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58609d44t6497b2da13a5

2005030809145133291

16300000080242125568096718322 

20109222188214166416

20110314100352000000_1_80408_55  

136379445257322107_716x480xbg2

2010112614091108_2

005(47)

76561242301015195

/ 網路的ˊ圖


藏在我夢中的聖地,是妳成全與禮讓出來的嗎?

那個地方也不是幾串英文字或數字,

好美般的震撼的眼睛,整個身軀化成了風景,

沒見過一個人站在墓碑旁還會這麼美的,

小孩的黃光不強,大人的黃光又不夠聖潔,

當所有世界都大人在陪小孩糟蹋與詛咒時,妳在哪?!

我說:在濃濃黃光裡,我用細框眼鏡擋住我的不舒服與我的難過,

我並沒有用黑框眼鏡去遮掩我的美貌,黃光裡我會越來越醜或脆弱。

 

今天早上6點半~7點,

伯母點了一杯熱咖啡+巧克力厚片吐司+炸卡拉雞腿堡+玉米濃湯

女店員的老闆娘昨天說:怎麼一堆飲料都是甜的?那麼多杯裡面才一杯無糖?無糖和有糖的比例在這箱裡面差太多了,可是昨天伯母得工作的地點有一半小魚乾辣椒豆乾配一半苦瓜的問題又上司的小孩吃便利商店的統一布丁又上司喝減糖配方的養樂多又上司買芬達汽水給下屬喝,又卡在酸辣湯餃的問題,沒有很多油或沒有很多甜 就很難延展或修正工作進度。

今早,女店員心算伯母吃的早餐是95塊,想想不對,用計算機算一下是少算伯母10塊錢,伯母今天吃得應該超過100塊了,可是對話還是昨晚的伯父在晚上8點買給3個小孩吃的泡麵?伯父從廚房冰箱找出過年還沒煮的蝦子,冷凍蝦子可能買時已經不新鮮得而直接冰起來得拿出來都腥味很重,伯父把蝦子丟到泡麵跟雞蛋一起煮,泡麵的調味料包的味道很重就伯父喜歡這種口味,小孩配汽水吃泡麵的也吃不到海鮮腥味。

今天小吃店的牆壁上的日曆寫著:

日沖:馬 26歲;

喜神:西南;財神:正西;日煞:南方;

不宜:入宅;宜:祭祀,開市,動土,刀占,嫁娶

 

約今天早上9點~10點,

40歲伯父一樣出去到菜市場買類似魷魚羹湯之類的湯麵得回爸爸的小吃店的第1桌吃早餐,打開電視的洋片得軍事片看一下的改看殭屍道長之類的鬼片看,劇情演到一個像兔子的20幾歲女生的戴著纇似兔毛的白毛帽得很可愛的追一隻小白兔,小白兔掉到洞裡,洞裡有死人或鬼,有個美艷的女鬼是白皮膚跟黑長髮的卻左臉很美而右臉爛掉得對這兔帽女生說:死ㄚ頭~妳把我的臉弄爛,我以後怎麼出去見人?;伯父邊吃邊看伯母拖地的對伯母說:妳掃地的桌下都沒掃乾淨,妳拖地也沒有用力,看妳有拖地跟沒拖地都一樣。伯母心想:你吃你的,你邊吃邊看你老婆做事得有那麼好玩嗎?伯母的國小3年級兒子這時後再3樓房間玩免費的單機版電腦遊戲是酷斯拉的塑膠樂高積木的遊戲的建造城市又摧毀城市之類的小遊戲;伯母昨天帶3個小孩去公園玩時,有個國小男生的臉很白得帶著一隻大黃狗,黃狗有體臭而國小男生的脾氣很大得對爸爸養的狗說:白吃ㄚ,快點過來ㄚ,白吃ㄚ上來溜滑梯,白吃ㄚ 溜下來ㄚ,伯母的小孩看那小孩一直罵狗,伯母的小孩也跟著一起罵那隻狗白吃,伯母心想:有的人一直被罵,而有的人才國小而已就可以邊工作邊罵人?;公園裡還有遇到一對穿粉紅色衣而褲子是緊身運動褲+睡褲得一對20~30歲情侶得像姐弟,女生幫男生掏耳朵得耳屎,二個人在講菲律賓或印尼話;有遇到一個約40歲的男生帶一個裙子是淡咖啡色洋裝的1~3歲的女孩,爸爸坐在女兒得背後跟女兒一起玩公園的蝸牛造型的搖搖馬,這爸爸還帶一隻馬爾濟斯狗的小狗穿背心的印些英文字得對伯母的小孩說:妳們在餵小狗吃車輪餅?這狗送給妳們好了,反正這隻狗只要哪裡有好東西的就跟誰跑,沒有東西就這隻狗就不甩你了。

 

約今天中午12點~1點,

伯母說外面太陽蠻大的,我去陽臺樓上曬衣服,伯母又說:我也忘記是不是昨天下午曬衣服的到晚上還沒拿進屋內?到底我洗完衣服得有沒有收衣服?那我先去樓上看看屋外得衣服收進來沒有?這時說完,客人就剛好也來,第11桌是一對約30歲夫妻吃這小吃店的雪裡紅;第1桌是一對約20~30歲的姐弟或情侶,前幾天的中午是怪怪得好像單身或失婚或喪偶的老先生都單獨在第1桌坐著吃,卻老先生旁的第3桌坐著一堆年輕人跟中年人在跟小孩在第3桌談不重要的話題;第2桌是個約40歲的媽媽跟國小女兒吃這小吃店的雜醬麵;第6桌是個約40歲的爸爸跟國小兒子,也就不清楚是不是今天中午的第2桌和第6桌雖同時點這小吃店的酸辣湯,第2桌喝小碗酸辣湯,第6桌喝大碗酸辣湯,是不是都有遇到前幾天的中午的第1桌的老先生的問題?好像第1桌和第2桌和第6桌的客人吃得豬類要是不學音樂或不運動的就會失婚,這時有客人要包這小吃店賣的素雞跟酸江豆 外帶;第7桌來一個約40歲男生,也不清楚是不是跟伯父或伯父的爸爸在外吃東西的問題都一樣?都只看到自己的酸度,沒辦法看到整屋的酸度,就自己的東西包得很酸也不一定能承擔別人的酸辣湯,而且自己都怕痛了的伯父和伯父的爸爸的,為什麼伯父要看到伯父的爸爸的痛苦?這時中午就像是一群兔子跟一群鹿得吃法;最後才來一對像是幸福得一般40歲夫妻+一個類似銀行上班的20幾歲女兒,一家都戴細框眼鏡,桌上擺著素雞,第5桌爸爸穿薄白色外套和媽媽穿不深的土紅色衣服,有點類似髮廊和拖鞋店得土紅,不是小吃店得土紅,伯母說這小吃店的常常伯父會抄襲菜市場拖鞋店和菜市場髮廊的說法,第5桌媽媽對伯母說:你們木須炒麵可不可以不要炒太辣也不要炒太油,伯父對第5桌客人說:那辣是胡椒粉的辣,不是很辣;這時小吃店還沒有第3桌客人,有外帶的中年爸爸好像覺得這小吃店的說法像巧克力鬆餅那樣太鬆了?又只外帶2份蔥油餅出去,伯父又叫國中女兒幫爸爸拿小吃的沙拉油,伯母的小孩比爸爸還怕痛苦得怎麼會說蔥油餅的豬油有什麼問題?;伯父的爸爸在廚房跟伯父吵一下得說:那點2份鍋貼得不是還有木須炒飯嗎?伯父說:沒有ㄚ,剛木須炒麵的紙便當盒已經拿到廚房了,那2份鍋貼是要1個木須炒麵,伯父的爸爸就好像在單獨罵說:亂來,都不一次炒好?要分幾次?這樣很忙,她媽的,幹,又來了,伯父就對國中女兒說:爺爺罵甚麼?是妳剛進廚房端內用客人的木須炒麵得最後沒把外帶的木須炒麵拿出來嗎?國中女兒就回答被罵得莫名其妙。

 

約今天晚上6點~7點,

今天晚上的客人大多是坐第1桌和第5桌和第6桌,

伯父或伯父的爸爸像想把小吃店丟給外面得隨便一個腳底按摩店的女生或女會計都可以得工作的樣子,

中年太太又進來重複買一次"小魚乾辣椒豆乾"跟"涼拌大頭菜"跟"酸江豆",

今天早上有寒流,今天中午出太陽一下,到了晚上5點後又寒流又明顯了,伯母這時候像是對困難環境都沒有反抗的能力的樣子,伯父的爸爸沒給薪水就她沒薪水就算了,伯父忘記幫她繳保險或健保也她不在乎自己的健保得被信用不良就算了,中午的團體在顧伯父的小孩的就伯父聽事業幫孩子炒飯一下下的火腿之類的也對伯母說:妳說再多炒一點飯得讓妳跟孩子一起吃炒飯?算了,妳另外自己弄午餐,我只想幫孩子炒完飯就休息了,不然等孩子吃剩後看妳要不要吃,伯父的爸爸再叫伯母看一下小吃店的廁所得去把客人的馬桶蓋得沒掀起來得去把廁所馬桶蓋掀起來,但是又不說清楚的只叫伯母把廁所弄乾淨,伯母就對伯父問說:今天有垃圾車嗎?廁所塞2袋垃圾要怎麼掃乾淨廁所?可能是團體有人想蓋廁所就沒看這小吃店的問題就只對伯父的爸爸說今天要把小吃店的廁所弄乾淨?;伯母今天要是沒有看到太陽或白日光燈,就關在廚房裡洗碗的話?這時廚房的自來水管怪怪的,水要出來又不像是要出來,水小小得就洗碗沖碗的速度要變慢,今天中午有客人在電話中說點這小吃店的20顆鍋貼才吃5顆就發現焦掉,可不可以退掉你們的鍋貼,但是今天中午的伯父跟客人都表現得像是要把已經很稀得小米粥再加水得多賣幾碗的樣子,前幾天伯父去菜市場買白稀飯的做作樣子得擺在這小吃店,可是可能稀飯很便宜又可以當事業的就最後像放爛的香蕉草莓這樣的把稀飯丟到廚餘桶去了,當時第11桌再喝洋酒的團體像表現得像地主或房東,伯父跟著爸爸一起做事又不服從這些房東或地主得像要像今晚這樣跟伯母一起做事,伯母也沒有去像別的太太一樣衣有事業問題就馬上出去找自來水電得去親自問說:怎麼廚房的水管怪怪的?伯母又問伯父該怎辦?伯父一方面不服自來水電工的還是類似叫腳底按摩店的老闆娘的認識的學徒水電工來伯父的底下去修這小吃店的廚房水管的這樣的作法居多的樣子。;這時後要是腳底按摩店的老闆娘有親戚要發展蓋廚房的要看塑膠碗的進度的叫伯父的爸爸得工作快一點,伯父的爸爸會不會反而很急的問伯父說:怎麼她去廚房洗個碗會洗那麼久?她說水壓怪怪的?水出來得很細很慢?伯父又接到可以升職新衣服的時候又會不會像去年一樣罵小孩說:叫你幫我拿個東西,你瞎拉,就在那,你會找不到,又罵伯母的怎麼洗個碗會洗那麼久,妳洗那麼久的是在浪費水嗎?

 

約今天晚上7點~8點,

國小4年級女兒跟國小3年級弟弟得一個穿淡粉紅色而一個穿淡黃色的,再玩電腦免費的線上遊戲得類似小花仙得讓寵物自己自動練功戰鬥的也可以寵物幫主人賺經驗直之類的;這時客人都走光後,第3桌來一對約40歲夫妻得點這小吃店的"青菜豆腐湯"喝的桌上擺著一瓶寶藍色的清潔劑寫著"台塑清潔劑",伯父坐在第1桌吃著今早去附近素食自助餐買的清粥之類的白粥,伯父的爸爸坐第5桌看著電視的洋片得電影"泰山之類的黑猩猩",伯母心想:要是伯母自己坐第1桌有自私,坐第5桌有逃避,坐第6桌有貪心,坐第3桌又青菜豆腐湯跟清潔劑都不分清楚?那該怎辦?今天晚上好像沒有第7桌的客人,要是連續很多家小吃店都有今晚的問題的夜市得要怎麼說可以蓋到房子的話題?連說運動和音樂都沒有"成全"或"禮讓"得要怎麼蓋音樂廳或蓋樂器行?;這時要是團體派很有精神的人來看問題?是不是只看到伯母跟小孩一起跟伯父一起很疲憊又很逃避的樣子?這時國中女兒跟伯父一樣覺得穿團體的黑衣服或暗深色衣服也是帥氣漂亮的表現?那麼為什麼這時會沒有第7桌的客人?

※※※

 

2012514103559472

2012628113154568

 

u=870652663,3654635596&fm=21&gp=0

u=1510192693,2472193514&fm=21&gp=0

u=1615552769,4118217927&fm=21&gp=0

u=1798923611,3275559728&fm=21&gp=0

u=3276763889,4193352109&fm=21&gp=0

u=3376788327,4271966731&fm=21&gp=0  

cf1b9d16fdfaaf51e770cf508d5494eef11f7a49

0802220616357419_776_520_130838

20140720110246_549_412

img201002031265200102

 

/ 網路的ˊ圖

 

漢代之後 -> 隋唐 -> 通典 -> 禮九十一

《禮九十一》 

《蕃主來朝以束帛迎勞》 
1
蕃主來朝... : 前一日,守宮設次於候館門之外道右,南向。其日,使者至,掌次者引就次。蕃主服其國服,所司引立於東階下,西面。凡蕃主進止皆所司先引,制使皆謁者前導。使者朝服出次,立於門西,東面,從者執束帛立於使者之南。蕃主有司出門東,西面曰:「敢請事。」使者曰:「奉制勞某主。」稱其國名。有司入告。蕃主迎於館門外之東,西面再拜。使者與蕃主俱入。使者先升立於西階上,執束帛者從升,立於使者之北,俱東面。蕃主升立於東階上,西面。使者執幣稱:「有制。」蕃主將下拜,使者曰:「有後制,無下拜。」蕃主旋,北面再拜稽首。使者宣制訖,蕃主進受幣,采五疋為一束。其蕃主答勞使,各以土物,其多少相准,不得過勞幣。勞於遠郊,其禮同。蕃主還,遺贈於遠郊亦如之。勞蕃使即無束帛也。退復位,以幣授左右,又再拜稽首。使者降出,立於館門外之西,東面。蕃主送於館門之外,西面,止使者。蕃主揖使者俱入,揖讓升,蕃主先升東階上,西面;使者升西階上,東面。蕃主以土物儐使者,使者再拜受,蕃主再拜送物。使者降出,蕃主從出門外皆如初。蕃主再拜送,使者還,蕃主入。鴻臚迎引詣朝堂,依方北面立。所司奏聞,舍人承敕出稱:「有敕。」蕃主再拜,宣勞訖,又再拜,所司引就館如常儀。
 
《遣使戒蕃主見日》 
1
遣使戒蕃... : 前一日,守宮設次於館門之外道右,南向。其日,使者至,掌次者引就次。蕃主服其國服降立於東階下,西面,蕃國諸官立於蕃主之後,西面北上。使者服朝服出次,立於門西,東面。蕃主有司出門東,西面曰:「敢請事。」使者曰:「奉制戒某主見日。」有司入告。蕃主迎於館門外之東,西面再拜。使者與蕃主俱入。使者升自西階,東面;蕃主升自東階,西面。使者稱:「有制。」蕃主再拜。宣制曰:「某日某主見。」蕃主又再拜,稽首。使者降出,蕃主送於館門之外,西面再拜。使者還,蕃主入。
 
《蕃主奉見》 
1
蕃主奉見: 奉辭禮同
 
2
蕃主奉見: 前一日,尚舍奉御整設御幄於太極殿北壁,南向。守宮設次,太樂令展宮懸,設舉麾位於上下,鼓吹令設十二案,乘黃令陳車輅,尚輦奉御陳輿輦,尚舍奉御鋪蕃主床座於御座西南東向,並如常儀。
 
3
蕃主奉見: 其日,典儀設蕃主版位於懸南道西,北面。又設蕃國諸官之位於蕃主位後,各依其班重行北面,以西為上。設典儀位於懸之東北,贊者二人在南,差退,俱西面。諸衛各勒所部,列黃麾仗屯門及陳於殿庭。太樂令帥工人入就位,協律郎入就舉麾位。所司迎引蕃主至承天門外,通事舍人引就次。本司入奏,鈒戟近仗入陳如常。典儀帥贊者先入就位。侍中版奏:「請中嚴。」諸侍衛之官各服其器服,符寶郎奉寶,俱詣閤奉迎。蕃主服其國服出次,通事舍人引立於閤外西廂,東面;若更有諸蕃,以國大小為序。蕃國諸官各服其服,立於蕃主之後,俱東面北上。
 
4
蕃主奉見: 侍中版奏:「外辦。」皇帝服通天冠,絳紗袍,乘輿以出,曲直華蓋警蹕侍衛如常儀。皇帝將出,仗動,太樂令令撞黃鍾之鐘,右五鐘皆應,協律郎舉麾,鼓柷,奏太和之樂以姑洗之均。皇帝出自西房,即御座南向坐,符寶郎奉寶置於御座,侍衛如常,偃麾,戛敔,樂止。通事舍人引蕃主入門,舒和之樂作,至位樂止。典儀曰:「再拜。」贊者承傳,蕃主再拜稽首。侍中承制降詣蕃主西北,東面稱:「有制。」蕃主再拜稽首,宣制訖,蕃主又再拜稽首。侍中迴奏,又承制降勞,敕命升坐,蕃主再拜稽首。舍人引蕃主,樂作,蕃主至階,樂止。舍人接引升,至座後,蕃主就座,俛伏,坐。侍中承制勞問,蕃主俛伏,避席將下拜,侍中承制曰:「無下拜。」蕃主復位,拜對如常。侍中迴奏,又承制勞還館。舍人引蕃主降自西階,典謁者承引,樂作,復懸南位,樂止。蕃主再拜稽首訖,舍人引蕃主,樂作,蕃主出門,樂止。
 
5
蕃主奉見: 初蕃主升坐,舍人引蕃國諸官以次入就位。立定,典儀曰:「再拜。」贊者承傳,蕃國諸官俱再拜稽首。舍人承敕,降自西階,詣蕃國諸官西北,東面稱:「敕旨。」蕃國諸官俱再拜稽首,宣敕訖,蕃國諸官俱再拜稽首,對訖,又再拜稽首。舍人迴奏,又承敕降勞還館,蕃國諸官俱再拜稽首。於蕃主出,舍人引蕃國諸官以次出。
 
6
蕃主奉見: 訖,侍中前跪,奏稱:「侍中臣某言,禮畢。」俛伏,興,還侍位。皇帝興,太樂令令撞蕤賓之鐘,左五鐘皆應,鼓柷,奏太和之樂;皇帝降座,乘輿入自東房,侍衛警蹕如常儀,侍臣從至閤,樂止。
 
《受蕃國使表及幣》 
1
受蕃國使... : 其勞及戒見日如上儀
 
2
受蕃國使... : 前一日,尚舍奉御整設御幄於所御之殿北壁,南向。守宮設使者次,太樂令展宮懸,舉麾位於上下,並如常儀。
 
3
受蕃國使... : 其日,典儀設使者位於懸南,重行北面,以西為上。庭實位於客前。設典儀位於懸之東北,贊者二人在南,差退,俱西面。諸衛勒所部列黃麾半仗屯門及入陳於殿庭。太樂令帥工人入就位如上儀。符寶郎奉寶俱詣閤奉迎。使者服其國服,奉書出次,通事舍人引立於閤外西廂,東面;從者執幣及庭實立於後,俱東面北上。
 
4
受蕃國使... : 侍中版奏:「外辦。」皇帝服通天冠,乘輿以出,典直華蓋警蹕侍衛如常儀。皇帝將出,仗動,太樂令令撞黃鍾之鐘如上儀,符寶郎置寶於御座,侍衛如常儀,樂止。中書侍郎一人令史二人持案先俟於西階下,東面北上。舍人引使者及庭實入就懸南位。使者初入門,舒和之樂作,立定樂止。大蕃大使為設樂,次蕃大使及大蕃中使以下皆不設樂懸及黃麾仗。中書侍郎帥持案者進詣使者前,東面。侍郎受書置於案,迴詣西階。侍郎取書升奏,侍案者退。初侍郎奏書,有司各帥其屬受幣馬於庭。典儀曰:「再拜。」贊者承傳,使者以下皆再拜。舍人前承制,降詣使者前,問蕃國主,使者再拜,對訖,又再拜。舍人迴奏,又承敕問其臣下,使者再拜對。又勞使者以下,對拜及舍人迴奏並如常儀。舍人承制敕勞還館,使者以下皆再拜。舍人引使者以下出,樂作止如常儀。
 
5
受蕃國使... : 侍中前跪,奏稱:「侍中臣某言,禮畢。」俛伏,興,還侍位。皇帝興,太樂令令撞蕤賓之鐘如上儀,侍臣從至閤,樂止。
 
《皇帝宴蕃國主》 
1
皇帝宴蕃... : 前一日,尚舍奉御整設御幄於御殿之北壁,南向。尚食奉御、太官令命各具饌,守宮設次,太樂令設登歌位於殿上,展宮懸於殿庭,設舉麾位於上下,鼓吹令設十二案,乘黃令陳車輅,尚輦奉御陳輿輦,並如常儀。
 
2
皇帝宴蕃... : 其日,尚舍奉御鋪蕃主床座於御座西南,蕃國諸官應升殿者座於蕃主之後,設不升殿者坐席於西廊下,俱東面北上。尚食奉御設御酒樽,太官令設蕃主以下酒樽,並如常儀。典儀設蕃主版位於懸南。又設蕃國諸官之位於蕃主之後,俱重行,北面西上。設典儀位於懸之東北如常儀。諸衛各勒所部列黃麾仗屯門及陳於殿庭。太樂令帥工人二舞入就位,協律郎入就舉麾位。所司迎引蕃主至承天門外,通事舍人引之次。凡蕃客出入升降,皆掌客監引。所司入奏,鈒戟近仗入陳如常。典儀帥贊者先入就位。侍中版奏:「請中嚴。」諸侍衛之官各服其器服,符寶郎奉寶,俱詣閤奉迎。蕃主服其國服出次,通事舍人引立於閤外西廂,東面,蕃國諸官各服其國服,立於蕃主之後,俱東面北上。
 
3
皇帝宴蕃... : 侍中版奏:「外辦。」皇帝服通天冠,絳紗袍,乘輿以出,曲直華蓋警蹕侍衛並如常儀。皇帝將出,仗動,太樂令令撞黃鐘如上儀。典儀一人升立於東階上,贊者二人立於階下,俱西面。通事舍人引蕃主入,蕃國諸官從入。蕃主入門,舒和之樂作,蕃主至位,樂止。其有獻物則從之入,陳於蕃主之前,以西為上。立定,典儀曰:「再拜。」贊者承傳,蕃主及蕃國諸官皆再拜。侍中承旨降,敕蕃主升座,蕃主再拜。蕃主奉贄其贄隨其國所有,一以輕者為之。曰:「某國蕃臣某,敢獻壤奠。」侍中升奏。又侍中承旨曰:「朕其受之。」侍中降於蕃主東北,西面稱:「有制。」蕃主再拜。宣制訖,蕃主又再拜訖,以贄授侍中。侍中以贄授所司,又所司受其餘幣俱以東。
 
4
皇帝宴蕃... : 舍人承旨降,敕蕃國諸官等坐,蕃國諸官俱再拜。通事舍人引蕃主,又通事舍人引蕃國諸官應升殿者詣西階。蕃主初行樂作,至階樂止。通事舍人各引升立於座後。初蕃國諸官詣西階,其不升殿者通事舍人分引立於廊下席後。立定,殿上典儀唱:「就座。」階下贊者承傳,蕃主以下皆就座,俛伏,坐。太樂令引歌者及琴瑟至階,脫履於下,升就位坐。笙管者就階閒北面立。
 
5
皇帝宴蕃... : 尚食奉御進酒,至階,殿上典儀唱:「酒至,興。」階下贊者承傳,蕃主以下皆俛伏,興,立座後。殿中監到階省酒,尚食奉御奉酒進,皇帝舉酒,良醞令又行酒殿上。典儀唱:「再拜。」階下贊者承傳,蕃主以下皆再拜訖,搢笏,受觶殿上。典儀唱:「就座。」階下贊者承傳,蕃主以下皆就座,俛伏,坐飲。皇帝初舉酒,登歌作昭和三終。尚食奉御進受虛觶,奠於坫。登歌訖,降復位。
 
6
皇帝宴蕃... : 觴行三周,尚食奉御進食。食升階,殿上典儀唱:「食至,興。」階下贊者承傳,蕃主以下皆執笏,俛伏,興,立座後。殿中監到階省案,尚食奉御品嘗食訖,以次進置御前。太官令又行蕃主以下食案。設訖,殿上典儀唱:「就座。」階下贊者承傳,蕃主以下皆就座,俛伏,坐。皇帝乃飯,休和之樂作,蕃主以下皆飯,御食畢,樂止。蕃主以下食訖,尚食太官俱徹案。
 
7
皇帝宴蕃... : 又行酒,遂設庶羞,二舞以次入作。若賜酒,舍人前承旨,詣受賜者前,蒙賜者執笏,俛伏,起,立座後。舍人稱「賜酒」,蒙賜者再拜。酒至,蒙賜者搢笏,受觶,就席,俛伏,坐飲,卒觶,俛伏,起,立授虛觶,又再拜,就席,俛伏,坐。
 
8
皇帝宴蕃... : 會畢,通事舍人贊蕃主以下興,蕃主以下皆俛伏,興,立座後。通事舍人引降,樂作,復懸南位。立定,典儀曰:「再拜。」贊者承傳,蕃主以下皆再拜。若有筐篚,舍人前承旨,降宣敕,蕃主以下皆再拜。太府帥其屬以衣物以次授之訖,蕃主以下又再拜。通事舍人引出,樂作,至門樂止。
 
9
皇帝宴蕃... : 侍中前跪奏稱:「侍中臣某言,禮畢。」俛伏,興,還侍位。皇帝興,太樂令令撞蕤賓之鐘如常儀。
 
《皇帝宴蕃國使》 
1
皇帝宴蕃... : 前一日,尚舍奉御設御幄於所御之殿北壁,南向。太官令具饌,守宮設使者次,太樂令展宮懸於殿庭,設舉麾位於上下並如常儀。若大蕃中使及中蕃大使以下,則不設樂及黃麾仗。
 
2
皇帝宴蕃... : 其日,尚舍奉御鋪使者床座於御座西南,設不升殿者坐席於西廊下,俱東面北上。典儀設使者位於懸南,重行,北面東上。設典儀贊者位於懸之東北如常儀。諸衛各勒所部列黃麾半仗,皆與上儀同。蕃使以下服其國服出次,通事舍人引立於閤外西廂,東面,從者立於使者之後,重行,東面北上。
 
3
皇帝宴蕃... : 侍中版奏:「外辦。」皇帝服通天冠,絳紗袍,與上儀同。典儀一人升立東階上,贊者二人立於階下,俱西面。典儀引使者以下入就懸南位,使者初入門,舒和之樂作,至位樂止。立定,典儀曰:「再拜。」贊者承傳,使者以下皆再拜。舍人前承旨,降敕使者升座,使者以下皆再拜。通事舍人引應升殿者詣西階,樂作止如常。通事舍人引升,立於座後;其不升殿者,分引詣廊下席後。上下立定,殿上典儀唱:「就座。」階下贊者承傳,上下諸客皆就座,俛伏,坐。
 
4
皇帝宴蕃... : 酒至階,殿上典儀唱:「酒至,興。」階下贊者承傳,上下諸客皆俛伏,興,立座後。太官行酒殿上,典儀唱:「再拜。」階下贊者承傳,上下諸客皆再拜,搢笏,受觶。殿上典儀唱:「就座。」階下贊者承傳,蕃使以下諸客皆就座,俛伏,坐飲。觴行三周,食升階,殿上典儀唱:「食至,興。」階下贊者承傳,上下諸客皆執笏,俛伏,興,立座後。太官令行諸客案。設食訖,殿上典儀唱:「就座。」階下贊者承傳,上下諸客皆就座,俛伏,坐。上下諸客皆飯。諸客食訖,太官令俱徹案。又行酒,遂設庶羞,二舞以次入作。若賜酒,舍人前承旨,詣受賜者前,蒙賜者執笏,俛伏,起,立座後。舍人稱「賜酒」,蒙賜者再拜。餘與宴蕃國主禮同,皆倣上儀。

※※※

漢代之後 -> 隋唐 -> 通典 -> 禮九十二

《禮九十二》 

《皇帝親征類於上帝》 
1
皇帝親征... : 宜社附
 
《纂嚴》 
1
纂嚴: 纂嚴前一日,本司承制宣攝內外諸司,各隨職備辦。尚舍奉御施御幄於太極殿北壁下,南向如常。守宮設群官文武次於東西朝堂如常儀。典儀設群官位於殿庭,文東武西,每等異位,重行北面,相對為首。乘黃令陳革輅及玉輅以下及車旗之屬如常。未明一刻,開諸宮門,諸衛勒所部列黃麾仗屯門及陳於殿庭如常儀。
 
2
纂嚴: 其日平明,留從之官悉集朝堂次。侍臣服平巾幘,蔥褶;其將帥等及從行之官亦平巾,蔥褶。留守之官公服。上水五刻,侍中版奏:「請中嚴。」鈒戟近仗以次列於殿庭。上水三刻,通事舍人引群官以次入就位,諸侍臣俱詣閤奉迎。侍中版奏:「外辦。」皇帝服武弁服,御輿以出,曲直華蓋侍衛警蹕如常,即御座,南向坐。典儀唱再拜,群官在位者皆再拜訖,中書令承旨敕百僚訖,通事舍人以次引群官出。侍中跪奏:「禮畢。」俛伏,興。皇帝降御座,乘輿入自東房,侍中從至閤如常。
 
《齋戒》 
1
齋戒: 將告,有司卜日如別儀。前一日,皇帝清齋於太極殿,諸應告之官及群官客使等各於所司及公館,諸軍將各於正寢,俱清齋一宿。若在營者,齋於軍幕。餘如郊祀儀。
 
《陳設》 
1
陳設: 前告三日,陳設如巡狩告圓丘儀。社施大次於社宮西門之外道北,南向,設告官等次以下如祭社之儀。又設軍將次於外壝南門外道東,西向北上。前二日,設樂懸、燎壇、群官版位等並如告圓丘之儀。又設軍將位於懸南,每等異位,重行,北面西上。軍將門外位於南壝外道東,西向北上。社,設軍將次於社宮北門之外,道西,東向北上。設樂懸等如祭社儀。又為瘞埳二於樂懸之北如常。又前一日,奉禮設御位於北門內,當社壇南向。設太祝等奉血幣位於埳北如常。郊社令帥府史一人及齋郎以樽坫罍洗篚审入設皆如常。告日未明十五刻,烹牲如常。蒼牲二,一正座,一配座。社,烹牲於廚,用黑牛二。齋郎以豆取毛血如常。未明四刻,太史令、郊社令各服其服,升設神座如常儀。
 
《鑾駕出宮》 
1
鑾駕出宮: 皇帝武弁乘革輅,備大駕及嚴鼓時刻、奏請進發、內外器服皆如常儀。前後備六軍。諸軍嚴鼓一准大駕。
 
《薦玉帛》 
1
薦玉帛: 禮與巡狩告社同
 
2
薦玉帛: 其日未明二刻,下至太常卿引皇帝至內壝門,並如巡狩圓丘親告儀。天帝太樽二,實以汎齊,明水實於上樽。山罍二,一實玄酒,為上,一實清酒。玉幣以蒼。唯無禮部尚書、太常卿陪從。皇帝至版位,西向立。每立定,太常卿與博士退立於左。太常卿前奏:「請再拜。」退復位。皇帝再拜。以下至奠玉帛訖,降壇還版位,樂止,並如巡狩親告儀。
 
《進熟》 
1
進熟: 皇帝既升奠玉幣,太官令出帥進饌者,以下至皇帝降壇還版位,謁者引司徒降復位,並如巡狩圓丘親告儀。宜社,自引司徒降復位以上,同巡狩告社儀。皇帝既降壇,謁者引諸軍將詣壇東階升,進立於天帝神座前,北面西上。宜社,立於太社神座前,南面西上。初軍將升,太祝帥齋郎以爵酌福酒,進立於軍將之西,東面北上。宜社,於軍將東,西面南上。軍將俱再拜受爵,跪祭酒,啐酒,奠爵興。太祝各帥齋郎進俎,減神前胙肉,以次授,軍將受以授齋郎。軍將俱跪取爵,遂飲卒爵,太祝帥齋郎受爵復於坫。軍將俱興,再拜,謁者引軍將降復位。太祝各進跪徹豆,還樽所。奉禮曰:「賜胙。」贊者唱:「眾官再拜。」眾官在位者皆再拜。已飲福者不拜。元和之樂作。太常卿前奏:「請再拜。」退復位。皇帝再拜及燎燔以下至燔祝版,並如巡狩親告儀。宜社,自皇帝再拜以下至燔祝版。並如巡狩告社儀。
 
《鑾駕還宮》 
1
鑾駕還宮: 如郊社儀。宜社附。
 
9
禮九十二: 皇帝親征告於太廟
 
《齋戒》 
1
齋戒: 將告有司卜日、皇帝清齋及應告官清齋等,並如巡狩告儀。又諸軍將各於正寢清齋一宿。若在營,齋於軍幕。諸衛令其屬守廟門,與太樂工人俱清齋如常儀。
 
《陳設》 
1
陳設: 前告三日,陳設如巡狩告廟儀。又設軍將次於南門外道東,西向北上。前二日,設樂懸。前一日,設御座及從駕官位如巡狩告廟儀。又設軍將位門外道東,每等異位,重行,西向北上。設樽罍洗篚。告日未明十五刻,烹牲等並如巡狩告廟儀。
 
《鑾駕出宮》 
1
鑾駕出宮: 皇帝服武弁服,乘革輅,前後備六軍,嚴鼓,並准大駕,餘同圓丘儀。
 
《晨祼》 
1
晨祼: 巡狩告廟同
 
《饋食》 
1
饋食: 皇帝既升祼,下至酌獻九室訖降復位,並如巡狩告廟儀。又皇帝既降,謁者引諸軍將升自東階,進立於睿宗大聖至孝皇帝室戶前,北面西上。初軍將升,諸太祝各帥齋郎以爵酌罍福酒,進立軍將之東,西面北上,以下至啐奠降復位,如類上帝儀。登歌作,諸祝各入室徹豆還樽所,以下至燔版於齋坊,如類上帝儀。
 
《鑾駕還宮》 
1
鑾駕還宮: 皇帝既還大次,侍中版奏:「請解嚴。」將士不得輒離部伍。皇帝仍武弁,乘革輅還宮如常儀。
 
2
鑾駕還宮: 凱旋告日,陳俘馘於南門外,北面西上,軍實陳於後。其告奠之禮皆與告禮同。
 
《解嚴》 
1
解嚴: 未解嚴前一日,本司各隨職供辦。尚舍奉御設御座於太極殿中楹閒南向如常。守宮設文武百官次於東西朝堂,奉禮於東西朝堂設文武官版位如初。典儀設位於殿庭,文東武西,皆重行北向,相對為首。設典儀位於東階東南,贊者二人在南差退。乘黃令陳革輅旌旗之屬於殿庭。
 
2
解嚴: 其日平明,諸衛各勒所部屯門列仗,百官服蔥褶,督將戎服,皆集朝堂次。晝漏上水五刻,侍中版奏:「請中嚴。」鈒戟以次列於殿庭。上水七刻,典謁引群官以次入就位。上水十刻,應奉迎之官詣閤奉迎。侍中版奏:「外辦。」皇帝服通天冠,絳紗袍,御輿以出,曲直華蓋警蹕如常。皇帝出自西房,即御座,侍臣夾侍如常。典儀稱再拜,贊者承傳,群官皆再拜。通事舍人以次引群官出。侍中跪奏稱:「禮畢。」俛伏,興,還侍位。皇帝降座,御輿入自東房,侍臣從至閤如常。
 
《皇帝親征禡於所征之地》 
1
皇帝親征... : 將祭,有司卜日如別儀。
 
2
皇帝親征... : 前祭一日,皇帝清齋於行宮。凡應祭之官清齋於祭所。近侍之官與從祭群官及諸軍將皆於軍幕清齋一宿。諸衛令其屬各以其方器服守衛壝門,亦清齋一宿。尚舍直長施大次及群官軍將等次,如類上帝儀。右校修除祭所,又為瘞埳於神座西北內壝之外,方深取足容物。
 
3
皇帝親征... : 前一日,奉禮設御位於神座東南,西向。設望瘞位於神座西南,當瘞埳,北上。設諸祭官位於御位東南,執事者位於其後,俱重行,西向北上。設御史位,一位於神座西南,東向;一位於神座東南,西向。設奉禮位於祭官西南,贊者二人在南,差退,俱西向北上。又設奉禮贊者位於瘞埳西,南上。設從祭群官位於祭官之南,俱重行,西向北上。設軍將位於南廂,重行,北向西上。設門外位:祭官以下皆於東壝之外道南,從祭群官位於祭官之南,俱重行,北向西上。軍將位於南壝外道東,重行,西向北上。兵部侍郎建二旗於南門外。去門三十步。郊社令帥府史及齋郎以樽坫罍洗篚审入設於位,犧樽二、象樽二、山罍二皆於神座東南,俱北向,西上。樽皆加勺审,有坫以置爵。設御洗又於酒樽東南,諸將罍洗又於東南,北向,及設篚审如常,篚實以巾爵。執樽罍篚审者如常。設幣篚於酒樽之所。
 
4
皇帝親征... : 祭日未明十五刻,太官令先備特牲之饌。牲以犢。未明四刻,郊社令奉熊席,入設黃帝軒轅氏神座於壝內近北,南向。兵部侍郎置甲冑弓矢於座側,建槊於座後。未明二刻,郊社令、良醞令各帥其屬入實樽罍及幣,犧樽實以醴齊,象樽實以盎齊,山罍實以清酒。齊皆加明水,酒加玄酒,各實於上樽。太官令帥進饌者實諸籩豆簋簠。
 
5
皇帝親征... : 未明一刻,奉禮帥贊者先入就位。贊引引御史、太祝與執樽罍篚者入當御座前,重行,北向西上。立定,奉禮曰:「再拜。」贊者承傳,御史以下皆再拜。執樽罍者各就位。贊引引御史、太祝行掃訖,引就位。
 
6
皇帝親征... : 皇帝服武弁之服詣祭所,諸將與從祭之官皆戎服陪從如常。駕將至,謁者引行事之官皆就東門外位。駕至大次門外,下馬,之大次。郊社令以祝版進御署如常。謁者、贊引各引從駕群官及諸將俱就門外位。謁者、贊引各引祭官及從祭群官、諸軍將等次入就位。皇帝停大次半刻頃,太常博士引太常卿立於大次門外,當門北向。
 
7
皇帝親征... : 侍中版奏:「外辦。」皇帝出次,博士引太常卿,太常卿引皇帝入門,仗衛停於門外,近侍者從入如常。皇帝至版位西向立。每立定,太常卿與博士退立於左。太常卿前奏:「再拜。」退復位。皇帝再拜。奉禮曰:「眾官再拜。」眾官在位者皆再拜。太常卿前奏:「有司謹具,請行事。」退復位。太祝跪取幣於篚,興,立於樽所。凡取物者,皆跪俛伏而取以興,奠物則跪奠訖,俛伏而後興。太常卿引皇帝進神座前,北向立。太祝以幣授侍中,侍中奉幣東向進,皇帝受幣。太常卿引皇帝進,北向跪奠於神座,俛伏,興。太常卿引皇帝少退,北向再拜訖,太常卿引皇帝還版位,西向立。於眾官拜訖,太官令出,帥進饌者奉饌陳於東門之外;謁者引司徒出詣饌所,司徒奉俎。皇帝既復位,太官令引饌入,太祝迎引設於神座前,訖,謁者引司徒以下還本位,太祝還樽所。
 
8
皇帝親征... : 太常卿引皇帝詣罍洗,侍中、黃門侍郎贊洗、授巾爵並如常儀。謁者引司徒進立於樽所,齋郎奉俎立於司徒之後。皇帝洗爵訖,太常卿引皇帝詣樽所,執樽罍者舉审,侍中贊酌醴齊訖,太常卿引皇帝進軒轅氏神座前,北向跪奠爵,俛伏,興,太常卿引皇帝少退,北向立。太祝持版進於神座之右,東面跪讀祝文。文臨時撰。訖,興,皇帝再拜,太祝進奠版於神座,還樽所。太祝以爵酌上樽福酒以授侍中,侍中受爵西向進皇帝,皇帝再拜受爵,跪祭、啐、奠爵、受胙,至還本位,如常儀。謁者引亞獻上將詣罍洗,盥手洗爵酌盎齊,奠、啐、受福如上訖,還本位。謁者又引次將終獻,如亞獻儀。太祝進徹豆如式,奉禮曰「賜胙」,以下至望瘞位、禮畢還大次,並如常。其窴土,埳東西各四人。若備六軍及嚴鼓,作止如類告之禮。
 
《皇帝親征及巡狩郊祭有司軷於國門》 
1
皇帝親征... : 車駕出日,右校先於國門外委土為軷;軷,為山象也。又為瘞埳於神座西北,方深取足容物。太祝布神座於軷前,南向。太官令帥宰人刳羊。郊社令之屬設樽罍篚审於神座之左,俱右向。置幣於樽所。
 
2
皇帝親征... : 駕將至,太祝立於樽洗東南,西向;祝史與執樽罍篚者俱就樽罍所立。太祝再拜,詣樽所取幣,進,跪奠於神座,興,還本位。進饌者薦脯醢於神座前,加羊於軷,西首。太祝詣罍洗盥手洗爵,詣樽所酌酒,進,跪奠於神座前,興,少退,北向立讀祝文訖,祝文臨時撰。太祝再拜,還本位。少頃,太祝帥齋郎奉幣爵酒饌物,宰人舉羊肆解之,太祝并載埋於埳,窴之。執樽者徹罍篚席。駕至,權停。太祝以爵酌酒授太僕卿,太僕卿左執轡,右受酒,祭兩軹及軓前,軹,轂末。軓,軾前。乃飲,授爵而退,遂驅駕轢軷上而行。
 
《皇帝親征及巡狩告所過山川》 
1
皇帝親征... : 前一日,諸告官俱清齋於告所,執事者先修除告所。又為瘞埳,當神座之南如常。太官令備牢饌。嶽鎮海瀆用太牢,中山川用少牢,小山川用特牲。若行速即用酒脯。
 
2
皇帝親征... : 告日,郊社丞布神座席於告所,近北南向。設酒樽於神座之左,而右向。設洗於酒樽東南,北向,其執樽者位如常。奉禮設告官位於罍洗東南,西向;執事者位於其後,北上。設奉禮位於告官西南,東向;贊者二人在南,少退。所司實樽罍俎豆,太祝實幣篚,齋郎取豆血。幣長一丈八尺,各隨方色。奉禮帥贊者先入就位,執樽罍篚审者次入就位,謁者引告官以下次入就位。立定,奉禮曰:「再拜。」贊者承傳,告官以下皆再拜。
 
3
皇帝親征... : 謁者進告官之左,白:「有司謹具,請行事。」退復位。奉禮曰:「再拜。」告官以下皆再拜。太祝以幣授告官,告官受幣,謁者引告官詣神座前,北面跪奠幣,俛伏,興,少退,再拜,告官復位。太官丞引饌入,太祝迎引設於神座前,太官丞以下還本位。謁者引告官詣罍洗,盥手洗爵訖,引告官詣酒樽所,執樽者舉审,告官酌酒,進,跪奠於神座,俛伏,興,少退,北向立。太祝持版進於神座之右,東面跪讀祝文祝文臨時撰。訖,興,告官再拜,太祝進,跪奠版於神座,俛伏,興,還樽所。太祝以爵酌福酒,進告官之右,西向立。告官再拜,受爵,跪祭、啐、奠爵及受胙,以下望瘞等至燔版位,並如常儀。其窴土則埳東西各二人。
 
《平蕩寇賊宣露布》 
1
平蕩寇賊... : 其日,守宮量設群官次。露布至,兵部侍郎奉以奏聞,仍承制集文武群官、客使於東朝堂。群官客使至,俱就次各服其服。奉禮設群官版位於東朝堂之前,近南,文東武西,重行北向,相對為首。又設客使位如常儀。設中書令位於群官之北,南面。
 
2
平蕩寇賊... : 量時刻,吏部、兵部贊群官客使出次,謁者、贊引各引就位。立定,中書令受露布置於案,令史二人絳公服對舉之。典謁者引中書令,舉案者從之,出就南面位,持案者立於中書令西南,東面。立定,持案者進,中書令取露布,持案者退復位。中書令稱:「有制。」群官客使皆再拜。中書令宣露布訖,群官、客使又再拜,皆舞蹈訖又再拜。謁者引兵部尚書進中書令前,受露布,退復位,兵部侍郎前受之。典謁引中書令入,謁者引群官客使各還次。
 
《遣使勞軍將》 
1
遣使勞軍... : 前一日,執事者先設使者次於營南門之外道右,南向。
 
2
遣使勞軍... : 使者至,謁者引之次。使者將到,兵部先集大將以下於南門之外,列左右廂,俱重行北向,相對為首。使者出次,謁者引立於門西,東面;持節者立於使者之北,吏二人持制書案,立於使者西南,俱東面。立定,大將北面再拜。
 
3
遣使勞軍... : 謁者引使者,持節者前導,入門而左,持案者從之。使者立於幕前,南面;持節者立於使者之東,少南,西面;持案者立於使者西南,東面。又謁者引大將以下入立於使者之南,依左右廂俱重行北面,相對為首。立定,持節者脫節衣,持案者進使者前,使者取制書,持案者退復位。使者稱:「有制。」大將以下俱再拜。宣詔訖,大將以下又再拜。謁者引大將進使者前,北面受制書,退復位。持節者加節衣,謁者引使者,持節者前導以出,持案者從之,俱復門外位。大將以制書授左右,拜送使者於門外。使者還,大將入。
 
4
遣使勞軍... : 初使者出,諸將以下以次出。若賜衣物,使者出次立於門外。立定,執事者以衣物立於案南,俱東面北上。使者入,衣物隨入。初大將受制書復位,執事者以衣物遍授之。大將以下受訖,又再拜。
 
《皇帝講武》 
1
皇帝講武: 仲冬之月,講武於都外。
 
2
皇帝講武: 前期十有一日,所司奏請講武,兵部承詔遂命將帥簡軍士。有司先芟萊除地為場,方一千二百步,四出為和門。又於其內墠地為步騎六軍營域處所:左右廂各為三軍,皆上軍在北,中軍次之,下軍在南,東西相向。中閒相去三百步,五十步立表一行,凡立五行,表閒前後各相去五十步,為三軍進止之節。又別墠地於北廂,南向,為車駕停觀之處。
 
3
皇帝講武: 前三日,尚舍奉御設大次及御座於其中如常儀。
 
4
皇帝講武: 前一日,講武將帥及士卒集於墠所,禁止諠譁。依方色建旗為和門,於都墠之中及四角皆建以五綵牙旗,旗鼓甲仗威儀悉備於墠所。大將以下各有統帥如常式。步軍大將被甲冑乘馬,教騎大將亦乘馬,教習士眾為戰隊之法。凡教為陣,少者在前,長者在後;其還則長者在前,少者在後。長者持弓矢,短者持戈矛,力者持旌旗,勇者持鉦鼓。刀楯為前行,持槊者次之,弓箭為後行。將帥先教士眾習見旌旗指麾之蹤,旗臥即跪,旗舉即起;金鼓動止之節,聲鼓即進,鳴金即止;知刑罰之苦,賞賜之利,持五兵之便,戰鬥之備,習串跪起及行列險隘之路。
 
5
皇帝講武: 講武日,未明十刻,軍士皆嚴備。五刻,將士皆貫甲,步軍各為直陣以相俟,將軍依儀各依格備物,大將軍各依格處分軍中,立於旗鼓之下。凡六軍各鼓一十二、鉦一、角四,並於其軍後表之下。鑾駕出宮如常式。
 
6
皇帝講武: 講武日未明七刻,搥一鼓為一嚴,三嚴時節,前一日侍中奏裁。出宮以剛日。侍中奏開宮殿門及城門。未明五刻,搥二鼓為再嚴,侍中版奏「請中嚴」。文武官應從者俱先置,文武官皆公服。所司為小駕,依圖陳設。未明二刻,搥三鼓為三嚴,諸衛各督其隊與鈒戟以次入陳於殿庭。諸侍衛之官各服其器服,諸侍臣俱詣西階下奉迎。侍中負璽如式。乘黃令進革輅於太極殿前,皇帝服武弁之服,餘並如圓丘儀。
 
7
皇帝講武: 駕至墠所,兵部尚書介冑乘馬奉引,至講武所,入自都墠北和門,至兩步軍之北,當空南向。黃門侍郎奏稱:「請降輅。」還侍位。皇帝降輅,入大次而觀。兵部尚書停於東廂,西向。三仗小退以通觀路。領軍減小駕騎士,立於都墠之四周。侍臣依左右廂立於大次之前,東西面北上。文武九品以上皆公服,文東武西,在侍臣之外十步所,重行北上。諸州使人及蕃客先集於都墠北和門外,東方南方立於道東,西方北方立於道西,皆向輅而立,以北為上。駕至和門,奉禮曰:「再拜。」在位者皆再拜,皇帝入次,謁者引諸州使人,鴻臚卿引蕃客,東方南方立於大次東北,南向,以西為上;西方北方立於大次西北,南向,以東為上。若有觀者,立於都墠騎士仗外,四周任意。然後講武。
 
8
皇帝講武: 諸州使人及蕃客立定,吹大角三通,中軍將各以鞞令鼓,二軍俱擊鼓。三鼓,有司偃旗,步士皆跪。二軍諸帥果毅以上各集於中軍大將旗鼓之下。左廂中軍大將立於旗鼓之東,西面;諸軍將立旗鼓之南,北面東上。右廂中軍大將立於旗鼓之西,東面;諸軍將立於旗鼓之南,北面西上。以聽誓。大將誓曰:「今行講武,以教人戰,進退左右一如軍法。用命有常賞,不用命有常刑,可不勉之!」誓訖,左右三軍各長史二人,振鐸分循以警眾,諸果毅各以誓詞遍告其所部。遂聲鼓,有司舉旗,士眾皆起,騎徒皆行,及表,擊鉦,騎徒乃止,又擊三鼓,有司偃旗,士眾皆跪。又擊鼓,有司舉旗,士眾皆起,騎驟徒趨,及表乃止,整列立定。東軍一鼓,舉青旗為直陣,西軍亦鼓而舉白旗為方陣以應之;次南軍一鼓而舉赤旗為銳陣,北軍亦鼓而舉黑旗為曲陣以應之。次東軍鼓而舉黃旗為圓陣,西軍亦鼓而舉青旗為直陣以應之。次西軍鼓而舉白旗為方陣,東軍亦鼓而舉赤旗為銳陣以應之。次東軍鼓而舉黑旗為曲陣,西軍亦鼓而舉黃旗為圓陣以應之。凡陣迭為客主,先舉者為客,後舉者為主,從五行相勝之法,為陣以應之。每變陣,二軍各選刀楯之士五十人,挑戰於兩軍之前。第一、第二挑戰迭為勇怯之狀,第三挑戰為敵均之勢,第四、第五挑戰為勝敗之形。每將變陣,先鼓而為直陣,然後變從餘陣之法。五陣畢,兩軍俱為直陣。又擊三鼓,有司偃旗,士眾皆跪。又聲鼓舉旗,士眾皆起,騎馳徒走,左右軍俱至中表,相擬擊而還。每退至一行表,跪起如前,遂復本列。
 
9
皇帝講武: 侍中跪奏:「請觀騎軍。」又侍中稱:「制曰可。」侍中俛伏,興。二軍吹角、擊鼓、誓眾、俱進及表乃止,皆如步軍,唯無跪起耳。騎軍東西迭為主客,為五變之陣皆如步軍之法。每陣各八騎挑戰於兩陣之間,如步軍法。五陣畢,俱大擊鼓而前,盤馬相擬擊而罷,遂振旅而還。
 
10
皇帝講武: 凡步騎二軍之士,備則滿數,省則半之,損益隨時,唯不得減將帥。凡相擬擊,皆不得以刃相及。凡步士逐退,過中表二十步而止,不得過也;騎士不在此例。若因田狩,則令講武軍士之外先期為圍,觀訖,乘馬鼓行親禽如別禮。狩訖,乘輅振旅而還如常儀。
 
11
皇帝講武: 講武罷,侍中跪奏稱:「侍中臣某言,講武禮畢,請還。」俛伏,興。皇帝降御輿,侍衛如常儀。皇帝升輅,太僕卿立授綏,升訖,敕車右升,千牛將軍升輅陪乘。黃門侍郎奏請鑾駕發引,以下如圓丘還宮儀,唯不作鼓吹,不撞蕤賓。解嚴訖,將士各還。明日群官奉參起居如別儀。
 
《皇帝田狩》 
1
皇帝田狩: 仲冬狩田之禮。前期十日,兵部徵眾庶,循田法;虞部量地廣狹,表所田之野。前狩三日,本司建旗於所田之後,隨地之宜。
 
2
皇帝田狩: 前一日未明,諸將各帥士徒集旗下,不得諠譁。質明弊旗,後至者罰之。兵部分申田令,遂圍田。其兩翼之將皆建旗,及夜布圍訖,若圍廣,或先期二日、三日。圍闕其南面。且據南面。及狩,隨地所向。
 
3
皇帝田狩: 駕出以剛日。其發引、次舍如常。將至田所,皇帝鼓行入圍。鼓吹令以鼓六十陳於皇帝東南,西向;六十陳於皇帝西南,東向,皆乘馬。各備簫角。諸將皆鼓行赴圍。乃設驅逆之騎百有二十。既設驅逆,皇帝乘馬南向,有司斂大綏以從,諸公王以下皆乘馬帶弓矢陳駕前後,所司之屬又斂小綏以從。乃驅獸出皇帝之前。初一驅過,有司整飭弓矢以前;再驅過,本司奉進弓矢;三驅過,皇帝乃從禽左而射之。每驅必三獸以上。皇帝發,亢大綏。皇帝既發,然後公王發。王著,亢小綏。諸公既發,以次射之訖,驅逆之騎止,然後百姓獵。
 
4
皇帝田狩: 凡射獸,自左而射之,達於右腢,為上射;達右耳本,為次射;左髀達於右馓,為下射。群獸相從,不盡殺。已被射者,不射。又不射其面,不翦其毛。其出表者不逐。
 
5
皇帝田狩: 將止,虞部建旗於田內,乃雷擊駕鼓及諸將之鼓,士徒譟呼。諸得禽者,獻於旗下,致其左耳。大獸公之,小獸私之。其上者以供宗廟,次者以供賓客,下者以充庖廚。乃命有司饁獸於四郊,以獸告至於廟社。其因講武以狩,則先設圍亦如之也。

http://ctext.org/tongdian/zh

※※※

先秦兩漢 -> 儒家 -> 孔子家語 -> 本命解

《本命解》 
1
本命解: 魯哀公問於孔子曰:「人之命與性何謂也?」孔子對曰:「分於道,謂之命;形於一,謂之性;化於陰陽,象形而發,謂之生;化窮數盡,謂之死。故命者,性之始也;死者,生之終也。有始則必有終矣。人始生而有不具者五焉,目無見,不能食,行,不能言,不能化。及生三月而微煦,然後有見;八月生齒,然後能食;三年顋合,然後能言;十有六而精通,然後能化。陰窮反陽,故陰以陽變;陽窮反陰,故陽以陰化。是以男子八月生齒,八歲而齓。女子七月生齒,七歲而齓,十有四而化。一陽一陰,奇偶相配,然後道合化成。性命之端,形於此也。」公曰:「男子十六精通,女子十四而化,是則可以生民矣。而禮、男必三十而有室,女必二十而有夫也。豈不晚哉?」孔子曰:「夫禮言其極不是過也。男子二十而冠,有為人父之端;女子十五許嫁,有適人之道。於此而往,則自婚矣。群生閉藏乎陰,而為化育之始。故聖人因時以合耦。男子窮天數也。霜降而婦功成,嫁娵者行焉。冰泮而農桑起,婚禮而殺於此。男子者,任天道而長萬物者也。知可為,知不可為;知可言,知不可言;知可行,知不可行者也。是故審其倫而明其別,謂之知,所以效疋夫之聽也。女子者,順男子之教而長其理者也。是故無專制之義,而有三從之道;幼從父兄,既嫁從夫,死從子,言無再醮之端,教令不出于閨門,事在供酒食而已,無閫外之非義也,不越境而奔喪,事無擅為,行無獨成,參知而後動,可驗而後言,晝不遊庭,夜行以火,所以效疋婦之德也。」孔子遂言曰:「女有五不取:逆家子者,亂家子者,世有刑人子者,有惡疾子者,喪父長子者。婦有七出、三不去;七出者:不順父母出者,無子者,婬僻者,嫉妬者,惡疾者,多口舌者,竊盜者。三不去者:謂有所取無所歸一也,與共更三年之喪二也,先貧賤後富貴者三也。凡此聖人所以順男女之際,重婚姻之始也。」
 
2
本命解: 孔子曰:「禮之所以象五行也,其義、四時也,故喪禮有舉焉。有恩有義,有節有權,其恩厚者其服重。故為父母斬衰三年,以恩制者也。門內之治恩掩義,門外之治義掩恩。資於事父以事君,而敬同。貴尊貴尊,義之大也。故為君亦服衰三年,以義制者也。三日而浴,三月而沐,期而練,毀不滅性,不以死傷生,喪不過三年,苴衰不補,墳不脩,除服之日鼓素琴,示民有終也。凡此以節制者也。資於事父以事母,而愛同。天無二日,國無二君,家無二尊,以治之。故父在為母齊衰朞者,見無二尊也。百官備,百物具,不言而事行者,扶而起;言而後事行者,杖而起;身自執事行者,面垢而已;此以權制者也。親始死,三日不怠,三月不懈,朞悲號,三年憂,哀之殺也。聖人因殺以制節也。」

※※※

先秦兩漢 -> 儒家 -> 孔子家語 -> 論禮

《論禮》 
1
論禮: 孔子閒居,子張、子貢、言游侍。論及於禮,孔子曰:「居!汝三人者。吾語汝以禮周流無不遍也。」子貢越席而對曰:「敢問如何?」子曰:「敬而不中禮,謂之野;恭而不中禮,謂之給;勇而不中禮,謂之逆。」子曰:「給奪慈仁。」子貢曰:「敢問何以為中禮者?」子曰:「禮乎!夫禮所以制中也。」子貢退。言游進曰:「敢問禮也,領惡而全好者與?」子曰:「然。」子貢問:「何也?」子曰:「郊社之禮,所以仁鬼神也;禘嘗之禮,所以仁昭穆也;饋奠之禮,所以仁死喪也;射饗之禮,所以仁鄉黨也;食饗之禮,所以仁賓客也。明乎郊社之義、禘嘗之禮,治國其如指諸掌而已。是故居家有禮,故長幼辯;以之閨門有禮,故三族和;以之朝廷有禮,故官爵敘;以之田獵有禮,故戎事閑;以之軍旅有禮,故武功成。是以宮室得其度,鼎俎得其象,物得其時,樂得其節,車得其軾,鬼神得其享,喪紀得其哀,辯說得其黨,百官得其體,政事得其施。加於身而措於前,凡眾之動,得其宜也。」言游退。子張進曰:「敢問禮何謂也?」子曰:「禮者,即事之治也。君子有其事,必有其治。治國而無禮,譬猶瞽之無相,倀倀乎何所之?譬終夜有求於幽室之中,非燭何以見?故無禮則手足無所措,耳目無所加,進退揖讓無所制。是以其居處,長幼失其別,閨門三族失其和,朝廷官爵失其序,田獵戎事失其策,軍旅失其勢,宮室失其度,鼎俎失其象,物失其時,樂失其節,車失其軾,鬼神失其饗,喪紀失其哀,辯說失其黨,百官失其體,政事失其施。加於身而措於前,凡眾之動失其宜。如此則無以祖祫四海。」子曰:「慎聽之!汝三人者。吾語汝。猶有九焉,大饗有四焉。苟知此矣,雖在畎畝之中,事之,聖人矣。兩軍相見,揖讓而入,入門懸興;揖讓而升堂,升堂而樂闋;下管象舞,夏籥序興,陳其薦俎,序其禮樂,備其百官,如此而後君子知仁焉。行中規,旋中矩,鑾和中采齊,客出於雍,徹以振羽。是故君子無物而不在於禮焉。入門而金作,示情也;升歌《清廟》,示德也;下管象舞,示事也。古之君子,不必親相與言也,以禮樂相示而已。夫禮者、理也;樂者、節也。無理不動,無節不作。不能詩,於禮謬;不能樂,於禮素;薄於德,於禮虛。」子貢作而問曰:「然則夔其窮與?」子曰:「古之人與?上古之人也。達於禮而不達於樂,謂之素;達於樂而不達於禮,謂之偏。夫夔達於樂不達於禮,是以傳於此名也。古之人也。凡制度在禮,文為在禮,行之其在人也!」三子者、既得聞此論於夫子也,煥若發矇焉。
 
2
論禮: 子夏侍坐於孔子,曰:「敢問《詩》云:『愷悌君子,民之父母。』何如斯可謂民之父母?」孔子曰:「夫民之父母,必達於禮樂之源,以致五至而行三無,以橫於天下。四方有敗,必先知之,此之謂民之父母。」子夏曰:「敢問何謂五至?」孔子曰:「志之所至,《詩》亦至焉;《詩》之所至,禮亦至焉;禮之所至,樂亦至焉;樂之所至,哀亦至焉。《詩》、禮相成,哀樂相生,是以正明目而視之,不可得而見;傾耳而聽之,不可得而聞。志氣塞于天地,行之充于四海。此之謂五至矣。」子夏曰:「敢問何謂三無?」孔子曰:「無聲之樂,無體之禮,無服之喪,此之謂三無。」子夏曰:「敢問三無,何詩近之?」孔子曰:「『夙夜基命宥密』,無聲之樂也;『威儀逮逮,不可選也』,無體之禮也;『凡民有喪,扶伏救之』,無服之喪也。」子夏曰:「言則美矣、大矣!言盡於此而已乎?」孔子曰:「何謂其然!吾語汝,其義猶有五起焉。」子夏曰:「何如?」孔子曰:「無聲之樂,氣至不違;無體之禮,威儀遲遲;無服之喪,內恕孔哀;無聲之樂,所願必從;無體之禮,上下和同;無服之喪,施及萬邦。既然,而又奉之以三無私而勞天下,此之謂五起。」子夏曰:「何謂三無私?」孔子曰:「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日月無私照。其在《詩》曰:『帝命不違,至于湯齊。湯降不遲,聖敬日躋。昭假遲遲,上帝是祗。』『帝命式于九圍。』是湯之德也。」子夏蹶然而起,負墻而立,曰:「弟子敢不志之?」

※※※

先秦兩漢 -> 儒家 -> 孔子家語 -> 觀鄉射

《觀鄉射》 
1
觀鄉射: 孔子觀於鄉射,喟然歎曰:「射之以樂也。何以射?何以聽?循聲而發,不失正鵠者,其唯賢者乎!若夫不肖之人,則將安能以求飲。《詩》云:『發彼有的,以祈爾爵。』祈、求也,求所中以辭爵。酒者、所以養老,所以養病也。求中以辭爵,辭其養也。是故士使之射而弗能,則辭以病,懸弧之義。」於是退而與門人習射於矍相之圃,蓋觀者如牆堵焉。試射至於司馬,使子路執弓矢,出列,延謂射之者曰:「奔軍之將,亡國之大夫,與為人後,不得入。其餘皆入。」蓋去者半。又使公罔之裘序點揚觶而語曰:「幼壯孝弟,耆老好禮,不從流俗,脩身以俟死,者?在此位。」蓋去者半。序點又揚觶而語曰:「好學不倦,好禮不變,耄期稱道而不亂者,則在此位。」蓋僅有存焉。射既闋,子路進曰:「由與二三子者之為司馬,何如?」孔子曰:「能用命矣。」
 
2
觀鄉射: 孔子曰:「吾觀於鄉,而知王道之易易也。主人親速賓及介,而眾賓皆從之,至於正門之外,主人拜賓及介,而眾賓自入,貴賤之義別矣。三揖至於階,三讓,以賓升,拜至,獻、酬辭讓之節繁;及介升,則省矣。至于眾賓,升而受爵、坐祭、立飲,不酢而降,隆殺之義辨矣。工入,升歌三終,主人獻賓;笙入三終,主人又獻之。間歌三終,合樂三闋,工告「樂備」而遂出。一人揚觶,乃立司正焉,知其能和樂而不流也。賓酬主人,主人酬介,介酬眾賓,少長以齒,終於沃、洗者焉,知其能弟長而無遺矣。降,脫履升座,脩爵無算。飲酒之節,旰不廢朝,暮不廢夕。賓出,主人迎送,節文終遂焉,知其能安燕而不亂也。貴賤既明,降殺既辨,和樂而不流,弟長而無遺,安燕而不亂。此五者,足以正身安國矣。彼國安而天下安矣。故曰:吾觀於鄉,而知王道之易易也。」
 
3
觀鄉射: 子貢觀於蜡。孔子曰:「賜也樂乎?」對曰:「一國之人皆若狂,賜未知其為樂也。」孔子曰:「百日之勞,一日之樂,一日之澤,非爾所知也。張而不弛,文武弗能;弛而不張,文武弗為;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

※※※

先秦兩漢 -> 儒家 -> 孔子家語 -> 郊問

《郊問》 
1
郊問: 定公問於孔子曰:「古之帝王,必郊祀其祖以配天,何也?」孔子對曰:「萬物本於天,人本乎祖。郊之祭也,大報本反始也,故以配上帝。天垂象,聖人則之,郊所以明天道也。」公曰:「寡人聞郊而莫同何也?」孔子曰:「郊之祭也,迎長日之至也。大報天而主日,配以月,故周之始郊,其月以日至,其日用上辛;至於啟蟄之月,則又祈穀于上帝。此二者,天子之禮也。魯無冬至大郊之事,降殺於天子,是以不同也。」公曰:「其言郊何也?」孔子曰:「兆丘於南,所以就陽位也,於郊,故謂之郊焉。」曰:「其牲器何如?」孔子曰:「上帝之牛角繭栗,必在滌三月。后稷之牛唯具,所以別事天神與人鬼也。牲用騂,尚赤也;用犢,貴誠也。掃地而祭,貴其質也。器用陶匏,以象天地性也。萬物無可以稱之者,故因其自然之體也。」公曰:「天子之郊,其禮儀可得聞乎?」孔子對曰:「臣聞天子卜郊,則受命于祖廟,而作龜于禰宮,尊祖親考之義也。卜之日,王親立于澤宮,以聽誓命,受教諫之義也。既卜,獻命庫門之內,所以戒百官也。將郊,則供天子皮弁以聽報,示民嚴上也。郊之日,喪者不敢哭,凶服者不敢入國門,氾掃清路,行者畢止,弗命而民聽,敬之至也。天子大裘以黼之,被裘象天,乘素車,貴其質也。旂十有二旒,龍章而設日月,所以法天也。既至泰壇,王脫裘矣,服袞以臨燔柴,戴冕藻十有二旒,則天數也。臣聞之:誦《詩》三百,不足以一獻;一獻之禮,不足以大饗;大饗之禮,不足以大旅;大旅具矣,不足以饗帝。是以君子無敢輕議於禮者也。」

※※※

先秦兩漢 -> 儒家 -> 孔子家語 -> 五刑解

《五刑解》 
1
五刑解: 冉有問於孔子曰:「古者三皇、五帝不用五刑,信乎?」孔子曰:「聖人之設防,貴其不犯也;制五刑而不用,所以為至治也。凡民之為姦邪、竊盜、靡法、妄行者,生於不足,不足生於無度。無度,則小者偷惰,大者侈靡,各不知節。是以上有制度,則民知所止,民知所止則不犯。故雖有姦邪、賊盜、靡法、妄行之獄,而無陷刑之民。不孝者、生於不仁,不仁者、生於喪祭之禮也,明喪祭之禮,所以教仁愛也。能致仁愛,則服喪思慕。祭祀不解人子饋養之道。喪祭之禮明,則民孝矣。故雖有不孝之獄,而無陷刑之民。殺上者、生於不義。義所以別貴賤,明尊卑也。貴賤有別,尊卑有序,則民莫不尊上而敬長。朝聘之禮者,所以明義也。義必明,則民不犯。故雖有殺上之獄,而無陷民之刑。鬭變者、生於相陵;相陵者、生於長幼無序而遺敬讓。鄉飲酒之禮者,所以明長幼之序而崇敬讓也。長幼必序,民懷敬讓。故雖有變鬭之獄,而無陷刑之民。淫亂者、生於男女無別;男女無別,則夫婦失義。婚姻聘享者,所以別男女、明夫婦之義也。男女既別,夫婦既明,故雖有淫亂之獄,而無陷刑之民。此五者、刑罰之所從生,各有源焉。不豫塞其源,而輒繩之以刑,是謂為民設穽而陷之也。刑罰之源,生於嗜慾不節。夫禮度者,所以禦民之嗜慾而明好惡,順天道。禮度既陳,五教畢修,而民猶或未化,尚必明其法典,以申固之。其犯姦邪、靡法、妄行之獄者,則飭制量之度;有犯不孝之獄者,則飭喪祭之禮;有犯殺上之獄者,則飭朝覲之禮;有犯鬭變之獄者,則飭鄉飲酒之禮;有犯婬亂之獄者,則飭婚聘之禮。三皇、五帝之所化民者如此。雖有五刑之用,不亦可乎?」孔子曰:「大罪有五,而殺人為下。逆天地者罪及五世,誣文武者罪及四世,逆人倫者罪及三世,謀鬼神者罪及二世,手殺人者罪止其身。故曰:大罪有五,而殺人為下矣。」
 
2
五刑解: 冉有問於孔子曰:「先王制法,使刑不上於大夫,禮不下於庶人。然則大夫犯罪,不可以加刑,庶人之行事,不可以治於禮乎?」孔子曰:「不然。凡治君子,以禮御其心,所以屬之以廉恥之節也。故古之大夫,其有坐不廉汙穢而退放之者,不謂之不廉汙穢,而退放,則曰:簠簋不飭。有坐婬亂、男女無別者,不謂之婬亂、男女無別,則曰:帷幕不修也。有坐罔上不忠者,不謂之罔上不忠,則曰:臣節未著。有坐罷軟不勝任者,不謂之罷軟不勝任,則曰:下官不職。有坐干國之紀者,不謂之干國之紀,則曰:行事不請。此五者,大夫既自定有罪名矣,而猶不忍斥然正以呼之也。既而為之諱,所以媿恥之。是故大夫之罪,其在五刑之域者,聞而譴發,則白冠釐纓,盤水加劍,造乎闕而自請罪,君不使有司執縛牽掣而加之也。其有大罪者,聞命則北面再拜,跪而自裁,君不使人捽引而刑殺之也,曰:子大夫自取之耳。吾遇子有禮矣。以刑不上大夫,而大夫亦不失其罪者,教使然也。凡所謂禮不下庶人者,以庶人遽其事而不能充禮,故不責之以備禮也。」冉求跪然免席曰:「言則美矣!求未之聞。」退而記之。

http://ctext.org/kongzi-jiayu/zh

※※※

1-130Z915011D01

435640_11_0_0_560_w_0

5849865fb3be315ef407d55a72758b6a_s730

20101101161535400  

/ 網路的ˊ圖

 

先秦兩漢 -> 經典文獻 -> 詩經 -> 小雅 -> 鹿鳴之什

《鹿鳴之什》 

《鹿鳴》
1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將。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2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
我有嘉賓、德音孔昭。
視民不恌、君子是則是傚。
我有旨酒、嘉賓式燕以敖。
 
3
呦呦鹿鳴、食野之芩。
我有嘉賓、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樂且湛。
我有旨酒、以嘉樂嘉賓之心。
 
《四牡》 
1
四牡騑騑、周道倭遲。
豈不懷歸、王事靡盬、我心傷悲。
 
2
四牡騑騑、嘽嘽駱馬。
豈不懷歸、王事靡盬、不遑啟處。
 
3
翩翩者鵻、載飛載下、集于苞栩。
王事靡盬、不遑將父。
 
4
翩翩者鵻、載飛載止、集于苞杞。
王事靡盬、不遑將母。
 
5
駕彼四駱、載驟駸駸。
豈不懷歸、是用作歌、將母來諗。
 
《皇皇者華》 
1
皇皇者華、于彼原隰。
駪駪征夫、每懷靡及。
 
2
我馬維駒、六轡如濡。
載馳載驅、周爰咨諏。
 
3
我馬維騏、六轡如絲。
載馳載驅、周爰咨謀。
 
4
我馬維駱、六轡沃若。
載馳載驅、周爰咨度。
 
5
我馬維駰、六轡既均。
載馳載驅、周爰咨詢。
 
《常棣》 
1
常棣之華、鄂不韡韡。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2
死喪之威、兄弟孔懷。
原隰裒矣、兄弟求矣。
 
3
脊今在原、兄弟急難。
每有良朋、況也永歎。
 
4
兄弟鬩于牆、外禦其務。
每有良朋、烝也無戎。
 
5
喪亂既平、既安且寧。
雖有兄弟、不如友生。
 
6
儐爾籩豆、飲酒之飫。
兄弟既具、和樂且孺。
 
7
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兄弟既翕、和樂且湛。
 
8
宜爾室家、樂爾妻帑。
是究是圖、亶其然乎。
 
《伐木》
1
伐木丁丁、鳥鳴嚶嚶。
出自幽谷、遷于喬木。
嚶其鳴矣、求其友聲。
相彼鳥矣、猶求友聲。
矧伊人矣、不求友生。
神之聽之、終和且平。
 
2
伐木許許、釃酒有藇。
既有肥羜、以速諸父。
寧適不來、微我弗顧。
於粲洒掃、陳饋八簋。
既有肥牡、以速諸舅。
寧適不來、微我有咎。
 
3
伐木于阪、釃酒有衍。
籩豆有踐、兄弟無遠。
民之失德、乾餱以愆。
有酒湑我、無酒酤我。
坎坎鼓我、蹲蹲舞我。
迨我暇矣、飲此湑矣。
 
《天保》 
1
天保定爾、亦孔之固。
俾爾單厚、何福不除。
俾爾多益、以莫不庶。
 
2
天保定爾、俾爾戩穀。
罄無不宜、受天百祿。
降爾遐福、維日不足。
 
3
天保定爾、以莫不興。
如山如阜、如岡如陵。
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
 
4
吉蠲為饎、是用孝享。
禴祠烝嘗、于公先王。
君曰卜爾、萬壽無疆。
 
5
神之弔矣、詒爾多福。
民之質矣、日用飲食。
群黍百姓、徧為爾德。
 
6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
如松柏之茂、無不爾或承。
 
《采薇》 
1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歸曰歸、歲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
不遑啟居、玁狁之故。
 
2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歸曰歸、心亦憂止。
憂心烈烈、載飢載渴。
我戍未定、靡使歸聘。
 
3
采薇采薇、薇亦剛止。
曰歸曰歸、歲亦陽止。
王事靡盬、不遑啟處。
憂心孔疚、我行不來。
 
4
彼爾維何、維常之華。
彼路斯何、君子之車。
戎車既駕、四牡業業。
豈敢定居、一月三捷。
 
5
駕彼四牡、四牡騤騤。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魚服。
豈不日戒、玁狁孔棘。
 
6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行道遲遲、載渴載飢。
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出車》 
1
我出我車、于彼牧矣。
自天子所、謂我來矣。
召彼僕夫、謂之載矣。
王事多難、維其棘矣。
 
2
我出我車、于彼郊矣。
設此旐矣、建彼旄矣。
彼旟旐斯、胡不旆旆。
憂心悄悄、僕夫況瘁。
 
3
王命南仲、往城于方。
出車彭彭、旂旐央央。
天子命我、城彼朔方。
赫赫南仲、玁狁于襄。
 
4
昔我往矣、黍稷方華。
今我來思、雨雪載塗。
王事多難、不遑啟居。
豈不懷歸、畏此簡書。
 
5
喓喓草蟲、趯趯阜螽。
未見君子、憂心忡忡。
既見君子、我心則降。
赫赫南仲、薄伐西戎。
 
6
春日遲遲、卉木萋萋。
倉庚喈喈、采蘩祁祁。
執訊獲醜、薄言還歸。
赫赫南仲、玁狁于夷。
 
《杕杜》 
1
有杕之杜、有睆其實。
王事靡盬、繼嗣我日。
日月陽止、女心傷止、征夫遑止。
 
2
有杕之杜、其葉萋萋。
王事靡盬、我心傷悲。
卉木萋止、女心悲止、征夫歸止。
 
3
陟彼北山、言采其杞。
王事靡盬、憂我父母。
檀車幝幝、四牡痯痯、征夫不遠。
 
4
匪載匪來、憂心孔疚。
期逝不至、而多為恤。
卜筮偕止、會言近止、征夫邇止。
 

先秦兩漢 -> 經典文獻 -> 詩經 -> 大雅 -> 蕩之什

《蕩之什》 

《蕩》 
1
蕩蕩上帝、下民之辟。
疾威上帝、其命多辟。
天生烝民、其命匪諶。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2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
曾是彊禦、曾是掊克。
曾是在位、曾是在服。
天降慆德、女興是力。
 
3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
而秉義類、彊禦多懟。
流言以對、寇攘式內。
侯作侯祝、靡屆靡究 。
 
4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
女炰烋于中國、歛怨以為德。
不明爾德、時無背無側。
爾德不明、以無陪無卿。
 
5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
天不湎爾以酒、不義從式。
既愆爾止、靡明靡晦。
式號式呼、俾晝作夜。
 
6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
如蜩如螗、如沸如羹。
小大近喪、人尚乎由行。
內奰于中國、覃及鬼方。
 
7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
匪上帝不時、殷不用舊。
雖無老成人、尚有典刑。
曾是莫聽、大命以傾。
 
8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
人亦有言、顛沛之揭。
枝葉未有害、本實先撥。
殷鑒不遠、在夏后之世。
 
《抑》 
1
抑抑威儀、維德之隅。
人亦有言、靡哲不愚。
庶人之愚、亦職維疾。
哲人之愚、亦維斯戾。
 
2
無競維人、四方其訓之。
有覺德行、四國順之。
訏謨定命、遠猶辰告。
敬慎威儀、維民之則。
 
3
其在于今、興迷亂于政。
顛覆厥德、荒湛于酒。
女雖湛樂從、弗念厥紹。
罔敷求先王、克共明刑。
 
4
肆皇天弗尚、如彼泉流、無淪胥以亡。
夙興夜寐、洒掃廷內、維民之章。
脩爾車馬、弓矢戎兵。
用戒戎作、用逷蠻方。
 
5
質爾人民、謹爾侯度、用戒不虞。
慎爾出話、敬爾威儀、無不柔嘉。
白圭之玷、尚可磨也。
斯言之玷、不可為也。
 
6
無易由言、無曰苟矣。
莫捫朕舌、言不可逝矣。
無言不讎、無德不報。
惠于朋友、庶民小子、子孫繩繩、萬民靡不承。
 
7
視爾友君子、輯柔爾顏、不遐有愆。
相在爾室、尚不媿于屋漏。
無曰不顯、莫予云覯。
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
 
8
辟爾為德、俾臧俾嘉。
淑慎爾止、不愆于儀。
不僭不賊、鮮不為則。
投我以桃、報之以李。
彼童而角、實虹小子。
 
9
荏染柔木、言緡之絲。
溫溫恭人、維德之基。
其維哲人、告之話言、順德之行。
其維愚人、覆謂我僭。
民各有心。
 
10
於乎小子、未知藏否。
匪手攜之、言示之事。
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借曰未知、亦既抱子。
民之靡盈、誰夙知而莫成。
 
11
昊天孔昭、我生靡樂。
視爾夢夢、我心慘慘。
誨爾諄諄、聽我藐藐。
匪用為教、覆用為虐。
借曰未知、亦聿既耄。
 
12
於乎小子、告爾舊子。
聽用我謀、庶無大悔。
天方艱難、曰喪厥國。
取譬不遠、昊天不忒。
回遹其德、俾民大棘。
 
《桑柔》 
1
菀彼桑柔、其下侯旬。
捋采其劉、瘼此下民。
不殄心憂、倉兄填兮。
倬彼昊天、寧不我矜。
 
2
四牡騤騤、旟旐有翩。
亂生不夷、靡國不泯。
民靡有黎、具禍以燼。
於乎有哀、國步斯頻。
 
3
國步蔑資、天不我將。
靡所止疑、云徂何往。
君子實維、秉心無競。
誰生厲階、至今為梗。
 
4
憂心慇慇、念我土宇。
我生不辰、逢天僤怒。
自西徂東、靡所定處。
多我覯痻、孔棘我圉。
 
5
為謀為毖、亂況斯削。
告爾憂恤、誨爾序爵。
誰能執熱、逝不以濯。
其何能淑、載胥及溺。
 
6
如彼遡風、亦孔之僾。
民有肅心、荓云不逮。
好是稼穡、力民代食。
稼穡維寶、代食維好。
 
7
天降喪亂、滅我立王。
降此蟊賊、稼穡卒痒。
哀恫中國、具贅卒荒。
靡有旅力、以念穹蒼。
 
8
維此惠君、民人所瞻。
秉心宣猶、考慎其相。
維彼不順、自獨俾臧。
自有肺腸、俾民卒狂。
 
9
瞻彼中林、甡甡其鹿。
朋友已譖、不胥以穀。
人亦有言、進退維谷。
 
10
維此聖人、瞻言百里。
維彼愚人、覆狂以喜。
匪言不能、胡斯畏忌。
 
11
維此良人、弗求弗迪。
維彼忍心、是顧是復。
民之貪亂、寧為荼毒。
 
12
大風有隧、有空大谷。
維此良人、作為式穀。
維彼不順、征以中垢。
 
13
大風有隧、貪人敗類。
聽言則對、誦言如醉。
匪用其良、覆俾我悖。
 
14
嗟爾朋友、予豈不知而作。
如彼飛蟲、時亦弋獲。
既之陰女、反予來赫。
 
15
民之罔極、職涼善背。
為民不利、如云不克。
民之回遹、職競用力。
 
16
民之未戾、職盜為寇。
涼曰不可、覆背善詈。
雖曰匪予、既作爾歌。
 
《雲漢》 
1
倬彼雲漢、昭回于天。
王曰於乎、何辜今之人。
天降喪亂、饑饉薦臻。
靡神不舉、靡愛斯牲。
圭璧既卒、寧莫我聽。
 
2
旱既大甚、蘊隆蟲蟲。
不殄禋祀、自郊徂宮。
上下尊瘞、靡神不宗。
后稷不克、上帝不臨。
耗斁下土、寧丁我躬。
 
3
旱既大甚、則不可推。
兢兢業業、如霆如雷。
周餘黎民、靡有孑遺。
昊天上帝、則不我遺。
胡不相畏、先祖于摧。
 
4
旱既大甚、則不可沮。
赫赫炎炎、云我無所。
大命近止、靡瞻靡顧。
群公先正、則不我助。
父母先祖、胡寧忍予。
 
5
旱既大甚、滌滌山川。
旱魃為虐、如惔如焚。
我心憚暑、憂心如熏。
群公先正、則不我聞。
昊天上帝、寧俾我遯。
 
6
旱既大甚、黽勉畏去。
胡寧瘨我以旱、憯不知其故。
祈年孔夙、方社不莫。
昊天上帝、則我不虞。
敬恭明神、宜無悔怒。
 
7
旱既大甚、散無友紀。
鞫哉庶正、疚哉冢宰。
趣馬師氏、膳夫左右。
靡人不周、無不能正。
瞻卬昊天、云如何里。
 
8
瞻卬昊天、有嘒其星。
大夫君子、昭假無贏。
大命近止、無棄爾成。
何求為我、以戾庶正。
瞻卬昊天、曷惠其寧。
 
《崧高》 
1
崧高維嶽、駿極于天。
維嶽降神、生甫及申。
維申及甫、維周之翰。
四國于蕃、四方于宣。
 
2
亹亹申伯、王纘之事。
于邑于謝、南國是式。
王命召伯、定申伯之宅。
登是南邦、世執其功。
 
3
王命申伯、式是南邦。
因是謝人、以作爾庸。
王命召伯、徹申伯土田。
王命傅御、遷其私人。
 
4
申伯之功、召伯是營。
有俶其城、寢廟既成。
既成藐藐、王錫申伯。
四牡蹻蹻、鉤膺濯濯。
 
5
王遣申伯、路車乘馬。
我圖爾居、莫如南土。
錫爾介圭、以作爾寶。
往近王舅、南土是保。
 
6
申伯信邁、王餞于郿。
申伯還南、謝于誠歸。
王命召伯、徹申伯土疆。
以峙其粻、式遄其行。
 
7
申伯番番、既入于謝、徒御嘽嘽。
周邦咸喜、戎有良翰。
不顯申伯、王之元舅、文武是憲。
 
8
申伯之德、柔惠且直。
揉此萬邦、聞于四國。
吉甫作誦、其詩孔碩、其風肆好、以贈申伯。
 
《烝民》 
1
天生烝民、有物有則。
民之秉彝、好是懿德。
天監有周、昭假于下、保茲天子、生仲山甫。
 
2
仲山甫之德、柔嘉維則。
令儀令色、小心翼翼。
古訓是式、威儀是力、天子是若、明命使賦。
 
3
王命仲山甫、式是百辟。
纘戎祖考、王躬是保。
出納王命、王之喉舌。
賦政于外、四方爰發。
 
4
肅肅王命、仲山甫將之。
邦國若否、仲山甫明之。
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夙夜匪解、以事一人。
 
5
人亦有言、柔則茹之、剛則吐之。
維仲山甫、柔亦不茹、剛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疆禦。
 
6
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鮮克舉之。
我儀圖之、維仲山甫舉之、愛莫助之。
袞職有闕、維仲山甫補之。
 
7
仲山甫出祖、四牡業業、征夫捷捷、每懷靡及。
四牡彭彭、八鸞鏘鏘。
王命仲山甫、城彼東方。
 
8
四牡騤騤、八鸞喈喈。
仲山甫徂齊、式遄其歸。
吉甫作誦、穆如清風。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
 
《韓奕》 
1
奕奕梁山、維禹甸之、有倬其道。
韓侯受命、王親命之、纘戎祖考。
無廢朕命、夙夜匪解。
虔共爾位、朕命不易。
榦不庭方、以佐戎辟。
 
2
四牡奕奕、孔脩且張。
韓侯入覲、以其介圭、入覲于王。
王錫韓侯、淑旂綏章。
簟茀錯衡。
玄袞赤舄、鉤膺鏤錫、鞹鞃淺幭、鞗革金厄。
 
3
韓侯出祖、出宿于屠。
顯父餞之、清酒百壺。
其殽維何、炰鱉鮮魚。
其蔌維何、維筍及蒲。
其贈維何、乘馬路車。
籩豆有且、侯氏燕胥。
 
4
韓侯取妻、汾王之甥、蹶父之子。
韓侯迎止、于蹶之里。
百兩彭彭、八鸞鏘鏘、不顯其光。
諸娣從之、祁祁如雲。
韓侯顧之、爛其盈門。
 
5
蹶父孔武、靡國不到。
為韓姞相攸、莫如韓樂。
孔樂韓土、川澤訏訏、魴鱮甫甫、麀鹿噳噳、有熊有羆、有貓有虎。
慶既令居、韓姞燕譽。
 
6
溥彼韓城、燕師所完。
以先祖受命、因時百蠻。
王錫韓侯、其追其貊、奄受北國、因以其伯。
實墉實壑、實畝實籍、獻其貔皮、赤豹黃羆。
 
《江漢》 
1
江漢浮浮、武夫滔滔。
匪安匪遊、淮夷來求。
既出我車、既設我旟。
匪安匪舒、淮夷來鋪。
 
2
江漢湯湯、武夫洸洸。
經營四方、告成于王。
四方既平、王國庶定。
時靡有爭、王心載寧。
 
3
江漢之滸、王命召虎、式辟四方、徹我疆土。
匪疚匪棘、王國來極。
于理于理、至于南海。
 
4
王命昭虎、來旬來宣。
文武受命、召公維翰。
無曰予小子、召公是似。
肇敏戎公、用錫爾祉。
 
5
釐爾圭瓚、秬鬯一卣。
告于文人、錫山土田。
于周受命、自召祖命。
虎拜稽首、天子萬年。
 
6
虎拜稽首、對揚王休、作召公考、天子萬壽。
明明天子、令聞不已、矢其文德、洽此四國。
 
《常武》 
1
赫赫明明、王命卿士、南仲大祖、大師皇父。
整我六師、以脩我戎。
既敬既戒、惠此南國。
 
2
王謂尹氏、命程伯休父。
左右陳行、戒我師旅。
率彼淮浦、省此徐土。
不留不處、三事就緒。
 
3
赫赫業業、有嚴天子。
王舒保作、匪紹匪遊、徐方繹騷。
震驚徐方、如雷如霆、徐方震驚。
 
4
王奮厥武、如震如怒。
進厥虎臣、闞如虓虎。
鋪敦淮濆、仍執醜虜。
截彼淮浦、王師之所。
 
5
王旅嘽嘽、如飛如翰、
如江如漢、如山之苞、
如川之流、緜緜翼翼、
不測不克、濯征徐國。
 
6
王猶允塞、徐方既來。
徐方既同、天子之功。
四方既平、徐方來庭。
徐方不回、王曰還歸。
 
《瞻卬》 
1
瞻卬昊天、則不我惠。
孔填不寧、降此大厲。
邦靡有定、士民其瘵。
蟊賊蟊疾、靡有夷屆。
罪罟不收、靡有夷瘳。
 
2
人有土田、女反有之。
人有民人、女覆奪之。
此宜無罪、女反收之。
彼宜有罪、女覆說之。
 
3
哲夫成城、哲婦傾城。
懿厥哲婦、為梟為鴟。
婦有長舌、維厲之階。
亂匪降自天、生自婦人。
匪教匪誨、時維婦寺。
 
4
鞫人忮忒、譖始竟背。
豈曰不極、伊胡為慝。
如賈三倍、君子是識。
婦無公事、休其蠶織。
 
5
天何以刺、何神不富。
舍爾介狄、維予胥忌。
不弔不祥、威儀不類。
人之云亡、邦國殄瘁。
 
6
天之降罔、維其優儀。
人之云亡、心之憂矣。
天之降罔、維其幾矣。
人之云亡、心之悲矣。
 
7
觱沸檻泉、維其深矣。
心之憂矣、寧自今矣。
不自我先、不自我後。
藐藐昊天、無不克鞏。
無忝皇祖、式救爾後。
 
《召旻》 
1
旻天疾威、天篤降喪。
瘨我饑饉、民卒流亡。
我居圉卒荒。
 
2
天降罪罟、蟊賊內訌、昏椓靡共、
潰潰回遹、實靖夷我邦。
 
3
臯臯訿訿、曾不知其玷。
兢兢業業、孔填不寧、我位孔貶。
 
4
如彼歲旱、草不潰茂。
如彼棲苴。
我相此邦、無不潰止。
 
5
維昔之富、不如時、維今之疚、不如茲。
彼疏斯粺、胡不自替、職兄斯引。
 
6
池之竭矣、不云自頻。
泉之竭矣、不云自中。
溥斯害矣、職兄斯弘、不烖我躬。
 
7
昔先王受命、有如召公、日辟國百里。
今也日蹙國百里。
於乎哀哉、維今之人、不尚有舊。

http://ctext.org/book-of-poetry/zh

※※※

2015年3月1日星期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7101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