵官長、丞。晉冶令掌工徒鼓鑄,隸衛尉。江左以來省衛尉,始隸少府。宋有東冶、南冶,各置令、丞,東冶令、丞各一人,南冶令、丞各一人。而屬少府。齊因之。江南諸郡縣有鐵者,或置冶令,或置冶丞,多是吳所置。梁、陳有東、西冶。東冶重,西冶輕。其西冶即宋、齊之南冶。北齊諸冶屬太府。後周有冶工、鐵工中士。隋有掌冶署令、丞。大唐於京師置冶署,有令、丞各一人,掌造鑄金銀銅鐵,塗飾琉璃玉作等事。
 
8
少府監: 暴室丞,後漢暴室丞,宦者也,主中婦人疾病者,就此室理之。其皇后、貴人有罪,亦就此室。屬少府,其後無之。海丞,漢平帝置少府海丞一人,掌海稅,後無。果丞。與海丞同置,掌諸果實,後無。
 
《將作監》 
1
將作監: 監 丞 主簿 左校署 右校署 甄官署 中校署 東園主章令
 
2
將作監: 今將作,亦少皞氏以五雉為五工正,以利器用。雉有五種,故曰五雉。唐虞共工,周官考工之官,蓋其職也。秦有將作少府,掌治宮室。漢景帝中元六年,更名將作大匠。後漢位次河南尹,中元二年省,以謁者領之。章帝建初元年,復置。初以任隗為之,掌修作宗廟、路寢、宮室、陵園木土之功,并樹桐梓之類列於道側。後漢志注曰:「古者制以表道。」續漢書曰:「李固字子堅,遷大匠,常推賢貢士。孔融以將作大匠遷少府。」魏晉因之。江左至宋、齊,皆有事則置,無事則省。而梁改為大匠卿,陳因之。後魏亦有之。北齊有將作寺,其官曰大匠。兼領功曹、主簿、長史、司馬等官屬。後周有匠師中大夫,掌城郭宮室之制;又有司木中大夫,掌木工之政令。隋與北齊同,至開皇二十年,改寺為監,大匠為大監,初加置副監。煬帝改大監、少監為大匠、少匠,五年,又改為大監、少監;十三年,又改大令、少令。大唐復皆為匠。龍朔二年,改將作為繕工監,大匠、少匠隨監名改。咸亨元年復舊。光宅元年,改為營繕監,神龍元年復舊。大匠一人,總判。少匠二人。通判。初一人,太極元年加置一人。天寶中,改大匠為大監,少匠為少監,領左校、右校、甄官、中校四署。
 
3
將作監: 丞:漢有二人,後漢一人,魏晉因之。東晉以後,有事則置,無事則省。梁又置一人,陳因之。後魏有之。北齊四人。後周曰匠師中士。隋二人。大唐四人。
 
4
將作監: 主簿:晉置,自後與丞同。隋二人,大唐因之。
 
5
將作監: 左、右校署:秦及漢初有左、右、前、後、中五校令,後唯置左、右校令。後漢因之,掌左、右工徒。後漢度尚自右校令擢拜荊州刺史。魏併左校、右校於材官。晉左、右校屬少府。宋以後並有左校令、丞。北齊亦有之。隋左右校令、丞屬將作,大唐因之。左校署令、丞二人。掌營構、木作、採材等事。右校署令、丞二人。掌營土作、瓦泥并燒石灰、廁溷等事。
 
6
將作監: 甄官署:令、丞一人。後漢有前、後、中甄官令,屬將作。晉有甄官署,掌磚瓦之事。宋、齊、北齊、隋悉有之。大唐因之,掌營磚石瓷瓦。
 
7
將作監: 中校署令:秦漢有,自後無。大唐置令、丞各一人,掌舟車、雜兵仗、廄牧。
 
8
將作監: 東園主章令:漢有之,武帝更名木工。如淳曰:「章謂木材也。舊將作大匠主材史名章曹掾。」顏師古曰:「今所謂木鍾者,蓋章聲之轉耳。東園主章掌材以供東園匠。」東園匠,官名,主作陵內器物,屬少府。大唐無。
 
《國子監》 
1
國子監: 祭酒 司業 丞 主簿 國子、太學、廣文、四門、律學、書學、算學等博士助教等
 
2
國子監: 孫卿在齊為三老,稱祭酒。胡廣曰:「凡官名祭酒,皆一位之元長。古者,賓得主人饌,則老者一人舉酒以祭地。」故以祭酒為稱。漢之侍中,魏之散騎常侍,功高者並為祭酒,用其義也。公府有祭酒,亦因其名。漢吳王濞年老不朝,為劉氏祭酒,則祭酒之名久矣。王莽以安車駟馬迎夏侯勝為講學祭酒,勝推而不受。又漢置博士,至東京,凡十四人,而聰明有威重者一人為祭酒,謂之博士祭酒,蓋本曰僕射,中興轉為祭酒。昭帝增博士弟子員滿百人,宣帝末增倍之。元帝時,詔能通一經者皆復。數年,郡國置五經百石卒史。成帝末,增弟子員三千人。平帝時,王莽增元士之子得受業如弟子,勿以為員,歲課甲科四十人為郎中,乙科二十人為太子舍人,丙科四十人補文學掌故。後漢安帝薄於藝文,博士倚席不講,學舍頹弊,鞠為園蔬,牧兒芻豎至於薪刈其下。順帝感翟酺之言,乃更修黌宇,凡所搆二百四十房,千八百五十室。試明經下第補弟子,增甲乙之科員各十人,餘郡國耆儒皆補郎、舍人。魏因之。晉武帝咸寧四年,初立國子學,置國子祭酒一人。永嘉中,又置儒林祭酒,以杜夷為之。國子,周之舊名,周官有師氏之職,即魏國子祭酒。周禮師氏以三德三行教國子。又有保氏而養國子以道,教之六藝也。晉介幘皁朝服,進賢兩梁冠,佩水蒼玉。舊視侍中、列曹尚書。劉毅、嵇紹並為此官。又袁瑰字山甫,為國子祭酒。時屢經喪亂,禮教陵遲。瑰上疏求立學徒,帝從之。國學之興,自瑰始也。又裴頠為祭酒,奏立太學,起講堂,築門闕,刻石寫五經也。宋代若不置學,則助教唯置一人,而祭酒、博士常置也。明帝泰始六年,以國學廢,初置總明觀祭酒一人,有玄、儒、文、史四科,科置學士各十人。齊高帝建元四年,有司奏置國學,祭酒準諸曹尚書,博士準中書郎,助教準南臺御史,選經學為先,若其人難備,給事中以還明經者,以本位領。其後國諱廢學。永明三年,立學,尚書令王儉領祭酒,學既建,乃省總明觀。八年,國子博士何胤單為祭酒,疑所服,陸澄等皆不能據,遂以玄服臨試,月餘日,博議定,乃服朱衣。齊、梁號為國師。梁王承字安期,為國子祭酒。承祖儉,父暕,並居此職,三代為國師,前代未有,當時以為榮。暕音簡。陳、後魏亦曰國子祭酒。其初定中原,先立太學,置五經博士。北齊國子寺有祭酒一人。隋開皇十三年,國子寺罷隸太常,凡國學諸官,自漢以下,並屬太常,至隋始革之。又改寺為學。仁壽元年,罷國子學,唯立太學一所,省國子祭酒、博士,置太學博士,總知學事。煬帝即位,改國子學為國子監,依舊置祭酒。大唐因之。龍朔元年,東都亦置。龍朔二年,改為司成館,又改祭酒為大司成,咸亨初復舊。光宅元年,改國子監為成均監,神龍元年復舊。領國子學、學生三百人。太學、學生五百人。四門、學生五百人,俊士八百人。律學、學生五十人。書學、學生三十人。算學,學生三十人。凡六學生徒二千二百一十人。每學各置博士,以總學事,及有助教等員。天寶九載,又於國子監置廣文館,領學生為進士業者。置博士、助教各一人,品秩與太學同。置祭酒一人,掌監學之政。皇太子受業,則執經講說,皆以儒學優重者為之。天寶九載,置廣文館學生進士。
 
3
國子監: 國子司業:煬帝大業三年,於國子監初置司業一人。禮曰:「樂正司業,父師司成。」因以為名。大唐置二人,副貳祭酒,通判監事。龍朔二年,改為少司成,咸亨初復舊。凡祭酒、司業,皆儒重之官,非其人不居。
 
4
國子監: 丞:隋置三人,大唐一人。
 
5
國子監: 主簿:北齊置。隋一人,大唐因之。
 
6
國子監: 國子博士:班固云,按六國時,往往有博士,掌通古今。又曰:博士,秦官,漢因之。漢博士多至數十人,冠兩梁。文帝時,博士朝服玄端,章甫冠。武帝建元五年,初置五經博士。宣帝、成帝之代,五經家法稍增,置博士一人。博士選有三科,高第為尚書,次為刺史,其不通政事,以久次補諸侯太傅。於時孔光為博士,數使錄冤獄,行風俗,以高第為尚書。叔孫通為博士,初制漢禮。又賈誼年二十餘,文帝召為博士,年最少。每有詔議下,諸老生未能言,誼盡為對之,人人各如其意。又元鼎中,徐偃為博士,使行風俗。偃矯制,使膠東、魯國鼓鑄鹽鐵。還奏事,張湯劾偃以矯制,法至死。偃以春秋之義,「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利萬人,專之可也。」湯不能詘。又公孫弘、董仲舒、朱雲、匡衡、疏廣、韋賢、張禹並為博士。後漢博士凡十四人,易:施、孟、梁丘、京氏;尚書:歐陽、大小夏侯;詩:齊、魯、韓氏;禮:大小戴;春秋:嚴、顏,各一博士。華嶠漢書曰:「初,欲立左氏傳博士,范升以為左氏淺末,不宜立。陳元聞之,乃詣闕上疏爭之,更相辯對,凡十餘上,帝卒立左氏學。」掌以五經教子弟,國有疑事,掌承問對。舊時從議郎為博士,其通叡異藝,入平尚書,出部刺史、諸侯守相,久次轉諫議大夫,中興高第為侍中,小郡若都尉。博士限年五十。其督郵板狀曰:「生事愛敬,喪沒如禮。理易、尚書、孝經、論語,兼崇載籍,窮微闡奧,師事某官,經明受謝。見授門徒尚五十人以上,正席謝生,三郡三人,隱居樂道,不求聞達。身無金痍痼疾,三十六屬,不與妖惡交通。王侯賞賜,行應四科,經任博士。」下言某官某甲保舉。順帝諱保,故稱守。安帝以博士多非其人,詔命三公、將軍、中二千石舉博士各一人,務得經明行高,卓爾茂異。是時群僚承風,凡所旌貢,綽有餘裕。後旋復故,遂用陵遲。初,平帝元始四年,改博士為博士師,後漢兼而存之,並擇儒者。桓榮、魯恭、戴憑等並為博士。魏及西晉朝博士置十九人。魏樂詳字文載,拜博士。於時太學初立,有博士十餘人,其學多偏,不敢親教,備員而已,唯詳五業並授。武帝咸寧四年,初立國子學,置國子博士一人,皆取履行清淳,通明典義,若散騎常侍、中書侍郎、太子中庶子以上,乃得召試。元帝時,荀崧上疏曰:「昔咸寧、太康、永嘉之中,侍中、常侍、黃門通洽古今、行為世表者,領國子博士。」宋、齊諸博士皆皁朝服,進賢兩梁冠,佩水蒼玉。梁國學有博士二人,天監四年,置五經博士各一人。魏、晉、宋、齊並不置五經博士,至此始置焉。舊國子學生限以貴賤,武帝欲招來後進,五館生皆引寒門雋才,不限人數。陳因之。後魏、北齊並有之。後魏崔逸為國子博士,每有公事,逸常被詔獨進,博士特命,自逸始也。隋仁壽元年,省國子博士;大業三年,復置一人。大唐增置二人。龍朔二年,改為司成宣業,咸亨初復舊。諸州府亦有經學博士一人。助教:晉咸寧四年,初立國子學,置助教十五人,以教生徒。江左及宋並十人。宋制,易、尚書、毛詩、禮記、周禮、儀禮、左傳、公羊、穀梁,各為一經;論語、孝經為一經,合十經,助教分掌。宋、齊並同。梁國子助教舊視南臺御史,品服與博士同,陳因之。後魏亦有。北齊置十人。隋置四人。大唐國子學助教三人,諸府、州、縣各有助教員。府、州二人,縣一人,學生各有差。
 
7
國子監: 太學博士:晉江左增置國子博士十六人,謂之太學博士,品服同國子博士。梁置太學博士八人,陳因之。後魏亦然。北齊國子寺有太學博士十人。後周置太學博士下大夫六人。隋初置太學博士五人,仁壽元年,罷國子,唯立太學,置博士五人;大業三年,減置二人。大唐因之。助教:後魏置。北齊亦有之,置二十人。後周曰太學助教上士。隋又曰太學助教,五人;大業三年,減三人。大唐因之。
 
8
國子監: 廣文館:博士一人,助教一人,並以文士為之,大唐天寶九載置。
 
9
國子監: 四門博士:後魏書劉芳表:「去太和二十年,立四門博士,於四門置學。按禮記曰『天子設四學』,鄭玄注:『同四郊之虞庠也。』今以其遼遠,故置於四門,請移與太學同處。」從之。北齊二十人,隋五人,大唐三人。助教:北齊國子寺有二十人,隋初則五人,大唐因之。直講四人,大唐初置,無員數,長安四年,始定為四員。大成二十人,大唐置,取貢舉及第人,簡聰明者,試書日誦得一千言,并日試策所習業等十條通七,然後補充,仍散官,祿俸賜會同直官例給。武太后長安中,省,而置直講,定為四員。
 
10
國子監: 律學博士:晉置,屬廷尉,衛覬奏請置律學博士,轉相教授,東晉以下因之。梁曰冑子律博士,屬廷尉。陳亦有律博士。後魏、北齊並有之。隋大理寺官屬有律博士八人。大唐因之,而置一人移屬國學。助教一人,從九品上。
 
11
國子監: 大唐置書學博士三人,又置典學二人。貞觀六年正月,命整治御府古今工書鍾、王等真跡,得千五百一十卷。太宗嘗謂侍中魏徵曰:「虞世南死後,無人可與論書。」徵曰:「褚遂良下筆遒勁,甚得王逸少體。」太宗即日召命侍讀。嘗以金帛購求王羲之書跡,天下爭齎古書,詣闕以獻,當時莫能辯其真偽,遂良備論所出,一無舛誤。武太后神功元年,謂鳳閣侍郎王方慶曰:「卿家多書,合有右軍遺跡。」對曰:「臣十代再從伯祖羲之書,先有四十餘紙,往貞觀十二年,太宗購求,先並以進訖。臣十一代祖導、十代祖洽、九代祖珣、八代祖曇首、七代祖僧綽、六代祖仲寶、五代祖騫、高祖規、曾祖褒,并九代三從伯祖晉中書令獻之以下二十八人書,共十卷,今進上。」太后御武成殿示群臣,仍令中書舍人崔融為寶章集以敘其事,復賜方慶,當時以為榮。算學博士二人,典學二人。
 
《軍器監》 
1
軍器監: 監 丞 主簿 甲坊署 弩坊署
 
2
軍器監: 後周武帝四年,初置軍器監。大唐武德初,置軍器監。貞觀元年,罷軍器大監,置少監,後省之,以其地隸少府監,為甲弩坊。開元初,復以其地置軍器使。至三年,以使為監,更置少監一員,丞二員,主簿一員,錄事一員,及弩坊等署。十一年,悉罷之,復隸少府,為甲弩坊。十六年,移其名於北都,置軍器監。亦嘗以太原尹兼領。天寶六載,復於舊所置軍器監,監一人,領甲坊、弩坊兩署。
 
3
軍器監: 丞、主簿各一人,大唐置。
 
4
軍器監: 甲坊署令、丞:周禮考工記曰:「函人為甲。」隋少府有甲鎧署,大唐改焉。
 
5
軍器監: 弩坊署令、丞:周禮司弓矢掌四弩。隋有弓弩署,大唐改焉。
 
《都水使者》
1
都水使者: 丞 主簿 舟楫署 河渠署
 
2
都水使者: 虞舜命益作虞,以掌山澤。周官有林衡、川衡二官,掌林麓川澤之禁。漢武帝元鼎二年,初置水衡都尉,顏師古曰:「山林之官曰衡。掌諸池苑,故稱水衡。」張晏曰:「主都水及上林苑,故曰水衡;主諸官,故曰都;有卒徒武事,故曰尉。」衡,平也。主平其稅也。掌上林苑,漢趙充國以中郎為水衡都尉,主舡官也。蓋主上林離宮燕休之處。王莽改曰予虞。後漢光武省之,并其職於少府。每立秋貙劉之日,輒暫置水衡都尉,貙劉,將祭大獵之名。貙,敕俱反。事訖省。初,秦漢又有都水長丞,主陂池灌溉,保守河渠,自太常、少府及三輔等,皆有其官。漢武帝以都水官多,乃置左、右使者以領之。劉向為左都水使者是也。又續漢百官志曰:「劉向領三輔都水。」至漢哀帝,省使者官。至東京,凡都水皆罷之,併置河隄謁者。漢之水衡都尉,本主上林苑,魏世主天下水軍舟船器械。晉武帝省水衡,置都水臺,有使者一人,掌舟航及運部,而河隄為都水官屬。元康中,復有水衡都尉。元康百官名及晉起居注曰:「陳慎、戴熊俱以都水使者領水衡都尉。」懷帝永嘉六年,胡賊入洛陽,都水使者奚濬先出督運得免。江左省河隄。諸公贊曰:「陳勰字太和,有巧思,為都水使者。」洛陽記云:「千金隄,勰所置。」宋都水使者,銅印墨綬,進賢兩梁冠,與御史中丞同。孝武帝初,省都水臺,罷都水使者,置水衡令,孝建元年復置。齊有都水臺使者一人。梁初與齊同,天監七年,改都水使者為大舟卿,位視中書郎,列卿之最末者,主舟航河隄。陳因之。後魏初皆有水衡都尉及河隄謁者、都水使者官,至永平二年,都水臺依舊置二使者。北齊亦置二使者。隋開皇三年,廢都水臺入司農,十三年,復置。仁壽元年,改臺為監,更名使者亦為監。煬帝又改為使者,尋又為監,加置少監,又改監及少監並為令,領舟楫、河渠二署。大唐武德八年,置都水臺,後復為都水署,置令,隸將作。貞觀中,復為都水監,置使者。龍朔二年,改都水使者為司津監丞,咸亨元年復舊。光宅元年,改都水監為水衡,置都尉;神龍元年,復為都水監,置使者二人,分總其事,不屬將作,領舟楫、河渠二署。
 
3
都水使者: 丞:漢有水衡丞五人,亦有都水丞。後漢、晉初都水使者有參軍二人,蓋亦丞之職任。宋因之。梁大舟卿有丞。陳因之。後魏、北齊又曰參軍。隋曰都水丞。大唐二人。
 
4
都水使者: 主簿:晉水衡都尉有之,為左、右、前、後、中五水衡令,悉皆有之。梁大舟卿亦有之。至隋又置,大唐因之。
 
5
都水使者: 舟楫署令:漢主爵中尉屬官有都船令丞,水衡都尉有楫櫂令丞。晉曰船曹吏。齊曰官船典軍。後周曰舟中士。隋為舟楫署令、丞。大唐因之,令、丞各一人。
 
6
都水使者: 河渠署:隋煬帝置,令、丞各一人。大唐因之。

※※※

漢代之後 -> 隋唐 -> 通典 -> 禮五十七

《禮五十七》 

《並有父母之喪及練日居廬堊室議》 
1
並有父母... : 周 晉 宋
 
2
並有父母... : 周制,曾子問曰:「並有喪如之何?何先何後?」並謂父母若親同者同月死也。孔子曰:「葬,先輕而後重,其奠也,先重而後輕,禮也。自啟及葬不奠,不奠,務於當葬者也。行葬不哀次。不哀次,輕於在殯者。反葬奠,而後辭於賓,遂修葬事。辭於賓,謂告將葬啟期也。其虞也,先重而後輕,禮也。」
 
3
並有父母... : 晉杜元凱云:「若父母同日卒,其葬,先母後父,皆服斬縗。其虞祔,先父後母,各服其服,卒事,反服父服。若父已葬而母卒,則服母之服;至虞訖,反服父之服;既練,則服母之服;喪可除則服父之服以除之,訖而服母之服。」
 
4
並有父母... : 賀循云:「父之喪服未竟,又遭母喪,當父服應竟之月,皆服祥祭之服,如除喪之禮,卒事,反母之喪服也。」
 
5
並有父母... : 又荀訥答問云:「代人有向曙毀廬作堊室,祭畢,居堊室見客者。或有於廬前設位。謂今可於廬前設位,著練服,事畢,服母服居廬。」
 
6
並有父母... : 庾氏問徐廣曰:「母喪已小祥而父亡,未葬,至母十三月,當伸服三年,猶厭屈而祥邪?」答曰:「按賀循云:『父未殯而祖亡,承嫡猶周,此不忍變父在也。』故自用父在服母之禮,靈筵不得終三年也。禮云:『三年之喪既葬,乃為前喪練祥。』則猶須後喪葬訖,乃得為前喪變服練祥也。」
 
7
並有父母... : 宋庾蔚之謂:「前喪既周,應毀廬為堊室,而後喪猶應居廬。古者受弔於庭階,廬堊室自是寢處之所。今雖以廬堊室為喪位,然自異於縗絰矣。母喪既練而父亡,為母伸服。乃問劉表諸儒及泰始制,皆云:『父亡未殯而祖亡,承祖嫡者不敢服祖重,為不忍變於父在也。況父在之日,母久已亡,寧可以父亡而變之乎!』意謂立服之旨,皆定於始制之日。女子大功之末可嫁,既嫁,必不可五月而除其服;男子在周服之內,出為族人後,亦不可九月而除矣。父為大夫,子為父後,降伯叔父大功,或已兩三月日而父亡,寧可得伸服周乎?是知凡服皆以始制為斷,唯有婦人於夫氏之親,被遣義絕,出則除之。」
 
《父未殯而祖亡服議》 
1
父未殯而... : 晉 宋
 
2
父未殯而... : 晉虞喜按:「賀循喪服記云:『父死未殯而祖父死,服祖以周;既殯而祖父死,則三年。此謂嫡子為父後者也。父未殯服祖以周者,父屍尚在,人子之義,未可以代重也。』喜以為三禮無有此條,殆是脫失。祖父正統,非為旁親。若父死未殯,服祖但周,則祖無倚廬,傳重在誰?假使祖為國君,己為嫡孫,祖歿己嗣,此受封於祖,祖之群臣服祖三年,而己為嫡孫,則服一周,齊縗送葬,斬杖無主,雖云屍在未忍,如大父何!」大父,祖也。
 
3
父未殯而... : 宋庾蔚之謂:「禮云『三日而不生,亦不生矣』。故君薨未斂,入門,升自阼階,明以生奉之也。父亡未殯,同之平存,是父為傳重正主,己攝行事,事無所闕。虞喜何謂無倚廬乎?孝子之所寢處,不關於主,闕之何嫌?若祖為國君,五屬皆斬,則孫無獨周之義。按賀循所記,謂大夫士也。」
 
《父喪內祖亡作二主立二廬議》 
1
父喪內祖... : 晉 宋
 
2
父喪內祖... : 晉韓伯為殷靈符問或人,答云:「昔亡伯喪未除,而祖母見背,從兄不廢父喪主,而為祖母居廬。郤太尉來弔,不以為非禮也。」
 
3
父喪內祖... : 宋庾蔚之謂:「父喪內祖又亡,則應兼主二喪。今代以廬為受弔之處,則立二廬是也。人為父喪來弔,則往父廬之所;若為祖喪來弔,則往祖廬之所。」 
 
《居重喪遭輕喪易服議》
1
居重喪遭... : 變除附○周 晉 宋
 
2
居重喪遭... : 周制,閒傳云:「斬縗之喪,既虞卒哭,遭齊縗之喪,輕者包,重者特。說所以易輕者之義也。既虞卒哭,謂齊縗可易斬服之節也。輕者可施於卑,服齊縗之麻以包斬縗之葛,謂男子帶、婦人絰也。重者宜主於尊,謂男子之絰,婦人之帶,特其葛不變之也。言包特者,明於卑者可以兩施,而尊者不可貳也。吳射慈云:「斬縗,既葬,縗裳六升,男子絰帶悉易以葛。婦人易首絰以葛,腰帶故麻也,但就五分去一分,殺小之耳。仍遭母及伯叔昆弟齊縗之喪,其為母,更以四升布為腰帶,謂之包,言以包斬縗帶也;絰斬縗之葛絰,謂之重者,主於尊也。婦人易首絰以麻,亦謂之包;帶斬縗之麻帶,謂之特。周喪既葬,服上服六升之縗裳,男子帶上服之葛帶,婦人絰上服之葛絰也。」齊縗之喪,既虞卒哭,遭大功之喪,麻葛兼服之。此言大功可易齊縗周服之節也。兼猶兩也。不言包特而言兩者,包特著其義,兼者明有絰有帶耳。不言重者,三年之喪既練,或無絰,或無帶。言重者,以明今皆有,周以下固皆有矣。兩者有麻有葛耳,葛者亦特其重,麻者亦包其輕也。服重者則易輕者也。」服重者,謂特之也。則者,則男子與婦人也。凡下服,虞卒哭,男子反其故葛帶,婦人反其故葛絰。其上服除,則固自受以下服之受矣。吳射慈云:「齊縗之喪,既虞卒哭,遭大功之喪,麻葛兼服之。齊縗既葬,為母七升正服縗,八升絰帶,悉葛。婦人首絰以葛,腰帶故麻也,亦就五分去一,殺小之耳。又遭大功之喪,更制大功之喪縗裳,男子以麻為腰帶,絰周之葛絰。婦人易首絰以麻,帶周之葛帶。大功既葬,亦服其功縗,男子婦人悉反著周喪既葬之絰帶也。」服問云:「三年之喪既練矣,有周之喪既葬矣,則帶其故葛帶,絰周之絰,服其功縗。帶其故葛帶者,三年既練,周既葬,差相似也。絰周之葛絰,三年既練,首絰除矣。為父既練,縗七升;母既葬,縗八升。凡齊縗既葬,縗或八升,或九升。服其功縗,服其麤者也。吳射慈云:「三年之喪既練矣,有周之喪,既葬,則帶其故葛帶,絰周之絰,服其功縗,謂三年既練縗七升,男子首絰、婦人麻帶俱已除矣,又遭周喪,更制周縗裳,絰帶悉麻。周喪既葬,為母縗七升,正服縗八升,義服縗九升,謂之功縗。男子帶練之葛,絰周之麻,謂既葬之麻也。其大四寸百二十五分寸之七十六也。」三年之喪既練矣,有大功之喪,服其功縗絰帶如周。大功之麻,變三年之練葛。周既葬之葛帶,小於練之葛帶。又當有絰,亦反服其故葛帶,絰周之絰。差降之宜也。此雖變麻服葛,大小同耳。亦服其功縗。凡三年之喪既練,始遭齊縗大功之喪,絰帶皆麻也。小功無變也。無所變於大功齊斬之服,不用輕累重也。無所變於大功以上之服。麻之有本者,變三年之葛。」有本,謂大功以上也。小功以下澡麻斷本也。閒傳云:「既練,遭大功之喪,麻葛重。此言大功可易斬服之節也。斬縗已練,男子除絰而帶獨存,婦人除帶而絰獨存,謂之單。遭大功之喪,男子有麻絰,婦人有麻帶。又皆易其輕者以麻,謂之重麻。既虞卒哭,男子帶其故葛帶,絰周之葛絰,婦人絰其故葛絰,帶周之葛帶,謂之重葛也。吳射慈云:「既練,遭大功喪,麻葛重者既練,男子有葛帶,婦人有葛絰,男子首絰,婦人麻帶,俱已除矣,又遭大功之喪,亦更制縗裳,絰帶皆麻,謂之重麻。大功既葬,還服練縗,男子帶練之葛帶,絰周之葛絰;其婦人絰其練葛絰,帶周之葛帶,謂之重葛。檀弓曰『婦人不葛帶』,謂齊斬之婦人也。今此帶周之葛帶者,大功既葬,婦人得葛帶。不服大功之葛帶而帶周之葛帶者,斬縗既練,婦人除葛絰,大五寸二十五分寸之十九,若帶大功之葛帶,裁大三寸六百二十五分寸之四百二十九,非絰帶五分去一之差也,故帶周之葛帶。周之葛帶,大四寸百二十五分寸之七十六,與練首絰差之宜也。男子不絰大功葛絰而絰周之葛絰者,亦以非練帶之差也。」雜記云:「有三年之練冠,則以大功之麻易之,唯杖屨不易。」謂既練而遭大功之喪者也。練,除首絰腰絰葛,又不如大功之麻重也。言練冠易麻,互言耳。唯杖屨不易,言其餘皆易也。屨不易者,練與大功俱用繩耳。服問云:「既練,遇麻斷本者,謂小功以下也。於免絰之,既免去絰,每可以絰必絰,既絰則去之。雖無變,緣練無首絰,於有事則免絰如其倫。免無不絰,絰有不免。其無事則自若練服矣。小功不易喪之練冠,如免則絰其緦小功之絰,因其初葛帶。緦之麻不變小功之葛,小功之麻不變大功之葛,以有本為稅。」稅亦變易也。小功以下之麻雖與上葛同,猶不變也,此要其麻有本者乃變上耳。閒傳云:「除服者先重者,易服者易輕者。」易服謂為後喪所變也。雜記云:「有父之喪,如未沒喪而母死,其除父之喪也,服其除服,卒事反喪服。沒猶竟也。其除服謂祥祭之服也。卒事,既祭也。反喪服,服後死者之服也。如三年之喪,則既顈其練祥皆行。」言今之喪既服顈,乃為前三年者變除而練祥祭也。此主謂先有父母之服,今又喪長子者也。其先有長子之服,今又喪父母,其禮亦然。然則言未沒喪者,已練祥矣。顈,草名也。無葛之鄉,去麻則用顈,乃為前喪行練祥祭也。顈音苦迥反。
 
3
居重喪遭... : 晉謝奉議曰:「夫孝子之處喪,服勤三年,不懈不怠,情思所主無不在。曾子問:『三年之喪可以弔乎?』孔子曰:『三年之喪練,不群立,不旅行。君子禮以飾情,三年之喪而弔哭,不亦虛乎!』蓋以為彼興哀,則不專於所重也。而禮云『卒哭既練,遭周大功之喪,皆隨所服而變』。代行喪者,咸從此制,竊有所恨。夫人子之道,天屬之恩,可謂重矣。終身之憂,非一朝可消,故有祥練而為其極。夫以資於事父之道,在公,尚有奪私服之制,況兼愛敬之重而更屈於支屬乎!奔喪之禮,赴哭輒備其絰帶,歸於本宮,即反正服。於權宜兼通,庶可知無大過矣。」
 
4
居重喪遭... : 宋崔凱云:「斬縗既練而遭大功之喪,則著大功之冠及麻。麻謂男子首絰,婦人腰絰也。又易其故既練之葛以麻,謂男子腰、婦人首也。大功之喪,既葬卒哭,男子復其練冠,帶周之葛帶。男子首絰,婦人腰絰,皆言周者,斬縗練,男子除首,婦人除腰,今大功之喪既葬,首腰皆當有絰,大功既葬之葛絰,則小功之絰也,大四寸六分,小,不可以居三年之喪,故皆絰周絰也。」
 
《長殤中殤變三年之葛議》 
1
長殤中殤... : 周 宋
 
2
長殤中殤... : 周制,服問曰:「殤長中變三年之葛,終殤之月筭而反三年之葛,是非重麻,為其無卒哭之稅。下殤則不。」謂大功之親為殤在緦小功者也。閒傳曰:「斬縗之葛與齊縗之麻同,齊縗之葛與大功之麻同,大功之葛與小功之麻同,小功之葛與緦之麻同,則兼服之。」此言有上服,既虞卒哭遭下服之差也。唯大功有變三年既練之服,小功以下則於上服皆無易焉。此言大功之葛與小功之麻同,小功之葛與緦之麻同,主為大功之殤長中言也。吳射慈曰:「謂大功之親為殤在小功緦麻者,皆易練葛,著麻絰帶,以終殤之月數,而反三年之葛。謂若從父昆弟、絰、庶孫之長殤、中殤在小功,婦人為夫叔父之長殤在小功、中殤在緦麻者也。此殤麻亦斷本。變三年之葛者,正親親也。下殤則不言,賤也。」
 
3
長殤中殤... : 宋庾蔚之謂:「服問云『麻之有本者,變三年之葛,既練,遇麻斷本者,於免絰之』,次云『小功不易喪之練冠』,因說麻之有本,乃能變上服之葛。方云『殤長中變三年之葛,終殤之月筭,而反三年之葛,是非重麻,為其無卒哭之稅,下殤則不。』當是論周殤之大功。若是大功之殤,記當明之。周殤最在上,所以不言周耳。鄭玄當謂周殤長中已自大功,不復指明殤服之異,不於卒哭而變上服之葛。又明下殤之麻,雖不斷本,以其幼賤,亦不能變上服之葛。閒傳大明斬縗變受之節,因備列五服麻葛之分。緦小功之麻,不變上服之葛,已自別見,故此雖連言,而在兼服之例,是以不復曲辨。若如鄭說,謂大功親之殤者,其如緦小功之絰,麻既斷本,又與三年之葛大小殊絕,安得相變邪?」
 
《居親喪既殯遭兄弟喪及聞外喪議》
1
居親喪既... : 周 魏 晉
 
2
居親喪既... : 周制,檀弓曰:「有殯,聞遠兄弟之喪,有殯,父母之喪也。遠兄弟者,有兄弟親而道遠也。哭於側室。嫌哭殯也。無側室,哭於門內之右。近南者,為之變位也。東為右,就主人位也。同國則往哭之。」又曰:「有殯,聞遠兄弟之喪,雖緦必往。親骨肉也。非兄弟,雖鄰不往。」疏無親也。雜記曰:「有殯,聞外喪,哭之他室。明所哭者異也。哭之為位也。入奠,卒奠出,改服即位如始即位之禮。」謂後日之哭也。朝入奠於其殯,既乃更即位就他室,如始哭之時也。
 
3
居親喪既... : 魏王肅云:「往哭而退,不待斂也。」
 
4
居親喪既... : 鄭記問曰:「或言往哭,或言側室,或言他室,不同何也?又雜記云:『三年之喪,雖功縗不弔。如有服,服其服而往,雖緦必往。』亦當服其服不?」王瓚答曰:「檀弓言往哭,不言輕重,通三年當往也。雜記斬縗言功縗乃服其服而往,則齊縗亦於功縗乃服其服也。哭他室者,為外兄弟,明皆當先哭乃行耳。異國則不往也。吳射慈云:「雖緦必往,親骨肉也。雖鄰不往,疏無親也。」蜀譙周云:「禮,哭於門內之右,明為變位也。後日之哭,既朝奠其殯,卒事出,改服即位如初,亦三日五哭也。」
 
5
居親喪既... : 晉束皙問曰:「有父母之喪,遭外緦麻喪,往奔不?」步熊答曰:「不得也。若外祖父母喪,非嫡子可往。若姑姊妹喪,嫡庶皆宜往奔也。」
 
6
居親喪既... : 傅純云:「禮,先重後輕,則輕服臨之。輕服臨者,新亡新哀,以表新情,亦明親親不可無服。及其還家復著重者,是輕情輕服已行故也。今新死者在千里表,應服者以官役為限,奔臨無由,乃以重包之。夫重服自前亡,非關新死,則新死無服也。豈應服之親,卒為無服,宜制新輕之縗,以當往臨之服。若新亡除既了,則反服先重,自然包之,前後二喪,人情與服,兩得濟乎。或難曰:『服以禮為主,禮有往臨之縗,而無便制之服。如便制輕縗,恐非禮也。』答曰:『禮是經通之制,而魯築王姬之館於外,春秋以為得禮之變,明變反合禮者,亦經之所許也。』」
 
《居親喪除旁親服議》
1
居親喪除... : 周 晉
 
2
居親喪除... : 周制,雜記曰:「雖諸父昆弟之喪,如當父母之喪,其除諸父昆弟之喪,皆服其除喪之服,卒事反喪服。」雖有親之大喪,猶為輕服者除,骨肉之恩也。雖君之喪不除私服。言當者,期大功之喪,或終始皆在三年之中。小功緦麻則不除。殤長中乃除。
 
3
居親喪除... : 晉賀循云:「雖有父母之喪,皆為周大功之服祥除,各服其除喪之服,如常除之節。小功以下則不除,轉輕也。降而為小功則除之。」
 
4
居親喪除... : 殷允有兄子喪,應除兄服,與徐邈書云:「其晨當著吉服除服不?當竟此日以吉服接客?當兄舊服見客邪?」又云:「禮曰:『服其除服,卒事反喪服』。庾太尉大喪中除妻服,白帢對客終日。今齋服既同,且下流,益無嫌於變吉服也。竟此一日,然後反喪服邪?」
 
5
居親喪除... : 婦人有夫喪而母亡服議:晉羊祖延問曰:「外生車騎婦,先遭車騎喪,斬縗服也。後遭母喪,齊縗服也。禮為兩制,服有所變易邪?按曾子問曰『君喪已殯,臣有父母喪,歸家,殷事即往』。應依此不?往服何服?家服何服?」賀彥先即循也。答曰:「禮,女子適人,服夫三年,而降其父母。傳曰『不貳斬』。既不貳斬,則不得捨其所重,服其所降,有分明矣。國妃有車騎斬縗之服,宜以包母齊縗,無兩服之義。唯初奔,當有母初喪之服,以明本親之恩。成服之日,故宜反斬縗之服,此輕重之義也。又禮,君不厭臣。君既殯,又有父母之喪,與君俱三年,故有歸家之義。而猶云有君喪者,不敢私服,何除之有。以此言之,雖君父兩服,當其兼喪,以君縗為主,而不以己私服為重也。」
 
《居所後父喪有本親喪服議》 
1
居所後父... : 晉 宋
 
2
居所後父... : 晉韓康伯問荀訥云:「有人奉其伯後,服制未除,復有本父喪,當復應還所生,兩處作喪位不?若作堊室,今當服斬,先斬以居堊邪?」答曰:「今身有所後重服,未練,雖有所生之喪,無所改易。既練則當服周,布冠幘,首絰,齊縗。先喪既練,已有堊室,唯當服周以居之耳,不復還本家作喪位。」韓重問:「既為人後,先服重制,豈當有改。然今要當有時還本,哭臨其本親,赴弔不設喪位,情為不安。可於本親兄弟次作堊室歸來處之不?」荀重答:「意謂身有所後重服,當不得復於本兄弟廬次作堊室,歸可設哭位而已。」
 
3
居所後父... : 宋庾蔚之謂:「禮,齊縗斬縗之受服,大功變既練之服,計縗升數,從其麤者。若升數同則不變,絰帶而已。今代則不然,應別制本親周服,還本家則著之。時代不同,不得全依禮。今以堊室為對弔之所,故應還本家,立堊室,在諸弟之下以受弔。設使本家遠,便當於別室。不得於所後靈前受本親喪之弔。」
 
4
居所後父... : 有祖喪而父亡服議:宋孟氏問曰:「嗣子今為孟使君持重,光祿喪庭便無復主位,於禮云何?」周續之答:「禮無曉然之文,然意謂嗣子宜兼持重正位之喪,豈可闕三年正主邪!」又問曰:「若嗣子兼持重者,光祿喪次,親有廬邪?」又答曰:「禮之倚廬在東牆下,蓋是寢苫枕塊之處,非接賓位也。謂寢息之所,宜在親之殯宮。於光祿喪庭,若賓客饋奠,凡是有事,然後之喪所,已則還廬次。然今代皆以廬為接賓之位,位則二處,從禮之變,亦宜兩設耶。」又問:「葬奠之禮,何先何後?」又答:「禮云『父母之喪偕,其葬也先輕而後重,其虞也先重而後輕,其葬服斬縗』。以例而推,光祿葬及奠虞皆宜先。於情則祖輕,於尊則義重。」
 
《祖先亡父後卒而祖母亡服議》 
1
祖先亡父... : 周 後漢 晉
 
2
祖先亡父... : 周制,喪服小記曰:「祖父卒,而後為祖母後者三年。」祖父在,則其服如父在為母也。
 
3
祖先亡父... : 後漢劉表及侍中成粲云:「父母亡在祖後,則不為祖母三年。」吳商駁之曰:「嘗見表所作喪服後定,變除為婦人之服,不踰男子;孫為祖父服周,父亡之後,為祖母服,而云不得踰祖也。又見成侍中云,以為己自受重於父,不受重於祖,祖母服不應三年。商按:假使子為人後,為本父服周,而所後者更自有子,己則還家,而母後亡,當可以不得踰父不三年乎?又從祖祖父先亡,己為小功五月而已;後為從父後,從父又先亡;祖母後卒,可復以己先為祖父小功,今為祖母不踰祖父復服五月乎?諸如此比,婦服重於夫甚眾,不可具記。不得踰夫之說,經傳無據。嫡行庶服,義又不通。粲又云:『己自受重於父,不受重於祖,今服祖母亦當周。』又齊縗章,臣為君之父母、祖父母周。凡臣從君所服而降一等,臣從服周,則君為三年也。據為國君而有父若祖之喪者,謂始封君也。其繼體則父與祖,並有廢疾不立者也。有廢疾不立,則君受國於曾祖,不受國於祖也。不受國於祖,猶服三年。此則經之明例,非從傳記之說也。其義如此,則凡為後者皆應三年,何必受重然後服斬。」
 
《為祖母持重既葬而母亡服議》 
1
為祖母持... : 晉 宋
 
2
為祖母持... : 晉雷孝清問曰:「為祖母持重,既葬而母亡,服制云何?別開門,更立廬不?言稱孤孫,為稱孤子?」范宣曰:「按禮應服後喪之服。承嫡居諸父之上,一身為兩喪之主,無緣更別開門立廬,以失居正之意。至祖母練日,則變除居堊室,事畢反後喪之服。禮無書疏稱孤子孤孫之文,今代行之,合於人情。稱孤孫,存傳重之目。宜卒祖母訖服,然後稱孤子。」
 
3
為祖母持... : 宋庾蔚之謂:「若如范說,非為反後喪之服,亦應還毀堊室,立廬在諸父堊室之上。但二喪共位,廬堊室雜處,恐非適時之禮。謂宜始有後喪,便別室為廬,兼主二喪。」
 
4
為祖母持... : 既練為人後服所後父服議:宋何承天問曰:「婦人夫先亡,無男,有女已出嫁。婦人亡後未周,宗從之家乃以兒繼其後。今既更制廬杖,未知當及亡月一周便練,為取出後日為制服之始?」荀伯子答曰:「出後晚異於聞喪晚稅服也。應以亡月為周,不以出後日為制服之始。假使甲有婦及男女,甲死,甲兒持重服,已練,甲兒復死,甲弟乙方以子景後甲,景以為伯持周年服訖,便更制二十五月服,甲婦、女不合先景除服,何容持三周服邪!難者或疑若使甲服將除而景始出後,景便是服斬,旬日而除。意謂若服將訖,宜待除服方出後耳,不可使甲婦、女制四周服也。」何重問:「出適之女周而除,心制既過,既吉之後,而來繼之弟,不為喪始,門庭凶素,靈筵未毀,舛錯深淺,豈稱人情。今謂宜待除服為後是也。今問不待除者耳。若不服其殘月,便當如知喪晚,特一人未即吉。二條何者為安?」荀重答曰:「意謂出後未及練者,宜服其殘月,以亡月為周。若將服出後,宜延待服竟。至於去廬即練,綅縞從輕,此自降殺以漸,所謂送死有已,服生有節,非明出後始為喪主也。又謂為人後者,在練則練,在綅則綅,何疑服旬便除。然謂此語不通。設使甲死,其婦女持服已再周,甲弟乙持二子從遠還,始聞喪,以長子景後甲,景弟丁為伯父追周服,景以出後之故,更綅縞旬日除:所謂深淺舛錯,不是過也。譬如知喪晚,特一人未即吉,此又所疑也。凡出後晚,異知喪晚也。既已制本服,今日月已過,無緣更居再周。若甲之婦女無事不吉,而來繼之子門庭凶素,此婦女無容避此凶居,別卜吉宅。又不可使婦女歌於內,而繼子哭於外。謂應服其殘月。」
 
5
為祖母持... : 司馬操難:「為人後者盡禮於彼,致降於此,所以全受重之道,成若子之義,豈以真假殊其事,早晚異其制哉!豈不父子之名定於受命之辰,加崇之恩起於辭親之日,大義昭然,無厭奪之變。而使情節伸而有餘,歲月屈於不足,未知輕重,將欲何附。論云:『甲死,甲兒持服,已練,甲兒死,甲弟乙方以子景後之,景無緣為伯持周服畢,復更制二十五月服。』難曰:『景以甲練後方來後甲,彼喪雖殺,我重自始,更制遠月,於義何傷。且昔以旁尊,服不踰齊,今為其子,禮窮於制,事乖義異,深淺殊絕,豈宜相蒙,共為三年。若是大功小功之親,本服已訖,乃為之後,亦可計本服之月,以充再周之限。若無服之親,今為甲嗣,其義云何?」論云:『甲婦女無緣持三周服,又不合先景除服。』難曰:『甲婦女二周終訖,何事三周。吉凶有期,何必顧景。亦猶自遠之兄,始及袒免,居室之弟,久已笙歌,豈得同一!』論云:『或疑甲服垂除,而景出後,景應服斬,旬日而除。意謂延待服除而出後耳。』難曰:『景以禮而行,不及甲始喪,蓋由事趣。且夫堂階絕構,喪位無主,行路悽愴,骨肉悼心,既為置後,宜及三年之內,情事有寄,豈得持疑以俟吉,視再周之徒過哉!』論曰:『甲死,婦女持服再周,弟乙二子遠還,以長子景後甲,景弟丁為伯父追稅服周,而景以出後之故,更居綅縞,旬日而除,舛錯淺深,不復是過。』難曰:『乙之子景今來後甲,既不可與弟丁同稅周服,又不可暫居綅縞,旬日而除,則景於甲之喪,終闕徵服。親為甲子,而反不如丁有周月之制,處之於三年之地,而絕之於一日之哀,待吉之義,於此為躓。』論曰:『甲婦女無緣避出此凶居,別卜吉宅;又不可婦女歌於內,繼子哭於外。』難曰:『甲婦雖復縗麻去身,號咷輟響,然素服嫠居,與代長戚,夫何圖於吉宅,何務於謳歌。』」
 
6
為祖母持... : 荀伯子答司馬操:「難曰:『為人子者奉亡事存,如所生不異,盡禮於彼,而致降於此。』答曰:『同所生者,謂出後及所養耳,不謂垂除而追責使同也。設使所繼者是絕服之親,而繼父有兄弟喪未周,豈可悉追制伯叔周服乎!故知及生則同,已死則異。若本服大功之親,雖數十載之後,猶追為稅服。至於出後之子,在三年之外,便不為繼父追服,明既往不可得同也。』難曰:『乙子景今來後甲,既不可與其弟丁同稅周服,又不可制居綅縞旬日而除,既為甲子而反不如丁,豈有處三年之地而絕於一日之哀乎?』答云:『謂景應先稅周服畢,然後可出後耳。設使甲死已三十年,乙將景丁從絕域還,始聞甲喪,豈可使景丁二子同稅周服,然後議出後之事乎!若猶使景居重,甲婦女平吉已來,或是朝市改易,豈可方納一孝居喪乎!雖復三十年,而丁猶稅服,景不可以反不如丁,得不待稅服畢乎!設使周公更生,不能違此言也。』」
 
7
為祖母持... : 兼親服議:宋庾蔚之謂:「一人身而內外兩親,論尊卑之敘,當以己族為正,昭穆不可亂也;論服當以親者為先,親親之情不可沒也。或族叔而是姨弟,若此之類皆是也。禮云:『夫屬父道,妻皆母道;夫屬子道,妻皆婦道。』此言本無親也。若本有外屬之親,則當推其尊親之宜。外親不關母婦之例,無嫌其昭穆之亂,故可得隨其所親而服之。若外甥女為己子婦,則不用外甥之服,是從親者服也。外姊妹而為兄弟之妻,亦宜用無服之制,兄弟妻之無服,乃親於外親之有服也。至若從母而為從父昆弟之子婦,則不可以婦禮待之,由外親之屬近而尊也。其餘皆可推而知矣。」

http://ctext.org/tongdian/zh

※※※

 
鄭融 - 東京百貨

作曲:伍仲衡
填詞:陳少琪
編曲:Johnny Yim
監製:陳少琪

謝謝這涉谷中心
潮流百貨的密林
造就你我的相識
快樂過才能有遺憾

那日我排著隊那餐店太多人
注定了由你牽引走向下一層
一眼就仿似半生
可惜隨換季犧牲

原來我已不需要憑著幾張彩照
重臨舊地到每間店子追思十秒
櫥窗燈關了 傷心還剩了多少
原來我已不需著沉悶色調
不必心血來潮
孤身旅行 增廣見聞
明白痛心過就當遺失車票

謝謝世界的中心
同情我痛苦自尋
日後你到訪一刻
我令你難忘已榮幸

那日我排著隊那餐店太多人
注定了由你牽引走向下一層
相愛或許似試身
挑選才是最開心

原來我已不需要憑著幾張彩照
重臨舊地到每間店子追思十秒
櫥窗燈關了 傷心還剩了多少
原來我已不需著沉悶色調
不必心血來潮
孤身旅行 增廣見聞
難道要等到夜了 懸掛許願字條

原來我已不需要憑著幾張彩照
重臨舊地到每間店子追思十秒
櫥窗燈關了 傷心還剩了多少
原來我已不需著沉悶色調
不必心血來潮
孤身旅行 增廣見聞
明白痛心過就當遺失車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I1QHpmZJV0


陳淑樺 - 夢醒時分

作詞:李宗盛
作曲:李宗盛
編曲:李正帆

你說你愛了不該愛的人 你的心中滿是傷痕
你說你犯了不該犯的錯 心中滿是悔恨

你說你嚐盡了生活的苦 找不到可以相信的人
你說你感到萬分沮喪 甚至開始懷疑人生

早知道傷心總是難免的 你又何苦一往情深
因為愛情總是難捨難分 何必在意那一點點溫存
要知道傷心總是難免的 在每一個夢醒時分
有些事情你現在不必問 有些人你永遠不必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ku5zFMZAdU&list=PLDgLLnSBXR_PKTOMVsIjjd9tmnHXvx2sD&index=27


王瑞霞 - 千年的思念

作詞:張明達
作曲:小葉
編曲:高立碩
吉他:倪方來
二胡:周以謙

窗外一直望 望甲海鳥也怨嘆
你我的誓言 親像磐石彼呢重
海風一直推 吹甲心情有夠煩
愛情的映望 只剩變長的頭鬃

為你守空房 為你目眶紅
你乎我千年的思念

夜夜夢 夜夜茫 夜夜心疼用手捧
春去秋來又逢冬
月光光 天暗暗 歸暝心頭亂亂亂
愛你千年換一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sLWDtzm4VU


劉思涵 - 擁抱你

作詞:戴佩妮
作曲:戴佩妮

我叫什麼名 該往那裡去
有沒有人能帶我離開這傷心地
過度擁擠的思緒 怎麼安排順序
我懷疑我自己 的此刻 卻看見了你

你叫什麼名 你要往那裡去
可不可以就帶我到你的世界裡
回憶有太多歌曲 我好害怕整理
我選擇不顧一切的投遞 然後義無反顧的

擁抱你 我只想狠狠擁抱你
計算我每一個 用力抱你的呼吸
誰在耳邊叫我的名 那個人現在是你
試著揮別記憶 不再迴首過去 然後專心投入的

你叫什麼名 你要往那裡去
可不可以就帶我到你的世界裡
回憶有太多歌曲 我好害怕整理
我選擇不顧一切的投遞 然後義無反顧的

擁抱你 我只想狠狠擁抱你
計算我每一個 用力抱你的呼吸
誰在耳邊叫我的名 那個人現在是你
試著揮別記憶 不再迴首過去 然後專心投入的

愛上你 我想我已經愛上你
因為你才發現 我也值得被佔據
擁有並不是多餘 愛也不是奢侈品
勇敢放過自己 你說親愛的 就別說可惜

愛上你 我想我已經愛上你
因為你才發現 我也值得被佔據
擁有並不是多餘 愛也不是奢侈品
勇敢放過自己 你說親愛的 就別說可惜

擁抱你 現在我只想擁抱你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WLym1xuLNM


葉蘊儀 - 欺騙你的心

作曲:陳大力/陳秀男  編曲:Ricky Ho  作詞:劉虞瑞 
打開你日記 翻翻舊心情
真的你不該生氣 讓我受委曲
你又不愛惜 對我其實不公平

生活有好多不同樂趣
誰知你竟然不解風情
你應該更瞭解我
如果你真要愛我安靜聽我說

我並不是故意想要欺騙你的心
是你不曾好好仔細看清我眼睛
如果我會故意裝作毫不在意
天天說我夢不到你
那是我在說愛你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ddFwKuRIls


阿杜 - 雨衣

作曲:梁偉豐
作詞:黃元成

*思思念念你的笑容 乎阮一切力量
牽阮的手用心來養 看阮哭看阮學走

鳥兒大漢嘛愛學飛 全世界是伊的
你的關愛乎阮作伴 放心啦阮抹孤單

你來聽阮唱這條歌 阮心內有你的牽掛
無管那雨多大 欲甲你逗陣走 你是阮的雨衣

我來為你唱這條歌 唱出你偉大的形影
抱著你的期待 走出我的未來

用阮美麗歌聲 來祝福你啊

REPEA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LfIJ7ySw5M


張學友 - 只想一生跟你走

共你有過最美的邂逅
共你有過一些風雨憂愁
共你醉過痛過的最後
但我發覺想你不能沒有

在你每次抱怨的眼眸
像我永遠不懂給你溫柔
別再訴說我倆早已分手
像你教我傷心依然未夠

但你沒帶走
夢裡的所有
讓你走
為何讓你看不透

但求你未淡忘往日舊情
我願默然帶著淚流
很想一生跟你走
就算天邊海角多少改變
一生只有風中追究
不想孤單地逗留
但求你未淡忘往日舊情
我願默然帶著淚流
很想一生跟你走
在我心中的你思海的你
今生不可不能沒有

在你每次抱怨的眼眸
像我永遠不懂給你溫柔
別再訴說我倆早已分手
像你教我傷心依然未夠

但你沒帶走
夢裡的所有
讓你走
為何讓你看不透

但求你未淡忘往日舊情
我願默然帶著淚流
很想一生跟你走
就算天邊海角多少改變
一生只有風中追究
不想孤單地逗留
但求你未淡忘往日舊情
我願默然帶著淚流
很想一生跟你走
在我心中的你思海的你
今生不可不能沒有

但求你未淡忘往日舊情
我願默然帶著淚流
很想一生跟你走
就算天邊海角多少改變
一生只有風中追究
不想孤單地逗留
但求你未淡忘往日舊情
我願默然帶著淚流
很想一生跟你走
在我心中的你思海的你
今生不可不能沒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OoQS-5bRpI


謝和弦 - 玖壹壹-癡情的男子漢

我是愛你愛你愛到欲死的 癡情男子漢

你咁有聽到我的心為你唱歌
我是愛你愛你愛到欲死的 癡情男子漢
心愛的 我哪會忍心你目框紅

OH MY LADY I'M痴情的男子漢
我可以給你快樂 家庭 幸福一世人
就算說 要我給你一千兩百萬
我可以用我所有力量來去給他賺
一杯交杯酒 咱一晚飲吼乾
我把你催落乎你你爽到 阿呀我的媽
我給你我所有 你把身軀都給我
我跟你相逢在愛的這條路
我決定不會乎你來對我來吃苦
我相信蔡小虎伊嘛 尬我共款
愛你唷一唷一唷一唷一唷
你常說表現好的話 我就要給你一個讚
為了咱的家庭幸福 我呷鐵牛運功散
每晚攏加班 我是痴情的男子漢

我是愛你愛你愛到欲死的癡情男子漢
你咁有聽到我的心為你唱歌
我是愛你愛你愛到欲死的癡情男子漢
心愛的 我哪會忍心你目框紅

我的心其實有三房閣兩廳
我只有愛你一個 你問我咁有影
愛過我的七辣 若欲要算到完
要坐滿一架遊覽車
你本來叫是阮個性是真古意
但是置棉床頂 有你想不到的阿莎力
現在你自己攏會主動來蹲落去
你說先生 歐伊細
我若聽著你欲血拼 我的腳著麻去
我若路走太快 你就說我奇怪耶你
天氣若變冷我送你 發熱衣
心意代表 我愛你
痴情的男子漢 騎白馬過情關
回來故鄉娶我心愛的王寶釧
最後人生的路我陪你走完

我是愛你愛你愛到欲死的癡情男子漢
你咁有聽到我的心為你唱歌
我是愛你愛你愛到欲死的癡情男子漢
心愛的 我哪會忍心你目框紅

思念你的心晟 不分春夏秋冬
我愛你一世人 念你一天過一天
情茫茫 夜茫茫 你就是我的夢
你送乎我的愛 我把放的那麼重
就因為我是痴情的男子漢
心愛的 我哪會忍心你目框紅

我是愛你愛你愛到欲死的癡情男子漢
你咁有聽到我的心為你唱歌
我是愛你愛你愛到欲死的癡情男子漢
心愛的 我哪會忍心你目框紅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OmiKlRtq0U


陶喆 - 黑色柳丁

作詞:陶喆/娃娃
作曲:陶喆
編曲:陶喆

今天我心情有一點怪怪的 可是說不出來到底為什麼
好像有一些悲傷的徵兆 可是病因不知道
頭上有橘色的加州陽光 我的口袋只有黑色的柳丁
我只有一個藍色的感覺 不要問我為什麼

很想說 再又覺得沒有話好說 我只恨我自己 逃不出這監獄
或許我 是個沒有出息的小蟲 不該一直作夢 你不是個英雄

葉子用墜落證明換季 可我昏昏沉沉沒有辦法醒
你願意做個英雄 還是你會要放棄
天是亮的卻佈滿烏雲 所有焦距被閃光判了死刑
你想做什麼英雄 我看你不過是傭兵

我只想哭 只想哭 只想哭
我只想哭 只想哭 只想哭

今天一起床 我就頭痛 不管吃了幾瓶藥都沒有用
心情有一些莫名的焦躁 你離我越遠越好
外面有橘色的加州陽光 我卻躲在自己孤獨的黑洞
我只有一個小小的要求 就是請你leave me alone

今天我心情有一點懶懶的 可是說不出來到底為什麼
好像有一些悲傷的徵兆 可是病因不知道

我只想哭 只想哭 只想哭
我只想哭 只想哭 只想哭
我只想哭 只想哭 只想....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mz-aHj9CYw


阿沁 -聖堂之門

作曲:阿沁  編曲:Terence Teo  作詞:阿沁 

這是一個讓人沉倫的紀元
灰色謊言冷漠了整個世界
收拾心情我向下一站旅行
為了你 找尋能重生的寓言

天使斷了翅膀微笑著 美麗的犧牲
帶著傷痕背負著人們 穿越聖堂之門
看到你那空洞的眼神
還想逃開害怕承認 你轉身

天上的風 吹散了雲的傷痕
我才開始慢慢的學會平衡
愛的過程傷透了我的靈魂
你就這樣離開讓我很心疼

天上的風 吹散了雲的傷痕
我學會平衡 永遠不再心疼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t6R0QYF4RU


F.I.R. 飛兒樂團 - 亞特蘭提斯

作詞:陳建寧 (F.I.R.)
作曲:阿沁 (F.I.R.)

柏拉圖的綺想 神秘燃燒的寶藏
該不該 夢啟航 潛意識 太恐慌

祈禱聲的濫觴 刺痛孱弱的心臟
好幾次 想回頭 可是我 不想退讓
生命就是戰場 美麗的歌 會綻放

發現是你的愛 默默守護 我學會堅強
奔向世界之窗 我們踏在 同一片天空之上

握住你的眼淚 我能看見 幸福的微光
最深處的慾望 我要拼命去闖
亞特蘭提斯希望

柏拉圖的綺想 神秘燃燒的寶藏
該不該 夢啟航 潛意識 太恐慌

祈禱聲的濫觴 刺痛孱弱的心臟
好幾次 想回頭 可是我 不想退讓
生命就是戰場 美麗的歌 會綻放

發現是你的愛 默默守護 我學會堅強
奔向世界之窗 我們踏在 同一片天空之上

握住你的眼淚 我能看見 幸福的微光
最深處的慾望 我要拼命去闖
亞特蘭提斯希望

我追逐 我信仰 我吶喊 我逃亡
月之海 雲之上 我是光 一層一層一層穿越悲傷

發現是你的愛 默默守護 我學會堅強
奔向世界之窗 我們踏在 同一片天空之上

握住你的眼淚 我能看見 幸福的微光
最深處的慾望 我要拼命去闖
亞特蘭提斯希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PqSFtPxVY8


迪克牛仔 - 無力去愛誰

不要問我曾經愛過誰 我的心才剛剛止了血
請放開我吧 別讓我的後悔再犯罪

不要問我曾經愛過誰 我的心已為愛結了繭
請離開我吧 我不想再心碎一遍

你總把愛當做火燄 照亮你寂寞的黑夜
不管愛會將我撕裂 Crazy For You

別用愛將我灌醉 將我毀滅 我已無能為力去愛誰
都曾為愛傷了對方 有力卻不能反抗

別用淚將我灌醉 將我毀滅 我已無能為力去愛誰
無論表面上有多堅強 沒人可以悻免於難

I Want Die For Yo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oDwePlY7iA

 

江志豐 - 將你疼入心

作曲:許明傑  編曲:張振杰  作詞:白進法
 
凡事攏是替你想代先 袂記甲己的燒冷
因為我相信加愛你一分 你會疼我疼入心
凡事攏無問你啥原因 一路相挺不知停
因為我相信加付出一分 你會愛我到今生
我會將愛你勸置上頭前 一生會當為你來犧牲
就算浪費也無要緊 只有會當甲你來作陣
我會將愛你勸置上頭前 真心一定比鐵擱卡硬
就算傷心也無要緊 只要永遠甲你作陣

凡事攏是替你想代先 袂記甲己的燒冷
因為我相信加愛你一分 你會疼我疼入心
凡事攏無問你啥原因 一路相挺不知停
因為我相信加付出一分 你會愛我到今生
我會將愛你勸置上頭前 一生會當為你來犧牲
就算浪費也無要緊 只有會當甲你來作陣
我會將愛你勸置上頭前 真心一定比鐵擱卡硬
就算傷心也無要緊 只要永遠甲你作陣

我會將愛你勸置上頭前 一生會當為你來犧牲
就算浪費也無要緊 只有會當甲你來作陣
我會將愛你勸置上頭前 真心一定比鐵擱卡硬
就算傷心也無要緊 只要永遠甲你作陣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8Ma0_OS1oU


※※※

2015年2月9日星期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7101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