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3R7f3zUhOVMsUM3ujLlIvw 

65494894444

848787.jpg  

8778777444

55887744444  

006969

 

坐下,詩句似加工過多的小蛋糕令人戀情黏著一種慘劇,

長髮,男人的長髮怎留的,不再想多奢求有誰武士多加一件得體穿著?

眼睛,炒高麗菜般的清脆,我卻為了你這種眼睛再度編造起藝術,

瀏海,是瀏海吧,再妙筆生花,人總是背叛鳥類,也還是被自己養的狗所傷。

 

今天小吃店的牆壁上的日曆上寫著:

喜神:西南;財神:正西;日煞:南方;

日沖:馬 26歲

不宜:諸吉事;

宜:日逢月破日大兇.祭祀.破屋壞垣;

胎神占方:丙子日廚灶外西南

 

約今天早上9點~10點,

小吃店的約40歲的伯父去雜貨店買一箱福壽沙拉油回小吃店,伯父對伯母說:人家桌子是越擦越乾淨,妳桌子是越擦越油,伯父就摸一下第11桌上說:妳到底有沒有擦桌子?之後伯父去菜市場買黃湯麵跟2條像是甜不辣又像是炸溪魚或炸香魚的魚類;這時腳底按摩店還沒開,有一輛卡車漆藍色油漆停在腳底按摩店門口之後跟一個差不多也一樣40~50歲的中年男生說話,這中年男生是開紅色油漆的汽車,然後2個約40~50歲的中年男生是一個開卡車而一個開汽車得彼此說:誰要先停在這裡面一點?然後是紅色汽車停在腳底按摩店門口而藍色卡車停在腳底按摩店與小吃店的門外中間;這時小吃店有一個廣告信是之前陪伯父的爸爸一起工作的約40~50歲的張阿姨得化妝品會員的廣告信的新商品目錄,伯母心想:前幾天有全聯跟家樂福跟大潤發的廣告信一起用橡皮筋綁在一起寄到小吃店門口,其中一封是電話費的信件是伯父得去台北的弟弟的名字,伯母對伯父說:要不要打電話去通知你弟說家裡有你弟的要繳電話費的信,伯父沒回答,這封要繳費得放了一星期?台北的弟弟也不知道?這樣台北的手機之類的承辦員會不會跟伯父的弟弟說:你要不要遷會員資料得地址,這樣下次寄信才不會又寄到你哥哥爸爸家?還是你要同時每月用到2種信紙是一封寄到你工作店名?一封寄到你家裡老家?;伯父買完菜市場的小吃回來時,伯母對伯父說:中型紙便當盒有沒有叫貨?伯父說:2樓不是還有嗎?伯母說:2樓剩小紙便當盒,剛剛伯父的爸爸在1樓小吃店看國外的足球比賽的工作是屬於偏"堅脆硬"的琴聲,不是"柔軟的琴聲",兒子就說話口氣跟爸爸一樣堅脆硬的說:妳再去找看看,怎麼會沒有?確定沒有?伯父就在小吃店打電話到菜市場雜貨店說:我剛有跟你們阿弟ㄚ叫貨了,有叫衛生紙,之後我要在追加沙拉脫 跟 中型紙便當盒,之類的;伯母心想:剛剛在小吃店1樓補冰箱裡的冰水時,看到紙箱裡有一個剛出生的小壁虎,1樓小吃店面又那麼頻繁噴殺蟲劑,3樓又有大蜘蛛在生小蜘蛛得一下子就蜘蛛長大把這隻壁虎吃了,或者壁虎長大把蜘蛛的小孩吃了,所以伯母就先把這剛出生的小壁虎先擺在2樓儲藏室;伯母心想:以60~70歲的馬來說,伯母和伯父算太油還是算太澀?昨天有說面對20歲的女大學生和面對50~60歲得唱台語老歌得都會令伯母或伯父的爸爸有點手足無措。

 

約今天中午11點半~12點

有2個都差不多約20~30歲的綁馬尾的女生在等這小吃店的東西外帶,一個說先去隔壁聊天得等下再過來拿,一個在小吃店講手機說:大姐怎樣的,這女生點了木須炒飯跟蔥油餅跟酸辣湯之類的;有個約30~40歲的女生也是綁馬尾等外帶,這女生染髮,對小吃店的伯母說:這涼拌大頭菜會不會酸?我買酸江豆跟涼拌小黃瓜,那個小米粥一碗好了,伯母心想:這位女客人想說:到底那個涼拌大頭菜不像酸江豆又不像小米粥的燙度.是有甚麼更大的事業要談嗎?還是說連小米粥自己都有問題?;這時小吃店隔壁附近的房東太太拿著一個白色瓷盤印著粉紅色和粉藍色的花朵說要這小吃店的素的炒飯,然後房東太太的老公在房東自家門口做木工,房東太太幫房東先生點午餐吃?;伯母心想:之前說小吃店有看韓劇得連續劇的習慣,是演到大姐跟姐夫是做粗工的類似豆腐乳或豆皮工廠的熱水區附近的工作,可是姊夫好像想跟弟妹一起炒股票?所以連續劇得冷氣房裡才那麼冷?不像是做粗工的姐夫?這樣爸媽對2個女兒跟1個兒子說:你妹妹雖然才20歲,但是你已經40~50歲的中年男人了還跟你妹妹搶買家族裡得最輕薄的淑女包包的背在右側還都是背右邊,你妹妹至少做帳方面比你乾淨;這時小吃店的第3桌是一對約40~50歲夫妻,一個穿紫色,一個穿深藍色,點這小吃店的小魚乾辣椒豆乾跟酸江豆跟花生跟木須炒麵,有點像是姓邱的夫妻;第5桌是一個約50~60歲的老先生穿醫院用的淡綠色衣服,點這小吃店的木須炒麵跟小碗酸辣湯。;昨天小孩在晚上9點看綜藝節目演"許孝舜"對這3個像是3C手機業務的女生問:一個說要買?一個說要賣?一個說不一定?那這妳們3個都綁馬尾?短髮說要賣?長髮說要買?染髮說不一定?炒股票嗎?

 

約今天中午12點~1點,

小吃店內的第3桌和第5桌吃完走後,小吃店裡雖是冷氣房卻是空的狀態,有個約30~40歲的男上班族穿白襯衫跟黑西裝長褲對伯母說:你小吃店外帶還要寫菜單嗎?伯母說要,這男上班族點3份鍋貼,伯母心想:要是這小吃店是空狀態的辦公室,伯父穿著去外帶的弟弟之前待的運動鞋店的班服,這樣這男上班族是伯父去外地的弟弟的運動鞋店的上司嗎?還是男會計?這時小吃店的廚房擺著一包還沒煮得雞肉或鴨肉?伯母心想:這小吃店又不是賣雞肉給客人吃的,自家人要吃的?我有沒有看錯?這樣自家人分給3個小孩喝雞湯時是有的要喝麻油雞湯而有得想喝燒酒雞湯,有個想喝蒜頭雞湯,去菜市場買雞肉的爸爸說:你們3個小孩不要吵,這是爸爸自己要喝的雞湯?。

 

約今天中午12點~2點,

第11桌是類似剛剛外帶3份鍋貼得男上班族跟幾個約30幾歲穿淑女裝的女上班族,約6~8個人,聊說:那個地方去那裡是要嚇人的?;第3桌的第2批是約50~60歲的爸媽跟1個約高中生的女兒,女兒穿米黃色淑女裝的上面有小黑點點,跟大學生的哥哥,哥哥的同學過來跟這桌的同學的爸媽一起吃,約大學生年紀的哥哥說:我們先走,要去"反恐計畫",之類的,是要反恐怖份子?;第1桌的第2批和第3批都是約30~40歲的男生單獨吃,是住附近的鄰居之類的;第6桌像是通訊行上班的2個約30~50歲的太太的樣子;這時今天中午小吃店還沒有第2桌和第7桌的客人,伯母心想:剛有客人聊說:他那人都從吃跟撒的談事業方法,除了吃還能聊甚麼?這時第11桌的第1批和第3桌的第2批是點蝦仁炒飯或肉絲炒飯;第3桌的第2批還有點青菜豆腐湯跟蔥油餅,伯母心想:小吃店的廚房有點介於青菜豆腐湯跟蔥油餅的顏色的廚餘,可是沒有人去勸對方要徹底清潔廚房,廚房就繼續長小蟑螂跟老鼠,所以菜市場也沒要求這小吃店附近的麵粉店要同樣的價錢卻可以賣比較香的麵粉?這小吃店買的麵粉其實都沒有香味,可能吃的白麵都是白豬骨的湯的味道而不是麵粉的穀粉香味,建築工人對麵粉與湯的味道都不在意嗎?之後小吃店廚房還有倒廚餘和清廁所馬桶水溝大便的味道而幾個小孩跟老婆媳婦都沒有靠近現場的倒廚餘和清水溝大便的味道的問題。

 

約今天下午5點~6點,

國小小孩姐弟倆在1樓小吃店說想吃小吃店裡的水餃跟涼拌小黃瓜跟小魚乾辣椒豆乾,這時有個約50~60歲的老先生穿騎腳踏車常看到得穿著是淡色短褲衣服配帽子配黑色襪子,也有一對母女是媽媽約30~40歲而女兒是國小生,不知道是不是同個家庭的成員?老先生點完就先暫時去外面說等下再來拿,老先生走後換這對母女點之後說等下再來拿?不知道這小米粥是女生要喝得還是男生要喝得?;約今天下午2點~3點,房東太太跟停車場老闆娘剛好都在便利商店的側門口去等垃圾車去倒垃圾,遇到小吃店伯母,停車場老闆娘對小吃店伯母說:妳進來便利商店的走廊這裡面等垃圾車吧,裡面比較涼,伯母說:等下垃圾車就來了,伯母還是在便利商店外圍去等垃圾車,之後房東太太提著一些做木工的木條要丟資源回收車而沒打算把這些木條去做筆或做笛子之類的?房東太太就跟停車場老闆娘在邊等垃圾邊聊天,伯母的國小女兒說要跟媽媽去丟垃圾,伯母問國小女兒:妳為什麼要跟媽媽去丟垃圾?國小女兒回答:我無聊,國小女兒到便利商店的走廊等一下之後就說要先回小吃店了;約今天下午2點~5點,伯母個國小小孩在3樓房間看周星馳演得"武狀元蘇乞兒",國小兒子聽到1樓有個姓梁的男同學要找伯母的國小兒子出去玩,伯父答應,國小女兒趁爸媽不注意也跟著弟弟去弟弟得姓梁的男同學家,然後國小女兒回來說:我不去那裡是因為聽到弟弟的同學在罵髒話;約下午5點~6點,國小小孩繼續看周星馳演的電影叫"逃學威龍",伯母心想:有些男生看不起自己吃的食物,所以有時候男生長的比熟食還要遜,就像他爸吃完水餃又不像水餃之後對一起工作的豆乾店老婆說:我真看不起妳把那麼多時間去買化妝品和照鏡子要照那麼久幹嘛?漂亮能賺錢嗎?之類的?伯母心想:因為這時國小兒子還是穿著淡黃短衣跟淡藍短褲跟拖鞋,國小男生要是有喜劇可以看?國小生為什麼要看岳飛或三國志得古裝劇?

 

約今天晚上6點~7點,

第11桌是一對約50~60歲的夫妻跟一對約30~40歲的兒子媳婦或女兒女婿,跟國小生,跟上次伯母說有點像王中平一家的老中少的家族的桌上擺著兒童卡通塑膠杯的氣息有點像,這時的第11桌桌上還擺著小吃店隔壁中藥店買的青草茶跟外面不知道是水果攤還是菜市場買的木瓜,第11桌的國小兒子對爸爸說:爸~你不是說打籃球嗎?我要你那品牌的籃球可不可以?;這時第7桌是一對約20~30歲得像同事又像情侶,女生穿粉紅色的衣服像讀商科的會計,男生穿著背號12的籃球衣,不知道是有想校隊聊法?還是國中隊的聊法?伯母上次說:有老闆不喜歡運動,只是把錢投資在運動用品看能不能賺回錢來?然後老闆打開電視看籃球小孩打輸打贏,然後老闆邊看電視邊罵:電視裡的小孩怎麼會打輸呢?之類的?;這時有一通外帶電話是一個約30歲女生的聲音,有點類似一般百貨公司的小姐的聲音對伯母說:妳待的小吃店今天還有飯嗎?之類的?伯母就說有,之後伯父對伯母說:現在哪有飯?伯父的爸爸叫伯父看電話顯示的號碼去打回去給這位客人說:現在沒有飯,看蝦仁炒飯要不要改別的,伯母心想:這電話中的小姐是伯父的爸爸的投資外面的阿姨團的女兒嗎?反而店外的女生還比店內得清楚這小吃店今天晚上會不會賣飯?也就小吃店的小孩也一樣是想當店外得賺錢管道的三種冰店的聊法去排隊也行?久之,小吃店的小孩就會對店內的同事說:我想要外面更大得賺錢方法,我才不管你知不知道今晚店內要不要賣飯,我只給店外我認識的同學說好一起在團體不賣飯,這樣你跟我在店內一起工作也是晚上我們沒有一起賣飯的話題。

 

約今天晚上7點~8點,

第2桌和第3桌是晚上6點多,快要晚上7點來小吃店吃東西,第2桌是一個穿粉紅色衣得約30~40歲的太太;第3桌是一對約30~40歲的女生,可能2個都已經結婚?一個穿黑一個穿白,休閒服的氣息,一個紫色帆布包包,一個淡藍色薄襯衫外套,第2桌和第3桌有點這小吃店的酸辣湯跟鍋貼跟蔥油餅,第2桌和第3桌都有點像是上次逛逢甲夜市和台中一中二中街夜市的一群或三個為一組的女生的氣息穿著,伯母心想:也有可能小吃店的國小兒子去同學家的媽媽就是這第2桌和第3桌的類似的長相,好像有的是眼鏡行或通訊行的會員的聊法?女生跟女生都戴眼鏡去看彼此仔細的長相和名字和穿著和吃法和星座,可是女生的爸爸去逛女兒工作待得大賣場是家長拿放大鏡去仔細看商品的介紹而已?;約今天下午6點時,第1桌是一個約40歲像台糖超市的男收銀員單獨吃,第1桌的第2批是一個約40~50歲男生像是鄰居在夜市工作之後在小吃店單獨吃榨菜肉絲湯麵;今晚好像沒有第5桌也沒有第6桌的客人?等第3桌的2個女生吃完時,伯父把伯母叫到小吃店說:妳怎麼又跑走,算了,才幾個碗,我自己收算了,伯父就收第3桌的桌子一次,然後伯父跟伯父的爸爸好像對今晚的第11桌有特別待遇?第11桌得加點的水餃湯是伯父親自送到第11桌,第11桌有點團體吩咐來這小吃店吃的大份木須炒麵,這樣這小吃店老闆父子會因為自己客人有在第11桌吃到大份木須炒麵就會在自己的各自繳費阿姨團之類得去加分嗎?這樣過幾個月這小吃店老闆父子跟第11桌客人都可以拿到牌子比別人更好的木家具或籃球?可是這小吃店老闆父子沒有跟木工或籃球員說過話?這時也沒有第5桌和第6桌的店內客人說一定想要知道今天這小吃店內有甚麼事情?伯父邊煎外帶客人要的東西邊煎鍋貼邊喝著便利商店買的可口可樂,然後伯父對伯母說:妳端菜的速度可不可以快一點?;伯母心想:我寧願當一隻不會說話的60~70歲的馬,我也不想跟這時候的伯父說話了,都不知道伯父是小孩子?還是我是小孩子?你是投資在家外團體賺錢的走狗小妾還是我的爸媽?。;今晚6點時,伯母拿著伯父跟伯父爸爸拿錢去小吃店附近礦泉水攤買的礦泉水找的錢,找20塊給伯父,當時伯父叫伯母去幫小吃店買礦泉水,伯父對伯母說:就算我們常買的那一牌沒有了,妳應該是找40塊給我,一箱不是才80塊嗎?伯母說:礦泉水攤說現在只剩"渴"這一牌,你叫我買2箱,一箱是90塊,所以找20塊給你沒錯吧?還是渴是從80塊漲到90塊?

 

※※※

u=1229030245,1110571450&fm=21&gp=0

20101121312241903721

993325192829128074

2011111010502588_4

73cb9466b65e5c8f35229573f5093121

2012751524431872_4

10130909_029123

163230

572701e10e4ae0b83f161da3ce2ec1b6

U397P1T1D11682624F21DT20061202174005

13012058018426466165

3116843_980x1200_0 

mfad767414fcf4fd69bb4bfab8fbf9ad8

 

untitled

untitled15  

20090415174959-1813834643

 

/ 網路的ˊ圖

 

 

李宗盛 - 別怕我傷心

作曲:李宗盛  編曲:鮑比達  作詞:李宗盛 

好久沒有妳的信 好久沒有人陪我談心
懷念妳柔情似水的眼睛 是我天空最美麗的星星
異鄉的午夜特別冷清 一個男人和一顆熱切的心
不知在遠方的妳 是否 能感應

我從來不敢給妳任何諾言 是因為我知道我們太年輕
妳追求的是一種浪漫 感覺 還是那不必負責任的熱情
心中的話到現在才對妳表明 不知道妳是否會因此而清醒
讓身在遠方的我 不必 為妳擔心

*一顆愛 妳的心 時時刻刻為妳轉不停
 我的愛 也曾經 深深溫暖妳的心靈
 妳和他 之間 是否已經有了真感情
 別隱瞞 對我說 別怕我傷心


愛情少尉不流淚 愛情少尉不會喝醉
愛情少尉不肯睡 追求愛情不排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KTIWTkGf0o

 

張學友 - 暗戀你

作詞:劉卓輝
作曲:SHOGO HAMADA

人海內你可知我像靈魂不在
每天的愛逝如風沒有將來
從未真的深愛
難忍耐你可聽到在誰人心內
你的淺笑像潮水蕩去飄來
才是真的最可愛我最深愛
誰可每夜給你溫柔
而我卻只暗地苦透
現實就是這樣吧夢也許不再有
若你知道就已足夠
曾等待 我的所愛 在無聊街外
我竟今晚又重溫待你歸來
還像當初暗戀你

誰可每夜給你溫柔
而我卻只暗地苦透
現實就是這樣吧夢也許不再有
若你知道就已足夠
曾等待 我的所愛 在無聊街外
我竟今晚又重溫待你歸來
還像當初暗戀你
(還像當天)還像當初暗戀你
(還像昨日)還像當初暗戀你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80RpALDBv8

 

劉德華 - 孤星淚

作曲:伍佰  編曲:江建民  作詞:伍佰 

我是一滴遠方孤星的淚水 藏在你身上已幾萬年
所有你的心事都被我看見 讓我溫暖你的臉

悄悄滑落在你臉龐 從你紅色而深情的眼眶
離別時的吻 你有太多感傷
我滾燙而失去了方向 纏繞著那風中依稀的燈光
沒有了選擇 你讓我流浪
流浪在夜空 流浪使我不再寂寞

我是一滴遠方孤星的淚水 藏在你身上已幾萬年
所有你的心事都被我看見 讓我溫暖你的臉
在我被吹乾以前(不要再和他見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WaqDeZI3Xg

 

梁朝偉 - 無限次

作詞:周禮茂
作曲:C.Y.Kong
編曲:C.Y.Kong

重新開始相信 一個舊的夢
能無限次心中再度漸濃 再愛多一次
如果真的可以 昐夢變真 別撲空
重新開始相信 能因你又心動
還無限次驟見你的影子穿梭我做夢兒
如果真的可以 相愛多一次

望向今夜美麗天空 還是像離別那一晚 感覺依舊是迷濛
同有顧累猶疑 但我今夜郤又開始 愈來愈來愈信可以
跟你能再遇願心事你知 愛罷無限次 每一次心總去制止
不過這次我真心的說願意 再度昐望你 似初戀般給我抱緊
來無限次初戀

共你相遇午夜街中 還是像迷夢那般美
感覺依舊是朦朧 何以我在懷疑 遇上之後我又不知
為何為何為你心意 不向你啟齒 未敢讓你知(想愛多一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RUKAVPNZI

 

呂培原古琴(梅花三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Uzte4zPg8o

 

呂培原古琴(陽關三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JZ_dy4AYrw

 

精忠岳飛42、43 岳飛御前點秦檜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MRWvXZjLOA


精忠岳飛45、46 襄陽之戰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0yhX--pbiw


精忠岳飛47 岳飛教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t_iJ6BpO08

※※※

f55955557-ac-7221xf6x0600x0450-m

b90729422-ac-4201xf7x0450x0600-m

T1_nLTB4by1RCvBVdK

101-b

湯屋11~1

196659

d85995285-ac-6122xf8x0600x0450-m

 52831267307285281   

res23_attpic_big    

20121019092951567

/ 網路的ˊ圖


先秦兩漢 -> 道家 -> 文子 -> 上德

《上德》 
1
上德: 老子曰:主者,國之心也,心治則百節皆安,心擾即百節皆亂,故其身治者,支體相遺也,其國治者,君臣相忘也。
 
2
上德: 老子學於常樅,見舌而守柔,仰視屋樹,退而目川,觀影而知持後,故聖人曰無因循,常後而不先,譬若積薪燎,後者處上。
 
3
上德: 老子曰:鳴鐸以聲自毀,膏燭以明自煎,虎豹之文來射,猿狖之捷來格,故勇武以強梁死,辯士以智能困。能以智而知,不能以智不知,如勇於一能,察於一辭,可與曲說,不可與廣應。
 
4
上德: 老子曰:道以無為有體,視之不見其形,聽之不聞其聲,謂之幽冥者。幽冥者,所以論道,而非道也。夫道者,內視而自反,故人不小學,不大迷,不小惠,不大愚。莫鑒於流潦,而鑒於止水,以其保之,止而不外蕩。月望日奪光,陰不可以承陽,日出星可見,不能與之爭光,末不可以強於本,枝不可以大於幹,上重下輕,其覆必易。一淵不兩蛟,一雌不二雄,一即定,兩即爭。玉在山而草木潤,珠生淵而岸不枯,蚯蚓無筋骨之強,爪牙之利,上食咘堁,下飲黃泉,用心一也。清之為明,杯水可見眸子,濁之為害,河水不見太山,蘭芷不為莫服而不芳,舟浮江海不為莫乘而沉,君子行道不為莫知而慍,性之有也。以清入濁必困辱,以濁入清必覆傾,天二氣即成虹,地二氣即泄藏,人二氣即生病,陰陽不能常,日冬且夏,月不知晝,日不知夜。川廣者魚大,山高者木脩,地廣者德厚,故魚不可以無餌釣,獸不可以空器召。山有猛獸,林木為之不斬,園有螫蟲,葵藿為之不採,國有賢臣,折衝千里,通於道者若車之轉於轂中,不運於己,與之致於千里,終而復始,轉無窮之原也。故舉枉與直,何如不得,舉直與枉,勿與遂往。有鳥將來,張羅而待之,得鳥者羅之一目,今為一目之羅,則無時得鳥,故事或不可前規,物或不可預慮,故聖人畜道待時也。故欲致魚者先通谷,欲來鳥者先樹木,水積而魚聚,木茂而鳥集,為魚得者,非挈而入淵也,為猿得者,非負而上木也,縱之所利而已。足所踐者淺,然待所不踐而後能行,心所知者遍,然待所不知而後能明。川竭而谷虛,丘夷而淵塞,脣亡而齒寒,河水深而讓在山。水靜則清,清則平,平則易,易則見物之形,形不可併,故可以為正。使葉落者,風搖之也,使水濁者,物撓之也,璧鍰之器,礛之功也,莫邪斷割,砥礪之力也,劲與驥致千里而不飛,無裹糧之資而不飢,狡兔得而獵犬烹,高鳥盡而良弓藏,名成功遂身退,天道然也。怒出於不怒,為出於不為,視於無有則得所見,聽於無聲則得所聞。飛鳥反鄉,兔走歸窟,狐死首丘,寒螿洋木,各依其所生也。水火相憎,鼎碛在其間,五味以和,骨肉相愛也,讒人間之,父子相危也。犬豕不擇器而食,俞肥其體,故近死,鳳皇翔於千仞,莫之能致。推固百內而不能自椓,目見百步之外而不能見其眥。因高為山即安而不危,因下為池即淵深而魚鱉歸焉。溝也澇即溢,旱即枯,河海之源淵深而不竭。鱉無耳,而目不可以蔽,精於明也;瞽無目,而耳不可以蔽,精於聰也。混混之水濁,可以濯吾足乎?泠泠之水清,可以濯吾纓乎?絲之為縞也,或為冠,或為远,冠則戴枝之,远則足蹍之。金之勢勝木,一刃不能殘一林之木;土之勢勝水,一掬不能塞江河;水之勢火,一酌不能救一車之薪。冬有雷,夏有雹,寒暑不變其節,霜雪麃麃,日出而流。傾易覆也,倚易翻也,幾易助也,濕易雨也,蘭芷以芳,不得見霜,蟾蜍塗兵,壽在五月之望,精泄者中易殘,華非時者不可食。舌之與齒,孰先弊焉?繩之與矢,孰先直焉?使影曲者形也,使響濁者聲也。與死同病者,難為良醫,與亡國同道者,不可為忠謀。使倡吹竽,使工攝竅,雖中節,以可使決,君形亡焉。聾者不歌,無以自樂,盲者不觀,無以接物。步於林者,不得直道,行於險者,不得履繩,海內其所出,故能大。日不並出,狐不二雄,神龍不匹,猛獸不群,鷙鳥不雙,蓋非橑不蔽日,輪非輻不追疾,橑輪未足恃也。弧弓能射,而非弦不發,發矢之為射,十分之一。飢馬在廄,漠然無聲,投芻其旁,爭心乃生。三寸之管無當,天下不能滿,十石而有塞,百竹而足。循繩而斷即不過,懸衡而量即不差,懸古法以類,有時而遂,杖格之漌,有時而施,是而行之,謂之亂。農夫勞而君子養,愚者言而智者擇,見之明白,處之如玉石,見之黯,必留其謀。百星之明,不如一月之光,十牖畢開,不如一戶之明。蝮蛇不可為足,虎不可為翼,今有六尺之廣,臥而越之,下才不難,立而踰之,上才不易,勢施異也。助祭者得嘗,救鬥者得傷,蔽於不祥之木,為雷霆所撲。日月欲明,濁雲蓋之,河水欲清,沙土穢之,叢蘭欲脩,秋風敗之,人性欲平,嗜欲害之,蒙塵而欲無眯,不可得絜。黃金龜紐,賢者以為佩,土壤布地,能者以為富,故與弱者金玉,不如與之尺素。轂虛而中立三十輻,各盡其力,使一輻獨入,眾輻皆棄,何近遠之能至。橘柚有鄉,萑葦有叢,獸同足者相從游,鳥同翼者相從翔。欲觀九州之地,足無千里之行,無政教之原,而欲為萬民上者,難矣!兇兇者獲,提提者射,故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君子有酒,小人鞭缶,雖不可好,亦可以醜,人之性,便衣綿帛,或射之即被甲,為所不便,以得其便也。三十輻共一轂,各直一鑿,不得相入,猶人臣各守其職也。善用人者,若●之足,眾而不相害,若舌之與齒,堅柔相磨而不相敗。石生而堅,茞生而芳,少而有之,長而逾明。扶之與提,謝之與讓,得之與失,諾之與已,相去千里。再生者不獲,華太早者不須霜而落。汙其準,粉其顙,腐鼠在阼,燒薰於堂,入水而增濡,懷臭而求芳,雖善者不能為工。冬冰可折,夏木可結,時難得而易失。木方盛,終日采之而復生,秋風下霜,一夕而零。質的張而矢射集,林木茂而斧斤入,非或召之也,形勢之所致。乳犬之噬虎,伏雞之搏狸,恩之所加,不量其力。夫待利而登溺者,亦必以將溺之矣,舟能浮能沈,愚者不知足焉。驥驅之不進,引之不止,人君不以取道里。水雖平,必有波,衡雖正,必有差,尺雖齊,必有危,非規矩不能定方員,非準繩無以正曲直,用規矩者,亦有規矩之心。太山之高,倍而不見,秋毫之末,視之可察。竹木有火,不鑽不熏,土中有水,不掘不出,矢之疾,不過二里,跬步不休,跛鱉千里,累土不止,丘山從成。臨河欲魚,不如歸而織網。弓先調而後求勁,馬先順而後求良,人先信而後求能。巧冶不能消木,良匠不能斲冰,物有不可,如之何君子不留意。使人無渡河,可,使河無波,不可。無月不辜,甑終不墮井矣。刺我行者,欲我交,呰我貨者,欲我市,行一棋不足以見知,彈一弦不足以為悲。今有一炭然,掇之爛绯,相近,萬石俱熏,去之十步而死,同氣而異積。有榮華者必有愁悴,上有羅紈下必有麻●,木大者根瞿,山高者基扶。
 
5
上德: 老子曰:鼓不藏聲,故能有聲,鏡不沒形,故能有形,金石有聲,不動不鳴,管簫有音,不吹無聲。是以聖人內藏,不為物唱,事來而制,物至而應。天行不已,終而復始,故能長久,輪復其所轉,故能致遠,天行一不差,故無過矣。天氣下,地氣上,陰陽交通,萬物齊同,君子用事,小人消亡,天地之道也。天氣不下,地氣不上,陰陽不通,萬物不昌,小人得勢,君子消亡,五穀不植,道德內藏。天之道,損盈益寡,地之道,損高益下,鬼神之道,驕溢與下,人之道,多者不與,聖人之道,卑而莫能上也。天明日明,而後能照四方,君明臣明,域中乃安,有四明,乃能長久,明其施明者,明其化也。天道為丈,地道為理,一為之和,時為之使,以成萬物,命之曰道。大道坦坦,去身不遠,脩之於身,其德乃真,脩之於物,其德不絕。天覆萬物,施其德而養之,與而不取,故精神歸焉,與而不取者,上德也,是以有德。高莫高於天也,下莫下於澤也,天高澤下,聖人法之,尊卑有敘,天下定矣。地載萬物而長之,與而取之,故骨骸歸焉,與而取者,下德也,「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地承天,故定寧,地定寧,萬物形,地廣厚,萬物聚,定寧無不載,廣厚無不容,地勢深厚,水泉入聚,地道方廣,故能久長,聖人法之,德無不容。陰難陽,萬物昌,陽服陰,萬物湛,物昌無不贍也,物湛無不樂也,物樂無不治矣。陰害物,陽自屈,陰進陽退,小人得勢,君子避害,天道然也。陽氣動,萬物緩而得其所,是以聖人順陽道,夫順物者,物亦順之,逆物者,物亦逆之,故不失物之情性。洿澤盈,萬物節成,洿澤枯,萬物無節養也,故雨澤不行,天下荒亡。陽上而復下,故為萬物主,不長有,故能終而復始,終而復始,故能長久,能長久,故為天下母。陽氣畜而復能施,陰氣積而復能化,未有不畜積而能化者也,故聖人慎所積。陽滅陰,萬物肥,陰滅陽,萬物衰,故王公尚陽道則萬物昌,尚陰道則天下亡。陽不下陰,則萬物不成,君不下臣,德化不行,故君下臣則聰明,不下臣則闇聾。日出於地,萬物蕃息,公王居民上,以明道德,日入於地,萬物休息,小人居民上,萬物逃匿。雷之動也萬物啟,雨之潤也萬物解,大人施行,有似於此,陰陽之動有常節,大人之動不極物。雷動地,萬物緩,風搖樹,草木敗,大人去惡就善,民不遠徙,故民有去就也,去無甚,就少愈多。風不動,火不出,大人不言,小人無述,火之出也必待薪,大人之言必有信,有信而真,何往不成。河水深,壤在山,丘陵高,下入淵,陽氣盛,變為陰,陰氣盛,變為陽,故欲不可盈,樂不可極。忿無惡言,怒無作色,是謂計得。火上炎,水下流,聖人之道,以類相求。聖人偯陽,天下和同,偯陰,天下溺沉。
 
6
上德: 老子曰:積薄成厚,積卑成高,君子日汲汲以成煇,小人日快快以至辱,其消息也雖未能見,故見善如不及,宿不善如不祥。苟向善,雖過無怨,苟不向善,雖忠來惡,故怨人不如自怨,勉求諸人,不如求諸己。聲自召也,類自求也,名自命也,人自官也,無非己者,操銳以刺,操刃以擊,何怨於人,故君子慎微。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和居中央,是以木實生於心,草實生於英,卯胎生於中央,不卯不胎,生而須時。地平則水不流,輕重均則衡不傾,物之生化也,有感以然。
 
7
上德: 老子曰:山致其高而雲雨起焉,水致其深而蛟龍生焉,君子致其道而德澤流焉。夫有陰德者必有陽報,有隱行者必有昭名,樹黍者不穫稷,樹怨者無報德。

※※※

先秦兩漢 -> 道家 -> 文子 -> 微明

《微明》 
1
微明: 老子曰:道可以弱,可以強,可以柔,可以剛,可以陰,可以陽,可以幽,可以明,可以苞裹天地,可以應待無方。知之淺不知之深,知之外不知之內,知之麤不知之精,知之乃不知,不知乃知之,孰知知之為不知,不知之為知乎!夫道不可聞,聞而非也,道不可見,見而非也,道不可言,言而非也,孰知形之不形者乎!故「天下皆知善之為善也,斯不善矣!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2
微明: 文子問曰:人可以微言乎?
 
3
微明: 老子曰:何為不可?唯知言之謂乎!夫知言之謂者,不以言言也。爭魚者濡,逐獸者趨,非樂之也,故至言去言,至為去為,淺知之人,所爭者末矣,夫「言有宗,事有君,夫為無知,是以不吾知。」
 
4
微明: 文子問曰:為國亦有法乎?
 
5
微明: 老子曰:今夫挽車者,前呼邪軤,後亦應之,此挽車勸力之歌也,雖鄭衛胡楚之音,不若此之義也。治國有禮,不在文辯。「法令滋彰,盜賊多有。」
 
6
微明: 老子曰:道無正而可以為正,譬若山林而可以為材,材不及山林,山林不及雲雨,雲雨不及陰陽,陰陽不及和,和不及道。道者,「所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也」,無達其意,天地之間,可陶冶而變化也。
 
7
微明: 老子曰:聖人立教施政,必察其終始,見其造恩,故民知書則德衰,知數而仁衰,知券契而信衰,知機械而實衰。瑟不鳴而二十五弦各以其聲應,軸不運於己而三十輻各以其力旋,弦有緩急,然後能成曲,車有勞佚,然後能致遠,使有聲者,乃無聲者也,使有轉力者,乃無轉也。上下異道,易治即亂,位高而道大者從,事大而道小者凶。小德害義,小善害道,小辯害治,苛悄傷德。大正不險,故民易導,至治優游,故下不賊,至忠復素,故民無偽匿。
 
8
微明: 老子曰:相坐之法立,則百姓怨,減爵之令張,則功臣叛,故察於刀筆之跡者,不知治亂之本,習於行陣之事者,不知廟戰之權。聖人先福於重關之內,慮患於冥冥之外,愚者惑於小利而忘大害,故事有利於小而害於大,得於此而忘於彼。故仁莫大於愛人,智莫大於知人,愛人即無怨刑,知人即無亂政。
 
9
微明: 老子曰:江河之大,溢不過三日,飄風暴雨,日中不出須臾止。德無所積而不憂者,亡其及也,夫憂者所以昌也,喜者所以亡也,故善者以弱為強,轉禍為福,道沖而之又不滿也。
 
10
微明: 老子曰:清靜恬和,人之性也,儀表規矩,事之制也,知人之性則自養不悖,知事之制則其舉措不亂。發一號,散無競,總一管,謂之心;見本而知末,執一而應萬,謂之術;居知所為,行知所之,事知所乘,動知所止,謂之道。使人高賢稱譽己者,心之力也,使人卑下誹謗己者,心之過也,言出於口,不可止於人,行發於近,不可禁於遠。事者難成易敗,名者難立易廢,凡人皆輕小害,易微事,以至於患。夫禍之至也,人自生之,福之來也,人自成之,禍與福同門,利與害相鄰,自非至精,莫之能分,是故智慮者,禍福之門戶也,動靜者,利害之樞機也,不可不慎察也。
 
11
微明: 老子曰:人皆知治亂之機,而莫知全生之具,故聖人論世而為之事,權事而為之謀。聖人能陰能陽,能柔能剛,能弱能強,隨時動靜,因資而立功,睹物往而知其反,事一而察其變,化則為之象,運則為之應,是以終身行之無所困。故事或可言而不可行者,或可行而不可言者,或易為而難成者,或難成而易敗者。所謂可行而不可言者,取捨也,可言而不可行者,詐偽也,易為而難成者,事也,難成而易敗者,名也。此四者,聖人之所留心也,明者之所獨見也。
 
12
微明: 老子曰:道者敬小微,動不失禮,百射重戒,禍乃不滋,計福勿及,慮禍過之,同日被相,蔽者不傷,愚者有備與智者同功。夫積愛成福,積憎成禍,人皆知救患,莫知使患無生,夫使患無生易,施於救患難。今人不務使患無生,而務施救於患,雖神人不能為謀。患禍之所由來,萬萬無方,聖人深居以避患,靜默以待時,小人不知禍福之門,動而陷於刑,雖曲為之備,不足以金身。故上士先避患而後就利,先遠辱而後求名,故聖人常從事於無形之外,而不留心於已成之內,是以禍患無由至,非譽不能塵垢。
 
13
微明: 老子曰:凡人之道,心欲小,志欲大,智欲圓,行欲方,能欲多,事欲少。所謂心欲小者,慮患未生,戒禍慎微,不敢縱其欲也。志欲大者,兼包萬國,一齊殊俗,是非輻輳,中為之轂也。智圓者,終始無端,方流四遠,淵泉而不竭也。行方者,直立而不撓,素白而不汙,窮不易操,達不肆志也。能多者,文武備具,動靜中儀,舉錯廢置,曲得其宜也。事少者,乘要以偶眾,執約以治廣,處靜以持躁也。故心小者,禁於微也;志大者,無不懷也;智圓者,無不知也;行方者,有不為也;能多者,無不治也;事少者,約所持也。故聖人之於善也,無小而不行,其於過也,無微而不改。行不用巫覡,而鬼神不敢先,可謂至貴矣,然而戰戰慄慄,日慎一日,是以無為而一之成也。愚人之智,固已少矣,而所為之事又多,故動必窮。故以政教化,易而必成,以邪教化,其勢難而必敗,捨其易而必成,從事於難而必敗,愚惑之所致。
 
14
微明: 老子曰:福之起也綿綿,禍之生也紛紛,禍福之數微而不可見,聖人見其始終,故不可不察。明主之賞罰,非以為己,以為國也,適於己而無功於國者,不施賞焉,逆於己而便於國者,不加罰焉。故義載乎宜謂之君子,遺義之宜謂之小人。通智得而不勞,其次勞而不病,其下病而不勞。古之人味而不舍也,今之人舍而不味也。紂為象櫡而箕子唏,魯以偶人葬而孔子嘆,見其所始即知其所終。
 
15
微明: 老子曰:仁者人之所慕也,義者人之所高也,為人所慕,為人所高,或身死國亡者,不周於時也,故知義而不知世權者,不達於道也。五帝貴德,三王用義,五伯任力,今取帝王之道,施五伯之世,非其道也。故善也否同非譽俗趨行等逆順左右。知天之所為,知人之所行,即有以經於世矣。知天而不知人,即無以與俗交,知人而不知天,即無以與道游。直志適情,即堅強賊之,以身役物,即陰陽食之。得道之人,外化而內不化,外化所以知人也,內不化所以全身也,故內有一定之操,而外能屈伸,與物推移,萬舉而不陷,所貴乎道者,貴其龍變也。守一節推一行,雖以成滿猶不易,拘於小好而塞於大道。道者,寂寞以虛無,非有為於物也,不以有為於己也,是故舉事而順道者,非道者之所為也,道之所施也。天地之所覆載,日月之所照明,陰陽之所煦,雨露之所潤,道德之所扶,皆詞一和也。是故能戴大圓者履大方,鏡大清者視大明,立太平者處大堂,能游於冥冥者,與日月同光,無形而生於有形,是故真人託期於靈臺,而歸居於物之初,視於冥冥,聽於無聲,冥冥之中獨有曉焉,寂寞之中獨有照焉。其用之乃不用,不用而後能用之也,其知之乃不知,不知而後能知之也。道者,物之所道也,德者,生之所扶也,仁者,積恩之證也,義者,比於心而合於眾適者也。道滅而德興,中世守德而不懷,下世繩繩唯恐失仁。故君子非義無以活,失義則失其所以活,小人非利無以活,失利則失其所以活,故君子懼失義,小人懼失利,觀其所懼,禍福異矣。
 
16
微明: 老子曰:事或欲利之,適足以害人,害之乃足以利之。夫病溫而強食之,病渴而飲之寒,此眾人之所養也,而良醫所以為病也。悅於目,悅於心,愚道所利,有道者之所避。聖人者先迕而後合,眾人先合而後迕,故禍福之門,利害之反,不可不察也。
 
17
微明: 老子曰:有功離仁義者即見疑,有罪有仁義者必見信,故仁義者,事之常順也,天下之尊爵也。雖謀得計當,慮忠解圖國存,其事有離仁義者,其功必不遂。言雖無中於策,其計無益於國,而心周於君,合於仁義者,身必存,故曰言百計常不當者,不若舍趨而審仁義也。
 
18
微明: 老子曰:教本乎君子,小人被其澤,利本乎小人,君子享其功,使君子小人各得其宜,則通功易食而道達矣。人多欲即傷義,多憂即害智,故治國,樂所以存,虐國,樂所以亡。水下流而廣大,君下臣而聰明,君不與臣爭而治道通,故君,根本也,臣,枝葉也,根本不美而枝葉茂者,未之有也。
 
19
微明: 老子曰:慈父之愛子者,非求其報,不可內解於心;聖主之養民,非為士用也,性不得已也,及恃其力,賴其功勳而必窮,有以為則恩不接矣。故用眾人之所愛,則得眾人之力,舉眾人之所喜,則得眾人之心,故見其所始,則知其所終。
 
20
微明: 老子曰:人以義愛,黨以群強,是故得之所施者博,則威之所行者遠,義之所加者薄,則武之所制者小。
 
21
微明: 老子曰:以不義得之,又不布施,患及其身,不能為人,又無以自為,可謂愚人,無以異於梟愛其子也,故「持而備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德之中有道,道之中有德,其化不可極,陽中有陰,陰中有陽,萬事盡然,不可勝明。福至祥存,禍至祥先,見祥而不為善,則福不來,見不祥而行善,則禍不至,利與害同門,禍與福同鄰,非神聖人莫之能分,故曰「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孰知其極。」人之將疾也,必先甘魚肉之味,國之將亡也,必先惡忠臣之語,故疾之將死者,不可為良醫,國之將亡者,不可為忠謀。修之身,然後可以治民,居家理,治然後可移官長,故曰「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乃有餘,修之國,其德乃豐。」民之所以生活,衣與食也,事周於衣食則有功,不周於衣食則無功,事無功德不長。故隨時而不成,無更其刑,順時而不成,無更其理,時將復起,是謂道紀。帝王富其民,霸王富其地,危國富其吏,治國若不足,亡國囷倉虛,故曰「上無事而民自富,上無為而民自化。」起師十萬,日費千金,「帥旋之後,必有凶年,」故「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寶也。」「和大怨必有餘怨」,奈何其為不善也。古者親近不以言,來遠不以言,使近者悅,遠者來。與民同欲則和,與民同守則固,與民同念者知,得民力者富,得民譽者顯,行有召寇,言有致禍,無先人言,後人已。附耳之語,流聞千里,言者禍也,舌者機也,出言不當,駟馬不追。昔者中黃子曰:天有五方,地有五行,聲有五音,物有五味,色有五章,人有五位,故天地之間有二十五人也。上五有神人、真人、道人、至人、聖人,次五有德人、賢人、智人、善人、辯人,中五有公人、忠人、信人、義人、禮人,次五有士人、工人、虞人、農人、商人,下五有眾人、奴人、愚人、肉人、小人,上五之與下五,猶人之與牛馬也。聖人者以目視,以耳聽,以口言,以足行。真人者,不視而明,不聽而聰,不行而從,不言而公。故聖人所以動天下者,真人未嘗過焉,賢人所以矯世俗者,聖人未嘗觀焉。所謂道者,無前無後,無左無右,萬物玄同,無是無非。

※※※

先秦兩漢 -> 道家 -> 文子 -> 自然

《自然》 
1
自然: 老子曰:清虛者,天之明也,無為者,治之常也,去恩惠,舍聖智,外賢能,廢仁義,滅事故,棄佞辯,禁姦偽,則賢不肖者齊於道矣。靜則同,虛則通,至德無為,萬物皆容,虛靜之道,天長地久,神微周盈,於物無宰。十二月運行,周而復始,金木水火土,其勢相害,其道相待。故至寒傷物,無寒不可,至暑傷物,無暑不可,故可與不可皆可,是以大道無所不可,可在其理,見可不趨,見不可不去,可與不可,相為左右,相為表裏。凡事之要,必從一始,時為之紀,自古及今,未嘗變易,謂之天理。上執大明,下用其光,道生萬物,理於陰陽,化為四時,分為五行,各得其所,與時往來,法度有常,下及無能,上道不傾,群臣一意,天地之道無為而備,無求而得,「是以知其無為而有益也。」
 
2
自然: 老子曰:樸,至大者無形狀,道,至大者無度量,故天員不中規,地方不中矩。往古來今謂之宙,四方上下謂之宇,道在中而莫知其所,故見不遠者,不可與言大,知不博者,不可與論至。夫岙道與物通者,無以相非,故三皇五帝法籍殊方,其得民心一也。若夫規矩勾繩,巧之具也,而非所以巧也,故無絃雖師文不能成其曲,徒絃則不能獨悲,故絃,悲之具也,非所以為悲也。至於神和,遊於心手之間,放意寫神,論愛而形於絃者,父不能以教子,子亦不能受之於父,此不傳之道也。故肅者形之君也,而寂寞者音之主也。
 
3
自然: 老子曰:天地之道,以德為主,道為之命,物以自正。至微甚內,不以事貴,故不待功而立,不以位為尊,不待名而顯,不須禮而莊,不用兵而強。故道立而不教,明照而不察,道立而不教者,不奪人能也,明照而不察者,不害其事也。夫教道者,逆於德,害於物,故陰陽四時,金木水火土,同道而異理,萬物同情而異形。智者不相教,能者不相受,故聖人立法,以導民之心,各使自然,故生者無德,死者無怨。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夫慈愛仁義者,近狹之道也,狹者入大而迷,近者行遠而惑,聖人之道,入大不迷,行遠不惑,常虛自守,可以為極,是謂天德。
 
4
自然: 老子曰:聖人天覆地載,日月照臨,陰陽和,四時化,懷萬物而不同,無故無新,無疏無親,故能法天者,天不一時,地不一材,人不一事,故緒業多端,趨行多方。故用兵者,或輕或重,或貪或廉,四者相反,不可一也,輕者欲發,重者欲止,貪者欲取,廉者不利非其有也。故勇者可令進鬥,不可令持堅,重者可令固守,不可令凌敵,貪者可令攻取,不可令分財,廉者可令守分,不可令進取,信者可令持約,不可令應變,五者,聖人兼用而材使之。夫天地不懷一物,陰陽不產一類,故海不讓水潦以成其大,山林不讓枉橈以成其崇,聖不辭其負薪之言以廣其名。夫守一隅而遺萬方,取一物而棄其餘,則所得者寡,而所治者淺矣。
 
5
自然: 老子曰:天之所覆,地之所載,日月之所照,形殊性異,各有所安,樂所以為樂者,乃所以為悲也,安所以為安者,乃所以為危也。故聖人之牧民也,使各便其性,安其居,處為其所能,周其所適,施其所宜,如此即萬物一齊,無由相過。天下之物,無貴無賤,因其所貴而貴之,物無不貴,因其所賤而賤之,物無不賤,故不尚賢者,言不放魚於木,不沈鳥於淵。昔堯之治天下也,舜為司徒,契為司馬,禹為司空,后稷為田疇,奚仲為工師,其導民也,水處者漁,林處者採,谷處者牧,陵處者田,地宜事,事宜其械,械宜其材,皋澤織網,陵坡耕田,如是外民得以所有易所無,以所工易所拙。是以離叛者寡,聽從者眾,若風之過蕭,忽然而感之,各以清濁應,物莫不就其所利,避其所害。是以鄰國相望,雞狗之音相聞,而足跡不接於諸侯之境,車軌不結於千里之外,皆安其居也。故亂國若盛,治國若虛,亡國若不足,存國若有餘。虛者,非無人也,各守其職也,盛者,非多人也,皆徼於未也,有餘者,非多財也,欲節事寡也,不足者,非無貨也,民鮮而費多也,故先王之法,非所作也,所因也,其禁誅,非所為也,所守也,上德之道也。
 
6
自然: 老子曰:以道治天下,非易人性也,因其所有而循暢之,故因即大,作即小。古之瀆水者,因水之流也,生稼者,因地之宜也,征伐者,因民之欲也,能因則無敵於天下矣。物必有自然而人事有治也,故先王之制法,因民之性而為之節文,無其性,不可使順教,無其資,不可使遵道。人之性有仁義之資,其非聖人為之法度,不可使向方,因其所惡以禁姦,故刑罰不用,威行如神,因其性即天下聽從,怫其性即法度張而不用。道德者,則功名之本也,民之所懷也,懷之則功名立。古之善為君者法江海,江海無為以成其大,洼下以成其廣,故能長久,為天下谿谷,其德乃足,無為能取百川,不求故能得,不行故能至,是以取天下而無事。不自奉故富,不自見故明,不自矜故長,處不肖之地,故為天下王,不爭故莫能與之爭,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江海近於道,故能長久,與天地相保。公正脩道,即功成不有,不有即強固,強固而不以暴人,道深即德深,德深即功名遂成,此謂玄德深矣!遠矣!其與物反矣!天下有始,莫知其理,唯聖人能知所以,非雄非雌,非牝非牡,生而不死,天地以成,陰陽以形,萬物以生。故陰與陽,有員有方,有短有長,有存有亡,道為之命,幽沉而光事,於心甚微,於道甚當,死生同理,萬物變化,合於一道。簡生忘死,何往不壽,去事與言,慎無為也。守道周密,於物不宰,至微無形,天地之始,萬物同於道而殊形,至微無物,故能周恤,至大無外,故為萬物蓋,至細無內,故為萬物貴。道之存生,德之安形,至道之度,去好去惡,無有知故,易意和心,無以道迕。夫天地專而為一,分而為二,交而合之,上下不失,專而為一,分而為五,反而合之,必中規矩。夫道至親不可疏,至近不可遠,求之近者,往而復反。
 
7
自然: 老子曰:帝者有名,莫知其情,帝者貴其德,王者尚其義,霸者迫於理。聖人之道,於物無有,道挾然後任智,德薄然後任形,明淺然後任察。任智者中心亂,任刑者上下怨,任察者下求善以事上即弊。是以聖人因天地以變化,其德乃天覆而地載,道之以時,其養乃厚,厚養即治,雖有神聖,人何以易之。去心智,故省刑罰,反清靜,物將自正。道之為君如尸,儼然玄默,而天下受其福,一人被之不裒,萬人被之不褊。是故重為惠,重為暴,即道迕矣。為惠者布施也,無功而厚賞,無勞而高爵,即守職懈於官,而遊居者亟於進矣。夫暴者妄誅也,無罪而死亡,行道者而被刑,即脩身不勸善,而為邪行者輕犯上矣。故為惠者即生姦,為暴者即生亂,姦亂之俗,亡國之風也。故國有誅者而主無怒也,朝有賞者而君無與也,誅者不怨君,罪之當也,賞者不德上,功之致也,民知誅賞之來,皆生於身,故務功脩業,不受賜於人,是以朝廷蕪而無跡,田野辟而無穢,故太上下知而有之。王道者,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清靜而不動,一度而不搖,因循任下,責成不勞,謀無失策,舉無過事,言無文章,行無儀表,進退應時,動靜循理,美醜不好憎,賞罰不喜怒。名各自命,類各自以,事由自然,莫出於己,若欲狹之,乃是離之,若欲飾之,乃是賊之。天氣為魂,地氣為魄,反之玄妙,各處其宅,守之勿失,上通太一,太一之精,通合於天。天道嘿嘿,無容無則,大不可極,深不可測,常與人化,智不能得,輪轉無端,化逐如神,虛無因循,常後而不先。其聽治也,虛心弱志,清明不闇,是故群臣輻湊並進,無愚智賢不肖,莫不盡其能,君得所以制臣,臣得所以事君,即治國之所以明矣。
 
8
自然: 老子曰:知而好問者聖,勇而好問者勝,乘眾人之智者即無不任也,用眾人之力者即無不勝也,用眾人之力者,烏獲不足恃也,乘眾人之勢者,天下不足用也。無權不可為之勢,而不循道理之數,雖神聖人不能以成名。故聖人舉事,未嘗不因其資而用之也,有一形者處一位,有一能者服一事,力勝其任,即舉者不重也,能勝其事,即為者不難也。聖人兼而用之,故人無棄人物無棄材。
 
9
自然: 老子曰:所謂無為者,非謂其引之不來,推之不去,迫而不應,感而不動,堅滯而不流,捲握而不散,謂其私志不入公道,嗜欲不挂正術,循理而舉事,因資而立功,推自然之勢,曲故不得容,事成而身不伐,功立而名不有,若夫水用舟,涉用䦊,泥用輴,山用樏,夏瀆冬陂,因高為山,因下為池,非吾所為也。聖人不恥身之賤,惡道之不行也,不憂命之短,憂百姓之窮也,故常虛而無為,抱素見樸,不與物雜。
 
10
自然: 老子曰:古之立帝王者,非以奉養其欲也,聖人踐位者,非以逸樂其身也,為天下之民,強陵弱,眾暴寡,詐者欺愚,勇者侵怯,又為其懷智詐不以相教,積財不以相分,故立天子以齊一之。一人之明,不能遍照海內,故立三公九卿以輔翼之。為絕國殊俗,不得被澤,故立諸侯以教誨之。是以天地四時無不應也,官無隱事,國無遺利,所以衣寒食飢,養老弱,息勞倦,無不以也。神農形悴,堯瘦虞,舜黧黑,禹胼胝,伊尹負鼎而干湯,呂望鼓刀而入周,百里奚傳賣,管仲束縛,孔子無黔突,墨子無煖席,非以貪祿慕位,將欲事起於天下之利,除萬民之害也。自天子至於庶人,四體不勤,思慮不困,於事求贍者,未之聞也。
 
11
自然: 老子曰:所謂天子者,有天道以立天下也。立天下之道,執一以為保,反本無為,虛靜無有,忽慌無無際,遠無所止,視之無形,聽之無聲,是謂大道之經。
 
12
自然: 老子曰:夫道者,體員而法方,背陰而抱陽,左柔而右剛,履幽而戴明,變化無常,得一之原,以應無方,是謂神明。天員而無端,故不得觀,地方而無涯,故莫窺其門,天化遂無形狀,地生長無計量。夫物有勝,唯道無勝,所以無勝者,以其無常形勢也,輪轉無形,象日月之運行,若春秋之代謝,日月之晝夜,終而復始,明而復晦,制形而無形,故功可成,物物而不物,故勝而不屈。廟戰者帝,神化者王,廟戰者法天道,神化者明四時,修正於境內,而遠方懷德,制勝於未戰,而諸侯賓服也。古之得道者,靜而法天地,動而順日月,喜怒合四時。號令比雷霆,音氣不戾八風,詘伸不獲五度。因民之欲,乘民之力,為之去殘除害,夫同利者相死,同情者相成,同行者相助,循己而動,天下為鬥。故善用兵者,用其自為用,不能用兵者,用其為己用,用其自為用,天下莫不可用,用其為己用,無一人之可用也。

※※※

先秦兩漢 -> 道家 -> 文子 -> 下德

《下德》 
1
下德: 老子曰:治身,太上養神,其次養形,神清意平,百節皆寧,養生之本也,肥肌膚,充腹腸,供嗜欲,養生之末也。治國,太上養化,其次正法,民交讓爭處卑,財利爭受少,事力爭就勞,日化上而遷善,不知其所以然,治之本也,利賞而勸善,畏刑而不敢為非,法令正於上,百姓服於下,治之末也,上世養本,而下世事末。
 
2
下德: 老子曰:欲治之主不世出,可與治之臣不萬一,以不世出求不萬一,此至治所以千歲不一也。蓋霸王之功不世立也,順其善意,防其邪心,與民同出一道,則民可善,風俗可美。所貴聖人者,非貴其隨罪而作刑也,貴其知亂之所生也。若開其銳端,而縱之放僻淫佚,而棄之以法,隨之以刑,雖殘賊天下不能禁其姦矣。
 
3
下德: 老子曰:身處江海之上,心在魏闕之下,即重生,重生即輕利矣。猶不能自勝即從之,神無所害也,不能自勝而強不從,是謂重傷,重傷之人無壽類矣。故曰: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是謂玄同,用其光,復歸其明。
 
4
下德: 老子曰:天下莫易於為善,莫難於為不善。所謂為善者,靜而無為,適情辭餘,無所誘惑,循性保真,無變於己,故曰為善易也。所謂為不善難者,篡弒矯詐,躁而多欲,非人之性也,故曰為不善難也。今之以為大患者,由無常厭度量生也,故利害之地,禍福之際,不可不察。聖人無欲也,無避也,事或欲之,適足以失之,事或避之,適足以就之,志有所欲,即忘其所為,是以聖人審動靜之變,而適受與之度,理好憎之情,和喜怒之節。夫動靜得即患不侵也,受與適即罪不累也,理好憎即憂不近也,和喜怒即怨不犯也。體道之人不苟得,不讓禍,其有不棄,非其有不制,恒滿而不溢,常虛而易贍。故自當以道術度量,即食充虛,衣圉寒,足以溫飽七尺之形,無道術度量,而以自要尊貴,即萬乘之勢不足以為快,天下之富不足以為樂,故聖人心平志易,精神內守,物不能惑。
 
5
下德: 老子曰: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能強者,必用人力者也,能用人力者,必得人心者也,能得人心者,必自得者也,未有得己而失人者也,未有失己而得人者也。故為治之本,務在安人,安人之本,在於足用,足用之本,在於不奪時,不奪時之本,在於省事,省事之本,在於節用,節用之本,在於去驕,去驕之本,在於虛無,故知生之情者,不務生之所無以為,知命之情者,不憂命之所無奈何。目悅五色,口惟滋味,耳淫五聲,七竅交爭,以害一性,日引邪欲竭其天和,身且不能治,奈治天下何,所謂得天下者,非謂其履勢位,稱尊號,言其運天下心,得天下力也,有南面之名,無一人之譽,此失天下也。故桀紂不為王,湯武不為放,故天下得道,在守四夷,天下失道,守在諸侯,諸侯得道,守在四境,諸侯失道,守在左右。故曰無恃其不吾奪也,恃吾不可奪也,行可奪之道,而非篡弒之行,無益於持天下矣。
 
6
下德: 老子曰:善治國者,不變其故,不易其常。夫怒者逆德也,兵者凶器也,爭者人之所亂也,陰謀逆德,好用凶器,治人之亂,逆之至也。非禍人不能成禍,不如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人之性情皆願賢己而疾不及人,願賢己則爭心生,疾不及人則怨爭生,怨爭生則心亂而氣逆,故古之聖王退爭怨,爭怨不生則心治而氣順,故曰:「不尚賢,使民不爭。」
 
7
下德: 老子曰:治物者,不以物以和,治和者,不以和以人,治人者,不以人以君,治君者,不以君以欲,治欲者,不以欲以性,治性者,不以性以德,治德者,不以德以道。以道本人之性,無邪穢,久湛於物即忘其本,即合於若性。衣食禮俗者,非人之性也,所受於外也,故人性欲平,嗜欲害之,唯有道者能遺物反己。有以自鑒,則不失物之情,無以自鑒,則動而惑營。夫縱欲失性,動未嘗正,以治生則失身,以治國則亂人,故不聞道者無以反性。古者聖人得諸己,故令行禁止,凡舉事者,必先平意清神,神清意平,物乃可正。聽失於非譽,目淫於綵色,而欲得事正即難矣,是以貴虛。故水激則波起,氣亂則智昏,昏智不可以為正,波水不可以為平,故聖王執一,以理物之情性。夫一者,至貴無適於天下,聖王託於無適,故為天下命。
 
8
下德: 老子曰:陰陽陶冶萬物,皆乘一氣而生。上下離心,氣乃上蒸,君臣不和,五穀不登,春肅秋榮,冬雷夏霜,皆賊氣之所生也。天地之間,一人之身也,六合之內,一人之形也,故明於性者,天地不能脅也,審於符者,怪物不能惑也。聖人由近以知遠,以萬里為一同,氣蒸乎天地,禮義廉恥不設,萬民莫不相侵暴虐,由在乎混冥之中也。廉恥陵哕,及至世之衰,害多而財寡,事力勞而養不足,民貧苦而忿爭生,是以貴仁。人鄙不齊,比周朋黨,各推其與,懷機巧詐之心,是以貴義。男女群居,雜而無別,是以貴禮。性命之情,淫而相迫於不得已,則不和,是以貴樂。故仁義禮樂者,所以救敗也,非通治之道也。誠能使神明定於天下,而心反其初,則民性善,民性善則天地陰陽從而包之,則財足而人贍,貪鄙忿爭之心不得生焉。仁義不害,而道德定而天下,而民不淫於綵色,故德衰然後飾仁義,和失然後調聲,禮淫然後飾容。故知道德,然後知仁義不足行也,知仁義,然後知禮樂不足脩也。
 
9
下德: 老子曰:清靜之治者,和順以寂寞,質真而素樸,閑靜而不躁,在內而合乎道,出外而同乎義,其言略而循理,其行悅而順情,其心和而不偽,其事素而不飾,不謀所始,不議所終,安即即留,激即行,通體乎天地,同胃乎陰陽,一和乎四時,明朗乎日月,與道化者為人,機械詐偽莫載乎心。是以天覆以德,地載以樂,四時不失序,風雨不為虐,日月清靜而揚光,五星不失其行,此清靜之所明也。
 
10
下德: 老子曰:治世之職易守也,其事易為也,其禮易行也,其責易賞也。是以人不兼官,官不兼士,士農工商,鄉別州異,故農與農言藏,士與士言行,工與工言巧,商與商言數。是以士無遺行,工無苦事,農無廢功,商無折貨,各安其性。異形殊類,易事而不悖,失處而賤,得勢而貴。夫先知遠見之人,才之盛也,而治世不以責於人,博聞強志,口辯辭給,人知之溢也,而明主不以求於下,敖世賤物,不從流俗,士之伉行也,而治世不以為化民。故高不可及者,不以為人量,行不可逮者,不可為國俗,故人才不可專用,而度量道術可世傳也。故國治可與愚守也,而軍旅可以法同也,不待古之英俊,而人自足者,因其所有而並用之。末世之法,高為量而罪不及也,重為任而罰不勝也,危為其難而誅不敢也,民困於三責,即飾智而詐上,犯邪而行危,雖峻法嚴刑,不能禁其姦。獸窮即觸,鳥窮即啄,人窮即詐,此之謂也。
 
11
下德: 老子曰:雷霆之聲可以鐘鼓象也,風雨之變可以音律知也,大可睹者,可得而量也,明可見者,可得而蔽也,聲可聞者,可得而調也,色可察者,可得而別也。夫至大,天地不能函也,至微,神明不能見也,及至建律曆,別五色,異清濁,味甘苦,即樸散而為器矣。立仁義,脩禮樂,即德遷而為偽矣。民飾智以驚愚,設詐以攻上,天下有能持之,而未能有治之者也。夫智能彌多,而德滋衰,是以至人淳樸而不散。夫至人之治,虛無寂寞,不見可欲,心與神處,形與性調,靜而體德,動而理通,循自然之道,緣不得已矣。漠然無為而天下和,淡然無欲而民自樸,不忿爭而財足,求者不得,受者不讓,德反歸焉,而莫之惠。不言之辯,不道之道,若或通焉,謂之天府。取焉而不損,酌焉而不竭,莫知其所求由,謂之搖光,搖光者,資糧萬物者也。
 
12
下德: 老子曰:天愛其精,地愛其平,人愛其情,天之精,日月星辰、雷霆風雨也,地之平,水火金木土也,人之情,思慮聰明喜怒也,故閉其四關,止五道,即與道淪。神明藏於無形,精氣反於真,目明而不以視,耳聰而不以聽,口當而不以言,心條通而不以思慮,委而不為,知而不矜,直性命之情,而知故不得害。精存於目即其視明,在於耳即其聽聰,留於口即其言當,集於心即其慮通,故閉四關即終身無患,四支九竅,莫死莫生,是謂真人。地之生財,大本不過五行,聖人節五行,即治不荒。
 
13
下德: 老子曰:衡之於左右,無私輕重,故可以為平,繩之於內外,無私曲直,故可以為正,人主之於法,無私好憎,故可以為令,德無所立,怨無所藏,是任道而合人心者也。故為治者,知不與焉,水戾破舟,木擊折軸,不怨木石而罪巧拙者,智不載也,故道有智則亂,德有心則險,心有眼則眩。夫權衡規矩,一定而不易,常一而不邪,方行而不留,一日形之,萬世傳之,無為之為也。人之言曰:國有亡主,世亡亡道,人有窮而理無不通,故無為者,道之宗也。得道之宗,並應無窮,故不因道理之數,而專己之能,其窮中遠。夫人君者不出戶以知天下者,因物以識物,因人以知人。故積力之所舉,即無不勝也,眾智之為,即無不成也。千人之眾無絕糧,萬人之群無廢功,工無異伎,士無兼官,各守其職,不得相予,人得所宜,物得所安,是以器械不惡,職事不慢也。夫責少易償也,職寡易守也,任輕易勸也,上操約少之分,下效易為之功,是以居日久而不相厭也。
 
14
下德: 老子曰:帝者體太一,王者法陰陽,霸者則四時,君者用六律。體太一者,明於天地之情,通於道德之倫,聰明照於日月,精神通於萬物,動靜調於陰陽,嗔怒和於四時,覆露皆道,溥洽而無私,蜎飛蠕動,莫不依德而生,德流方外,名聲傳乎後世。法陰陽者,承天地之和,德與天地參,光明與日月並照,精神與鬼神齊靈,圓履方,枹表寢繩,內能理身,外得人心,發施號令,天下從風,則四時者,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取與有節,出入有量,喜怒剛柔,不離其理,柔而不脆,剛而不折,寬而不肆,肅而不悖,優游委順,以養群類,其德含愚而容不肖,無所私愛也。用六律者,生之與殺也,賞之與罰也,與之以奪也,非此無道也,伐亂禁暴,興賢廢不肖,匡邪以為正,懷險以為平,矯枉以為直,明於施令,開塞之道,乘時因勢,以服役人心者也。帝者體陰陽即寢,王者法四時即削,霸者用六律即辱,君者失準繩即廢,故小而行大即窮塞而不親,大而行小即狹隘而不容。
 
15
下德: 老子曰:地廣民眾,不足以為強,甲堅兵利,不可以恃勝,城高池深,不足以為固,嚴刑峻罰,不足以為威。為存政者,雖小必存焉,為亡政者,雖大必亡焉。故善守者無與禦,善戰者無與鬥,乘時勢,因民欲,而天下服。故善為政者,積其德,善用兵者,畜其怒,德積而民可用也,怒畜而威可立也。故文之所加者,深則權之所服者大,德之所施者博,則威之所制者廣,廣即我強而適弱。善用兵者,先弱敵而後戰,故費不半而功十倍。故千乘之國行文德者王,萬乘之國好用兵者亡,王兵先勝而後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此不明於道也。

http://ctext.org/wenzi/zh

※※※

2015年6月29日星期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V710108 的頭像
    V710108

    V710108的部落格

    V7101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