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306061653262884  

l3-1002

thCA2832RW

新疆的老鷹表演

雄鬥雞  

煤山雀  u=1538218276,3801854438&fm=21&gp=0

水牛 ……… 荷據時期

曬穀場 網路的ˊ圖

20131213000057M

20089882837344_2

iYMvpvUHUiYBXgNY99czUA

 

/ 網路的ˊ圖

 

負重與僵硬,有時候又硬一點才像木頭一點,粗一點才像大一點的木衣櫃,

小孩的紫光不強,大人的紫光又不像牛肉乾,

政績被軟化,我以為住在停屍間的冷氣會讓你好過些,

村長本來是農夫,變成了大法師的長白鬍子的甘道夫,

一間間客運休息站,有幾個賣玉蘭花的中年太太,和幾個說甜話的丈夫,

因為妳還在考慮要下雪好?還是出晴天好啊?!要多久得乾冷才能投胎到會下雪的國家?

因為你的貪念大過於你的思念,那珍珠光的亮光也不太準確,

當濃黑與濃黃是體育的敵或友一方,

小孩的紫光不強,大人的紫光又不夠有個性,

就算我要說個性,烏雲又來了,淋濕了白襯衫,彼此的髮型又都狼狽不勘的。

在我旁邊又像蟲災又像乾旱又像水旱,要振作一點,別讓我喜歡的人擔心,是你的振作太過自我,還是我讓你覺得可以讓你逞強來工作?

 

約今天早上10點~11點,

伯父一樣去小吃店附近的菜市場得附近的素食自助餐買早餐吃,可是有時候會回來爸爸的小吃店吃幾口葷食,就吃素的卻聊葷的,吃葷的卻聊素的,話題也會不準,

伯父的60~70歲爸爸有聽團體買切好的滷牛腱?擺冰箱2~3天了,水果得擺壞後得而冰箱的熟食也被切過的,卻小吃店沒人談那盤滷牛腱的問題,滷牛腱好像是擺給幕後人員的事業買賣用的,店面還是帶小孩的太太族居多得來買這小吃店的小菜的涼拌小黃瓜或素雞之類的;伯母今早去小吃店附近的早餐店買一杯冰咖啡+一杯玉米濃湯+一個花生三明治+一個雙層牛肉漢堡,伯父睡醒後看到伯母買那麼多就對伯母說:妳也太誇張了一點,我有多少錢就妳吃多少錢,伯母說才吃95塊而已,而且有20塊是我昨天剩的,我今早只花你60~70塊,你今早也只剩60~70塊,伯父又說:我不是叫妳早上要倒垃圾嗎?妳說妳沒聽到垃圾車的聲音?妳裝蒜,不想倒就算了,妳明知道早上的垃圾車會7點半~8點的停半小時在那裡,伯母今早聽到伯父說的這些話也伯母很難振作起來,伯母就沒有士氣;伯父的爸爸今早再買一盆花盆的是桃花的擺在這小吃店門口的有櫻花跟菊花跟桃花。伯母想想自己有那麼缺花盆嗎?;今早9點~10點,有個約60~70歲的老先生幫這小吃店免費收塑膠飲料空瓶,伯父和伯父的爸爸為什麼不想多看這老先生一眼?覺得看了很容易讓人低潮?沒有士氣?好像愁雲慘霧?還是因為這小吃店的雜醬麵的賣到最後就醬包有點發酸?昨晚伯父叫伯母補冰箱裡的雜醬時,伯母說剩最後這一杯,伯父就說賣完會伯父的爸爸會在晚上11點把新的雜醬煮好,所以今早客人又是吃到比較新的也比較香的雜醬的味道,昨晚的雜醬有點像是維力雜醬麵醬包有發算受腐潮的酸度,這樣客人看這小吃店的裝潢就會客人根本沒想要認真吃這小吃店的豬絞肉熬成的雜醬,就好像伯父不想看伯父的爸爸的雜醬也不想看免費幫這小吃店收塑膠空瓶的老先生的雜醬,這樣伯父算不孝嗎?到時後有類似伯父得上班族說:台北101裝潢就好了,才1層樓就那麼髒?為什麼這鄉下的紅磚老房子不蓋公寓就算了?

今早小吃店的牆壁的日曆寫著:

喜神:正南;財神:正西;日煞:東方;

日沖:羊 25歲

不宜:嫁娶.作灶;

宜:祭祀.祈福.安床.入殮.啓欑.安葬

 

約今天中午11點~12點,

伯父拿爸爸的一千塊去叫伯母去小吃店外的雜貨店買一箱"四川-淡榨菜",對伯母說:爸不是前幾天才炒一鍋嗎?怎麼那麼快就沒有了,下次妳不準吃,伯母問:你說是榨菜肉絲湯麵的那種榨菜嗎?要怎麼跟雜貨店說是哪種榨菜?伯父就對伯母說:妳跟雜貨店報說"明松堂的榨菜",雜貨店就知道了,伯母就看到榨菜雖已經是一絲絲得被包起來的,卻這小吃店都沒有一絲絲像醃過的榨菜被切成一絲絲的那種細緻的員工對話;這時第1桌像是上次伯母說得穿淡紫色的雜貨店的送貨員得兒子的長相,穿淡藍色的外套,上次伯母說淡青色跟淡黃色再談正負問題時而這小吃店有叫雜貨店的調味料得先來烏醋才團體又叫伯父叫雜貨店送第2趟幫這小吃店補香油之類的,送貨員送香油來又順便買這小吃店的食物去外帶的樣子;第2桌是2個約20~30歲的女生像高中生的臉,可能也是另外一家雜貨店的女兒;第6桌是3個約30~40歲的男生,臉比較兇,好像在低氣壓,好像又是另外一家雜貨店得兒子,吃這小吃店的青菜豆腐湯跟小魚乾辣椒豆乾 跟 3份蝦仁炒飯,就也不清楚伯父今天跟伯母說的話是在說海鮮類還是在豬類?豬得又想要原地等客人來.又蝦子有水就跑出店外玩得又游那麼彎又游那麼快又壽命那麼短命?;第5桌是個約60~70歲的老先生,這次來吃得像很生氣的在低氣壓得數錢,在第5桌數完就拿到外帶桌去放的對伯父說:錢拿給你,昨晚說這小吃店的水管的水出很慢又很小細得這樣洗碗要洗更慢得要是被趕就會誰都很沒有耐心的又要沉默不語的單獨一人也壓力很大之類的?伯父今天的話題是小吃店的廚房和廁所的問題?還是伯父今天想當醫院主管的管理者的話題?;這時小吃店還沒有第3桌也沒有第7桌也沒有第11桌。

 

約今天中午12點~1點,

第5桌是約4個類似銀行的30~40歲女粉領族,都吃得差不多一樣,第5桌的女生的外表有點類似這時的第3桌和第11桌得男外國人,不太像是鄉下小孩的臉型,像百貨公司的門市的臉型,第3桌和第11桌得30~40歲男外國人又像是很紳士的男主管的所以女下屬很多的運動鞋廠商得工作人員?卻臉壓得很緊得比女生還像女生?;伯父這時候像在想跟這時的第11桌和第5桌和第3桌都平起平坐,搞得好像伯母的地位比伯父還低就好像比這時的客人還要低,伯母也不想對伯父也不想對客人去拍馬屁。要是伯母是大學生的英考得早就 聽 說讀 寫 和面試都不及格了。

 

約今天中午1點~2點,

第3桌再來講話比較世俗的那種大家庭的拿著很粗的塑膠包包,有阿嬤之類的,伯父也想跟這第3桌的阿嬤去平起平坐的聊,伯母的國小小孩放學還是在談卡通或線上免費遊戲,伯母要是有尊重客人就不需要去選擇對誰比較親或對誰比較不親,因為第3桌一下子是外國人像政商又一下子的第3桌家族像在演風水世家的連續劇。客人走後,伯父不想收客人吃剩的碗盤的叫伯母下來小吃店收。;今天中午就沒有第7桌的客人。

 

約今天下午2點~3點,

第3桌得阿嬤的家庭吃完走後,阿嬤對約40歲得兒子說:你放在這小吃店的桌上的鑰匙跟飲料有沒有帶走?

伯母對伯父說:今天小孩放學的餐具袋呢?我不是把裡面的碗拿出來洗,你或小孩有把其中一個餐具袋拿走嗎?這樣小孩之間他們明天上學就有1人會少一個餐具袋,我再找看看好了;客人都走後,小吃店的下午2點的打烊午休時間,這時小吃店的伯父說要幫伯父的爸爸出去買食物,伯父出去買饅頭回來的對伯父的爸爸說:他們說還有全麥口味的,伯父的爸爸就進廚房蒸熱外地姑媽家寄來的饅頭+伯父剛出去買的饅頭,伯父的爸爸在煎個臘腸之類的,也不知道這時小吃店外的類似超商得工作環境是要小孩跟同事都卡在"饅頭"或"臘腸"的話題的會不會讓同事工作得很無聊?;伯父叫伯母出去倒垃圾,叫國小3年級兒子陪媽媽出去倒垃圾,等垃圾車的時候,伯母問兒子在學校的功課會不會?說國小3年級的數學開始會比1~2年級的數學還要難,她兒子就說:那我考妳50乘50乘50乘50是多少?伯母就說:考這幹嘛?你同學考你的嗎?這時小吃店附近的老闆娘也來倒垃圾得看到伯母的國小3年級兒子說:你學校的製服褲子不會太薄了嗎?這樣不冷嗎?這是冬天的褲子嗎?伯母得兒子就說:是有次洗澡的時候,冬天又剛好沒有瓦斯,冬天洗冷水澡得好冷喔。;伯母倒完垃圾的說要幫國小兒子洗澡,兒子洗完說之前去菜市場買的新褲子縮水得穿不下,伯母的國小4年級女兒是對伯父說:爸~我剛好拖鞋壞了,你要把弟弟得褲子拿去菜市場退換嗎?那可不可以順便幫我去菜市場買一雙新拖鞋。

 

約今天下午5點~6點,

伯母的國中1年級女兒沒說今天到底是下午4點半放學?還是下午5點放學?伯母看已經5點了而國中女兒還沒放學 就去學校找女兒,可是校門口沒看到她女兒也她女兒的教室也沒人的教室鎖住了,伯母回來對伯父說:沒看到女兒,也不知道她已經走在路上?還是像上次那樣的在學校得電腦教室?伯母聽到學校有國中生聊:那個爸爸戴機車全罩安全帽在開汽車得好好笑喔;伯父對伯母說:那妳出去好玩的啊?伯母說:那小菜你幫我夾好了?伯父就說:不然等妳接小孩回來工作的,客人早就來了卻看到玻璃櫃沒小菜?之類的,伯父就坐在伯父的爸爸旁邊的機車上等客人來,感覺這小吃店又變成了一輛伯父的專屬汽車了?不像是房子,所以她女兒出去把外面的事業擺得比家裡還重要?她女兒是分不出這樣算爸爸得工作環境還是爸爸得住家?伯母是有耐心得覺得亂幾年也沒差得反正工作對話都很差了,她女兒是沒感覺到小吃店亂也沒感覺到小吃店好的只覺得外面的糖果比較好吃?

 

約今天晚上6點~7點,

伯父叫伯母帶國小4年級女兒去菜市場買拖鞋,菜市場的200塊拖鞋攤的大多是女生是粉紅色的卡通拖鞋,男生是藍色的卡通拖鞋,買回來後,本來第6桌有一對男生是體重70~80公斤得而第3桌的體重也很重,擋到走道的,伯父對第6桌客人說:現在小吃店又沒有人,你們要不要改第11桌坐?這樣我們端菜的進出也比較方便,之類的,改第11桌坐得男生說叫老五過來一起吃好了,來一個約40歲的太太得好像是附近大麵羹店的常客得穿著紫衣+灰背心的聊:我爸得機車怎樣,我的認識的誰還心機很重的要先把他得機車和麵店用好之類的???那個股票怎樣,叫他有錢就留給自己,錢全拿到大陸的 到老要怎辦?這太太約40歲的臉好像很容易出黑斑的用好幾次美白產品還是臉有黑斑的痕跡???旁邊得男生的眼睛有下垂皺紋,另個男生是頭髮都快掉光了,伯母心想:眼睛附近又燒出個洞又頭髮掉了也不能說可以像男生這樣頭髮掉光就算了?伯母就跟這第11桌穿紫衣的中年太太差不多一樣的情形得這樣卡在菜市場裡,要是伯母沒吃胖就臉型像陳小春或木乃伊。

 

約今天晚上7點~8點,

第11桌聊一下大陸又聊一下韓國怎樣的,就吃完走後,來第3桌是幾個約30歲的男生得有的穿淡藍色外套而有的穿淡綠色外套的都是認識的在同第3桌一起吃;第11桌來一位也是約40歲的女生,染髮,說這酸江豆2份用塑膠袋裝外帶,點一份青菜蛋花湯,這姓馬的女生再跟伯父聊一下:你兒子不是要上游泳課嗎?游泳褲買了嗎?;伯父跟伯父的爸爸都一樣對同性的客人都很生疏,伯父和伯父的爸爸對比較會主動跟伯父聊天得異性客人會比較多聊幾句,伯母心想:這時自己的小孩常穿橘色,國小3年級兒子說:媽~妳洗澡時有沒有省水?不然不能上游泳課,伯母問為什麼?國小兒子說:因為說缺水就游泳池會停水,到時候我不能上游泳課怎辦?伯母得國小兒子還不會游泳得想學會游泳。

 

約今天晚上7點半~8點,

伯母離開小吃店得跟小孩一起回房間,過不久伯父在1樓按樓上的房間的門鈴的開始罵說:我按幾聲門鈴了,叫你們趕快下來是沒聽到是不是?不想吃晚餐了是不是,給我滾下來,伯父好像要罵小孩罵給這第11桌的客人聽,伯母也趕著來小吃店看怎回事?不知道馬姐跟伯父說了甚麼?馬姐的臉像在秋冬,伯母心想:第11桌客人是想說你們小吃店跟夜市的小孩都看不到那些爸爸為了要跟別的人有區別的就跟團體的簽約女生去聊到買游泳褲,再把小孩送到游泳班?在游泳老師面前去罵自己小孩是不是上課不認真?罵完小孩就伯父的事業又穩定的隨團體去發展進度就好了?工人還是工人,伯父還是老闆?;伯母得工作區域已經很亂了,又不能管到伯父的整間屋子的問題,因為伯父想要做主,類似馬姐的客人有推薦伯父買蜂蜜香料的果糖?然後伯父說買給小孩配吐司吃得爸爸弄土司給小孩當晚餐,之後伯母得工作區域又擺著不知道是不是房東或馬姐之類的客人送給伯父一瓶類似薄鹽醬油或進口醬油之類的和風低卡沙拉醬油?伯父還在等團體進度得只要任何人說送給伯父的小孩的衣服得就算很便宜也會伯父收下的說給小孩穿。


※※※ 

4008937

2429273_20110908131229

3364532460

medium_5ab8c9c2f98d31c1f5d76a39a36ce5a2

2014317101821421

20130326090111271

201306010934388692

2013123121231248329

2761269521548500266

2819253366751300990

Gucn_20120225173496131619Pic4

Gucn_20120225173496131653Pic2   

/ 網路的ˊ圖


漢代之後 -> 隋唐 -> 通典 -> 禮九十三

《禮九十三》 
1
皇帝射於... : 前一日,太樂令設宮懸之樂,鼓吹令設十二案於射殿之庭,以當月之調,登歌各以其合;東懸在東階東,西面,西懸在西階西,東面;南北二懸,及登歌,廣開中央。避箭位也。張熊侯,去殿九十步,設乏於侯西十步,北十步。乏,侯邊避矢物,以革為之,高廣七尺。先有垛為之,則不設。設五楅庭前,少西。楅,長三尺,博三寸,厚一寸半,龍首蛇身,以委矢。布侍射者位於西階前,東面北上。布司馬位於侍射位之南,東面。布獲者位於乏東,東面。侍射射位於殿階下,當御前少西,橫布,南面。侍射者弓矢俟於西門外。陳賞物於東階下,少東。置罰豐於西階下,少西。豐,所以承罰爵,形似豆大而卑。設罰樽於西階西,南北以堂深。設篚於樽西,南肆,實爵加审。
 
2
皇帝射於... : 其日質明,御服武弁出,樂作、警蹕及文武侍衛皆如常儀。文武官俱公服,典謁引入見,樂作及會如元會儀。酒三遍,侍中奏稱:「有司既具,請射。」又侍中前承制,退稱:「制曰可。」王公以下皆降。文官立東階下,西面北上;武官立西階下,於射之後東面北上。持鈒隊群立於兩邊,千牛備身二人橫奉御弓矢立於東階上,西面,執弓者在北。設坫於執弓者之前,置御決拾笥於其上。決,今之射沓。拾今之射捍。獲者持旌,自乏南行,當侯東行,至侯,負侯北面立。負侯謂背侯向內立。令眾射者見侯與旌,深有志於中。侍射者出西門外取弓矢,兩手奉弓,搢乘矢於帶,搢,插。乘矢,四矢。入立於殿下射位西,東面。司馬奉弓自西階升,當西楹前,南面,揮弓命獲者去侯。獲者去侯,西行十步,北行至乏,止。司馬降西階,復位。千牛郎將一人奉決拾以笥,千牛將軍奉弓,千牛郎將奉矢,進立於御榻東,少南,西面。郎將跪奠笥於御榻前少東,拂以巾,取決興,贊設決訖,千牛郎將又跪取拾興,贊設,以笥退,奠於坫上,復位。千牛將軍北面張弓,以袂順左右隈,上再下一,弓左右隈,謂弓上面下面。以衣袂摩拭上面再度,下面一度也。西面,左執弣,右執簫以進御訖,退立於御榻東少後。千牛郎將以巾拂矢進,一一供御。御欲射,協律郎舉麾,先奏鼓吹及樂騶虞五節,御乃射,第一矢與第六節相應,第二矢與第七節相應,以至九節。協律郎偃麾,樂止。千牛將軍以矢行奏,中曰「獲」,下曰「留」,上曰「揚」,左曰「左方」,右曰「右方」。留,矢短不及侯。揚謂矢過侯,左右謂矢偏不正也。御射訖,千牛將軍於御座東,西面受弓,退付千牛於東階上。千牛郎將以笥受決、拾,退奠於坫上,復位。
 
3
皇帝射於... : 侍射者進,升射席,北面立,左旋,東面張弓,南面挾矢。協律郎舉麾,樂作,不作鼓吹。奏樂貍首三節,然後發矢。若侍射者多,則齊發。第一發與第四節相應,第二發與第五節相應,以至七節。協律郎偃麾,樂止。射者右旋,東面弛弓,北面立,乃退,復西階下位。其射人多少,臨時聽進止。若九品以上俱蒙賜射,則六品以下後日引射,所司監之。司馬升西階,自西楹前,南面揮弓命取矢,降復位。取矢者以御矢付千牛郎於東階下,侍射者矢加於楅,北闊。侍射者釋弓於位,庭前北面東上。所司奏請賞侍射中者,罰不中者。侍中稱:「制曰可。」所司立楅之西,東面,監唱射矢。取矢者各唱中者姓名。中者立於東階下,西面北上;不中者立於西階下,東面北上。俱再拜。所司於東階下以次付賞物,受訖,退復西面位。酌者於罰樽西,東面酌,進,北面跪奠於豐上,退立於豐南,少西。不中者進豐南,北面跪取豐上爵,立飲卒爵,跪奠豐下,退復東面位。酌者北向跪取虛爵,酌奠如初。不中者以次繼飲皆如初。訖,典謁引王公以下及侍射者,庭前北面,相對為首,再拜訖,引出。持鈒隊復位。御入,奏樂警蹕如常儀。所司以弓矢出中門外,付侍射者,引出。
 
4
皇帝射於... : 若御射無侍射之人,則不設楅,不陳賞物,不設罰樽。若御燕遊小射,則常服,不陳樂懸,不行會禮,王公以下事訖出,無北面再拜之儀。
 
《皇帝觀射於射宮》 
1
皇帝觀射... : 前一日,設宮懸、登歌、張麋侯如親射儀。設第一楅於庭前少西,第二楅於第一楅南二步,以次五楅。陳賞物罰豐如親射。布王公以下釋弓矢席位於中門外左右,俱北上。布三品以上會席位於殿上如常儀。布第四品五品會席位於東西階南,在樂懸內,東廂者西面,西廂者東面,俱北上。若殿上人少,四品五品亦升之。布六品以下會席位於樂懸之南,北上。若四品五品升殿,則在懸內。布王公以下將射位於東西階前,北上。布左右司射位於王公將射位前,左者西面,右者東面,俱北上。布司馬位於右司射南,東面。布三品以上及左供奉官射席位於御座東楹閒,少前;布三品以上及右供奉官射席位於御座西楹閒,少前。席橫布,各容六人。布四品以下射席位於殿階下如殿上儀。布獲者位於乏東,東面,取矢者在獲者南,俱東面。獲者,謂看矢疏密者。置左右司射各三人,司馬二人。
 
2
皇帝觀射... : 其日質明,王公以下俱公服,持弓矢,分為左右引入,至中門外位。御服武弁服出,樂作,警蹕如常儀。王公以下皆跪釋弓矢於位,典謁引入見會如常儀。凡射先行會禮。酒三遍,所司奏請賜王公以下射。侍中前承詔,退稱:「制曰可。」王公以下將射者皆降庭前,北面,相對為首,再拜訖,典謁引出復中門外位,跪取弓矢,興,兩手奉弓,搢乘矢,典謁引入就將射位。左右司射及司馬及獲者皆就位。執罰樽者立於樽南,執篚者立於篚南,皆北面;酌者立於樽西,東面。獲者持旌自乏南行十步,當侯東行,至侯,負侯北面立。
 
3
皇帝觀射... : 左右司射各一人先導射,皆搢乘矢於帶,兩手奉弓,左者從東階,右者從西階,至階,左者西面,右者東面,相顧立定,俱升,進,各當席前,北面俱進,升射席。立定,左廂者右旋,西面張弓,右廂者左旋,東面張弓,俱南面,挾一丢。挾謂置矢於弓。司馬執弓自西階升,當右射者前,左旋南面,揮弓命獲者去侯。獲者持旌去侯,西行十步,當乏北行,至乏,止。乃射。左司射一發,右司射一發,更迭射訖,左司射左旋西面弛弓,右司射右旋東面弛弓,俱北面立定,俱少退,各從東西階降於階下,相向立定,乃退復位。
 
4
皇帝觀射... : 左右司射各於王公位前,北面次比王公從首六人,引從東西階升如司射之儀。至射席,相對為首,北面立,左者右旋西面張弓,右者左旋東面張弓,俱南面,挾一丢。所司奏:「請以射樂樂王公以下。」若兩番射,則每番唯射取中侯,未須奏請作樂相應。侍中前承制,退稱:「制曰可。」通事舍人承傳,西面告太常卿,太常卿於西懸內東面命樂正曰:「奏樂,閒若一。」言奏七節,節閒疏數如一也。司射自西階升,當御前少西,東向誓曰:「無射獲,無獵獲。」不得射侯邊獲者,不得獵過獲者之傍。射者俱逡巡,司射退,降復位。司射又升西階誓曰:「不鼓不釋。」不與鼓節相應,雖中不為釋算。射者又逡巡,司射退降復位。協律郎舉麾,作貍首之樂三節訖,左右俱一發使與第四節相應,左右又一發使與第五節相應,以至七節射訖,協律郎偃麾,樂止。左廂射者左旋西面弛弓,右廂射者右旋東面弛弓,俱北面立,少退,從東西階降,立於階下,相向北上立定,乃退。左右司射各以次取六人,俱升射如初。四品以下射於殿下,即射席升降及射與樂相應如殿上儀。射訖者,三品以上及近侍之官釋弓於下,升復會位,四品以下皆復會位,坐。其未射者立,繼射如初。
 
5
皇帝觀射... : 射總訖,司馬升殿,揮弓命取矢。取矢者上中下矢各一人持,其不中者矢亦一人持,至庭前,其第一矢跪加第一楅,北闊,其以下次加楅訖,取矢者各立楅南,北面。王公以下各降,執弓庭前北面立。
 
6
皇帝觀射... : 所司奏請賞射中者,罰不中者。侍中承制,退稱:「制曰可。」所司立楅之西,東面監唱射矢。取矢者各唱中者姓名。中者立東階下,西面北上,依射中疏密為第。其不中者謂四矢俱不中侯也。立於西階下,東面北上,依品為序。東西俱再拜。所司東階下以次付賞物,受訖者退復西面位。若賜多,且置於位,御入,持出中門外付之。酌者於罰樽西,東面酌,進,北面跪奠爵豐上,立於豐南少西。不中者豐南北面橫奠弓,跪取爵,立飲卒爵,跪奠爵豐下,取弓,退復東面位。酌者繼酌奠於豐,不中者以次飲皆如初。
 
7
皇帝觀射... : 若更射,則取矢者以矢就東西面位,付射者。訖,左右司射各從首取王公以下六人升射如初,始作樂、與樂相應如上儀。其賞罰皆如初訖,典謁者引中者及不中者及不射者,皆庭前北面,各依品相對,再拜訖,出復中門外位。持鈒者復位。御入,樂作,警蹕如常。所司持矢出中門外,付射者訖,引出。
 
8
皇帝觀射... : 若御不親觀射,則不設樂懸。王公以下各執弓矢入庭前,北面拜訖,通事舍人宣敕賜王公以下食,王公等皆再拜。典謁引王公以下就東西廊下食訖,舍人又宣敕賜王公以下射,王公以下在位者皆再拜。左右司射引王公以下皆如御前之儀。射訖,王公以下皆北面相對立。通事舍人宣敕云:「射中者依算賜物,不中者罰酒。」王公等皆再拜。其受賞及罰皆如御前之儀。北面再拜,取矢訖,引出。
 
《制遣大將出征有司宜於太社》 
1
制遣大將... : 將告,有司卜日如別儀。
 
2
制遣大將... : 前一日,諸告官致齋於社所。守宮設告官以下次各於常所,諸將次於社宮北門外道西,東向南上。右校清掃內外,又為瘞埳二於南門內壇西南如常。奉禮設告官以下版位如常儀。設諸將位於北門內,當太社壇,南面東上;設諸將門外位於北門外道西,東向南上。郊社令帥其屬設樽罍玉帛等如式,執樽罍者位如常。
 
3
制遣大將... : 告日未明十刻,太官令先具牢饌。質明,告官等各服其服,太史令、郊社令升設神席,良醞令之屬入實樽罍玉幣。太罍及配座象樽實醴齊,玄酒各實於上樽。玉,社稷兩珪有邸。幣以玄,一丈八尺。奉禮帥贊者先入就位。贊引引御史、太祝以下入,行掃除如常儀訖,就位。贊引引告官以下俱就門外位。謁者引告官,贊引引執事者入就位。立定,奉禮曰:「再拜。」贊者承傳,告官以下皆再拜。太官令出,帥進饌者奉饌陳於西門外。初告官等入,謁者引諸將俱就門外位;告官入訖,謁者引諸將入就位。立定,奉禮曰:「再拜。」大將以下皆再拜。
 
4
制遣大將... : 謁者進告官之左,白:「有司謹具,請行事。」還本位。諸祝俱取玉幣於篚,各立於樽所。謁者引告官詣太社壇升北陛,以下至奠玉幣、酌飲福、受胙,如巡狩告社攝事儀。初告官詣稷壇,謁者引諸將詣太社壇,升西陛,進立於太社神主前,南面東上。初諸將升,諸祝帥齋郎以爵酌福酒,進諸將東,西面立。諸將皆再拜受爵,跪祭酒,啐酒,奠爵,俛伏,興。諸祝帥齋郎進俎,減神前胙肉以次授,諸將受以授齋郎。諸將俱跪取爵,遂飲卒爵,太祝帥齋郎受爵,復於坫。諸將俛伏,興,再拜訖,謁者引諸將降詣太稷壇,飲福受胙如太社儀訖,還本位。奉禮曰:「再拜。」諸將以下皆再拜,謁者引出。初諸將出,諸祝各進跪徹豆,以下及告官望瘞玉幣至禮畢,如巡狩告社儀。
 
5
制遣大將... : 若凱旋,唯陳俘馘及軍實於北門之外,南面,其告禮如上儀,祝版燔於齋所。
 
《制遣大將出征有司告於太廟》 
1
制遣大將... : 齊太公廟附
 
2
制遣大將... : 將告,有司卜日如別儀。
 
3
制遣大將... : 前一日,諸告官致齋於廟所。衛尉設告官以下次各於常所,右校掃除內外,奉禮設告官版位於內外如常。設諸將位於廟庭橫階南道東,每等異位,重行北面,西上。又設諸將門外位於南門外道東,重行西向,北上。太廟令整拂神幄,又帥其屬以樽坫罍洗篚审入設,皆如常儀。
 
4
制遣大將... : 告日未明十刻,太官令先具牢饌如常。其饌每室用特牲一。太公廟具酒脯醢。未明三刻,諸告官以下各服其服,太廟令、良醞令入實樽罍及幣。每室犧樽二:一實玄酒,為上;一實醴齊,次之。未明二刻,奉禮帥贊者先入就位。贊引引御史、太祝以下再拜入,行掃除皆如常。自「將告」以下至此,與太公廟儀同。贊引引太廟令、太祝、宮闈令自東階升,入,開埳室,奉出獻祖以下神主,各置於座如常儀。各引就位。又贊引引告官以次入就位。立定,奉禮曰:「再拜。」告官以下皆再拜。其先拜者不拜。太公廟贊引引廟令、太祝等入,當階閒北面西上。立定,奉禮曰:「再拜。」廟令以下皆再拜。升自東階入就位。立定,奉禮曰:「再拜。」告官以下皆再拜。太官令出,帥進饌者奉饌陳於東門外。謁者引諸將以下入就位。立定,奉禮曰:「再拜。」諸將以下皆再拜。
 
5
制遣大將... : 謁者進告官之左,白:「有司謹具,請行事。」還本位。諸祝取幣於篚,各立於樽所。太官令以下至此,太公廟儀同。謁者引告官升自東階,詣獻祖室戶前北向立。太祝以幣進,東向授告官,告官受,進,入室,北面跪奠於獻祖座,俛伏,興,出戶,北向再拜訖,次懿祖以下並如上儀。謁者引還本位,祝還樽所。太公廟謁者引告官升東階,詣太公座前北向立。太祝以幣東向授告官,告官受,進,北面跪奠於太公座前,俛伏,興,少退,北向再拜訖,謁者引告官當留侯座,受幣奠亦如之。太官令引饌入,自正門升太階,諸祝迎引於階上,各設於神座前訖,太官之屬還本位訖,諸祝各還樽所。謁者引告官盥洗、酌獻、讀祝文,自九室以下及飲福、受胙皆如常儀。再拜訖,謁者引告官降復位。太公廟奠幣訖,謁者引告官升自東階,酌獻太公及留侯並如常儀。告官飲福將訖,謁者引諸將升東階,進當皇考睿宗大聖真皇帝廟室戶前,北面西上。初諸將升,諸祝帥齋郎以爵酌福酒詣諸將之東,西面北上。諸將皆再拜受爵,跪祭酒,啐酒,奠爵,俛伏,興。諸祝帥齋郎進俎,減神前胙肉,以次授諸將。諸將受以授齋郎。諸將俱跪取爵,遂飲卒爵。太祝帥齋郎受爵,復於坫。諸將俛伏,興,再拜訖,謁者引諸將降復位。奉禮曰:「再拜。」諸將以下皆再拜,謁者引出。諸祝各進神座前,跪徹豆,俛伏,興,還樽所。奉禮曰:「賜胙。」贊者唱:「再拜。」在位者俱再拜。已飲福受胙者不拜。太公廟無諸將拜獻之儀。奉禮曰:「再拜。」告官以下皆再拜訖,謁者進告官之左,白:「請就望瘞位。」謁者引告官就望瘞位,至禮畢如常儀。其窴土,埳東西各二人。太公廟同上。太廟令納神主如常儀,祝版燔於齋坊。
 
6
制遣大將... : 若凱旋,唯陳俘馘及軍實於南門外,北面西上,其告儀如上。
 
《仲春祀馬祖》 
1
仲春祀馬... : 將祀,有司筮日如別儀。以下先牧、馬社、馬步皆筮日。
 
2
仲春祀馬... : 前祀三日,應享之官散齋二日、致齋一日如別儀。
 
3
仲春祀馬... : 前祀二日,守宮設祀官次於東壝外道南,北向西上。陳饌幔於內壝外。郊社令積柴於燎壇,方高五尺。太官令具特牲之饌。
 
4
仲春祀馬... : 其日未明二刻,太史令、郊社令升設神座於壇上,席以莞,南向。奉禮設獻官位於壇東南,西向;執事位又於東南,俱西向北上。設奉禮位於獻官西南,贊者二人在南差退。又設奉禮贊者位於燎壇東北,俱西向北上。設望燎位當柴壇北,南向。設祀官等門外位於東壝外道南,西上。郊社令設酒樽於壇上東南隅,北向。洗於壇東南,北向,執樽篚者如常,幣篚於樽所。
 
5
仲春祀馬... : 未明一刻,太祝、獻官等各服其服,郊社令與良醞令入實樽罍及幣。
 
6
仲春祀馬... : 質明,謁者引獻官以下俱就門外位。奉禮郎帥贊者先入就位。贊引引太祝與執樽罍篚审者入,當壇南重行,北面西上。立定,奉禮曰:「再拜。」贊者承傳,太祝以下俱再拜。太祝與執樽者,升東階,至樽所,執罍洗篚审者各就位。謁者引獻官以下入就位。立定,奉禮曰:「再拜。」在位者俱再拜。
 
7
仲春祀馬... : 謁者進獻官之左,白:「有司謹具,請行事。」退復位。太官令出詣饌所,太祝跪取幣於篚,興,立樽所。謁者引獻官詣神座前,北面立。太祝奉幣東向授獻官,獻官受幣,進,北面跪奠於神座,俛伏,興,少退,北面再拜,謁者引獻官還本位。太官令引饌入,升西陛,太祝迎引於壇上,設於神座前訖,太官令以下降復位,太祝還樽所。謁者引獻官詣罍洗,盥手洗爵訖,謁者引獻官升自南陛,詣酒樽所,執樽者舉审,獻官酌酒,謁者引獻官進神座前,北向跪奠爵,俛伏,興,少退北向立。太祝持版進於神座之右,東面跪讀祝文曰:「維某年歲次月朔日,天子謹遣具官臣姓名,昭告於馬祖天駟之神:爰以春季,遊牝於牧,祗薦制幣犧齊,粢盛庶品,明薦於馬祖天駟之神,尚饗。」訖,興。獻官再拜。太祝進,跪奠版於神座,俛伏,興,還樽所。太祝以爵酌福酒,進獻官之右,西向立。獻官再拜,受爵,跪祭酒,遂飲卒爵。太祝進受爵,復於坫。獻官俛伏,興。太祝帥齋郎進俎,減神前胙肉,以授獻官。獻官受以授齋郎,謁者引獻官降自南陛,還本位。太祝進,跪徹豆,俛伏,興,還樽所。奉禮曰:「再拜。」在位者皆再拜。已飲福受胙者不拜。奉禮又曰:「再拜。」在位者俱再拜。
 
8
仲春祀馬... : 謁者進獻官之左,白:「請就望燎位。」謁者引獻官就望燎位,南向立。奉禮又帥贊者退立於燎壇東北位。太祝進神座前,跪取制幣、祝版、爵酒,又以俎載牲體、稷黍飯,興,降自南陛,南行,當柴壇東南行,自南陛登柴壇,以幣、酒、祝版、饌置柴上訖,奉禮曰:「可燎。」東西面各二人以炬燎,火起,以炬投壇上。火半柴,謁者進獻官之左,白:「禮畢。」遂引獻官以下出,奉禮、贊者還本位。贊引引太祝以下俱復執事位。立定,奉禮曰:「再拜。」太祝以下皆再拜,贊引引出。
 
《仲夏享先牧》 
1
仲夏享先... : 仲秋祭馬社、仲冬祭馬步附
 
2
仲夏享先... : 前享三日,應享之官散齋二日於正寢,致齋一日於享所。右校掃除壇之內外,為瘞埳於壇之壬地,方深取足容物。衛尉設享官次於東壝外道南,北向西上。太官令具特牲之饌。
 
3
仲夏享先... : 其日未明二刻,以下至設贊者位於瘞埳西南,同馬祖儀。設瘞埳位於壇之西南,北向。設享官以下門外位,以下至讀祝文,如馬祖儀。祝文曰「昭告於先牧之神,肇開牧養,厥利無窮,式因頒馬,爰以制幣」云云,尚饗。訖,興,獻官再拜。太祝進跪徹以下,至燔版,如馬祖儀。其埳窴土東西各二人。祭馬社祝文曰:惟神肇教人乘,用賴於今,式因肆僕,爰以制幣云云,尚饗。馬步祝文曰:惟神為國所重,在於閑牧,神其屏茲凶慝,使無有害,載因獻校,爰以制幣云云。尚饗。
 
《合朔伐鼓》 
1
合朔伐鼓: 二至二分即不 諸州合朔伐鼓附
 
2
合朔伐鼓: 其日合朔,前二刻,郊社令及門僕各服赤幘絳衣,守四門,令巡門監察。鼓吹令平巾幘,蔥褶,帥工人以方色執麾旒,分置四門屋下,龍蛇鼓隨設於左。東門者立於北塾,南面;南門者立於東塾,西面;西門者立於南塾,北面;北門者立於西塾,東面。門側堂曰塾。麾杠各長一丈。旒以方色,各長八尺。隊正一人著平巾幘、蔥褶,執刀,帥衛士五人執五兵於鼓外,矛處東,戟在南,斧鉞在西,槊在北。郊社令立攢於社壇四隅,以朱絲繩縈之。太史官一人著赤幘、赤衣,立於社壇北,向日觀變。黃麾次之;龍鼓一面,次之在北;弓一張,矢四隻,次之。諸工鼓靜立候。日有變,史官曰:「祥有變。」工人齊舉麾,龍鼓齊發聲如雷。史官稱「止」,工人罷鼓。其日廢務,百官守本司。日有變,皇帝素服,避正殿;百官以下皆素服,各於廳事前重行,每等異位,向日立。明復而止。諸州伐鼓:其日見日有變則廢務,所司置鼓於刺史廳事前。刺史及州官九品以上俱素服,立於鼓後,重行,每等異位,向日,刺史先擊鼓,執事代之。明復俱止。
 
《大儺》 
1
大儺: 諸州縣儺附
 
2
大儺: 大儺之禮。
 
3
大儺: 前一日,所司奏聞。選人年十二以上、十六以下為侲子,著假面,衣赤布蔥褶。二十四人為一隊,六人作一行。執事者十二人,著赤幘恳衣,執鞭。工人二十二人:其一人方相氏,著假面,黃金四目,蒙熊皮,玄衣朱裳,右執戈,左執楯;其一人為唱帥,著假面,皮衣,執棒;鼓角各十,合為一隊。隊別鼓吹令一人,太卜令一人,各監所部巫師二人。令以下皆服平巾幘、蔥褶。州縣儺,方相四人執戈楯,唱率四人。侲子,都督及上州六十人,中下州四十人,縣皆二十人。方相、唱率,縣皆二人,皆以雜職差之。其侲子,取人年十五以下,十三以上充之。又雜職八人,四人執鼓钉,四人執鞭。戈,今以小戟。以逐惡鬼於禁中。有司先備每門雄雞及酒,擬於宮城正門、皇城諸門磔禳設祭。太祝一人,齋郎三人,右校為瘞埳,各於皇城中門外之右,方深稱其事。先一日之夕,儺者各赴集所,具其器服,依次陳布以待事。諸州縣儺則前一日之夕,所司帥領宿於府門外。其縣門亦如之。
 
4
大儺: 其日未明,諸衛依時刻勒所部,屯門列仗,近仗入陳於階下如常儀。鼓吹令帥儺者各集於宮門外。諸州縣,未辨色,所司白刺史縣令,請引儺者入。內侍詣皇帝所御殿前,奏:「侲子備,請逐疫。」訖,出命內寺伯六人,分引儺者於前長樂門、永安門,以次入,至左右上閤,鼓譟以進。方相氏執戈揚楯,諸州縣儺,將辨色,宦者二人出門,各執青麾,引儺者入。無宦者外人引導。於是儺,擊鼓钉,俱譟呼,鼓鞭戈楯而入。唱率侲子和曰:「甲作食杂,胇胃食疫,雄伯食魅,騰簡食不祥,覽諸食咎,伯奇食夢,強梁、祖明共食磔死寄生,委隨食觀,錯斷食巨,窮奇、騰根共食蠱。凡使十二神追惡鬼凶,赫汝軀,拉汝幹,節解汝肌肉,抽汝肺腸,汝不急去,後者為糧。」唱率侲子以下,諸州縣儺同。周呼訖,前後鼓譟而出。諸隊各趣順天門以出,分詣城門,出郭而止。
 
5
大儺: 儺者將出,祝布神席當中門,南向。出訖,宰手齋郎匧牲匈,磔之神席之西,藉以席,北首。齋郎酌酒,太祝受奠之。祝史持版於座右,跪讀祝文諸州縣儺,宦者引之,遍索諸室及門巷訖,宦者引出中門,所司接引出,仍鼓譟而出大門外,分為四部,各趣四城門,出郭而止。初儺者入,祝五人各帥執事者,以酒脯各詣州門及城四門;儺者出,便酌酒奠脯於門右,禳祝而止,乃舉酒脯埋於西南。酒以爵,脯以籩。曰:「維某年歲次月朔日,天子遣太祝臣姓名,昭告於太陰之神:玄冬已謝,青陽馭節,惟神屏除凶厲,俾無後艱,謹以清酌敬薦於太陰之神,尚饗。」訖,興,奠版於席,乃舉牲并酒瘞於埳,訖,退。其內寺伯導引出順天門外,止。諸州縣儺,其祝文曰:「維某年歲次月朔日,子祝姓名敢昭告於太陰之神:寒往暑來,陰陽之常度,惟神以屏杂厲,謹以酒脯之奠,敬祭於神,尚饗。」

※※※

漢代之後 -> 隋唐 -> 通典 -> 禮九十四

《禮九十四》

《賑撫諸州水旱蟲災》 
1
賑撫諸州... : 賑撫蕃國水旱附
 
2
賑撫諸州... : 皇帝遣使賑撫諸州水旱蟲災,本司散下其禮,所司隨職供辦。使者未到之前,所在長官先勒集所部僚佐等及正長、老人。本司先於廳事大門外之右,設使者便次,南向。又於大門外之右設使者位,東向;大門外之左設長官以下及所部位,重行,北向西上。於廳事之庭少北,設使者位,南向。又於使者位之南三丈所,設長官位,北向;其所部僚屬則位於長官之後,文東武西,每等異位,重行北面,相對為首;正長老人則位其南,重行,北面西上。使者到,所司迎,引入便次。長官及所部嚴肅以待,正長老人等並列於大門外之南,重行,北面西上。
 
3
賑撫諸州... : 至時使者以下各服其服,所在長官及所部僚佐亦各服公服。行參軍引長官以下出,就門外位立。司功參軍引使者就門外位立,持節者立於使者之北,史二人對舉制案,列於使者之南,俱少退東向。行參軍贊拜,長官及所部在位者皆再拜。行參軍引長官等以次先入,立於門內之右,重行西面。司功參軍引使者入,幡節前導,持案者從之。使者到庭中位立,持節者於使者東南,西面。持制案者立於使者西南,東面。行參軍引長官以下俱入,就庭中位。立定,持節者脫節衣,持案者以案進使者前,使者取制書,持案者退復位。使者稱:「有制。」行參軍贊再拜,長官及諸在位者皆再拜。使者宣制書訖,行參軍又贊拜,長官及諸在位者皆再拜。行參軍引長官進詣使者前,受制書,退復位訖,司功參軍引使者以下出,復門外位。行參軍引長官及諸在位者各出即門外位如初。行參軍贊拜,長官及諸在位者皆再拜。司功參軍引使者以下還便次。長官退,其正長老人等任散。蕃國賑撫同諸州禮。其國主供待及入出即館饗食之屬則如常,但略其燕好。
 
4
賑撫諸州... : 勞問諸王疾苦問外祖父、后父、大臣、都督、刺史及蕃國主附。中宮問外祖父及諸王附。東宮問外祖父及諸王附。其問師傅保、宗戚、上臺貴臣,同勞問諸王禮。
 
5
賑撫諸州... : 皇帝中宮云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東宮云皇太子。遣使勞問諸王疾苦,外祖大臣等各隨言之。本司散下其禮,所司隨職供辦。中宮則內給事一人為使。所司先於受勞問者第大門外之右,設使者便次,南向。於庭中近北設使者位,南面。皇太子儀東向。又於使者位之南皇太子儀位之東。三丈所,設主人位,北向。皇太子儀西向。其府國僚屬並陪列於庭中之左右,國官在東,府僚在西,俱以北為上。中宮及皇太子儀,無府國官以下儀。
 
6
賑撫諸州... : 使者至受勞問者第大門外,掌次者延入次。使者及受勞問者皆公服。贊禮者中宮則內典引,下皆倣此。引使者出次,立於門西,東向;史二人中宮則內給使二人。奉制書案中宮及皇太子云「令案」,下准此。立於使者之南,差退。贊禮者引受勞問者出,立於門東,西向。受勞問者再拜。贊禮者引受勞問者先入,立於門內之右,西面。贊禮者引使者入,就庭中位立,持案者立於其右。贊禮者引受勞問者進就庭中位,北面立。持案者以案進使者前,使者取制書,持案者退復位。使者稱:「有制。」中宮稱太皇太后等有令。受勞問者再拜。贊禮者引受勞問者進詣使者前,受制書,退復位,再拜訖,贊禮者引使者以下出,又贊禮者引受勞問者隨出,各即門外位。受勞問者再拜訖,贊禮者引使者以下退就次,又贊禮者引受勞問者入。若受勞問者疾未間,不堪受制,則子弟代受如上之儀。都督刺史禮同,所異者,諸導引之官以所勞問州府有司充之。其使於京師者,則謁者導引。
 
7
賑撫諸州... : 勞問外祖母疾苦中宮問外祖母附。其問王妃、宗戚婦女同。東宮問外祖母附。其問妃主、妃母疾苦同。
 
8
賑撫諸州... : 皇帝中宮云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東宮即云皇太子。遣使勞問外祖母疾苦,本司散下其禮,所司隨職供辦。內給事一人皇太子則閹官一人。為使。所司先於受勞問者第大門外之右,設使者便次,南向。又於內寢庭少北皇太子儀西階前。設使者位,南向。皇太子儀東向。又於使者位之南皇太子位東。三丈所,設受勞問者位,北向。皇太子西向。
 
9
賑撫諸州... : 使者至受勞問者大門外,掌次者延入次。使者服公服,攝迎者亦公服。使者出次,立於門西,東面;給使二人奉制書案,皇太子令書案,中宮同。餘倣此。立於使者之南,差退。贊禮者引攝迎者出,立於門東,西面。攝迎者再拜訖,贊禮者引攝迎者先入,立於門內之右,西面。內典引引使者入,就內寢庭位立,皇太子儀,使者東面立。持案者立於使者之右。皇太子儀,給使奉令書案隨入,立於使者之南,差退。受勞問者服朝服,女侍者引就庭中位立。持案者以案進使者前,使者取制書,持案者退復位。使者稱:「有制。」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等即稱「有令」。受勞問者再拜。女侍者進詣使者前,受制書,退授受勞問者,受勞問者又再拜。內典引引使者以下出,女侍者引受勞問者退。贊禮者引攝迎者隨出,各就門外位,攝迎者再拜。內典引引使者退即便次,贊禮者引攝迎者入。若受勞問者疾未間,不堪受制,則攝迎者於外堂之庭拜受制書如上禮。其異者,受制書詣閤授女侍者,女侍者受,奉入授受勞問者。
 
10
賑撫諸州... : 凡有勞問無正篇者,皆臨時約准上禮而為之。
 
11
賑撫諸州... : 凡內侍之屬充使,則內侍、內常侍以下,准所慰勞者尊卑,臨時准約。
 
12
賑撫諸州... : 皇太子於諸王妃主以下疾苦,其存問家人親屬之禮,率爾遣近侍勞問,則主人受勞問之者待之亦從家人親屬之式,不拜迎拜送及不為授受之禮。
 
《五服制度》 
1
五服制度: 斬縗三年 齊縗三年杖周,不杖周,五月,三月。大功長殤九月,中殤七月,成人九月。 小功殤、成人並五月。 緦麻殤、成人並三月。
 
3
禮九十四: 斬縗三年
 
《正服》 
1
正服: 子為父。 女子子在室為父。女子子,重稱子者,別於男子。言在室,關已許嫁。 女子子嫁反在父之室為父。遭喪後而出者,始服齊縗周。出而虞,則受以三年之服。既虞而出,則小祥亦如之。既除喪而出,則已。
 
《加服》 
1
加服: 嫡孫為祖。謂承重者。為曾祖、高祖後亦如之。 父為長子。重其當先祖之正體,又將代己為宗廟主。故庶子不得為長子三年,不繼祖與禰也。於庶子之嫡孫乃為其嫡子三年矣。
 
《義服》 
1
義服: 為人後者為所後父。受重故三年。為所後祖亦如之。凡為人後者,不以嫡子也。 妻為夫。夫尊而親。妾為君。妾謂夫為君。 國官為國君。布帶繩屨,既葬除之。
 
《縗冠》 
1
縗冠: 右正服、加服縗裳三升,義服三升半。冠同六升,右縫,通屈一條繩為武,垂下為纓,冠外縪。凡服:上曰縗,下曰裳。布八十縷為升。外縪者,冠前後屈而出於武,外厭縫之。婦人之縗連裳,以六升布為總。總,束髮也。童子亦連裳。
 
《絰帶屨》 
1
絰帶屨: 右苴麻絰帶。首絰大九寸,左本在下,繩纓。五分首絰去一以為腰絰,大七寸二分,絞垂兩結,相去四寸。婦人絰如男子。男子又有絞帶。苴,惡貌也。首絰象緇布冠之頍項,腰絰象大帶。絞帶象革帶,五分腰絰去一為之,齊縗以下用布。菅屨外納。外納,納其餘於外也。婦人屨亦如男子。
 
《杖》 
1
杖: 右苴竹杖。其大如腰絰,長齊其心,本在下。主婦亦杖,諸婦則不杖。童子不杖,其當室者則絻而杖。童子及婦人不杖者,以其不能病。然而童子當室杖者,尊為喪主。
 
《絻》 
1
絻: 右狀象冠,廣寸,無辟積。童子當室亦服之。
 
《總論制度》 
1
總論制度: 王公以下皆三月而葬,葬而虞,三虞而卒哭。十三月小祥,除首絰,練八升布為冠,纓武亦如之;婦人練總,除腰絰。二十五月大祥,除靈座,自後有祭設几席。除縗裳,去絰杖,十五升布深衣,布縞冠,素紕纓,革帶素屨;婦人除縗裳,去絰,縞總,衣屨如男子。二十七月禫祭,玄冠皁纓,仍布深衣,革帶吉屨,婦人緇總,衣屨如男子。踰月,復平常。
 
12
禮九十四: 齊縗三年
 
《正服》
1
正服: 子為母。舊禮父卒為母,今改與父在同。 為祖後者祖卒則為祖母。為曾高祖後者,為曾祖母高祖母亦如之。 母為長子。
 
《加服》 
1
加服: 繼母如母。繼母之配父,與親母同。 慈母如母。妾之無子者,妾子之無母者,父命為母子,生則養之如母,死則喪之如母,貴父之命也。
 
《義服》 
1
義服: 繼母為長子。妾為君之長子。與嫡妻同,不敢輕服夫之正統。
 
《縗冠》 
1
縗冠: 右正服、加服縗裳四升,義服五升。其縷四升半,成布四升。冠七升,右縫,布纓武,冠內縪。前後縫於武,內厭縫。
 
《絰帶屨》
1
絰帶屨: 右牡麻絰帶。首絰大七寸二分,本在上,繩纓。五分首絰去一以為腰絰,大五寸七分半。布帶代絞帶。屨內納。
 
《杖》
1
杖: 桐杖大如腰絰,通圓之,長齊其心,本在下。
 
2
杖: 十三月小祥,除首絰,練九升布為冠,纓武亦如之。其他祥禫變除與斬縗同。踰月,復平常。
 
19
禮九十四: 齊縗杖周
 
《正服》
1
正服: 父卒母嫁及出妻之子為母,皆報。父卒,為父後者為嫁母出母無服,母猶服之,不為出母之黨服,則為繼母之黨服。 為祖後者祖在為祖母。為曾祖高祖後者亦如之。
 
《義服》
1
義服: 父卒繼母嫁,從,為之服,報。若繼母出則不服。若繼母出嫁,子從而寄育則服;不從則不服。 夫為妻。
 
22
禮九十四: 齊縗不杖周
 
《正服》
1
正服: 為祖父母。父所生庶子亦同,唯為祖後者乃不服。 為伯叔父。 為兄弟。 為眾子。眾子者,長子之弟及妾子。凡父母於子、舅姑於婦,不傳重於嫡,將所傳重非嫡及養子為後者,服之皆如眾子眾婦。
 
2
正服: 為兄弟之子。女在室亦然,報之。為嫡孫。有嫡子則無嫡孫。凡為後承嫡者,雖曾孫玄孫與孫同。為姑姊妹女子子在室及適人無主者,姑姊妹報無主,無祭主,謂無夫與子,人之所哀憐,不忍降之。女子子為祖父母。雖出嫁猶不敢降其祖。妾為其子。
 
《加服》 
1
加服: 女子子適人者為兄弟之為父後者。出嫁猶不降為父後者,婦人有歸宗之義,故不自絕其族類。
 
《降服》
1
降服: 妾為其父母。凡妾為私親如眾人。 為人後者為其父母,報。凡為人後者,本親降一等,其妻又降夫一等。 女子子適人者為其父母。
 
《義服》 
1
義服: 為伯叔母。服與伯叔同。 為繼父同居者。子無大功之親,與之適人,所適者亦無大功之親,是謂繼父同居。繼子之子不從服,為繼父不報。 妾為嫡妻。嫡妻不為妾服。 妾為君之庶子。 婦為舅姑。其夫為曾祖高祖後者,其妻從服亦如舅姑。 為夫兄弟之子。男女同報。 舅姑為嫡婦。其夫應三年者,然後為其婦齊縗周。
 
27
禮九十四: 齊縗五月
 
《正服》 
1
正服: 為曾祖父母。本三月,以其降殺太多,故新議改從五月。 女子子在室及嫁者為曾祖父母。
 
29
禮九十四: 齊縗三月
 
《加服》 
1
加服: 為高祖父母。重其縗麻,尊尊也。減其日月,因恩殺。 女子子在室及嫁者為高祖父母。不敢降其祖也。
 
《義服》
1
義服: 為繼父不同居。先同今異。繼父有子及有大功之親,雖同住亦為異居。元不同者不服。
 
2
義服: 右降服亦縗裳四升,冠七升;正服五升,冠八升;義服六升,冠九升。右縫,布纓武,冠內縪,前後縫於武,內厭縫之。婦人則布總,精麤如男子之冠。其絰帶與三年同。其杖三年及杖周皆桐杖,各大如腰絰,通圓之,長齊其心,本在下。麤屨內納。不杖周則麻屨,五月、三月則繩屨。其三年者與斬縗同。杖周者十一月小祥,十三月大祥,十五月禫,逾月除,復平常。禫變節皆與斬縗同。其父卒母嫁出妻之子為母及為祖後祖在為祖母,雖周除,仍心喪三年。義服齊縗三月者,縗裳六升,冠九升,絰帶與周親同而繩屨。
 
《大功殤》 
1
大功殤: 長殤九月,中殤七月。
 
《正服》 
1
正服: 為子女子子之長殤中殤。殤者,男女未成人而死,而哀傷者。男子已娶,女子許嫁,皆不為殤。年十九至十六為長殤,十五至十二為中殤,十一至八歲為下殤。八歲以下為無服之殤,哭之以日易月,本服周者哭之十三日,大功九日,小功五日,緦麻三日。 為叔父之長殤、中殤。 為姑姊妹之長殤、中殤。為兄弟之長殤、中殤。 為嫡孫之長殤、中殤。嫡曾孫、嫡玄孫亦同。 為兄弟之子女子子之長殤、中殤。
 
《義服》 
1
義服: 為夫之兄弟之子女子子之長殤、中殤。
 
35
禮九十四: 成人九月
 
《正服》
1
正服: 為從父兄弟。今之同堂兄弟,姊妹之在室者。 為庶孫。女在室亦然。
 
《降服》 
1
降服: 為女子子適人者。出降者,兩女各出,不再降。若兩男各為人後亦如之。 出母為女子子適人者。女服同。 為兄弟之女適人者,報。 為人後者為其兄弟。 為人後者為其姑姊妹在室者,報。
 
2
降服: 右成服縗裳八升,冠十升,餘皆與長殤同。
 
《義服》 
1
義服: 為夫之祖父母。 為夫伯叔父母,報。報者,旁尊不足以尊降。 為夫之兄弟女適人者,報。為人後者其妻為本生舅姑。 為眾子婦。
 
2
義服: 右降服縗裳七升,正服八升,冠同十升;義服縗裳九升,冠十升。婦人則布總,精麤如男子冠。牡麻絰,首絰大五寸七分半。長殤及成人皆九月,絰以繩纓;中殤皆七月,絰無纓:俱五分首絰去一以為腰絰,大四寸六分。布帶,繩屨。
 
39
禮九十四: 小功五月殤
 
《正服》 
1
正服: 為子女子子之下殤。 為叔父之下殤。 為姑姊妹之下殤。 為兄弟之下殤。 為嫡孫之下殤。 為兄弟之子女子子之下殤。 為從父兄弟姊妹之長殤。 為庶孫丈夫婦人之長殤。
 
《降服》 
1
降服: 為人後者為其兄弟之長殤。 為姪丈夫婦人之長殤。出嫁姑為之服。 為人後者為其姑姊妹之長殤。
 
《義服》 
1
義服: 為夫之兄弟之子女子子之下殤。 為夫之叔父之長殤。
 
2
義服: 右降正服,冠縗同十升,義服十一升。澡麻絰帶,澡謂去其浮垢,不絕其本。冠左縫,不厭。婦人布總,精麤如男子。首絰大四寸六分,五分首絰去一以為腰絰,大三寸七分。布帶吉屨,無絇。婦人縗絰精麤如男子。降服不澡。
 
43
禮九十四: 成人
 
《正服》 
1
正服: 為從祖祖父,報。祖之兄弟也。兄弟之孫女在室亦如之。 為從祖父,報。父之同堂兄弟。同堂兄弟之女之在室亦如之。 為從祖姑姊妹在室者,報。父之同堂姊妹,及己再從姊妹。 為從祖兄弟,報。再從兄弟。 為從祖祖姑在室者,報。祖之姊妹。 為外祖父母。 為舅及從母丈夫婦人,報。母之兄弟姊妹。
 
《降服》
1
降服: 為從父姊妹適人者,報。同堂姊妹。 為孫女適人者。 為人後者為其姑姊妹適人者,報。
 
《義服》 
1
義服: 為從祖祖母,報。祖之兄弟妻。 為從祖母,報。父之同堂兄弟妻。 為夫之姑姊妹在室及適人者,報。 娣姒婦,報。 為同母異父兄弟姊妹,報。 為嫡母之父母兄弟從母。謂妾子為嫡母之父母兄弟姊妹。嫡母卒則不服。 為庶母慈己者。謂庶母之乳養己者。 為嫡孫之婦。有嫡婦則無嫡孫之婦。曾孫玄孫為後者,服其婦如嫡孫之婦。 母出,為繼母之父母兄弟從母。母卒則為其母之黨服,不為繼母之黨服。 嫂叔報。兄娣弟妻同。
 
2
義服: 右降服縗裳十升,正服縗裳十一升,冠同十一升。義服縗裳十二升,冠與縗同。其絰如小功五月,唯麻斷本。
 
47
禮九十四: 緦麻三月殤
 
《正服》 
1
正服: 為從父兄弟姊妹之中殤、下殤。 為庶孫丈夫婦人之中殤、下殤。 為從祖叔父之長殤。 為從祖兄弟之長殤。 為舅及從母之長殤。 為從父兄弟之子之長殤。 為兄弟之孫之長殤。 為從祖姑姊妹之長殤。
 
《降服》 
1
降服: 為人後者為其兄弟之中殤、下殤。 為姪丈夫婦人之中殤。出嫁姑為之服。 為人後者為其姑姊妹之中殤、下殤。
 
《義服》 
1
義服: 為人後者為從父兄弟之長殤。 為夫之叔父之中殤、下殤。 為夫之姑姊妹之長殤。
 
51
禮九十四: 成人
 
《正服》 
1
正服: 為族兄弟。三從兄弟、三從姊妹。出嫁即無服。 為族曾祖父,報。曾祖之兄弟。曾孫女出嫁即無服。 為族祖父,報。祖之同堂兄弟。孫女出嫁則不服。 為曾孫、玄孫。 為外孫。女子子之男女。 為從母兄弟姊妹。今謂之姨兄弟姊妹。 為姑之子。外兄弟姊妹。 為舅之子。內兄弟姊妹。 為族曾祖姑在室者,報。曾祖之姊妹。 為族祖姑在室者,報。祖之同堂姊妹。 為族姑在室者,報。父之再從姊妹。
 
《降服》 
1
降服: 為從祖姑姊妹適人者,報。父之同堂姊妹及己之再從姊妹。 女子子適人者為從祖父,報。謂同堂伯叔父。 庶子為父後者為其母。若無嫡母及嫡母卒則申。妾子不服外祖父母、舅、從母服。為從祖祖姑適人者,報。祖之姊妹。 為人後者為外祖父母。本生外祖父母。 為兄弟之孫女適人者,報。
 
《義服》 
1
義服: 為族曾祖母,報。曾祖兄弟之妻。 為族祖母,報。祖之同堂兄弟之妻。 為族母,報。父之再從兄弟之妻。 為庶孫之婦。 女子子適人者為從祖伯叔母。同堂伯叔母。 為庶母。父妾有子者。 為乳母。 為婿。女子子之夫,報。 為妻之父母。從妻服之。 為夫之曾祖高祖父母。 為夫從祖祖父母,報。夫之祖兄弟及妻。 為夫之從祖父母,報。夫之父同堂兄弟及其妻。 為夫之外祖父母,報。 為夫之從祖兄弟之子。夫之再從兄弟之子。 為夫之從父兄弟之妻。 為夫之從父姊妹在室及適人者。 為夫之舅及從母,報。
 
《改葬緦》
1
改葬緦: 子為父母,妻妾為夫,既葬除之。
 
2
改葬緦: 右降正義服,冠縗同十五升去其半,有事其縷,無事其布。冠右縫不厭。婦人布總,精麤如男子之冠。澡麻斷本以為絰,首絰大三寸七分,五分首絰去一以為腰絰,大二寸九分。布帶。吉屨,無絇。皇家所絕旁親服者,皇弟子為之皆降一等。凡童子不緦,當室則緦。
 
《縗裳制度》 
1
縗裳制度: 凡縗外削幅,裳內削幅,幅三袧。削猶殺也。袧者,謂辟兩側空中央也。凡裳,前三幅,後四幅。若齊,裳內縗外。齊,緝也。凡五服之縗,一斬四緝。緝裳者內展之,緝縗者外展之。負廣出於適寸;負,在背者也。適,辟領也。負出於辟領外旁一寸。適博四寸,出於縗;博,廣也。辟領廣四寸,則與闊中八寸,兩之為尺六寸。出於縗者,旁出縗外也。縗長六寸,博四寸。廣長當心。衣帶下尺。衣帶下尺者,腰也廣尺,足以掩裳上際。衽二尺有五寸。衽所以掩裳際也。上正一尺,鷰尾二尺五寸,凡用布三尺五寸。袂屬幅。屬猶連也。連幅謂不削也。衣二尺有二寸,此謂袂中也。衣自領至腰二尺二寸,倍之四尺四寸。加辟領八寸,又倍之。凡衣用布一丈四寸。袪尺二寸。袪,袖口也。

http://ctext.org/tongdian/zh

※※※

先秦兩漢 -> 儒家 -> 孔子家語 -> 刑政

《刑政》 
1
刑政: 仲弓問於孔子曰:「雍問至刑無所用政,至政無所用刑。至刑無所用政,桀、紂之世是也;至政無所用刑,成、康之世是也。信乎?」孔子曰:「聖人之治化也,必刑政相參焉。太上以德教民,而以禮齊之。其次以政言導民,以刑禁之,刑不刑也。化之弗變,導之弗從,傷義以敗俗,於是乎用刑矣。顓五刑必即天倫,行刑罰則輕無赦。刑、侀也;侀、成也。壹成而不可更,故君子盡心焉。」仲弓曰:「古之聽訟,尤罰麗於事,不以其心,可得聞乎?」孔子曰:「凡聽五刑之訟,必原父子之情,立君臣之義以權之;意論輕重之序,慎深淺之量以別之;悉其聰明,正其忠愛以盡。大司寇正刑明辟以察獄,獄必三訊焉。有旨無簡,則不聽也。附從輕,赦從重,疑獄則泛與眾共之,疑則赦之,皆以小大之比成之。是故爵人必於朝,與眾共之也;刑人必於市,與眾棄之也。古者公家不畜刑人,大夫弗養其。士遇之塗,弗與之言,屏諸四方,唯其所之,弗及與政,弗欲生之也。」仲弓曰:「聽獄,獄之成成何官?」孔子曰:「成獄於吏,吏以獄之成告於正;正既聽之,乃告大司寇;大司寇聽之,乃奉於王;王命三公卿士,參聽棘木之下,然後乃以獄之成疑于王。王三宥之,以聽命而制刑焉。所以重之也。」仲弓曰:「其禁何禁?」孔子曰:「巧言破律,遁名改作,執左道與亂政者,殺;作婬聲,造異服,設伎奇器以蕩上心者,殺;行偽而堅,言詐而辯,學非而博,順非而澤,以惑眾者,殺;假於鬼神時日卜筮以疑眾者,殺。此四誅者,不以聽。」仲弓曰:「其禁盡於此而已?」孔子曰:「此其急者。其餘禁者十有四焉。命服命車不粥於市;珪璋璧琮不粥於市;宗廟之器不粥於市;兵軍旍旗不粥於市;犧牲秬鬯不粥於市;戎器兵甲不粥於市;用器不中度,不粥於市;布帛精麤不中數,廣狹不中量,不粥於市;姦色亂正色,不粥於市;文錦珠玉之器,雕飾靡麗,不粥於市;衣服飲食不粥於市;果食不時,不粥於市;五木不中伐,不粥於市;鳥獸魚鱉不中殺,不粥於市。凡執此禁以齊眾者,不赦過也。」

※※※

先秦兩漢 -> 儒家 -> 孔子家語 -> 禮運

《禮運》 
1
禮運: 孔子為魯司寇,與於蜡。既賓,事畢,乃出遊於觀之上,喟然而歎。言偃侍,曰:「夫子何歎也?」孔子曰:「昔大道之行,與三代之英,吾未之逮,而有記焉。大道之行,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脩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老有所終,壯有所用,矜寡孤疾皆有所養。貨惡其棄於地,必不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不必為人。是以姦謀閉而弗興,盜竊亂賊不作,故外戶而不閉。謂之大同。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則為己,力則為人。大人世及以為常,城郭溝池以為固。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而選,未有不謹於禮。禮之所興,與天地竝。如有不由禮而在位者,則以為殃。」言偃復問曰:「如此乎禮其急也?」孔子曰:「夫禮、先王所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列其鬼神,達於喪、祭、鄉、射、冠、婚、朝、聘。故聖人以禮示之,則天下國家可得以禮正矣。」言偃曰:「今之在位,莫知由禮,何也?」孔子曰:「嗚呼!哀哉!我觀周道,幽、厲傷也。吾捨魯何適?夫魯之郊及禘皆非禮。周公其已衰矣,杞之郊也禹,宋之郊也契,是天子之事守也。天子杞宋以二王之後。周公攝政,致太平,而與天子同是禮也。諸侯祭社稷宗廟,上下皆奉其典,而祝嘏莫敢易其常法,是謂大嘉。今使祝嘏辭說徒藏於宗祝巫史,非禮也,是謂幽國。醆斝及尸君,非禮也,是謂僭君。冕弁兵革藏於私家,非禮也,是謂脅君。大夫具官,祭器不假,聲樂皆具,非禮也,是謂亂國。故仕於公曰臣,仕於家曰僕。三年之喪,與新有婚者,朞不使也。以衰裳入朝,與家僕雜居齊齒,非禮也,是謂臣與君共國。天子有田以處其子孫,諸侯有國以處其子孫,大夫有采以處其子孫,是謂制度。天子適諸侯,必舍其宗廟,而不以禮籍入,是謂天子壞法亂紀。諸侯非問疾弔喪而入諸臣之家,是謂君臣為謔。故夫禮者、君之柄,所以別嫌明微,儐鬼神,考制度,別仁義,立政教,安君臣上下也。故政不正則君位危,君位危則大臣倍,小臣竊。刑肅而俗敝,則法無常,法無常則禮無別,禮無別則士不事、民不歸。是謂疵國。是故夫政者,君之所以藏身。必本之天,郊以降命。命教於社之謂效地,降於祖廟之謂仁義,降于山川之謂興作,降于五祀之謂制度。此聖人所以藏身固也。聖人參於天地,竝於鬼神,以治政也。處其所存,禮之序也。翫其所樂,民之治也。天生時,地生財,人、其父生而師教之,四者君以政用之,所以立於無過之地。君者、人所則,非則人者也;人所養,非養人者也;人所事,非事人者也。夫君者、明人則有過,養人則不足,事人則失位。故百姓則君以自治,養君以自安,事君以自顯。是以禮達而分定,人皆愛其死而患其生。是故用人之智去其詐,用人之勇去其怒,用人之仁去其貪。國有患,君死社稷,謂之義。大夫死宗廟,謂之變。凡聖人能以天下為一家,以中國為一人,非意之,必知其情,從於其義,明於其利,達於其患,然後能為之。何謂人情?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何謂人義?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義、婦聽、長惠、幼順、君仁,臣忠,十者謂之人義。講信修睦,謂之人利;爭奪相殺,謂之人患。聖人之所以治人七情,修十義,講信修睦,尚辭讓,去爭奪,舍禮何以治之?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貧苦,人之大惡存焉。欲惡者,人之大端。人藏其心,不可測度,美惡皆在其心,不見其色。欲以一窮之,舍禮何以哉?故人者,天地之德,陰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天秉陽,垂日星;地秉陰,載山川;播五行於四時,和四氣而後月生。是以三五而盈,三五而缺。五行之動,共相竭也。五行、四氣、十二月,還相為本;五聲、六律、十二管,還相為宮;五味、六和、十二食,還相為質;五色、六章、十二衣,還相為質。故人者,天地之心而五行之端。食味、別聲、被色而生者也。聖人作則,必以天地為本,以陰陽為端,以四時為柄,日星為紀,月為量,鬼神以為徒,五行以為質,禮義以為器,人情以為田,四靈以為畜。以天地為本,故物可舉;以陰陽為端,故人情可睹;以四時為柄,故事可勸;以日星為紀,故業可別;以月為量,故功有藝;鬼神以為徒,故事有守;五行以為質,故事可復;禮義以為器,故事行有考;人情以為田,故人以為奧;四靈以為畜,故飲食有由。何謂四靈?麟、鳳、龜、龍,謂之四靈。故龍以為畜,而魚鮪不諗;鳳以為畜,而鳥不翅;麟以為畜,而獸不●;龜以為畜,而人情不失。先王秉蓍龜,列祭祀,瘞繒,宣祝嘏辭說,設制度。故國有禮,官有御,事有職,禮有序。先王患禮之不達於下,故饗帝於郊,所以定天位也。祀社於國,所以列地利也。禘祖廟,所以本仁也。旅山川,所以儐鬼神也。祭五祀,所以本事也。故宗祝在廟,三公在朝,三老在學,王前巫而後史,卜筮鼓侑,皆在左右,王中,心無違也,以守至正。是以禮行於郊,而百神受職;禮行於社,而百貨可極;禮行於祖廟,而慈孝服焉;禮行於五祀,而正法則焉。故郊、社、祖廟、山川、五祀,義之脩而禮之藏。夫禮、必本於太一,分而為天地,轉而為陰陽,變而為四時,列而為鬼神。其降曰命。其官於天也,恊於分藝,其居於人也曰養。所以講信脩睦,而固人之肌膚之會、筋骸之束也;所以養生送死,事鬼神之大端;所以達天道,順人情之大竇。唯聖人為知禮之不可以已也。故破國、喪家、亡人,必先去其禮。禮之於人,猶酒之有蘖也。君子以厚,小人以薄。聖王脩義之柄、禮之序,以治人情。人情者,聖王之田也;脩禮以耕之,陳義以種之,講學以耨之,本仁以聚之,播樂以安之。故禮者、義之實也。恊諸義而恊,則禮雖先王未之有,可以義起焉。義者、藝之分、仁之節。恊諸藝,講於仁,得之者強,失之者喪。仁者、義之本、順之體,得之者尊。故治國不以禮,猶無耜而耕;為禮而不本於義,猶耕而不種;為義而不講於學,猶種而不耨;講之以學而不合之以仁,猶耨而不穫;合之以仁而不安之以樂,猶穫而不食;安之以樂而不達於順,猶食而不肥。四體既正,膚革充盈,人之肥也;父子篤,兄弟睦,夫婦和,家之肥也;大臣法,而小臣廉,官職相序,君臣相正,國之肥也。天子以德為車,以樂為御,諸侯以禮相與,大夫以法相序,士以信相考,百姓以睦相守,天下之肥也,是謂大順。大順者、所以養生送死,事鬼神之常也。故事大積焉而不苑,竝行而不謬,細行而不失,深而通,茂而不閒,連而不相及,動而不相害,此順之至也。明於順,然後乃能守危。夫禮之不同、不豐、不殺,所以持情而合危也。山者不使居川,渚者不使居原,用水、火、金、木,飲食必時,冬合男女,春頒爵位,必當年、德,皆所謂順也。用民必順,故無水旱昆蟲之災,民無凶飢妖孽之疾,天不愛其道,地不愛其寶,人不愛其情。是以天降甘露,地出醴泉,山出器車,河出馬圖,鳳凰麒麟皆在近郊,龜龍在宮沼,其餘鳥獸及卵胎,皆可俯而窺也。則是無故,先王能循禮以達義,體信以達順。此順之實也。」

※※※

先秦兩漢 -> 儒家 -> 孔子家語 -> 冠頌

《冠頌》 
1
冠頌: 邾隱公既即位,將冠,使大夫因孟懿子問禮於孔子。子曰:「其禮如世子之冠。冠於阼者,以著代也。醮於客位,加其有成,三加彌尊,導喻其志。冠而字之,敬其名也。雖天子之元子,猶士也。其禮無變,天下無生而貴者故也。行冠事必於祖廟,以祼享之禮以將之,以金石之樂節也;所以自卑而尊先祖,示不敢擅。」懿子曰:「天子未冠即位,長亦冠也。」孔子曰:「古者,王世子雖幼,其即位則尊為人君。人君治成人之事者,何冠之有?」懿子曰:「然則諸侯之冠異天子與?」孔子曰:「君薨而世子主喪,是亦冠也已。人君無所殊也。」懿子曰:「今邾君之冠非禮也?」孔子曰:「諸侯之有冠禮也,夏之末造也,有自來矣。今無譏焉。天子冠者,武王崩,成王年十有三而嗣立。周公居冢宰,攝政以治天下。明年夏六月,既葬,冠成王而朝于祖,以見諸侯,示有君也。周公命祝雍作頌,曰:『祝王達而未幼。』祝雍辭曰:『使王近於民,遠於年,嗇於時,惠於財,親賢而任能。』其頌曰:『令月吉日,王始加元服。去王幼志,心袞職,欽若昊天,六合是式,率爾祖考,永永無極。』此周公之制也。」懿子曰:「諸侯之冠,其所以為賓主何也?」孔子曰:「公冠則以卿為賓,無介,公自為主,迎賓揖,升自阼,立于席北。其醴也,則如士,饗之以三獻之禮。既醴,降自阼。諸侯非公而自為主者,其所以異,皆降自西階,玄端與皮弁異。朝服素畢,公冠四加,玄冕祭。其酬幣于賓,則束帛乘馬。王太子庶子之冠擬焉,皆天子自為主。其禮與士無變,饗食賓也,皆同。」懿子曰:「始冠必加緇布之冠,何也?」孔子曰:「示不亡古。太古冠布,齋則緇之。其緌也,吾未之聞。今則冠而幣之,可也。」懿子曰:「三王之冠,其異何也?」孔子曰:「周弁,殷冔,夏收,一也。三王共皮弁素績,委貌、周道也;章甫、殷道也;毋追、夏后氏之道。」

※※※

先秦兩漢 -> 儒家 -> 孔子家語 -> 廟制

《廟制》 
1
廟制: 衛將軍文子將立先君之廟於其家,使子羔訪於孔子。子曰:「公廟設於私家,非古禮之所及,吾弗知。」子羔曰:「敢問尊卑上下立廟之制,可得而聞乎?」孔子曰:「天下有王,分地建國,設祖宗,乃為親踈貴賤多少之數。是故天子立七廟,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而七;太祖近廟,皆月祭之,遠廟為祧,有二祧焉,享嘗乃止。諸侯立五廟,二昭二穆,與太祖之廟而五,祖考廟,享嘗乃止。大夫立三廟,一昭一穆,與太祖之廟而三,享嘗乃止。士立一廟,曰考廟,王考無廟,合而享嘗乃止。庶人無廟,四時祭於寢。此自有虞以至于周之所不變也。凡四代帝王之所謂郊者,皆以配天;其所謂禘者,皆五年大祭之所及也。應為太祖者,則其廟不毀;不及太祖,雖在禘郊,其廟則毀矣。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諸見祖宗者,其廟皆不毀。」
 
2
廟制: 子羔問曰:「祭典云:『虞氏祖顓頊而宗堯;夏后氏亦祖顓頊而宗禹;殷人祖契而宗湯;周人祖文王而宗武王。』此四祖四宗,或乃異代,或其考祖之有功德,其廟可也。若有虞宗堯,夏祖顓頊,皆異代之有功德者也。亦可以存其廟乎?」孔子曰:「善,如汝所問也。如殷周之祖宗,其廟可以不毀。其他祖宗者,功德不殊,雖在殊代,亦可以無疑矣。《詩》云:『蔽茀甘棠,勿翦勿伐。』邵伯所憩,周人之於邵公也,愛其人,猶敬其所舍之樹。況祖宗其功德而可以不尊奉其廟焉?」

http://ctext.org/kongzi-jiayu/zh

※※※

 545228196f163

big_596bcca7eb2237bc5aaf9573946dd106

20120414152903682

 

14_120911092800_1

Cgooa1QSYof7ECd3AAM4J_0YoN0730

CgooalQSYpf9nbfyAANI0l4DqlE808  

 

/ 網路的ˊ圖

 

先秦兩漢 -> 經典文獻 -> 詩經 -> 小雅 -> 白華之什

《白華之什》 

《魚麗》 
1
魚麗于罶、鱨鯊。
君子有酒、旨且多。
 
2
魚麗于罶、魴鱧。
君子有酒、多且旨。
 
3
魚麗于罶、鰋鯉。
君子有酒、旨且有。
 
4
物其多矣、維其嘉矣。
 
5
物其旨矣、維其偕矣。
 
6
物其有矣、維其時矣。
 
《南有嘉魚》 
1
南有嘉魚、烝然罩罩。
君子有酒、嘉賓式燕以樂。
 
2
南有嘉魚、烝然汕汕。
君子有酒、嘉賓式燕以衎。
 
3
南有樛木、 甘瓠纍之。
君子有酒、嘉賓式燕綏之。
 
4
翩翩者鵻、烝然來思。
君子有酒、嘉賓式燕又思。
 
《南山有臺》 
1
南山有臺、北山有萊。
樂只君子、邦家之基。
樂只君子、萬壽無期。
 
2
南山有桑、北山有楊。
樂只君子、邦家之光。
樂只君子、萬壽無疆。
 
3
南山有杞、北山有李。
樂只君子、民之父母。
樂只君子、德音不已。
 
4
南山有栲、北山有杻。
樂只君子、遐不眉壽。
樂只君子、德音是茂。
 
5
南山有枸、北山有楰。
樂只君子、遐不黃耇。
樂只君子、保艾爾後。
 
《蓼蕭》 
1
蓼彼蕭斯、零露湑兮。
既見君子、我心寫兮。
燕笑語兮、是以有譽處兮。
 
2
蓼彼蕭斯、零露瀼瀼。
既見君子、為龍為光。
其德不爽、壽考不忘。
 
3
蓼彼蕭斯、零露泥泥。
既見君子、孔燕豈弟。
宜兄宜弟、令德壽豈。
 
4
蓼彼蕭斯、零露濃濃。
既見君子、鞗革沖沖。
和鸞雝雝、萬福攸同。
 
《湛露》 
1
湛湛露斯、匪陽不晞。
厭厭夜飲、不醉無歸。
 
2
湛湛露斯、在彼豐草。
厭厭夜飲、在宗載考。
 
3
湛湛露斯、在彼杞棘。
顯允君子、莫不令德。
 
4
其桐其椅、其實離離。
豈弟君子、莫不令儀。

 

先秦兩漢 -> 經典文獻 -> 詩經 -> 頌 -> 周頌 -> 臣工之什

《臣工之什》 

《臣工》 
1
嗟嗟臣工、敬爾在公。
王釐爾成、來咨來茹。
嗟嗟保介、維莫之春、亦又何求、如何新畬。
於皇來牟、將受厥明。
明昭上帝、迄用康年。
命我眾人、庤乃錢鎛、奄觀銍艾。
 
《噫嘻》 
1
噫嘻成王、既昭假爾。
率時農夫、播厥百穀。
駿發爾私、終三十里。
亦服爾耕、十千維耦。
 
《振鷺》 
1
振鷺于飛、于彼西雝。
我客戾止、亦有斯容。
在彼無惡、在此無斁。
庶幾夙夜、以永終譽。
 
《豐年》 
1
豐年多黍多稌。
亦有高廩、萬億及秭。
為酒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禮。
降福孔皆。
 
《有瞽》 
1
有瞽有瞽、在周之庭。
設業設虡、崇牙樹羽、應田縣鼓、鞉磬柷圉。
既備乃奏。
簫管備舉。
喤喤厥聲、肅雝和鳴、先祖是聽。
我客戾止、永觀厥成。
 
《潛》 
1
猗與漆沮、潛有多魚、有鱣有鮪、鰷鱨鰋鯉。
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雝》 
1
有來雝雝、至止肅肅。
相維辟公、天子穆穆。
於薦廣牡、相予肆祀。
假哉皇考、綏予孝子。
宣哲維人、文武維后。
燕及皇天、克昌厥後。
綏我眉壽、介以繁祉。
既右烈考、亦右文母。
 
《載見》
1
載見辟王、曰求厥章。
龍旂陽陽、和鈴央央。
鞗革有鶬、休有烈光。
率見昭考、以孝以享、以介眉壽。
永言保之、思皇多祜。
烈文辟公、綏以多福、俾緝熙于純嘏。
 
《有客》 
1
有客有客、亦白其馬。
有萋有且、敦琢其旅。
有客宿宿、有客信信。
言授之縶、以縶其馬。
薄言追之、左右綏之。
既有淫威、降福孔夷。
 
《武》 
1
於皇武王、無競維烈。
允文文王、克開厥後。
嗣武受之、勝殷遏劉、耆定爾功。

http://ctext.org/book-of-poetry/zh

※※※

2015年3月2日星期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7101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